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看菲律宾 > 为什么郑成功不逃往菲律宾

为什么郑成功不逃往菲律宾

发布时间:2022-05-08 17:02:29

A. 明末清初郑家困守孤岛台湾,为何没有选择向菲律宾扩张

其实郑成功和他的部队在攻占台湾之前,就已经非常的孱弱了,当时满清王朝在中原的统治越发稳固,各种各样的反清势力也都沉寂了下来。而郑成功,此时也经历了转折性的失败,那就是在南京战役中元气大伤,输给了满清军队。经此一役,郑成功的势力范围被压缩到金门和厦门这两处地方,生存空间已经极为狭窄。


所以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不久之后,就制定了攻占菲律宾的计划,可是呢,还没有来得及将计划实施,郑成功就猝然离世了,因此攻占菲律宾吕宋岛的计划,也就随着郑成功的离世而搁置。

B. 如果郑成功没有突然去世,他攻取菲律宾的计划能成功吗

随着满清在中原的统治日益牢固,反清力量逐渐沉寂。郑成功在南京战役失败后,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发动攻势,其势力被压缩至金门和厦门两地,生存空间已经极为局促。面对困境,他只有开辟新的根据地一途可行,于是台湾便成了他攻取的目标。

《清史稿》载:“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桂王入缅甸,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攻台前,郑成功对台湾的认识并不很清晰,他认为那里物产丰饶,足以成为解决几十万兵员粮饷物资供应的基地。投奔过来的荷兰买办何廷斌告诉他台湾有良田万顷,上了岛便可以轻易获得补充。攻台部队出发时,何廷斌又说:“数日到台湾,粮米不竭。”



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由于其本土和北美殖民地距此有万里之遥,因此粮食和生活用品以及工匠只能从最近的也是当时远东经济最发达的中国取得。所以他们鼓励中国商人到菲律宾贸易,并把中国商人在马尼拉的货栈、集市和居住地集中起来,称为“八连”。

由于对中国劳动力需求非常迫切,殖民当局于1585、1590年先后两次到闽粤招工。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说:“我人百工技艺有挟一器以往者,虽徒手,无不得食,沿海之民争趋之。”结果仅马尼拉一地,华侨人数即由1571年的150人,发展至1588年的超过1万人,1603年更达3万人。西班牙总督莫尔加在1609年时说:“要是没有中国人充当各行各业的工匠,并且如此勤恳地为微小的报酬而劳动,这个殖民地就不能生存,这是肯定的。”

随着华人急剧增多,他们凭着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华人特有的智慧,逐渐在菲律宾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华人的物资和商品供应产生了严重依赖。由于经济命脉被华人掌握,而且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人数与华人相比处于绝对少数,殖民当局对此感到非常忧虑,担心华人势力动摇其殖民统治。于是开始用强加苛捐杂税等各种手段遏制华人在菲律宾的发展,导致双方矛盾日趋激化。

16世纪70和90年代,又先后发生了海盗林凤袭击马尼拉事件和潘和五等刺杀西班牙总督事件。此后,西班牙人便把华人视为其在菲殖民统治的一大威胁,对华人采取了残酷的驱赶、掠夺和杀戮政策。

在1603-1765年间,华人不堪忍受压榨,掀起过数次反抗和起义,但因武器落后,组织不力,先后惨遭殖民当局五次大屠杀,数万人被杀害。

1686年,西班牙国王曾下令在6个月内驱逐全部华人。后因担心菲律宾经济崩溃以及清朝政府可能因此取消西班牙人在华传教许可而未实施。

1662年的屠杀期间,郑成功已经准备攻打菲律宾,他闻讯后勃然大怒,以明朝政府名义于当年四月派遣意大利籍天主教神父李科罗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国书如下:

大明总统使国姓爷寄马尼拉总督曼利克·特·喇喇之宣谕:承天命而立之君,万邦咸宜效顺朝贡,此古今不易之理也。可恶荷夷不知天则,竟敢虐我百姓,劫夺商船,形同盗贼,本当早勒水师讨伐。然仰体天朝柔远之仁,故屡寄谕示以期彼悔罪过,而彼等愚顽成性,执迷不悟,邀予震怒,遂于辛丑四月率师亲讨,兵抵台湾捕杀不计其数,荷夷奔逃无路脱衣乞降,顷刻之间,城池库藏尽归我有,倘彼等早知负罪屈服,岂有如此之祸哉。

