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马尾藻海在哪里
世界上的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却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区划分界线。马尾藻海的位置大致介于北纬20°-35°、西经30°-75°之间,面积约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由墨西哥暖流、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围绕而成。
❷ 海藻是哪里产的
海藻是哪里产的
2020-09-26 综合网络 By:admin
海藻生长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区域,海洋与陆地交接的地方。
海藻是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等海洋藻类的总称,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海藻一般被认为是简单的植物,主要特征为:无维管束组织,没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现象;不开花,无果实和种子;生殖器官无特化的保护组织,常直接由单一细胞产生孢子或配子;以及无胚胎的形成。
"海藻"是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等海洋藻类的总称,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它们一般被认为是简单的植物,主要特征为:无维管束组织,没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现象;不开花,无果实和种子;生殖器官无特化的保护组织,常直接由单一细胞产生孢子或配子;以及无胚胎的形成。
海产藻类(Algae)的统称,通常固着于海底或某种固体结构上,是基础细胞所构成的单株或一长串的简单植物。大量出现时分不出茎或叶的水生植物。以海藻为名的生物囊括了很多种,这些形体差异巨大、横跨了多种生命体,共同点主要是生活在海水中,可以通过自身体内的色素体以及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
1、大叶海藻: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长30~60cm。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起。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长5~7cm,宽约1cm,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圆形,有的有柄,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后膨胀,肉质,粘滑。气腥,味微咸。
海藻
2、小叶海藻:较小,长15~40cm。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质较硬。
生长环境
生长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区域-海洋与陆地交接的地方,在这里海浪的冲击力比较缓和,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加上阳光充足,无论是红藻或褐藻,虽然颜色不同,都含有叶绿素,可以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它们行光合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氧气,更是动物们呼吸所不可缺少的;海洋世界之所以如此缤纷热闹,海藻的功劳实不可没。
繁殖方法
藻类虽无花、果、种子等构造来繁衍后代,却有各式各样的生殖方式来适应环境。在无性生殖方面,有些细胞可以直接一分为二,如水绵,可以断成数段,每段再各自成长为独立个体;有的藻体可以产生许多有鞭毛的孢子,可自由游动,每一孢子成熟后各自长成为一新的个体;在环境不良时,有些藻类可产生厚壁的休眠孢子,等环境适宜时,再萌芽生长成新的个体。在有性生殖方面,有些藻类可产生雌、雄配子,经由交配后才长成新的个体。
马尾藻
在海藻的一生中,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常有规则地交替进行,形成复杂的生活史。如我们常吃的紫菜、海带,其生活史具有孢子体及配子体不同生长形态,其孢子体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配子体则产生雌、雄配子,行有性生殖,这种不同生活形态交替进行的生活史称为"世代交替"。
❸ 马尾藻海是在哪里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从卫星云图上看到,马尾藻海是一个椭圆形的海区,位于北纬20~35度、西经20~60度,也就是东起亚速尔群岛,西至巴哈马群岛和安的列斯群岛,面积约为450万平方千米。许多科学家认为,马尾藻海恰好处于大西洋北部环流的中心,那里就像台风眼一样,是一个风平浪静、水流微弱的海区。英国的约翰·H·雷瑟博士对马尾藻海的水流稳定还提出一种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马尾藻海是由于浅海区的暖水团漂到大洋中较冷的深水层上,形成一个迅速改变温度的飞跃层,飞跃层将大洋中的冷暖水团明显隔开而互不对流。因此,马尾藻海的海水稳定,表层海水几乎不与中、下层海水发生混合,浅水层的养料便没办法更新。浮游生物在马尾藻海的表层无法旺盛繁殖,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海兽和大的鱼类也无法生存。这里便成了死气沉沉的海区。
❹ 百慕大具体在哪里
百慕大,全称百慕大群岛,旧称萨摩斯岛,隶属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海外自治领,位于北大西洋西部。
北大西洋西部群岛,距美国东海岸的南卡罗来纳州917公里。由7个主岛以及150余个小岛和礁群所组成。当地气候常年高温且湿热,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约1500毫米。
该岛的历史发展:
1503年西班牙人胡安·百慕大首先发现该岛。168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是英联邦中最早的英国殖民地。1940年3月,英美签订《行政协定》,美以一些旧驱逐舰为代价,租借该群岛中的摩根、特克尔和圣大卫三个岛屿,为期99年。
1957年英国军队最后撤出百慕大群岛。1968年百慕大群岛获得内部自治权。
(4)菲律宾马尾藻产地在哪里扩展阅读
百慕大闻名于世界的原因是百慕大三角。
1945年12月5日美国19飞行队在训练时突然失踪,当时预定的飞行计划是一个三角形,于是人们后来把美国东南沿海的西太平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罗里达州南部的迈阿密,然后通过巴哈马群岛,穿过波多黎各,到西经40线附近的圣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的三角地区称为百慕大三角区。
