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的体质
人类种族与体育运动
--------------------------------------------------------------------------------
来源:中国体育科技2001第6期 作者:李力研
摘 要: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了世界人类种族的分布、人种生物学特征及社会学因素,探讨了人类种族的差异对体育运动成绩的影响。关键词:种族;社会学,人类学,历史;体育;关系;影响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
1 前言竞赛规则犹如社会“立法”,应该充分体现“公平”。大体来说,体育规则对于竞赛双方都非常公平,但却不能做到绝对公平。原因是这种体育“立法”只考虑人间的绝对差别,而不考虑相对差别。从而,因进化而导致的人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便成了决定运动成绩优劣的直接因素。本文就此现象进行讨论。
2 人类种族构成 种族是带有深刻进化特征的产物,不同种族具有形态学上的不同特征。大体而言,人类可分为3大人种及其若干分支(表1)。 从“尼格罗人种”到“欧罗巴人种”再到“蒙古人种”,则又有若干过渡型人种(表2)。种族是“自然”的产物,而“民族”是“文化”的结果,种族的分布也有其重要特征。一个国家并非均匀地拥有各类种族和民族,不同的地理空间有着不同的人种,比如,非洲以尼格罗人种为主;欧洲以欧罗巴人种为主;亚洲尤其是东亚和北亚则以蒙古人种为主。在世界上的50多亿人口中,蒙古人种约占总人口的41%,欧罗巴人种约占43%,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则只占16%。在每一个大人种或支系人种中,都包含着众多的民族,同时,也有一些民族是由2个甚至多个人种混血融合而形成的。人口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亚洲占58%,欧洲占17%,美洲占14%,非洲占10.5%,而大洋洲只占0.5%。
3 人种形态差别人种由于“地理差异”不同而“身高”有异。人类学研究总结道:“世界人群身高的算术平均数的地理差异达40~41cm,最矮的是刚果流域的黑人(非洲俾格米人),其平均身高为141cm;最高的是非洲乍得湖东南的黑人,其平均身高为182cm。世界上最矮的群体是中非俾格米人、东南亚俾格米人、南非布须曼人。最高的群体是热带森林界限以北的尼格罗人某些群体、苏格兰人、马克萨斯群岛的波利尼西亚人。”
[1]有关人种身高的分布,着名人类学家罗金斯基等人根据大量人体测量数据得出:“整个人类的平均身高,男性约为165cm,女性约为154cm,男、女身高相差平均8~11cm。”又说:“身材矮小(低于160cm)是欧洲、亚洲和美洲最北部的人(洛帕尔人、曼西人、汉蒂人、古亚细亚人、爱斯基摩人)的特点,东亚和东南亚(日本、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的许多民族)、中美和南美的许多群体也身材矮小。高身材的人(170cm以上)除了上述地区,还见于欧洲北部(挪威人、瑞典人)、巴尔干半岛、高加索、印度西北部和北美。”
[1] 显然,在人类学上,不同种族各有特征,不同种族有着不同的身高。身高最高的种族是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及其变种,而亚洲人种则属于中等身材。人种身高因地理气候差异而形成。新石器时代以来,由于人口的不断迁徙和混血,人种身高的地理学特征开始模糊。迁徙导致了人种的形态学特征趋向同一,混血的结果则是出现了各种变种,比如埃塞俄比亚人种是非洲身材最高之人种。这一人种的肤色虽属黑色,但肤色中已带有红色成分,从而成为红褐色。据考证,这是非洲大陆上的一支特殊人种。人类学家指出:“在非洲之角的东北非、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生活着埃塞俄比亚人种,这是欧罗巴人和尼格罗人,即白种人和黑种人的混合类型。”
[2] 据对北非人类化石测定,“最重要的化石材料发现在阿尔及利亚-阿法卢。塔福拉尔特骨架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8850年。塔福拉尔特人和阿法卢人大体上与克罗马农人相近,两者都身材高大,阿法卢人平均身高177.7cm,塔福拉尔特人的平均身高为173.3cm。”人类学家在南撒哈拉的阿谢利亚尔要塞附近(尼日尔爾尔河拐弯处以北)发现的人类骨架更是对早期尼格罗人种的身高特征有着重要揭示:“颅骨很长、很高而窄(颅指数70.9),额部平直,眉弓发育中等,身长约170cm,四肢修长。”而在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则发现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骨骼化石,据测定,身高分别为175~180cm和180cm。骨骼特征为“面部很高而窄,稍微带突颌型,窄鼻,长头型,身材很高。”总之,这些将近1万~10万年之久的骨骼化石,都“带有埃塞俄比亚人种的某些特征,粗大厚重。”
[1] 不同种族间的不同形态特征还有很多,比如面孔、鼻高、眼眶等。种族的形态学特征是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不同的自然环境产生着不同的人种形态,不同的形态又决定着人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如,白色人种及其高鼻梁,来源于北欧的高寒地带,有利于对阳光的接受和对寒冷空气的抵御;而黑色人种之宽鼻翼、厚嘴唇,则来源于赤道高温环境,有利于交换空气和散发热量;又比如蒙古人种的“铲型齿”特征来源于温带,有利于依靠植物(果实、叶茎等)为生。以上种种提示我们不能忽略人种差别,不能忽略人种在形态及行为方面的差别。每一个个体都有其人种学依据,每个人的形态与行为都必然服从其人种学规定,尤其是体育运动,最终的能力极限总是所属人种的能力极限。
4 气候对身高的影响 不同人种之来源概因“环境”之差别,而“环境”因素则又以“温度”最为突出。无论是欧洲还是东亚大陆都存在由南到北随纬度上升而身高均值上升的趋势。例如,欧罗巴人种的身高趋势为北欧>东西欧>南欧>阿拉伯地区。南美印地安和非洲人的体格特征与之相反,越是赤道向南,身高均值越高。斯汀森(1990年)所做的相关分析表明,气温、气湿和降雨量与体格大小(身高、体重)呈负相关,日照、年最大气温变化与体格大小呈正相关。换句话说,越是生活在温暧潮湿地区的人群,体格越低;而越是生活在寒冷、年温差大和日照充足地区的人群,体格越高。动物学也有同样证明,比如对老虎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地理种群需要对付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其它条件,它们之间往往表现一些适应性的差异。”“我国的老虎,在过去呈连续分布,现在已分化成2个亚种:北虎和南虎。北虎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亚伯里亚也偶尔有之,它体大,斑纹显着;南虎主要分布在华南,体积小,斑纹较浅。不同地区的不同种群所表现的变异,至少有一部分具有适应的意义。就恒温动物讲,分布在高纬度上的个体常较大,分布在低纬度上的个体常较小,这有适应的意义。个体的表面积以平方而增加,而体积则以立方而增加。就是说,面积和体积的比例随动物体的增大而减少。这样,分布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躯体较大就可以相对地减少体热的散失,这对生存有利。”
[3]动物如此,人类亦复如此,从表3和表4的数据中不难得到印证。为什么北方人种较之南方人种身材高大,在这里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因为,只有身材高大,才能保温并维持生存,这也就是欧罗巴人种高大且其肤色白皙、眼色与毛色均浅的原因。寒带人种只有增大体积才能保存体温,也只有白皮浅色才能吸收阳光。表3和表4的数据很值得注意,即中国人无论男女,身高、体重等诸多指标都落后于美国人,但在坐高和头最大宽方面则又高于美国人,这一状况决定着中国人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发挥:它将在速度(田径)和阻力(游泳)等方面影响中国等蒙古人种的竞技能力,当然也会在平衡能力方面提供方便。正是地理与气候的重大差别,人类便有了种族特征与形态差别(表5和表6)。
