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东南亚11国国名的曾用名
该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新加坡
越南在历史上的称呼几经变更,最早被称为“交趾”。据说,远古越南人的两个脚趾相交,因此被中国人称为“交趾”,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即在今越南北部设立交趾郡。唐朝时,设立安南都护府,因此越南又被称为“安南”。968年丁朝独立,建国号“大瞿越”,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1054年,李朝圣宗又改国号为“大越”。“大越”是越南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国号,其间虽有15世纪时胡朝改国号为“大虞”的短暂变更,但李朝、陈朝、后黎朝诸朝均以“大越”为号。不过宋朝以来中国历代仍然以“安南国”称之(北宋时则多称为“交趾国”)。1802年,阮福映统一大越,建立阮朝,欲改“大越”国号为“南越”,并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朝批准。清朝嘉庆帝认为历史上的“南越”涵括了广东、广西,字面含义与阮氏政权统治交州故地的现实不符而予以否决,并将“南越”颠倒为“越南”。1804年,清朝遣使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从此越南成为这个国家的新国号。1839年,阮朝明命帝改国号为“大南帝国”,此后同时采用“大南”和“大越南”的双轨国号。1945年,阮朝保大帝建立“越南帝国”,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完成统一以后又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从此“越南”这个名字才确定为正式国号,沿用至今。
老挝公元8世纪中叶称澜沧王国,14世纪为鼎盛时期。1706—1713年老挝分裂为3个王国,到18世纪70年代末,这4个王国都琅勃拉邦街头沦为暹罗(今泰国)的属国,分别是琅勃拉邦、万象、川圹、占巴塞。各王国虽然保留原有的统治制度,但王位继承与高级官员任命由暹罗一手决定,还派了行政专员控制老挝。1825年,万象国王起兵反抗暹罗统治,被镇压下去,万象王国也随着灭亡。19世纪下半叶,法国在完成对柬埔寨与越南的占领之后,就不断向暹罗施加压力,企图把老挝夺过来,但未得逞。从1893年4月,法国军队侵入老挝,后又入侵暹罗。暹罗王被迫接受法国的最后通牒,同年10月签订《法暹条约》,将湄公河东岸的老挝领土割让给法国。从此,老挝为法国的保护国,一直到1954年,称“法属时期”。法国把老挝并入法属印支联邦后,采取“分而治之”、“以老制老”的政策。从表面上看,传统的老挝三个王国仍然存在,但实际上,一切大权都掌握在法国最高驻扎官手里。法国的残暴统治,激起老挝人民的强烈反抗,反法斗争持续不断。1940年9月,日本军队侵入老挝,根据日法达成的协定,日本保留了法国在老挝的行政机构,日本委派高级顾问代替法国最高驻扎官,从此老挝处在日、法两个帝国主义的共同统治下。1945年3月9日,日军发动政变,逮捕了驻老挝的法国官员,解除了法军武装。迫使老挝以独立国的名义加入大东亚共荣圈。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它对老挝的统治。战后老挝人民要求国家真正独立,1945年10月,万象举行宣布独立的盛典,会上宣布了临时宪法以及组成以坎冒为首相的新政府(伊沙拉政府),苏发努冯亲王为外交大臣兼革命军总司令。从11月起法军向新政府军逼进,1946年4月法国占领万象,5月占领琅勃拉邦,新政府只存在半年时间就垮台了。十月独立运动虽然失败,但它在老挝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写下了新篇章。
柬埔寨公元1世纪下半叶建国,历经扶南、真腊、吴哥等时期。9~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1863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40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法国重新占领。1953年11月9日独立。1970年3月18日,朗诺集团发动政变,推翻西哈努克政权,改国名为“高棉共和国”。3月23日,西哈努克在北京宣布成立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开展抗美救国斗争。5月5日,成立以宾努亲王为首相的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1975年4月17日柬抗美救国斗争取得胜利。1976年1月,柬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1978年12月,越南出兵侵略柬埔寨,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国”。1982年7月,西哈努克、宋双、乔森潘三方组成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1990年9月成立柬全国最高委员会,西哈努克出任主席。10月23日,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签署了《柬埔寨冲突全面政治解决协定》,历时13年之久的柬埔寨问题最终实现政治解决。