你小国与荷夷无别,凌迫我商船,开争乱之基。予今平定台湾,拥精兵数十万,战舰数千艘,原拟率师亲伐。况自台至你国,水路近捷,朝发暮至;惟念你等近来稍有悔意,遣使前来乞商贸易条款,是则较之荷夷已不可等视,决意姑赦尔等之罪,暂留师台湾,先遣神甫奉致宣谕。倘尔及早醒悟,每年俯首来朝纳贡,则交由神甫履命,予当示恩于尔,赦你旧罚,保你王位威严,并命我商民至你邦贸易;倘或你仍一味狡诈,则我舰立至,凡你城池库藏与金宝立焚无遗,彼时悔莫及矣。荷夷可为前车之鉴,而此时神甫亦无庸返台,福祸利害惟择其一,幸望慎思速决,毋迟延而后悔,此谕。永历十六年三月七日。国姓爷。

郑成功挟击败荷兰收复台湾之威向西班牙炫耀武力,要求他们“每年俯首来朝纳贡”,并警告他们不要重蹈荷兰人的覆辙,希望借此对西班牙殖民者形成震慑。然而西班牙人收到郑成功的警告信后并未收敛,反而因此在马尼拉展开了第三次对华人的屠杀,作为对郑成功威胁的回应。

西班牙人之所以如此嚣张,是因为十六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科技和军备已经大幅领先,而明朝倾举国之力才勉强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遑论对抗海外西方殖民者。

菲律宾当时属大明朝贡体系之内,按理明朝有义务维持那里的秩序,保护那里的人民免遭袭扰。可是西班牙侵入明朝势力范围,公然殖民菲律宾,明朝没有任何反应。1596年西班牙屠杀驱赶华人时,明朝的唯一举措是福建当局于次年派船接回部分“唐人”。

明朝之所以如此低调,是因为他们了解当时中国与西方武器装备实力悬殊。明人王士性《广志绎》,在描写他所见到的葡萄牙番舶时就说:“香山岙乃诸番旅泊之处……番舶渡海,其制极大,大者横五丈,高称之,长二十余丈,内为三层,极下镇以石,次居货,次居人,上以备敌、占风……若入番江,则舟尾可搁城垛上,而舟中人俯视城中。”从这段文字来看,这艘船应该是三层甲板的盖伦船,当它航行于珠江江面时,船尾竟比广州城垛还高,船上的人可以俯视城内,其高大威猛对明朝官兵造成的心理震撼可想而知。

福建总兵朱文达见到荷兰船后说:“红夷勇鸷绝伦,战器事事精利,合闽舟师不足撄其锋。”这位总兵认为福建全部水师都打不过一艘荷兰战舰。

福建右布政使沈演则形容他所见西洋战舰为“舣舸如城,铳如围,弹如鹗卵”。

万历二十九年,荷兰人“挟二巨舰”突袭澳门,其炮舰规模惊得明朝官员目瞪口呆。巡按御史方元彦认为我之舟与器皆不及夷,杀之是往遗之禽也”。这位巡按大人认为与洋人作战等于送死。

徐光启在天启元年七月的一封奏疏中写道:“夫兵器之烈,至一发而杀百千人,如今日之西铳极矣,无可加矣。”

崇祯六年,福建巡抚邹维琏见到的一艘西洋战舰是“长五十丈,横广六七丈”的海上巨无霸。面对如此庞然大物,卸任首辅叶向高称其“高大如山”“不畏风涛”。福建巡抚南居益则叹其“望之如山阜,触之如铁石”。明人郑大郁又用“巨舰大如山,而固如铁桶,坚不可破”来描述他所见的西洋军舰。可见当时西方战舰之巍峨,武器之先进已经超乎明人的想象了。

亲自与西洋人打过海战的福建巡抚南居益的感受最为深切,他在《谨陈闽事始末疏》的奏章中记录荷兰大船:“见大海澎湃中,万难接济战。夷舟坚铳大,能毒人于十里外,我舟当之无不糜碎。即有水犀十万,技无所施。”