在这个地区,已有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失事,数以千计的人在此丧生。从1880到1976年间,约有158次失踪事件,其中大多是发生在1949年以来的30年间,曾发生失踪97次,至少有2000人在此丧生或失踪。
这些神秘的失踪事件,主要是在西大西洋的一片叫“马尾藻海”地区,为北纬20°-40°、西经35°-75°之间的宽广水域。这儿是世界着名的墨西哥暖流以每昼夜120-190千米,且多施涡、台风和龙卷风。不仅如此,这儿海深达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沟,深7000米以上,最深达9218米。
❺ 马尾藻海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马尾藻在北美大陆的东南方、中大西洋的北部,大约在西经40度至75度,北纬20度到35度之间,面积有六七百万平方千米。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百慕大群岛和人们常听到的“魔鬼三角区”的一部分都在马尾藻海范围之内。
❻ 百慕大的“马尾藻”是什么样的
在世界着名的百慕大三角海区的东邻广阔海域,也曾发生过轮船沉没、飞机坠落的骇人听闻的事件。而且,这片海域要比百慕大三角海区大得多。这片海域中长满了绿色的水草。当年哥伦布率领3艘帆船经过这里时,整整与水草搏斗了3个星期才逃出这片“水上草原”。他们给这片草海起了个名字叫“萨尔加查”,葡语的意思为“腌了的海”。后来,“萨尔加查”就成了这片海区生长的海草的名称,我国则称其为“马尾藻”,称这片海为“马尾藻海”。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从卫星云图上看到,马尾藻海是一个椭圆形的海区,位于北纬20~35度、西经20~60度,也就是东起亚速尔群岛,西至巴哈马群岛和安的列斯群岛,面积约为450万平方千米。许多科学家认为,马尾藻海恰好处于大西洋北部环流的中心,那里就像台风眼一样,是一个风平浪静、水流微弱的海区。英国的约翰?H?雷瑟博士对马尾藻海的水流稳定还提出一种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马尾藻海是由于浅海区的暖水团漂到大洋中较冷的深水层上,形成一个迅速改变温度的飞跃层,飞跃层将大洋中的冷暖水团明显隔开而互不对流。因此,马尾藻海的海水稳定,表层海水几乎不与中、下层海水发生混合,浅水层的养料便没办法更新。浮游生物在马尾藻海的表层无法旺盛繁殖,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海兽和大的鱼类也无法生存。这里便成了死气沉沉的海区。
可是,这一望无际的海草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人认为它是从西印度群岛沿海地区漂来的。它们原先附生在海底的礁石丛间,后来被一场飓风冲碎而漂浮过来。但这一论点于1930年被美国的巴尔博士所否认。他发现海草是漂浮生长的,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们曾有过贴附在礁岩上生长的一段生命史,而且这些海草总产量达到好几百万吨,显然不可能是从沿海海床漂移过来或者由什么船运过来的。但巴尔博士也没有说出这些海草是从哪来的。
看来,轮船在该海区失事,是误入马尾藻海所致:海草缠住了螺旋桨,使轮船不能动弹,困在其中,甚至失去控制而造成倾覆或碰撞沉没。但是,飞机在这里遇难又如何解释呢?更令人奇怪的是,这大片海草时有时无,因此给这片海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❼ 马尾藻的物种分布
马尾藻已有250种,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 ,广泛分布于暖水和温水海域 ,特别是印度-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亚。我国是马尾藻主要产地之一,有六十种。盛产于广东和广西沿海,尤其是海南岛与洲岛和涠洲岛。
❽ 有气囊的马尾藻是什么
马尾藻是褐藻的一属。藻体分固着器、茎、叶和气囊4部分。茎略呈三棱形,叶子多为披针形。其生近海中,可做饲料,又可用来制褐藻胶和绿肥。藻多大型,多年生,可区分为固着器、主干、分枝和藻叶几部分。固着器有盘状、圆锥状、假根状等。主干圆柱状,长短不一,向四周辐射分枝;分枝扁平或圆柱形。藻叶扁平,多数具有毛窝。具气囊,单生,圆形,倒卵形或长圆形。雌雄同托或不同托、同株或异株。生殖托扁平,圆锥形或纺锤形。马尾藻现有250种,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暖水和温水海域,特别是印度、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亚。我国是马尾藻主要产地之一,有60种;盛产于广东、广西沿海,尤其是海南岛、洲岛和涠洲岛;生长在低潮带石沼中或潮下带2~3米水深处的岩石上。我国常见的有海蒿子、海黍子、鼠尾藻、匍枝马尾藻等。本属的种类是提取褐藻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羊栖菜可药用和食用。
❾ 马尾藻到底是什么
利用海藻做肥料在国外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野生马尾藻作为在中国南海海域大范围生长的褐藻,其在中国的农业领域有着巨大的价值。1998年北京雷力农用化学有限公司从马尾藻中提取多种有效物质用于海藻肥的生产加工,开创了中国海藻肥的先河,也将马尾藻的农用价值正式体现出来。利用马尾藻作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的雷力海藻肥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五大海藻肥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的野生马尾藻在世界农业的舞台上绽放越来越闪亮的光彩。据研究现实,雷力生产的马尾藻提取物中富含的多糖类物质、细胞激动素、嘌呤类物质等对植物的生殖生长可以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植物的抗逆抗病能力。同时对于部分虫害可以起到趋避作用。
❿ 马尾藻生活在哪
马尾藻 - 常见种类 中国是马尾藻主要产地之一,有60种。盛产于广东、广西沿海,尤其是海南岛、洲岛和涠洲岛。生长在低潮带石沼中或潮下带2~3米水深处的岩石上。常见的种类有海蒿子、海黍子、鼠尾藻、匍枝马尾藻等。本属的种类是提取褐藻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羊栖菜可药用和食用。①海蒿子,主要产于黄渤海沿岸。主枝和分枝圆柱形,其上长有刺状突起,尤其是幼枝特别明显,下部藻叶明显反。②羊栖菜,主要产于福建和广东东部沿海,藻体肥厚肉质,藻叶通常为棒状,长匙形或线形,边缘具锯齿或缺刻,有时叶的顶端膨大形成囊状。是重要的中药材,也可食用。③鼠尾藻,中国沿海都有生长,主干较短3~5毫米长,常常密生鳞片状小叶,或留下叶痕。枝上有纵向沟纹,沟纹常自叶的基部向下。④匍枝马尾藻,主要产于海南岛。主干圆柱形,表面具有瘤状突起,顶生数条向下具有分枝的匍匐枝,主枝和分枝上密生小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