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任菲律宾总统是谁
罗德里戈·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1945年3月28日出生于菲律宾中部的莱特省。1986年,毕业于菲律宾莱西亚姆大学政治学系,获学士学位。1972年,获圣百达法学院法学学士学位,并于同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1977年至1986年,任达沃市副市长,1988年当选达沃市市长,并于1992年、1995年两度连任。1998年,当选达沃市议员。2001年再次当选达沃市长,于2004、2007年连任。2010年,当选达沃市副市长。2013年当选达沃市市长,任期至2016年6月。2016年5月,当选菲律宾第16任总统,并于6月30日就任,任期至2022年。
Ⅱ 现任菲律宾总统的详细资料
贝尼诺·西米昂·“诺诺”·许寰哥·阿基诺三世/贝尼尼奥阿基诺(Benigno Simeon "Noynoy" Cojuangco Aquino III,1960年2月8日-),现任(第15任)总统。出身于政治世家阿基诺家族,是费迪南德·马科斯时期的着名反对派领袖班尼格诺·阿基诺和他的妻子——后来成为总统的科拉松·阿基诺的独子。2007年至2010年期间出任国会参议员,2010年菲律宾总统选举中代表自由党参选总统,以绝对优势当选。[1]
阿基诺三世1960年生于马尼拉,在父母五个孩子中排行第三。1981年毕业于马尼拉雅典耀大学经济学系,之后与家人一起流亡海外。1985年回国后,开始从事商业工作。在母亲科拉松·阿基诺就任总统的18个月之后,旧派军人发图军事政变企图推翻阿基诺政权,叛乱军人攻入总统府,三世的三名保镖均中枪身亡,诺诺也身中五枪,但幸免于难,至今仍然有一颗子弹留在他的颈部。[2]
1988年,诺诺开始从政,当选塔立第三选区的国会众议员,并连续三届当选。2007年当选国会参议员,成为菲律宾国内的政治新星。他猛烈抨击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总统的施政,认为她不仅贪渎,而且独裁,多次要求她下台。现时三世是自由党内的重要人物,担任自由党副主席,并搭档马尔·罗哈斯竞逐2010年总统宝座。结果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主要对手前总统约瑟夫·艾斯特拉达和参议员曼尼·维拉,顺利当选。
阿基诺至今仍然单身,曾经和多位名媛交往。他最小的妹妹克莉丝·阿基诺现在是着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演员,具有相当的号召力,为诺诺一直以来人气的提升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血统中国-邦板牙-西班牙-菲律宾(Chinese-Kapampangan-Spanish-Tagalog)混血儿,据称他的中国血统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鸿渐村(今属漳州龙海市角美镇),其母1988年访华时,亦曾到鸿渐村谒祖寻根,参观外曾祖父许玉寰的故居,并亲手在村内种下的一棵南洋杉。[3]
[编辑] 2010年菲律宾总统选举主条目:2010年菲律宾总统选举
2010年5月10日,菲律宾举行总统选举,诺诺与副总统候选人毕乃以15,208,678票,42.08%的得票率,击败对手艾斯特拉达与维亚,赢得选举,并于2010年6月30日宣誓就职。
[编辑]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50岁的三世目前仍是单身,但有一位30岁Valenzuela City市议员的女友名叫Shalani Soledad。[4]三世有相当大的烟瘾,据说一天抽三包烟,他曾于选举前表示他会戒烟,但选后又向大众宣布“暂时”不能戒,他更表示他会在世界无烟草日抽烟。因此,一些网民希望他赶快结婚并戒烟。[5]
阿基诺在处理马尼拉前警员劫持香港旅行团事件中,在接受电视台现场访问时微笑,被香港传媒指他态度轻佻,并引起部分香港人不满[6][7]。另外,他在就事件接受访问时,认为传媒的直播导致悲剧发生[8],被香港传媒指为推卸责任的行为。阿基诺在处理事件的整体表现未能令人满意,导致国家形象受损[9]。传媒又揭露,总统曾以菲律宾话说:“我们现时所面对的问题,过两、三年后,我们回忆时会一笑置之,觉得并非那么严重。”显示他对今次事件只是等闲视之。
