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看菲律宾 > 菲律宾坟墓什么样

菲律宾坟墓什么样

发布时间:2023-06-15 07:00:25

Ⅰ 菲律宾华人公墓:年付5万一平米,设施齐全堪比“豪宅”

提到墓地你会想到什么?


庄严、肃穆,充满哀思的……


但有这样一个地方,不仅把墓地当成了 旅游 景点,还宣称是当地旅行必到的一站,乍一听属实有些另类。


这个墓地就是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华侨义山公墓。



这片公墓的外围被高高的围墙环绕,内设宽敞的马路和成片的绿茵,放眼望去尽是风格迥异的“别墅”。


光从外表,让人很难将它与墓地联系在一起。


据当地人称,这片墓地已经有150多年的 历史 了,因为内设豪华,所以又被称为“百万富豪街”或“小比弗利山庄” (全球有名的富豪住宅区) 。


除此外,它还被称为“世界上最豪华的华人公墓”,它也是华人的专属墓地。



“没去过百万富翁街,就不算来过马尼拉”。 这句话足以证明,华侨义山公墓在当地的地位。



走进华侨义山公墓,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这里更像是远离市井的高档住宅区而非墓地,里面不仅路标路牌齐全、区域规划清晰,而且房屋排列得错落有致、建筑外观设计得十分考究。



这里既有中国江南常见的庭院建筑,也有古代宫殿的门楼设计,还有宗教特征明显的房屋样式。


比起华丽的外观,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建筑的内部,竟然配备了全套的现代化设施,空调、马桶、冰箱、吊灯、电梯等家电一应俱全,居住条件竟然比活人的还要好。



这让人不禁对华侨义山公墓的“入住”标准及“租住”费用产生了好奇。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被葬在这里?它的收费标准又是怎样?


想要弄明白上述问题,就得先了解华侨义山公墓的建造史。


然而,这段 历史 并不像华侨义山外表展示的那样美好,相反,里面充满了在菲华侨的血与泪。



华侨义山建于19世纪50年代,初始占地只有20公顷,经过在菲华侨的努力和集资,现已扩大至52.67万平方米。


如今,它不仅是马尼拉第二座古老的墓地,也是全球最大、最古老的华人公墓。



然而,这样一座意义重大的墓地,背后却是一段充满血泪的 历史 。


当时的菲律宾正值西班牙殖民时期,国内突发瘟疫,许多在菲华侨也不幸“中招”,病死在了异乡。


因为信仰问题,这些华人的尸体被当地天主教公墓“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只好草草掩埋。


但中国人向来注重体面,死后不能落叶归根就算了,还没有像样的墓地入土,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于是,幸存的华侨们决定聚集起来,恳请当局批准华人修建自己的墓园。


几番周折,当局终于同意了。



最初的华侨义山跟一般的墓园没有什么区别,只有一些刻了名字的石碑和寄存骨灰盒的石室。


二战爆发后,菲律宾被日本占领。


许多在菲的中国籍战士,没有像当地人一样坐以待毙,而是选择奋起反抗,与侵略者斗争到底。


在他们英勇就义后,当地的华人同胞怀着沉重的心情,将他们的尸骨埋在了华侨义山。


战后,在菲的华人为了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之情,不仅纷纷集资重新修整了墓园,还为先烈竖起了英雄牌坊、烈士堂等纪念碑及牌楼。


由此,华侨义山才渐渐有了今日的风采。



不少在菲华侨表示,将华侨义山修整得如此富丽,主要是为了弥补故人无法“落叶归根”的遗憾。


同时,这些华侨也坚信,将先祖的墓地修建得越豪华,后代得到的庇护就会越多。

回顾华侨义山的建造史,不难发现,里面既浓缩了在菲华侨受到的压迫与歧视,也体现了华人敢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