C. 郑经婚外情,为何让中国丢了将菲律宾纳入版图的机会

一场因为婚外情而引发的祸事,不仅让当事人差点丢了性命,更让国家丢失了一个将菲律宾纳入版图的机会,这堪称史上代价最高的婚外情。

收复台湾,意气风发

明朝时期,台湾被荷兰殖民者掠夺掌控,就已经脱离了中国大陆的管辖。于是郑成功作为爱国将领就被皇上赋予了收复台湾失地的任务。

郑成功拥有着卓越的战斗指挥能力与作战的经验,一路上郑成功带领着士兵横渡海峡、巧渡鹿耳门,追着穷寇到了赤嵌城。

最后迫于郑成功的步步紧逼,荷兰宣布投降,台湾自此回归中国内陆,西方殖民者也落得个抱头鼠窜的下场。郑成功也因此扬名于天下,意气风发的准备进攻菲律宾。

可天意弄人,就在郑成功准备好了粮草与兵马想要大干一场的时候,偏偏天意弄人,一场出乎意料的婚外情打破了这个将军原有的平静。

有缘无份,冥冥注定

细细想来,历史总是那么奇妙,一次次阴差阳错,看似可惜的背后也常常隐藏着偶然中的必然,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无形中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剧情走向。

郑经的风流倜傥,郑成功的恪守礼义,以及郑氏集团对明代的深厚感情及效忠,都在暗地里预示着可能到来的一场坏结果。

郑成功因为郑经的婚外情而与吕宋无缘,郑经又因为''三藩之乱''而无缘与吕宋,后期郑氏集团的衰落,内部的明争暗斗,这也让攻打吕宋再无条件。

看似一个个微妙可笑的事件,却阴差阳错地推动着整个国家历史车轮的发展,郑经的婚外情也经常为世人调侃为世上最贵的婚外情。

D. 如果郑成功再多活二十年,能不能拿下菲律宾

在大明王朝辉煌的几百年历史当中,有着非常深远影响的那就是郑和下西洋,说到郑和是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宦官,之所以能得到重用,主要在于他的卓越眼光和个人领导能力。

所以说没有了经济的支持,即使在多活二十年,也不能拿下菲律宾。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当时明朝政府之所以下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彰显大明王朝强大国力,让周边的小国臣服于大明王朝,名义上是为了贸易,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再别说拿下菲律宾了,郑和的初衷是为了与周边的国家构建友好关系,武力占据这是不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在加上菲律宾东南亚,属于热带气候,地形复杂多样,即使二十年以后郑和率领自己的舰队攻占菲律宾,也未必能够拿下,异国他乡,补给之后等等各方面因素的交织,都会导致那不下菲律宾。

E. 成功收复台湾的郑成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1624年(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在很多人眼里,郑成功是个大英雄,据了解郑成功是一名中日混血儿。

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的生父,是一个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是日本人。郑芝龙和田川小姐坠入爱河后,有了爱情结晶,这个孩子就是郑成功。随着事业的发展,郑芝龙成为海商及海盗之首领,于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菲律宾等海域拥有极大势力。大明弘光朝覆灭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当年七月改元“隆武”。隆武二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兵作战,颇受隆武帝的器重。

当时的台湾不过是一个荒凉落后之地,因而一直以来并不受到明朝政府的重视。不过在荷兰人入侵之初,明朝也曾派兵抗击,但随着政权的日益衰落,最后对于台湾被占问题,明朝也就置之不理了。而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就在台湾进行了统治和养兵蓄锐,最后死于台湾,儿子郑经上位后没多久最后也被康熙击败,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郑成功是不是名族英雄,历史有不同观点,各有其说,但是打败统治台湾的荷兰殖民者绝对是值得赞扬的。无论怎样,台湾是中华民族的领土是不能改变的。

F. 关于郑成功的小故事

潮州之役

清军入关之际,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明、清的官方部队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军阀;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军备,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

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打击闽南清军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一个多月下来,从清军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五月之间,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

潮州守将郝尚久虽已于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随李成栋反清,但曾袭击施琅、郑鸿逵等部,也曾拒绝郑成功“联军”的要求,并在郑军攻打新墟寨时派兵与之为难,与郑成功素有嫌隙。

1650年(清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六月,郑成功军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击之;郝部不敌,退守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尽入郑军之手。不久,清军再次攻入广东;郝尚久背腹受敌,负气降清,引清军入潮州城以抗郑军。郑军围困潮州城三月不克、士气低落,又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闽南。

(6)为什么郑成功不逃往菲律宾扩展阅读: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G.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政权为什么不逃到东南亚一带呢