⑵ 为什么把菲律宾叫做吕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称呼的
中国古籍称“小吕宋”。菲律宾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岛屿。位于菲律宾群岛北部。面积10.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面积的35%。人口约24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2。主要居民为他加禄人和伊洛克人,北部和东北部山区有矮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势北高南低,2/3以上为山地、丘陵,山脉南北纵列。最高峰普洛山(2,928米)。平原较少,以中西部中央平原和东南部比科尔平原为最大,还有一些海岸平原和河谷低地。除高山地区外,气候炎热,雨量丰沛,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主要河流有卡加延河、邦板牙河、巴士格河等。北部受台风影响较大。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海岸线曲折,长5,000公里左右。有许多港湾,位于马尼拉湾畔的首都马尼拉是最大港口。矿产有金、铬、铜、锰、锌、煤等。为全国经济中心。中央平原为全国重要粮食产区;南部和东南部是重要经济作物区,60%以上耕地种植椰子,其次是蕉麻;北部和西北部为烟草主要产区。内湖和奎松两省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产区。全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和大部分公路和铁路也集中于此。主要城市有马尼拉、八打雁、打拉、甲米地、黎牙买比和碧瑶等。矿产有金、铜、铬、铁和锰等。
在古时,吕宋岛是一个小国,称为吕宋。宋元以来,中国商船常到此贸易。《东西洋考》和《明史·外国列传》等均有专条记述。自1571年至1898年,其地为西班牙侵占,故《海录》译作小吕宋,而以大吕宋称呼西班牙。过去华侨去菲律宾者多在吕宋登陆,故以吕宋为菲律宾之通称。在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代,华侨又称西班牙为大吕宋,称菲律宾为小吕宋。在今吕宋岛马尼拉一带。吕宋盛产黄金,物产丰饶,贸易繁荣。曾于1372年(中国明洪武五年)至1410年(明永乐八年)间3次遣使访问中国,明朝也于1405年遣使报聘。15、16世纪,中国东南沿海商民同吕宋的交往相当频繁,开始有华侨留居吕宋。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侵入菲律宾北部,在马尼拉一带遇到顽强的抵抗。在罗阇(国王)苏莱曼的指挥下,马尼拉奋勇抵御西班牙的侵略。1571年6月3日苏莱曼在海战中阵亡。其后吕宋逐步为西班牙所征服。西班牙在马尼拉建立殖民统治后 ,中国明代史籍仍称之为“吕宋”。
⑶ 各个国家的首都是什么
1.中国——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2.俄罗斯——莫斯科
莫斯科(Moscow),是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综合性城市,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东欧平原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是俄罗斯乃至欧亚大陆上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制造业中心、科技、教育中心。
3.巴西——巴西利亚
巴西联邦共和国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位于中部戈亚斯州境内,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海拔1100米,东南距里约热内卢900千米,南距圣保罗865千米。连周围8个卫星城镇的联邦区 ,面积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万(1990年)。地处高原,气候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于10月~翌年4月。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树木常年葱绿,鲜花久开不败。
4.韩国——首尔
首尔(谚文:서울;英文:Seoul),全称首尔特别市,旧称汉城。大韩民国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鲜半岛最大的城市,亚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韩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5.日本——东京
东京(とうきょう、Tōkyō),是位于日本关东平原中部面向东京湾的国际大都市,是日本事实上的首都(但并没有正式的相关法律规定)。狭义上指东京都、或东京都区部(即东京市区),亦可泛指东京都及周边卫星都市群相连而成的“首都圈”(东京都会区)。东京是江户幕府的所在地——江户在庆应4年7月(1868年9月)改名为东京的一个地方。
6.朝鲜——平壤
