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基诺是不是日本人的后代
贝尼尼奥·西梅翁·科胡昂科·阿基诺三世(1960年2月8日-),菲律宾政治人物,菲律宾前任总统。
阿基诺三世1960年生于马尼拉,出身于政治世家-阿基诺家族,是已故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的独子。1998年步入政坛,当选菲律宾国会众议员,2001年和2004年成功连任。2006年3月起任菲律宾自由党副主席,2007年5月,阿基诺三世在菲律宾国会中期选举中当选参议员。2010年5月10日,菲律宾举行总统选举。6月9日,菲律宾国会参众两院召开联席会议,宣布自由党候选人阿基诺三世以高票当选菲律宾第15任总统。6月30日,阿基诺在马尼拉市黎刹公园基里诺检阅台正式宣誓就职,成为菲律宾第15任总统。2011年8月30日,阿基诺三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16年6月30日,卸任菲律宾总统职务。
阿基诺2011年8月26日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对他母亲的故乡、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小村庄表示“感谢”。
阿基诺总统的母亲、菲律宾已故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出生于菲律宾华裔名门望族,曾祖父姓许,生于中国福建漳州市龙海市鸿渐村。阿基诺夫人1988年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便回到鸿渐村寻根谒祖,当时她曾公开表示“自己不仅是菲律宾的总统,也是鸿渐村的女儿”。而阿基诺总统2011年8月30日至9月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也将循着母亲足迹前往鸿渐村访问。他表示,20多年前他母亲亲手植下的树苗,现应已长成大树,他想对那些精心照顾它的人表示感谢。
Ⅱ 菲律宾总统什么时候来华南华
菲律宾新任外长亚赛在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杜特尔特有可能在年内访问中国。这被不少媒体解读为南海问题有望得到妥善处理的积极信号。菲律宾确定派对华友好的前总统拉莫斯任特使访华。
今年88岁的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7月23日正式接受现任总统杜特尔特的提议,担任菲政府派往中国的特使,其首要任务就是帮助政府修补与中国的关系。拉莫斯之所以接受这一提议,是因为杜特尔特向他暗示,愿意按照拉莫斯此前之前的建议,搁置南海仲裁案,恢复与中国的双边对话。拉莫斯之前曾三度患上严重的疾病,他只有一个肾,接受过颈动脉手术,还带着心脏起搏器,对此拉莫斯表示,他身体很好,甚至能进行跳跃,拉莫斯还说,他已向医生咨询,医生认为他当前的身体状况允许他接受总统的任命。
拉莫斯是谁?为什么是他任特使?他来谈什么?
年已80岁的拉莫斯致力于加强中菲关系,是特使的不二人选。
1992年,拉莫斯任菲律宾总统,在对华政策上,致力于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为中菲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5年,拉莫斯担任总统期间菲律宾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对于当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中国无疑是在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支持。
在南海问题上,拉莫斯一直主张以非暴力形式通过磋商解决中菲南海争议问题。
拉莫斯即将访华,目的是什么?释放出什么信号?
拉莫斯来华对中菲关系的缓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表明了菲新政府愿与中国恢复友好关系,修复因南海仲裁案而陷入僵局的两国关系的态度,为进一步展开协商奠定基础;其次,有利于双方了解彼此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为进一步展开对话创造条件;再次,为中菲就南海争端正式展开双边谈判做铺垫。
杜特尔特,目前是不会访华的,(1)这主要是因为南海仲裁案后,菲律宾民众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压力,以及与上任政府政策转变速度的压力(2)中国与菲改善关系,前提是菲放弃南海仲裁结果,而菲方对此还有奢望,并没有彻底放弃。菲律宾向华示好,说明了什么?菲律宾有什么用意?(1)美国担任世界警察的角色,在世界多处挑起战事,而事后又弃之不管不负责任,致使当事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菲律宾已对美国失去了信心。(2)美国动用武力对付中国帮助菲律宾的决心有多大,其实并不大,菲向中国示好,一方面也是刺激美国,想让菲贴紧美国,你美国就得要有诚意,全力对付中国(3)菲新任总统杜特尔特,之所以在中美两国之间不选边站,对中美任何一方立场都不坚定,意在向中美两国发出信号,菲不是中美的棋子,菲也可以玩转中美两个大国,一只手问中国要钱,一只手问美国要保护,谁想拉拢我,谁就得付出更多。
Ⅲ 1987年菲律宾总统访华:“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
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爷爷抽了口烟:“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
Ⅳ 日本四岛离中国也很近到底是谁说的
谁也没说过,这话是邓小平对菲律宾说的漏轮皮。
当时菲律宾在和我返差国讨桐银论南沙群岛领土权的问题,菲律宾说南沙离我们比较近,意思就是应该按照距离划分国土。邓小平说,那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啊。意思就是,如果按这个理论的话,那我们就把菲律宾收下了。吓得菲佣们不敢说话了。
Ⅳ 菲律宾马科斯与中国的关系
菲律宾马科斯家族与中国的关系很好。
马科斯此次访华创下三个纪录——他是中方2023年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此访是马科斯任内首次访华,也是首次正式访问东盟以外国家。
