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看菲律宾 > 菲律宾侨胞捐了多少钱

菲律宾侨胞捐了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2-04-28 17:07:41

❶ 有哪些爱国的华人华侨的事迹

峥嵘岁月 侨史佳话
华侨贡献巨大
抗战初期,海外侨胞有1000多万,其中90%在东南亚。“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隆隆炮声,震撼了海外侨胞的心灵。抗日救国、救亡图存,世界各地华侨在抗战期间成立了900多个抗日救国团体,成为支援祖国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幅整齐的图表,清晰地表明了华侨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
各地华侨慷慨捐输,认购公债达11亿元国币,占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抗战时发行公债总额的1/3强;侨胞们捐出侨汇购买飞机,共达数百架,仅菲律宾华侨就捐50架飞机;各地侨胞捐的汽车上千辆,药品、衣物无数。
一张张发黄的图片,无声地述说着烽火狼烟中的赤子丹心。
旧金山中华会馆组织捐款;新加坡华侨的抗日集会上,儿童争相把节省的糖果钱塞进箱子;泰国侨领蚁光炎、美洲侨领司徒美堂捐款购买飞机。1938年11月,马来西亚华侨彭士馨率领南洋华侨司机回国服务团,跋涉14000余里,历时3个月到达延安,带来了两辆救护车和一批药品。
洛杉矶华侨李兆焕响应宋庆龄号召,为孩子们捐款捐物,并专程送到延安。1942年,中央决定将延安中央托儿所改名为洛杉矶托儿所……
奉献青春热血
陈列以大量史料,反映了当年广大华侨青年怀着满腔热血,漂洋过海,汇聚在延安宝塔山下,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情景。
当时在延安学习工作过的华侨有600多人,他们出身不同,经历各异,有的是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来到延安的,但他们都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少人后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在政治、军事、外交、教育、侨务等岗位上建功立业。有的为民族解放献出年轻的生命。
女英雄李林,印尼华侨,曾任八路军骑兵营教导员,1940年4月在晋西北英勇牺牲,年仅24岁。泰国华侨庄儒邦,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
老归侨、原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谭岚,在一幅照片前伫立良久。照片上,一群泰国华侨青年出发赴延安时,在轮船上向亲人挥手告别。谭岚女士对记者说,她当时是一位华侨女学生,从曼谷取道香港,历经曲折到了西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希望她留在西安工作,她一定要去延安学习,然后到抗日前线去。她和几个同伴一路步行,三原、铜川、宜君、洛川、榆林桥、三十里埔、杜甫川,不知翻过多少山峁,穿过多少河沟,15岁的少女脚上起了无数水泡。“快看啊,宝塔,宝塔山!”一行人走近革命圣地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忘记疲劳狂奔一阵,从此投入了革命的大熔炉。
陈嘉庚访延安
1939年冬,国民党制造国共摩擦,引起海外华侨的不安,着名侨领陈嘉庚决定回国考察,探询真情。1940年3月,67岁的陈嘉庚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5月到延安访问。
6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了陈嘉庚和侯西反,由朱德作陪。谈话后,毛主席留陈嘉庚共进晚餐。一张陈旧的饭桌,上面铺着4张白麻纸,以代桌布。菜肴是以洋芋、豆腐等陕北农家菜为主,其中青菜、水萝卜等都是从毛泽东自己种的菜地里拔来的。唯一的一只黄焖鸡,还是几天前老乡送给毛泽东的。陈嘉庚看着这桌宴席,十分感慨。因为在重庆蒋介石以8万元巨款作为接待费用,请他吃饭,吃的是山珍海味。后来,他常对人说:“一党之领袖其艰苦朴素有如此者,令人钦佩。”
陈嘉庚耳闻目睹延安政治民主,上下团结,廉洁奉公,民风纯朴,对陕甘宁边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对共产党的正确认识和信任感。延安之行,是陈嘉庚先生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回到重庆作了一次报告,《新华日报》将其全文发表,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他回到新加坡在万人大会上讲话说:“我未去延安时,对中国前途甚为悲观,以为中国的救星还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已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泽东。”他把延安同重庆作了对比,结论是:“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❷ 着名菲律宾华侨李清泉的故乡祖籍是什么

李清泉(1888年-1940年)原名回全,1888年农历7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金井镇石圳村的一个华侨家庭。