5 不同人种的运动能力体育是惟一检验人类最原始、最基础生物能力的文化形式。体育运动是最典型的人种“天赋”比赛。以奥运会为例,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会,从而又是种族能力的极限竞争。人种不同,能力有异,成绩自然有别。
5.1 欧罗巴人种与运动成绩仅对第25届奥运会成绩进行分析足可看出种族差异。在这届奥运会上,以中国大陆为代表的亚洲体育水平远远低于欧洲和美洲(表7)。亚洲运动员获奖牌的比例只有16.93%,远远低于欧洲的54.48%和美洲的20.49%,亚洲的成绩只高于非洲和大洋洲。亚洲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0%,而欧美加起来人口不过10亿左右。就是说,在815枚奖牌中,将近30亿的亚洲人只能拿到16.93%的奖牌,而只占总人口20%的欧美人却拿走了74.97%的奖牌。欧洲人口不多,但运动成绩突出。据统计,1975年,欧洲人口约有7亿,其中,以欧罗巴人种为主,其它种族较少(表8)。欧洲人种的这种特征很有助于解释其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原因。高居95.21%的欧罗巴人种以其身高马大的体态特征,在田径、球类、游泳和力量(如投掷)项目比赛中占据着天然优势。而蒙古人种亚洲支系与欧罗巴人种的混血型人口(东欧有这种人口),则为其“绝对力量”型项目的优势发挥(如举重、摔跤等)提供了保证。微乎其微的黑人(尼格罗人种)却大放运动光芒,如英国的短跑运动员和法国的黑人足球运动员。
5.2 蒙古人种与运动成绩全世界大多数人口在亚洲。亚洲的绝大多数人种属于蒙古人种。与欧罗巴人种相比,亚洲人种问题突出:身材低,体重轻,绝对力量和绝对速度不占优势,其天赋主要集中在与灵巧、技能和心智等有关的项目方面。为明确运动成绩与种族的关系,我们可从中国竞技运动项目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讨论。从1984~1996年,中国大陆一直是亚洲国家获得奥运会金牌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优势竞技项目是乒乓球、体操、跳水、女子排球等,在人种学上有其共性,那就是以技能类项目为主,偶有轻量级的体能类项目。中国在世界体坛获取成绩的运动项目不能不说举重,欧洲运动员普遍体大力壮,因此,中国运动员只能在轻量级举重项目上发挥优势;乒乓球、射击则都是对体能要求不高而对智能、技巧要求很高的项目。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成绩表现,最大限度地显现出自己的人种特点(表9)。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在10个项目上获奖牌,其中,在前6个项目上获得15枚金牌;在第24届奥运会上则在9个项目上获奖,其中,在前3个项目上获取5枚金牌;在第25届奥运会上,在15个项目上获得奖牌,其中,在前7项中获取16枚金牌。表9所揭示出的特征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大都是轻巧、单人且体能消耗不大的项目,集中在非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上,也包括一些对抗性较小、对抗形式比较间接的项目以及部分轻量级体能类项目,这与欧美情形大异。韩国、日本也与中国一样,因受人种限制,很难在绝对力量和绝对速度项目上赶超欧美。可见,运动成绩的高低与某国家是否科技发达、经济富有虽有一定的关联,但没有必然的联系,更多地是与人种相关。
6 竞技场上的黑人讨论人种与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就不能不谈黑人。黑人在人种学与体育运动中属特殊现象。黑人在体育运动方面所表现出的天赋令人惊叹,从田径到球类,从速度到耐力,从跳跃到拳击,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璀璨明星,令其它种族望尘莫及。除长跑外,黑人的运动天赋越来越集中在美洲黑人身上,其中,美国黑人尤为突出。无论是田径的刘易斯,篮球的迈克尔·乔丹,还是拳击的泰森,都代表着当代人类运动的最高水平。
6.1 黑人的人种学特征对黑人的“代谢”状况进行研究发现,黑人的汗腺比白人要多,黑人“皮肤致冷更快,排汗机制比白种人更完善。”“在室温37.8℃的房间里,经过做一系列指定动作后,黑人比白种人流的汗水要少一些,直肠温度也低一些”。“在高温中(76.5℃)停留15min后,白种人流汗107cm3,而黑人流汗170cm3”。有资料表明,在过热条件下,黑人的热调节功能比白种人更完善。就是说,黑人比白种人恢复正常体温更快,非洲黑人的汗腺比欧洲人的要大。业已证明,黑人血液中所含铜元素的百分比高于欧洲人。这是因为铜在黑色素形成过程中,对二羟基苯丙氨酸起催化作用。忍受干旱所带来气温剧增的能力的差别,在婴儿期就已显露出来,如“由撒哈拉沙漠刮向塞内加尔和苏丹肆虐的干热风,给白种人婴儿带来大量死亡,而对黑人的婴儿却没什么特别的影响。”[1]人在运动时体温必然增高,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体内环境便无法正常,电解质平衡的破坏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相比之下,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在忍受高温方面,要比尼格罗黑人差得多。测量表明:“黑人的口裂宽度很大(与面部和头部的大小相比),唇粘膜的延展面大,这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而使吸入的空气变凉,有益于在热带生活。热带种族所特有的窄而高的头型,比低平而宽的头型更适宜于强烈日射的环境。”[1]相反,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都不具备这一优势。足球、长跑与拳击运动中,黑人运动员之所以人才众多,不完全是经济学、社会学现象,更多的还是人种学特征所致。
6.2 美洲黑人的移民殖民运动以前,美洲大陆并没有黑人。黑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澳大利亚以及亚洲阿拉伯半岛。美洲板块上生活的则是印第安人,属于蒙古人种或其变种。美洲黑人是欧洲人贩去的非洲奴隶(表10)。从非洲迁徙去的黑人大多是高大身材的尼格罗人。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黑人迁徙到美洲,不是为了移民而移民,而是为了输送劳力。尼格罗人种到了美洲之后,为今后的种族混血、体质类型和体育运动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为什么美洲黑人身材高大的原因,从北美到南美都服从这一规律。北美黑人在篮球、田径和拳击项目中大放异彩,南美黑人则在足球、跳跃方面盖世无双。美洲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更是催化着黑人之身高发育。速度离不开力量,但也离不开人体身材之是否高大,同样步频,高大运动员一定跑得更快。除举重外,力量型运动亦复如此。
6.3 黑人在速度类项目中的表现 100m赛跑的成绩代表着人类的速度极限。1988年,加拿大的黑人运动员约翰逊创造过9.83s的世界纪录。1989年,年仅20岁的美国黑人运动员伯勒尔(L.Borrelly)创造了100m跑9.94s的好成绩。而1989年,美国黑人运动员金多姆(Kingdom)2次刷新110m栏的世界纪录。黑人运动员不仅在速度方面占有优势,而且跳得更高。1989年7月30日,古巴黑人运动员索托马约尔(Sotomayor)跳过2.44m的横杆,创造了跳高世界纪录。黑人的运动天赋与其生理特征密切相关。肌肉活检显示,黑人运动员的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的百分比较高,因而他们在短跑中耗氧不多。黑人脚底屈肌强度约150~200kg,而白人只有50kg左右。若以同样的腿部蹬力作用地面,黑人的弹力竟比白人高出3~4倍。因此,黑人短跑运动员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6.4 黑人在耐力类项目中的表现从起源到进化,黑人长期生活在非洲高原,造就了这一人种的最大吸氧能力,黑人在耐力项目中同样出色。肯尼亚黑人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中长期居霸主地位,22岁的肯尼亚运动员艾伦(P.Ereng)曾在第24届奥运会上夺得男子800m跑桂冠;同年,在世界室内田径赛中,又以1min44.85s的成绩打破了由英国运动员科伊(S.Coe)保持多年的1min44.91s的室内800m跑世界纪录;在苏黎世国际田径大奖赛中,他则创造了1min43.16s的最好成绩。肯尼亚运动员卡路基(J.Kariuki)和考茨(P.Koech)在第24届奥运会上分别夺取了3000m障碍赛的金牌和银牌;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田径大奖赛中,卡路基又以8min5.35s的成绩刷新了肯尼亚运动员罗诺(HenryRono)保持了11年之久的8min5.40s的世界纪录。其它国家的黑人运动员也有非凡表现。摩洛哥黑人运动员奥伊塔(S.Aouita)被人誉为“摩洛哥快车”,他创造了5项中长跑世界纪录,他不但以3min30.63s跑出了1500m的最好成绩,而且又以7min29.45s的成绩创造了3000m跑的世界纪录。耐力运动与人的心肺功能有关,更与神经内分泌对体温之调节有关。黑人长期生活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温热带,具有耐热和调节温度的生物学优势。