香港特区政府在人质事件当晚,向菲律宾发出黑色外游警示,迄今仍未取消。大部份港人都对事件发生到如斯无可挽救地步,感到极度愤慨,除表示以后永远不踏足菲国外,部份更辞退其菲籍家庭佣工,以后再也不录用菲人。
出生 1960年2月8日 (1960-02-08)(52岁)
菲律宾马尼拉
政党 自由党
配偶 独身
母校 马尼拉雅典耀大学
职业 政治家
信仰 罗马天主教
Ⅲ 菲律宾总统候选人杜特尔特被外界视为什么
菲律宾国会参众两院5月30日召开联席会议,宣布罗德里戈·杜特尔特成为新一届菲律宾总统。
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计票委员会27日正式完成计票,结果显示达沃市长杜特尔特以1660多万张选票当选总统,得票超过排名第二的执政党候选人、前内政部长罗哈斯660多万张。
历数往届选举,71岁的杜特尔特创下多个“最”,包括获得最多的选票,来自菲律宾最南端的总统,年纪最大的总统等。
其因时常爆出惊人言论而被称为“菲律宾版特朗普”
Ⅳ 毒枭们的噩梦,菲律宾铁腕总统,杜特尔特是怎么走上权利巅峰的
在菲律宾有这么一个人,他被国人亲切的称为老杜,听起来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名称,却是菲律宾毒枭们的噩梦,这个人就是菲律宾总杜特尔特。
如今在菲律宾民众的心中,杜特尔特就是光一般的存在,因为自从他成为总统之后,一度充斥着枪杀,犯罪,毒品的菲律宾在治安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让许多菲律宾百姓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并且杜特尔特还是一个不肯屈服的人,在西方一直妄图控制菲律宾的情况下,杜特尔特也是直言不讳,对于触犯到自己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毫不客气的回怼回去,甚至在十分生气的情况下还会向对方竖中指,说脏话。
在成为达沃市市长之后,杜特尔特也有了改变现状的权利,那些他当检察官是没有办法制裁的黑暗势力,现在也要跟他们好好的较量一番。
就像当初诺尼托以暴制暴对付自己一样,杜特尔特在面对这些黑暗势力时采用的也是这样一种直接的方法,专门成立一个行刑队来处决这些黑暗势力,从不心慈手软,甚至他自己在上街时碰到一些抢劫或者犯罪分子还会亲自去抓捕。
就是这样的铁腕统治,沃达市这个一度被称为犯罪者天堂的地方变成了犯罪者的地狱,杜特尔特也成为了他们的噩梦。
面对这样强势的打压,犯罪分子被逼的退无可退,有的犯罪分子甚至已经自暴自弃,主动缴械投降。
这样的成绩不免让杜特尔特十分骄傲,有时甚至大言不惭的说出一些听起来自毁前程的话。
不过,这样的政绩却是值得骄傲,菲律宾民众尤其是达沃市民众根本就不会在意那些大言不惭的语言,反而因为这些话给这位铁血无情的市长带上了一个强人的形象。
2015年,70岁的杜特尔特依旧怀有一颗改变菲律宾现状的心宣布参加总统选举,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引起菲律宾人民的热烈讨论。
讨论的结果是好的,这位以铁腕政治着称的杜特尔特在2016年5月30日以压倒性胜利当选菲律宾总统一职。
在成为总统后,他对犯罪势力的打压较之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犯罪分子纷纷缴械投降,这让菲律宾的治安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就像他向民众说的一样:“我向你们保证,即使我双手沾满血腥,我也不会放过那些毒贩。我绝对不会对任何罪犯妥协,我和他们,只能活一个。”
这番话他说到也做到了。不仅让犯罪人数下降,他还将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菲律宾因为这位杜特尔特改变的实在太多。
不过对于杜特尔特这样铁腕的执政方式让很多的西方国家不满,因此也受到非常多的非议,但总体来说,就凭杜特尔特对菲律宾做出的贡献足以证明对于菲律宾来说他是一个优秀的国家领导人。
