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菲律宾首都
菲律宾首都是马尼拉,马尼拉建在巴石河两岸。马尼拉是菲律宾的首都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位于菲律宾最大岛屿-吕宋岛马尼拉湾东岸,也称“小吕宋”。
河流把城市分成两大部分,14个区中7个区在巴石河北岸,6个区在南岸。城区被分成两部分,河上6座桥梁把城市南北两部分连结起来。1976年11月,菲律宾政府决定把马尼拉、奎松、卡洛奥坎、帕萨伊4个市和马卡蒂等17个市镇,组成马尼拉大都会,即国家首都大区。
马尼拉历史沿革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黎盖斯比从马尼拉登陆,入侵并占领了菲律宾,然后在马尼拉市中心的巴石河南岸建立了城堡和炮台。自那时起,这里便成了西班牙殖民统治当局的首府。
1898年,美国人打进马尼拉,取代了西班牙对菲律宾的统治,随后又征服了附近的尼格罗族,把四周的乡镇和地区并入马尼拉,使马尼拉逐渐扩大。1901年7月31日,马尼拉被辟为菲律宾特别城市,成了美国统治菲律宾的基地。从此,巴石河北岸的商业区内,大银行、大公司、大饭店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1942年,日本取代了美国在菲律宾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尼拉遭到严重破坏,城堡要塞周围的建筑物全部被炮火摧毁。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正式独立,将马尼拉定为首都。
Ⅱ 菲律宾和泰国的民主政治特点.
菲律宾是议会总统制国家。
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下面是两个国家政治制度的详细叙述:
菲律宾:
阿罗约总统执政以来,致力于消除贫困,发展经济。政府出台多项措施,推动国内和平进程,打击恐怖主义、整顿社会治安,旨在重建社会稳定与秩序。
2004年是大选年,国内局势复杂因素较多。1月,"新人民军"多次向政府军发动武装袭击。军方宣布全国军队处于警戒状态。5月,菲全国大选在总体平和有序的气氛中进行。6月,国会两院宣布执政联盟候选人胜选。7月,国会选举。8月,阿罗约总统宣布菲处于"财政危机"。11月,阿罗约总统发表声明,菲已摆脱财政危机。阿罗约连任后,将工作重点转向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和解等方面,加强了执政地位,顺利完成了内阁改组。
在推进国内和平进程方面,政府与各反政府武装进行多轮和谈,同时加大打击恐怖主义力度。菲穆斯林领导人重申对阿呼吁国家团结、民族和解的支持。国内政局总体继续保持稳定。
【宪法】
独立后共颁布过三部宪法。现行宪法于1987年2月2日由全民投票通过,由阿基诺总统于同年2月11日宣布生效。该宪法规定: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政体;总统拥有行政权,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不得连选连任;总统无权实施戒严法,无权解散国会,不得任意拘捕反对派;禁止军人干预政治;保障人权,取缔个人独裁统治;进行土地改革。
【议会】
称国会。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由24名议员组成,由全国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每三年改选1/2,可连任两届。众议院由250名议员组成,其中200名由各省、市按人口比例分配,从全国各选区选出;25名由参选获胜政党委派,另外25名由总统任命。众议员任期3年,可连任三届。本届国会于2004年7月选举产生。德里隆(Franklin M. DRILON)和德贝内西亚(Jose de VENECIA Jr.)继上届后再次当选参、众议长。
【政府】
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本届内阁于2004年8月组成,此后略有调整。目前,内阁成员24名:副总统诺利·德卡斯特罗(Noli de CASTRO),文官长埃杜阿多·埃米尔塔(Eardo ERMITA),外交部长阿尔韦托·罗慕洛(Alberto ROMULO),财政部长凯撒·普里斯马(Cesar V. PURISIMA),司法部长劳尔·冈萨雷斯(Raul GONZALES),农业部长黄严辉(Arthur C. YAP),国防部长阿维利诺·克鲁兹(Avelino CRUZ),贸易与工业部长胡安·圣托斯(Juan V. SANTOS),公共工程与公路部长弗洛伦特·索里奎兹(Florante SORIQUEZ),教育文化与体育部长佛罗伦西奥·阿巴德(Florencio ABAD),劳工与就业部长帕特里莎·桑托·托马斯(Patricia Santo THOMAS),社会经济计划部长罗慕洛·奈利(Romulo