平壤(朝鲜文:평양),全称为平壤直辖市(朝鲜语:평양 직할시),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朝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平壤位于朝鲜半岛西北部,大同江横跨其中,因其地势平坦而得名。大同江与其支流流经市中心。是朝鲜半岛历史最悠久的城市,相传早在檀君时代就被定为都城。全市下辖18个区域、2郡,总面积3,194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全市人口约325.5万人。
首都,又称国都、首要城市或行政首府,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政治称谓。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将南京称为首都,至此中国第一次有了“首都”的称呼,并将该词沿用至今。
首都通常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有的国家不只有一个首都,也有的国家为了谋求发展而进行迁都。中国历朝历代的首都也在不断变化。
(3)菲律宾什么时候改名扩展阅读:
词语来源
1927年(民国16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同年将南京城区、上海城区改为“特别市”分出江苏,南京称为首都,至此中国第一次有了“首都”的称呼。
1927年3月4日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江宁县,旋改江宁为南京。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市政厅于1927年4月24日成立,随即开始编辑《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公报》,第1号于6月出版。翻阅《金陵全书》时可以发现,《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一度改名为《首都市政公报》。1927年6月1日,改市政厅为南京市政府。6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南京特别市暂行条例》,定南京为特别市,由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1929年第33期的《市政公报》中收录了曾担任过南京市副市长的马元放撰写的言论《首都与南京》。他认为”南京“二字始于明朝永乐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当时南京称京师、北平称北平府,后来明成祖继位,将北平改称北平府。永乐十九年大举北迁,北平改称京师、京师则改称南京。“北平既已改称北平,此一国唯一国都所在地之南京,自应正名为首都或京师,方足以正全国之视听。”
他在文中还列举了“特别市组织法第三条之规定”,力主改南京市为首都市。他的呼吁有很多人支持,接下来一期的《市政公报》收录了当时南京市市长刘纪文关于“改南京市为首都市案”连续发布的3道公文:《函国府各委员为南京市应改为首都市情形请表赞同案由》《呈国民政府再拟将南京市政府名称改为首都市政府祈核示由》《呈行政院为呈请修改南京特别市市政府改称首都市政府祈示遵由》。
1929年(民国18年)4月16日,国民政府决定改南京特别市为首都特别市,市政府隶属关系不变。1930年(民国19年)5月3日,新修订《市组织法》颁布,废除特别市,南京以首都所在,列为行政院直辖市。
⑷ 菲律宾是世袭制吗为什么总统叫阿基诺三世
菲律宾并不是世袭制。现在的总统阿基诺之所以称为“三世”主要是因为他出身于菲律宾的政治名门——阿基诺家族。
阿基诺三世本名:贝尼尼奥·西梅翁·科胡昂科·阿基诺。其父贝尼格诺·阿基诺,即:阿基诺一世。其母科拉松·阿基诺,即:阿基诺二世。阿基诺一世曾任菲律宾众议长,而阿基诺二世曾担任菲律宾第11任总统(也是菲律宾及亚洲首位女总统)。目前的阿基诺三世担任的是菲律宾第15任总统。
另外,说到这个阿基诺三世,在他身上还带有一部分中国血统。其外曾祖父即中国福建人许尚志。
许尚志(1841一1915),又名许玉寰,出生于福建漳州角美鸿渐村。1861年前往菲律宾马尼拉谋生后,后改名许尚志。加入天主教后,取教名为“何塞”,亦称何塞·许寰哥一世。初到菲律宾时,以打渔为生,后经营小种植园。定居打拉省帕尼基市后,继续经营种植园、糖业、米业及建筑承包业,终成一方巨富,家族渐渐成为当地名门望族。许尚志的长孙何塞·许寰哥二世,就是菲律宾第11任总统科拉松·阿基诺(阿基诺二世)的父亲。
⑸ 世界上有那些国家
290多个! 65亿左右人口
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都有国家分布,目前共有290多个政区单位,其中独立国家169个,其余为尚未独立的地区。各大洲的国家分布是不均衡的,非洲的国家最多,达51个,其次是亚洲(39个),以下依次为欧洲(33个)、拉丁美洲(33个)、大洋洲(11个)和北美洲(2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面积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9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共有16个国家,其他还有很多独立的小国和部落跟地区!
不能具体跟多数据的原因,说不定哪天哪个种族哪个部落哪个地区就灭亡、消失、解散了呢?
地球是人类跟全体生灵的,人类的强大,人类的野性,人吃人就能灭了一个国家跟地区!
