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看菲律宾 > 麦克阿瑟逃离菲律宾带走多少部队

麦克阿瑟逃离菲律宾带走多少部队

发布时间:2022-03-31 16:33:35

① 麦克阿瑟撤出菲律宾后,为何请求加大对太平洋战场的增援

美国宣布参战的头半年是二战中最灰暗的时期,军事上几乎一事无成、处处挨打,民众情绪十分低落。一向崇拜英雄、能人的美国人十分渴望着胜利,而麦克阿瑟从菲律宾死里逃生的消息,无疑是一剂兴奋剂,鼓舞着民众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美国人眼里,麦克阿瑟就是勇敢和胜利的象征。特别是在菲律宾的节节抵抗,更成为当时最鼓舞人心的故事。麦克阿瑟由此获得了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虚荣心再次膨胀,他想要的更多,但现实似乎总是在和他开玩笑。

恐怕连麦克阿瑟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独自撤离菲律宾的行为,按理说就是战场上的“逃兵”,反倒成为民众热议的英雄之举。一时间,美国的大街小巷都在传颂他的事迹,甚至新生儿的名字也叫“麦克阿瑟”,这让他十分受用和感到骄傲。

更让他兴奋的是,根据民意调查显示,65%的民众赞成尽早向日本发起反攻,而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支持率不到25%。这意味着,军方在社会的压力下,会加大对亚洲战场的扶持,而驻守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将有机会反攻菲律宾。

② 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说了句什么吗

1941年6月,美国军方采纳“彩虹5号”计划,决定一候与轴心国作战就把重点放在欧洲。7月,华盛顿下令将菲律宾陆军与驻菲美军合并,将麦克阿瑟转服现役,晋升为中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下辖温赖特指挥的第1军和帕克指挥的第2军。12月8日, 日军继偷袭珍珠港之后,对菲律宾发动进攻。由于麦克阿瑟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驻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被毁,空中防御能力丧失殆尽,再加上美菲军兵力有限,装备低劣而缺乏训练,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麦克阿瑟几乎要拿父亲留下的手枪自杀,与菲律宾人民共存亡。但是,罗斯福在1942年2月8日以国家的名义,再次命令麦克阿瑟及其家属撤离菲律宾。2月22日和23日,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让其撤离,并允诺让麦克阿瑟到澳大利亚指挥盟军反攻,3月11日晚,麦克阿尔无奈撤离。于是所有部队则从马尼拉撤往巴丹半岛固守,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就在1941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晋升为上将。1942年1月,日军进占马尼拉。日军随后多次进攻巴丹半岛,但未能成功。当日本广播电台的“东京玫瑰”嘲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时候,麦克阿瑟要求陆军部派遣飞机飞越菲律宾上空以打击“敌人宣传的气焰”,稳定守军士气。然而,这种要求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满足。 3月,得到增援的日军向孤立无援的巴丹半岛等地的美菲军发起攻势。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赖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 3月11日夜,麦克阿瑟在从科雷吉多尔登上鱼雷艇离开菲律宾之前,发誓“我还要回来”。4月9日,巴丹美军及菲律宾军约75000人被迫向日军投降。 5月6日,巴丹陷落后转移到哥黎希律岛指挥作战的温赖特被迫请求投降,并于次日通过马尼拉广播电台命令所有美菲军队投降。
呃。。。以上全是废话,你要的答案就是这一句——“我还要回来”

③ 麦克阿瑟从菲律宾撤离,到底是因为胆小怯战,还是另有隐情

其实我觉得这并不能说是麦克阿瑟怕了,说他胆小怯战。很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命令其实是由美国的罗斯福发布的,和麦克阿瑟无关,所以就不是他胆小怕事了。

在在3月12日晚,麦克阿瑟还有他的家人,连同几位美国远东军的军官共同离开了科雷吉多岛。他们先乘坐约翰·巴尔克利中尉的鱼雷艇前往棉兰老岛,在去乘坐B17轰炸机然后前往澳大利亚。

是当麦克阿瑟冷静下来后也是清楚的知道,菲律宾的战局已经定了,就算他能留下了,去阻挡日本数月,但是最后也是难逃战败的命运,而且他还有可能被俘虏,所以他后来也是接受了这个撤退也就是逃跑的决定。