如今,在华侨义山公墓里沉睡的不仅有革命先烈,还有为菲律宾做出杰出贡献的华人,比如创办中国银行的商人李清泉等。


然而,华侨义山被当局打造成 旅游 景点后,这片墓地便不再接受去世的华人“入住”了,哪怕再有钱也不行。



虽然不能入住,但仍然允许祭祀。


所以,每逢菲律宾的亡人节或中国的清明节,华侨义山都会聚集不少华侨及政界商要,前来祭拜祖先,缅怀先烈。



据前来祭祖的华侨称,10年前,华侨义山的地皮价格是每平米15000披索,折合人民币2017.5元,一次性结清25年的租金(每平米约5万人民币)后,便可动土为死者修建“住宅”了。


等到租契到期后,家属还需按每平米1400披索 (折合人民币188元) 的价格交纳续租租金,不然先祖的骨灰就会被工作人员移至公共墓地。


公共墓地虽然免费的,但环境却极其简陋。



粗略算算,那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墓地,不算修建费用,光25年的租金就够在国内普通城市买一套房了。


果然,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但凡去 旅游 过的人,都会发出“有钱任性”的感慨。


除此外,就连习以为常的菲律宾大众也会对这些在菲华侨的选择感到不可思议。


有的华侨不但会高价购买墓地,还会专门雇人来看守自家的墓园、建筑里配备的电器并不是摆设,而是24小时都在运转等。



而当他们看到华侨义山的周围,有那么多居无定所的本地居民后,这些菲律宾大众对华侨义山的“富丽”,就不再只是感叹那么简单了。


一些人表示,活人的处境都这么艰难了,而死人却住得那么好,真是讽刺;有钱修建死人的墓园,真不如救助活人等。



其实,能让菲律宾大众发出这种声音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当地的贫富差距较大 ;知乎上有一张图片,能够清楚地看到马尼拉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富人们坐在体面现代的高楼里,俯瞰这座城市,而穷人却在破败、拥挤的贫民窟里,仰望天空。



二是,菲律宾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与中国截然相反 ;他们认为死亡是摆脱人间苦难的开始,值得庆祝。在亡灵升入天堂后,在人间的墓园上花费太多钱财,并没有什么意义。



三是,菲律宾大众忽视了华人一路走来对当地所作的贡献,也忽视了华人在菲扎根的艰辛。


可以这么说,整个华侨义山公墓的建造史,就是在菲华人打拼的缩影。


瘟疫、战争没有将他们打倒,歧视、贫困也没有让他们放弃。他们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获得了当局的认可,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可如今,人们只看到在菲华人表面的风光,却忽略了他们风光背后的血与泪。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外华侨看似名利双收,但内心始终被周围人的不理解和无法“魂归故里”的遗憾所煎熬,早已伤痕累累 。文/影疏

Ⅱ 山东德州的菲律宾国王墓是怎么来的

这是当初这位国王来到我国访问返回自己国家的时候,不幸死在山东德州境内,于是就在山东德州将其安葬了。在我国山东半岛的德州市,不仅仅出产电锯、扒鸡和扑克【不是】,还有一座菲律宾国王的墓。其实,说是菲律宾国王的墓倒也不是,如果严格来说,应该是一个名叫古苏禄国的国家的国王的墓穴。古苏禄国一直到1915年还存在着,可以说是一个存在时间很长的国家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和中国建交的时间很早,在元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往来,到了明朝,往来更加密切。

所以,朱棣给其写了祭文,而且,因为天高水远,想要把东王的尸体运回去实在是很不方便,于是朱棣就卖了个人情,允许东王的遗体在山东德州安葬。于是,东王的亲属分了两部分,一部分以东王长子为首,抓紧时间回国继承王位安抚民心,另一部分则以剩下的儿子为首,留在德州为东王守灵。于是,苏禄国和中国就一直维持着交往关系,这层关系即使是明朝灭亡都没有丢掉,到了清朝,苏禄国还是和清廷交往着。而苏禄国东王的墓,到了近代也成了着名的景点之一。

Ⅲ 山东德州,为何有一座菲律宾老国王的坟,到底有何渊源

发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菲律宾国王向朱棣进行朝圣,但是在路途中不幸病死。所以朱棣为了安葬他就在山东德州这个地界给他建造了一个坟墓。