继图瓦卢、基里巴斯共和国、瑙鲁、汤加、瑞士、东帝汶加入为会员国之后,联合国现在一共有191个会员国。
全体会员国和它们的加入日期如下:
会员国--(加入日期)
阿富汗--(1946.11.19)
阿尔巴尼亚--(1955.12.14)
阿尔及利亚--(1962.10.8)
安道尔--(1993.7.28)
安哥拉--(1976.12.1)
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11.11)
阿根廷--(1945.10.24)
亚美尼亚--(1992.3.2)
澳大利亚--(1945.11.1)
奥地利--(1955.12.14)
阿塞拜疆--(1992.3.2)
巴哈马--(1973.9.18)
巴林--(1971.9.21)
孟加拉国--(1974.9.17)
巴巴多斯--(1966.12.9)
白俄罗斯--(1945.10.24)
比利时--(1945.12.27)
伯利兹--(1981.9.25)
贝宁--(1960.9.20)
不丹--(1971.9.21)
玻利维亚--(1945.11.14)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1992.5.22)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博茨瓦纳--(1966.10.17)
巴西--(1945.10.24)
文莱达鲁萨兰国--(1984.9.21)
保加利亚--(1955.12.14)
布基纳法索--(1960.9.20)
布隆迪--(1962.9.18)
柬埔寨--(1955.12.14)
喀麦隆--(1960.9.20)
加拿大--(1945.11.9)
佛得角--(1975.9.16)
中非共和国--(1960.9.20)
乍得--(1960.9.20)
智利--(1945.10.24)
中国--(1945.10.24)
哥伦比亚--(1945.11.5)
科摩罗--(1975.11.12)
刚果--(1960.9.20)
哥斯达黎加--(1945.11.2)
科特迪瓦--(1960.9.20)
克罗地亚--(1992.5.22)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古巴--(1945.10.24)
塞浦路斯--(1960.9.20)
捷克共和国--(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92年12月 10日,该国常驻代表写信通知秘书长,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从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为继承国的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将分别申请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接到捷克共和国的申请后,于1月8日建议联大接纳该国为会员国。这样,捷克共和国便于1月19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9.17)
刚果民主共和国--(1960.9.20)
丹麦--(1945.10.24)
吉布提--(1977.9.20)
多米尼加国--(1978.12.18)
多米尼加共和国--(1945.10.24)
厄瓜多爾尔尔--(1945.12.21)
埃及--(1945.10.24)
--埃及和叙利亚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恢复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同时恢复了它自己的联合国会员资格。1971年9月2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将国名改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萨尔瓦多--(1945.10.24)
赤道几内亚--(1968.11.12)
厄立特里亚--(1993.5.28)
爱沙尼亚--(1991.9.17)
埃塞俄比亚--(1945.11.13)
斐济--(1970.10.13)
芬兰--(1955.12.14)
法国--(1945.10.24)
加蓬--(1960.9.20)
冈比亚--(1965.9.21)
格鲁吉亚--(1992.7.31)
德国--(1973.9.18)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国于1973年9月18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10月3日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后,两个德国即合并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加纳--(1957.3.8)
希腊--(1945.10.25)
格林纳达--(1974.9.17)
危地马拉--(1945.11.21)
几内亚--(1958.12.12)
几内亚比绍--(1974.9.17)
圭亚那--(1966.9.20)
海地--(1945.10.24)
洪都拉斯--(1945.12.17)
匈牙利--(1955.12.14)
冰岛--(1946.11.19)
印度--(1945.10.30)
印度尼西亚--(1950.9.28)
--1965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亚来信宣布,“在现阶段和当前情况下”决定退出联合国。1966年9月19日,它发来电报宣布,决定“恢复同联合国全面合作,并重新参加它的活动”。1966年9月28日,联大表示注意到这一决定,并由联大主席邀请印度尼西亚代表返回其在联大的席位。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45.10.24)
伊拉克--(1945.12.21)
爱尔兰--(1955.12.14)
以色列--(1949.5.11)
意大利--(1955.12.14)
牙买加--(1962.9.18)