6.5 黑人的劣势游泳可谓水中“田径”,它既是速度比赛,也是耐力比赛。然而,在这一项目中,黑人却无任何优势,高水平国际大赛中很少有黑人运动员出现,即使有,也多是混血黑人,且水平不高。何以如此?这与黑人的肌肉结构特征有关。在水中,白人肌重仅为1.5g/cm3,而黑人则为11.3g/cm3,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因此,黑人的飘浮问题不易解决。黑人在举重项目中同样不具备“天才”。原因很简单,黑人属于四肢修长型人种,手持重物举到头顶,修长的四肢等于增大了阻力,吃亏不少。这一点就大大不如蒙古人种以及东欧各国蒙古-欧罗巴的混血人种——“五短身材”,圆筒体形,力大而易于举重发力。摔跤亦然,黑人由于身体修长,身体重心偏高,从而不稳,极易被人摔倒。
6.6 黑人现象的社会学分析黑人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确实如同谜团,深深困惑着人们。因为导致这一人口总数不多但运动成绩极佳的黑人现象,因素实在复杂。面对这一问题,这里试做讨论。体育比赛,基本上服从“优胜劣汰”和“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体育的规则是完全开放而公开的,而规则的“公平”性最大限度地吻合了自然法则。人类的法则只有接近自然法则,则其合理性才会充分体现。体育比赛中的规则设计,大体上考虑的是“绝对比赛”,而没有考虑“相对比赛”。考虑相对比赛所引发的问题似乎比“绝对比赛”引发的问题还要严重。所以,天下人从不因为规则的这一“绝对”现象而抱怨。而且各种项目对于不同人种来说,总是既有利又有弊。比如,篮球、排球,还有大多数田径项目,身材越高越有利;而体操、举重等项目,则身高越矮越有利。正因为如此,利弊相互抵消,才又使“绝对比赛”的竞赛法则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承认了这一前提,我们才能对黑人现象以及黄人问题找到“内在”关系,才会了解其接近实质的内容。体育的人才结构都是“选择”的结果。比如打篮球,不是谁想打就能打出名堂来的,而首先是谁最适合于打篮球才有可能被这一游戏所选择。层层选择的结果,就出现了打篮球的都是大个子。与之相应,体操与举重都是小个子。美国的社会价值与动物社会中的“优胜劣汰”非常接近,进而体育中的绝对成就(如“第1”、“成功”和“胜利”等等)观念更是强化着人们的“适者生存”。这样,所有适合于从事某项体育运动的人才,都会通过它的人种规定而得到最好的“选择”。黑人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途径得到了“择优竞选”,从而在田径、拳击、篮球、橄榄球等需要身高、力量和灵活的项目中大放异彩,而身高、体重一点都不差的白人,同样不能将之动摇。这也可以说明,何以在希特勒面前是欧文斯这样的“有色人种”为美国、为人类、为有色人种争得了荣誉。其它有色人种大概也很想从希特勒眼皮下争得荣誉,然而,因为天赋不够,连白人也战胜不了,美梦自然无法实现。当然,正因为黑人天然具备这样那样的优势,必然同时也注定他具备与之相应的劣势。黑人由于身材高、重心高、四肢长,在摔跤、举重和体操等项目方面都没有优势。这样的劣势自然无法得到这类项目的“择优”,“择优”只能倾向于与之相反的蒙古人种或东欧人种。
❷ 实力超周琦,继姚明之后的亚洲篮球希望,他是谁呢
自从中国男篮在世界杯失利后,对未来的希望这个词被多次提及。现在比别人强,他们的目光肯定是在未来。这就是为什么像张振林、王全泽和曾卜凡这样的年轻球员在没有参加过职业联赛的情况下,却受到外界如此多的关注。他们都期待着自己未来的发挥,帮助中国男篮重建辉煌。
如果达到这个结果,那么中国男篮将在未来的亚运会上遇到NBA头号球员。回想起同样是亚运会头号选手的姚明的统治地位,真的是印象不深刻!曾卜凡是中国男篮最有前途的年轻球员。像张振林、李洪圈这样的球员,虽然天赋异禀,但是和之前的球员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未来亚洲的对手只会越来越多。
比如北京首钢的少年之鹰工程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让球员出国,接受最高水平的篮球学习,有利于年轻球员的成长。中国男篮未来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任重道远。
❸ 有色人种的分布和为什么在那些地方
种族是带有深刻进化特征的产物,不同种族具有形态学上的不同特征。从“尼格罗人种”到“欧罗巴人种”再到“蒙古人种”,则又有若干过渡型人种(表2)。种族是“自然”的产物,而“民族”是“文化”的结果,种族的分布也有其重要特征。一个国家并非均匀地拥有各类种族和民族,不同的地理空间有着不同的人种,比如,非洲以尼格罗人种为主;欧洲以欧罗巴人种为主;亚洲尤其是东亚和北亚则以蒙古人种为主。在世界上的50多亿人口中,蒙古人种约占总人口的41%,欧罗巴人种约占43%,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则只占16%。在每一个大人种或支系人种中,都包含着众多的民族,同时,也有一些民族是由2个甚至多个人种混血融合而形成的。
人种形态差别人种由于“地理差异”不同而“身高”有异。人类学研究总结道:“世界人群身高的算术平均数的地理差异达40~41cm,最矮的是刚果流域的黑人(非洲俾格米人),其平均身高为141cm;最高的是非洲乍得湖东南的黑人,其平均身高为182cm。世界上最矮的群体是中非俾格米人、东南亚俾格米人、南非布须曼人。最高的群体是热带森林界限以北的尼格罗人某些群体、苏格兰人、马克萨斯群岛的波利尼西亚人。”
有关人种身高的分布,着名人类学家罗金斯基等人根据大量人体测量数据得出:“整个人类的平均身高,男性约为165cm,女性约为154cm,男、女身高相差平均8~11cm。”又说:“身材矮小(低于160cm)是欧洲、亚洲和美洲最北部的人(洛帕尔人、曼西人、汉蒂人、古亚细亚人、爱斯基摩人)的特点,东亚和东南亚(日本、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的许多民族)、中美和南美的许多群体也身材矮小。高身材的人(170cm以上)除了上述地区,还见于欧洲北部(挪威人、瑞典人)、巴尔干半岛、高加索、印度西北部和北美。”
显然,在人类学上,不同种族各有特征,不同种族有着不同的身高。身高最高的种族是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及其变种,而亚洲人种则属于中等身材。人种身高因地理气候差异而形成。新石器时代以来,由于人口的不断迁徙和混血,人种身高的地理学特征开始模糊。迁徙导致了人种的形态学特征趋向同一,混血的结果则是出现了各种变种,比如埃塞俄比亚人种是非洲身材最高之人种。这一人种的肤色虽属黑色,但肤色中已带有红色成分,从而成为红褐色。据考证,这是非洲大陆上的一支特殊人种。人类学家指出:“在非洲之角的东北非、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生活着埃塞俄比亚人种,这是欧罗巴人和尼格罗人,即白种人和黑种人的混合类型。”
竞技场上的黑人讨论人种与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就不能不谈黑人。黑人在人种学与体育运动中属特殊现象。黑人在体育运动方面所表现出的天赋令人惊叹,从田径到球类,从速度到耐力,从跳跃到拳击,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璀璨明星,令其它种族望尘莫及。除长跑外,黑人的运动天赋越来越集中在美洲黑人身上,其中,美国黑人尤为突出。无论是田径的刘易斯,篮球的迈克尔·乔丹,还是拳击的泰森,都代表着当代人类运动的最高水平。