④ 麦克阿瑟的在菲律宾的职务是怎样的

1935年麦克阿瑟的陆军参谋长任职期满后,应菲律宾自治政府总统奎松的邀请,到菲律宾担任军事顾问。1936年他被授予菲律宾陆军元帅的军衔,并迅速着手组建菲律宾军队和制定菲律宾防务计划。

⑤ 菲律宾光复后,麦克阿瑟是走的当年撤退之路吗

随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胜利,日本已经认识到,日军不可能再有翻盘的机会,于是制定了对盟军进行决战的计划。其中,对菲律宾方向的代号是“捷一号”,计划在陆地上牵制盟军的同时,联合舰队驶向莱特湾,与麦克阿瑟决一死战。

按照这个计划,就在麦克阿瑟登陆莱特岛的同时,日军开始实施“捷一号”计划。得知消息的麦克阿瑟一面将司令部移向陆地,一面抓紧修机场。双方在莱特湾海域进行了一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太平洋战场上最后一次航母大战。

尽管日本联合舰队的数量只有盟军的一半,但抱着决死的信心,攻击异常凶猛,并第一次出现了有组织的“神风特攻”行动。哈尔西凭借着兵力优势,也不停地向日军航母编队发起攻击,很快压住了日军的攻势,斩获颇丰。

4天的海战,美军仅以损失6艘战舰的代价,击沉了日军包括4艘航母在内的26艘战舰。也就是这一战,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再也没有组织过一次像样的舰队,彻底丧失了太平洋的制海权。听到消息后,麦克阿瑟长舒了一口气。

上岛后的麦克阿瑟一点也不轻松,因为情报显示日军开始向战俘“下黑手”。他命令部队快速推进的同时,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解救战俘上。他成立了许多支“别动队”,使命就是穿插到敌后,在盟军到达前,寻找或解救那里战俘们。

麦克阿瑟的紧急救援行动很有效。在战线后方56公里的卡巴纳瑞,解救了500名美军战俘;在马尼拉,他干脆随部队一同攻击前进,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被解救的5200名战俘。他们个个骨瘦如柴、衣衫褴褛,麦克阿瑟黯然泪下。

尤其是面对昔日的战友,他几乎是赔罪式说道:“我回来晚了,但毕竟还是回来了。我尽可能快地赶到这里来,并将给你们所需要的一切医疗照顾,治愈后就送你们回国”。如今的马尼拉沉浸在狂欢之中,人们簇拥着麦克阿瑟,向他欢呼。

麦克阿瑟为了纪念菲律宾的胜利,别出心裁地邀请当年一起撤离的参谋、部下,向海军借了4艘鱼雷快艇,沿着原来撤离的路,重新走了一遍。他颇有感慨地说道:“我们在一个阴暗的夜晚离开的,回来却是阳光明媚的、崭新的一天”。

尽管麦克阿瑟就像凯旋的“凯撒大帝”一样,一副菲律宾“救世主”的做派,多少让人有些看不惯,但不管别人怎么看他、评价他,唯一有资格能这么做的只有他了,因为是他始终念念不忘故土,并光复了菲律宾。

⑥ 麦克阿瑟在菲律宾做了些什么

1922年,麦克阿瑟与富有的寡妇路易丝结了婚。婚后不久麦克阿瑟就被派到菲律宾去工作了3年,1925年他被晋升为少将。

1928年他再次被派到马尼拉,任美军驻菲律宾部队司令。在这期间他与菲律宾议长奎松成了好朋友,也同美国驻菲律宾总督史汀生建立了密切关系。这对麦克阿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930年11月,麦克阿瑟开始担任了美国上将陆军参谋长,负责筹划、执行和发展美国陆军当前和长远的防务。

以前美国陆军的备战工作一般由陆军内的各部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常常显得很不协调。每当战争来临时,参谋工作往往缺乏效率,军队调动不力,后勤补给跟不上。尽管后来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参谋部,但它却常用上一次战争的计划来从事下一次战争,不健全的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麦克阿瑟当上陆军参谋长后,下决心扭转这种局面。他首先解决了长期争论不休的陆军航空队和海军由谁来进行海岸防御的问题,使各方面一致同意把这一任务交给陆军。他又把骑兵改成了机械化部队,用坦克、装甲车和摩托代替了马匹,使陆军的行进速度和机动能力大为提高。

麦克阿瑟还制定了一个陆军总动员计划,计划成立约400万人的6个野战军。他根据对重要国防工业的调查,修改了平时工业生产转为战时生产的计划。为了减少浪费,他为各兵种设立了一个统一的后勤采购制度。

