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看菲律宾 > 明朝在菲律宾做什么

明朝在菲律宾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27 22:02:08

❶ 请问明朝时期西班牙人屠杀菲律宾华裔是怎么回事。

下西洋后是禁海制度,大地主文官集团垄断海洋贸易,大量走私,获取巨额利润,沿海平民百姓受禁海政策影响不吃海没活路,就大量逃逸到南洋,继续还中求生存,以闽广人为主,国人普遍忍耐较强,西班牙人来后就没反抗,而西班牙人把华人当成羊,一茬一茬的宰割,第一次屠杀时指使土人杀人,怕大明报复一直提心吊胆,结果大明掌权阶级本就不看重华人,更别说跑到海外的,后老西班牙人有恃无恐杀的更凶,并且海盗也为虎作伥,帮西班牙人运汉人去吕宋……

❷ 明朝时是不是有个叫林什么的人和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作过战哦~~~!!

中国的海盗名叫林凤,在海上强大起来,打败了中国的另一个海盗叫做林道乾 中国皇帝装备一支舰队进剿海盗林凤,海盗退到大山官港 在那里得到有关菲律宾的情报
.海盗林凤前往菲律宾群岛,并到达马尼拉城. 林凤原先派出的四百名士兵焚烧马尼拉城,他们遭到其他人的抵抗.马尼拉的长官准备抗拒中国人的进攻,将他们击退;然后林凤撤退 在班丝兰河附近平原上扎寨,战地长官萨得西多攻击林凤并焚毁他的船舰,围困他的寨子三个月,这个海盗很机智地逃走,中国皇帝的将官王望高追击林凤,并遇上西班牙人,王望高得到战地指挥官的款待,并和总督在马尼拉居留,他们在那里协定让圣奥古斯丁神父去中国,王望高获允动身,他在困惑中留下了海盗林凤,同时携带圣奥古斯丁神父同行, 西班牙人和队长王望高离开波利瑙港,到达中国大陆, 队长王望高到达泉州省,但在他下锚前,他和另一名海军将官发生一些磨擦
西班牙人离开福州,到达兴泉道驻地泉州,他命令他们去中左所港,他本人也去给他们送行;启程时他表示好意并为他们举行盛宴,西班牙人离中左所赴菲律宾群岛,途中每天都在海岛停泊;叙述一下他们在岛上的见闻,他们得到消息说林凤已逃走而且在近处的一个岛上;有人主张去袭击他,但他们决定不这样做,并驶往马尼拉

❸ 你怎么看明朝的海外贸易呢

15世纪的英国进行了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家的第一轮资本积累,大航海时代促进了资本的积累与流动过程,尤其是美洲的发现使得全世界的经济活跃了起来,因为美洲是最大的产银地而当时的全球基本上以银本位为主,这就像是经济危机中大量印发纸币一样,它虽然会导致货币贬值但确实有刺激经济的作用,这些产银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中国。

菲律宾的马尼拉港是墨西哥与明朝贸易的重要中转站

但是西班牙人却竞争不过葡萄牙人,相对于吕宋而言澳门的位置更加重要,因为澳门也是对于日本航线的重要站点,货物大多都是从广州先运往澳门再从澳门运往长崎,又或者从澳门转运到南中国海地方,西班牙虽然在海上获利很多却比不上葡萄牙,这也使得西班牙由此记恨葡萄牙,因为争夺海贸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因此不合。

可能有人不懂为什么争抢买中国的东西,因为当时的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我前面说到美洲是全球最大的产银地,在十五世纪末年欧洲人发现了美洲,随着对美洲的开发,美洲廉价的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冲击欧洲金融体系,物价上涨迅速,这种物价上涨随着欧洲开辟的新航线一路向东,欧洲人发现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市场,明朝南方的手工业很是发达,大量破产的农民劳动力廉价所以商品价格自然也低,于是欧洲人便愿意用金银换取商品。这也间接导致了明朝物价上升。

白银流入还因为当时中国不需要外国商品。明朝和世界很多国家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贸易关系,不过白银的流入是因为外国需要中国的东西而中国却不需要外国的东西。

在瓷器、丝绸、茶叶风靡全世界的时候外国却没有什么能够卖给中国的,他们一直无法打开中国市场。当时的西班牙在吕宋的殖民者写信给西班牙国王求助说“中国人把银子都弄走了,我们却没有货物给他们,问国王该怎么办。”当然西班牙国王也没有办法,在自产自足的小农生活下的中国家庭根本不需要外国的产品,贸易顺差很大,这种白银内流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直到外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市场情况才改变。

