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去菲律宾怎么学习英语
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各国游客访问菲律宾,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极高的性价比,并且英语是菲律宾的官方语言。
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可以在当地旅游过程中学习英语,也可以在菲律宾专门对外国人开设的语言学校学习英语。
菲律宾语言学校语言学校众多,分别对应不同目的学员,全家一起学习的亲子课程,孩子单独前往的冬夏令营,提高口语的ESL,应对出国留学的托福,雅思,可以说是涵盖和所有英语需求的人群
除了适应学员范围广,最主要的是全程大量的一对一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 我想去菲律宾留学具体该怎么做
您好!我是依竹留学的猫猫同学。这里跟你说一下菲律宾留学的相关情况。想要去菲律宾留学的话,有这么几件事情你要确定下来:第一,你是想要去读大学本科还是去读研究生?第二,你想要读什么样的专业?第三,你心里有没有目标院校?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重点,那就是你留学的最终是为了什么。
在确定完这些问题以后,接下来就是留学的方式了,目前在留学方式上可以有这么两种方式:
1、普通留学
普通留学就是大家比较常见的留学形式,全日制在国外进行学习,也就是说需要整个学期都待在国外,在入学的时候也要满足院校的各项条件。整个学习的行程按照留学院校的制度进行,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申请,然后入学,最后到最终毕业。
2、留学专班
留学专班这种形式其实出现也很久了,其实很多人把这种留学方式叫在职留学。留学专班是全日制注册的,但是实际的上课时间和普通留学有很大区别!留学专班的上课时间更加灵活,学员不用向普通留学那样长期待在国外,所以这对于在职想要留学提升学历的人来说相当合适。入学方面的话,留学专班也要比普通留学容易许多,比如免雅思、托福等等,这个对于在职上班的人来说,相当合适。
那么,在确定好留学方式以后,该怎么做?
1、自己DIY申请
自己DIY申请的话,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比较多了,首先这种方式无法申请留学专班,只能申请普通留学;然后,组要自己去准备申请的各项材料,比如推荐信、个人简介、研究计划书等等;最后递交材料,坐等回复。整个过程如果自己DIY的话会比较费时,同时还比较费事儿。
2、通过留学中介申请
通过中介申请的话,普通留学和专班留学都是可以进行申请的。申请起来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一些。
基本的申请的流程
1、要确定好自己的各项条件符合院校的招生要求;
2、准备好各项报名材料,比如个人简介、研究计划书、推荐信等等,然后提交;
3、然后院校会对你提交的材料进行一个审核,通过审核以后就会给你发送录取通知书和缴费通知单了。
4、缴费,然后你就可以办理签证、买机票等等,准备出国。
5、按时到达院校,办理注册、入学等手续,然后把签证转换为留学签证。
6、然后就是正常学习了。
③ 请教菲律宾留学的问题~~~
首先很高兴帮你解答。
1.高中毕业后可以去菲律宾大学读书。需要提供成绩单,毕业证,无犯罪记录。
2.中介啊?不好说!我认识很多朋友都是过去后大呼被骗啦。如果你英语不错的话,完全可以自己申请,很简单。
3.四大名校啦。菲律宾国立大学,雅典耀大学,德拉萨大学,圣托马斯大学(德拉萨和雅典耀学费很贵,有的专业一年五万)其他大学一年一万多,依专业不同学费不同。
4.不用的,但是建议过去学学,不必刻意,平常和同学交流交流,毕竟多会一门语言不错。菲律宾大部分学校上课都是用英语授课,有的华人学校除外。所以说择校很重要。菲律宾人都是懂得英语的,交流没有问题。
5.嗯,怎么说呢。我以前认识几个菲律宾人,是有口音,但是完全不会阻碍你学英语。好大学的老师有在美国是客座教授的,所以这点可以放心。如果说标准,哪个国家是标准?澳大利亚,加拿大同样有口音。还是看自己,如果你音标学得好的话,建议你看美剧电影些,不会因为别人有口音自己也跟着跑掉。
6。还可以。学校基本在大的城市,所以说华人还是集中。
7.现在来看,还是比较多的,尤其远东大学,很多中国人,有人说是被中介骗过来的。具体就不知道如何骗的。相对来说四大名校中国人会少很多,而且这些学校也有很多其他国家来的留学生。
8.看地方咯,有的地方比较脏,有的还好啦。当地人大多还是很热心的,当然总是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建议晚上不要出门,最好结伴,而且不要在大街上穿金戴银,当地有的人很贫穷,所以对他们来说总是一种生存的方法。
9.恩,挺热的,但是不必担心,大街上总有遮阳的地方,学校有空调。
10.准备本科啊?有点麻烦,因为菲律宾的学校要有入学考试,一般来说,没有看过人家参考书是很难通过的,当然这样就有了好坏学校之分。而且要命的是,做题会有时间卡。具体分为:数学,化学,物理,生物,英语,逻辑。当然都是英文的,所以你现在该做的就是猛补英语。
