Ⅰ 麦克阿瑟为什么宁肯不要军籍,也要留在菲律宾
1935年10月,麦克阿瑟带着83岁的母亲,以及艾森豪威尔等随从,登上了前往马尼拉的轮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希望罗斯福在其上任一段时间后再宣布解职令,毕竟四星上将比两星少将更让他觉得风光,总统答应了。
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倍感沮丧。就在麦克阿瑟一行人等,还在奔赴马尼拉的途中,罗斯福突然变卦,宣布了他的解职令。也就是说,麦克阿瑟到菲律宾,只能以少将身份面对当地民众,肩抗四颗将星的威武场面,只能是个梦想了。
他要在有生之余再经历一次战争,这是对军人职业最好的诠释。麦克阿瑟与奎松商量后决定,辞去美军职务,继续担任菲律宾政府的军事顾问。从事后看,他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尽管也曾灰溜溜地逃离菲律宾,但最终经历了战争并凯旋而归。
从某种角度看,菲律宾就是麦克阿瑟的“福地”。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Ⅱ 坚持战斗到底的麦克阿瑟,为什么撤离菲律宾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几个月后,日本的“南进”政策进行的“顺风顺水”,关岛、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等地相继沦陷。此时的菲律宾也岌岌可危,美军远东司令麦克阿瑟,一边指挥8万美菲联军,退守到巴丹半岛苦苦支撑;一边等待增援。
然而,自菲律宾遭到入侵以来,很少看到运送物资和兵员的补给船。原来,按照“先欧后亚”战略,美国决定在澳大利亚建立新的防御体系,放弃了菲律宾。但麦克阿瑟一家拒绝撤离,誓将战斗进行到底,未来充满着危险,他该何去何从呢?
他急忙下达了作战指令,鱼雷发射管被打开,发射诸元已设定完毕,慢慢靠近“驱逐舰”。就在这时,旗语兵大声喊道:“鱼雷艇!自己人”,大家定睛一看,这艘“驱逐舰”正是麦克阿瑟一家人乘坐的快艇,所有人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Ⅲ 麦克阿瑟从菲律宾撤离,到底是因为胆小怯战,还是另有隐情
其实我觉得这并不能说是麦克阿瑟怕了,说他胆小怯战。很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命令其实是由美国的罗斯福发布的,和麦克阿瑟无关,所以就不是他胆小怕事了。
在在3月12日晚,麦克阿瑟还有他的家人,连同几位美国远东军的军官共同离开了科雷吉多岛。他们先乘坐约翰·巴尔克利中尉的鱼雷艇前往棉兰老岛,在去乘坐B17轰炸机然后前往澳大利亚。
但是当麦克阿瑟冷静下来后也是清楚的知道,菲律宾的战局已经定了,就算他能留下了,去阻挡日本数月,但是最后也是难逃战败的命运,而且他还有可能被俘虏,所以他后来也是接受了这个撤退也就是逃跑的决定。
Ⅳ 巴布亚半岛日军不战自退,麦克阿瑟为什么坚持围歼
1942年7月,日军在中途岛海战后,为实施“南下”政策,从两个方向上向南推进,一个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空军基地,另一个是组建“南海支队”,翻越欧文斯坦尼山脉攻占莫尔兹比港,完成登陆澳大利亚的战役准备。
日军“南海支队”全部由参加过马来西亚战斗,有丰富的热带丛林作战经验的老兵组成,战斗意志十分强悍。每名士兵除了携带大量的装备物资外,还配备了一把大砍刀,硬是在丛林中砍出了一条路,向着莫尔兹比港一步一步艰难推进。
善于宣传自己的麦克阿瑟,在战役还未结束,就向华盛顿发出了报捷电报,胜利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管怎么说,长达半年的巴布亚战役,是他与日军作战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既告慰“巴丹的阴魂”,也表达他反攻到底的决心。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Ⅳ 攻占菲律宾为什么成为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争论的焦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1944年,可以说盟军在各个战场上获得了主动权,而参战2年多的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战争潜力,也逐渐在盟军中脱颖而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对于罗斯福来说,是他梦寐以求的结果。
作为美国人承担的主战场——太平洋战区,更是他关注的重点。倒不是战局有多么紧张,而是分别代表陆、海两军种的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常为进攻方向争吵不休,让他左右为难。善于“和稀泥”的罗斯福干脆指示各打各的,没有主次之分。
显然,罗斯福被麦克阿瑟的解释打动了,尼米兹也无话可说。也就是说,尼米兹只是从纯军事、战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忽略了人情世故和长远打算。看来,麦克阿瑟为了尽早攻占菲律宾,挽回自己的面子,没少下功夫。
大家认为麦克阿瑟这么做,对吗?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海上骑士:尼米兹》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Ⅵ 罗斯福总统为什么决定首先进攻菲律宾