Ⅳ 现任菲律宾总统是谁呢
贝尼尼奥·西梅翁·科胡昂科·阿基诺三世(Benigno Simeon Cojuangco Aquino III,1960年2月8日-),菲律宾政治人物,现任菲律宾总统。
阿基诺三世1960年生于马尼拉,出身于政治世家—阿基诺家族,是已故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的独子。1998年步入政坛,当选菲律宾国会众议员,2001年和2004年成功连任。2006年3月起任菲律宾自由党副主席,2007年5月,阿基诺三世在菲律宾国会中期选举中当选参议员。2010年5月10日,菲律宾举行总统选举。6月9日,菲律宾国会参众两院召开联席会议,宣布自由党候选人阿基诺三世以高票当选菲律宾第15任总统。6月30日,阿基诺在马尼拉市黎刹公园基里诺检阅台正式宣誓就职,成为菲律宾第15任总统。[1] 2011年8月30日,阿基诺三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Ⅵ 菲律宾总统与副总统为什么闹翻
其实在菲律宾的历史上,总统和副总统从来就没有很和过。
因为菲律宾的政体,是正副总统分开竞选分开投票的。这样的结果就经常导致,总统来副总统不是原本的搭档,而且来自相互反对的政党。每个人代言的是各自政党的政策,而且副总统其实根本没有实权。但是只要总统下去,那么副总统自然就上位。所以经常造成总统和副总统的不和。
Ⅶ 菲律宾总统叫什么名字
罗德里戈·杜特尔特
杜特尔特1945年3月28日出生于菲律宾莱特省马阿辛市,1972年在马尼拉的圣贝达法学院取得律师资格后,跟随其父维森特踏上政坛。父亲维森特曾先后担任达沃省省长和达瑙市市长。在随后的几十年,杜特尔特扎根南部棉兰老岛最大城市达沃市。
1986年-1988年,杜特尔特担任达沃市代理市长,1988年正式当选市长。此后,杜特尔特担任达沃市长长达20多年,并曾担任国会众议员和达沃市副市长等职务。
2015年底,杜特尔特宣布参选总统。他在竞选时坚称,将以铁腕手段打击全国范围的犯罪活动。2016年5月9日,菲律宾举行六年一度的全国和地方选举。5月10日,菲律宾选举委员会的最新计票结果显示,达沃市长杜特尔特在总统选举中已获得1450万张选票,获胜已成定局,但需要国会确认后正式公布。
Ⅷ 菲律宾和泰国的民主政治特点.
菲律宾是议会总统制国家。
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下面是两个国家政治制度的详细叙述:
菲律宾:
阿罗约总统执政以来,致力于消除贫困,发展经济。政府出台多项措施,推动国内和平进程,打击恐怖主义、整顿社会治安,旨在重建社会稳定与秩序。
2004年是大选年,国内局势复杂因素较多。1月,"新人民军"多次向政府军发动武装袭击。军方宣布全国军队处于警戒状态。5月,菲全国大选在总体平和有序的气氛中进行。6月,国会两院宣布执政联盟候选人胜选。7月,国会选举。8月,阿罗约总统宣布菲处于"财政危机"。11月,阿罗约总统发表声明,菲已摆脱财政危机。阿罗约连任后,将工作重点转向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和解等方面,加强了执政地位,顺利完成了内阁改组。
在推进国内和平进程方面,政府与各反政府武装进行多轮和谈,同时加大打击恐怖主义力度。菲穆斯林领导人重申对阿呼吁国家团结、民族和解的支持。国内政局总体继续保持稳定。
【宪法】
独立后共颁布过三部宪法。现行宪法于1987年2月2日由全民投票通过,由阿基诺总统于同年2月11日宣布生效。该宪法规定: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政体;总统拥有行政权,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不得连选连任;总统无权实施戒严法,无权解散国会,不得任意拘捕反对派;禁止军人干预政治;保障人权,取缔个人独裁统治;进行土地改革。
【议会】
称国会。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由24名议员组成,由全国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每三年改选1/2,可连任两届。众议院由250名议员组成,其中200名由各省、市按人口比例分配,从全国各选区选出;25名由参选获胜政党委派,另外25名由总统任命。众议员任期3年,可连任三届。本届国会于2004年7月选举产生。德里隆(Franklin M. DRILON)和德贝内西亚(Jose de VENECIA Jr.)继上届后再次当选参、众议长。