古苏禄国是菲律宾群岛上的一个小的岛屿,当时这个国家的国王在几年之后也选择来中国进行朝圣。他们从泉州登陆到北京将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所以路程时间是非常长的。当时在他们经过安宁的时候古苏禄国王不幸患上了疾病,当时朱棣也是非常担心他安危的所以就派御医诊治。虽然有御医医治但是依旧没有挽回古苏禄国王的性命。朱棣在知道国王去世的消息之后就把他安葬在德州,所以才出现了在德州有菲律宾国王坟墓的现象。

Ⅳ 中国德州苏禄王墓详细资料

在德州市北。古苏禄王国在今菲律宾国苏禄群岛上。我国明代,古苏禄国同我国开始了密切友好往来。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与西王,峒王率大型使团访问中国,在北京受到明朝政府盛情款待、归国途中,东王病逝德州,明成祖为他举行隆重葬礼,遣官致祭并亲撰碑文,勒石以志。墓在德州市北,陵园内松柏苍翠,墓碑题“苏禄国恭定王墓”六字。甬道两侧翁仲、石兽排列有序。东南有御碑亭。 东王长子图马哈率众回国继承王位,东王妃葛木宁和王次子温哈利、三子安都鲁及待从10余人留中国守墓,俱受明朝俸禄,并拔给祭田,派人守护陵园祠庙。永乐十二年,东王妃回国,偏妃及温、安二子继续守墓,逝世后皆葬在王陵。 苏禄国东王墓,是中菲友好的历史见证。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德州市北郊有一处普通的村落,近600年来,这个普通的村落始终被菲律宾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关注着。这个村落叫北营村,是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国王的墓葬和他的后裔世居之地。几百年来,菲律宾始终没有间断派遣使者前来祭奠先祖,而当年国王的后裔们也与当地百姓和谐相处,融为一家。

病逝于德州的苏禄王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9月,苏禄王在访问明朝都城北京回国的路上病逝于德州,迄今已经历了近600年的漫长岁月。

中菲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根深,自古以来便舟楫相通,有史记载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有1000多年历史,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我国明朝,是中菲两国关系史上往来最为频繁的时期,吕宋岛的吕宋国和苏禄群岛的苏禄国,已经与中国直接建交,友好使节往返不断。古苏禄国是现今菲律宾的一部分,位于菲律宾西南部。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遵明太祖遗训,遣使出访南洋15国。苏禄国王决定亲自来中国拜见朱棣。永乐十五年,东王率西、峒两王连同眷属、随从340多人,来中国进行访问。苏禄使团到中国后,由总兵太监郑和陪同北上。使团到北京后,明成祖在皇宫款待苏禄国王一行,并在比武场上各显技艺。这时,海盗罗景龙、坎卡瓦窃走了苏禄国王的大珍珠,并杀死了护卫阿布贝卡。案件迅速被查清,兇手被就地正法,大珍珠也奉还苏禄国王。明成祖追封阿布贝卡为骠骑将军,以亲王之礼厚葬。苏禄国王十分感动,决心与中国世代友好。

苏禄使团在北京居留27天,于当年9月沿运河南下归国,回国时明廷回赠了丰厚礼品,还派遣官员护送。他们沿京杭大运河行至德州时,苏禄国东王不幸病倒,明成祖命太医火速前往诊治。但终因病重不治,逝世于德州境内。讣报到京,明成祖派礼部郎中陈世启赴德州为东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按照明代诸侯王陵墓规格,为其修建了苏禄王墓,明成祖亲自撰写碑文和悼文。按照中国的习惯,册封其长子麻都合为苏禄国新东王,此后西、峒两王归国,留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十人留居中国,守墓三年。对守墓的王室家人,由德州官仓给每人每月提供口粮一石,以及布匹、银钞等,还“恩赐十二连城祭田三顷三十八亩,永不起科”。每当年节,德州地方官派专人祭扫王墓。王室后裔世代生生不息,与齐鲁乡民世代友好,书写了一曲不同国度、不同民族友好相处、文化融合的动人故事。