黑人的人种学特征对黑人的“代谢”状况进行研究发现,黑人的汗腺比白人要多,黑人“皮肤致冷更快,排汗机制比白种人更完善。”“在室温37.8℃的房间里,经过做一系列指定动作后,黑人比白种人流的汗水要少一些,直肠温度也低一些”。“在高温中(76.5℃)停留15min后,白种人流汗107cm3,而黑人流汗170cm3”。有资料表明,在过热条件下,黑人的热调节功能比白种人更完善。就是说,黑人比白种人恢复正常体温更快,非洲黑人的汗腺比欧洲人的要大。业已证明,黑人血液中所含铜元素的百分比高于欧洲人。这是因为铜在黑色素形成过程中,对二羟基苯丙氨酸起催化作用。忍受干旱所带来气温剧增的能力的差别,在婴儿期就已显露出来,如“由撒哈拉沙漠刮向塞内加尔和苏丹肆虐的干热风,给白种人婴儿带来大量死亡,而对黑人的婴儿却没什么特别的影响。”[1]人在运动时体温必然增高,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体内环境便无法正常,电解质平衡的破坏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相比之下,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在忍受高温方面,要比尼格罗黑人差得多。测量表明:“黑人的口裂宽度很大(与面部和头部的大小相比),唇粘膜的延展面大,这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而使吸入的空气变凉,有益于在热带生活。热带种族所特有的窄而高的头型,比低平而宽的头型更适宜于强烈日射的环境。”[1]相反,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都不具备这一优势。足球、长跑与拳击运动中,黑人运动员之所以人才众多,不完全是经济学、社会学现象,更多的还是人种学特征所致。
美洲黑人的移民殖民运动以前,美洲大陆并没有黑人。黑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澳大利亚以及亚洲阿拉伯半岛。美洲板块上生活的则是印第安人,属于蒙古人种或其变种。美洲黑人是欧洲人贩去的非洲奴隶(表10)。从非洲迁徙去的黑人大多是高大身材的尼格罗人。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黑人迁徙到美洲,不是为了移民而移民,而是为了输送劳力。尼格罗人种到了美洲之后,为今后的种族混血、体质类型和体育运动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为什么美洲黑人身材高大的原因,从北美到南美都服从这一规律。北美黑人在篮球、田径和拳击项目中大放异彩,南美黑人则在足球、跳跃方面盖世无双。美洲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更是催化着黑人之身高发育。速度离不开力量,但也离不开人体身材之是否高大,同样步频,高大运动员一定跑得更快。除举重外,力量型运动亦复如此。
黑人在速度类项目中的表现 100m赛跑的成绩代表着人类的速度极限。1988年,加拿大的黑人运动员约翰逊创造过9.83s的世界纪录。1989年,年仅20岁的美国黑人运动员伯勒尔(L.Borrelly)创造了100m跑9.94s的好成绩。而1989年,美国黑人运动员金多姆(Kingdom)2次刷新110m栏的世界纪录。黑人运动员不仅在速度方面占有优势,而且跳得更高。1989年7月30日,古巴黑人运动员索托马约尔(Sotomayor)跳过2.44m的横杆,创造了跳高世界纪录。黑人的运动天赋与其生理特征密切相关。肌肉活检显示,黑人运动员的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的百分比较高,因而他们在短跑中耗氧不多。黑人脚底屈肌强度约150~200kg,而白人只有50kg左右。若以同样的腿部蹬力作用地面,黑人的弹力竟比白人高出3~4倍。因此,黑人短跑运动员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黑人在耐力类项目中的表现从起源到进化,黑人长期生活在非洲高原,造就了这一人种的最大吸氧能力,黑人在耐力项目中同样出色。肯尼亚黑人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中长期居霸主地位,22岁的肯尼亚运动员艾伦(P.Ereng)曾在第24届奥运会上夺得男子800m跑桂冠;同年,在世界室内田径赛中,又以1min44.85s的成绩打破了由英国运动员科伊(S.Coe)保持多年的1min44.91s的室内800m跑世界纪录;在苏黎世国际田径大奖赛中,他则创造了1min43.16s的最好成绩。肯尼亚运动员卡路基(J.Kariuki)和考茨(P.Koech)在第24届奥运会上分别夺取了3000m障碍赛的金牌和银牌;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田径大奖赛中,卡路基又以8min5.35s的成绩刷新了肯尼亚运动员罗诺(HenryRono)保持了11年之久的8min5.40s的世界纪录。其它国家的黑人运动员也有非凡表现。摩洛哥黑人运动员奥伊塔(S.Aouita)被人誉为“摩洛哥快车”,他创造了5项中长跑世界纪录,他不但以3min30.63s跑出了1500m的最好成绩,而且又以7min29.45s的成绩创造了3000m跑的世界纪录。耐力运动与人的心肺功能有关,更与神经内分泌对体温之调节有关。黑人长期生活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温热带,具有耐热和调节温度的生物学优势。
黑人的劣势游泳可谓水中“田径”,它既是速度比赛,也是耐力比赛。然而,在这一项目中,黑人却无任何优势,高水平国际大赛中很少有黑人运动员出现,即使有,也多是混血黑人,且水平不高。何以如此?这与黑人的肌肉结构特征有关。在水中,白人肌重仅为1.5g/cm3,而黑人则为11.3g/cm3,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因此,黑人的飘浮问题不易解决。黑人在举重项目中同样不具备“天才”。原因很简单,黑人属于四肢修长型人种,手持重物举到头顶,修长的四肢等于增大了阻力,吃亏不少。这一点就大大不如蒙古人种以及东欧各国蒙古-欧罗巴的混血人种——“五短身材”,圆筒体形,力大而易于举重发力。摔跤亦然,黑人由于身体修长,身体重心偏高,从而不稳,极易被人摔倒。
黑人现象的社会学分析黑人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确实如同谜团,深深困惑着人们。因为导致这一人口总数不多但运动成绩极佳的黑人现象,因素实在复杂。面对这一问题,这里试做讨论。体育比赛,基本上服从“优胜劣汰”和“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体育的规则是完全开放而公开的,而规则的“公平”性最大限度地吻合了自然法则。人类的法则只有接近自然法则,则其合理性才会充分体现。体育比赛中的规则设计,大体上考虑的是“绝对比赛”,而没有考虑“相对比赛”。考虑相对比赛所引发的问题似乎比“绝对比赛”引发的问题还要严重。所以,天下人从不因为规则的这一“绝对”现象而抱怨。而且各种项目对于不同人种来说,总是既有利又有弊。比如,篮球、排球,还有大多数田径项目,身材越高越有利;而体操、举重等项目,则身高越矮越有利。正因为如此,利弊相互抵消,才又使“绝对比赛”的竞赛法则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承认了这一前提,我们才能对黑人现象以及黄人问题找到“内在”关系,才会了解其接近实质的内容。体育的人才结构都是“选择”的结果。比如打篮球,不是谁想打就能打出名堂来的,而首先是谁最适合于打篮球才有可能被这一游戏所选择。层层选择的结果,就出现了打篮球的都是大个子。与之相应,体操与举重都是小个子。美国的社会价值与动物社会中的“优胜劣汰”非常接近,进而体育中的绝对成就(如“第1”、“成功”和“胜利”等等)观念更是强化着人们的“适者生存”。这样,所有适合于从事某项体育运动的人才,都会通过它的人种规定而得到最好的“选择”。黑人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途径得到了“择优竞选”,从而在田径、拳击、篮球、橄榄球等需要身高、力量和灵活的项目中大放异彩,而身高、体重一点都不差的白人,同样不能将之动摇。这也可以说明,何以在希特勒面前是欧文斯这样的“有色人种”为美国、为人类、为有色人种争得了荣誉。其它有色人种大概也很想从希特勒眼皮下争得荣誉,然而,因为天赋不够,连白人也战胜不了,美梦自然无法实现。当然,正因为黑人天然具备这样那样的优势,必然同时也注定他具备与之相应的劣势。黑人由于身材高、重心高、四肢长,在摔跤、举重和体操等项目方面都没有优势。这样的劣势自然无法得到这类项目的“择优”,“择优”只能倾向于与之相反的蒙古人种或东欧人种。