【政府】
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本届内阁于2004年8月组成,此后略有调整。目前,内阁成员24名:副总统诺利·德卡斯特罗(Noli de CASTRO),文官长埃杜阿多·埃米尔塔(Eardo ERMITA),外交部长阿尔韦托·罗慕洛(Alberto ROMULO),财政部长凯撒·普里斯马(Cesar V. PURISIMA),司法部长劳尔·冈萨雷斯(Raul GONZALES),农业部长黄严辉(Arthur C. YAP),国防部长阿维利诺·克鲁兹(Avelino CRUZ),贸易与工业部长胡安·圣托斯(Juan V. SANTOS),公共工程与公路部长弗洛伦特·索里奎兹(Florante SORIQUEZ),教育文化与体育部长佛罗伦西奥·阿巴德(Florencio ABAD),劳工与就业部长帕特里莎·桑托·托马斯(Patricia Santo THOMAS),社会经济计划部长罗慕洛·奈利(Romulo NERI),卫生部长曼努埃尔·戴里特(Manuel M. DAYRIT),土地改革部长莱纳·维拉(Rene VILLA),内务与地方政务部长安吉洛·雷耶斯(Angelo REYES),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长米歇尔·迪范瑟(Michael DEFENSOR),交通与通讯部长雷恩德洛·门多萨(Leandro R. MENDOZA),社会福利部长科拉松·索利曼(Corazon Juliano N. SOLIMAN),预算与管理部长艾米利亚·本科丁(Emilia BONCODIN),科技部长埃斯特莱拉·阿拉巴斯特罗(Estrella ALABASTRO),旅游部长约瑟夫·杜兰诺(Joseph Ace DURANO),能源部长拉斐尔·洛提拉(Raphael P. M. LOTILLA),新闻部长伊格纳西奥·布涅(Ignacia "Toting" BUNYE)。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吕宋、维萨亚和棉兰老三大部分。截止2004年底,全国设有首都地区、科迪勒拉行政区、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等17个地区,下设79个省和117个市。
【司法机构】
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最高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14名陪审法官组成,均由总统任命,拥有最高司法权;下设上诉法院、地方法院和市镇法院。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希拉里奥·戴维德(Hilario G. DAVIDE Jr.)。检察工作由司法部检察长办公室负责,总检察长里卡多·加维斯(Ricardo GALVEZ)。
【政党】
有大小政党100余个,大多数为地方性小党。主要政党有:
(1)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党(LAKAS-CMD):执政党,也是最大政党,系前总统拉莫斯于1991年底创立,由人民力量党、全国基督教民主联盟、菲律宾穆斯林民主联盟、团结党等整合而成。主张实行两党制,通过修宪扩大地方政府权力,改革选举制度,将总统任期六年一届修改为四年一届,可连任两届;主张通过谈判实现民族和解,促进社会稳定。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增加就业,扶助贫困,加快私有化进程;倡导经济外交,奉行开放政策。1992年该党在大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1998年大选中败于菲律宾民众奋斗党联盟。2001年阿罗约就任总统后,该党成为执政联盟的核心。2002年10月,该党针对2004年大选,对执政联盟进行再次整合改组。该党全国主席是阿罗约总统,总裁是众议长德贝内西亚。
