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看菲律宾 > 郑成功为什么进攻菲律宾

郑成功为什么进攻菲律宾

发布时间:2022-04-27 20:53:32

⑴ 郑经婚外情,为何让中国丢了将菲律宾纳入版图的机会

一场因为婚外情而引发的祸事,不仅让当事人差点丢了性命,更让国家丢失了一个将菲律宾纳入版图的机会,这堪称史上代价最高的婚外情。

收复台湾,意气风发

明朝时期,台湾被荷兰殖民者掠夺掌控,就已经脱离了中国大陆的管辖。于是郑成功作为爱国将领就被皇上赋予了收复台湾失地的任务。

郑成功拥有着卓越的战斗指挥能力与作战的经验,一路上郑成功带领着士兵横渡海峡、巧渡鹿耳门,追着穷寇到了赤嵌城。

最后迫于郑成功的步步紧逼,荷兰宣布投降,台湾自此回归中国内陆,西方殖民者也落得个抱头鼠窜的下场。郑成功也因此扬名于天下,意气风发的准备进攻菲律宾。

可天意弄人,就在郑成功准备好了粮草与兵马想要大干一场的时候,偏偏天意弄人,一场出乎意料的婚外情打破了这个将军原有的平静。

有缘无份,冥冥注定

细细想来,历史总是那么奇妙,一次次阴差阳错,看似可惜的背后也常常隐藏着偶然中的必然,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无形中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剧情走向。

郑经的风流倜傥,郑成功的恪守礼义,以及郑氏集团对明代的深厚感情及效忠,都在暗地里预示着可能到来的一场坏结果。

郑成功因为郑经的婚外情而与吕宋无缘,郑经又因为''三藩之乱''而无缘与吕宋,后期郑氏集团的衰落,内部的明争暗斗,这也让攻打吕宋再无条件。

看似一个个微妙可笑的事件,却阴差阳错地推动着整个国家历史车轮的发展,郑经的婚外情也经常为世人调侃为世上最贵的婚外情。

⑵ 如果郑成功不猝死,菲律宾真的会被他打下来吗

近期时任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菲华工商总会的聚会中称“如果中国愿意,干脆跟福建一样,把我们纳为一省”,引起全球舆论沸腾。虽然不久菲律宾总统府就出面“澄清”那只是开个玩笑,但依旧引起菲律宾国内反对派的严厉指责。

信中郑成功先是将自己是怎样将荷兰人赶出台湾的事迹列了一遍,然后用超级强硬的话语道:你小国与荷夷无别,凌迫我商船……倘或你仍一味狡诈,则我舰立至,凡你城池库藏与金宝立焚无疑……。

然而面对郑成功的警告,盘踞吕宋岛的西班牙人并不以为然,甚至加快了对在吕宋岛的华人进行迫害,并给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理由——勾结郑成功。

无数的华人被西班牙士兵和当地土着“伪军”追的漫山遍野的跑,而更加不幸的是,那位承诺要给予他们保护的国信爷郑成功在1662年6月23日因病猝死了。

而新任的郑氏头脑郑经又缺少开疆拓土的雄心,郑氏攻占吕宋的可能就此搁置。考虑到当时西班牙常驻吕宋的兵力只有600余人,而台湾拥兵数十万,大小船只上万艘。

因而有人大胆的假设,只要郑成功出兵吕宋,今菲律宾全境肯定手到擒来,而此后不管郑氏和满清谁赢得了天下, 依照历朝历代全面接收前辈领土的历史惯例,菲律宾很可能今天就成了中国的“菲律宾省”。

⑶ 民族英雄郑成功,临终前,为何要下令处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祖籍福建省。1624年生于日本长崎县,不久之后回国。郑成功自幼聪明好学,带兵打仗,兵书武器样样精通,郑成功在国人的心中树立了英雄的伟大形象,台湾岛当时被荷兰殖民地所侵占,是郑成功拼尽全力把台湾岛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如果没有他的勇往直前,恐怕至今台湾岛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非常注重家风颜面,于是在自己临死之前安排手下结束了自己的妻子,儿子和孙子,他把这一切的原因都归于自己治家无方,以此举来谢罪。不久之后一代民族英雄也因病去世了。

⑷ 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临终前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在很多人心中,郑成功可算是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为何他会下令处死自己的发妻及儿孙,其实他是有苦衷的,无论他对他们有多少恨及不满,自己的亲人都不可能轻易下令杀死的。他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被逼无奈,其实他们并没有……

