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军怎样攻占菲律宾
菲律宾是一个岛国,由700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它位于中国的东南,西濒南海,东临太平洋,是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印度洋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菲律宾仍是美国的殖民地,其最大岛屿吕宋岛上有美国在远东最大的空海基地克拉克和甲米地,也是美国在远东和日本进行争夺的战略要点。
日军对菲律宾的作战企图,是攻占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和棉兰老岛,将美军逐出远东,以便支援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间海上交通线。鉴于驻菲美军有一定空海实力,日本认为,对菲律宾作战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首先歼灭美驻菲空军。因此,日军作战计划规定,战争初期首先夺取制空权,在开战之后三天内歼灭美空军主力,同时在吕宋岛实施多处登陆,占领机场,以保障主力在仁牙因湾登陆,占领马尼拉。在群岛的南部则占领第二大岛棉兰老岛,最后占领菲律宾群岛的全部岛屿。参加作战的日军是由本间雅晴中将为司令的第14军,下辖2个师团、1个旅团共5.7万余人。直接支援作战的有海军第3舰队和第11航空舰队,陆军第5飞行集团,共有各型作战舰只43艘,陆海军航空兵飞机500架。此外,还有南方方面军的直属部队和进攻马来亚的部队进行支援。以上部队分别在台湾和帕劳群岛集结,准备登陆。
美国在制定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作战计划时,对菲律宾的坚守缺乏信心。美国预计,一旦日、美发生对抗,日本将对菲律宾发动突然进攻。由于美、菲之间远隔太平洋,美国在一定期间内难以从国内进行增援,菲律宾的防御主要依靠现有驻菲美军和当地部队。1941年7月,美国在菲律宾成立了远东美军司令部,由麦克阿瑟上将任司令,并开始向菲增派人员和武器,同时继续构筑在吕宋岛的巴丹半岛和哥黎希律岛的工程,但为时已晚,整个防御计划要到1942年2月完成。当战争爆发时,美菲军兵力共有陆军约13万余人,其中美军1.9万人,菲军约11.2万人,飞机200架,海军1个混合舰队,即亚洲舰队,作战舰只45艘。
1941年12月8日,日本陆海军航空队飞机500架先后从台湾起飞对吕宋岛美空军基地进行轰炸。当日机飞临目标上空时,一度升空戒备的美机正降落休息,结果美国停放在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和尼古拉机场上的200架飞机被炸毁约100架,日军一举取得了空中优势。同日,日军一个营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12月10日,日军分别在甘米银岛和吕宋岛北端的阿帕里登陆,11日在维甘登陆。12日从帕劳群岛出发的日军在吕宋岛东南端的黎牙实比顺利登陆。在吕宋岛南北登陆的三支部队分别夺取了阿帕里、维甘和黎牙实比三处前进机场,并向马尼拉方向实施合击。与此同时,日本航空兵继续打击美海空军力量。12月10日至12日,日机轰炸马尼拉湾的甲米地和苏比克湾的乌朗牙坡海军基地,炸沉美舰艇4艘,炸毁海军巡逻机四分之一。至12月17日,美国把在菲律宾仅剩下的17架B-17型轰炸机全部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了制空、制海权。12月22日,日军约1个师团在马尼拉西北的仁牙因湾登陆。24日,日军约1个联队在马尼拉以东的拉蒙湾登陆。两支登陆部队对马尼拉实施了向心突击。在吕宋岛登陆过程中,日军于12月20日以1个联队的兵力在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登陆,迅速占领了纳卯以后,于25日在和乐岛登陆。17天之内,日军成功地实施了九处登陆。