(2)民族主义人民联盟(NPC-Nationalist People's Coalition),是前总统埃斯特拉达的执政党联盟-民众奋斗党(LAMP)成员之一。2000年10月,埃被弹劾后,该党成为独立党派。现为众议院第二大党。该党支持修改宪法。为防止总统权力过大,主张实行议会制政体及实行两党制,支持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该党总裁是前众议员圣胡安(Frisco F. SAN JUAN)。
(3)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简称摩解):南部穆斯林武装组织。1968年创立,旨在棉兰老地区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1987年南部各省举行公投,建立由棉兰老岛四省组成的"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ARMM),密苏阿里任主席。1996年,政府与摩解达成和平协议。2001年,密苏阿里与阿罗约政府发生利益冲突,其支持者于11月在霍洛岛发动武装叛乱。政府迅速平叛,宣布密犯有叛乱罪。摩解另一派系的领导人胡安任该党主席。密潜逃至马来西亚沙巴,被马政府逮捕并于2002年1月引渡回菲。
(4)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简称摩伊解):菲最大的穆斯林反政府组织。现有武装力量12500人,主要活跃在棉兰老岛。1978年,以哈希姆·萨拉马(Hashim SALAMAT)为首的强硬派从摩解脱离后建立。2003年萨马拉特去世后,穆拉特(Al Haj Ebrahim MURAD)任主席。主张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坚持武装斗争。摩伊解与政府虽多次签署停火协议,但均未能得到有效执行。2000年4月摩伊解与政府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摩伊解的营地被政府军全部攻占,其武装力量溃散后,继续以小股武装袭击政府军和民用设施。自2001年开始,阿罗约政府与摩伊解重开和谈,并曾签署停火协议与和平协议,但双方武装冲突仍时有发生。2003年,南部地区发生多起恐怖爆炸案件,政府认为是摩伊解所为,宣布通缉其主要领导人,威胁要将摩伊解列为恐怖组织。此后,在马来西亚协调下,双方进行多次非正式会谈,迄无明显进展。
(5)菲律宾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成立于1930年,1967年发生分裂。1968年,在何塞·西逊(Jose SISON)主持下进行改组重建,此后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员达到3万多人。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和建立统一战线,夺取国家政权。1969年,菲共在中吕宋建立新人民军,开展武装斗争。新人民军现有1.1万人。菲政府自1993年起与菲共举行和谈,使菲共成为合法政党。双方时谈时战,迄未达成实质性和平协议。"9·11事件"后,菲政府对新人民军采取了强硬措施,包括军事打击。2002年,菲政府将新人民军宣布为恐怖组织,并促使美国和欧盟也将新人民军列为国际恐怖组织,冻结其海外资产。菲共与政府关系破裂,双方和谈停顿。2003年底,菲政府与菲共领导的全国民主阵线在挪威奥斯陆进行两次非正式接触,并于2004年2月重启和谈。菲共提出希望菲政府敦促美政府将其从恐怖组织中除名。美方明确拒绝,并要求菲共先承诺停止一切恐怖活动。
其它政党有自由党(Liberal Party)、民主行动党(Aksyon Demokratiko)、地方发展优先党(Promdi-Probinsiya Muna Development lnitiative)、改革党(Reporma)、民主战斗党(LDP-Lanban ng Demokratikong Pilipino)、民族党(Nationalista Party)等。
泰国:
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46年6月9日继位,是当今世界在位最久的君主。