NERI),卫生部长曼努埃尔·戴里特(Manuel M. DAYRIT),土地改革部长莱纳·维拉(Rene VILLA),内务与地方政务部长安吉洛·雷耶斯(Angelo REYES),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长米歇尔·迪范瑟(Michael DEFENSOR),交通与通讯部长雷恩德洛·门多萨(Leandro R. MENDOZA),社会福利部长科拉松·索利曼(Corazon Juliano N. SOLIMAN),预算与管理部长艾米利亚·本科丁(Emilia BONCODIN),科技部长埃斯特莱拉·阿拉巴斯特罗(Estrella ALABASTRO),旅游部长约瑟夫·杜兰诺(Joseph Ace DURANO),能源部长拉斐尔·洛提拉(Raphael P. M. LOTILLA),新闻部长伊格纳西奥·布涅(Ignacia "Toting" BUNYE)。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吕宋、维萨亚和棉兰老三大部分。截止2004年底,全国设有首都地区、科迪勒拉行政区、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等17个地区,下设79个省和117个市。
【司法机构】
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最高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14名陪审法官组成,均由总统任命,拥有最高司法权;下设上诉法院、地方法院和市镇法院。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希拉里奥·戴维德(Hilario G. DAVIDE Jr.)。检察工作由司法部检察长办公室负责,总检察长里卡多·加维斯(Ricardo GALVEZ)。
【政党】
有大小政党100余个,大多数为地方性小党。主要政党有:
(1)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党(LAKAS-CMD):执政党,也是最大政党,系前总统拉莫斯于1991年底创立,由人民力量党、全国基督教民主联盟、菲律宾穆斯林民主联盟、团结党等整合而成。主张实行两党制,通过修宪扩大地方政府权力,改革选举制度,将总统任期六年一届修改为四年一届,可连任两届;主张通过谈判实现民族和解,促进社会稳定。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增加就业,扶助贫困,加快私有化进程;倡导经济外交,奉行开放政策。1992年该党在大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1998年大选中败于菲律宾民众奋斗党联盟。2001年阿罗约就任总统后,该党成为执政联盟的核心。2002年10月,该党针对2004年大选,对执政联盟进行再次整合改组。该党全国主席是阿罗约总统,总裁是众议长德贝内西亚。
(2)民族主义人民联盟(NPC-Nationalist People's Coalition),是前总统埃斯特拉达的执政党联盟-民众奋斗党(LAMP)成员之一。2000年10月,埃被弹劾后,该党成为独立党派。现为众议院第二大党。该党支持修改宪法。为防止总统权力过大,主张实行议会制政体及实行两党制,支持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该党总裁是前众议员圣胡安(Frisco F. SAN JUAN)。
(3)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简称摩解):南部穆斯林武装组织。1968年创立,旨在棉兰老地区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1987年南部各省举行公投,建立由棉兰老岛四省组成的"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ARMM),密苏阿里任主席。1996年,政府与摩解达成和平协议。2001年,密苏阿里与阿罗约政府发生利益冲突,其支持者于11月在霍洛岛发动武装叛乱。政府迅速平叛,宣布密犯有叛乱罪。摩解另一派系的领导人胡安任该党主席。密潜逃至马来西亚沙巴,被马政府逮捕并于2002年1月引渡回菲。
(4)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简称摩伊解):菲最大的穆斯林反政府组织。现有武装力量12500人,主要活跃在棉兰老岛。1978年,以哈希姆·萨拉马(Hashim SALAMAT)为首的强硬派从摩解脱离后建立。2003年萨马拉特去世后,穆拉特(Al Haj Ebrahim MURAD)任主席。主张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坚持武装斗争。摩伊解与政府虽多次签署停火协议,但均未能得到有效执行。2000年4月摩伊解与政府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摩伊解的营地被政府军全部攻占,其武装力量溃散后,继续以小股武装袭击政府军和民用设施。自2001年开始,阿罗约政府与摩伊解重开和谈,并曾签署停火协议与和平协议,但双方武装冲突仍时有发生。2003年,南部地区发生多起恐怖爆炸案件,政府认为是摩伊解所为,宣布通缉其主要领导人,威胁要将摩伊解列为恐怖组织。此后,在马来西亚协调下,双方进行多次非正式会谈,迄无明显进展。
