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菲律宾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有多少 相当于中国的哪个地方
和我国广西省面积差不多。
菲律宾共和国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广西陆地面积23.76,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菲律宾共和国位于西太平洋,主要分吕宋、米沙鄢和棉兰老岛三大岛群,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人口1.049亿。
(1)菲律宾在唐宋时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菲律宾
1、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海岸线长约18533公里。
2、菲律宾群岛地形多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3/4以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除少数岛屿有较宽广的内陆平原外,大多数岛屿仅沿海有零星分布的狭窄平原,吕宋岛东南的马荣火山是最大的活火山,棉兰老岛东南部的阿波火山海拔2954米,为境内最高峰。
3、各岛之间为浅海,多珊瑚礁。菲律宾群岛两侧为深海,萨马岛和棉兰老岛以东的菲律宾海沟,最深达10479米,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区之一。
② 如今中国周边的国家在古代都叫什么名字呢
中国周边国家众多,其中还有不少是古国,那么他们在古代都被叫做什么呢?
印度、巴基斯坦:东汉、南北朝、隋唐、两宋叫天竺或身毒。两宋时又名摩伽陀、婆罗门。明代,印度东部被称为傍葛剌,中部被叫作沼纳朴儿,“印度”之名亦见于《明史》。
尼泊尔:唐代叫泥婆罗,清代叫廓尔喀。
菲律宾:明代,其北部叫吕宋。明清,菲律宾被史籍称为“苏禄”。
文莱:明代叫婆罗,也叫文莱。
蒙古:明代叫鞑靼,鞑靼西边的蒙古部落在明代叫瓦剌。今蒙古国在清代被称为藩部,当地主要有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喀尔喀车臣汗部、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等。
俄罗斯:《清史稿》作鄂罗斯或俄罗斯。
中亚诸国:《清史稿》均归为“浩罕”名下,其中,哈萨克斯坦叫哈萨克部,此地汉代称为“康居”。阿富汗在清代已定此名,当时亦叫爱乌罕。
③ “菲律宾”主动向清朝献土归降,却被干隆拒绝,是何原因呢
干隆十八年十月,清朝的国都北京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些来自东南亚苏禄国的使者给干隆皇帝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原来苏禄国的苏丹,主动提出向清朝献土归降,成为中华的一部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干隆皇帝却婉言拒绝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苏禄国位于东南亚苏禄群岛上,是今天菲律宾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之际,苏禄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往来,到了明朝时期,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比如说郑和下西洋,曾三次前往苏禄国,苏禄国国王甚至亲自到明朝朝贡,归国时病死在山东德州。
首先来说,干隆皇帝对远在海外的苏禄国并不感兴趣,他仍然抱着传统的天下观,万国来朝即可,没必要纳土归降,通俗而言咱们不缺你那块地。此外干隆皇帝缺乏对西班牙殖民者的认识,他认为西班牙与苏禄的冲突,是“岛夷常事,中国不必代伊申理”。
④ 请问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在我国古籍中的古称分别都是什么
越南——安南
菲律宾——吕宋
马来西亚——柔佛 / 马六甲
文莱——泥国
朝鲜 / 韩国:Korea
中国古称:乐浪 / 高句丽 / 百济 / 新罗 / 高丽
来源:汉朝设置乐浪郡。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着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 Korea(高丽)。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东国舆地胜览》一书说:“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朝鲜语中朝字读作Zhao,今转读成Chao。
在汉朝,如今的韩国地区,分布着三个原始部落,为“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辰(弁韩)。1897年2月,朝鲜国王高宗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不过这个“大韩帝国”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废除了,又改回“朝鲜”。
日本:Japan
中国古称:扶桑 / 倭奴 / 东夷 / 海东 / 东洋 / 东瀛