美、菲部队虽有13万之多,但其中11万名菲军系仓促组成,装备很差,缺乏训练。菲律宾海岸线漫长,薄弱处很多,防不胜防。麦克阿瑟虽信心十足,决心保卫整个菲律宾群岛,将全部岛屿划为5个防区,建立防御部署。但由于对日军的作战缺乏了解,兵力分散,在日军登陆时,被动应付。特别是美、菲军缺乏海空支援,战斗力大减。在日军迅猛突击下,部队很快瓦解,马尼拉的防线也被迅速突破。12月26日,麦克阿瑟下令撤出马尼拉,将部队集中于巴丹半岛的预设阵地进行抗击。日军没有紧追美、菲退却的部队,仍按原作战方案向马尼拉推进,并于1942年1月2日攻陷马尼拉。
1942年1月10日起,日军向巴丹半岛美军阵地发动进攻。此时南方方面军已将第5飞行集团和陆军1个师团调出准备进攻缅甸和参加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侵菲日军战斗力大为下降。加之地形不熟,热带病流行,这次作战伤亡和疾病减员较大。1月28日,日军被迫停止进攻。4月3日,日军在得到2.2万人和飞机、火炮的增援后,对巴丹半岛发起第二次进攻。美军由于所期待的增援落空,病员很多,麦克阿瑟也于3月10日奉命去澳大利亚组织西南太平洋美军司令部,美军士气更加低落。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向日军投降。投降的美、菲军被迫从巴丹半岛南端的马利维尔斯步行到圣费南多俘虏营,行程1000余公里,饥病交加的战俘队伍在烈日下行军,沿路倒毙甚多,加之押送的日军任意虐待杀害,死亡达数千人。美国人称这次行军是“死亡行军”。
日军攻占巴丹半岛之后,对哥黎希律岛连续实施猛烈的炮击和轰炸。5月5日,日军渡过海峡在哥黎希律岛登陆,接替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少将温赖特于6日广播了投降书,驻岛美、菲军1.5万人成为日军战俘。随后,南部其他岛屿的美菲部队也大部投降,一部溃散或潜入山林。日军在进攻菲律宾的作战中死伤约1.2万人。
2. 甘米银岛的地貌
甘米银岛由七个火山(仍然有效)组成,只有265万平方公里( 102平方哩)的面积。这个岛是菲律宾的岛群,是众所周知的分布有特有的脊椎动物物种中最小的陆地。在菲律宾有大约7000多座岛屿。甘米银一直被它的邻居隔离,甚至当海平面下降120米,低于在更新世的水平。这种隔离允许物种的形态发生不受干扰。但这个岛上的生态系统和它的居民因为毁林而处于严重危险之中。
3. 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完成对菲律宾的第一阶段作战计划的
1941年12月8日9时,日本陆海军航空队500架飞机从台湾出动对吕宋岛美军航空兵基地进行轰炸,一举将美军在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和伊巴机场上的200架飞机炸毁一半。其中,对日军威胁最大的“空中堡垒”B-17式轰炸机2/3被毁于地面,日军取得了空中优势。同时,日军先遣部队开始行动,以1个营攻占了吕宋岛以北的巴坦岛。12月10~15日,日军陆海航空队连续进行了多次攻击,美军在菲律宾群岛中南部残存的30~40架飞机基本上失去了反击能力。12月10日,日军分别夺取在甘米银岛和阿帕里、维甘、黎牙实比三处机场,并向马尼拉方向实施合击。日军航空兵继续攻击美军海空力量,轰炸马尼拉湾的甲米地和苏比克湾的乌朗牙坡海军基地,炸沉美军舰艇4艘,炸毁海军巡逻机1/4。至12月17日,美军被迫把在菲律宾剩下的飞机、军舰撤往澳大利亚等地。日军完全掌握了菲律宾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完成了预定的第一阶段作战计划。
4. 极速前进的菲律宾版
《极速前进菲律宾版》(英语:The Amazing Race Philippines)是一个以美国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为蓝本的菲律宾版本。[1-3]
本节目首季在2012年10月29日在菲律宾TV5频道首播,已播出两季。
节目内容为11队由两位本身有关系的菲律宾人所组成的参赛队伍,游历菲律宾境内,并完成不同任务之淘汰赛,以争夺最终冠军之奖金200万菲律宾比索。(第2季另增加2辆Kia Sportage 汽车)