二战后,军人集团长期把持政权,局势动荡。上世纪90年代军人淡出政坛后,政坛党派林立,纷争不断,政府更迭频仍。
2001年,电讯业巨子塔信创建泰爱泰党,在大选中赢得下议院过半席位,组阁执政。2005年2月,泰爱泰党在大选中赢得下议院500个议的席中377席,塔信蝉联总理。
2005年9月起,泰社会掀起“反塔”运动,政局出现动荡。为缓解政治压力,塔信于2006年2月解散议会,提前举行下议院选举,政府转为看守内阁。泰爱泰党在4月的大选中再次赢得过半选票,但因三大反对党--民主党、泰国党、大众党抵制大选,导致国会无法在宪法规定时间内成立。5月8日,宪法法院裁定4月大选中存在违宪问题,宣布选举结果无效。9月19日,以陆军司令颂提为首的“行政改革委员会”发动军事政变,废除1997年宪法,解散国会、内阁,接管政权。10月1日,普密蓬国王御准临时宪法,任命原枢密院大臣素拉育·朱拉暖出任新总理,8日御准新内阁,12日御准立法议会,代行国会职责。政变发生后,他信旅居海外,宣布辞去泰爱泰党党首职务,退出政坛。2007年末,由他信亲信沙马·顺达卫领导的人民力量党在泰国大选中胜出,沙马·顺达卫成为泰国新任总理。
【宪 法】
[编辑本段]
现行宪法为临时宪法,于2006年10月1日获普密蓬国王御准颁布实施。分为国王、公民权利、自由与义务、议会、内阁、法院、新宪法制定、全国大选等39条。
【议 会】
[编辑本段]
全称立法议会。2006年9月19日,泰“行政改革委员会”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暂时接管国家行政权力,废除1997年宪法,解散看守政府和国会。10月1日,普密蓬国王御准临时宪法。11日根据临时宪法任命242名立法议会议员,25日任命米猜·雷初攀为立法议会主席,乍兰·军拉瓦尼上将、普乍尼·塔纳瓦拉尼(女)为副主席。2007年末,由他信亲信沙马·顺达卫领导的人民力量党在泰国大选中胜出,沙马·顺达卫成为泰国新任总理(兼任防长),新一届36人内阁名单已由普密蓬国王批准通过。
立法议会现代行国会职责,下设24个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制定有关法律文件,对政府政策和工作进行监督。立法议会主席兼任国民大会主席,有权任命200名制宪会议委员。
【政 府】
[编辑本段]
政府由一名总理和不超过35名部长组成。
现政府于2006年10月成立。34位阁员名单如下:总理素拉育·朱拉暖(Gen.Surayud Chulanont)、副总理科实·班扁叻(Mr.Kosit Punpiemrat)、副总理派汶·瓦塔纳西里他(Mr.Paiboon Wattanasiritham)、国务部长坤仁提帕瓦迪·梅莎宛(Kunying Dhipavadee Meksawan)、国务部长提拉帕·社里朗讪(Mr. Thirapat Serirangsan)、国务部长巴实·科威拉军(Mr. Prasit Kovilakool)、国防部长汶洛·颂塔上将(Gen. Boonrod Somtad)、财政部长察隆颇·素桑甘(Mr.Chalongphob Sussangkarn)、财政部副部长颂迈·帕实(Mr.Sommai Phasee)、外交部长尼特·披汶颂堪(Mr. Nitya Pibulsonggram)、外交部副部长雄威倪·孔诗里(Mr. Sawanit Kongsiri)、旅游和体育部长素威·耀玛尼(Mr. Suwit Yodmanee)、社会发展和人类安全部长派汶·瓦塔纳希里探(Mr. Paibool Wattanasiritham)、社会发展和人类安全部副部长蓬得·炳巴提(Mr.Poldej Pinprateep)、农业与合作部长提拉·素达布(Mr. Thira Sutabot)、农业与合作部副部长隆叻·伊沙朗军·纳·阿育他耶(Mr. Rungruang Isarangkura Na Ayuthaya)、交通部长提拉·浩乍仑上将(ADM. Thira Hao-Charoen)、交通部副部长讪盛·翁猜务(Mr. Sansern Wongcha-um)、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长格森·沙尼翁·纳·阿育他耶(Mr. Kasem Sanitwong Na Ayuthaya)、信息技术和通讯部长西提猜·颇凯乌东(Mr. Sitthichai