(5)菲律宾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成立于1930年,1967年发生分裂。1968年,在何塞·西逊(Jose SISON)主持下进行改组重建,此后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员达到3万多人。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和建立统一战线,夺取国家政权。1969年,菲共在中吕宋建立新人民军,开展武装斗争。新人民军现有1.1万人。菲政府自1993年起与菲共举行和谈,使菲共成为合法政党。双方时谈时战,迄未达成实质性和平协议。"9·11事件"后,菲政府对新人民军采取了强硬措施,包括军事打击。2002年,菲政府将新人民军宣布为恐怖组织,并促使美国和欧盟也将新人民军列为国际恐怖组织,冻结其海外资产。菲共与政府关系破裂,双方和谈停顿。2003年底,菲政府与菲共领导的全国民主阵线在挪威奥斯陆进行两次非正式接触,并于2004年2月重启和谈。菲共提出希望菲政府敦促美政府将其从恐怖组织中除名。美方明确拒绝,并要求菲共先承诺停止一切恐怖活动。
其它政党有自由党(Liberal Party)、民主行动党(Aksyon Demokratiko)、地方发展优先党(Promdi-Probinsiya Muna Development lnitiative)、改革党(Reporma)、民主战斗党(LDP-Lanban ng Demokratikong Pilipino)、民族党(Nationalista Party)等。
泰国:
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46年6月9日继位,是当今世界在位最久的君主。
二战后,军人集团长期把持政权,局势动荡。上世纪90年代军人淡出政坛后,政坛党派林立,纷争不断,政府更迭频仍。
2001年,电讯业巨子塔信创建泰爱泰党,在大选中赢得下议院过半席位,组阁执政。2005年2月,泰爱泰党在大选中赢得下议院500个议的席中377席,塔信蝉联总理。
2005年9月起,泰社会掀起“反塔”运动,政局出现动荡。为缓解政治压力,塔信于2006年2月解散议会,提前举行下议院选举,政府转为看守内阁。泰爱泰党在4月的大选中再次赢得过半选票,但因三大反对党--民主党、泰国党、大众党抵制大选,导致国会无法在宪法规定时间内成立。5月8日,宪法法院裁定4月大选中存在违宪问题,宣布选举结果无效。9月19日,以陆军司令颂提为首的“行政改革委员会”发动军事政变,废除1997年宪法,解散国会、内阁,接管政权。10月1日,普密蓬国王御准临时宪法,任命原枢密院大臣素拉育·朱拉暖出任新总理,8日御准新内阁,12日御准立法议会,代行国会职责。政变发生后,他信旅居海外,宣布辞去泰爱泰党党首职务,退出政坛。2007年末,由他信亲信沙马·顺达卫领导的人民力量党在泰国大选中胜出,沙马·顺达卫成为泰国新任总理。
【宪 法】
[编辑本段]
现行宪法为临时宪法,于2006年10月1日获普密蓬国王御准颁布实施。分为国王、公民权利、自由与义务、议会、内阁、法院、新宪法制定、全国大选等39条。
【议 会】
[编辑本段]
全称立法议会。2006年9月19日,泰“行政改革委员会”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暂时接管国家行政权力,废除1997年宪法,解散看守政府和国会。10月1日,普密蓬国王御准临时宪法。11日根据临时宪法任命242名立法议会议员,25日任命米猜·雷初攀为立法议会主席,乍兰·军拉瓦尼上将、普乍尼·塔纳瓦拉尼(女)为副主席。2007年末,由他信亲信沙马·顺达卫领导的人民力量党在泰国大选中胜出,沙马·顺达卫成为泰国新任总理(兼任防长),新一届36人内阁名单已由普密蓬国王批准通过。
立法议会现代行国会职责,下设24个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制定有关法律文件,对政府政策和工作进行监督。立法议会主席兼任国民大会主席,有权任命200名制宪会议委员。
【政 府】
[编辑本段]
政府由一名总理和不超过35名部长组成。