日本--(1956.12.18)
约旦--(1955.12.14)
哈萨克斯坦--(1992.3.2)
肯尼亚--(1963.12.16)
基里巴斯共和国--(1999.9.14)
科威特--(1963.5.14)
吉尔吉斯斯坦--(1992.3.2)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1955.12.14)
拉脱维亚--(1991.9.17)
黎巴嫩--(1945.10.24)
莱索托--(1966.10.17)
利比里亚--(1945.11.2)
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1955.12.14)
列支敦士登--(1990.9.18)
立陶宛--(1991.9.17)
卢森堡--(1945.10.24)
马达加斯加--(1960.9.20)
马拉维--(1964.12.1)
马来西亚--(1957.9.17)
--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9月17日加入联合国。1963年9月16日,在接纳新加坡、沙巴(北婆罗洲)和沙捞越加入之后,新的联合邦将国名改为马来西亚。新加坡于1965年8月9日成为独立国家,并于1965年9月21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马尔代夫--(1965.9.21)
马里--(1960.9.28)
马耳他--(1964.12.1)
马绍尔群岛--(1991.9.17)
毛里塔尼亚--(1961.10.27)
毛里求斯--(1968.4.24)
墨西哥--(1945.11.7)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1991.9.17)
摩纳哥--(1993.5.28)
蒙古--(1961.10.27)
摩洛哥--(1956.11.12)
莫桑比克--(1975.9.16)
缅甸--(1948.4.19)
纳米比亚--(1990.4.23)
瑙鲁--(1999.9.14)
尼泊尔--(1955.12.14)
荷兰--(1945.12.10)
新西兰--(1945.10.24)
尼加拉瓜--(1945.10.24)
尼日尔爾尔--(1960.9.20)
尼日尔爾利亚--(1960.10.7)
挪威--(1945.11.27)
阿曼--(1971.10.7)
巴基斯坦--(1947.9.30)
帕劳--(1994.12.15)
巴拿马--(1945.11.13)
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10.10)
巴拉圭--(1945.10.24)
秘鲁--(1945.10.31)
菲律宾--(1945.10.24)
波兰--(1945.10.24)
葡萄牙--(1955.12.14)
卡塔尔--(1971.9.21)
大韩民国--(1991.9.17)
摩尔多瓦共和国--(1992.3.2)
罗马尼亚--(1955.12.14)
俄罗斯联邦--(1945.10.24)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在1991年12月24日的信中通知秘书长,俄罗斯联邦在独立国家联合体11个成员国的支持下,承续苏联在安全理事会和联合国所有其他机关的成员资格。
卢旺达--(1962.9.18)
圣基茨和尼维斯--(1983.9.23)
圣卢西亚--(1979.9.18)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80.9.16)
萨摩亚--(1976.12.15)
圣马力诺--(1992.3.2)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9.16)
沙特阿拉伯--(1945.10.24)
塞内加尔--(1960.9.28)
塞尔维亚和黑山--(2000.11.1)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由大会2000年11月1日A/RES/55/12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通过并实行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宪法,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塞舌尔--(1976.9.21)
塞拉利昂--(1961.9.27)
新加坡--(1965.9.21)
斯洛伐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92年12月10日,该国常驻代表写信通知秘书长,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从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为继承国的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将分别申请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接到斯洛伐克共和国的申请后,于1月8日建议联大接纳该国为会员国。这样,斯洛伐克共和国便于1月19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斯洛文尼亚--(1992.5.22)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所罗门群岛--(1978.9.19)
索马里--(1960.9.20)
南非--(1945.11.7)
西班牙--(1955.12.14)
斯里兰卡--(1955.12.14)
苏丹--(1956.11.12)
苏里南--(1975.12.4)
斯威士兰--(1968.9.24)
瑞 典--(1946.11.19)
瑞士--(2002.9.10)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45.10.24)