在“中华民族”的构成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欧罗巴人种”,完全看不到“尼格罗人种”,“中华民族”中,缺少另2大人种的血统。欧罗巴人种只在新疆和黑龙江等极少数省份中依稀可见,但尼格罗人种绝对没有。尽管中国存在“山东大汉”,但这些“大汉”的平均身高只有170cm,无法与平均身高180cm的欧罗巴人种与尼格罗人种相比。正如测量表明:“人体尺寸的种族和民族差异也很明显。例如,白种人的人体尺寸要比其它人种的人体测量值大。在亚洲国家中,越、泰等国的人体尺寸又略小于中、日等国的人体尺寸。”“美国人(白种人多数)在人体尺寸上显然比中国人(黄种人)高大些。”[5]即使如此,人体测量材料还表明:蒙古人种的躯干明显高于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黄种人在身体骨架大小、身体重量、肢体力量等方面均比白种人小一些,但是黄种人躯干对四肢长度的比例值又大于白种人。[5]所有这些特征,都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人等蒙古人种在速度、弹跳,在田径、大球等方面的取胜,但为灵巧、平衡或柔摔等各种“短、平、快”项目提供了方便。这样,我国运动员想在足球、篮球和排球等3大球和跑跳投等田径项目方面赶超世界一流水平难度确实不小。我们只能多在“科学选材”、“有效训练”等方面多下功夫,以人为手段弥补“先天”不足。人种与体育之间的关系,也服从“人体工效学”的原理。我们只有在选材、用材等方面多做文章,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才能事半功倍。
中国体育科技 2001 第6期 P3-9
❹ 了解索托马约尔的进!!!!给分
姓名:哈维尔·索托马约尔
英文名:Javier Sotomayor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7年10月13日
国籍:古巴
身高:194cm
体重:80kg
经历及成绩:
1977年他开始从事全能训练,由于跳高成绩突出,
1982年他转入跳高训练。索托马约尔腿长、速度快、爆发力强、灵敏性好,助跑和起跳技术合理,是难得的跳高天才。在着名教练达亚的悉心指导下,他的运动成绩直线上升。
1984年5月19日,年仅16岁的索托马约尔以2.33米的成绩创造了本国纪录,一跃成为世界一流选手。
1985年他以2.30米的成绩获得世界室内田径运动会的亚军。同年,在第4届世界杯田径赛上,以2.28米获得第三名。1986年3月,他以2.36米的成绩创造了世界青少年纪录,排当年世界第二位。
1987年他的最好成绩为2.37米。
1988年9月8日他以 2.43米的优异成绩,首创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是继1960年美国运动员托马斯创造世界纪录28年来,第二位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黑人选手。这一年他在22场比赛中有21场跳过2.30米以上的高度,其中2.38米一次、2.35米三次。由于古巴抵制汉城奥运会,他失去了夺取奥运金牌的机会。
1989年7月29日,索托马约尔以2.44米的成绩第二次创造世界纪录。同年,他还获第5届世界杯田径赛第三名。1991年他以2.36术获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银牌。
1992年他首次参加第25届奥运会,以2.34米的成绩摘得金牌。
1993年、26岁的索托马约尔以2.45米再创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并在第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2.40米的成绩折桂,被世界称誉为“跳高之王”。
1994年获得第7届世界杯田径赛冠军。1995年获第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亚军。
1996年,在第26届奥运会上,他因伤未能蝉联奥运会冠军。索托马约尔最大的愿望就是创造更高的世界纪录。
❺ 欧洲人,亚洲人,非洲人在体格上有什么差别
应该说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人类基因组图谱表明,人与人之间基因密码的相似程度高达99.99%,差异仅有0.01%。正是这0.01%的差异决定了人种与人种之间在外貌、身体形态和肤色、眼睛颜色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家现在还不能解释那0.01%基因是否能决定体能的好坏,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人种的人在生理和生化代谢方面肯定存在差异。
运动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黑人躯干短,四肢长,上肢手大臂长,下肢大腿粗、小腿细,脚和腿肚之间有一个出色的力矩,臀部普遍翘起等等,这些都是他们的体能条件和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埃莉诺?梅特利雷对美国黑人进行了人体测量学研究。他用相同身高的不同人种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黑人的下肢总是更长些,尤其是小腿比其他人种都长。由于下肢长,黑人的重心也高于其他人种,重心高,稳定角减少,有利于快速灵活。小腿长对跑步有利,能够使肢体末端获得更大的线速度,有利于蹬地,以获得更大的支撑反作用力。欧美学者的研究还发现,在体重与内脏器官同样大小的情况下,黑人的骨骼比其他人种的骨骼长5厘米左右。我国的科研人员曾对古巴女排黑人运动员进行测试,她们的平均身高为1.789米,两臂伸长为1.9米,最长者是2.02米。黑人身高两臂伸长之比超过其他人种。这种体型的特点,使她们在球类、田径、拳击等项目上占绝对优势,而在举重、体操等项目却处于劣势。比如黑人选手在举重时,手持重物举到头顶,修长的四肢是不利的。在这一点上,他们就大大不如黄色人种,因为黄种人的体型大都为圆筒体形,易于举重发力。许多专家认为,臀部上翘,爆发力会很强,因此冲刺和弹跳能力就好。因为臀部上翘使臀部与腿部肌肉的长度增加,收缩时产生更大的力量。拉长后的肌肉还可以增加力对臀、腿部的作用时间黑人的脚部结构也与其他人种不同,一般人的脚趾中大拇趾最长,黑人则是第二脚趾最长,而且跟骨大,足弓高,加之脚底厚实多肉,使整个脚犹如一双富有弹性的靴子。由于黑人的脚底肌肉发达,因此,其脚内肌肉强度就大。据科研人员测试,黑人的脚内肌肉强度为150-200公斤、黄种人为100公斤、白种人为50公斤。若以同样的腿部蹬力作用于地面,黑人的弹力比白人高出3-4倍。因此,黑人在田径场上,尤其是短跑中所向披靡。另外,黑人的跟键长。据测试,古巴女排黑人运动员的脚跟键平均长度为25.9 厘米,最长者为29厘米。
其他优势黑人的肌纤维中红肌较多,白肌则少于其他人种。肌纤维根据颜色的不同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类。红肌细胞中的线粒体较多而且供出的能量更多,所以拥有红肌或以红肌为主的人属爆发型选手。而白肌细胞能匀称和持续地提供能量,因而拥有白肌或以白肌为主的人耐力更强,属耐力型选手。黑人运动员的肌肉以红肌为主,因而适合短跑项目。欧美人的肌肉中白肌较多,适合于耐力和对抗的运动项目。有人说,泰森就天生是名爆发型选手。前苏联医学家认为泰森爆发的力量远远超过他人,因为泰森身上的红肌远远超过他人,但是红肌多了,白肌相应地就少,所以泰森先天耐力不足。黑人的骨骼密度大于其他人种,而脂肪却少于其他人种。较轻的骨骼和较少的脂肪使黑人的比重较大。成人各器官的密度惟有脂肪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骨的密度最大,大于水的密度,因此浮力的大小与脂肪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水中,白人每立方厘米肌重仅仅为1.5克,而黑人则为11.3克。因此到了水中,黑人需付出比白人更大的气力才能解决自己身体上浮的问题。比重大,浮力小,这也是黑人运动员无论男女在游泳方面成绩甚微,不如在其他体育项目中声势显赫的原因。黑人身体的辐射散热功能优于其他人种。人在运动时体温必然增高,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体内环境便无法正常,电解质平衡的破坏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对黑人的代谢状况进行研究发现,黑人的汗腺比白人要多,所以黑人的皮肤致冷更快,排汗机制比白种人更完善。在室温37.8℃的房间里,经过一系列指定动作后,黑人比白人流的汗水要少一些。而在高温中(76.50℃)停留15分钟后,黑人的流汗量是白种人的十几倍。研究结果显示,黑人身体的辐射散热功能强既有散热系统形态学方面的优势,又与身体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不同。黑人宽厚的嘴唇、短而粗的鼻腔、发达的汗腺都有利于散发体热调节体温。而且,黑人血液中所含铜元素的百分比高于欧洲人。这是因为铜在黑色素形成过程中,对二羟基苯丙氨酸起催化作用。忍受干旱所带来气温剧增的能力的差别,在婴儿期就已显露出来,如由撒哈拉沙漠刮向塞内加尔和苏丹的肆虐的干热风,使大量白种人婴儿夭折,而对黑人的婴儿却没什么特别的影响。