现政府于2006年10月成立。34位阁员名单如下:总理素拉育·朱拉暖(Gen.Surayud Chulanont)、副总理科实·班扁叻(Mr.Kosit Punpiemrat)、副总理派汶·瓦塔纳西里他(Mr.Paiboon Wattanasiritham)、国务部长坤仁提帕瓦迪·梅莎宛(Kunying Dhipavadee Meksawan)、国务部长提拉帕·社里朗讪(Mr. Thirapat Serirangsan)、国务部长巴实·科威拉军(Mr. Prasit Kovilakool)、国防部长汶洛·颂塔上将(Gen. Boonrod Somtad)、财政部长察隆颇·素桑甘(Mr.Chalongphob Sussangkarn)、财政部副部长颂迈·帕实(Mr.Sommai Phasee)、外交部长尼特·披汶颂堪(Mr. Nitya Pibulsonggram)、外交部副部长雄威倪·孔诗里(Mr. Sawanit Kongsiri)、旅游和体育部长素威·耀玛尼(Mr. Suwit Yodmanee)、社会发展和人类安全部长派汶·瓦塔纳希里探(Mr. Paibool Wattanasiritham)、社会发展和人类安全部副部长蓬得·炳巴提(Mr.Poldej Pinprateep)、农业与合作部长提拉·素达布(Mr. Thira Sutabot)、农业与合作部副部长隆叻·伊沙朗军·纳·阿育他耶(Mr. Rungruang Isarangkura Na Ayuthaya)、交通部长提拉·浩乍仑上将(ADM. Thira Hao-Charoen)、交通部副部长讪盛·翁猜务(Mr. Sansern Wongcha-um)、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长格森·沙尼翁·纳·阿育他耶(Mr. Kasem Sanitwong Na Ayuthaya)、信息技术和通讯部长西提猜·颇凯乌东(Mr. Sitthichai Pokai-udom)、商业部长格盖·吉拉派(Mr. Krirkkrai Jeerapath)、商业部副部长奥拉努·欧沙塔暖(Mrs.Oranuj Osatananda)、能源部长比亚沙瓦·阿玛拉南(Mr. Piyasvasti Amranand)、内政部长阿里·翁阿拉亚(Mr. Aree Wongsearaya)、内政部副部长班雅·占塞纳(Mr. Bunyat Junsena)、司法部长禅猜·里奇吉塔(Mr. Charnchai Likhitjitta)、劳工部长阿派·占塔纳尊格(Mr. Apai Chandanachulaka)、文化部长坤仁凯西·西阿伦(Khunying Khaisri Sri-aroon)、科技部长勇育·育塔翁(Prof.Dr. Yongyuth Yuthawongs)、教育部长威集·西沙安(Mr. Wijit Arisa-an)、教育部副部长瓦拉功·讪郭社(Mr.Varakron Samakses)、卫生部长蒙空·纳·宋卡(Mr. Mongkol Na Songkhla)、卫生部副部长莫拉哥·功格社(Mr.Morakot Kornkasem)、工业部长科实·班扁叻(Mr.Kosit Punpiemrat)、工业部副部长比亚布·春威占(Mr. Piyabutr Cholvijarn)。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
泰国全国共有76个一级行政区,其中包括75个“府”(changwat)与直辖市的首都——曼谷。这76个行政区一般被划分为5个主要地区,包括北部、东北部、东部、中部与南部地区,每个府都是以其首府(mueang)作为该府的命名。在府底下,又有更小的次级行政区划,称为“区”(amphoe)与“次区”(king amphoe),根据2000年时的统计,泰国全国共有795个区与81个次区。至于首都曼谷的次级行政区则与各府的次级行政区在命名上有点出入,称为“khet”总数达50个。
北部地区
清迈府(Chiang Mai)
清莱府(Chiang Rai)
甘烹碧府(Kamphaeng Phet)
南邦府(Lampang)
南奔府(Lamphun)
湄宏顺府(Mae Hong Son)
北榄坡府(Nakhon Sawan)
楠府(Nan)
拍天府(Phayao)
碧差汶府(Phetchabun)
披集府(Phichit)
彭世洛府(Phitsanulok)
帕府(Phrae)
素可泰府(Sukhothai)
来兴府(Tak)
乌泰他尼府(Uthai Thani)
程逸府(Uttaradit)
东北地区
安纳乍能府(Amnat Charoen)
武里喃府(Buriram)
猜也贲府(Chaiyaphum)
加拉信府(Kalasin)
坤敬府(Khon Kaen)
黎府(Loei)
吗哈沙拉堪府(Maha Sarakham)
莫拉限府(Mukdahan)
那空拍侬府(Nakhon Phanom)
呵叻府(Nakhon Ratchasima)
廊磨喃蒲府(Nong Bua Lamphu)
廊开府(Nong Khai)
横逸府(Roi Et)
色军府(Sakon Nakhon)
四色菊府(Si Sa Ket)
素辇府(Surin)
乌汶府(Ubon Ratchathani)
莫肯府(Udon Thani)
益梭通府(Yasothon)
东部地区
北柳府(Chachoengsao)
尖竹汶府(Chanthaburi)
春武里府(Chon Buri)
巴真府(Prachin Buri)
罗勇府(Rayong)
沙缴府(Sa Kaeo)
桐艾府(Trat)
中部地区
红统府(Ang Thong)
大城府(又称为阿如他耶,Phra Nakhon Si Ayutthaya)
曼谷(Bangkok,又称为Krung Thep Maha Nakhon,为一直辖市)