❹ 明朝时期,中国人有没有将生意做到东南亚去呢,有何依据

在古代王朝时代,大多数中国人都愿意过一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不到必不得已不会到海外去谋求发展。明清两个王朝虽然在很长时间段内搞了海禁政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闭关锁国,但是还是没有阻挡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跑到了东南亚现在的南洋去谋生,很多人成为了商业领域的霸主,而且有人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中国人去了南洋,主要从事经商和挖矿的工作,中国人经商的天赋是非常高的。华人去了南洋,随身把中国的土特产品带到南洋售卖,再把南洋的土特产品带回中国售卖。正是由于华人的勤劳,很多华人成为富豪。菲律宾的施至成身家达到了达到了144亿美元,荣登福布斯排行榜,可以说是富可敌国。还有人居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比如说罗芳伯建立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

❺ 中国与菲律宾的历史渊源

早就有联系了,
中国史籍中所提及的吕宋、苏禄、麻逸、古麻剌朗等国皆于今日菲律宾国内。在菲律宾当地,考古发掘甚至发现有日期在3世纪的中国瓷器。 226年(东吴黄武五年),东吴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巡抚,也曾到过今天菲律宾境内的臣延、耽兰和杜薄。康泰着有《吴时外国记》(《扶南传》)。裴松之注《三国志》与《晋书》中也有提及。唐、宋时期汉族商人就与菲律宾各地有贸易往来。
明朝永乐十五年还有一苏禄国国王来进贡死了,埋在中国山东德州(苏禄王墓),中国姓安的和姓温的有些都是他的后代。

❻ 他从菲律宾偷回一根藤,帮中国突破了3亿人口,成就康乾盛世,为何

01

要知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国志》中的名言放到今天依然是真理,现代社会得以安定和谐,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百姓衣食无忧,生活安康。现代人不用忍饥挨饿,是受利于社会变革,也得益于粮食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贡献。

而在物资相对匮乏的中国古代,曾经也有一位为粮食生产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人称"番薯之父",被现代人称作:“古代袁隆平“。他就是陈振龙,明朝万历年间的人,曾冒生命危险从菲律宾偷回了一个藤条,让明朝人口增加了3亿。

▲番薯

清初,全国超过一半的省份种植番薯。清干隆时期,全国都在种植番薯。明朝末年,全国的人口只有1亿,康乾盛世,全国人口在4亿以上。百姓衣食无忧,人口也不断增加。

就算是人口暴涨了3倍有余,清朝也未曾闹过严重的饥荒,番薯对此功不可没,而带回番薯的陈振龙,也相当于是解决了中国的三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结语

而当今之中国,人口已经十四亿有余。人口的增长,不仅是因为社会安稳,还是因为粮食供应充足。而粮食供应得益于这些为民生之计呕心沥血之人,可以说是: 前有陈振龙,后有袁隆平。这样的功绩,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比入仕为官逊色。

❼ 明朝时期,中国和菲律宾的贸易究竟有多深

我们都知道,宋朝时期的君王,实行“打开国门,走出去”的政策。让许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进行友好的往来。而且这些国家几乎是每年都会,定期派来一些使者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其他方面。所以宋朝时期的中国,局势一片大好。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到了明朝后期,明朝后期的君王,将之前封闭的海上贸易,经过休整一番,正是开启。那么明朝时期的中国与遥远的“菲律宾”国家,之间的贸易有多深呢?

两国的贸易一直到今天还是非常的频繁,已经有了百年历史,这也能看出两国之间早就如同兄弟一般亲近,菲律宾对中国也是非常的信任。

❽ 明朝在东南亚的海外殖民地有那些

主要是今天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几个地方,不过明朝除了郑和以外,明朝没有谁组织过海外移民的活动。而且这些移民也并不向明朝政府缴税,很多是称臣于当地的头人或君王来获得保护。

❾ 番薯是怎么传入中国的,还的多亏了哪些人呢

多亏了陈振龙将番薯引入中国,然后由他的子孙开始推广,最后由康熙、干隆等皇帝下令推广,所以才真正在中国盛行起来。番薯又叫地瓜,在现代被做成各种美味佳肴供人品尝。不过,在古时候,番薯因为其好种植、产量高、饱腹感强等特点,确实是拯救了很多陷入饥荒的人,也养活了一大堆人口,据说清朝时期人口暴增跟它也有关系。

康熙初年的时候,陈振龙的子孙带着番薯在河南、河北、山东、浙江等地大肆推广。大概是民间的种植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到了干隆时期,干隆亲自下令要官员推广番薯的种植。从这里开始,番薯得到大面积的种植。不管怎么说,番薯的推广以及种植,切切实实为一些贫苦百姓带来了福利。

阅读全文

与明朝在菲律宾做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51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33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0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4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0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6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0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6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60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23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6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4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59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9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1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6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8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2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45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