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时期的日军在菲律宾战场俘虏了多少美菲联军其中有个被俘美军少将叫什么名字这位将军
菲律宾战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印度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
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登陆兵先遣支队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场以及日本航空兵转场至这些基地和机场,对保障主力顺利上陆和继续作战起了促进作用。作战中,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美菲联军士兵死亡2500人,负伤5000人,110000人被俘虏(其中包括美军中将温赖特)。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乔纳森·温赖特(Jonathau Mayhew Wainwright,1883—1953)美国陆军上将。巴丹半岛战败被俘。 生于华盛顿州。1906年西点军校毕业。后在骑兵部队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国作战,任第八十二步兵师副参谋长。后入指挥与参谋学校、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40 年10 月任菲律宾美国驻军少将师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指挥北吕宋部队抵御日军入侵。1942 年3 月麦克阿瑟调离后,晋升中将,负责指挥留守部队,在巴丹(Bataan)和科雷吉多尔(Corregldor)地区与日军本间雅晴的14军激战,同年5 月弹尽粮绝,率部8万投降,被囚禁至1945 年日本投降后获释。应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之邀,参加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同年被任命为美国东部防区司令,9月5日晋升上将。1946 年任第四集团军司令。次年退役。
Ⅱ 历史上的二战战俘 之后遭到什么样的命运
1,六万美军战俘被鬼子杀死一万多人;
2,进入苏联的十万德军战俘,回到德国的不到一万人;
3,一千二百鬼子战俘被孙立人全部活埋了!最是大快人心、解恨、解渴!!!!!!!!!!
4,共军对鬼子战俘比对自己人好多了;
5,盟军的战俘被关在集中营,备受折磨;
每个中国人都要这么干:凡是侵略中国的敌人,一个也不能放回去,全部---活埋!南海的敌人全部去喂鱼!
Ⅲ 二战中的菲律宾,为何会被称为世界最好欺负的国家
因为菲律宾真的是太弱了。
当时,菲律宾总统拒绝向日本支付战争赔偿。同时,日本杀死了菲律宾的所有战俘。在经历了时代的沧桑之后,菲律宾人似乎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日本当时与他们无关,甚至现在与日本站在同一阵线来进行核实。但是在经历了菲律宾的悲惨遭遇,签署条约以及日本美化的故事和证据之后,菲律宾甚至将其视为友谊的见证,所以现在菲律宾甚至都不在乎该国的过去。在当今时代,日本是如此傲慢,以至于它宣布了对世界的菲律宾大屠杀,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这样的消息并没有影响菲律宾人。
Ⅳ 二战菲律宾是日本仆从国,为何它得到的战后赔偿还能最多
因为菲律宾准备杀了日本俘虏,所以日本才赔款8亿美元的。
但是,日本仍然低估了菲律宾的坚定态度。不管日本怎么说好话,菲律宾都拒绝妥协。菲律宾对日本的讨价还价感到非常反感。双方陷入僵局。菲律宾政府甚至打算杀了日本囚犯,美国后来介入。美国专门派遣人才与他们进行协调,经过多年的努力,双方终于达成协议。 1956年春,日本和菲律宾签署了《日菲赔偿协定》,该协定同意日本向菲律宾提供5.5亿美元的净赔偿,并在十年内还清。此外,它还需要在20年内向菲律宾提供2.5亿美元的贷款。全部降到8亿美元。
Ⅳ 菲律宾战役的战役详况
菲律宾战役发生的时间是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
战役兵力:
参加这次战役的日军有第14军团(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海军菲律宾战役联合编队(司令为高桥伊望中将,巡洋舰10艘、驱逐舰29艘、航空母舰1艘和水上飞机母舰3艘)、陆军航空兵第5兵团(司令为小冰英良中将,飞机200架)、海军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队(司令为冢原二四三中将,飞机300架)以及约100艘运输船和辅助船只。在菲律宾群岛的美菲集团计有13万人(麦克阿瑟中将任司令,其中3.1万美国人)和270多架飞机(其中可作战的142架)。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为哈特上将,主要类型的战斗舰艇45艘)协同该集团作战。
战役过程:
战役开始时,日军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军机场和甲米地(吕宋)海军基地实施突然袭击,于12月8—9日摧毁了美军在陆地上的一半重型轰炸机和1/3以上的战斗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美国亚洲舰队的基本兵力驻菲律宾南部基地得以幸免。同日,日军一部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日军夺取了制空权后,乘吕宋地区几乎没有舰队之机,派先遣部队第48师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共约4000人)自12月10日起开始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