来源:古代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来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发扶桑,入于落棠”语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实际上起源于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关于日本的记载。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另据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到隋唐时,始称“日本”。《旧唐书·东夷传》中将“倭” 与“日本”分列并叙,还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旧唐书·日本国传》载明:“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Japan 是英语“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对它的称呼。
越南:Viet Nam
中国古称:瓯越 / 占婆 / 林邑 / 环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来源: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在红河三角洲建立瓯雒国,由瓯越和越两个部落合并而成。中国史书上的占婆(又称林邑、环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国。汉朝设置交趾郡。唐朝设安南都护府。五代时从中国独立出来。1054年李朝改国名为大越。以后几个王朝称为安南或大越。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国号为南越。1803年清政F改安南为越南。1804年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便始于此。越南族就是中国的京族。
老挝:Lao
中国古称:堂明 / 南掌 / 寮国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访东吴。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腊帮助下,统一老挝全境,建立了以佬族为主体的封建国家——澜沧王国。明代永乐二年,澜沧国获得中国的承认,封为“老挝宣慰司”,史称南掌。国内第一大民族老挝族(又称“老龙族”,中国称其为“寮人”)占全国总人口1/3以上,以族为国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国古称:扶南 / 真腊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来源:元代称“甘孛智”,明代转音为“柬埔寨”,为“山地之国”。
泰国:Thailand
中国古称:堕罗钵底 / 暹罗
来源:公元6世纪,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堕罗钵底国。“泰国”泰语中为“自由国度”,“泰族”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国的傣族。
缅甸:Myanmar
中国古称:掸国 / 骠国 / 蒲甘
来源:掸国,骠国,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对它的称呼。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马来西亚:Malaysia
中国古称:柔佛 / 马六甲
来源:Malay 是亚欧大陆最南端的半岛。生活在这个半岛上的人,又称为 Malay 人。后来把整个东南亚的所有群岛,统称 Malay 群岛。柔佛为 Malay 半岛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 Malay 半岛的大部分。1963年,Malay,与加里曼丹岛上的沙捞越和沙巴地区,共同组成了一个联邦国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国古称:淡马锡 / 星洲
来源:公元8世纪,这个海盗猖獗的海岛曾叫Temasek(淡马锡)。Temasek,爪哇语“海市”之意,由于季节的影响,海运的船舶经常云集在此,所以逐渐成为一个船舶停泊的商端口。
传说,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的一位王子,为了寻找理想地点建立新城市来到淡马锡。在洁白的沙滩上,王子突然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怪兽向他致意后急弛而去。这怪兽红身、黑头、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欢,便问随从:“那是什么动物?”随从信口答到:“狮子。”王子十分高兴,认为这里是吉祥之地,便决定在此建都,并取名“狮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狮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宾:Philippines
中国古称:吕宋
来源:菲律宾群岛的主岛就是吕宋岛。1543年,西班牙占领了这里,便以西班牙国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中国古称:爪哇 / 三佛齐
来源:爪哇和三佛齐都是印度尼西亚最着名的古国。Indonesia,希腊语中“大海上的群岛”,意为“千岛之国”。
印度:India