史料上记载,郑成功是位爱国英雄,即亲民又爱家,绝对不可能在临终前还下令让自己的妻子及孙子陪葬,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谁知,这一波未平下一波又起,没多久,又有坏消息传来:永历帝在缅甸遇难,国家处在危难中,这时候的郑成功已经快奔溃了,身体本来就不好,还处处受打击受伤害,换成是神仙,也无法平复此刻痛苦万分的心情,病情就这样进一步恶化。

3.生死兄弟唐氏威逼要交代

郑经的妻子是唐氏的女儿,唐氏是郑成功的生死兄弟,在得知女儿被丈夫背叛下,十分大怒,感觉是对他的不敬与侮辱,要向郑成功讨说法。

郑成功十分重兄弟情,他扬言要给老唐一个满意的交代,在被逼无奈之下,才不得已咬着牙齿下令给厦门的将领将妻子、儿子、孙子处死。不过最后忠心义胆的将领违背他的命令,只处死了陈昭娘,就因为这样,厦门同台湾陷入了紧张状态。这时候的郑成功无法再承受压力与痛苦,多次受打击后,突染风寒,最后暴病而死!

⑸ 郑成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爱国反清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东进台湾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于是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干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康熙皇帝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对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1684年4月,台湾(时为台湾府)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不只是台湾的历史学家重视,还广受中国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对海外华人的保护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

多次欲攻取菲律宾
1565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菲律宾这个名字,就是来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

在得知菲律宾华侨的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对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遣使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到时可里应外合,但还没出兵,他得知儿子郑经在厦门跟奶妈陈氏通奸,郑成功勃然大怒,命部将郑泰杀郑经,郑泰因不忍而抗命,又患疟疾,不久病危,1662年6月23日病逝。

后来,其郑经也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最终没有出兵。赞同

⑹ 郑成功的背景故事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爱国反清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东进台湾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于是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干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康熙皇帝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对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1684年4月,台湾(时为台湾府)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不只是台湾的历史学家重视,还广受中国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对海外华人的保护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

多次欲攻取菲律宾
1565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菲律宾这个名字,就是来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

在得知菲律宾华侨的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对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遣使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到时可里应外合,但还没出兵,他得知儿子郑经在厦门跟奶妈陈氏通奸,郑成功勃然大怒,命部将郑泰杀郑经,郑泰因不忍而抗命,又患疟疾,不久病危,1662年6月23日病逝。

后来,其郑经也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最终没有出兵。

⑺ 如果郑成功没有突然去世,他攻取菲律宾的计划能成功吗

随着满清在中原的统治日益牢固,反清力量逐渐沉寂。郑成功在南京战役失败后,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发动攻势,其势力被压缩至金门和厦门两地,生存空间已经极为局促。面对困境,他只有开辟新的根据地一途可行,于是台湾便成了他攻取的目标。

《清史稿》载:“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桂王入缅甸,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攻台前,郑成功对台湾的认识并不很清晰,他认为那里物产丰饶,足以成为解决几十万兵员粮饷物资供应的基地。投奔过来的荷兰买办何廷斌告诉他台湾有良田万顷,上了岛便可以轻易获得补充。攻台部队出发时,何廷斌又说:“数日到台湾,粮米不竭。”



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由于其本土和北美殖民地距此有万里之遥,因此粮食和生活用品以及工匠只能从最近的也是当时远东经济最发达的中国取得。所以他们鼓励中国商人到菲律宾贸易,并把中国商人在马尼拉的货栈、集市和居住地集中起来,称为“八连”。

由于对中国劳动力需求非常迫切,殖民当局于1585、1590年先后两次到闽粤招工。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说:“我人百工技艺有挟一器以往者,虽徒手,无不得食,沿海之民争趋之。”结果仅马尼拉一地,华侨人数即由1571年的150人,发展至1588年的超过1万人,1603年更达3万人。西班牙总督莫尔加在1609年时说:“要是没有中国人充当各行各业的工匠,并且如此勤恳地为微小的报酬而劳动,这个殖民地就不能生存,这是肯定的。”

随着华人急剧增多,他们凭着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华人特有的智慧,逐渐在菲律宾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华人的物资和商品供应产生了严重依赖。由于经济命脉被华人掌握,而且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人数与华人相比处于绝对少数,殖民当局对此感到非常忧虑,担心华人势力动摇其殖民统治。于是开始用强加苛捐杂税等各种手段遏制华人在菲律宾的发展,导致双方矛盾日趋激化。

16世纪70和90年代,又先后发生了海盗林凤袭击马尼拉事件和潘和五等刺杀西班牙总督事件。此后,西班牙人便把华人视为其在菲殖民统治的一大威胁,对华人采取了残酷的驱赶、掠夺和杀戮政策。