李清泉的曾祖父是石圳第二个往菲谋生的人,到他祖父同一公时,已是菲律宾的富商之一。李清泉的父亲李昭以是同一公的长子,少年时就随父出洋,父亲去世后即担负经营家业重任,他们兄弟均从事木材经营,共同创建"成美木业公司",是开发菲律宾木材行业的先驱。李清泉先生是李昭以的长子,先在家乡的乡塾就学,后到厦门"同文学院"深造。1901年,年方13的李清泉,就被父亲带到菲律宾,先在"成美林业公司"学商,后送到香港"圣约瑟西文书院"就学,1906年,李清泉又重返菲律宾经商。次年,其父就把"成美木业公司"交给李清泉经营管理。

李清泉先生是二十世纪初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活跃在菲律宾政治、经济舞台的杰出人物,被称为"菲律宾经济发展史上占有永久地位的人。"又是菲律宾华侨史上最有建树、声誉卓着的爱国华侨领袖。三十年代他领导华侨为抵制"西文薄记案"而斗争;同时为振兴中华,四出呼吁,发起召开"闽侨救乡大会",提倡实业救乡,致力于福建的开发和建设;抗战期间,他奋起领导侨胞支援祖国抗日战争,并同陈嘉庚先生的业绩在海内外同胞中有口皆碑 ,不愧为广大侨胞的光辉典范。

李清泉先生把祖国的安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拳拳赤子之心令人敬佩。1919年的"五四"运动,先生同全国人民站在一起,通电北京政府反对出卖民族利益;1924年,国内人民要求和平统一的呼声甚高,李清泉先生再次通电段祺瑞政府,敦促他实现和平统一,并为此曾亲自出席南北和平统一会议。和谈破裂后,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他应蒋介石的要求筹饷资助,捐资达十三万银元。李清泉先生以民族利益为重,为了有效地动员侨胞筹款支持北伐,他率先抛弃门户之见,主动恳请国民党在菲律宾的中坚人物戴金华、王泉笙二人出面协助,主持资助北伐的筹款活动。李清泉先生还代募短期救国公债100多万元。

南京政府成立后,出于为振兴祖国效力的动机,他应蒋介石之聘出任财政部和实业部顾问,并担任国货信贷银行监察委员和中国银行董事。

1931年,日本法西斯制造"九·一八"事变,大举入侵中国。东北沦陷消息传到南洋,李清泉先生当即拍案而起,于9月23日联合十五位知名侨领发起组织"国难后援会",以动员华侨投入支援东北人民的抗敌斗争。同时通电美国等国,呼吁国际舆论制止日本侵华行径。他还捐资20万元支援东北义勇军。

1932年,日本侵略军又发动"一二·八"事迹入侵上海,李清泉先生立即同扬启泰、王泉笙、曾廷泉、史国诠、黄腾论、杨荣标、扬静桐等发起成立"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为了更广泛地动员华侨投入抗战,2月3日,中华商会和马尼拉国民党支部联合召集各华侨团体联席会议,"共策一切救国方略"。会上决定成立"国难后援会",推举李清泉为主席。并随即筹集巨款资助淞沪抗战和东北义勇军。在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日战役中,李清泉先生"斥资首倡汇助国军,""斯役菲岛捐资为南洋群岛冠。"至1932年9月,汇交蔡廷锴达80万美元,汇交东北马占山抗日军费达40万美元,并捐出20万交福建省作为国防建设资金。 (《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70周年纪念刊》:《会史》)

在抗日斗争中,李清泉先生除捐款外,另一突出贡献是发起"航空救国运动"。1932年11月7日,十九路军在淞沪的抗敌名将翁照垣到达马尼拉,驻菲总领事扬光泩及爱国侨领李清泉等设宴欢迎,翁照垣在宴会上呼吁"航空救国是一条出路"。李清泉随即于11日以国难后援会会长身份,召集各界侨领共商航空救国事宜,决定成立"中国航空建设协会菲律宾分会",李清泉先生被举为主席,会员达4000余人。李清泉先生"慨然独捐战斗侦察机一架以为侨界倡",印尼华侨黄奕住先生也捐出5万美元。捐机活动立即得到菲律宾侨胞的响应,共捐资300万元,购机十五架命名为菲律宾华侨飞机队。这是华侨最早的捐机活动。(厦门《华侨日报》1933年3月16日)