猜纳府(Chai Nat)
北碧府(Kanchanaburi)
华富里府(Lop Buri)
坤西育府(Nakhon Nayok)
佛统府(Nakhon Pathom)
暖武里府(Nonthaburi)
巴吞他尼府(Pathum Thani)
佛丕府(Phetchaburi)
班武里府(Prachuap Khiri Khan)
叻丕府(Ratchaburi)
北榄府(Samut Prakan)
龙仔厝府(Samut Sakhon)
夜功府(Samut Songkhram)
北标府(Saraburi)
信武里府(Sing Buri)
素攀府(Suphan Buri)
【司法制度】
[编辑本段]
属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院判决的主要依据。司法系统由宪法法院、司法法院、行政法院和军事法院构成:
宪法法院主要职能是对部分议员或总理质疑违宪、但已经国会审议的法案及政治家涉嫌隐瞒资产等案件进行终审裁定,以简单多数决定裁决结果。由1名院长及14名法官组成,由上议院议长提名呈国王批准,任期9年。
行政法院主要审理涉及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间或公务员与私企间的诉讼纠纷。行政法院分为最高行政法院和初级行政法院两级,并设有由最高行政法院院长和9名专家组成的行政司法委员会。最高行政法院院长的任命须经行政司法委员会及上议院同意,由总理提名呈国王批准。
军事法院主要审理军事犯罪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案件。
司法法院主要审理不属于宪法法院、行政法院和军事法院审理的所有案件,分最高法院(大理院)、上诉法院和初审法院三级,并设有专门的从政人员刑事厅。另设有司法委员会,由大理院院长和12名分别来自三级法院的法官代表组成,负责各级法官任免、晋升、加薪和惩戒等事项。司法法院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政 党】
[编辑本段]
截至2006年12月,共有44个政党在选举委员会登记注册。主要政党有:
1、泰爱泰党(THAI RAK THAI PARTY)。1998年7月24日成立。代党首乍都隆·采盛。秘书长素立亚·曾隆乐吉。执委61人。在全国设有10个党部。党员1439,4404人。
2、民主党(DEMOCRAT PARTY)。1946年4月6日成立。党首阿披实·威差奇瓦。秘书长素帖·特素班。执委49人。在全国设有194个党部。党员407,4792人。
3、泰国党(CHARTTHAI PARTY)。1982年7月8日成立。党首班汉·信拉巴阿差。秘书长巴帕·普素图。执委49人。在全国设有14个党部。党员260,0731人。
4、大众党(MAHACHON PARTY)。1998年2月10日成立(原名公民党,2004年7月19日改为现名)。党首沙南·卡钟巴萨。秘书长汶乐·盖布什。执委34人。在全国设有10个党部。党员230,4324人。
5、皇家人民党(ROYAL PEOPLE PARTY)。2006年1月10日成立。党首沙诺·天通。秘书长素拉蓬· 宋威瑟。执委7人。党员19万人。
Ⅲ 菲律宾特区政府在哪
马尼拉,是菲律宾的首都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位于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马尼拉湾的东岸,也称“小吕宋”,濒临天然的优良港湾——马尼拉湾。
更多菲律宾特区的详细介绍请参考:http://www.tiecou.com/853.html
Ⅳ 菲律宾是什么时候建国的
菲律宾的独立建国一波三折,从 1899 年到 1946 年,经过非常多的事件和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从美西战争后美国的占领地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1898 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岛上就有民族主义者 E. Aquinaldo 建立政府,并宣布菲律宾独立。但是,在西班牙与美国的默契下,美军登陆菲律宾并进入马尼拉,宣布建立军事政府。此时,菲律宾的政府还通过自己的宪法。 (注意这时候有两个政府。)
经过美西战争的 1898 年 12 月 10 日《巴黎和约》西班牙正式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美国则给西班牙两千万美元做为赔偿。 (照说,签订和平条约之后应该从军事占领阶段进入友好占领阶段,但因为菲律宾国内尚有不一样的武装反对势力,所以,军事占领阶段尚未结束,此点和日本占领台湾一样,要经过桦山资纪的一段“平乱”阶段,也像极了 1947 年台湾的二二八与其后的军事镇压动乱。)
1899 年 E. Aquinaldo 公布宪法,建立菲律宾共和国,并就任首任总统。这时候,美国与菲律宾正式爆发武装冲突。 (在战争法来看,就是占领军事政府平定占领区的叛乱政府,在国内法层次来看,就是外国武力干涉住民自决的建国。)