此外,他还建立了一个航空队司令部以便提高地空部队协调的效率。

在两次大战期间的和平时期和全球性经济萧条时期,一方面美国国内和平主义高涨,另一方面因经济缘故,国会常常企图裁减陆军数量,而麦克阿瑟则极力阻止这种企图的实现。国会有人提出将陆军军官由1.2万人减少到1万人时,麦克阿瑟在国会发言时指出,“没有足够数量的军官去指挥,战斗是注定要失败的。军官队伍是否充足和有效力,意味着战争胜败的不同结果”。

他大声疾呼,按照1920年的国防法案规定的数目,陆军还缺少6000名军官,如果再减少现在军官的数量,将会严重地危及国防。

1933年他警告说:“陆军的兵力及其战备水平已经处在危险线以下。”第2年他又列举了美国在兵员和战争物资方面的匮乏,希望能得到补充。

他曾经对一位朋友说:“为得到使陆军摩托化和机械化而需要的资金,我溜须拍马,对某些先生们磕头作揖。”为建造新营房来代替那些士兵居住的百孔千疮、贫民窟般的旧营房,我曾卑躬屈膝的寻求拨款。

麦克阿瑟的行为,受到了社会上不少人的批评,人们称他为“大众钱包的贪得无厌的掠夺者”、“虚张声势的好战分子”……

尽管如此,麦克阿瑟作为陆军参谋长,每年都成功地阻止了削减陆军人数的议案,而且到1935年甚至还增加了陆军的数量。这一年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将陆军人数由原来的12.68万多人增加到16.5万多人。

陆军航空队原有各种性能的飞机1500架,其中一半以上不能适应战斗,一些已准备报废。在麦克阿瑟任陆军参谋长的5年间,飞机增加到2300架,而且都是最新式的飞机。

由于麦克阿瑟的不懈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才有了一支装备较好的军队,为最后击败法西斯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在陆军参谋长任期结束时,麦克阿瑟获得了缀有橡树叶的优异服务勋章。

1932年春夏,2.5万名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人及其家属因生活困苦,发动了一场向华盛顿的“退休金大进军”,希望通过这一行动来迫使国会提前发给25亿美元的退休金。

第1批人于5月30日到达首都,先在一所空建筑物里安营扎寨。出于对过去战友的同情,麦克阿瑟办起了流动厨房为他们提供伙食。但很快人数剧增,不仅无法再供应伙食,而且也没有空房再能提供无偿居住,只好用废木料搭起临时的栖身之所。华盛顿城里迅速出现了一座退伍军人城,人们称之为“胡佛村”,讽刺现任总统胡佛不能给这些退伍军人提供生活保障。华盛顿的警察很快就无法控制胡佛村里不法分子的骚乱,社会治安受到严重威胁,传染病也有可能由此在首都蔓延。

麦克阿瑟接到陆军部长赫尔利传达的胡佛总统有关遣散这些退伍军人的命令后,在他信任的艾森豪威尔少校陪同下,亲自率领700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用催泪弹、刺刀迫使游行者退出了华盛顿。

舆论纷纷指责麦克阿瑟的这种行为,特别是指责他作为一位陆军参谋长却亲自去干一个上校就能承担的任务,真是小题大做。麦克阿瑟则认为,这件事肯定会在全国民众中产生怨恨,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干,但“如果总统命令我采取行动,我将不会把这种令人厌恶而又不愿意做的差事交给其他任何一位陆军军官去干。”

虽然麦克阿瑟受到了舆论的非议,但他这种行为又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英雄气概。

1935年麦克阿瑟的陆军参谋长任职期满后,应菲律宾自治政府总统奎松的邀请,到菲律宾担任军事顾问。

1936年他被授予菲律宾陆军元帅的军衔,并迅速着手组建菲律宾军队和制定菲律宾防务计划。麦克阿瑟的计划十分庞大,打算到1946年在菲律宾组建一支40万人的地面部队、一支拥有250架飞机的空军和一支由50艘鱼雷快艇组成的海军。

但菲律宾的经济条件使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现,麦克阿瑟在菲律宾仅组建了一支为数不多的陆军。他呕心沥血地训练这支军队,仔细研究他们可能与敌人交战之处的地形,深入探讨他们在未来战争形势下所必需的后勤供应、武器装备和战术问题。尽管许多人认为这种战争形势永远也不会出现,麦克阿瑟还是倾注了全部精力去策划和布置菲律宾的防务。