--埃及和叙利亚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恢复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同时恢复它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塔吉克斯坦斯坦--(1992.3.2)
泰国--(1946.12.16)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1993.4.8)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大会1993年4月8日A/RES/47/225号决议决定接纳该国为联合国会员国,在该国国名引起的争端解决之前,该国在联合国内暂时称为“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
东帝汶--(2002.9.27)
多哥--(1960.9.20)
汤加--(1999.9.14)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2.9.18)
突尼斯--(1956.11.12)
土耳其--(1945.10.24)
土库曼斯坦--(1992.3.2)
图瓦卢--(2000.9.5)
乌干达--(1962.10.25)
乌克兰--(1945.10.24)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12.9)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45.10.24)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1961.12.14)
--坦噶尼喀从1961年12月14日起就是联合国会员国,桑给巴尔从1963年12月16日起成为会员国。在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协定批准之后,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4年11月1日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美利坚合众国--(1945.10.24)
乌拉圭--(1945.12.18)
乌兹别克斯坦--(1992.3.2)
瓦努阿图--(1981.9.15)
委内瑞拉--(1945.11.15)
越南--(1977.9.20)
也门--(1947.9.30)
--也门于1947年9月30日加入联合国,民主也门于1967年12月14日加入联合国。1990年5月22日两国合并成为一个会员国,称为“也门”。
赞比亚--(1964.12.1)
津巴布韦--(1980.8.25)
⑹ 菲律宾为何不改国名,比如吕宋;因为“菲利普王子领地”这名字的殖民色彩是不是太明显了
因为菲律宾群岛已经被欧洲人叫了几百年了。从16世纪起西班牙在马尼拉建立殖民统治几百年,后来又是美国,西方印记已经刻在骨子里了。
⑺ 菲律宾自认是高贵的国家,曾经想把国名改成什么
公元1519年8月10日,这一天在世界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一直认为“地球是圆的”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指令下,以特里尼达号为旗舰,率领着4条船从西班牙出发了。
在这之后,菲律宾人不断发动起义,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却让美国人渔翁得利。公元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仅仅3个月后,菲律宾就宣布独立。而独立不久,菲美战争爆发,在公元1901年,菲律宾领导人阿奎纳多被美军俘获,宣布投降,自此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直到1946年,才脱离美国的统治,独立建国。
如此来看,菲律宾这个国名的确有着殖民主义色彩,是菲律宾人的耻辱。这引起菲律宾现任总统杜特尔特的不满,他曾公开表示,要把国名改为“马哈利卡(Maharlika)”,按照加禄语的意思就是“贵族”或者“自由人”的意思。
⑻ 菲律宾是什么时候建国的
菲律宾的独立建国一波三折,从 1899 年到 1946 年,经过非常多的事件和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从美西战争后美国的占领地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1898 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岛上就有民族主义者 E. Aquinaldo 建立政府,并宣布菲律宾独立。但是,在西班牙与美国的默契下,美军登陆菲律宾并进入马尼拉,宣布建立军事政府。此时,菲律宾的政府还通过自己的宪法。 (注意这时候有两个政府。)
经过美西战争的 1898 年 12 月 10 日《巴黎和约》西班牙正式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美国则给西班牙两千万美元做为赔偿。 (照说,签订和平条约之后应该从军事占领阶段进入友好占领阶段,但因为菲律宾国内尚有不一样的武装反对势力,所以,军事占领阶段尚未结束,此点和日本占领台湾一样,要经过桦山资纪的一段“平乱”阶段,也像极了 1947 年台湾的二二八与其后的军事镇压动乱。)
1899 年 E. Aquinaldo 公布宪法,建立菲律宾共和国,并就任首任总统。这时候,美国与菲律宾正式爆发武装冲突。 (在战争法来看,就是占领军事政府平定占领区的叛乱政府,在国内法层次来看,就是外国武力干涉住民自决的建国。)
后来美军在“平定叛乱”中获胜。
1901 年 3 月 2 日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有结束菲律宾军事政府的权力 (当时美国也正在建立其领土宪法性法源) 。
美国军事占领区进行民选首长, 1901 年美国总统任命首任菲律宾民政总督,正式开启民政治理阶段。然后,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赋予菲律宾人与美国人同等的权利法案。