详见极速前进菲律宾版 第一季:马尼拉→美岸→邦都→碧瑶市→苏比克湾→安吉利斯→打拉→黎牙实比→宿务→长滩岛→普林塞萨港→巴拉望Honda Bay→达沃市→萨马尔岛
第二季:马尼拉→甲米地→八打雁→邦阿西楠省→圣费尔南多→佬沃→甲米地→宿务岛→保和→怡朗→东米萨米斯省→布基农省→甘米银岛 第一季:冠军LJ & CJ 亚军Fausto & Dayal 季军Marc & Kat
第二季:冠军Matt & Phoebe 亚军Kelvin & JP 季军Roch & Eji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是如何攻掌握菲律宾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1941年12月8日9时,日本陆海军航空队500架飞机从台湾出动对吕宋岛美军航空兵基地进行轰炸,一举将美军在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和伊巴机场上的200架飞机炸毁一半。其中,对日军威胁最大的“空中堡垒”B-17式轰炸机2/3被毁于地面,日军取得了空中优势。同时,日军先遣部队开始行动,以1个营攻占了吕宋岛以北的巴坦岛。12月10~15日,日军陆海航空队连续进行了多次攻击,美军在菲律宾群岛中南部残存的30~40架飞机基本上失去了反击能力。12月10日,日军分别夺取在甘米银岛和阿帕里、维甘、黎牙实比三处机场,并向马尼拉方向实施合击。日军航空兵继续攻击美军海空力量,轰炸马尼拉湾的甲米地和苏比克湾的乌朗牙坡海军基地,炸沉美军舰艇4艘,炸毁海军巡逻机1/4。至12月17日,美军被迫把在菲律宾剩下的飞机、军舰撤往澳大利亚等地。日军完全掌握了菲律宾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完成了预定的第一阶段作战计划。
6. 巴里卡萨岛浮潜怎么样
巴里卡萨最有名的是所谓的海底断层,就是环绕着小岛的珊瑚礁如大陆架那样往海中缓慢延伸,忽然间就消失不见,形成一个海底的悬崖,据说这个断层有1000米的海底落差,这里已被世界联合国组织列为保护的海底区域。听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潜水的朋友说,这里海底的风景和鱼类确实是非常丰富的,是去过的最美的海底。(没有之一,是最美的)。海底真美啊!小丑鱼随时可见,红色的,黄色的,金黄色的,还有一大群一大群不知名的鱼群游过,珊瑚有红色的,白色的,等等,各种形状,还有海胆,张牙舞爪的发散着满身的刺,静静的躺着。这里的海底真的很多东西看,在船老大的带领下,突然来到一个大悬崖边,往下一望,真的好高好高的落差,沿悬崖壁有更多不同颜色的珊瑚,很美。可惜不是深潜,不能往下去。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7. 眼镜蛇有多少种
1、黑白眼镜蛇(又名非洲森林眼镜蛇) Naja m elanoleuca。
特征:长2~2.5米,幼蛇身体乌黑,上面有灰色或白色小斑点,肚子呈奶白色,布满棕色或黑色斑点。分布: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南非都有。 [2]
2、黑颈射毒眼镜蛇(又名黑颈喷沫眼镜蛇) Naja nigricollis
特征:平均长1.5米,可超过2米。乳白色、棕黑色、绿灰色、棕亮色都有,喉部有1条很特别的粗黑条纹。分布:主要在非洲中部和南非。附注:特别具有攻击性,通过颞骨的肌肉挤压毒腺,可以把毒液喷出2米多远,且很准确。 [2]
3、莫桑比克射毒眼镜蛇(又名莫桑比克喷沫眼镜蛇) N ajam ossam bica
特征:长约1.5米。白灰色中夹有橄榄绿,每块鳞片边缘为黑色,肚子呈奶白色,肚子橙红色中带黄,喉部有不规则黑色条纹或斑点。分布:坦桑尼亚东南部至南非。附注:毒性比黄金眼镜蛇( N aja nivea )弱许多。 [2]
4、黄金眼镜蛇(又名开普敦眼镜蛇) Naja nivea
特征:长1.5~1.8米。颜色多变,单一的微黄到浅棕色都有,夹有黑色斑点。分布:仅见于非洲南部。附注:毒性很强。开普敦地区被毒蛇咬死者,多为这种眼镜蛇所致。 [2]
5、眼镜蛇 Naja haje