有人问他:“如果菲律宾落入日本人之手,你担心什么呢?你已尽了最大努力。”他回答说:“就我个人而论,我一定不会失败!世界的明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里的成功。也许这些岛屿不是控制太平洋的门户,甚至不是这个门户的锁,但对美国来说,它的确是打开门锁的钥匙,我决不让这把钥匙丢失。”

⑦ 麦克阿瑟去菲律宾,为何请求总统暂时不宣布解职令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一段大喜大悲、铭记在心的日子。麦克阿瑟也不例外,1935年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多事之年”。作为陆军参谋长,5年的任期已到,他何去何从,成为美国当局一件难办的事情,因为他才55岁,离退休还有9年。

如果下部队降职使用,显然让其继任者感到难堪。而且,麦克阿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渴望有职有权的地位。更何况,凭借军人的直觉,他已经闻到战争的味道,希望有机会能再次冲锋陷阵,不想虚度剩余的年华。到哪里合适呢?



不过,像是命中注定似的。上任途中,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任妻子费尔克洛斯。俩人一见钟情,费尔克洛斯更是取消了去上海的行程,俩人一起照顾母亲,在麦克阿瑟最伤心的时候,始终不离左右。第二年,俩人在美国举行婚礼,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⑧ 麦克阿瑟从菲律宾撤离,为何加速了美军投降

1942年4月,日本南下作战取得了辉煌战果。一方面,夺取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石油的战略目标已提前实现;另一方面,发动时间较晚的缅甸战役也进入了尾声。可以说,日本捷报频传,其“大东亚共荣圈”的战略构想已初步成形。

然而,在菲律宾的巴丹半岛仍有9万美、菲联军在苦苦支撑,而日军也似乎也没有能力突破其防线,双方形成了“僵持战”。随着日军第一阶段作战接近尾声,该地区的美军越来越成为日军大本营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尽管温赖特依然坚持抗争到底,但也无力挽回败局。就在日军发起总攻的6天后,巴丹半岛7.5万美、菲联军打出了白旗,这是美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身为指挥官的麦克阿瑟,都能逃离战场,怎能指望士气跌入谷底的守军,坚持到底。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⑨ 麦克阿瑟为什么宁肯不要军籍,也要留在菲律宾

1935年10月,麦克阿瑟带着83岁的母亲,以及艾森豪威尔等随从,登上了前往马尼拉的轮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希望罗斯福在其上任一段时间后再宣布解职令,毕竟四星上将比两星少将更让他觉得风光,总统答应了。

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倍感沮丧。就在麦克阿瑟一行人等,还在奔赴马尼拉的途中,罗斯福突然变卦,宣布了他的解职令。也就是说,麦克阿瑟到菲律宾,只能以少将身份面对当地民众,肩抗四颗将星的威武场面,只能是个梦想了。



他要在有生之余再经历一次战争,这是对军人职业最好的诠释。麦克阿瑟与奎松商量后决定,辞去美军职务,继续担任菲律宾政府的军事顾问。从事后看,他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尽管也曾灰溜溜地逃离菲律宾,但最终经历了战争并凯旋而归。

从某种角度看,菲律宾就是麦克阿瑟的“福地”。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⑩ 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惨败,乘鱼雷艇偷偷逃跑了吗

太平洋战争初期,超过两倍日军兵力的美、菲联军,在菲律宾群岛上,依托坚固阵地,居然被从海上来犯的日军打得稀里哗啦,十几万人向几万人投降,就连他们那个牛逼哄哄的总司令麦克阿瑟陆军上将,也大“走麦城”,要不是罗斯福总统偷偷救他,让他赶紧逃跑,估计也成了日军的俘虏。这在世界军事史上,够丢人现眼的了,也算是奇葩一朵!


1942年3 月11日晚,这是麦克阿瑟“走麦城”故事的重要情节:他秘密携带着夫人和4岁的儿子,乘着巴尔克利上尉指挥的小鱼雷艇,偷偷地离开了科雷吉多尔前线阵地,在夜幕的掩护下,仓皇地游荡在了太平洋的海面上,性命一直悬着,生怕被日本人抓住了。

阅读全文

与麦克阿瑟逃离菲律宾带走多少部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80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4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9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6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3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9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1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