1907 年 7 月 30 日美国举办菲律宾的议会选举。后来 1916 年 8 月 29 日美国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着名的《锺斯法案》 (Jones Act) 。美国通过《锺斯法案》时说:美西战争并无拥有菲律宾,只想菲律宾建立稳定政府之后即撤出。
1919 年菲律宾人民到美国国会游说已经准备好独立,菲律宾国会也通过相似宣言。
1934 年美国国会通过着名的《泰丁斯-麦克杜飞法案》 (Tydings-McDuffie Act) ,详细规定菲律宾独立步骤。
菲律宾人选举制宪代表,起草宪法草案,通过宪法草案。美国总统签署此宪法草案。菲律宾举行公投,批准此宪法,之后 1935 年选举首任总统 (任期六年) , 1935 年 11 月 15 日成立菲律宾国协。 1941 年 11 月 11 日选举第二任总统。
后来出现宪法修正草案,也经过上述繁复程序,最后由美国总统批准然后公投通过。
1942 年 1 月 3 日,日本占领菲律宾,麦克阿瑟和菲律宾政府 (总统、副总统) 撤出。
“ (麦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以及战争后期美国陆海军所谓的争论是攻占菲律宾或攻占台湾的争议。原本决议依据海军意见来攻占台湾,但在麦克阿瑟与罗斯福一席密谈之后,决策逆转。其实,虽不知麦克阿瑟说什么,但是基于美国总统保护“领土”的宪法责任,跳过菲律宾恐有宪法职责上疑虑,而麦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显然具有宪法责任的意义。同时,陆军也较海军更明白“占领法”,虽然海军也懂战争 (海战) 法。”
日本的占领,也遵照占领法实施戒严与军事管理。
1943 年 6 月日本实施制宪会议,研拟宪法草案, 1943 年 10 月菲律宾第二共和。
此时美国国会决议延长流亡美国的菲律宾正副总统任期。后来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在 1946 年 7 月 4 日宣布菲律宾独立。 (注意:菲律宾独立不是由菲律宾宣布,而是由美国宣布,美国并邀请世界各国承认菲律宾独立。)
1945 年美军夺回菲律宾,太平洋战争结束。 1946 年 4 月 23 日举行总统大选,进而美国于 1946 年 7 月 4 日正式宣布菲律宾独立。
⑼ 菲律宾被美国殖民多少年
美国统治时期(1898年-1946年)
1898年,爆发美西战争;6月12日菲律宾宣告独立,成立菲律宾共和国。尔后西班牙战败,签署“巴黎和约”,美国接收菲律宾,改由美国统治。
1935年3月24日,建立菲律宾自治邦。
二战期间为日本所据(1942年-1945年),日本占领菲律宾后建立傀儡政权(菲律宾第二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菲律宾再次沦为美国殖民地。
⑽ 杜特尔特"宾汉隆起"是我们的啥情况
从去年3月起断断续续在媒体上炒作的“宾汉隆-起”问题,近日又热络起来。上周末,有数十名抗议者在中国驻菲大使馆门前抗议,杜特尔特及其政-府也不得不频频表态。
美-联-社2月11日报道,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9日晚间在记者会上公开表示,“我要对全世界说明,‘菲律宾隆-起’,也就是我们说的‘宾汉隆-起’,是我们的……专属经济区是我们的”。他还表示,菲律宾无意因领土争端而与任何国家开战,但是如果有国家在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掠夺资源,他将下令海军开火。
不过,美-联-社在报道中写道,“杜特尔特强调了菲律宾对‘宾汉隆-起’的‘主-权’(He also stressed the Philippines’ sovereign rights over Benham Rise)”。
中国外交部对于“宾汉隆-起”问题已多次表态,菲律宾并不拥有对该处的主-权,“宾汉隆-起”属于菲律宾200海里外大陆架,中方尊重菲律宾依法对“宾汉隆-起”海底所享有的权利。
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洛克1月23日刚刚表态称,同意中国的说法,菲方仅拥有对“宾汉隆-起”的“权利”而非“主-权”。他当时表示,“(中方的说法)是对的,我们对‘宾汉隆-起’没有主-权,我们所拥有的是权利。权利与主-权是不同的。拥有这一权利意味着菲律宾有对在“宾汉隆-起”所发现的天然资源和非生命资源进行勘探与利用的专有权。”
杜特尔特9日还说,“如果你能够主张对整个大洋的主-权,那就不要在这里跟我争一个专属经济区嘛”,美-联-社认为,杜特尔特这番言论显然指向中国(apparently referring to China)。
杜特尔特2月6日已下令停止所有外国船只在“宾汉隆-起”的科学研究活动,菲律宾政-府已经将该处改名为“菲律宾隆-起”,并要求海空军在相关水域巡逻。有人认为,这片海域除了有丰富的渔场外,还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美-联-社的这一报道被《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多家美国主流媒体转载。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6日在回应有关“宾汉隆-起”的问题时表示,对于有关问题,中方已多次表明立场……据了解,经中菲双方协商,中国科学院“科学”号科学考察船近期搭载4名菲律宾科考人员,已完成在菲律宾群岛以东海域的海洋科学-联合考察活动。相关科考数据将由中菲两国有关科研机构共享。我愿指出的是,此次联合考察的海域属于菲律宾管辖海域,但不位于“宾汉隆-起”。
中方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向菲方提出的科考申请,并得到了菲方同意。中方尊重菲律宾在相关海域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方愿同菲方共同努力,保持中菲关系当前良好发展势头。
“宾汉隆-起”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希腊(不限红圈标示范围)
该想下如何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