一南明政权在缅甸被灭亡了

实际上,在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当清军把把云南的昆明攻下,明朝皇统南明政权就逃到缅甸,被当时缅甸的国王王莽达收留。当吴三桂攻下缅甸之后,王莽达的弟弟王莽白就趁机发动政变,杀死兄长王莽达之后就继承王位。

在1662年1月22号,篡位的王莽白就直接把南明的永历帝交给吴三桂,这样明朝的皇统就彻底灭亡。在这里,可以看到是南明政权逃往海外,也就是潜逃东南亚的最后机会,可是这最后机会也就在这一次消失了。

当崇祯皇帝在北京逝世明朝灭亡之后,朱家的众多王爷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一番明争暗斗,就是这一种窝里斗消耗了明军抵抗清军的力量。如在南明政权建立初期,明军对抗清军的势头是良好,当时如果南明能把握机会完全可以翻盘夺回江山,可惜窝里斗错过了大好时机,导致最终覆灭,明朝朱家统治彻底灭亡!

H. 如果这位英雄多活几年,菲律宾或许早已并入中国版图

在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可谓妇孺皆知,因收复台湾而彪炳史册。可是,你知道吗,郑成功还曾打算攻占菲律宾。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攻菲计划即将实施之际,郑成功英才早逝,计划落空。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内部发生变故,郑成功也因病辞世,享年39岁。如果郑成功计划成功,菲律宾或许早已并入中国版图,成为“自古以来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I. 郑氏集团曾想驱走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

是的。

郑成功父子的确是前后三次欲对菲律宾出兵,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成行。至于原因,主要是为了讨伐西班牙殖民者。

明朝晚期,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菲律宾。起初,他们对当地的华人采取拉拢政策,因为当地的经贸发展要仰赖华人的努力和贸易。但随着华人影响的提升,西班牙殖民者与华人的矛盾开始凸显,并最终导致1603年的大涂刹!

当时明朝正府获悉此事大为震惊,但它一贯把移民国外的华侨视为贱民,因此仅写了一份《谕吕宋檄》,于1605年5月底、6月初,由中国贸易船队中一名船主带到马尼拉,分交菲律宾总督、马尼拉最高法院和马尼拉大主教。檄文未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涂刹行为进一步严加追究,只要西班牙殖民当焗保证华侨今后生命财产的安全,并宣布对殖民者“不忍加诛”,“其海外戕刹姑不穷治”,要求西班牙方面“当思皇帝浩荡之恩,中国仁义之大”。

明朝未出兵讨伐还有当时现实条件的限制。在西班牙殖民者涂刹华人大致同一时期,明王朝进行了3场大规模战争,虽然3场大战明朝都获胜,但国家军事和财政损耗极大。

明朝的纵容使得西班牙殖民者对菲律宾华侨的欺压更加有恃无恐,绝境中的华侨不堪其苦。得知菲律宾华侨的悲惨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致函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名华侨,要求他停止与西菲当焗进行贸易。他还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示惩罚。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派人向菲律宾总督下书,谴责其刹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

面对郑成功的威胁,西班牙人反而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集体涂刹。郑成功闻讯,一面抚恤逃到台湾的华侨,一面组织筹备军队,于是菲律宾岛上再度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但郑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现内乱,不久郑成功病逝。他的儿子郑经接着治理台湾,并派人同西班牙殖民当焗交涉。据说郑经在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征讨马尼拉,但因各种因素而未能出兵。

J. 菲律宾没被郑成功拿下,真的是因为婚外情吗

1654年,清军大举进攻江南地区,郑成功所率领的部将成为明朝末期最后残存的势力之一。面对清军的攻势,郑成功也无法匹敌,只好一路退居到海岛厦门、金门等地。

为了有一处坚实的固定地盘,郑成功将目光放在被荷兰殖民的台湾岛上。

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与岛上驻守的荷兰大军交战,翌年成功收复台湾,开启了郑氏统治台湾的时代。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清朝采取了计划达20年的“迁界令”,阻断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交流,断绝台湾的经贸财源。郑氏集团为此深感焦急,为了缓解清政府“迁界令”对台湾造成的打击,郑成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继续向南进军,攻占菲律宾群岛。



郑经的这次代价最高的婚外情,是导致郑成功死亡的最直接原因,郑成功的死亡也导致了唾手可得的菲律宾群岛与中国失之交臂。若郑成功攻占菲律宾,中国极有可能增加7000多座岛屿、近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与为什么郑成功不逃往菲律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