中国古称:婆罗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来源: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起一个国家,于是把这个国家命名为“婆罗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这条河就是着名的印度河。后来“信度”这个地名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印度河流域开始,又包括恒河流域,渐渐的席卷整个南亚次大陆。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不丹:Bhutan
自称:竹域
中国古称:主域 / 布噜克巴
来源:不丹的梵文意思为“西藏终端”。自称为“竹域”,意为“神龙之国”
斯里兰卡:Sri Lanka
中国古称:锡兰
来源:Sri 是该国的自称,即“神圣”之意,Lanka 是“光辉灿烂”之意。
伊朗:Iran
曾用名:Persia 波斯
中国古称:安息
来源: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从东迁往波斯,占据了伊朗高原或其东南部地区,并在这儿创造了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将这片地区称为 Aryana ,意为“雅利安人的地区”。Iran为其转音。Persia(波斯帝国)是伊朗历史上最显赫的一个帝国。(其实 Persia 并不单只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称为 Persia 。)
俄罗斯:Russian
曾用名:КИЕВ Росс 基辅罗斯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苏联
中国古称:罗刹
来源:9世纪下半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诺曼人在东斯拉夫人地区建立基辅罗斯大公国。斯拉夫人把来他们称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这个词起源于古诺曼语 ruotsi,意指“划独木舟的人”,后来为斯拉夫人所采用。元朝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蒙古人在拼读俄文 Rocia 时,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个元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清朝时期,Oroccia 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苏联曾是俄罗斯最强大的历史时期。
西班牙:Spain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西班牙最早是迦太基的殖民地。这里野兔出没,迦太基把野兔叫做 spa(腓尼基语 Shaphan)。渐渐的,转换成 Spain。
葡萄牙:Portuguese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葡萄牙最早的城市 Oporto 波尔图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本来翻译成波秋歌更为恰当
意大利:Italy
中国古称:大秦
来源:古希腊人殖民到亚平宁半岛的普利亚地区附近后,把这里的维图利部落称为 Italoi。后来罗马人沿用了这个名称,拉丁语 ltalia,并用它作为意大利半岛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称呼。
⑤ 南海在汉代南北朝时叫什么
涨海。东汉时期人们称呼现在的南海为涨海,根据记载可以推出这个名字一直被使用到南北朝。南海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它有两百一十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为我国领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水深最深的近海。
唐朝时逐渐改称为南海,直到今天。南海海域面积有356万平方公里,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当然,这都是现在我们才知道的,古代人他们对南海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
(5)菲律宾在唐宋时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汉朝时中国人最先发现了南海,并与之命名,那时侯越南还是汉朝的一个郡,属于中国领土。而菲律宾岛上都还是土着人,光屁股到处跑那种。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今天的海南三亚设置了珠崖郡,在今天的海南儋州设置了儋耳郡,南海就属于这俩郡管理,这是对南海诉诸主权的象征啊。那时候中国的渔民就经常到南海打渔了。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这么过来的:海南岛的渔民们愉快地在南海打渔,越南、菲律宾从来没说过什么。
⑥ 唐宋叫什么名字唐宋叫什么名字唐宋叫什么名字唐宋叫什么名字
你说的是《十八岁的天空》里的唐宋吧,他叫俞云啸。
档案如下:
姓名:俞云啸
年龄:22
爱好: 打羽毛球 上网等等
家庭成员:父母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最爱吃的菜:红烧茄子
最爱的明星: 林俊杰 飞儿
⑦ 山东德州的菲律宾国王墓是怎么来的