陵墓符合中国式丧葬规制

王陵园区占地80余亩,墓高4.2米,直径16.6米。走进墓区,但见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长长的神道前竖立着石头牌坊,两侧对称排列石狮、石虎、石豹、石羊和华表等石仪,石刻雕凿精致,形象生动。尽头处是威严的仪门。进得仪门,恩门、正殿、东西配殿,依序排列。正殿正中,高悬着苏禄国王巨幅画像,正殿后正中是一个硕大的圆顶土冢,墓碑上书“故苏禄国恭定王墓”。陵墓完全是中国式的丧葬规制。王墓东南侧的永乐帝御碑亭内,有明成祖亲撰“御制苏禄王东王碑”的碑文,额雕蟠龙,龟跌承驮。碑亭旁边是其王妃、二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之墓。陵园南侧是一座清真寺。

清雍正九年(1731年),苏禄国王苏老丹访问中国,途经德州,曾瞻拜祖茔。此后,菲律宾驻华的许多任大使和菲前任总统马科斯的儿子都曾来过德州,拜祭苏禄国东王墓。1999年,菲律宾苏丹王到德州拜祭祖先。现在院中所立的“苏禄国东王纪念碑”也是由菲律宾苏禄国东王后裔苏丹王、菲律宾实现黎刹信念协会、菲律宾国家历史协会联合为苏禄国东王所立的纪念碑。

北营村的“王室后裔”们

如今的北营村共有100多户、近700人。当时王室守陵人员以安、温两姓加入中国籍,现安氏有26户、120人左右;温氏8户、40人左右。1980年,菲律宾驻华大使雷耶斯博士来访,听说此地的后裔人数不多,还曾就此询问陪同人员。其实他并不知道,这里历来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不断。民国初年运河大水,一场洪灾,全村仅剩下三间房子,温、安后裔和当地村民纷纷逃离,流落他乡。现在全国各地的王室后裔究竟有多少人,已经无法确切统计,他们早已经与华夏民族融为一体。
北营村的“王室后裔”们勤奋敦厚,有不少人在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这些年来,不仅菲律宾的各界人士经常来这里访问,他们也多次派代表去菲律宾参观访问,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Ⅳ 世界奇葩景点,山丘宛若巧克力,到底是哪里

所有的自然之物,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的幸运。有些景点,以地形地貌奇特而着名,比如说喀斯特地貌。有些景点,以物种的多样性而着名,比如说国内的梵净山。除了这些景点,世界上还有更多奇葩的景点,比如说最高的盐山。不过,这些景点都不够新奇。我觉得更新奇的景点是,像巧克力的山丘——菲律宾保和岛中部的“巧克力山“。

说来说去,之所以被世人称为巧克力山,是因为山丘上长满了茅草。这些茅草经过了太阳的暴晒,从绿色变为了褐色。不过,游客需要从远处看,不能从近处看巧克力山。

Ⅵ 各个国家的葬礼习俗

当家里死了人,首先是向亲朋好友报丧,报丧要身背大米,将米洒在亲戚朋友家的楼梯上,然后站在楼下,把死讯报告给亲朋。如果到外寨报丧,按照古老的传统,只能站在寨子外面,托人把死讯通报给寨里的亲朋好友。

家里人则把死者抬到竹楼的中间,将尸体依靠在木柱上,傣家称棵木柱为“骚流乃”,并要求一次性坐靠稳,否则不吉利。然后用温水沐浴更衣,随后将死者平卧,双手合于胸前,手下置腊条二对,用白布裹尸,把眼、鼻、嘴部位剪孔裸露,殓入棺中。择日出殡,傣家人有许多忌讳,傣语说:“晚陇抱些宰,晚来抱些影”。“陇”与“来”分别为干支中的“辛”与“丙”。“晚陇抱些宰,晚来抱些影”,意思是“陇”日,死者是男的就不能出殡;“来”日,死者是女的也不能出殡。出殡那天,要把竹楼作一次彻底大扫除,把三脚架下作一次彻底清除,将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集中化为灰烬,倒在江河里,顺水而流,和死者一起进入天国。另外,由一亲属男子,右手持一把长刀,左手拿一个白布袋,用刀把前来参加送葬亲友手中的“曼苦”树叶包着的饭粒挑进白布袋里,一起送进墓地,让死者不作饿死鬼,好好安息。如果死者是热恋中的青年,要选择他(她)们常去那进而玩耍的一棵树,出殡时,将尸体在树干上撞击数下(一般是双数),并祷告说:“这就是您心爱的人了,带上他(她)一起去吗。”据说,不这样做,死者的灵魂就会回来找他(她)心爱的人。使其闹病。