后来美军在“平定叛乱”中获胜。
1901 年 3 月 2 日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有结束菲律宾军事政府的权力 (当时美国也正在建立其领土宪法性法源) 。
美国军事占领区进行民选首长, 1901 年美国总统任命首任菲律宾民政总督,正式开启民政治理阶段。然后,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赋予菲律宾人与美国人同等的权利法案。
1907 年 7 月 30 日美国举办菲律宾的议会选举。后来 1916 年 8 月 29 日美国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着名的《锺斯法案》 (Jones Act) 。美国通过《锺斯法案》时说:美西战争并无拥有菲律宾,只想菲律宾建立稳定政府之后即撤出。
1919 年菲律宾人民到美国国会游说已经准备好独立,菲律宾国会也通过相似宣言。
1934 年美国国会通过着名的《泰丁斯-麦克杜飞法案》 (Tydings-McDuffie Act) ,详细规定菲律宾独立步骤。
菲律宾人选举制宪代表,起草宪法草案,通过宪法草案。美国总统签署此宪法草案。菲律宾举行公投,批准此宪法,之后 1935 年选举首任总统 (任期六年) , 1935 年 11 月 15 日成立菲律宾国协。 1941 年 11 月 11 日选举第二任总统。
后来出现宪法修正草案,也经过上述繁复程序,最后由美国总统批准然后公投通过。
1942 年 1 月 3 日,日本占领菲律宾,麦克阿瑟和菲律宾政府 (总统、副总统) 撤出。
“ (麦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以及战争后期美国陆海军所谓的争论是攻占菲律宾或攻占台湾的争议。原本决议依据海军意见来攻占台湾,但在麦克阿瑟与罗斯福一席密谈之后,决策逆转。其实,虽不知麦克阿瑟说什么,但是基于美国总统保护“领土”的宪法责任,跳过菲律宾恐有宪法职责上疑虑,而麦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显然具有宪法责任的意义。同时,陆军也较海军更明白“占领法”,虽然海军也懂战争 (海战) 法。”
日本的占领,也遵照占领法实施戒严与军事管理。
1943 年 6 月日本实施制宪会议,研拟宪法草案, 1943 年 10 月菲律宾第二共和。
此时美国国会决议延长流亡美国的菲律宾正副总统任期。后来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在 1946 年 7 月 4 日宣布菲律宾独立。 (注意:菲律宾独立不是由菲律宾宣布,而是由美国宣布,美国并邀请世界各国承认菲律宾独立。)
1945 年美军夺回菲律宾,太平洋战争结束。 1946 年 4 月 23 日举行总统大选,进而美国于 1946 年 7 月 4 日正式宣布菲律宾独立。
Ⅳ 菲律宾共和国的政治:
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体。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拥有行政权,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六年,不得连任,总统无权实施戒严法,无权解散国会,不得任意拘捕反对派;禁止军人干预政治;保障人权,取缔个人独裁统治;进行土改。国会是最高的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最高法院拥有立法权。
Ⅵ 菲律宾的国家性质
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国家性质】从1946年摆脱美国殖民统治之后,成为民主共和国。
【国家结构形式】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Ⅶ 菲律宾有多少人口省表示什么行政机构
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包括他加禄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维萨亚人和比科尔人等;少数民族及外来后裔有华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还有为数不多的原住民。有70多种语言。国语是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国民约84%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独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华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人口9220万。