12日,第16师木村支队(约2500人)在吕宋岛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自11日起,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和发展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22日,日军第48师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24日,第16师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26日,吕宋岛守军奉命撤往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准备长期抵抗。日军从南北两面进逼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战役的主要目的业已达到。日军还在棉兰老岛和霍洛岛上陆。吕宋岛上的美菲军队(79500人)撤向巴丹半岛。
菲律宾战役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而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温赖特少将指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同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对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击和轰炸。5月2日,日军对该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并组织敢死队展开白刃战。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率美菲军余部投降。7日,日军占领该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
美军占领莱特岛后,山下奉文将驻吕宋岛日军28.7万人编成3个集团,分别驻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区,企图以持久防御牵制和消耗美军。美军为取得进攻吕宋岛的前进基地,于12月15日占领民都洛岛。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团军约20万人在美国第7舰队舰炮的强大火力和美国第7、第3舰队航空兵突击的掩护下,从吕宋岛西岸的林加延湾登陆,尔后一路(第1军为主)向北吕宋进攻,另一路(第14军为主)向马尼拉方向推进。第一天有6800人(美第1、第14军的基本兵力)在吕宋岛上陆,并且夺取了正面32公里、纵深7.5公里的登陆场。为加快进攻速度,美军在向林加延湾增兵的同时,以第8集团军部分兵力分别在苏比克湾西北的圣安东尼奥和马尼拉湾以南的纳苏格布登陆。各部队同时向马尼拉进逼,美军经过一系列战斗于3月3日攻占马尼拉。2月,美军还开始了解放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巴拉望岛及其他岛屿)的战斗行动,美第8集团军(司令艾切利贝尔盖尔上将)参加了此次行动。嗣后,美军在吕宋岛和其他岛屿上进行了消灭岛上南北两部日军个别孤立集团的战斗行动。菲律宾的战斗行动于7月初正式结束,但是,在吕宋岛及其他岛屿上同继续抵抗的小股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菲律宾人民抗日游击军人民抗日军曾给予盟军巨大援助。
战役详况:
1944年至1945年的菲律宾战役是在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盟军下,反攻日本军的一系列战役。
菲律宾、美国及澳大利亚军队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领导下,于1944年10月17日至12月31日进攻位于菲律宾中部雷伊泰岛之战役,以消灭由日军山下奉文大将指挥的日本军队,此战役为解放整个菲律宾群岛、建立菲律宾之民主及结束日本在菲律宾3年多之统治拉开序幕。
莱特湾海战:
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有海军历史学者认为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
海战进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21艘航空母舰、21艘战舰(主力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机参与了战斗。日军虽居劣势,但在塞班岛、马里亚那群岛等战役皆失利后,若再丧失菲律宾或台湾,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本土的命脉将断绝,在东南亚与中国、朝鲜、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日本因此决定孤注一掷,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海上力量。而盟军几经考虑后,放弃攻打台湾而先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掩护登陆,并一举击溃前来支援的日本帝国海军。