在李清泉先生出任国难后援会会长时,就把抵制日货作为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重要手段。在1931年11月26日召开的、有3000余人参加的菲律宾华侨救国代表大会上,就宣布了"抵制日货条例",并成立了抵制委员会,李清泉先生亲自参加该组织活动。抗战爆发后,李清泉更加坚决领导抵制日货运动,当时有人担心抵制日货会引起侨商同日本的贸易关系顾虑造成法律上的麻烦。对此,李清泉先生毅然说:"诸位认为该做的就放胆做,事到事当。"表现出勇于负责的精神。这一斗争,就在第一年造成日本对菲出口减少20%。(《菲律宾华侨救国运动史》28-29页杨荣标:"李清泉先生思想风范";菲律宾《新闽日报》1971年10月20日;《民锋半月刊》:《悼李清泉》1940年2月1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清泉先生立即召集菲律宾各端口侨领,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敌委员会",作为统一华侨救国运动的领导机构。李清泉先生出任主席,杨启泰、薛芬士出任副主席。在成立公告中宣布:该会以"策励侨众开展爱国运动,以人力物力援助政府抗敌御侮"为宗旨。并在全菲各地成立分会以全面开展筹款、抵制日货和鼓励青年回国参战活动。在厦门和福州相继沦陷时,又组织"福建华侨救济委员会",发起捐资1000万元供福建省救赈和武装民众的经费。 (《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70周年纪念刊》:《会史》)

当他看到海外华侨抗日救国情绪日益高昂,而南洋各地华侨均各自行动缺乏统一领导时,李清泉先生认为成立全东南亚华侨抗日组织,以统一行动,将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华侨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于1937年秋,致函陈嘉庚先生建议"南洋华侨应在香港或新加坡组一筹赈总机关,领导募款。"陈嘉庚先生以"新加坡乏相当人,请转商香港较妥"。李清泉先生认为成立华侨总会刻不容缓,且由陈嘉庚先生出面发起最为适宜,于1938年夏,他再次致函陈嘉庚先生,倡议在新加坡组织华侨总会。印尼巴城侨领庄西言亦有此议。在陈嘉庚先生同李清泉、庄西言等的共同努力下,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开了南洋各端口代表大会,李清泉先生亲率的菲律宾代表是先到达的代表团,因而受到陈嘉庚先生的赞扬。由此,亦可见李清泉先生救国之心切。大会决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并制定了筹赈行动计划,推举陈嘉庚先生为总会主席,李清泉、庄西言先生为副主席。自1938-1941年三年之中,共筹款二亿六千四百万国币,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其中李清泉先生任主席的菲律宾抗敌委员会,自1938-1940年就筹集菲币1200万抗日经费。陈嘉庚先生称赞"其数目为南洋各属华侨之冠"。(《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70周年纪念刊》:《会史》)

李清泉先生原身患糖尿病,但他以抱病之躯为国奔走,致病情恶化,送往美国加州医治无效,于1940年10月27日与世长辞,享年52岁。临终之时,留下遗言:"将10万美元遗产给祖国抚养难童"。在他这一精神激励下,马尼拉侨团和他的生前好友共筹40万美元作为祖国救助难童基多,以表示对李清泉先生的永久纪念。人们盛赞他是:"至死不忘救国的人。"正如吴重生先生所说:李清泉先生是"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的贤者。他为祖国兴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❸ 李清泉的主要事迹

1、1931年,日本法西斯制造“九·一八”事变,大举入侵中国。东北沦陷消息传到南洋,李清泉先生当即拍案而起,于9月23日联合十五位知名侨领发起组织“国难后援会”,以动员华侨投入支援东北人民的抗敌斗争。同时通电美国等国,呼吁国际舆论制止日本侵华行径。他还捐资20万元支援东北义勇军。

2、1932年,日本侵略军又发动“一二·八”事迹入侵上海,李清泉先生立即同扬启泰、王泉笙、曾廷泉、史国诠、黄腾论、杨荣标、扬静桐等发起成立“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为了更广泛地动员华侨投入抗战,2月3日,中华商会和马尼拉国民党支部联合召集各华侨团体联席会议,“共策一切救国方略”。

会上决定成立“国难后援会”,推举李清泉为主席。并随即筹集巨款资助淞沪抗战和东北义勇军。在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日战役中,李清泉先生“斥资首倡汇助国军,”“斯役菲岛捐资为南洋群岛冠。”

至1932年9月,汇交蔡廷锴达80万美元,汇交东北马占山抗日军费达40万美元,并捐出20万交福建省作为国防建设资金。 (《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70周年纪念刊》:《会史》)

3、在抗日斗争中,李清泉先生除捐款外,另一突出贡献是发起“航空救国运动”。1932年11月7日,十九路军在淞沪的抗敌名将翁照垣到达马尼拉,驻菲总领事扬光泩及爱国侨领李清泉等设宴欢迎,翁照垣在宴会上呼吁“航空救国是一条出路”。