这是当初这位国王来到我国访问返回自己国家的时候,不幸死在山东德州境内,于是就在山东德州将其安葬了。在我国山东半岛的德州市,不仅仅出产电锯、扒鸡和扑克【不是】,还有一座菲律宾国王的墓。其实,说是菲律宾国王的墓倒也不是,如果严格来说,应该是一个名叫古苏禄国的国家的国王的墓穴。古苏禄国一直到1915年还存在着,可以说是一个存在时间很长的国家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和中国建交的时间很早,在元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往来,到了明朝,往来更加密切。
所以,朱棣给其写了祭文,而且,因为天高水远,想要把东王的尸体运回去实在是很不方便,于是朱棣就卖了个人情,允许东王的遗体在山东德州安葬。于是,东王的亲属分了两部分,一部分以东王长子为首,抓紧时间回国继承王位安抚民心,另一部分则以剩下的儿子为首,留在德州为东王守灵。于是,苏禄国和中国就一直维持着交往关系,这层关系即使是明朝灭亡都没有丢掉,到了清朝,苏禄国还是和清廷交往着。而苏禄国东王的墓,到了近代也成了着名的景点之一。
⑧ 中国哪些城市是更名的
着名的有:
幽州,燕京,范阳——北京;
吴,姑苏——苏州;
大梁,汴京,汴梁——开封;
余杭,临安——杭州;
豫章,洪都,龙兴——南昌;
广陵,江都——扬州;
江州,浔阳,柴桑——九江;
巴陵,岳州——岳阳;
南海,番禺 ——广州;
金陵,建康,江宁,集庆——南京;
平城,云州——大同;
楚州——淮安;
润州——镇江;
并州,晋阳——太原;
通州——南通;
襄平——辽阳;
长安——西安;
鄂州——武昌;
庐州——合肥;
其他: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汉郡。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汉辖今安 徽淮南巢湖以北 地区。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 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 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 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筑新城,北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南至东西长安街,东西界即今内城原城墙。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当时黄河离城很远,今开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阳等县均在南岸。
大仪镇——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归流后属美诺厅。1936年置靖化县,1953年改大金县, 1960年改金川县。
大沫崮——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一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大昭寺—一在西藏拉萨中心。七世纪建。
大胜关——①在河南罗山县南。②南京西南大城港,朱元璋破陈友谅后,改为大胜港,在此置关。
大庾岭——五岭(湘赣与粤桂间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之一,汉武帝时庾将军在此筑城,故名。又名梅岭。唐张九龄、宋蔡挺、蔡抗都曾修筑道路。
大雁塔——在陕西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内。652年唐玄奘建,原五层,武则天时增至十层,今存七层,高64米。
大震关——在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唐中叶以后为防御吐蕃的要地。
大泥——今泰国南部北大年港一带古国,明人纪载常见。
大宛——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国都贵山城,在今卡散赛。
大食——唐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原语为波斯一部族名称。
大秦——亦作犁轩。汉称罗马为大秦。
大夏——即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在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脱离塞琉西王国独立。公元前130年左右为大月氏所据。后为阿拉伯人所并。
大西洋国——明人指葡萄牙。
大吕宋国——清初称西班牙为大吕宋,菲律宾的吕宋岛为小吕宋。
万年——古县名,汉置,与栎阳同城而治,在今陕西临潼北。北周移治长安城中,在今西安市西北。隋造大兴城,万年亦随之而移,在今西安市。
万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南锦江上。
万里长沙——古指我国南海诸岛中一些岛群。又“万里石塘”、“万里石床”,意亦相同。
弋阳——今河南潢川西。三国至隋唐有弋阳郡、弋阳县。
上元——唐上元二年(761年)改江宁为上元县。五代吴在此分置上元、江宁二县。民国并入江宁县。
上谷——古郡名。秦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北魏废。隋唐时的上谷郡即易州。
上京——①渤海上京龙泉府,即忽汗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②辽上京临潢府,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⑧金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阿 城县南白城。
