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米地的居民和文化
根据2007年的数据甲米地省有居民2,856,765人,是菲律宾人口最多和人口密度最高的省。1990年甲米地省开始工业化后人口数量剧增。不同工业部门均有投资者在这里落户,通过他们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甲米地省。人口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甲米地省位于马尼拉边上,许多在马尼拉上班的人和家庭一起依然住在甲米地省。自然增长也是人口增长的一个因素。
甲米地省的城乡中达斯马里尼亚斯人口最高,有556,330名居民,埃米利奥阿奎纳多的人数最少,为17,818人。
甲米地省的城市非常高,其人口的90.69%居住在城市化地区,只有9.21%居住在农村地区。 甲米地省最主要的语言是他加禄语、查瓦卡诺语和英语。查瓦卡诺语是在甲米地市和特尔纳特地区生活的人的主要方言,它是三个世纪前西班牙人到来时逐渐形成的。今天说这个方言的人已经很少了。
由于甲米地省离马尼拉非常近许多外地人迁移到这里,因此这里也有许多人使用比科尔语、宿雾语和伊洛科语。 甲米地省是菲律宾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它离马尼拉非常近是这个发展最重要的原因。许多知名的和跨国公司如英特尔把它们的生产转移到当地的工业区。199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的投资均提高,基础结构明显加强。
除工业外农业、渔业、林业、商业和旅游业在甲米地省也是重要经济部门。农业以种植稻、小麦、木薯和芒果为主,此外还有咖啡、椰子和甘蔗。畜牧业也是重要的农业部门。
马尼拉湾和南中国海对于渔业的发展有利。除盐水鱼和其它海产品外众多河流也利于养育淡水鱼。
除许多自然名胜如科雷希多岛外甲米地省在菲律宾历史上也起过重要作用,因此有许多历史名胜、纪念碑和博物馆。旅游中心则是位于高地和邻近塔尔湖的大雅台。 考古发现证明在西班牙人到达之前甲米地省就已经有人居住了。一般认为早期的人是从婆罗洲来的。今天甲米地所在的地方过去是一个从中国来的贸易帆船港口,在这个港口周围形成了居民区,这些居民区沿马尼拉湾蔓延。
1571年在一座半岛上建成了港口甲米地,因为这个半岛的样子像一个钩子,因此它被称为Kawit,在他加禄语中“钩子”的意思,甲米地的名称就是由它引申出来的。
在港口的周围形成了加固的居民点甲米地,它是马尼拉的第一道防线。很快它就成为这个新殖民地与世界其它地方最重要的联系点。这里还制造船只,中国来商人则在西班牙城市的对面定居点,他们贩卖陶瓷、丝绸和其它远东产品。
1614年在今天的省份地面上设立了一个政治和军事管理区域。16世纪晚期耶稣会传教士来到甲米地省并带来了来自摩鹿加群岛的移民。
由于它的军事意义甲米地多次被敌军攻击。1647年荷兰对甲米地进行突袭,1672年英国占领了城市的港口并占据了两年长的时间。但是最后这些攻击全部被击退。
18和19世纪里传教士修道院在甲米地省购买了大量土地,这导致了这些修道院与菲律宾农民之间的冲突。1872年三名当地的牧师被杀,十几名其他神职人员被烧死,这更加加深了当地居民对改革和独立的愿望。
1896年菲律宾革命爆发后甲米地省成为起义的中心。1896年8月26日埃米利奥·阿奎纳多出其不意地进攻西班牙军总部,后来甚至解放了整个省。1896年9月3日伊姆斯战役爆发。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1898年5月28日阿奎纳多带领的菲律宾军队击败了甲米地的西班牙军。美西战争中美国的胜利最终结束了西班牙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1898年6月12日阿奎纳多从卡维特他住房的阳台上宣布菲律宾独立并被任命为菲律宾第一位总统。卡维特从此成为菲律宾独立的诞生地。不过菲律宾实际上一直到1946年才真正获得政治自主。 901年美国在甲米地省设置了一个平民政府并建造了一个海军基地,这个海军基地逐渐成为美国海军在菲律宾最重要的基地。
本来甲米地市是该省的省府,但是1954年菲律宾议会决定把省政府迁移到特雷塞马蒂雷斯市。
1977年6月11日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发布1163号总统命令把甲米地省的省会迁到伊姆斯。虽然此后没有新的法令但是1979年甲米地省的政府又迁回到了特雷塞马蒂雷斯市 甲米地省是一个历史遗迹丰富、风景优美的省份,它既是一个商业省份,又是一个休闲省份。大雅台是最主要的旅游中心。历史遗迹包括甲米地市、科雷希多岛、垂亚斯、伊姆斯、巴科奥尔、卡维特等。一些很古老的教堂标志着天主教曾经在甲米地省拥有的势力。甲米地省还有众多博物馆,包括菲律宾海军博物馆、埃米利奥·阿奎纳多博物馆等。省内有八座世界级高尔夫球场。自然风光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地,其中包括山脉、山洞、瀑布、森林、国家公园等。
卡维特的阿奎纳多神坛和博物馆是宣布菲律宾独立的地方。
垂亚斯的安达斯·波尼斯奥楼是菲律宾革命领袖安达斯·波尼斯奥的故居。他被处决的地方也被保留下来了。
甲米地省最重要的教堂是伊姆斯大教堂等。
其它自然名胜包括两座瀑布和一个山洞。
科雷希多岛是一座岛屿要塞。1942年菲律宾和美国军队在这里抵抗日本入侵。其保存良好的战争建筑是一个旅游热点。据说麦克阿瑟将军在撤离科雷希多岛时说了他着名的:“我回重返!”
甲米地省拥有一流的旅店、会议中心和饭店。 埃米利奥·阿奎纳多
2. 1942年日军如何占领了菲律宾
菲律宾战役
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印度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