如果是孕妇病故,就要对孕妇进行剖腹,将婴儿取出,把妇女和婴儿分葬两地。这是因为成人和小孩是要分葬的。有些地方,出殡时,还要举行断绝夫妻关系仪式。不论年龄多大,其中一方去世,都要举行仪式,其仪式是:用一缕白线(或用一腊条,从中折断),系在棺木上或尸体上,生者握住另一端,由村长或一长者,将其线割断,即表示断绝夫妻关系。可以另娶和另嫁,不受婚约。

送葬返回,重新安放铁三脚架,重新燃起火光,请僧侣诵“芒嗄拉”经文,送家神家鬼,然后方告葬礼结束,开始新的生活。

壮族二次葬习俗

人死后,第一次葬是将遗体安放在木制的棺材里,“躺”着埋在土里,堆成长形坟,叫“长墓”,也叫“新墓”,表示人还“睡”着,并没有“死”;也表示人的灵魂还没有到“阴府”,还是“新鬼”,没有投胎转世,所以在家堂上另给他设灵位,祭祖时他是没有份的,所以另在他的灵位设祭。第二次葬是第一次葬三年之后,也就是腐尸“化净”之后,将“净骨”捡出,安放在陶罐(壮话叫做“金罐”,也叫“金钟”)中,选取“坟山宝地”重葬,堆成圆形坟,叫“圆墓”,也叫“祖墓”。顾名思义,“祖墓”的死者是应该有后代的(含旁系亲属),故年轻人死后一般不作二次葬。解放前,按习俗不满36岁的人(还有带身孕死[壮语叫“湿身死”]的妇女)是不进行二次葬的。但在解放后,人们思想解放了,没那么迷信了,成年人(16岁以上)及“湿身死”妇女也行二次葬了。

一次葬的墓地,一般比较随便,地头田边、茅山荒坡均可,并不讲究“风水”,不过还是要请“地理师(风水先生)”来定“坟向”,定下葬时辰,除了葬礼十分看重之外,入葬却非常从简。但在旧社会,或追溯到民国以前,有个别“富贵”的人,为显示自己的身份,一次葬非常隆重,墓地也建得异常堂皇,仿照帝皇的做法,不再做二次葬,民间称之为“大葬”。不过,在民众观念中,对此种葬式大都嗤之以鼻,并不看重;甚至对一些荒芜的“长墓”讥之为“无主”或“无后”,有时还以此来咒骂自己厌恶的人“以后死了埋长墓”,意为未成年即死(早死)。

二次葬的墓地则很讲究“风水”,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墓地,宁可把“金坛”(捡骨后安放净骨的陶罐)寄葬在临时选定的地点,一般寻找向阳、干爽的土坡劈崖,挖个可以容得“金坛”的拱门形的洞穴,“金坛”安放好之后,通常敞开着,过路的人可以看到,也有用草皮土块封住的。对这种寄葬,清明扫墓也很简单,砍去杂草,烧几柱香即可。但寄葬时间不能太长,通常是一年,最多三年,当然也有因经济问题或其他原因而长年寄葬的。

二次葬墓地的“风水”通常由“地理师”来寻找,或自己寻得后由“地理师”来确认。人们普遍认为,墓地的“风水”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好运,否则就要倒运。稍懂“地理”的人都知道,墓地应该靠山临水或枕山面水或背靠山峰、面临平原,就像活人所住的村庄一样。上林李姓巨族(据族谱记载,宗传三十余代,现今人口二十余万人)祖传的族谱上有个故事,足以说明人们对墓地风水的看重。故事原文是:

传说五百年前,有个风水先生,寄宿于吾太始祖讳景晟公的家居住,其人之名乃是江西黄胜东也。此人有博通古今之学,尤属风水特长,终日游山玩水,到处命山为名,所谓金鸡展翅,丹凤朝阳,白鹤饮水,九龙戏珠,每一山都因其形而得其名。……景晟公官任凤化(今上林)知县,娶妻黄氏。黄氏为人宽达,四海来客,视同一家。前述黄胜东先生游旅凤化,客居景晟公家,黄氏待之如亲兄弟,黄先生感动得世所罕见,因而有心送一风水宝地与她。送地之前,特再三试黄氏之心:一说,先生每天出游,返家时将带满污泥的双脚浸入水缸涤洗,黄氏不但不恼,反而慰问先生,并毫无怨言地清洗水缸,再充满水,次次如此;二说,先生每逢雨天必出游,并向黄氏取伞,返家时,黄氏总在门口等其归来,在门口,先生就当黄氏之面,故意将雨伞在门框上碰破,黄氏非但不怪,还为先生顶风冒雨而赞赏有嘉,如此不知损坏了几多雨伞;三说,有一次,先生要去邀约故人,因而借景晟公官衣一用,黄氏慷慨与之并多予银两,先生酒宴之后,将所剩猪肉以官衣包回,弄得官衣龌龊不堪,黄氏亦不怪之;……先生既受黄氏之招待,于是送给黄氏一坟地坐落于天堂山之岭西燕云徐村背,并称,所谓天堂山三台落脉,土角流金蚂蚁窝地也,此吉地有三种葬法:一曰九代状元,二曰代代富足,三曰千子万孙。景晟公愿以九代状元而葬,而黄氏则因景晟之前五代、代代独子,因而阻止道:九代状元虽贵但不长而衰,而千子万孙世代绵长,蕃而不绝。先生满口称赞黄氏之见胜于须眉,正是福人葬福地,结果黄氏百年之后而葬之,先生亲自主持葬事,后来应验,于是留下千子万孙《澄江巨族》之传说……

二次葬,先是捡骨(也叫“捡金”),一般是一次葬三年后。所以定三年,一是等遗体腐化干净,二是按“五服”应“斩哀三年”。捡骨也要选好时辰,“五服”内的直系亲人都到场,先烧香祭拜,然后掘土、开棺,开棺时用蓬布或雨伞遮阳,见骨时亲属痛哭流涕,之后才围成一圈,逐一将遗骨取出,揩净,如果遗骨潮湿,还要用炭火烘干。最后按从脚到头的顺序安放到“金坛”中,取“坐”着的姿势,表示他自然从容地坐着,面对人间和他的子孙,祭拜时就像与后人亲密无间地“见面”一样,盖好罐盖。下葬又另选时辰,在墓地事先挖好一个容得“金坛”的圆筒形井穴,到时辰才将“金坛”放进去,“井穴”上严盖一块圆形石板,再堆土成墓。然后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二次葬礼仪结束。

