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菲律宾万灵节的来历、习俗、活动
万灵节
节期在11月2日。菲律宾的天主教徒在这天均做弥撒,然后去各个教堂参观“炼狱里的灵魂”。
Ⅱ 哪些国家过万圣节
大多数西方国家都过,美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
但由于世界联系不断紧密,万圣节也逐渐流行,亚洲许多国家也开始过万圣节。
在西方文化中,生与死被视为大自然的规律,死并不可怕,“鬼节”也是可以庆祝的节日。为了增加节日好玩有趣的气氛,同时让小孩子从小不怕鬼,即使是老头老太,也可能会装扮成“幽灵”恶搞一下。虽然这样的庆祝对“敬鬼神而远之”的东方国度不一定合适,但对于生活在西方历史传统下的人们来说很好理解。
万圣节的由来是在公元前500年时,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人们相信,往生人的亡魂会在10月31日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并在活人的身上找寻生灵替身,以获得再生的机会。
当地居民因为担心鬼魂来夺取自己的生命,故当10月31日到来时,会将所有灯光熄掉,使得鬼魂无法找寻到活人,同时,他们还会打扮成妖魔鬼怪的模样,以求将鬼魂吓走。
Ⅲ 万圣夜是什么意思
万圣夜(Halloween,为“AllHallowEve”的缩写,)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指万圣节(AllHallow'sDay)的前夜,是英语世界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北美、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榶果。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信主后,立基督教为国教,当时的基督教实际已演变成天主教。君士坦丁下令全国人民都要皈依基督教,结果没有悔改的异教徒加入了教会,把各样异教作风带进来,包括死节,他们要维持这节日为生活的一部份。
由于教会无法消除民众的异教风俗,只有把部份风俗圣化,特别是十月三一日的死节。在第八世纪,罗马教皇定十一月一日为万圣日(AllSaints’Day),来记念教会史上一切殉道的圣徒。这样,十月卅一日便是万圣日的前夕。天主教会容许民众在十月卅一日守节,因为十一月一日是圣日。后来AllSaint’sDay变成AllHallowsDay,而hallows是“神圣”的意思,十月卅一日便是万圣夜(AllHallowsEvening)。Evening后来缩减为eve和een,前者是“前夕”的意思,后者是evening的缩写,意即“夜晚”,便成为今天的Halloween,代表死节是万圣日的前夕。华人索性把十月三一日称为万圣节,其实该译作“万灵节”。
Ⅳ 万圣节是什么意思
万圣节(All
Saints'
Day)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10月31日被称为万圣节前夕(Halloween)。中国国内直接用“万圣节”指“万圣节前夜”,而用“万灵节”或“诸圣节”表示11月1日的万圣节。
万圣节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
Ⅳ 菲律宾的万圣节是几月几日
万圣节”是菲律宾的亡人节,于每年11月1日举行。为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一家人会到墓园去献鲜花点蜡烛,并通宵守夜。菲律宾人生性乐天、视死如归,他们在墓前点红、黄、白色蜡烛、诵念经文,还打牌、野餐、唱歌、跳舞……具有与逝去亲友同乐的意义。华人称万圣节为“番子清明”,比起中国的清明节来,华人更加重视万圣节。万圣节有3天的法定假日,这几天,马尼拉的华侨义山义冢真是热闹非凡。华人也和菲律宾人一样通宵守夜,在墓地点蜡烛、聚餐、游乐。除了祭祀自己的亲人,也顺便拜访朋友的亲人。许多华人的孩子还学菲人穿上鬼衣,打扮成妖魔鬼怪,互相逗乐。比起中国的清明节来,万圣节更多了几分浪漫、快乐、幽默的气氛。
Ⅵ 菲律宾的万圣节是几月几日
菲律宾的万圣节又称“鬼节”,有3天法定节日。从三十一日开始,孩子们一早就把自己装扮成欧洲中古时代戏剧中的角色,身穿斗蓬,手拿传说中魔鬼喜欢拿的镰刀和扫把,再提上一只小桶,成群结队地前往商店和邻居家要糖果点心。
由于“鬼节”的规矩是“要么请客,要么受罪”,各大商场内的店主们早就准备好了糖果,尽量满足这些“小鬼”的要求。这两天菲律宾已经进入狂欢时刻,街头可以看到成群可爱的孩子扮演僵尸,偶尔还会有孩子随手递给你一只糖果。各种恐怖的餐宴。
Ⅶ 菲律宾万圣节放几天假
菲律宾万圣节放3天假
万圣节”是菲律宾的亡人节,于每年11月1日举行。为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一家人会到墓园去献鲜花点蜡烛,并通宵守夜。菲律宾人生性乐天、视死如归,他们在墓前点红、黄、白色蜡烛、诵念经文,还打牌、野餐、唱歌、跳舞……具有与逝去亲友同乐的意义。
华人称万圣节为“番子清明”,比起中国的清明节来,华人更加重视万圣节。万圣节有3天的法定假日,这几天,马尼拉的华侨义山义冢真是热闹非凡。
华人也和菲律宾人一样通宵守夜,在墓地点蜡烛、聚餐、游乐。除了祭祀自己的亲人,也顺便拜访朋友的亲人。许多华人的孩子还学菲人穿上鬼衣,打扮成妖魔鬼怪,互相逗乐。比起中国的清明节来,万圣节更多了几分浪漫、快乐、幽默的气氛。
万圣节(西方传统节日)
万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 。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 Saints' Day)。
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万圣节
Ⅷ 西方传统节日如情人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就没有了吧它们都是什么来历
被我们所熟知的西方传统节日就是这几个。
情人节: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贵族阶级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有一位教徒瓦伦丁,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并在临刑前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自己是无罪的以及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眷恋。2月14日,他被处死,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将临刑的这一天定为“圣瓦伦节”,后人又改成“情人节”。
感恩节:清教徒迁徙到普利茅斯,条件艰苦,多亏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才获得了大丰收得以生存,当时的总统为了庆祝丰收,感恩上帝的恩赐,设立了感恩节。
复活节: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
万圣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由此就有了万圣节。
母亲节:安娜贾维斯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并且也为了纪念美国以及全世界伟大的母亲,向美国政府呼吁设立母亲节。最终在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父亲节:是由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 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其父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六个孩子养育成人,为了纪念其父亲以及全世界伟大的父亲,并于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
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这一天基督教会都举行礼拜。
Ⅸ 万灵节和清明节是不是一样的意思
西方的万灵节,11月2日,万圣节的次日是万灵节,也是西方世界一次大规模的“祭祖”活动,欧洲、北美洲许多地方都会有相关活动,类似于中国的清明节。节日当天,许多德国人会到墓园祭奠逝者,将“圣水”洒在逝者的墓上,在墓前供上食物,点燃蜡烛。
而在中国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寒食禁火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