李清泉随即于11日以国难后援会会长身份,召集各界侨领共商航空救国事宜,决定成立“中国航空建设协会菲律宾分会”,李清泉先生被举为主席,会员达4000余人。李清泉先生“慨然独捐战斗侦察机一架以为侨界倡”,印尼华侨黄奕住先生也捐出5万美元。

捐机活动立即得到菲律宾侨胞的响应,共捐资300万元,购机十五架命名为菲律宾华侨飞机队。这是华侨最早的捐机活动。(厦门《华侨日报》1933年3月16日)

4、在李清泉先生出任国难后援会会长时,就把抵制日货作为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重要手段。在1931年11月26日召开的、有3000余人参加的菲律宾华侨救国代表大会上,就宣布了“抵制日货条例”,并成立了抵制委员会,李清泉先生亲自参加该组织活动。

抗战爆发后,李清泉更加坚决领导抵制日货运动,当时有人担心抵制日货会引起侨商同日本的贸易关系顾虑造成法律上的麻烦。对此,李清泉先生毅然说:“诸位认为该做的就放胆做,事到事当。”表现出勇于负责的精神。

这一斗争,就在第一年造成日本对菲出口减少20%。(《菲律宾华侨救国运动史》28—29页杨荣标:“李清泉先生思想风范”;菲律宾《新闽日报》1971年10月20日;《民锋半月刊》:《悼李清泉》1940年2月1日)

5、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清泉先生立即召集菲律宾各端口侨领,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敌委员会”,作为统一华侨救国运动的领导机构。李清泉先生出任主席,杨启泰、薛芬士出任副主席。

在成立公告中宣布:该会以“策励侨众开展爱国运动,以人力物力援助政府抗敌御侮”为宗旨。并在全菲各地成立分会以全面开展筹款、抵制日货和鼓励青年回国参战活动。

在厦门和福州相继沦陷时,又组织“福建华侨救济委员会”,发起捐资1000万元供福建省救赈和武装民众的经费。 (《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70周年纪念刊》:《会史》)

6、当他看到海外华侨抗日救国情绪日益高昂,而南洋各地华侨均各自行动缺乏统一领导时,李清泉先生认为成立全东南亚华侨抗日组织,以统一行动,将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华侨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于1937年秋,致函陈嘉庚先生建议“南洋华侨应在香港或新加坡组一筹赈总机关,领导募款。”

7、陈嘉庚先生以“新加坡乏相当人,请转商香港较妥”。李清泉先生认为成立华侨总会刻不容缓,且由陈嘉庚先生出面发起最为适宜,于1938年夏,他再次致函陈嘉庚先生,倡议在新加坡组织华侨总会。

印尼巴城侨领庄西言亦有此议。在陈嘉庚先生同李清泉、庄西言等的共同努力下,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开了南洋各端口代表大会,李清泉先生亲率的菲律宾代表是先到达的代表团,因而受到陈嘉庚先生的赞扬。

❹ 福建的海外华侨有多少

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1088万人。其中,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这三地的闽籍华人华侨最多。比较着名的有李陆大,泉州安溪人,据说捐了有几个亿了,主要在教育方面,建校舍,资助学生等,福清有个融侨工业区,主要就是归国华侨办的,具体资料网上应该有
新加坡前5富豪
邱 德 拔 祖籍泉州人
郭 令 明 祖籍福建同安人
黄 廷 芳 祖籍泉州人
李 成 伟 祖籍泉州南安人
黄 祖 耀 祖籍泉州人

马来西亚华人前7富豪
郭 鹤 年 祖籍福建福州人
郭 令 灿 祖籍福建同安人
林 梧 桐 祖籍泉州安溪人
郑 鸿 标 祖籍广东潮州人
张 晓 卿 祖籍福建闽清人
林 国 泰 祖籍泉州安溪人
李 深 静 祖籍泉州永春人

印尼前5富豪
林 绍 良 祖籍泉州永春人
黄 奕 聪 祖籍泉州人
彭 云 鹏 祖籍广东陆丰人
蔡 道 行 祖籍福建福清人
林 天 宝 祖籍泉州人

台湾前5富豪
蔡 万 霖 祖籍泉州人
王 永 庆 祖籍泉州安溪人
郭 台 铭 祖籍山西泽州县
蔡 万 才 祖籍泉州人
辜 振 甫 祖籍泉州惠安人

菲律宾前6富豪
陈 永 栽 祖籍泉州晋江人
郑 周 敏 祖籍泉州石狮人
许 寰 哥 祖籍福建厦门人
吴 奕 辉 祖籍祖籍泉州晋江人
郑 少 坚 祖籍泉州永春人
施 至 成 祖籍泉州晋江人