二次葬后,一至三年之间,还要“探金”一至两次。所谓“探金”,就是掘开坟土,打开石板,探看“金坛”里的遗骨好不好:干爽的、金黄色的为好,泡水的、灰黑色的就不好。好的,就放心“定葬”了;不好的,要取出“金坛”寄葬,再找“风水地”重行二次葬;不好不坏的(遗骨虽不泡水但很潮湿、颜色灰白),可暂时复土留坟,第二年再“探金”一次,看看转好或转坏以决定该墓地的取舍。“探金”也由“地理师”定时辰和主持,前后均要祭拜,但仪式都较简单。“定葬”后,此墓就是“祖墓”了,一般不再迁动了。
崖葬
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是风葬即露天葬的一种。崖葬习俗早在中国古代濮、 越、 巴、僚、汉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临海水土志》对崖葬已有记载。中国的崖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的仙霞、武夷山区,贵州,广西山区、西江流域,湖南、贵州和四川接壤处的酉、辰、巫、武、沅等五溪流域,四川东南的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四川、云南的乌蒙山区北麓至金沙江边,台湾各岛屿。据碳14测定,福建武夷山崖葬船棺最早,距今3840±90年,约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及至近代,部分壮族、 布依族、 苗族、瑶族、仡佬族,以及现在贵州西南部的部分苗族和台湾兰屿高山族雅美人都行崖葬。
崖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将葬具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称崖洞葬;②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理罅隙的称崖墩葬;③将葬具放置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的称崖窟葬;④在悬崖上凿孔钉木桩搁置葬具的称悬棺葬。崖葬的葬制分一次葬和二次葬两种。 葬具有多种: 葬尸多用木棺、石棺、陶棺和布袋;葬骨或骨灰多用小匣、小函和陶瓮。一些崖葬处还伴有崖画、享堂或木偶。崖葬的葬所,有的仅置一、二葬具,有的置有数十葬具。同一处的若干葬具有的是同族或合寨择期举行仪式后同时葬入的,有的则是陆续葬入的,待葬满一穴后再另择它处。
越南、泰国、印度和缅甸交界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的琉球群岛及美拉尼西亚群岛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一些地方,也有崖葬习俗。
纳西族葬俗
1、 木几。纳西语,即"停尸"。在云南丽江一带人死后经过洗尸、换寿衣,然后停放在正躺物种中央的木板床上。头朝外丶脚朝里丶盖上被,中间房一面镜子,脸上该一块白布(或白纸),打开堂屋所有的门。死者头前方一供桌,拜上一小碗夹生饭,上隔一熟鸡蛋及一双十字交叉的筷子,并摆上各种糕点及饭菜,点上长明灯(头部脚步各一盏)孝子披麻带孝,亲友祭奠,都必须磕头、哭丧。停放一天或两天即如棺,在云南中甸一带,要把穿戴一新的尸体停放在住房大木床末端,而上神龛,上该有四段抹布拼成的单子,在压以竹子。头部防一供桌,摆上供品,点上油灯,村里的人闻讯后都要前来添油、县饭、一家一碗米饭,上访两片腊肉或两个鸡蛋。孝子在一旁守灵。叩头、哭丧、东巴颂经。停放一天后入关。
2、 木聘。纳西语"出殡"其仪式火葬于土葬地区各不相同。实行火葬的纳西族支系摩梭地区,在火化的当天一早,邀请达巴和喇嘛念"安魂经"。念毕,在棺材上拴以数丈白布。随着三生土炮响,正式出殡。这时,孝子背皮口袋,左手持灯,右手牵着白布走在前,哭声、乐声、火拴土炮声响成一片,直往火葬场地。实行土葬的纳西地区,出殡的当天一早,先派人去挖墓穴,并把为死者准备的碗、盘、筷子、木勺等,防盗区墓地途中的第一个插路口。出殡前,孝男孝女向灵柩扣拜告别,把祭桌换为长凳,其上放一乘着净水的碗,东巴边念送魂开路经边用法刀把碗砍碎。在哀乐声和哭声中,由八人抬棺起来。从跪在院中的孝男孝女头上越过。之后,东巴和吹鼓手奏乐开道,孝男孝女在大门外及第一个岔路口反向跪下两次,让灵柩从头上越过,孝女及亲友哭拜,返回,孝子则扛"混幡"因灵柩到墓地。
3、 木猜。即洗尸,是云南永宁纳西族摸索人的洗尸仪式。是在人断气后,请"达巴"占卜,确定用水的水源,从家族中选出一人,随同达巴去取水,取水的人头代铜盔,审批披甲,背负长刀,犹如古代的武士。取水时,左手端碗,朝河流逆回舀水。据说,这样家里人才会无病无灾。不然回乡流水一样逝去。用柏枝烧热水,搬入鼻烟、蒿技、酒等。由家中成年男子洗尸。洗尸用的水,男的九碗,女的七碗,而丽江纳西族在城区附近,用的试土罐在水流方向舀水、舀前在河边插几柱香,并丢几个潜在河里。舀水回家时,一路上不许和任何人说话。
4、 曰每。即"指路云南永宁纳西族摩骏系在人死后"起尸装馆"由达巴念开路经。内容有氏族历史,迁入永宁的经过,死者的生平以及向死者交待回族先方向地址路线。纳西族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就要回到祖先的故地,于祖先生活在一起。开路时,拴上一只鸡,男性拴公鸡,女性拴母鸡,表示陪伴死者上路。云南中吉在"指路"时,东巴一边念开路净,一边步步往前移动,象征未死者引路。而丽江的纳西族,则在病人要断气时,以便让其"含敛"一边喃喃指路。
5、 回魂。时纳西族旧时的丧俗。纳西族人认为人死魂不死,人死后三天要回家来,固有让死人还魂之俗三坝纳西族,将死者火化后,当天晚饭后,死者家属巴火烫打扫干净。周围萨上灰。夜里不关堂屋门,让死者的魂回来,这种迷信习俗,解放后多以改变。
6、 含殓。纳西族语"纱撒吭"。纳西族的习俗,在云南丽江一带,当病人快咽气时,由儿子将红纸包房入病人口中,并说你去的时候不要有什末牵挂,由三条路,上面世豺狼虎豹的路,不能走;下边是雉鸡的路,也不能走,中间是菩萨善人走的路,你就走这一条。"当病人死后,即将红纸包取出,挂在脖子上,表示这是给死者上路的盘缠。
7、 洗马。纳西族的一种丧俗。这种丧俗时因地而已的。在火化前一天,人们要选择一匹马或几匹马配上华丽的辔头鞍鞠,仪式死者乘骑。选好马以后,在达巴主持下,选择八名精壮小伙子,头戴插有公鸡尾的毡帽,身穿由龙图形的长衫,要佩长刀,向死者磕头祈祷"阿普阿因(爷爷奶奶),保佑我们,我们为你备马征战,凯旋而归"祈祷毕,便出发"洗马"。
队前打一面三角小旗,其上绘有日月图案。把马牵到河流交汇处停下,达巴吟唱河或湖的起源,歌颂水神的仁慈,赞美骏马。唱完,小伙子们依次用三碗水象征性的把所牵的马从头到尾洗一遍。洗毕,将木碗打碎。达巴在念"马洗干净了,人也洗干净了,这些马奔跑入飞,虎狼燕子都不如他。为你准备了一切,你一定会顺利返回家乡"于是,牵马人骑上马,杨鞭驱马急速回家,回途中,要安排"伏兵",跳搏斗舞。