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北望中国台湾,南临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亚洲最大的空军、海军军事基地,构成日军南进的障碍并威胁日本本土安全。日军企图攻占菲律宾群岛,夺取美军事基地,控制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进攻荷属东印度创造条件。日军计划以驻台湾的航空部队实施航空火力突击,消灭美驻菲航空兵主力,夺取制空权;同时先遣部队在海军支援下在吕宋岛多点登陆并占领机场,航空兵适时前移,以保障陆军主力在林加延湾登陆并占领马尼拉;在南部占领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随后南北对进占领菲律宾全部岛屿。
参加这次战役的日军有第14军团(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海军菲律宾战役联合编队(司令为高桥伊望中将,巡洋舰10艘、驱逐舰29艘、航空母舰1艘和水上飞机母舰3艘)、陆军航空兵第5兵团(司令为小冰英良中将,飞机200架)、海军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队(司令为冢原二四三中将,飞机300架)以及约100艘运输船和辅助船只。在菲律宾群岛的美菲集团计有13万人(麦克阿瑟中将任司令,其中3.1万美国人)和270多架飞机(其中可作战的142架)。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为哈特上将,主要类型的战斗舰艇45艘)协同该集团作战。
战役开始时,日军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军机场和甲米地(吕宋)海军基地实施突然袭击,于12月8—9日摧毁了美军在陆地上的一半重型轰炸机和1/3以上的战斗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美国亚洲舰队的基本兵力驻菲律宾南部基地得以幸免。同日,日军一部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日军夺取了制空权后,乘吕宋地区几乎没有舰队之机,派先遣部队第48师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共约4000人)自12月10日起开始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
12日,第16师木村支队(约2500人)在吕宋岛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自11日起,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和发展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22日,日军第48师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24日,第16师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26日,吕宋岛守军奉命撤往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准备长期抵抗。日军从南北两面进逼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战役的主要目的业已达到。日军还在棉兰老岛和霍洛岛上陆。吕宋岛上的美菲军队(79500人)撤向巴丹半岛。
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而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温赖特少将指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同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对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击和轰炸。5月2日,日军对该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并组织敢死队展开白刃战。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率美菲军余部投降。7日,日军占领该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
点评: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登陆兵先遣支队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场以及日本航空兵转场至这些基地和机场,对保障主力顺利上陆和继续作战起了促进作用。作战中,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3. 甲米地的介绍
菲律宾吕宋岛南部港市。在马尼拉湾东南端,东北距马尼拉16公里。人口8.78万(1980)。北端的桑格莱岬水深7米,扼马尼拉湾的入口,位置重要。早期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军事要地,有古老的建筑和碉堡。桑格莱海军基地。现有菲律宾的海空军设施和船坞。事要地 早期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军事要地,有古老的建筑和碉堡。桑格莱海军基地。现有菲律宾的海空军设施和船坞。
4. 菲律宾在甲美地可以用garb吗
是甲米地吧, 那边靠近空军基地,可以使用 但是不太容易打到
而且那边出来也有大巴和吉普尼价格不贵也方便,主要是看你要去哪里
旁边不远还有一个渡轮口岸,直接可以到达马尼拉 八打雁
5. 中国人在菲律宾安全吗
中国人在菲律宾比较安全。
来菲律宾旅游,的确要注意安全,尤其别去南部地区。”多数绑架杀人案件都发生在有反政府武装的南部地区,伊斯兰教为当地的主要文化,贫富差距巨大。警官所在的棉兰岛同样位于菲律宾南部,属于菲律宾的第二大岛。
好多人都说那里不安全不敢去,但我却觉得菲国的小伙伴们很友好,我们走到哪里都会跟我们打招呼,超热情。我喜欢这种感觉。宿务航空也是我必往返之一!我还将准备带全家再次去菲国海岛游,陆地游,感受不一样的旅程!