最后希望你留学成功,入学考试的题我看过,有点难度。不过加油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有问题,请留言。
④ 听说51Talk菲律宾外教和中教老师都会上课,哪个老师教得多
以菲律宾外教老师为主哦~孩子平时上的课程都是菲律宾外教授课的呢,通过1对1的方式给孩子更多的英语学习资源和沉浸式语言环境。但是考虑到不同孩子的水平和需求可能有差异,单元与单元之间还会安排中教用孩子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跟上校内课程进度,全面地提升英语综合能力,达成“口语好,学习棒”的效果。
⑤ 菲律宾外教怎么样美式还是英式有没有口音呀
一提到菲律宾,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菲佣”,香港电影里常出现嘛。但是为什么找“菲佣”不找别的呢?因为人家英语好、学历高、待人温和有耐心呀。菲律宾是美国旧殖民地,他们官方语言就是英语,也是亚洲说英语最好的国家,所以菲律宾外教的口语是没得说的,和美国人发音很像。菲律宾老师态度热情,尊重学生,聊天式的学习犹如好友,没有中国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孩子学习起来也轻松高效许多。至于口音问题,菲律宾在学校里的所有授课全部是英语,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课成绩,所以能够大学毕业的外教语法和发音都不用担心哦。现在中国很多家长都选择让孩子线上学习口语哦,这样既方便又可以享受优秀的资源。有朋友家的孩子在上学而思的线上外教课哦,好像就是菲教,周末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和老外聊天完全没问题,我也赶紧给孩子买了课程,还没开课,期待孩子的进步吧!
⑥ 菲律宾国父大学在职博士项目,都有哪些上课方式,您可知道
我知道!
每个学期需要修至少2门课程,一个学期是4个月,修够12个课程就可以申请毕业!
一般一个课程是2-3个小时。
如果你一个学期修2门课程,也就是说每周上课2次,周日休息,上课时间是周一到周五(看开课的时间!)
当然,开一节课程,最低人数时5个人,如果没有5个人报名,这个课程就会关闭哦!
⑦ 看看国外大学老师是怎样上课的,再也不想让孩子出国
给你看这个: 海 洋 之 心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我要吐了”。问怎么啦?“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哪!” 有时候,女儿也让我拿着那些语文或历史课的“标准答案”帮她背。这是一些什么“标准答案”哪,通常女儿还没背完,我已经受不了了,也想吐,还伴着万丈怒火那真是一种生理上的厌恶。想到千千万万中学生脑子里,塞满这些不经思考只为通过考试然后便弃之如敝屣的“标准答案”,内心便生出莫名的恐惧靠“背功”,能培养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一代新人吗?!在女儿刚开始上高三的时候,有了一个去美国的机会。我当然知道,在高考之年脱离中国教育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以女儿的成绩,考上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还是可以的;可去美国,骤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英语教育体系,命运难以逆料。反复权衡之后,我说明种种利弊,让女儿自己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走”。决心“走”,我和女儿其实各怀鬼胎,女儿是为了“减负”,说美国学生多轻松呀;而我是为了让女儿能得到所谓“创造性教育”的训练。尽管我以往读过不少关于美国教育的书籍和文章,心向往之,但那“创造性”到底是什么模样,怎么出来的,如果不浸润其中,仍是隔靴搔痒,实际上不可能有真切的体会。我万万没有想到,美国教育的“创造性”,竟会使我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老爸一度寝食难安。女儿到美国第四天,便进入波士顿一所最好的公立中学。首先让我诧异的,是女儿说不清她上了几年级。原来,这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除了课任老师之外,还有一个“指导老师”,负责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每门课进入哪一个年级学习的建议。结果,女儿的英文、化学在12年级,数学和美国历史在11年级,法语在9年级每一门课,女儿都在不同的同学们之间“游荡”,她确实搞不清自己是几年级的。我原来认为,女儿在美国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只要语言过关,理科课程有国内的底子,可以“后来者居上”。