❺ 各界人士如何帮助中国革命的成功

华侨在中国近现代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一股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所起作用和所作贡献是巨大的。中国致公党是85年前在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堂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中国致公党的历史也是一部近现代华侨史的缩影,受着华侨眷眷的爱国情怀和拳拳的报国热情的滋养,如今的中国致公党已发展成为现代中国的一个民主党派和有一定影响力的参政党,这也彰显出中国致公党和广大华侨、归侨与侨眷对国家、人民以及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态度。

我们从华侨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历程中可以触摸到致公党发展的脉动。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世纪初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性的民主革命,各地华侨创立了许多的学校与兴办了一批侨报,广泛地对中国的革命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宣传。从兴中会成立至武昌起义的辛亥革命爆发的16年中,孙中山先生直接领导发动的武装起义共10次,每次华侨都是起义的骨干力量,仅1911年的黄花岗之役中,华侨就占了三分之一。

当时的华侨除了宣传和前线征战,支援革命的主要功绩还在于助饷,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提到:“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新军与会党。”10次起义中用于购买枪支弹药的开支以及其它活动的经费,总共为港币62万元,其中世界各地华侨的捐助约占80%,可见华侨的“助饷”对于革命能如火如荼进行乃至成功是及其重要的。1910年11月,孙中山先生前往美国、加拿大筹集起义的经费,在温哥华,当地洪门致公堂首捐1万元,并倡建革命救国筹饷局,但当时在加拿大的华侨大多为收入微薄的华工,一时无法筹到足够的款额,在这艰难的时刻,致公人站了出来,维多利亚洪门致公总堂决定将堂产抵押,以最快的速度把从银行借到的3万元汇往香港策划起义的指挥机关统筹部。消息传开后,许多洪门致公堂效仿此举很快筹得5万多元,再加上侨胞个人的捐款,一共达7万元之多。关于这段历史,当年曾随孙中山先生筹款的冯自由,在其所着的《革命逸史》中有详细的叙述。当时,在加华侨近3万人,他们大多加入了洪门致公堂,含辛茹苦购置了安身立命的堂产,然而为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他们义无反顾不惜将堂产抵押借钱捐款支持革命,洪门致公堂这种可歌可泣的革命主义情操,至今仍是我们的骄傲和楷模。

华侨们的这些举动在海外华侨爱国史上,谱写了一段感人的篇章。这些事迹生动形象地印证,如果没有华侨从革命一开始就给予支持,辛亥革命是很难成功的。对此,孙中山先生由衷地说出了“华侨是革命之母”这句发自肺腑的心声。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作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运动犹如一阵阵强大的冲击波,通过各种渠道波及到海外华侨社会中,他们热血沸腾,群起声援,与国内的反帝爱国运动遥相呼应,有力地构成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19年5月9日,由旅居英、法的中国留学生、华侨及某些中国政界人物联合组织的中国国际和平促进会,当出席巴黎和会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抵达巴黎后,和平促进会组织留学生和华侨多人到其下榻处请愿,递交请愿书,并随即召开国耻纪念会,与会500多人,其中有不少欧美各界名人。中国国际和平促进会实际上成为了五四运动期间欧洲华侨开展爱国活动的领导组织。在国内外强大的压力下,尤其是旅欧华侨同胞对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直接施加压力的特殊作用,迫使中国代表不敢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未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标志着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国民党要人张继在谈论到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约的原因时说:“其力乃在巴黎之华工及学生。”从中表现了旅欧同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巴黎和会期间,除了在巴黎的华侨,世界各地的华侨也非常关注和会的动向,并以实际行动声援国内的五四运动。诸如日本华侨和留学生到各国驻日使馆请愿,并与日本警察发生冲突;马来亚、菲律宾华侨拒绝参加英、美殖民当局为签订对德条约举行的庆祝活动,及东南亚华侨开展的抵制日货活动等,直接和间接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出卖中国民族利益的卑鄙行径,因而具有更直接、更强烈的反帝爱国性质,坚决地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不言而喻,广大华侨在扩大五四运动的国际影响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十多年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祖国抗战捐款的华侨有400多万人,约占当时全世界华侨人口的一半左右,遍及亚洲、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华侨的家家户户。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众、时间之长、力量之强、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抗战期间共有华侨团体约3500多个,它们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打破宗亲、地域的界线,走向联合,将千百万华侨组织起来,上至工商巨贾,下至贫民、乞丐,各阶层人士以义捐、义演、义卖等各种形式慷慨捐款,汇成一股抗日的洪流。仅就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统计资料显示,华侨捐款约达13亿多元,汇回国内的数十亿侨汇,对支持祖国抗战起了很大作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旅美侨领,中国致公党创始人司徒美堂亲自发动美东地区侨社成立“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为祖国筹措战费。他竭其所有,尽力捐输,名列纽约地区捐款最多的17位华侨之一,在他的带领下,美洲洪门侨众全力捐助祖国,贡献至巨;而他所在的筹饷总会在八年抗战期间,亦募集了约330万美元的巨款。

