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菲利宾国家怎样
在中国的南海边,有一个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就是菲律宾。国土面积约为2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云南省那么大,总人口确是云南的两倍多,约为1亿200万。菲律宾的种族、文化众多,比如马来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是岛上主流的四种。菲律宾移民指数:居住环境7分,福利保障6分,教育质量7分,投资环境7分,就业环境6分。
菲律宾属于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与中国海南岛气候一样,终年阳光充沛,四季如春。从性价比上来讲,菲律宾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国家。这里不仅有比海南岛一点都不逊色的海景和蓝天,物价却比海南低太多。再加上最近几年菲律宾经济迅猛发展,建设了许多高档小区,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只需要很少的钱,就能享受较高品质的生活。菲律宾有着亚洲水平最高的英语教育。政府规定英语为官方和商业用语,学校的教学语言也为英语。这里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英语的国家之一,英语基本识字率达93%,在亚洲排名第一。菲律宾的有1200所高校,其中有4所进入了国际500强。由于学费和生活费低廉,菲律宾成为了亚洲留学最便宜的国家之一。
菲律宾的基础教育也采用英语教学,2015年之前,为10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中学4年,后来加入了高中2年,为12年义务教育。
除了公立学校之外,菲律宾有大量的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私立学校基本上为华人开设,菲律宾的华人属于社会富裕阶层,几乎所有领域的富商都有华人血统,所以华人学校的收费比公立学校要贵很多,换算过来大概为1-2万人民币一年。而国际学校聚集在首都马尼拉的高档小区周围,有美式、英式、法式各种类型的学校,连通着小区周围的购物城、游乐场、公园、球场,完全是一个个封闭的小欧洲城。学费比华人私立学校更贵,大概需要5-10万人民币一年,但这也比国内的国际学校便宜了一半。
㈡ 菲律宾海板块的特点
菲律宾海板块以俯冲边界为主,易于产生形变。将理论结果与地球物理、地质以及GPS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菲律宾海板块内部及边界有明显形变。讨论了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指出其相互作用有明显的分段性。在南海海槽一带有较强的挤压,在琉球海沟一带由于两板块耦合较弱及冲绳海槽的开裂,没有形成对东亚大陆的挤压;台湾附近两板块碰撞,对中国东南形成较强的挤压;在菲律宾群岛一带形成两板块间的复杂变形带,使两板块间的作用减弱。
㈢ 菲律宾海的介绍
菲律宾海(英语:Philippine Sea)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位于菲律宾板块之上,西面是菲律宾和台湾岛,北面是日本,东面是马里亚纳群岛,南面是帕劳。是世界最大最深的海。主权:大部分是国际公海,少部分为周围的菲律宾、中国、琉球国(目前归日本托管)、日本的领海。
㈣ 菲律宾最神奇的海景,海中有山山中有湖,宛如“海上九寨沟”
而凯央根湖所在的科伦岛,是菲律宾巴拉望省的第二大城市,这里拥有许多未开发的处女岛,海岛水质清澈透明,沙滩细白如粉,山海景观美得难以言表。而且海底海洋生物非常丰富,十分适合潜水和跳岛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菲律宾海的气候特征
北太平洋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分成两股︰一股在吕宋附近转向北面形成黑潮(Kuroshio);另一股转向南面成为太平洋赤道逆流。洋流所在水域以及珊瑚礁、海岭和海底山脉附近水域均为渔场。海上有飓风和台风,尤以9月份最烈。 海域南部位于热带地区,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炎热,年均气温27~28℃,年均降水量2000~3000毫米,以东部为最多。北部位于亚热带地区,年均降水量2000毫米。8~9月多台风,尤以9月份最烈。北太平洋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分成两股:一股在吕宋附近转向北面,再向东北,形成日本暖流,即着名的黑潮(Kuroshio);另一股转向南面成为太平洋赤道逆流。洋流所在水域以及珊瑚礁、海岭和海底山脉附近水域均为渔场。
㈥ 菲律宾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总面积为29.97万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菲律宾总面积的96%。海岸线长约18533公里。
菲律宾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台风多。年平均气温约27℃,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2000-3000毫米之间。群岛西部有旱季(11-次年4月)和雨季(5-10月)之分,东部海岸终年有雨,并以冬雨最多。南部地区也终年多雨,无明显旱、雨季之分。东部的太平洋面是台风发源地,每年6-11月多台风。
菲律宾境内河流均较短小。吕宋岛最大河流卡加延河,长350千米;棉兰老岛以棉兰老河和阿古桑河较大。
㈦ 菲律宾海军综合实力在东南亚中地位如何
菲律宾海军实力不强,在东南亚地位很低。该国现在的真正主力战舰当属“德尔毕拉尔”级巡逻舰。其标准排水量大约3200吨,但没有装备任何类型的导弹。
㈧ 菲律宾海的海底地貌
海底是由一系列断层和褶皱所形成的结构盆地,突出于海面的部分构成岛弧,即海盆的边界。
它们形成南北长2,900公里(1,800哩)、东西宽2,400公里(1,500哩)的海域,面积1,000,000平方公里(40,000平方哩),约占整个太平洋的3%。平均水深6,000公尺(19,700呎)菲律宾海位于赤道和北纬35°之间,地处两大岛弧之间,海底是由一系列断层和褶皱所形成的结构盆地,突出于海面的部分构成岛弧,即海盆的边界。海底地形复杂,具有岛弧、海盆、海底高原、海岭、海山、海台、海丘、海沟、海槽、裂谷等地貌形态,除周围岛弧外,露出海面成为岛屿的很少,只有西北部的北大东岛、南大东岛、冲大东岛等。平均水深4100米,在第一岛弧以东达到最大深度,即10830米深的菲律宾海沟。九州-帕劳海岭在海域中线呈南北走向贯穿整个海区,长约1500海里,由断续的海山组成,将菲律宾海盆分成东西两个海盆,东面的马里亚纳海盆稍浅,称马里亚纳海盆,该海盆又被中部及南北走向的海岭分为三个小海盆,分别是东马里亚纳海盆、西马里亚纳海盆和北部的四国海盆。西面的海盆为菲律宾海盆,深而广阔,最深达7559米,其西南为菲律宾海沟。 ,在岛弧以东达到最大深度,即10,546公尺(34,578呎)深的菲律宾海沟。
㈨ 菲律宾海的地理位置
菲律宾海位于西太平洋边缘,介于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之间,被岛弧和海沟包围,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盆。北面处在130°~142°E之间;南部处在124°~147°E之间;南北长跨越35个纬度(0°~35°N)。
它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被两列岛弧包围:西部为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岛弧,我国称为第一岛弧;东面、南面为伊豆诸岛—小笠原群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雅浦群岛—帕劳群岛),我国称为第二岛弧。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为了航海上的需要,将该海区划为一个海区,并以海域主体——菲律宾海盆命名为菲律宾海。南北长约3450千米,东西宽约2000千米,面积约580万平方千米。
菲律宾海在北太平洋西部菲律宾群岛的东面和北面。西南面有菲律宾群岛的吕宋岛、萨马岛和民答那峨岛;东南面有加罗林群岛的帕劳岛、雅浦岛(Yap)和乌利西环礁(Ulithi);东面有马里亚纳群岛的关岛、塞班岛和蒂尼安岛(Tinian);东北面有小笠原群岛和火山列岛;北面有日本的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西北面有琉球群岛;最西面有台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