1944年7月,在中太平洋盟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两支钳形反攻的盟军部队,即尼米兹的中太平洋战区部队和从新几内亚岛北上的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将在菲律宾群岛前会合一处。由于两支盟军部队在太平洋战区的反攻速度比预定的作战计划大大提前,因此,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这一新的形势面前,并未能及时明确太平洋盟军的下一步具体行动方向。最后,罗斯福总统接受了麦克阿瑟的建议,决定首先进行菲律宾战役。
Ⅶ 美国在二战中可以不攻打菲利宾来减少伤亡吗
美国在二战中可以选择不攻打打菲律宾而攻打台湾岛来切断日本本土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线,但是无论哪种选择,伤亡是不能减少的。
因为日本国内资源相当匮乏,战争所需的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主要是来自东南亚,从东南亚运回日本本土必须经过菲律宾或者台湾岛,美国自参战以来就一直在这条运输线上袭击日本运输船来降低日本的战斗力。
二战中当战争局势对同盟国有利以后,为了彻底切断这条运输线,1944年7月,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两位指挥官分别提出了各自计划,麦克阿瑟提出,先攻取菲律宾,再进攻日本冲绳;而尼米兹提出先攻取台湾,并在中国东部沿海登陆并展开反击。从军事角度看,因为有中国这个盟国配合,尼米兹的建议更为合理。但菲律宾与美国关系特殊,麦克阿瑟的战斗计划有政治上的考虑,为了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声望和影响,坚持先攻打菲律宾。所以说美国在二战中也可以不攻打菲律宾,而选择攻打台湾岛;
另一方面,无论是攻打菲律宾,而是攻打台湾岛,其伤亡都无法避免,甚至如果攻打台湾岛,伤亡会更大。因为日本在台湾岛已经经营了五十多年,其防御工事更坚固,美国也没有当地武装的配合,伤亡只会更大。
所以美国可以选择不攻打菲律宾,但是无法减少伤亡。
Ⅷ 美军为什么决定先进攻菲律宾
在盟军方面,美军最高指挥部通过过去数次大会战,已经对日本陆海空军的战略战术了如指掌,对日军还剩多少战斗能力也十分清楚,可以随心所欲愿意怎么打就怎么打。盟军的战斗能力十分雄厚,日本已是强弩之末,力不从心。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戴墨镜者)视察莱特岛滩头阵地。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已决定不再逐点进攻,而提出了直指日本本土的作战方案。美国海军司令金上将、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尼米兹上将及其他海军指挥官们,主张在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取得空军基地后,干脆绕过菲律宾主岛吕宋岛,直取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台湾及厦门一带,像瓶塞一样堵住日本本土和南洋之间的补给线,加紧海上封锁,同时空袭日本本土,置日本于绝对被动之中。麦克阿瑟陆军上将不同意这个作战计划,坚决反对绕过菲律宾先取台湾省。他主张在莱特岛首先登陆,拦腰斩断菲律宾防守线,建立航空兵和后勤基地,然后进攻吕宋岛,切断日本本土与南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7月7日,罗斯福总统亲自来到夏威夷,讨论今后的作战方针。在会上,麦克阿瑟将军坚决反对尼米兹的作战方针。他说:日军盘踞在菲律宾,菲律宾人民都在受苦受难,解放他们是美国的责任,所以一定要先拿下菲律宾。之后,麦克阿瑟又和尼米兹直接会谈,详述自己的意见,认为台湾省只不过是一个基地,消灭日军战略要地、收复菲律宾才是先决的。尼米兹最后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夏威夷会议圆满结束,决定了先进攻菲律宾的方针。
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戴墨镜者)视察莱特岛滩头阵地。
Ⅸ 麦克阿瑟血战巴丹半岛,美国为什么要放弃菲律宾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几乎与此同时,菲律宾也遭到了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成了第二个珍珠港。麦克阿瑟渴望已久的战争终于来到,他激动地站在巨大的兵力部署图前,向驻守菲律宾各岛的部队下达着作战命令。
其实,在他的潜意识里,根本瞧不起日军的战斗力,更不相信珍珠港会在日军的偷袭中损失惨重。这种错觉不可能带来正确的判断力,致使在开战最初的几个小时,让他缺乏戒备,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满怀信心的麦克阿瑟,能守得住菲律宾吗?
全然不知的麦克阿瑟,一边不停要增援、要补给,一边给前方将士打气,“增援很快就到”。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军方许诺的援助物资和增援部队始终不见踪影。他也不再去前线慰问了,因为将士们质问补给在何方时,他无言以对。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