黑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要比其他人种高。黑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红细胞600万以上,比其他人种每立方毫米高出100-150万。红细胞多,血红蛋白的含量就高。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供给组织,以氧化能量物质,并释放能量供身体活动需要。人体在运动时,血红蛋白有增大供氧量和排出体内代谢物乳酸、二氧化碳的作用。黑人运动员肌肉疲劳后恢复得快和血红蛋白多有很大关系。
种族是带有深刻进化特征的产物,不同种族具有形态学上的不同特征。从“尼格罗人种”到“欧罗巴人种”再到“蒙古人种”,则又有若干过渡型人种(表2)。种族是“自然”的产物,而“民族”是“文化”的结果,种族的分布也有其重要特征。一个国家并非均匀地拥有各类种族和民族,不同的地理空间有着不同的人种,比如,非洲以尼格罗人种为主;欧洲以欧罗巴人种为主;亚洲尤其是东亚和北亚则以蒙古人种为主。在世界上的50多亿人口中,蒙古人种约占总人口的41%,欧罗巴人种约占43%,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则只占16%。在每一个大人种或支系人种中,都包含着众多的民族,同时,也有一些民族是由2个甚至多个人种混血融合而形成的。
人种形态差别人种由于“地理差异”不同而“身高”有异。人类学研究总结道:“世界人群身高的算术平均数的地理差异达40~41cm,最矮的是刚果流域的黑人(非洲俾格米人),其平均身高为141cm;最高的是非洲乍得湖东南的黑人,其平均身高为182cm。世界上最矮的群体是中非俾格米人、东南亚俾格米人、南非布须曼人。最高的群体是热带森林界限以北的尼格罗人某些群体、苏格兰人、马克萨斯群岛的波利尼西亚人。”
有关人种身高的分布,着名人类学家罗金斯基等人根据大量人体测量数据得出:“整个人类的平均身高,男性约为165cm,女性约为154cm,男、女身高相差平均8~11cm。”又说:“身材矮小(低于160cm)是欧洲、亚洲和美洲最北部的人(洛帕尔人、曼西人、汉蒂人、古亚细亚人、爱斯基摩人)的特点,东亚和东南亚(日本、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的许多民族)、中美和南美的许多群体也身材矮小。高身材的人(170cm以上)除了上述地区,还见于欧洲北部(挪威人、瑞典人)、巴尔干半岛、高加索、印度西北部和北美。”
显然,在人类学上,不同种族各有特征,不同种族有着不同的身高。身高最高的种族是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及其变种,而亚洲人种则属于中等身材。人种身高因地理气候差异而形成。新石器时代以来,由于人口的不断迁徙和混血,人种身高的地理学特征开始模糊。迁徙导致了人种的形态学特征趋向同一,混血的结果则是出现了各种变种,比如埃塞俄比亚人种是非洲身材最高之人种。这一人种的肤色虽属黑色,但肤色中已带有红色成分,从而成为红褐色。据考证,这是非洲大陆上的一支特殊人种。人类学家指出:“在非洲之角的东北非、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生活着埃塞俄比亚人种,这是欧罗巴人和尼格罗人,即白种人和黑种人的混合类型。”
竞技场上的黑人讨论人种与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就不能不谈黑人。黑人在人种学与体育运动中属特殊现象。黑人在体育运动方面所表现出的天赋令人惊叹,从田径到球类,从速度到耐力,从跳跃到拳击,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璀璨明星,令其它种族望尘莫及。除长跑外,黑人的运动天赋越来越集中在美洲黑人身上,其中,美国黑人尤为突出。无论是田径的刘易斯,篮球的迈克尔·乔丹,还是拳击的泰森,都代表着当代人类运动的最高水平。
黑人的人种学特征对黑人的“代谢”状况进行研究发现,黑人的汗腺比白人要多,黑人“皮肤致冷更快,排汗机制比白种人更完善。”“在室温37.8℃的房间里,经过做一系列指定动作后,黑人比白种人流的汗水要少一些,直肠温度也低一些”。“在高温中(76.5℃)停留15min后,白种人流汗107cm3,而黑人流汗170cm3”。有资料表明,在过热条件下,黑人的热调节功能比白种人更完善。就是说,黑人比白种人恢复正常体温更快,非洲黑人的汗腺比欧洲人的要大。业已证明,黑人血液中所含铜元素的百分比高于欧洲人。这是因为铜在黑色素形成过程中,对二羟基苯丙氨酸起催化作用。忍受干旱所带来气温剧增的能力的差别,在婴儿期就已显露出来,如“由撒哈拉沙漠刮向塞内加尔和苏丹肆虐的干热风,给白种人婴儿带来大量死亡,而对黑人的婴儿却没什么特别的影响。”[1]人在运动时体温必然增高,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体内环境便无法正常,电解质平衡的破坏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相比之下,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在忍受高温方面,要比尼格罗黑人差得多。测量表明:“黑人的口裂宽度很大(与面部和头部的大小相比),唇粘膜的延展面大,这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而使吸入的空气变凉,有益于在热带生活。热带种族所特有的窄而高的头型,比低平而宽的头型更适宜于强烈日射的环境。”[1]相反,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都不具备这一优势。足球、长跑与拳击运动中,黑人运动员之所以人才众多,不完全是经济学、社会学现象,更多的还是人种学特征所致。
美洲黑人的移民殖民运动以前,美洲大陆并没有黑人。黑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澳大利亚以及亚洲阿拉伯半岛。美洲板块上生活的则是印第安人,属于蒙古人种或其变种。美洲黑人是欧洲人贩去的非洲奴隶(表10)。从非洲迁徙去的黑人大多是高大身材的尼格罗人。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黑人迁徙到美洲,不是为了移民而移民,而是为了输送劳力。尼格罗人种到了美洲之后,为今后的种族混血、体质类型和体育运动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为什么美洲黑人身材高大的原因,从北美到南美都服从这一规律。北美黑人在篮球、田径和拳击项目中大放异彩,南美黑人则在足球、跳跃方面盖世无双。美洲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更是催化着黑人之身高发育。速度离不开力量,但也离不开人体身材之是否高大,同样步频,高大运动员一定跑得更快。除举重外,力量型运动亦复如此。
黑人在速度类项目中的表现 100m赛跑的成绩代表着人类的速度极限。1988年,加拿大的黑人运动员约翰逊创造过9.83s的世界纪录。1989年,年仅20岁的美国黑人运动员伯勒尔(L.Borrelly)创造了100m跑9.94s的好成绩。而1989年,美国黑人运动员金多姆(Kingdom)2次刷新110m栏的世界纪录。黑人运动员不仅在速度方面占有优势,而且跳得更高。1989年7月30日,古巴黑人运动员索托马约尔(Sotomayor)跳过2.44m的横杆,创造了跳高世界纪录。黑人的运动天赋与其生理特征密切相关。肌肉活检显示,黑人运动员的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的百分比较高,因而他们在短跑中耗氧不多。黑人脚底屈肌强度约150~200kg,而白人只有50kg左右。若以同样的腿部蹬力作用地面,黑人的弹力竟比白人高出3~4倍。因此,黑人短跑运动员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黑人在耐力类项目中的表现从起源到进化,黑人长期生活在非洲高原,造就了这一人种的最大吸氧能力,黑人在耐力项目中同样出色。肯尼亚黑人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中长期居霸主地位,22岁的肯尼亚运动员艾伦(P.Ereng)曾在第24届奥运会上夺得男子800m跑桂冠;同年,在世界室内田径赛中,又以1min44.85s的成绩打破了由英国运动员科伊(S.Coe)保持多年的1min44.91s的室内800m跑世界纪录;在苏黎世国际田径大奖赛中,他则创造了1min43.16s的最好成绩。肯尼亚运动员卡路基(J.Kariuki)和考茨(P.Koech)在第24届奥运会上分别夺取了3000m障碍赛的金牌和银牌;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田径大奖赛中,卡路基又以8min5.35s的成绩刷新了肯尼亚运动员罗诺(HenryRono)保持了11年之久的8min5.40s的世界纪录。其它国家的黑人运动员也有非凡表现。摩洛哥黑人运动员奥伊塔(S.Aouita)被人誉为“摩洛哥快车”,他创造了5项中长跑世界纪录,他不但以3min30.63s跑出了1500m的最好成绩,而且又以7min29.45s的成绩创造了3000m跑的世界纪录。耐力运动与人的心肺功能有关,更与神经内分泌对体温之调节有关。黑人长期生活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温热带,具有耐热和调节温度的生物学优势。