Ⅶ 苏禄国的国王墓葬

苏禄国东王墓,亦称苏禄王墓,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城北北部天衢街道办事处北营村,是中菲友好历史的见证,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王墓肃穆壮观,周围松柏常青,墓前有石雕华表、翁仲、石狮、石虎、石马、石羊排列在墓道两旁。永乐帝御碑亭在墓道南端东侧;王妃葛木宁及东王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之墓在王墓东南侧,明、清两代,不少诗人、学者来瞻仰凭吊,并留下了许多诗篇。1980年6月菲律宾共和国驻华大使纳西索·雷耶斯博士同使馆人员专程来德瞻仰王墓。1977年山东省政府将苏禄国东王墓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苏禄王国位于菲律宾的苏禄群岛上,在我国明代,古苏禄国同我国开始了密切的友好往来。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喇为首,率家眷、官员共三百四十多人的友好使团来我国进行访问。辞归途中,东王不幸染病殒殁,明永乐帝闻讣,即派官员为东王择地进行厚葬,谥曰:恭定。东王长子督马含率友好使团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及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和侍从十余人居德州守墓地。明宣德间,在墓旁修建了清真寺。清朝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根据东王后裔入籍中国的请求,折奏清廷,题定以温、安二姓入籍德州,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阅读全文

与菲律宾坟墓什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8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