菲律宾全球人口最多的20个国家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2010年底菲律宾人口数量达9,401万。菲律宾人口委员会执行主任托马斯·欧西亚斯说,菲律宾每年出生大约200万人,2011年底全国总人口将达到9,580万人,人口增长率约2.04%,与1.04%的理想增长率相差甚远。在菲律宾,一对夫妻生育三、五个孩子相当平常,在商场里常能看到一对夫妇拖着一大群孩子逛街的情景。而未婚生育、低龄生育的现象也不罕见。
菲律宾的行政区划简介
菲律宾是群岛国家,有7,107个岛屿,有名字的2,100多个,有人居住的1,000多个,面积30万平方公里,人口6,861万多(人口均为1995年统计数字,下同)。菲律宾有16个行政区、78个省、25个高度城市化市、57个普通市,1,525个社镇,41,936个区乡。
1、菲律宾的行政区(Region)
菲律宾人通常将全国分成三大部分:吕宋、维萨亚、棉兰佬,菲律宾政府为了中央政府管理的方便和需要,则把全国78个省划成16个行政区:首都区、山脉区、伊洛戈区、卡加颜河谷区、中吕宋区、南他加禄区、比科尔区、西维萨亚区、中维萨亚区、东维萨亚区、西棉兰佬区、北棉兰佬区、南棉兰佬区、中棉兰佬区、卡拉加区、穆斯林棉兰佬自治区。每个行政区由三至十个省组成;首都区又称为大马尼拉区,由17个市镇组成。中央政府的21个部及委、署、局在各行政区设办公室(根据各部业务需要,有的还在省里设办公室),管理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务,协调各省市的关系。每个区成立行政区发展理事会,成员由各省省长、高度城市化市市长(有的区包括普通市市长)、各部及委、署、局驻行政区办公室主任组成。菲总统也在各行政区委任一名总统特别助理负责了解本地区的情况,并向总统汇报。
2、菲律宾的省
菲律宾《1991年地方政府法》规定:人口25万、财政收入连续2年超过2,000万比索(以1991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土地面积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某一地区,经申请批准,可划分出来成立省。但在该法颁布之前成立的省有不少未达到这些要求,有几个省(如巴塔内斯、卡米京、锡基霍尔)人口不到10万,面积不足500平方公里。菲律宾人口最多的省是宿务省,2,921,145人,其次为西内格罗斯省,2,436,186人;面积最大的省是巴拉望省,14,896平方公里,其次为伊萨贝拉,10,664平方公里。最小的省是巴塔内斯省(Batanes),只有14,180人,209平方公里。
3、菲律宾的高度城市化市
《1991年地方政府法》规定,人口20万、上一年财政收入5,000万比索以上,经申请批准,普通市(省辖市)可转变为高度城市化市(The Highly-Urbanized City),菲律宾现有25个高度城市化市:马尼拉、奎松、卡洛奥坎、拉斯彬迎斯、马里基纳、蒙廷卢帕、帕拉尼亚克、巴萨伊、曼达卢永、马卡蒂、巴石、安吉利斯、奥隆嘎波、卢塞纳 、巴哥洛、伊洛伊洛、宿务、曼达维、 三宝颜、卡加颜德奥罗、武端、达沃、桑托斯将军市、伊利甘 、碧瑶等。菲律宾的所谓高度城市化市有的类似我国的直辖市,如马尼拉、奎松、宿务市,有的类似我国的计划单列市,如马卡蒂、曼达威市,但在地域上仍属于所在省,统计人口、面积时,也统计在所在省,而行政管理权则独立于省。实际上,只有“高度城市化市”才象“市”,而“普通市”则仍象“镇”。一般地说,“马尼拉”是菲律宾的第一大城市(但这是指大马尼拉,即包括由11个市6个镇连成片的市镇群,9,454,040人,646.1平方公里。而马尼拉市只有1,654,761人,38.3平方公里),宿务是第二大城市,达沃为第三大城市,伊洛伊洛为第四大城市;但实际上,达沃的土地面积比宿务要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为大马尼拉区的奎松市,1,989,419人,166.2平方公里。
4、菲律宾的普通市和社、镇
菲律宾不设县,省的下一级政府为市(City)和社、镇(Municipality),其行政长官均称为市长(Major)。菲华文报纸把City 译成市,而把Municipality译成社、镇,即经济相对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称为镇,反之则称为社。
《1991年地方政府法》规定,人口15万、财政收入连续2年平均超过2,000万比索、土地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社、镇,经申请批准可升格为市,菲律宾现有57个普通市(省辖市),但在该法颁布之前成立的市有些未达到上述要求。西内格罗斯省是菲全国市最多的省,达到10个(包括1个高度城市化市)。但全国78个省会中仍有49个省会尚未成为市,仍是镇。
《1991年地方政府法》规定,人口2.5万、财政收入连续2年平均超过250万比索、土地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区、乡,经申请批准可升格为社、镇。同样,在该法颁布之前成立的社镇有不少未达到这些要求,