黑人的劣势游泳可谓水中“田径”,它既是速度比赛,也是耐力比赛。然而,在这一项目中,黑人却无任何优势,高水平国际大赛中很少有黑人运动员出现,即使有,也多是混血黑人,且水平不高。何以如此?这与黑人的肌肉结构特征有关。在水中,白人肌重仅为1.5g/cm3,而黑人则为11.3g/cm3,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因此,黑人的飘浮问题不易解决。黑人在举重项目中同样不具备“天才”。原因很简单,黑人属于四肢修长型人种,手持重物举到头顶,修长的四肢等于增大了阻力,吃亏不少。这一点就大大不如蒙古人种以及东欧各国蒙古-欧罗巴的混血人种——“五短身材”,圆筒体形,力大而易于举重发力。摔跤亦然,黑人由于身体修长,身体重心偏高,从而不稳,极易被人摔倒。
黑人现象的社会学分析黑人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确实如同谜团,深深困惑着人们。因为导致这一人口总数不多但运动成绩极佳的黑人现象,因素实在复杂。面对这一问题,这里试做讨论。体育比赛,基本上服从“优胜劣汰”和“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体育的规则是完全开放而公开的,而规则的“公平”性最大限度地吻合了自然法则。人类的法则只有接近自然法则,则其合理性才会充分体现。体育比赛中的规则设计,大体上考虑的是“绝对比赛”,而没有考虑“相对比赛”。考虑相对比赛所引发的问题似乎比“绝对比赛”引发的问题还要严重。所以,天下人从不因为规则的这一“绝对”现象而抱怨。而且各种项目对于不同人种来说,总是既有利又有弊。比如,篮球、排球,还有大多数田径项目,身材越高越有利;而体操、举重等项目,则身高越矮越有利。正因为如此,利弊相互抵消,才又使“绝对比赛”的竞赛法则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承认了这一前提,我们才能对黑人现象以及黄人问题找到“内在”关系,才会了解其接近实质的内容。体育的人才结构都是“选择”的结果。比如打篮球,不是谁想打就能打出名堂来的,而首先是谁最适合于打篮球才有可能被这一游戏所选择。层层选择的结果,就出现了打篮球的都是大个子。与之相应,体操与举重都是小个子。美国的社会价值与动物社会中的“优胜劣汰”非常接近,进而体育中的绝对成就(如“第1”、“成功”和“胜利”等等)观念更是强化着人们的“适者生存”。这样,所有适合于从事某项体育运动的人才,都会通过它的人种规定而得到最好的“选择”。黑人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途径得到了“择优竞选”,从而在田径、拳击、篮球、橄榄球等需要身高、力量和灵活的项目中大放异彩,而身高、体重一点都不差的白人,同样不能将之动摇。这也可以说明,何以在希特勒面前是欧文斯这样的“有色人种”为美国、为人类、为有色人种争得了荣誉。其它有色人种大概也很想从希特勒眼皮下争得荣誉,然而,因为天赋不够,连白人也战胜不了,美梦自然无法实现。当然,正因为黑人天然具备这样那样的优势,必然同时也注定他具备与之相应的劣势。黑人由于身材高、重心高、四肢长,在摔跤、举重和体操等项目方面都没有优势。这样的劣势自然无法得到这类项目的“择优”,“择优”只能倾向于与之相反的蒙古人种或东欧人种。
在“中华民族”的构成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欧罗巴人种”,完全看不到“尼格罗人种”,“中华民族”中,缺少另2大人种的血统。欧罗巴人种只在新疆和黑龙江等极少数省份中依稀可见,但尼格罗人种绝对没有。尽管中国存在“山东大汉”,但这些“大汉”的平均身高只有170cm,无法与平均身高180cm的欧罗巴人种与尼格罗人种相比。正如测量表明:“人体尺寸的种族和民族差异也很明显。例如,白种人的人体尺寸要比其它人种的人体测量值大。在亚洲国家中,越、泰等国的人体尺寸又略小于中、日等国的人体尺寸。”“美国人(白种人多数)在人体尺寸上显然比中国人(黄种人)高大些。”[5]即使如此,人体测量材料还表明:蒙古人种的躯干明显高于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黄种人在身体骨架大小、身体重量、肢体力量等方面均比白种人小一些,但是黄种人躯干对四肢长度的比例值又大于白种人。[5]所有这些特征,都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人等蒙古人种在速度、弹跳,在田径、大球等方面的取胜,但为灵巧、平衡或柔摔等各种“短、平、快”项目提供了方便。这样,我国运动员想在足球、篮球和排球等3大球和跑跳投等田径项目方面赶超世界一流水平难度确实不小。我们只能多在“科学选材”、“有效训练”等方面多下功夫,以人为手段弥补“先天”不足。人种与体育之间的关系,也服从“人体工效学”的原理。我们只有在选材、用材等方面多做文章,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才能事半功倍。
❻ 索托马约尔参加过什么项目,获得过什么奖牌
哈维尔·索托马约尔是古巴着名男子跳高运动员,被誉为世界“跳高之王”。
索托马约尔1967年10月13日出生于古巴的马坦萨斯省,从小喜爱田径运动。1977年他开始从事全能训练,由于跳高成绩突出, 1982年他转入跳高训练。索托马约尔腿长、速度快、爆发力强、灵敏性好,助跑和起跳技术合理,是难得的跳高天才。在着名教练达亚的悉心指导下,他的运动成绩直线上升。1984年5月19日,年仅16岁的索托马约尔以2.33米的成绩创造了本国纪录,一跃成为世界一流选手。1985年他以2.30米的成绩获得世界室内田径运动会的亚军。同年,在第4届世界杯田径赛上,以2.28米获得第三名。1986年3月,他以2.36米的成绩创造了世界青少年纪录,排当年世界第二位。1987年他的最好成绩为2.37米。1988年9月8日他以 2.43米的优异成绩,首创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是继1960年美国运动员托马斯创造世界纪录28年来,第二位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黑人选手。这一年他在22场比赛中有21场跳过2.30米以上的高度,其中2.38米一次、2.35米三次。由于古巴抵制汉城奥运会,他失去了夺取奥运金牌的机会。1989年7月29日,索托马约尔以2.44米的成绩第二次创造世界纪录。同年,他还获第5届世界杯田径赛第三名。1991年他以2.36术获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银牌。1992年他首次参加第25届奥运会,以2.34米的成绩摘得金牌。1993年、26岁的索托马约尔以2.45米再创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并在第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2.40米的成绩折桂,被世界称誉为“跳高之王”。1994年获得第7届世界杯田径赛冠军。1995年获第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亚军。1996年,在第26届奥运会上,他因伤未能蝉联奥运会冠军。索托马约尔最大的愿望就是创造更高的世界纪录
❼ 中国男篮想规划华裔篮球天才,为何会遭到拒绝
中国篮球,早就在悄悄进行规划工作,只是还未上升到国家队这个高度。倒不是篮协有骨气,姚明有傲气这么简单,归根到底这里有两个深层次的原因。
林书豪有实力不说,他还是纯正的美籍华人,归化到中国男篮看上去的确很美。但是比较尴尬的是,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林书豪如果真想加入中国男篮,他得放弃美国国籍,这个要求真的现实吗?