没学过的课中,最容易的应该是美国历史,“区区200年历史有多少东西呢?”我在给女儿的电子邮件中,甚至只用了短短几千字就把美国历史的脉络讲了一遍。“就这么点东西,横趟!” 结果,让我大跌眼镜的,恰恰是这门“最容易”的美国历史。仅仅十几天过去,女儿就发来“紧急求援”邮件,一连十几个惊叹号。女儿从未学过美国历史,一下进入11年级,两眼一摸黑是可以想见的,把一本英文的美国历史读一遍至少也要个把月呀。我这个老爸,先当两个月的“拐棍儿”自是义不容辞。可是一看美国老师留的作业,我就傻了这是中学生的作业吗? “公民权利”研究论文要求:在3到5页纸之间,打印出来,要双空行,至少用3种资料来源(如网上,书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对比以下四人关于黑色美国(BLACK-AMERICA)的观点:BOOKERT.WASHINGTON(布克?华盛顿,W.E.B.DUBOIS(杜伯依斯),MARTINLUTHERKING,Jr(马丁?路德?金),MALCOLMX(马尔科姆?X)。在你的论文里,应该控制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我不想读传记。但是,需要把每个人介绍一点,还必须纳入贴切的材料在你的论文中。然后,讨论他们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要把你的想法写进去。还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来源列出来,比如某某网页,某某书。女儿在邮件中说:“那几个人都是黑人,但除了金之外,我都不知道怎么翻译……” 面对这个作业,我深感惭愧。说起来,我对美国历史算得上熟悉,至少读过几十本名家专着,多位美国重头总统的大部头传记,全部总统的列传,还有难以计数的文章。可是,这个中学生的寻常作业却让我“晕菜”了。什么叫“黑色美国”呀?这时我才体会到,研究必须阅读,而阅读并不等于研究,研究必须写作。以往在阅读时,哪里会想这些问题呢其中两个人我甚至毫无印象!为了帮女儿适应这种学习,老爸必须应付这个挑战。在两三天的时间里,我生平第一次开始“研究”美国历史。幸亏关于美国的藏书甚丰,于是疯狂阅读,书房里摆满了一本本夹着许多纸条的美国历史着作、不列颠网络全书和《美国读本》这类的原始文献,外加网络搜索。等这4个黑人领袖的资料搜集得差不多时,我开始仔细对比他们的观点和实践,行文时材料取舍颇费踌躇,反复推敲观点,从早上一直写到深夜。此时,女儿在大洋彼岸竟一次借了10本书,也在疯狂阅读。后来,女儿说“部分”采用了我的观点,但结构对她很有启发:“原来论文是这么写啊!”我们都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美国老师的“判决”。这对我们父女俩都是第一次!老师的评语下来了:“哇!极好的努力的结果和论文。你的关于这几个人的联系展开得非常好,准确而且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好样的!”评分:A。这个评语让我孩子般大叫起来!我以为这种难度的作业不会太多,可“求援”邮件一个接着一个,每一次都让我先晕半小时。在这些“研究写作”中,我感觉补上了许多知识漏洞,并且这些获得的知识,都在写作中与自己的观点形成了“孪生”关系,难忘。现在我列举两个作业题目,各位一看便知道这些作业的分量了!关于南北战争: 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美国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的声明?解释。 2.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他们都感觉他们在为自由而战? 3.自由对于黑人意味着什么? 4.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表示在内战后,南方不应被粗鲁地对待。为什么这是一个聪明的政策?解释。 5.在内战期间,女人开始担任很多以前男人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的问题做出怎样的概括?构造一个争论,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别不可避免的结果。菲律宾问题: 1.什么样的美国人可能会同意JosiahStrong的“我们的国家”?什么样的人会不同意?他们为什么会同意或不同意? 2.Bryan如何将“帝国主义”同获得西班牙领土联系起来?你认为他联系得对吗?为什么? 3.Lodge对获得菲律宾这件事的辩词是如何反映了美国的传统政策的? 4.你认为有比麦金利总统以控制菲律宾来处置菲律宾的命运更好的选择吗?这两个作业,让我重读了一遍《林肯传》和《南北战争史》,捎带把菲律宾史也过了一遍。按中国的标准,我认为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也会感到费劲儿。女儿吃得消吗?会不会望而生畏?女儿在邮件里说:“这个菲律宾问题是属于我们学的‘帝国主义和进步主义’一章内的一个问题。我们历史也有教科书,但老师上课从来都不讲,都是让自己回家看。