5、菲律宾的区、乡
菲律宾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为区、乡(Barangay,巴笼盖),菲华文报纸译成“描笼涯”,相当于我国在城市的区,在农村的乡。《1991年地方政府法》规定,在市镇的街区人口5,000人以上(农村的村2000人以上),外部有天然边界而内部本身是相邻的(岛屿除外)街区和村,经申请批准可成立新的区、乡。菲律宾人口最多的区乡是卡洛奥坎市的第176区,有157,578人,人口最少的区乡只有11人;面积最大的区乡是11,700公顷。此外,城市的街区和农村的村的组织形式,分别相当于我国城市的街道居委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Ⅷ 菲律宾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菲律宾曾经是美国的殖民地。
菲律宾共和国(他加禄语:Republika ng Pilipinas),简称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是东南亚的一个群岛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菲律宾人的祖先是亚洲大陆的移民。在14世纪前后,建立了海上强国苏禄王国。1565年,西班牙侵占菲律宾,统治菲300多年。1898年美国占领菲律宾。1942年,日本占领菲律宾。二战后,菲重新沦为美国殖民地。1946年,菲律宾独立。
菲融合了许多东、西方的风俗习惯特点,富于异国风情。菲律宾群岛的种族与文化为数众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宾最早的居民,随后南岛民族的迁徙陆续带来了马来文化、随着宗教与贸易发展也带来了印度文化、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
菲主要分吕宋、米沙鄢和棉兰老三大部分,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主要成员国,也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24成员国之一。
Ⅸ 菲律宾有几个省或大区
全国划分为吕宋、维萨亚和棉兰老三大部分。截止2004年底,全国设有首都地区、科迪勒拉行政区、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等17个地区,下设79个省和117个市。
菲律宾地方政府体系包括73个省、2个副省,60个市。1534个镇及艺41657个公民会议。由镇和市组成的省,作为中间层既在发展进程中作为行政机构而服务,又基本承担着广泛的地区性职责、作用和功能。市和镇服务于一般的政府目标并在其各自职权范围内协调有关基本的、常规的以及直接的服务。公民会议是政府的各种计划、方针以及功能的规划和执行单位。
从省到公民会议的各级地方政府均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地方的行政权主要由省长、市长和镇长以及公民会议主席(村政府首长)所掌握。地方立法权被地方各级议会所掌握。一般来说,地方官员由各级地方政府的普选产生,任期6年。
http://www.chinarural.org/newsinfo.asp?Newsid=12354
Ⅹ 菲律宾的首都是什么
马尼拉。
菲律宾首都是马尼拉 (Manila) 位于菲律宾最大岛屿吕宋岛西岸,濒马尼拉湾。它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和贸易港口。
马尼拉,是菲律宾的首都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位于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马尼拉湾的东岸,也称"小吕宋",濒临天然的优良港湾--马尼拉湾。马尼拉建在巴石河两岸。
马尼拉建城历史悠久,16世纪已是着名商港。1898年,美国取代西班牙统治菲律宾后,马尼拉市区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946年菲律宾独立后重建。马尼拉市区被巴石河分成南北两部分,建在巴石河上的六座桥梁将南北两岸连接起来。1975年11月,菲律宾政府决定把马尼拉、卡洛奥坎、奎松、帕萨伊4个市和玛卡蒂等13个区组成大马尼拉市,面积达626.58平方公里。
马尼拉街头的被当地称为“吉普尼”的公交车。马尼拉市容整洁,是一座风光绮丽的热带花园城市,到处可见洁白如玉的菲律宾国花──萨巴基他茉莉花,散发着馨人的香味。北岸的纳安卢街是金融中心,南岸的埃尔梅塔尼是政府部门和各国使馆所在地。玛卡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新的商业区和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