特征:长度超过2米。呈棕黄或蓝黑色,肚子黄色有淡色斑点。年幼者喉部有很清晰的浅色条纹。分布:非洲热带、亚热带。附注:每条蛇有175~300毫克毒液,而25~30毫克毒液便可使一人丧命。 [2]
6、马里眼镜蛇(又名卡地眼镜蛇) Naja katiensis
特征:长约2米。上部位纯棕色,下部纯白粉红色。后颈有1~2条黑色条纹。分布:马里、尼日尔爾利亚北部、布基纳法索、加纳北部。红颈射毒眼镜蛇(又名淡色眼镜蛇) Naja pallida特征:长约2米。上半部纯棕色,下半部微黄。分布:从埃及到坦桑尼亚。 [2]
亚洲眼镜蛇
亚洲眼镜蛇有4个属:丽纹蛇属( Calliophis ,13种), M aticora (2种)、环蛇属( Bungarus ,12种)和眼镜蛇属( N aja )。亚洲的眼镜蛇属有9个种,过去被列为印度眼镜蛇( N ajanaja )的亚种。 [2]
1、中亚眼镜蛇 Naja oxiana
特征:长1.7米。深黄、浅褐及黑灰色。分布:里海到印度北部。附注:两种不能喷射毒液的亚洲眼镜蛇之一。 [2]
2、孟加拉眼镜蛇(又名单片眼镜蛇) Naja kaouthia
特征:长2米或更长。头背部具有单眼(白色环,边缘黑色,中间一黑点,二、三个黑点的罕见)。
分布:印度北部至马来西亚、越南、安达曼群岛、泰国中南部。 [2]
3、苏门答腊射毒眼镜蛇(又名赤道 喷 沫 眼镜 蛇) Najasum atrana
特征:长1米,很少有更长的。背腹部纯黑,但在泰国也有不同程度的黄色个体。喉部具或多或少的淡色斑点。分布:常见于热带丛林,亦见于居民区。从马来半岛到印度赤道区(苏门答腊)。附注:被咬后如不及时处理,6小时后即死亡。 [2]
4、马来射毒眼镜蛇(又名印尼南部喷沫眼镜蛇) Naja sputatrix
特征:长1.5米。背部黑亮,肚子浅棕色,喉部淡色。分布:爪哇岛,松德群岛的各小岛。附注:个别地方的眼镜蛇不会喷毒液。 [2]
5、萨马眼镜蛇( 又名 菲 律 宾 东 南 喷 沫 眼 镜 蛇 ) Najasam arensis
特征:长1.2米。纯黑色。鳞片间皮肤淡黄色,肚子奶白,喉咙黄而偏黑。分布:菲律宾群岛——棉兰、萨马岛、莱特岛、保和岛和甘米银岛。 [2]
6、菲律宾眼镜蛇(又名菲律 宾北部 喷 沫 眼镜 蛇) Najaphilippinensis
特征:长1米。黄中带棕色,肚子乳白。分布:民都洛岛、吕宋岛、马斯特岛、马林杜克岛。附注:在菲律宾使很多人死亡。 [2]
7、中华眼镜蛇(又名舟山眼镜蛇、中国普通眼镜蛇) Naja atra
特征:长约1.5米。体色从黄到浅棕色,肚子奶白,喉咙黄而偏黑。分布:中国、越南北部。 [2]
澳洲眼镜蛇
澳洲眼镜蛇有38个属115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种为太攀蛇和澳大利亚虎蛇。 [2]
1、太攀蛇(又名“大胖”) O xyuranus scutellatus
特征:长1.5~2米。背部为浅或深棕色,侧部更浅;头上部为淡黄色,尤其是幼蛇;肚子黄或奶白色,常有不规则的金黄色斑点。分布:大洋洲东北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注:是毒性最强的种类之一。 [2]
2、澳大利亚虎蛇(又名东部虎蛇) Notechis scutatus
特征:长1.2米。淡灰、淡红色中夹着深浅不一的棕黑色。有些鳞片的边缘呈淡黄色,形成一系列带状环。肚子奶白、微黄,亦有茶绿或灰色。喉及尾下部颜色较浅。分布:大洋洲东南部。附注:毒液毒性很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毒蛇。 [2]
新大陆眼镜蛇
新大陆眼镜蛇以两个属为代表:珊瑚蛇属( M icrurus ,35种,许多亚种)和拟珊瑚蛇属( M icruroides ,1种)。在美国东南部直到墨西哥,以及中美洲、南美洲直到阿根廷中部都可见到。 [2]
1、索诺拉珊瑚蛇(又名美洲眼镜蛇) Micruroides euryxanthus
特征:长度小于50厘米。身体呈环状,黄、黑和红色。每一黑或红色节的边缘有较窄的黄色带状条纹。分布:沙漠、热带森林、荆棘丛中,低海拔橡树和松树混合林。美国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