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居于劣势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舰以上重型军舰13艘被击沈,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基与陆基航空力量被消灭,严重打击了日本全局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基础。
由于战局无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组织地发动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10月21日澳大利亚所属巡洋舰澳大利亚号被重创,似乎显示特攻有些效果。从10月25日起,日军开始有组织地对盟军舰艇进行自杀式攻击。
奥尔莫克湾战役:
日本帝国与美国在1944年11月11日至12月21日于菲律宾的卡莫特斯海一带爆发的一系列海上及空中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雷伊泰岛战役之一部分,战役爆发的原因是日本军队向在雷伊泰岛的守军增援和补给,而美国军队尝试进行阻截。
民都洛岛战役:
美军与日军于1944年12月13日至12月16日在菲律宾群岛北面之民都洛岛爆发之民都洛岛战役,美军希望在此岛建立一个基地以支援进攻吕宋岛的仁牙因湾战役。
仁牙因湾战役:
在1945年1月9日早上,由祖斯·B·奥登多夫指挥盟军舰队驶向仁牙因湾海岸,美国海军及皇家澳大利亚海军舰只炮轰日本帝国在仁牙因湾之据点。
吕宋岛战役:
美国及菲律宾联军的登陆战役,以消灭岛上的日本帝国军队,战役结果是美国和菲律宾联军获胜,盟军在3月份控制了吕宋岛上所有战略及经济上重要之据点,虽然在包围圈内的日军仍持续在山区抵抗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卡巴那图营救:
1945年1月30日解救位于菲律宾卡巴那图(甲万那端)的日军战俘营内511名盟军战俘的军事营救行动,参加行动的有美国陆军游骑兵与菲律宾游击队。此次行动是同盟国特种部队的一次经典军事行动。
巴丹半岛战役:
1945年1月31日至2月8日,美军及菲律宾游击队从日本帝国手中解放菲律宾群岛中吕宋岛之巴丹半岛的战役,是解放菲律宾之战役中的一部份,目的是占领马尼拉湾之西海岸,以使用马尼拉之港口设施及开辟供应线以支援进行中的马尼拉战役。
马尼拉战役:
在一个月的战事中,马尼拉遭到严重的破坏,它标志着日军对菲律宾3年占领期结束及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实现他胜利重返菲律宾的承诺。
科雷吉多岛战役:
美国攻击科雷吉多岛岛上利用原美国远东军建立的要塞防守的日军,以收复该岛。
碧瑶战役:
它是美国收复吕宋岛之最后一场战役。
巴拉望岛战役:
美军与日军在1945年2月28日至4月22日于菲律宾群岛南部巴拉望岛爆发的巴拉望岛战役是美军胜利者1号及2号计划之延续,亦是美军解放菲律宾战役之一部份,美军希望解放菲律宾南部岛屿、结束日本统治及消灭残余之日本守军。
米沙鄢群岛战役:
美军与菲律宾游击队于1945年3月18日至7月30日对日军发动的胜利1号及胜利2号计划内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解放菲律宾行动之一部份,目的是解放南部岛屿及消灭防守之日军。
棉兰老岛战役:
美国联同菲律宾在1945年3月10日至8月15日在菲律宾群岛中的棉兰老岛对日本帝国所发动的军事行动,代号为胜利者5号计划,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解放菲律宾的行动之一,目的是解放菲律宾南部岛屿及消灭在岛上的日本守军。
战役结果:
菲律宾战役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登陆兵先遣支队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场以及日本航空兵转场至这些基地和机场,对保障主力顺利上陆和继续作战起了促进作用。作战中,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美菲联军士兵死亡2500人,负伤5000人,110000人被俘虏(其中包括美军中将温赖特)。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美军凭借海空优势,采取集中兵力、中间突破战术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美军占领菲律宾群岛使日本的战略态势进一步恶化。日本与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其战略原料只有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向本土运进。美军完全控制了南海,并为进攻海南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和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许多基地。
Ⅵ 二战时,对于战俘各国都有哪些不同的处理方式
出于不正当立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日本,意大利最后都向反法西斯的国家投降。那段时间大概有7000万人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更是有1.3亿的人受到了伤害。但是,有一部分人不是因为战争而受到的伤害,或者是丧失的性命,而是不小心成为了俘虏而被折磨到死。那么我觉得最残暴的应该是苏联,第二是日本,最后就是美国。
那么美国呢,美国是不会直接动手。所以他把德国的战斧都送给了德国的死敌法国。因为之前德国侵略过法国,使得法国丧失了大部分的国土。还有就是关在栅栏里面,让他们饱受饥饿和折磨。死了之后还会将死者的手脚绑在树上面公式。