上郡——古郡名。秦汉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隋上郡即郎城郡,治今陕西富县。唐上郡即绥州,治今绥德。三个上郡及其治所,地望均不同。
上都——元上都开平府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上党——古郡名。韩始置。汉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东汉移壶关(今壶关北)。隋唐上党郡即潞州,治上党,即今长治市。历代辖境虽有变更,但均在晋东南。
上海——今上海市。宋置镇。元至元28年(1291年)置县(以《元史·世祖纪》为据)。
上庸一一汉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隋时移县治至今竹溪县东南,宋并入竹山县。
上蔡——周蔡国原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后蔡国先迁新蔡,后迁州来(下蔡),遂得上蔡之名。战国韩置上蔡县,南朝宋移治悬瓠,在今汝南。隋改汝阳,另在今上蔡县地置上蔡县。
山左——山东省旧时别称,山指太行山。
山右——山西省旧时别称。
山东——秦汉时指华山或崤山以东地区。以后多指太行山以东地区。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山东始成为政区名称。元属中书省。明置山东省。
山西——原为与“山东”相对的地区名称。明置山西省。
山后——宋指今山西、河北两省内外长城之间地区,即代北、大同等地。
山阳——①今江苏淮安,晋山阳郡、山阳县在此。②今河南焦作市东,汉置县。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在会稽山之北得名。秦置县。隋改会稽县。唐在此分置会稽、山阴二县。民国并为绍兴。
山南——意为秦岭之南。唐有山南道,旋又分为山南东道(治襄州,今襄樊市)与山南西道(治梁州,改称兴元府,今汉中)。辖境南至重庆至岳阳间的长江以北地区。
山前——宋金以太行山以东、燕山及军都山以南地区为山前。
山阳渎——公元587年隋文帝所开江淮间运河,北起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至扬州市南入江。
川边——1914年置川边特别区,治康定,辖区包括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区。1939年并入西康省。
广东——今广东省,秦在南海、桂林二郡境,汉属交州,三国吴分属广州、交州,唐属岭南道,宋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元分属湖广、江西二行中书省,明设广东省。
广宁——明广宁卫在今辽宁北镇,辽东镇在此地。
广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秦在桂林、南海、象郡境,唐宋见“广东”条,元属湖广,明为广西布政使司,清为广西省。1958年建壮族自治区。
广州——三国吴永安七年(264年)分交州置广州,辖境兼有今广西一部。以后辖境逐渐缩小。今广州市即古广州治所番禺。
广武——古城在今河南荣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中隔一涧。为刘邦、项羽对峙处。
广信——明广信府,洽上饶(今属江西)。民国废。
广陵——秦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广固城一—今山东益都西北。南燕都城,为刘裕所毁。
义兴——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宋避太宗讳改宜兴。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宜兴、溧阳,隋废。
义阳三关一—南北朝义阳郡(治今河南信阳)南有平靖(今信阳西南)、黄岘(今信阳南,宋以后名九里关)、武阳(今罗山县南)三关。
卫国一一西周初封时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公元前660年迁楚丘(今滑县),后再迁帝丘(今濮阳)。最后迁野王(今沁阳)。公元前209年并于秦。
卫辉路(府)——北周置卫州,治朝歌,唐移治汲县。1260年,元升为卫辉路,辖今豫北新乡等地。明改卫辉府。清兼辖今封丘、兰考一带。民国废。
卫藏——西藏旧时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康(喀木)四部。故称。
飞狐口——在河北涞源县北、蔚县南。又涞源县在隋唐辽、宋、金、元时名飞狐县。
小沛——汉沛县(今属江苏)别称。
小金川——发源于邛崃山,向西流到丹巴附近人大金川。又为土司名,治今四川小金,清干隆间改土归流,为懋功屯务厅。
小雁塔——在西安城南大荐福寺内。唐景龙元年至三年(707—709年)建。原十五层,今存十三层,高43.3米。
马邑——秦汉马邑县在今山西朔县。唐置马邑县在今朔县东北。清嘉庆时废。又隋唐马邑郡即朔州,治善阳,即今朔县。
马陵——在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今河南范县西南,战国时田忌、孙膑破魏庞娟于此。
马嵬坡——在陕西兴平西。
子午道——从杜陵(今西安东南)穿南山(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安康县。西汉末开。南北朝时西移,自今西安向南至宁陕县。
木刺夷——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派别,约创立于1090年,秘密传教,对敌用暗杀手段。在里海南岸建国。旭烈兀西进时灭木刺夷。