他上课有时给我们放录像,讲的东西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作业就是给我们好多材料去读,然后回答问题或找重点,还通过让我们做一些有意思的作业来记住知识。比如自己编单词填词游戏,划时间线,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图、海报之类。工作量特别大,但有兴趣。” 女儿不仅没有在美国教育中“减负”,而且经常一夜只睡三四个小时,有一次竟只睡了一个小时因为遇到了一次匪夷所思的作业。正当女儿的“求援”邮件开始稀疏的时候(这意味着她已经开始不大需要“老爸拐棍”),突然又接到一个“鸡毛邮件”。看到美国学校里竟有这样的作业,我愣了半天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也让我的朋友们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祖宗!别忘了“你从哪里来”!我又一次惭愧:因为两岁时便离开了我的祖父,直至他去世再没见过,我甚至不能说出他的名字!我无法完成这个作业…… 无奈,我们全家开始“总动员”,依据一份不够完整的家谱,开始“作业”。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中国的家谱记男不记女,家族的女性稍早一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以××氏记之,到嫁出去就“消失”了。而且,没有生卒年份,只有男性姓名。幸亏女儿的爷爷健在,80老翁凭记忆一个个推算出是咸丰多少年、道光多少年、光绪多少年什么的,奶奶则抱着一本中西2000年对照历找出公元年份。最后,由女儿的二叔总其成。当我看到这份密密麻麻姓名的家谱时,一种家族的历史感油然而生!当我把这份作业传到美国后,女儿大为兴奋,竟说要再还原为中国朝代纪年,“我要用中国文化镇老师和同学一下!”因为她还要解释什么是中国纪年以及为什么中国传统“记男不记女”。所有这些,都要画在一张大纸板上。为此女儿几乎一夜没睡。第二天,同学们的作业摆在班里,互相观摩,惊叹声此起彼伏。老师走到我女儿身边,拿起这份特殊的作业说:“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份!”然后开始结结巴巴地念那些拗口的中国名字……女儿这个乐呀! “历史”就说到这儿吧,我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作业,没有需要“背功”的时候,更没有“标准答案”。你获得什么等级的评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你不必担心“对”还是错”。英文(语文)课有没有这样的创造性?我让女儿发给我几篇英文写作的题目以及老师的评语。女儿回复说:这个学期的英文课是文学。我们老师新开辟了一个领域,研究美国黑人文学。要读很多美国黑人的作品,还要写论文。我们上学期学的是兴趣写作,有以下题目: 1.本性独白。评语:希望你生活中快乐的时光可以帮助你渡过困难的时期。 2.未解开的疑惑写一件发生在你或你周围人身上的事,要求是一件让人不敢相信或无法解答的真事,不能是你做梦。评语:你的“令人无法解释”的经历可真是耸人听闻而有趣呀!(天哪,女儿竟有耸人听闻的经历?!) 3.书信论文。要求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一件事,可以是两个人来回通信,也可以全是出自一人之手的信,但必须是一组信件,四五封左右。评语:年轻的爱是很美的事。(女儿写了初恋吧?我很想看到。) 4.给校长的一封信。可以反映你对学校的不满或肯定,或问一些你一直想问的问题。校长会读每一封信,然后到班里和你们讨论。 5.本性独白(2)。要求用一件事来反映你的个性,把重点放在心理描写上,全文用心理描写。评语:比赛之前的那种紧张是每一个运动员都要经历的。(女儿一定写了竞赛心理,在国内,她是校运动会三块金牌获得者。) 6.诗。写十种不同形式的诗:五行诗,美国五行诗,重复记号诗,HAIKU(一种不押韵的日本抒情诗),离合诗句(就是每一行的第一个字母可以拼成一个单词),字母诗(诗中包括所有的26个字母),政治诗,有形诗,每一节用“若是……但是真的……”、“没有人知道……”为开头的诗。(中国乃诗歌大国,可学生们什么时候写过诗?) 评语:你做了个非常好的作业,Stephanie(女儿的英文名)。你的诗展示了你过去的很多努力和想法。你的英文每天都有出色的进步,祝你在第二学期幸运!还有,请记住,任何时候你感觉需要聊天,我都会很愿意倾听的。这都是一些多么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呀!而老师的评语,会怎样激发女儿的写作热情!与女儿一无所知的美国历史课不同,女儿只要求我写一下以“没有人知道”为开头的这首诗,因为前面的诗已经让她“脑仁儿都裂开了”。结果,我和朋友一起诌出的“诗”,女儿竟没看上,只起到一点启发作用,“看了你的,我自己就有词儿了!” 女儿说:“我的英文老师特别特别好,我很多事都跟他说,我们俩的两次长谈,我都差点哭出来。其实已经哭了,但没让眼泪流下来。”