同时,有不少华侨青年冲破重重封锁,投奔延安,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者和反法西斯战士,涌现出像八路军女英雄李林(印尼归侨)、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菲律宾归侨)等一批华侨英烈,堪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仅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南侨总会,就在南洋华侨中招募了3400多名汽车司机和维修工人简称“南侨机工”(全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服务。在当时中国唯一国际通道的滇缅公路上服务的机工有一半以上是华侨,他们为滇缅公路的畅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神行太保”。南侨机工,是海外华侨以人力和技术进行抗日救国的典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华侨反法西斯生力军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贡献最多的一支队伍。

在国家灾难深重、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致公党中央谴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取消党治,以团结各党各派共组抗战政府,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同时训令:“海内外各处党员,一致参加抗战工作,出钱出力,以尽职责”。各国各地致公党(堂)组织在爱国主义感召下,和广大海外侨胞一起,积极投入了祖国的抗日救亡斗争,决心为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941年冬,司徒美堂经过香港到达重庆,周恩来在八路军办事处热情接待了他,并就抗战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交谈。他回美国后,积极动员在美爱国华侨从财力、物力上帮助支援八路军、新四军。

四、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赢得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悍然于1946年出动277万兵力,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反攻。1946年11月,回到南京的美国华侨领袖致公党的核心领导人司徒美堂拒绝国民党擅自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愤然赴港。在这个特殊的政治分水岭上,中国致公党代表着海外侨胞明确地表达了反对独裁、反对内战的意愿。1947年,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一个历史转折点。这一年4月29日至5月1日,致公党在香港举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宣布致公党从此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为此奋斗到底。1948年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致公党又单独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宣言》。这是中国致公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标志。《宣言》明确表示“中共在中国革命艰苦而长期斗争中,贡献最大而又最英勇,为全国人民起了先导和模范作用,因此这次新政协的召开,无疑我们得承认它是领导者和召集人”,《宣言》号召华侨同胞将来“回到民主的祖国的怀抱,参与新中国的各种建设,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由、康乐的国家”。

1948年8月12日,司徒美堂又以美洲洪门致公党元首身份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国是主张”,指出“当前国内形势大变,谁为爱国爱民,谁为祸国殃民,一目了然”,强调“中国乃四亿五千万人民之中国,非三五家族秘得而私,必须给人民以民主自由”,强调召开新政协、组织联合政府是“解决国内政治问题之唯一良好办法”,表示“本人虽然年迈,但一息尚存,爱国之志不容稍懈”,“愿以八十有二之老年,为中国解放而努力”。10月中旬,司徒美堂在离港返美前亲笔拟定《上毛主席致敬书》,“向出斯民于水火的毛润之先生致敬”,郑重承诺“新政协何时开幕,接到电召,当即回国参加”。

致公党的政治抉择和对中国前途的正确认识,符合且代表了广大华侨的情感、信念和利益。在全国解放前的白色恐怖中,许多华侨毅然决然地回国,在恶劣环境中同反动政府进行英勇斗争,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中间有许多人不幸被捕或牺牲。对华侨的贡献毛泽东在一些场合总会强调华侨在反蒋民主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给予极大的肯定:海外华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力量之一。

五、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与改革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华侨为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而欢欣鼓舞,从各方面支援新中国的建设,更有大批归侨抛弃国外优裕的生活条件,满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毅然回国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力量。“文革”时期,海外关系受到破坏,但是,海外华侨还一直在关注着中国。海外华侨本来就怀有极大的爱国热情,正在他们感到报国无门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了这种热情,他们纷纷投资中国,最先开发中国改革开放这块处女地的就是华侨,这个时期是海外华侨经济发展最快的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了他们一个希望和契机,华侨的尝试和收获,渐渐引来了外国人也开始跟着投资中国。因此,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华侨抛砖引玉的巨大贡献。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同时,中国致公党也把握时机,突出本党“侨”的特性加强与海外华侨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大力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政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积极关心广大归侨侨眷、海外留学人员、海归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努力搭桥引线促成海外侨胞对祖国的投资和贸易。为增强海外华侨的团结和友谊,祖国的和平统一,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许多不懈的工作。