林书豪之外,孟菲斯灰熊队的凯尔-安德森也被确认为有中国广东血统,归化他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抛开中国男篮暂时不需要规划的前提,即便开展规划工作,潜在归化对象几乎多数是美国国籍(他国优秀球员早就是各自国家队成员),归化难度也非常之大。
❽ 菲 律 宾 的天才内线索托如何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篮球综合实力,亚洲区不少国家开始陆续地采用混血、归化球员以此助力。日本、菲律宾在这方面也是遥遥领先,不可否认其篮球实力已经逐步向中国男篮靠近了!
面对黑人中锋,善于以柔克刚,还有一把出色的中投。
接球后的背身单打能力,比同龄人都要成熟。
灵敏的防守嗅觉,弥补了他单薄的身体素质所带来的劣势。
甚至在内线,他也有着像后卫般的视野。
当然内线脚步虽然没有那么华丽,但还是十分中用。
总之不管最终能不能进入NBA,索托也是未来中国男篮的一大劲敌,以后也将会和周琦产生不少正面对话,这样的场面,你们期待吗?
❾ 歌舞青春人物介绍 要详细,要全,主要有性格
扎克·埃夫隆 饰 Troy Bolton(特洛伊·伯顿)
凡妮莎·哈金斯 饰 Gabriella Montez(盖比瑞拉·曼提斯) Ashley Tisdale 饰 Sharpay Evans(夏培·伊万斯)
Lucas Grabeel 饰Ryan Evans(雷恩·伊万斯)
Corbin Bleu 饰 Chad Danforth (乍得·丹佛)
Monique Coleman 饰 Taylor McKessie(泰勒·米凯西)
Olesya Rulin 饰 Kellsi(凯西)
故事主角Troy Bolton是个篮球天才,自小以篮球为目标,他的父亲兼教练,指引着他。Gabriella Montez 则是难得的理科奇才,又有“爱因斯坦”的称号,而且她取得了不少惊人的成绩而且心地善良。他们两人本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新年假期的一个卡拉OK比赛中,将重唱发挥的淋漓尽致。假期结束后,他们更发觉由于Gabriella的妈妈调换了工作环境,Gabriella和Troy就读于同一学校!学校音乐剧角色的选拔也即将开始,于是 Troy 及 Gabriella 打算参加试音,希望成为学校最新音乐剧的男女主角。由于篮球比赛和学术比赛渐渐逼近,这都关系到学校的荣誉。为了能让Troy一心投入篮球比赛,让Gabriella认真准备学术全能比赛,篮球队成员和学术社成员联合起来劝阻他们退出音乐剧的选拔。Gabriella 新认识的朋友 Taylor McKessie 及 Troy 的好友兼支持者 Chad Danforth 知道消息后均表示不赞成,Chad 不希望见到自己的篮球偶像登上舞台,而 Taylor 则担心自己带领的学术比赛队伍将失去一个重要的队员。一向都是学校音乐剧主角的 Sharpay Evans 及 Ryan Evans 亦担心自己在学校的地位将受动摇千方百计地策划计谋阻止他们参加角色选拔。虽然如此,但 Troy 及 Gabriella 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积极追寻自己的梦想,亦影响到其他同学向别人展示一些他们一直隐藏起来的才华!后来,队友们体会到了扼杀朋友的梦想是残忍的,于是重新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Troy的父亲也清楚地了解到儿子的倔强和梦想,于是对他说:“只要你快乐就好!”这给了Troy很大的动力,Gabriella也开始有了信心。 Sharpay 和 Ryan 将音乐剧选拔赛时间恶意更改,使篮球赛、学术全能比赛和音乐剧选拔赛同时举行。出乎意料的是,队友们信誓旦旦地向他们保证一定会让他们参加比赛,并设计了策略使篮球赛的计分器发生故障,学术比赛中化学物品产生毒气从而让两项比赛暂停。当 Troy 和 Gabriella 赶到剧场,音乐剧选拔已经结束,在两人和钢琴家的恳求下,他们终于获准参赛,所有的队友都到场为他们鼓励。 Gabriella 和 Troy 唱出了令人惊叹的水平,最终获得了冠军。在篮球赛和学术比赛中他们因为勇气再次获胜。 Sharpay 和 Ryan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祝贺他们, Gabriella 和 Troy 原谅了他们并和他们成为朋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❿ NBA杜兰特向菲律宾球员抛出橄榄枝是真的吗
据NBA选秀消息,一名来自菲律宾的18岁球员以高价签约澳洲联赛。Kai Sotto是菲律宾篮球运动员,是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参加NBA选秀并进入发展联盟的球员。Kai Sotto Soto身高7英尺2英寸,擅长做中锋。他之前在NBA联赛和Ignite签约,是本赛季的准球员之一。Kai Sotto,前景和实力有多强?他将有资格参加2022年的选秀。到目前为止,我们不敢说,但是有一个游戏大家都需要知道!中国球迷一定知道的是2019年U19男篮世界杯。没听说过吗?是的,因为损失太大了,我们的媒体报道不多我们已经输了2019男篮世界杯。周琦、郭等人被全国球迷吐槽,但是U19总共16支球队,我们属于最后一个!57-106不敌塞尔维亚!以63分56-119击败法国!输给了菲律宾72-86。当时国家青年队已经派出了郭昊文、杰夫、江浩然等国内明星球员,今年菲律宾队以Kai Sotto以周琦和郭为代表的一代男篮向我展示了中国男篮过去的八年,U19可能代表着中国男篮未来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郭昊文将是U20的代表。白岩松、苏群等人曾感叹我们男篮在过去的9年里一直在退步,但未来的8、9年,我们能靠谁扛起大旗呢?到底是输在人才储备上还是输在人才管理和选拔上?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而且在外网发起的投票中,94%的人认为Soto远胜于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