分析认为,此访打破菲律宾总统新年首访东南亚国家的惯例,体现出中菲高度重视两国关系。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去年年末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自马科斯去年5月在菲律宾大选中获胜以来,中菲高清纳层往来互动密切,双方通过互致贺电、通话、派特使方式奏响元首外交“三部曲”,为新时期中菲关系领航定向。
事会晤中,马科斯表示,菲中两国有着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建交以来,双方全面合作稳步发展。中国通过给予支持和帮助,为菲律宾的国碰正局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国互信日笑让益加强。
菲律宾共和国介绍
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简称菲律宾(Philippines),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海,东临太平洋。
Ⅵ 菲律宾历史上属于中国吗
菲律宾和中国在历史上存在过一定的隶属关系。 菲律宾在漫长历史时期内,其境内7000多个岛屿上虽有人居住,但并未形成国家形态,而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东吴。226年(吴孙权黄武五年),东吴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巡抚东南亚,前后历时数十年,抵达过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也曾到过今天菲律宾境内的臣延、耽兰和杜薄。由于康泰回国后着有《吴时外国记》(俗称“扶南传”,扶南即柬埔寨),但这本书早已亡佚,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有所引述,《晋书》中也有提及。此次“出访”的目标是扶南,菲律宾各地仅是顺风路过,因此中国此时对菲律宾,也只能说是“到此一游”,去过而已。 隋唐时期,中国航海业空前发展,南方大港泉州十分繁荣,海船和航海设备也大为进步,中菲之间已出现了较为固定的海上贸易航线。由于风浪、潮流的关系,这条航线是从泉州出发,先绕过海南岛,沿越南海岸线抵达越南南部的占城,然后继续沿海岸线南下,在马来半岛一带横渡南海,抵达加里曼丹岛的渤泥(文莱),再从文莱北上,抵达今天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和棉兰老岛一带。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繁荣,但菲律宾群岛却只是这条海商黄金航线的一个并不起眼分支,因为菲律宾列岛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市场容量有限,中国的大宗输出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在当地利润较薄,而当地出产的水果、香料、海产品等在其它南洋地方也能买到。这条航线最重要的意义,是开辟了一条中国福建沿海居民迁徙菲律宾的通道,此后几百年间,吕宋等地逐渐聚集起不少华人,他们经商、务农,甚至成为海盗,在当地居住下来。 纵观唐朝、宋朝、元朝三代,中国官方对菲律宾群岛似乎没有什么兴趣,一直到明朝初年这种局面才开始改变。1405年(明成祖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前往渤泥途中停靠吕宋,在当地见到许多福建侨商,并应侨商请求,任命福建晋江籍华侨商人许柴佬为吕宋总督,成为吕宋岛的最高行政长官,一直持续到1424年。 这17年是菲律宾和中国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时期,因为此时吕宋最高行政长官是中国人,最高行政机构法理上直属中国明朝中央政府。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郑和许下的不过是“纸上富贵”,既没有给兵,也没有派员,而许“总督”所能依靠的,不过是听命于己的一些商人、同乡和伙计,所能控制的不过是商端口周围一小块地盘,广大岛屿上绝大多数土地、人口他们既不能统治、管理,也无法征收赋税,甚至彼此间都未必知道对方的存在。 在此前后,吕宋以南,出现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苏禄苏丹国(在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前,该国是当地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1409年郑和三下西洋时路过苏禄,在和乐与苏禄第二代东王巴哈剌会晤,并赠对方丰厚礼物。叭哈剌十分仰慕中国的富庶繁荣,与同信奉伊斯兰教的郑和也一见如故,请求同船到中国“朝觐观光”,但郑和当时领命出访印度、锡兰(斯里兰卡),归期未卜,因此婉拒。叭哈剌在郑和走后向西王、峒王描述中国“盛况”,二王啧啧称赞,三王决定共同设法前去中国。 1417年,东王巴都葛叭哈剌、西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妻叭都葛巴剌卜及随员、家属等共340多人航海来到中国,当时明成祖正在北京为迁都做准备,苏禄三王抵达南京后又换船沿运河北上,于八月初一抵达北京朝觐天子,逗留27天,受到明成祖接见、赐封和隆重接待,进贡“金镂表文”和“珍珠、宝石、玳瑁诸物”,明成祖“赐印诰、袭衣、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临行时再获接见,三王各获得“金镶玉带一条,黄金100两,白金2000两,罗锦文绮200匹,绢300匹,钞1万锭,钱3000贯,金绣蟒衣、麒麟衣各一袭”。终明朝一世,外国国王亲自来访的寥寥无几,三王一齐来访的仅苏禄一例,因此所受的礼遇也是最郑重的,和南洋号称“最恭顺”的满剌加相同。 由于南北往返,舟车劳顿,加上寒流突袭,习惯热带气候的叭哈剌沿运河南下至山东德州,因病医治无效,于九月十三日与世长辞,遗命留葬中国。明成祖闻讯后派礼部郎中陈士启前往祭奠,以国王礼节将扒哈剌葬于德州,并赐谥号“恭定”。安葬扒哈剌后,西王、峒王一行辞别归国,而东王一家除长子都马含回国嗣位外,其余家属包括王妃葛本宁、叭都葛苏性,次子安都禄、三子温哈剌等10人留德州守墓。 1424年明成祖去世,明朝对外政策发生剧变,耗资巨大的“下西洋”因内部激烈争议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