我的眼睛也发热在国内,直至上高三,女儿竟从没有一次与老师长谈的愿望和机会…… 有人会说:“你这算什么?给女儿做作业,这不是越俎代庖吗?”问题也许没有这么简单。我想,父母应当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孩子的“学习伴侣”,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指导孩子阅读,告诉他从哪里可能找到相关的资料,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所有这些在国内教育中是“奢想”,孩子从来没有与我讨论过任何学习问题,因为只要狂背“标准答案”就足以应付考试。我也主动看过几次作文的题目,那些题目平庸且缺乏想象力,令我顿失“参与”热情,逃之夭夭。女儿赴美只有短短3个月,变化很大。通过电子邮件,我开始领教什么是创造性教育,这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来得真切。“求援”邮件好久没有了,可我这个老爸,竟开始希望能接到这样的“求援”这种“研究”,真是令人着迷的游戏! “我以性命担保她行” 如果在几年前,你问我“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会斩钉截铁大言不惭地回答:“恐怕在20万个父亲中,你才能找到一个像我这么了解孩子的人!”说这样的大话是有根据的。在女儿的整个初中阶段,我们父女俩之间经常进行有趣的谈话,老谋深算的我,常使女儿惊讶地大叫:“怎么我心里想什么你都知道呀?” 女儿进入高中后,我算是领教了什么叫“高考战车”。每天5点半,她就要起床,自己匆匆吃点东西,6点多就出门了。晚上,我们只有晚饭的十几分钟可以聊聊,吃完饭她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关门,做作业直至深夜。我和女儿从容谈话的时间急剧减少。我渐渐感到“信息短缺”,以往“特别了解”女儿的信心开始动摇。事实上,除了议论一下每次测验考试的成绩,我们几乎来不及再聊点别的。在女儿上高二时,没有和我商量,她告诉我“要分文理科班了,我报了文科”。我心头一震,心想“大事不好”,这意味着女儿对自己的理科前景作出了否定评价。在理性上,我是坚决反对中学分什么“文”、“理”班的(我甚至认为大学本科阶段也应该是“通才教育”),谁有权这么早就强迫一个孩子只能学什么呢?凭什么这么早就认定一个孩子不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呢?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对自己“适于”学什么作出正确判断呢?我小心翼翼地问女儿:“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呢?”女儿说:“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 这话让我怒火中烧,一个为人师者,怎么可以这样摧毁学生的自信呢?“再想想怎么样?我认为老师说得没有道理,你很正常,并没有偏科……”“你说没用,反正我得选一个!”我默然。家长和学生,竟这样只能屈服于现存的教育制度而毫无反抗余地哪怕它是如此荒唐!我读过不少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深知“评价”和评价的方式在一个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因此,哪怕孩子在某次考试中成绩不好,我也总是说:“这没关系,没准儿比全对还好,因为错过的东西印象更深!”但是我也感到,家长的鼓励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小,因为你不“专业”、不“权威”,孩子做不出来的题,你通常也做不出来;你指导的作文,通常还会被判低分。很明显,在学校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时我深感恐惧:我几乎已经完全不了解女儿了每天能和她有效相处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她一天要在学校呆10个小时,要说“了解”,恐怕没有人能比老师更了解孩子了。可是很遗憾,无论是每学期一两次的家长会,还是学期结束时老师给孩子的评语,都丝毫不能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我相信与我有同感的家长很多,那家长会实际上就是“动员会”,动员家长与学校一起来给学生施加压力,无论哪一科的老师讲话,都是形势多么多么“严峻”,希望家长“督促、督促、督促”每次家长会后,都有几个悲惨地被点名留下的男人女人,那笃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每个学期结束后,成绩单上照例有老师的评语,本来这是一个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大好机会,可惜,每次都是那寥寥二三十个字,几乎是年年相同的套话两三个词儿的优点和两三个词儿的缺点有一次的评语绝对是学生的字体,看来老师自己根本就没有写评语的兴趣,干脆让学生干部代劳了。