从以上的综述中,我们自豪地看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有致公党人高义薄云的奉献和披肝沥胆的真情。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民族的兴衰荣辱、祖国的繁荣富强中都饱含着华侨的期待和渴望、渗透着华侨的血汗和艰辛、彰显着华侨巨大的作用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这些不平凡的历程中,我们能触摸到中国致公党发展的脉搏:在中国革命的每个阶段,华侨是推动革命胜利的关键力量之一,致公党则是这个力量中最坚定的推手。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刻,华侨是坚强的后盾,致公党则能在每次战斗中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在一些重大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关头,致公党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清醒的态度和坚持不渝的信念。因而中国致公党能从85年前一个风雨飘摇年代的海外华侨民间组织,到如今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新时期富有生机的进步政党。被万钢主席赞誉为:“爱国的旗帜、华侨的楷模”的司徒美堂是中国致公党发展历史中真正的标志性人物,本党前主席罗豪才对司徒美堂的一生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司徒美堂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他所走过的道路,正是千千万万爱国侨胞所走的历史道路的高度浓缩和生动体现。”罗主席的话从另一侧面诠释和肯定了致公党成长的道路和与中国共产党以沫相濡的政治态度。

在纪念党的85华诞之时,世界华侨华人的分布和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华侨祖籍地从沿海到内陆的快速扩展,侨乡遍及全国;老华侨及其后代的绝大多数已是我们“嫁出去的女儿”,落地生根,且根深叶茂,不断地架设起“婆家”与“娘家”友好往来、合作共赢的“桥”;“新华侨”在更宽广的地域和领域显现着更为独特的作用。这就意味着中国致公党正面临着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如何应对新“侨情”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致公党党员要有更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更坚强的“致力为公”的使命感,放眼社会民情和世界风云,更努力地学习“侨”的知识,更用心地了解“侨”的现状,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为“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做出新的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继续发挥我们致公党独特的作用。

❻ 海外侨胞为我们做了哪些贡献

抗日战争时,海外侨胞就捐了很多资金;建国初期海外侨胞同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人才回国,资金资助...

❼ 菲律宾华人华侨有多少

在菲华人,人数约有1,14.6,250人。如果把华裔麦士蒂索人也计算在内,菲律宾有超过两成人具有华人血统。

❽ 世界华侨人口到底有多少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考虑移民,希望能去世界上其他国家体验生活。中国社科院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移民已超过3500万人,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移民群体。

海外华侨华人到底有多少

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人走向海外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当时有我国商人“住蕃”他国,有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而中国人真正移居海外,主要还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从那时起到解放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超过1000万,平均每年在10万人以上。

海外到底有多少华侨华人?由于缺乏权威的统计数字,比较公认的说法是3500多万人,这里面既包括华侨,也包括外籍华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曾少聪教授说,解放前,分布在海外的华人主要来自三大地区。其中,东南亚的华人主要来自福建,包括闽南人、客家人;美国发现金矿以后,主要是广府人去了那里,这些人主来自广州市及附近地区;欧洲的华人主要是民国时期移居的浙江人。现在的华侨华人已经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其中80%分布在东南亚。

改革开放造就新华侨

“在海外华侨华人中,有一批人是改革开放以后出去的。这些人一般称为新华侨,他们的人数大约为500万人”。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梁英明教授说。

梁教授还表示,也有人说这个数字为500万到800万。与老华侨出国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出国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个人经济状况,能多挣一点钱。与老华侨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新华侨中很多人受过教育,不少人还受过高等教育,在国外也容易立住足。这些人不仅来自沿海地区,也有来自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他们有的去东南亚、欧洲和美国,有的去了日本,还有的去了非洲。有人甚至说,现在凡是世界上有水源的地方,就会有华人。

中国人的移民经历了一个从技术移民为主,投资移民增多的过程。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中国移民进入第二个阶段———投资移民增多,打下了基础。

现在无论是技术移民还是投资移民,他们的目标都比以前更明确。比如,在投资移民中,90%以上都是为了子女教育。在技术移民者中,更多的则是为了开阔眼界、读书充电和开拓事业。

华人为中国文化而自豪

专家们估计,好几千万海外华人中,大约98%的人都已经加入了当地国籍。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人已经不再是中国人了。但是这些人却往往都会为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梁英明在国外调查时就发现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真是太强了。他说,中国过去实力比较弱,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文明和历史的自豪感,往往都深藏在心里。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强大了,这种自豪感在不自觉之中就流露了出来。

曾少聪在东南亚就有不少华侨华人朋友。他说,这些人有时候的确会流露出一种文化上的自豪感,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优越感。这些人认为中华文明比当地原生文明要先进。做生意的时候很多华侨华人都赚了不少钱。