菲律宾是我学潜水的地方,也是对怕水的我给予力量感受大海美好的地方。忘不了PG岛上朴实的岛民、长滩繁华热闹的商业区、马尼拉街上local的热情帮助…国际化与落后的冲击感、蔚蓝大海和黝黑皮肤的强烈对比,一切都美的不像话。食猿雕作为国鸟,也告诫大家,保护这仅存的美好,留住这片水、这片绿。
6. 日军怎样攻占菲律宾
菲律宾是一个岛国,由700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它位于中国的东南,西濒南海,东临太平洋,是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印度洋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菲律宾仍是美国的殖民地,其最大岛屿吕宋岛上有美国在远东最大的空海基地克拉克和甲米地,也是美国在远东和日本进行争夺的战略要点。
日军对菲律宾的作战企图,是攻占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和棉兰老岛,将美军逐出远东,以便支援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间海上交通线。鉴于驻菲美军有一定空海实力,日本认为,对菲律宾作战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首先歼灭美驻菲空军。因此,日军作战计划规定,战争初期首先夺取制空权,在开战之后三天内歼灭美空军主力,同时在吕宋岛实施多处登陆,占领机场,以保障主力在仁牙因湾登陆,占领马尼拉。在群岛的南部则占领第二大岛棉兰老岛,最后占领菲律宾群岛的全部岛屿。参加作战的日军是由本间雅晴中将为司令的第14军,下辖2个师团、1个旅团共5.7万余人。直接支援作战的有海军第3舰队和第11航空舰队,陆军第5飞行集团,共有各型作战舰只43艘,陆海军航空兵飞机500架。此外,还有南方方面军的直属部队和进攻马来亚的部队进行支援。以上部队分别在台湾和帕劳群岛集结,准备登陆。
美国在制定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作战计划时,对菲律宾的坚守缺乏信心。美国预计,一旦日、美发生对抗,日本将对菲律宾发动突然进攻。由于美、菲之间远隔太平洋,美国在一定期间内难以从国内进行增援,菲律宾的防御主要依靠现有驻菲美军和当地部队。1941年7月,美国在菲律宾成立了远东美军司令部,由麦克阿瑟上将任司令,并开始向菲增派人员和武器,同时继续构筑在吕宋岛的巴丹半岛和哥黎希律岛的工程,但为时已晚,整个防御计划要到1942年2月完成。当战争爆发时,美菲军兵力共有陆军约13万余人,其中美军1.9万人,菲军约11.2万人,飞机200架,海军1个混合舰队,即亚洲舰队,作战舰只45艘。
1941年12月8日,日本陆海军航空队飞机500架先后从台湾起飞对吕宋岛美空军基地进行轰炸。当日机飞临目标上空时,一度升空戒备的美机正降落休息,结果美国停放在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和尼古拉机场上的200架飞机被炸毁约100架,日军一举取得了空中优势。同日,日军一个营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12月10日,日军分别在甘米银岛和吕宋岛北端的阿帕里登陆,11日在维甘登陆。12日从帕劳群岛出发的日军在吕宋岛东南端的黎牙实比顺利登陆。在吕宋岛南北登陆的三支部队分别夺取了阿帕里、维甘和黎牙实比三处前进机场,并向马尼拉方向实施合击。与此同时,日本航空兵继续打击美海空军力量。12月10日至12日,日机轰炸马尼拉湾的甲米地和苏比克湾的乌朗牙坡海军基地,炸沉美舰艇4艘,炸毁海军巡逻机四分之一。至12月17日,美国把在菲律宾仅剩下的17架B-17型轰炸机全部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了制空、制海权。12月22日,日军约1个师团在马尼拉西北的仁牙因湾登陆。24日,日军约1个联队在马尼拉以东的拉蒙湾登陆。两支登陆部队对马尼拉实施了向心突击。在吕宋岛登陆过程中,日军于12月20日以1个联队的兵力在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登陆,迅速占领了纳卯以后,于25日在和乐岛登陆。17天之内,日军成功地实施了九处登陆。