Pokai-udom)、商业部长格盖·吉拉派(Mr. Krirkkrai Jeerapath)、商业部副部长奥拉努·欧沙塔暖(Mrs.Oranuj Osatananda)、能源部长比亚沙瓦·阿玛拉南(Mr. Piyasvasti Amranand)、内政部长阿里·翁阿拉亚(Mr. Aree Wongsearaya)、内政部副部长班雅·占塞纳(Mr. Bunyat Junsena)、司法部长禅猜·里奇吉塔(Mr. Charnchai Likhitjitta)、劳工部长阿派·占塔纳尊格(Mr. Apai Chandanachulaka)、文化部长坤仁凯西·西阿伦(Khunying Khaisri Sri-aroon)、科技部长勇育·育塔翁(Prof.Dr. Yongyuth Yuthawongs)、教育部长威集·西沙安(Mr. Wijit Arisa-an)、教育部副部长瓦拉功·讪郭社(Mr.Varakron Samakses)、卫生部长蒙空·纳·宋卡(Mr. Mongkol Na Songkhla)、卫生部副部长莫拉哥·功格社(Mr.Morakot Kornkasem)、工业部长科实·班扁叻(Mr.Kosit Punpiemrat)、工业部副部长比亚布·春威占(Mr. Piyabutr Cholvijarn)。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
泰国全国共有76个一级行政区,其中包括75个“府”(changwat)与直辖市的首都——曼谷。这76个行政区一般被划分为5个主要地区,包括北部、东北部、东部、中部与南部地区,每个府都是以其首府(mueang)作为该府的命名。在府底下,又有更小的次级行政区划,称为“区”(amphoe)与“次区”(king amphoe),根据2000年时的统计,泰国全国共有795个区与81个次区。至于首都曼谷的次级行政区则与各府的次级行政区在命名上有点出入,称为“khet”总数达50个。
北部地区
清迈府(Chiang Mai)
清莱府(Chiang Rai)
甘烹碧府(Kamphaeng Phet)
南邦府(Lampang)
南奔府(Lamphun)
湄宏顺府(Mae Hong Son)
北榄坡府(Nakhon Sawan)
楠府(Nan)
拍天府(Phayao)
碧差汶府(Phetchabun)
披集府(Phichit)
彭世洛府(Phitsanulok)
帕府(Phrae)
素可泰府(Sukhothai)
来兴府(Tak)
乌泰他尼府(Uthai Thani)
程逸府(Uttaradit)
东北地区
安纳乍能府(Amnat Charoen)
武里喃府(Buriram)
猜也贲府(Chaiyaphum)
加拉信府(Kalasin)
坤敬府(Khon Kaen)
黎府(Loei)
吗哈沙拉堪府(Maha Sarakham)
莫拉限府(Mukdahan)
那空拍侬府(Nakhon Phanom)
呵叻府(Nakhon Ratchasima)
廊磨喃蒲府(Nong Bua Lamphu)
廊开府(Nong Khai)
横逸府(Roi Et)
色军府(Sakon Nakhon)
四色菊府(Si Sa Ket)
素辇府(Surin)
乌汶府(Ubon Ratchathani)
莫肯府(Udon Thani)
益梭通府(Yasothon)
东部地区
北柳府(Chachoengsao)
尖竹汶府(Chanthaburi)
春武里府(Chon Buri)
巴真府(Prachin Buri)
罗勇府(Rayong)
沙缴府(Sa Kaeo)
桐艾府(Trat)
中部地区
红统府(Ang Thong)
大城府(又称为阿如他耶,Phra Nakhon Si Ayutthaya)
曼谷(Bangkok,又称为Krung Thep Maha Nakhon,为一直辖市)
猜纳府(Chai Nat)
北碧府(Kanchanaburi)
华富里府(Lop Buri)
坤西育府(Nakhon Nayok)
佛统府(Nakhon Pathom)
暖武里府(Nonthaburi)
巴吞他尼府(Pathum Thani)
佛丕府(Phetchaburi)
班武里府(Prachuap Khiri Khan)
叻丕府(Ratchaburi)
北榄府(Samut Prakan)
龙仔厝府(Samut Sakhon)
夜功府(Samut Songkhram)
北标府(Saraburi)
信武里府(Sing Buri)
素攀府(Suphan Buri)