有一次女儿回家后很不情愿地告诉我,班主任老师让你晚上10点钟给她打电话。我诚惶诚恐地掐着表准点打过去,不出所料,那是一大堆“必须及时改正”的缺点!老师大义凛然,刀刀见血,听得我头皮直发麻!女儿问“老师说我什么了”,我犹豫了一下,“嗯,没什么了不起……”考虑到老师对家长说话多少还会客气一点,我难以想象这些话当面对女儿说出来时是个什么气势,我不能再雪上加霜。尽管我对女儿很有信心,觉得她是一个心智很正常的孩子,品行也没有什么必须矫正的缺陷,但她的理科成绩确实有江河日下的趋势,老师对女儿的评价开始影响我,“也许女儿真是缺乏理科方面的才能?”“也许她真是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也许她学习真的不够努力?”我自己都能感到在给女儿打气时有些言不由衷了。终于有一天,女儿迟疑地对我说:“爸,我厌学了……” “是吗?”我沉默无语,内心涌起一片可怕的绝望。我明白错不在女儿,是什么让她苦苦挣扎到高三,却突然丧失了自信和学习兴趣?!她曾是一个多么快乐和不甘人后的女孩儿呀…… 所有这些,大概就是当有可能脱离这种教育的机会来临时,我和女儿都没有犹豫的原因。几乎丧失了学习自信的女儿,在美国会怎么样呢?她在陌生的英语教育环境中将遇到巨大困难,这是我可以想见的,也许她一开始就会沦为班上成绩最差的一名,美国老师会对这样的学生作何评价呢?我简直不敢想下去,并且做好了女儿再上两年高中的思想准备。仿佛在验证我的预计一样,进入美国高中没两天,女儿就在邮件中告诉我,“大量的单词听不懂,所有的计算、作图都用计算机,我都不会……”第一次美国历史课考试女儿竟得了个“F”。我心情沉重,但别无退路,“这是正常的适应期,你一定会挺过去的!”听天由命吧!不久,似乎奇迹发生了。女儿那边好消息不断传来,“突破”先从法语开始,女儿首次得了满分!女儿说,一次法语课,有别的老师进来找我们的老师,我们老师正忙着,她就跟我聊了两句,我们老师过来以后说“她刚从中国来”。那个老师说“我知道”。我们老师又说“刚来,法语就已经得100了”。那个老师感叹:“Jesus(耶稣呀)!”这声惊叹让女儿心花怒放。很快,她的化学又开始频频获满分。女儿给我的信写道:今天化学考试又得了100。老师判完了卷子以后,拿给别的老师看,然后说:“班里没别人这样,这都能当标准答卷了。”正好有别的班的人来问问题,他就跟那人说:“问Stephanie(斯蒂芬),她什么都知道。” 女儿的每次邮件,都要写几句老师对她的评价。让我惊奇的是,这些评价无一例外是赞扬,而且往往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地赞扬,“你们要努力呀,否则将来你们都要给斯蒂芬打工去了”等等,女儿说“我都不好意思了”。这些赞扬有点像兴奋剂,不知为什么,女儿开始自信得让我感到陌生,一些我原来并未发现的特质似乎开始呈现。我不大有把握有资格“指导”她了。果然,3个月过去,女儿不经我同意,干脆地告诉我“准备今年就申请大学”,她甚至已经试着考了一次“托福”。我愣了一会儿,觉得女儿有点好高骛远,“托福”能考个四五百分就了不起了,她什么时候见过这个世面呀!不久,成绩出来了,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她竟考了600多分。这个成绩申请美国大学富富有余。女儿真的开始申请大学了。她告诉我其中一个必要程序是中学老师的推荐信。与中国的“一考定终身”完全不同,美国对申请入大学的学生采用复合评价,不仅要看你“大学入学资格考试”(SAT)的成绩如何,你平时的成绩也占一定的比例,还要看你有什么特长,甚至做过多少时间的社会公益工作,中学老师的评价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我大大地担心起来,以往国内老师对女儿的评价言犹在耳,刚刚在美国学校里呆了几个月,美国老师怎么可能了解一个中国孩子呢?女儿似乎忘了这件事。其后一段时间的邮件里,她绝口不提老师的评价是什么。我想糟了,美国是个信用社会,老师向大学推荐学生关系到自己的声誉,绝不会像中国人通常认为的是个“人情”,拣好话说就是了。也许,美国老师是否愿意推荐女儿都是个问题女儿不提,我也不好问。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接到厚厚的一封信,是女儿从美国寄来的。打开一看,是4件美国老师给大学的推荐信!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油然而生法语老师的推荐信在过去的5个月中,我很高兴认识斯蒂芬。她去年10月到沙龙高中读书时,我教她法语。法语对她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她的第二外语),同时她不得不掌握英语(她的第一外语),还要适应新的文化氛围,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难倒她。斯蒂芬是个非常聪明的学生。她在沙龙高中的第一周,就问是否可以放学后留下,让我教她以前没有学的功课。令我惊奇的是,斯蒂芬在一个小时内就都学会了。她不时地展示她的语言天赋,在班里成绩最好(从开学第一天起,她的分数没有低于A的)。