Ⅶ 反法西斯战争各国伤亡人数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军队伤亡情况
1、澳大利亚伤亡人数为23,400;
2、加拿大伤亡人数为37,500;
3、中国伤亡人数为2,050,000;
4、南非伤亡人数为6,840;
5、新西兰伤亡人数为10,000;
6、法国和解放法国队伍伤亡人数为210,000;
7、美国伤亡人数为292,000;
8、英国伤亡人数为264,000;
9、巴西伤亡人数为943;
二、受袭击国家伤亡人数
1、阿尔巴尼亚伤亡人数为20,000;
2、比利时伤亡人数为12,000;
3、保加利亚伤亡人数为1,000;
4、捷克斯洛伐克伤亡人数为46,000;
5、丹麦伤亡人数为1,800;
6、芬兰伤亡人数为82,000;
7、埃塞俄比亚伤亡人数为5,000;
8、希腊伤亡人数为88,300;
9、印度伤亡人数为24,300;
10、卢森堡伤亡人数为4,000;
11、菲律宾伤亡人数为27,000;
12、挪威伤亡人数为3,000;
13、荷兰伤亡人数为7,900;
14、波兰伤亡人数为123,000;
15、南斯拉夫伤亡人数为300,000;
16、罗马尼亚(从1944年起)伤亡人数为5,000;
17、蒙古伤亡人数为3,000;
三、轴心国伤亡人数
1、保加利亚(到1944年)伤亡人数为9,000;
2、匈牙利伤亡人数为200,000;
3、日本伤亡人数为1,850,000以上;
4、罗马尼亚(至1944年)伤亡人数为290,000。
四、平民伤亡人数
1、阿尔巴尼亚伤亡人数为10,000;
2、奥地利伤亡人数为125,000;
3、比利时伤亡人数为76,000;
4、保加利亚伤亡人数为10,000;
5、中国伤亡人数为17,000,000以上;
6、捷克斯洛伐克伤亡人数为294,000;
7、丹麦伤亡人数为2,000;
8、埃塞俄比亚伤亡人数为5,000;
9、芬兰伤亡人数为2,000;
10、法国伤亡人数为350,000;
11、希腊伤亡人数为325,000;
12、匈牙利伤亡人数为290,000;
13、印度伤亡人数为25,000;
14、罗马尼亚伤亡人数为200,000;
15、波兰伤亡人数为5,680,000;
16、菲律宾伤亡人数为91,000;
17、挪威伤亡人数为7,000;
18、荷兰伤亡人数为200,000;
19、南斯拉夫伤亡人数为1,200,000;
20、美国伤亡人数为6,000;
21、英国伤亡人数为92,700;
22、苏联伤亡人数为17,400,000以上;
23、日本伤亡人数为672,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
在这7000万人中苏联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中国约占1800万人。
7000万人按死因可分为三类:一是死亡的军人;二是死于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三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人死亡人数合计约有1800多万(不含死亡的俘虏);死于交战各方刻意杀戮的平民和战俘大概也有1800多万(其中80%以上死于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之手);而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的人数则在1500-3000多万。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
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
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
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
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
Ⅷ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凭什么得到的战后赔偿最多
因为菲律宾还有十多万日本的俘虏,再加上日本曾在菲律宾屠杀了大量的人口,还有种说法,是美国在中间起了作用,因为美国二战后在菲律宾建立了军事基地,可能美国也施加了压力,使得日本不得不偿还了巨额的战后赔偿。
二战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对于战胜国和战败国来说,都对本国经济和入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战败的国家自然就相应地背负了大量的赔偿债务。在赔偿款分割上,往往战胜国的附属国能够获得更多的份额,菲律宾获得如此多的战后赔偿款,应该有美国力量的控制,加上日本战俘的原因,让日本不得不赔偿。
Ⅸ 日军押解美菲战俘6天,中途死掉了一万多人,剩下的人怎样了
日本军队从二战以来就是以残忍为名的,而日本押解的美菲战俘中间不仅仅是死掉了一万人,随后到达日本营地的人只有26000人。而最后剩余的这26000人,不出意料全部被虐杀致死。
经过六天到达营地的美菲战俘们,已经瘦的皮包骨头了,作为战俘一不能利用打仗,二养着他们也耗费粮食。日本军队毫不犹豫的用他们开展“杀人游戏”将这26000名士兵虐杀致死。日本军队犯下的罪行真的是罄竹难书。
Ⅹ 菲律宾二战结束杀了日本多少俘虏
1942年4月9日,巴丹半岛失守,7.5万名美菲联军向日军投降,其中美军12000名。1942年5月6日,温莱特带领1.2万人向日军缴械。加上以前被俘的,被日军俘虏的美菲战俘达到了9万多人。温莱特中将刚刚接替麦克阿瑟行使了2个月的菲律宾战场最高指挥权,就成了日军俘虏,先是关押在吕宋岛中部的奥德内尔战俘营,后来又关押在中国台湾的战俘营,最后被关押在了中国奉天的集中营—— 现今辽宁省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