【司法制度】
[编辑本段]
属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院判决的主要依据。司法系统由宪法法院、司法法院、行政法院和军事法院构成:
宪法法院主要职能是对部分议员或总理质疑违宪、但已经国会审议的法案及政治家涉嫌隐瞒资产等案件进行终审裁定,以简单多数决定裁决结果。由1名院长及14名法官组成,由上议院议长提名呈国王批准,任期9年。
行政法院主要审理涉及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间或公务员与私企间的诉讼纠纷。行政法院分为最高行政法院和初级行政法院两级,并设有由最高行政法院院长和9名专家组成的行政司法委员会。最高行政法院院长的任命须经行政司法委员会及上议院同意,由总理提名呈国王批准。
军事法院主要审理军事犯罪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案件。
司法法院主要审理不属于宪法法院、行政法院和军事法院审理的所有案件,分最高法院(大理院)、上诉法院和初审法院三级,并设有专门的从政人员刑事厅。另设有司法委员会,由大理院院长和12名分别来自三级法院的法官代表组成,负责各级法官任免、晋升、加薪和惩戒等事项。司法法院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政 党】
[编辑本段]
截至2006年12月,共有44个政党在选举委员会登记注册。主要政党有:
1、泰爱泰党(THAI RAK THAI PARTY)。1998年7月24日成立。代党首乍都隆·采盛。秘书长素立亚·曾隆乐吉。执委61人。在全国设有10个党部。党员1439,4404人。
2、民主党(DEMOCRAT PARTY)。1946年4月6日成立。党首阿披实·威差奇瓦。秘书长素帖·特素班。执委49人。在全国设有194个党部。党员407,4792人。
3、泰国党(CHARTTHAI PARTY)。1982年7月8日成立。党首班汉·信拉巴阿差。秘书长巴帕·普素图。执委49人。在全国设有14个党部。党员260,0731人。
4、大众党(MAHACHON PARTY)。1998年2月10日成立(原名公民党,2004年7月19日改为现名)。党首沙南·卡钟巴萨。秘书长汶乐·盖布什。执委34人。在全国设有10个党部。党员230,4324人。
5、皇家人民党(ROYAL PEOPLE PARTY)。2006年1月10日成立。党首沙诺·天通。秘书长素拉蓬· 宋威瑟。执委7人。党员19万人。
Ⅸ 菲律宾目前政局如何还有目前的总统在选举过程中有什么事发生吗
阿基洛三世想极力转移人民对国内矛盾的注意力所有才会不断挑起黄岩岛争端,这就说明问题菲律宾人民其实对阿基洛总统非常不信任!
Ⅹ 菲律宾每届总统任期多少年,菲律宾现任总统是谁是华人
菲律宾每届总统任期五年,菲律宾现任总统是罗德里戈·杜特尔特。
科拉松·阿基诺全名玛莉亚˙科拉松˙“柯莉”˙柯峻科˙阿基诺,菲律宾第11任总统,亦是菲律宾及亚洲首位女总统,于1986年至1992年在位。祖籍中国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鸿渐村。
根据菲律宾1987年的宪法,总统候选人必须年满40岁,出生时已是菲律宾的公民,并在选举前10年通常在菲律宾居住,从第一位总统以来,一直保持连续及单一的承传。
(10)菲律宾选举结果怎么样扩展阅读:
菲律宾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菲律宾总统是该国国家和政府的首领,总统负责领导政府的行政部门,包括内阁,并作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菲律宾独立后,共颁布过三部宪法。
第三部宪法,于1987年2月生效。该宪法规定: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政体;总统拥有行政权,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不得连选连任;总统无权实施戒严法,无权解散国会,不得任意拘捕反对派;禁止军人干预政治;保障人权,取缔个人独裁统治;进行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