她对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锐的目光,能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中创造性地运用。出语轻柔的斯蒂芬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她适应困难的法语发音的能力印象非常深刻。斯蒂芬学习勤奋、自觉,总是认真完成作业,以自己的努力和精确超出我的预期。斯蒂芬是成熟、友好的女孩。她的同学大部分像大一新生,只有她像大四学生。她在小组中做得也不错,我经常看见她给同学讲解难题。另外,我们课下经常交谈,她既和我分享她的经历,又喜欢问我有趣的问题。我相信,斯蒂芬在大学里会继续在个人学术方面取得进步,获取成功。对你的2005班(毕业班)来说,她是宝贵的财富。我毫无保留地推荐她。凯瑟琳?M?特纳亲切、自然和对学生细致的观察,竟使我这个看惯了“套话”的人一时间感到既新鲜又温暖,评价可以这样写的呀!数学老师的评语我很高兴写这封信,并以我的名誉担保,斯蒂芬今年参加了我的初级微积分课程的学习。学习期间,我发现斯蒂芬不仅勤学好问,而且富有同情心。她总是努力、认真地完成作业。她在数学和解决难题方面有显着特长。斯蒂芬经常以自己优雅而且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斯蒂芬也常常帮助身边的同学做难题。在校期间,斯蒂芬为了得到问题答案,通常比别人回家晚,有时候她也在学校里帮助别的同学。学生们尊重她的文静和才智以及她解释问题时的耐心。显然,她在享受着帮助同学的乐趣。有斯蒂芬做学生我很高兴,她在任何校园都会受到珍视。为上述及更多原因,我向贵校推荐斯蒂芬。读完这些老师极具个性的评价,那个“没有数学脑子”的、只能上文科班的、垂头丧气感到“厌学”的女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看起来正全面获得进展、甚至有点出类拔萃的女儿!仅仅三四个月过去,女儿的学习状态和自信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是什么起了如此奇妙的催化作用?我想说,是不同的评价标准使然!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哪一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当然是后者,这早已被心理学上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所证明仅仅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一部分学生就会比另外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应当反省、深思的吗?尽管相隔万里,我还是想大声对这些了不起的美国老师说声“谢谢”,他们做到了我这个父亲力不从心的事,让女儿重新“起飞”。我已不在乎这些评价对大学录取女儿产生什么影响,但我问女儿,是不是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有一个叫科林斯的老师在评价自己时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 女儿热烈地回应:“Yeah!!”
⑧ 菲律宾语言进修
到菲律宾学语言的话如果读语言学校我可以推荐cpils在宿雾,不像马尼拉那么乱
很多人对菲律宾有很差的印象,我以前也觉得都像家里的菲庸一样讲话口音很重,可是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去了cebu(宿雾)的一所语言学校CPILS,发现该学校的老师,英文真的很好,如果你闭上眼睛,你真感觉在和老外讲话,没有任何的口音,我会推荐学生去学英文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学校的老师全部都是英语系大学以上毕业,有的是硕士,也有很多出国深造过
第二:CPILS学校上课方式为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一对8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程度,自己加强的部份做学习,如果你的文法不好,你可以和老师一对一针对文法做学习,如果你想学会话,也可以一节课100分钟都和老师讲话增加听说的能力
第三:目前CPILS的学生都是住学校宿舍,宿舍有专人打扫,专人帮你洗衣服,当然也可以依个人习惯选择一人房或二人房三人房,CPILS在韩国日本己经办的很成功,但在内地仍然是新的学校,内地学生出国最怕一直讲国语,如果你去CPILS,包你 英文进步神速...(我保证)
第三:菲律宾当地为全英语环境的国家,你在超市,SHOPPING MALL或是路上招牌,餐厅菜单,全部为英文,我就试过在SHOPPING MALL买东西,不但便宜,而且沟通完全没问题,菲律宾人很热情,我们所担心的安全治安问题,不会出现在CEBU(宿雾),因为宿雾对菲律宾来说
就像高级住宅居,加渡假盛地
第四:学校内有游泳池,周休二日可以去潜水,去海的中心吃便宜又新鲜的海产,晚上去PUB看个SHOW,一个月食住加学费为美加的一半......