但是到了欧美,华侨华人文化上的自豪感就不像在东南亚那么强了。

海外华侨华人为中华文化而自豪,其中还有一个经济上的原因。专家们都表示,这些人到大陆来投资,只要一说是华人,往往会得到很多照顾,生意也都比较好做。同样是外国国籍,但你是华人,你就容易受到照顾,但认同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而骄傲,会让大陆的中国人觉得都是一家人,跟海外华人华侨打交道时没有必要那么计较得失。

美国华人华侨问题专家令狐萍介绍了美国华人华侨的情况。早年中国人漂洋过海去美国,由于这些人大都没什么文化,在工业化程度很高的美国社会只能做苦力。她说,现在华人华侨在美国的形象已经发生了不少改变。

她说,早年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基本上是负面的。二战时,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有了180度大转变,认为中国人勤劳、勇敢、诚实。现在,华裔学生的成绩大多数都非常好,美国人又认为中国人聪明、好学。如果一个华裔的数学不好,美国人会感到不可思议,把他当成一个另类。

❾ 海外侨胞给我们做了哪些贡献

抗战期间,海外侨胞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组织起来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
仅据广东省侨务委员会1946年的统计,战时回国参加抗战的粤籍华侨就有4万多人
抗日战争时期,华侨为祖国毁家纾难,他们为祖国捐款、捐物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巨,为华侨爱国运动史上绝无仅有。据统计,战时全世界有800多万华侨,其中有400多万人为祖国抗战捐过款,占当时全世界华侨总数的一半左右。
据统计,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抗战胜利的14年中,华侨捐款总额为国币13亿多元。何应钦就在国民参政会上报告说,1939年全年战费,共开国币18亿元,而华侨义捐可当三分之一。
华侨捐款阶层极其广泛,有富商巨贾、工农大众、文化人士、甚至乞丐、舞女、妓女、囚犯等。
除捐款外,华侨还为祖国抗战捐献大量物品。所捐献的物资从飞机、坦克和各种车辆,到冬夏服装、毛毯、被褥、蚊帐,应有尽有。抗战的头三年,广大侨胞就捐献飞机217架、救护汽车1000多辆、坦克23辆。
华侨不仅在捐献方面作出巨大贡献,而且还通过抵制日货与“不合作运动”,几乎每一个有华侨聚居的地方都有专门抵制日货的组织,直接给日本以经济打击。
华侨还开展了不为侵略者服务、不供给侵略者物品的“不合作运动”。南洋日营工矿企业中的华工罢工停产;旅美华侨组织起来,抵制美国把废钢铁和战需品运往日本。所有这些行动,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支援了祖国抗战。
抗战时期,华侨创办报刊,宣传报导祖国抗战,是他们支援祖国抗战的重要方面。华侨宣传抗战的报刊杂志有70种以上,比较有影响的有巴黎的《救国时报》、纽约的《华侨日报》、旧金山的《世界日报》、新加坡的《南洋商报》和菲律宾《华侨商报》等。其共同的特色就是突出地报导了祖国的抗日动态,把“祖国消息”和“华侨救亡运动”辟为专栏。
为向全世界揭露日军暴行,宣传鼓动和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关心并支援中国抗战,世界各地的华侨做了大量的工作,即通过办报、办电台、演出救亡戏剧和抗日歌曲、演讲、散发宣传品等形式,向侨居地人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报道中国抗日的真相,呼吁国际友人从道义上、物资上支持中国抗战,捍卫世界和平。他们还广泛争取侨居国各阶层人士和进步团体,促其主持正义,发挥社会影响,动员本国人民推动本国政府建立反日政治同盟,援助中国抗战。
在华侨们不懈地努力下,援华抗日的舆论响遍全球。许多国家的友好人士,先后建立了一些反日援华联合组织,并开展了“抵制日货运动”、不许出售或运输军事物资给日本的“不供给运动”、“一碗饭运动”、购赠“希望书行动”等等。国际友人的热情支持,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鼓舞了中国人民,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故国故乡,人之所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批华侨青年克服各种阻碍,回国参加建设,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批着名的专家学者冲破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回国效力,不少人成为新中国科技、国防、工业和教育等领域的奠基人和领导者。

许多侨胞回国投资或捐款捐物,支持新中国建设,海外侨胞汇给国内眷属的侨汇更成为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外汇资金来源。据统计,仅从1950年初到1954年底,全国侨汇收入总数近7亿美元,约等同于同期中国出口外汇收入的一半。

阅读全文

与菲律宾侨胞捐了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3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8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4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91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3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