在1603-1765年间,华人不堪忍受压榨,掀起过数次反抗和起义,但因武器落后,组织不力,先后惨遭殖民当局五次大屠杀,数万人被杀害。

1686年,西班牙国王曾下令在6个月内驱逐全部华人。后因担心菲律宾经济崩溃以及清朝政府可能因此取消西班牙人在华传教许可而未实施。

1662年的屠杀期间,郑成功已经准备攻打菲律宾,他闻讯后勃然大怒,以明朝政府名义于当年四月派遣意大利籍天主教神父李科罗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国书如下:

大明总统使国姓爷寄马尼拉总督曼利克·特·喇喇之宣谕:承天命而立之君,万邦咸宜效顺朝贡,此古今不易之理也。可恶荷夷不知天则,竟敢虐我百姓,劫夺商船,形同盗贼,本当早勒水师讨伐。然仰体天朝柔远之仁,故屡寄谕示以期彼悔罪过,而彼等愚顽成性,执迷不悟,邀予震怒,遂于辛丑四月率师亲讨,兵抵台湾捕杀不计其数,荷夷奔逃无路脱衣乞降,顷刻之间,城池库藏尽归我有,倘彼等早知负罪屈服,岂有如此之祸哉。

你小国与荷夷无别,凌迫我商船,开争乱之基。予今平定台湾,拥精兵数十万,战舰数千艘,原拟率师亲伐。况自台至你国,水路近捷,朝发暮至;惟念你等近来稍有悔意,遣使前来乞商贸易条款,是则较之荷夷已不可等视,决意姑赦尔等之罪,暂留师台湾,先遣神甫奉致宣谕。倘尔及早醒悟,每年俯首来朝纳贡,则交由神甫履命,予当示恩于尔,赦你旧罚,保你王位威严,并命我商民至你邦贸易;倘或你仍一味狡诈,则我舰立至,凡你城池库藏与金宝立焚无遗,彼时悔莫及矣。荷夷可为前车之鉴,而此时神甫亦无庸返台,福祸利害惟择其一,幸望慎思速决,毋迟延而后悔,此谕。永历十六年三月七日。国姓爷。

郑成功挟击败荷兰收复台湾之威向西班牙炫耀武力,要求他们“每年俯首来朝纳贡”,并警告他们不要重蹈荷兰人的覆辙,希望借此对西班牙殖民者形成震慑。然而西班牙人收到郑成功的警告信后并未收敛,反而因此在马尼拉展开了第三次对华人的屠杀,作为对郑成功威胁的回应。

西班牙人之所以如此嚣张,是因为十六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科技和军备已经大幅领先,而明朝倾举国之力才勉强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遑论对抗海外西方殖民者。

菲律宾当时属大明朝贡体系之内,按理明朝有义务维持那里的秩序,保护那里的人民免遭袭扰。可是西班牙侵入明朝势力范围,公然殖民菲律宾,明朝没有任何反应。1596年西班牙屠杀驱赶华人时,明朝的唯一举措是福建当局于次年派船接回部分“唐人”。

明朝之所以如此低调,是因为他们了解当时中国与西方武器装备实力悬殊。明人王士性《广志绎》,在描写他所见到的葡萄牙番舶时就说:“香山岙乃诸番旅泊之处……番舶渡海,其制极大,大者横五丈,高称之,长二十余丈,内为三层,极下镇以石,次居货,次居人,上以备敌、占风……若入番江,则舟尾可搁城垛上,而舟中人俯视城中。”从这段文字来看,这艘船应该是三层甲板的盖伦船,当它航行于珠江江面时,船尾竟比广州城垛还高,船上的人可以俯视城内,其高大威猛对明朝官兵造成的心理震撼可想而知。

福建总兵朱文达见到荷兰船后说:“红夷勇鸷绝伦,战器事事精利,合闽舟师不足撄其锋。”这位总兵认为福建全部水师都打不过一艘荷兰战舰。

福建右布政使沈演则形容他所见西洋战舰为“舣舸如城,铳如围,弹如鹗卵”。

万历二十九年,荷兰人“挟二巨舰”突袭澳门,其炮舰规模惊得明朝官员目瞪口呆。巡按御史方元彦认为我之舟与器皆不及夷,杀之是往遗之禽也”。这位巡按大人认为与洋人作战等于送死。

徐光启在天启元年七月的一封奏疏中写道:“夫兵器之烈,至一发而杀百千人,如今日之西铳极矣,无可加矣。”