当然,我也要说明,CPILS这个语言学校我建议是英语能力初级及中级的学生去学习,如果你的英语程度己经很好,那学习的校果就有限,也许你适合一些专业的文凭课程或专业知识,而非单单英语上的学习,但如果您的英语程度中等或想把基础学的更楂实,CPILS真的很适合,并不是英语系的语言学校不好,而且在这里,你只要花一半的钱,可以得到一样的效果,或者更快的学习速度,CPILS大部份的学生都是读个二三个月,基本的听说读写没问题,再转站到美加纽澳...
大部份的语言学校都是含住宿及三餐,目的是保障国际学生的安全,另外你只是去学语言,我也不建议你去一年那么久,还是要你各人啦,平均一个月学费加食宿约1100美金,.
⑨ 英语不好可以去菲律宾游学吗上课听不懂怎么办
可以去,但最好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背一点基础的词汇储备,掌握一些常用的会话句型。
听不懂的问题倒是不用过分担心啦,因为一是有入学测试,二是大部分菲律宾学校都有1对1课程,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水平授课,也很耐心奈斯。一般来讲,他们都会特意放慢讲话的语速。
网络北牛游学获取更多资料。
⑩ 谁知道关于去菲律宾学英语的那些过程大家帮帮忙
由于你只是要读一般的语言学校..所以.不需要办理学生签证.{也不好办}...赴菲之前一定要先办理个人旅游签证.否则没签证有可能被原枅遣返..签证期约59天{最好以拿到签证日开始算..菲律宾人会贪污..如果你以到菲日开始算起..万一离菲时超过争议期限.他们会故意叫你补税}... 59天期限之前..一定要找当地的旅行社帮你延签{中国城内有很多家旅行社}.. de lasa这所学校风评很好..以前我在菲律宾读语言学校时..有时候会遇到读那所学校的同乡..跟他们建议说转来跟我读同一所学校..没有人愿意..可以想见那所学校的魅力..de lasa学费较贵..住那附近的房子租金也较贵..所以.自己衡量..... 我以前读CLSC天主教语言学院..我读的学校很小.位于大马尼拉的魁申市..离DE LASA约半小时的车程.离菲大也约半小时的车程..我读的学校位置刚好约介于菲律宾大学和DE LASA之间.. 菲大也有语言课程..和DE LASA一样..英语课程都是团体班.一班约12个学生...我读的语言学校则是一对一教学..各有优点..上团体班比较有趣..最后会变成各国学生因为国情不同而出现互相激辩..对英文的辩论很有帮助..上起课来会有很多笑奌{比如讨论未婚同居问题或是死刑存废....等等议题}...一对一教学也有优点..因为没法偷懒..一堂课里.老师仅有你一个学生....要报名菲大或是DE LASA最好挑好时间.先从网路上看他们开课报名截止日..否则..到了菲律宾..人家课程已经开始.你错过报名.可能就要等半个月后才有枅会参加下一班.. 报名我读的那所学校会比较快..大约.注册日起一天后就可上课{或是星期5报名.星期一就要上课了}.. 可以同时读两所语言学校..我个人试过..菲律宾当地.有很多韩国人开办的语言学校{非常多..但是学生几乎都是韩国人}..早上读一所..下午跑去另一所学校{韩国人办的}..自己选用中学生的数学课本上课.叫老师用英文教我三角函数跟微积分}... 菲律宾一般的语言学校..如果是一对一教学..老师的配合度很高..可以换教材..甚至你也可以换老师...我甚至做过..问教务长..哪一个老师是大学商学系毕业的..要那老师去准备教材教我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 我也在菲律宾的音乐中心学过古典吉他..如果还有関于相关问题..再问我..我会在补充... 在菲律宾租房子..最好租有厨房的房子..因为..通常我们吃不惯他们的食物..有必要得常常自己下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