木骨都束国——今非洲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古国。郑和曾至其地。
元和——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长洲县置。先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吴县置长洲。至此三县同城而治。民国并入吴县。
元城——古县名,与大名同城而治。民国并入大名县。
云中——秦汉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东汉末郡废。北魏云中郡治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唐云中郡即云州,治定襄(后改云中,今山西大同)。汉郡在长城以北,唐郡在长城以南,汉郡的西南面。北魏郡与汉郡辖区也不完全相同。
云州——见上条。
云阳——秦汉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西北。
云间——旧时江苏松江府的别称。
云南——云南省旧以在云岭之南得名。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西汉曾设云南县。蜀汉曾设云南郡,以云南县为治所。云南古有滇国等,唐为南诏,宋为大理。元置行中书省。明置云南省。
云梦泽——古泽薮,在南郡华容县(今湖北潜江西南),范围不大。
云梯关——在今江苏滨海西南,明中叶以前为黄河河口所在。
云中都护府——唐云中都护府治原北魏云中城,辖今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后改称单于都护府。
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武周山,主要部分完成于北魏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间(460—494年)。现存五十三窟,造像五万一千多尊。
王舍城——古印度摩揭陀国悉苏那伽王朝(前六一前四世纪)都城,在今比哈尔邦巴特那南。法显曾至其地,玄奘去时,已成遗址。
开平——元开平府,见上都条。
开州——唐改万州为开州,即今四川开县,明改为县。金以澶州为开州,即今河南濮阳。民国改开州为濮阳县。
开封——公元907年,五代后梁建国,以汴州为开封府。
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北井陉山上,太行八陉之一。
天水——汉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天方——我国古指麦加,亦指阿拉伯。
天竺——我国古指印度。玄奘谓应以作印度为是。
天津——明永乐初置天津卫,以成祖“靖难”起兵时曾涉其地得名。清雍正时改州,不久改府。民国废府存县。1928年设天津特别市。1930年改天津市。现为直辖市。
天井关——在今山西晋城县南太行山顶。
天津桥——隋唐东都南洛水上的浮桥,-宋尚修建加固,金渐归废坏。
夫椒——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或即太湖中的洞庭西山,一说夫与椒各为一山。
丰镐——周文王建都于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河以西,武王又建镐(镐京),在今长安县韦曲公社西北,与丰同为国都。
韦曲——唐有韦曲镇,在今陕西长安县,因诸韦聚居得名。以东五里即今长安县东少陵原东南端,有杜曲,为诸杜世居之地。合称韦杜。
五岳—一汉宣帝以今河南嵩山为中岳,今山东泰山为东岳,今安徽天柱山为南岳,今陕西华山为西岳,今河北曲阳西北的恒山为北岳。后改以今湖南衡山为南岳。明改以今山西浑源的恒山为北岳。
五原——汉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五丈河——五代后周与北宋先后引汴水及金水河入五丈河,以通漕运。河自宋东京向东经今兰考、定陶,至巨野西北注入梁山泊,下接济水。
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
五尺道——秦时开通,从今四川宜宾至今云南曲靖。
五羊城——广州古称五羊城,简称羊城。传古有五位仙人骑五色羊,执六穗柜到此。
五国城——辽金时有五国城,在今黑龙江依兰。
太平——宋置州,元升路,明改府,治今安徽当涂。
太和——公元737年南诏王皮罗阁建太和城,在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元置太和县,即今大理。民国改大理。
太原—一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太和岭——《元史·速不台传》所说太和岭,即今苏联高加索山。
太行八陉——即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西北)、太行陉(在今沁阳)、白陉(在今辉县)、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井陉(在今井陉北)、飞狐陉(在今涞源北)、蒲阴陉(在今易县)、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
历阳——今安徽和县。秦置县,晋以历阳为治所,置历阳郡。隋唐历阳郡即和州。
车里——亦作彻里、撤里、车厘。元明土司,治今云南景洪,辖境大体相当于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清移治今景洪以东,后先分设普洱府,民国又设车里等县。
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秦置县,以为巨鹿郡治所。项羽破秦兵于此。
巨野泽——即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古为大湖,五代后南部涸为平地,北部为梁山泊之一部。