崇祯六年,福建巡抚邹维琏见到的一艘西洋战舰是“长五十丈,横广六七丈”的海上巨无霸。面对如此庞然大物,卸任首辅叶向高称其“高大如山”“不畏风涛”。福建巡抚南居益则叹其“望之如山阜,触之如铁石”。明人郑大郁又用“巨舰大如山,而固如铁桶,坚不可破”来描述他所见的西洋军舰。可见当时西方战舰之巍峨,武器之先进已经超乎明人的想象了。

亲自与西洋人打过海战的福建巡抚南居益的感受最为深切,他在《谨陈闽事始末疏》的奏章中记录荷兰大船:“见大海澎湃中,万难接济战。夷舟坚铳大,能毒人于十里外,我舟当之无不糜碎。即有水犀十万,技无所施。”

⑻ 郑氏集团曾想驱走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

是的。

郑成功父子的确是前后三次欲对菲律宾出兵,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成行。至于原因,主要是为了讨伐西班牙殖民者。

明朝晚期,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菲律宾。起初,他们对当地的华人采取拉拢政策,因为当地的经贸发展要仰赖华人的努力和贸易。但随着华人影响的提升,西班牙殖民者与华人的矛盾开始凸显,并最终导致1603年的大涂刹!

当时明朝正府获悉此事大为震惊,但它一贯把移民国外的华侨视为贱民,因此仅写了一份《谕吕宋檄》,于1605年5月底、6月初,由中国贸易船队中一名船主带到马尼拉,分交菲律宾总督、马尼拉最高法院和马尼拉大主教。檄文未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涂刹行为进一步严加追究,只要西班牙殖民当焗保证华侨今后生命财产的安全,并宣布对殖民者“不忍加诛”,“其海外戕刹姑不穷治”,要求西班牙方面“当思皇帝浩荡之恩,中国仁义之大”。

明朝未出兵讨伐还有当时现实条件的限制。在西班牙殖民者涂刹华人大致同一时期,明王朝进行了3场大规模战争,虽然3场大战明朝都获胜,但国家军事和财政损耗极大。

明朝的纵容使得西班牙殖民者对菲律宾华侨的欺压更加有恃无恐,绝境中的华侨不堪其苦。得知菲律宾华侨的悲惨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致函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名华侨,要求他停止与西菲当焗进行贸易。他还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示惩罚。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派人向菲律宾总督下书,谴责其刹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

面对郑成功的威胁,西班牙人反而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集体涂刹。郑成功闻讯,一面抚恤逃到台湾的华侨,一面组织筹备军队,于是菲律宾岛上再度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但郑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现内乱,不久郑成功病逝。他的儿子郑经接着治理台湾,并派人同西班牙殖民当焗交涉。据说郑经在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征讨马尼拉,但因各种因素而未能出兵。

⑼ 菲律宾没被郑成功拿下,真的是因为婚外情吗

1654年,清军大举进攻江南地区,郑成功所率领的部将成为明朝末期最后残存的势力之一。面对清军的攻势,郑成功也无法匹敌,只好一路退居到海岛厦门、金门等地。

为了有一处坚实的固定地盘,郑成功将目光放在被荷兰殖民的台湾岛上。

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与岛上驻守的荷兰大军交战,翌年成功收复台湾,开启了郑氏统治台湾的时代。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清朝采取了计划达20年的“迁界令”,阻断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交流,断绝台湾的经贸财源。郑氏集团为此深感焦急,为了缓解清政府“迁界令”对台湾造成的打击,郑成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继续向南进军,攻占菲律宾群岛。



郑经的这次代价最高的婚外情,是导致郑成功死亡的最直接原因,郑成功的死亡也导致了唾手可得的菲律宾群岛与中国失之交臂。若郑成功攻占菲律宾,中国极有可能增加7000多座岛屿、近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⑽ 明末清初郑家困守孤岛台湾,为何没有选择向菲律宾扩张

其实郑成功和他的部队在攻占台湾之前,就已经非常的孱弱了,当时满清王朝在中原的统治越发稳固,各种各样的反清势力也都沉寂了下来。而郑成功,此时也经历了转折性的失败,那就是在南京战役中元气大伤,输给了满清军队。经此一役,郑成功的势力范围被压缩到金门和厦门这两处地方,生存空间已经极为狭窄。


所以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不久之后,就制定了攻占菲律宾的计划,可是呢,还没有来得及将计划实施,郑成功就猝然离世了,因此攻占菲律宾吕宋岛的计划,也就随着郑成功的离世而搁置。

阅读全文

与郑成功为什么进攻菲律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3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8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4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91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3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