美、菲部队虽有13万之多,但其中11万名菲军系仓促组成,装备很差,缺乏训练。菲律宾海岸线漫长,薄弱处很多,防不胜防。麦克阿瑟虽信心十足,决心保卫整个菲律宾群岛,将全部岛屿划为5个防区,建立防御部署。但由于对日军的作战缺乏了解,兵力分散,在日军登陆时,被动应付。特别是美、菲军缺乏海空支援,战斗力大减。在日军迅猛突击下,部队很快瓦解,马尼拉的防线也被迅速突破。12月26日,麦克阿瑟下令撤出马尼拉,将部队集中于巴丹半岛的预设阵地进行抗击。日军没有紧追美、菲退却的部队,仍按原作战方案向马尼拉推进,并于1942年1月2日攻陷马尼拉。
1942年1月10日起,日军向巴丹半岛美军阵地发动进攻。此时南方方面军已将第5飞行集团和陆军1个师团调出准备进攻缅甸和参加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侵菲日军战斗力大为下降。加之地形不熟,热带病流行,这次作战伤亡和疾病减员较大。1月28日,日军被迫停止进攻。4月3日,日军在得到2.2万人和飞机、火炮的增援后,对巴丹半岛发起第二次进攻。美军由于所期待的增援落空,病员很多,麦克阿瑟也于3月10日奉命去澳大利亚组织西南太平洋美军司令部,美军士气更加低落。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向日军投降。投降的美、菲军被迫从巴丹半岛南端的马利维尔斯步行到圣费南多俘虏营,行程1000余公里,饥病交加的战俘队伍在烈日下行军,沿路倒毙甚多,加之押送的日军任意虐待杀害,死亡达数千人。美国人称这次行军是“死亡行军”。
日军攻占巴丹半岛之后,对哥黎希律岛连续实施猛烈的炮击和轰炸。5月5日,日军渡过海峡在哥黎希律岛登陆,接替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少将温赖特于6日广播了投降书,驻岛美、菲军1.5万人成为日军战俘。随后,南部其他岛屿的美菲部队也大部投降,一部溃散或潜入山林。日军在进攻菲律宾的作战中死伤约1.2万人。
7. 二战中,日军为何想要攻占菲律宾
菲律宾由70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是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印度洋交通要塞。最大岛屿吕宋岛上有美国在远东最大的军事基地克拉克和甲米地。
日军企图攻占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马尼拉和棉兰老岛达沃,将美军逐出远东,以支援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8. 菲律宾甲米地省的海军基地叫什么
就叫甲米地海军基地呀,原来美军就曾在此驻扎
9. 甲米地省是哪个国家
甲米地省菲律宾吕宋岛南部港市。在马尼拉湾东南端,东北距马尼拉16公里。人口8.78万(1980年)。北端的桑格莱岬水深7米,扼马尼拉湾的入口,位置重要。早期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军事要地,有古老的建筑和碉堡。桑格莱海军基地。现有菲律宾的海空军设施和船坞。甲米地省 有理由被称为是民族的出生地,因为 Imus 是第一次成功革命的地址。 Imus 历史纪念碑 就是为了纪念此事件。此省还养育了一些菲律宾的英雄人物。
10. cavite哪个是城市
cavite是菲律宾的城市甲米地。
菲律宾吕宋岛南部港市。在马尼拉湾东南端,东北距马尼拉16公里。
人口8.78万(1980)。北端的桑格莱岬水深7米,扼马尼拉湾的入口,位置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