少陵——在今西安市南,汉宣帝许后陵所在地。
少梁——今陕西韩城南。本为梁国,春秋时秦灭梁,为少梁,战国时曾属魏,后又归秦,改名夏阳。
日南——汉郡,在今越南中部,东汉末以后,为林邑国所有。
中山——①中山国,战国都顾(今河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平山东北)。公元前296年为赵所灭。②汉郡、国,治卢奴(今定县)。后燕以为都城。隋废。⑧宋以定州为中山府,治安喜(今定县)。④今中山县,宋以来为香山县。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改今名,中山故里在县南翠亨村。
中州——指今河南。
中兴——元以江陵一带为中兴路,治江陵。
中牟——《论语·阳货篇》“佛肿以中牟畔。”此中牟在今河南鹤壁市西,以在牟山之侧得名。今河南中牟县,西汉置。
中吴——旧时苏州的别称,亦作润州(今镇江)的别称。
中京——①辽中京大定府在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②金后期以河南府(洛阳)为中京。
中都——①金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建为中都大兴府。②明太祖曾以临濠府(今凤阳)为中都。
中东铁路——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1903—1907年,帝俄筑,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南至大连。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至大连)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十月革命后,北段由中苏合办。抗战胜利,全线合称中国长春铁路。
贝州——北周置,治武城(隋为清河,今河北南宫东南)。宋仁宗时改为恩州。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西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太和十九年(496年)始建。
牛头山——即牛首山,在南京市西南。
长勺——春秋鲁邑,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长平——秦白起破赵军处,在今山西高平西北。
长安——汉长安城在今西安市西北。隋改建都城,移至汉长安城东南。参“西安”专条。
长坂——在今湖北当阳东北。《三国演义》作长坂坡。
长沙——秦长沙郡治临湘,隋唐潭州或长沙郡治所,明长沙府治,均即今湖南长沙。清为湖南省会。
更多:
古今地名对照
http://hi..com/svem/blog/item/042f4b311c7aa218eac4af79.html
⑨ “琉球”在明朝时期叫什么名字
琉球是指台湾,这是在唐朝时期的名字,而早在元朝,元太祖忽必烈就创立了行省制度,将中国分为几个省,但台湾不包括在内。知道明朝,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了台湾后,台湾就真正属于中国,明末事才正式成台湾,清朝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所以琉球在明朝称台湾,只不过是在明末时才正式这样称罢了
⑩ 西哈努克为啥没有日本名
这个问题,真的不想来回答,呵呵,他一个菲律宾人,在越南和法国读过书,在中国生活过后半生,从来没有去过倭国,何必要一个倭国的名字呢?而且倭国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国度,文字,医药,哲学,音乐,绘画等等都是从我们这里窃取的国度,何必要一个倭国的名字呢?
而且,倭国在明治以前大部分都没有性的,有姓的都是华族,就是从我们这里“渡种”的后代,“渡种”是倭国的习俗,就是从强盛国家的男人那里接种,繁育下一代。唐宋时,很多倭国女人我们这里来,让很多名人搞,搞完了,就请名人签名在一条带子上面,这条带子叫“渡种带”然后生下的私生子女,就有了姓了。
现在倭国很多女优的名字带有英文的音译,其实和我们那时差不多,就是倭国渡种从美国而已。二战美国士兵在倭国“渡种”很多哦。
加我满意答案,否则和你急,呵呵。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呢。
还有,倭国人从甲午以来就叫我们为我们为 “支那”,所以,我一直叫他们为“倭国”呵呵。这个称呼,从宋代就有了,这个称呼他们自己都很自豪的。所以,你问问题的时候,注意一下,当然了,他们在甲午以后,代表亚洲第一次打败白种人“1905日俄战争”开始自称日本了,就是太阳升起的诞生地了,很狂妄啊。
我从20岁之后,就从来没有这么称呼过这个国度,和买过这个国度的东西啦,今年我32了,以后,也希望我的同胞一样的.
没有参看资料,改个句号而已,我喝酒了,希望你明白而已,希望你是80或者90,或者00后,不要把我们对倭国的仇恨断续,这个国度真的不值得惋惜。
即使是流氓国度的法国,海盗一样的英国,暴发户一样美国,他们都是不能容忍一个崛起的中国,辜鸿铭生各个种族的评论,希望大家看一下,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不管什么政治因素,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什么是中国人呢?中央之地之人,现在呢?一个200年建国的流氓民族(美国)控制着这个地球,你爽吗?
美国,1945年以前就建立了这个地球的资源分派,我们中央之国只能分派制造和资源,而他们分派了技术和销售。
好了。回答你这个问题,好多东西,不敢表面化和你倾诉(您懂得),你如果仔细查询的话,应该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