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末民初银元有几种图案
外国早期商贸银元俗称“银洋”。它是外国商贸银元在中国民间的一种简称,民间还有将外国银元称为番银的。早在明朝中期,西班牙就已在它的殖民地墨西哥制造“本洋”银币,因“本洋”背面图案有两条立柱,故俗称“双柱”。至清代干隆、嘉庆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日趋繁荣,从外国流入中国的银元种类也日渐增多,除“双柱”外,还有墨西哥“鹰洋”、英国“站洋”、印度支那“坐洋”、日本“龙洋”、印度“卢比”银元、美属菲律宾“比索”银元、荷兰“马剑”大银元及美国贸易银币等数十种,其中“鹰洋”和“坐洋”流入中国的数量较多。至清末民初,中国国内开始自铸银元,“光绪元宝”、“袁大头”等中国传统银元才逐步取代了外国商贸银元。
目前,在我国钱币交易市场中,那些流入中国的外国商贸银元里,价格最低的为印度支那“坐洋”,其余依次为墨西哥“鹰洋”、印度“卢比”银元、英国“站洋”、西班牙“双柱”,而日本“龙洋”和美国贸易银币因存世量比以上这些银洋要少些,所以收藏价值相对高一些。现市面上“坐洋”约150多元一枚,“鹰洋”约200余元一枚,“站洋”约270多元一枚,“双柱”则约300余元一枚,而日本“龙洋”和美国贸易银币的价格早已超过了350元一枚,外国商贸银元里较为珍稀的品种是荷兰“马剑”大银元,该银元重约32克,现国内存世量很少,市场参考价约3500~5000元一枚。
详细的说明太多了,你可以去网上输入名称单独搜索
❷ 五元的袁大头多少克
楼主发了
有一种版本现在却鲜为人知,那就是“中华民国四年版”袁大头。
中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二十一条共分五大项: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2月2日开始。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诱于前,以武力威胁于后,企图使袁世凯政府全盘接受。5月 9日 袁世凯屈服日本,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在日本的支持下,11月12日 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 全国激愤,蔡锷、唐继尧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并建立护国军。 陈其美领导肇和舰起义。面对风起云涌的反帝运动,袁世凯感叹道:“说'完了,完了,龙、虎、狗都反了(指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琪瑞联合五省督军通电全国要求取消帝制,惩办祸首--编者注)。”当时恰逢大灾—— 珠江上游堤围崩决,造成广州空前大水灾。避水商民,因午炊失慎,又造成特大火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袁克定,杨度等人提议发行面值更大的“伍圆”银币,并将铸造年份定为“中华民国四年”(即袁世凯称帝之年)以区别于先前所发之币。
“中华民国四年”版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上方为“中华民国四年”,背面图案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伍圆”字样。由天津造币厂(原“直隶户部造币厂”)铸造。但该币在发行之初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在上海成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陈光甫就坚决反对。然而此时的袁世凯迫于孙中山派胡汉民等赴菲律宾,许崇智等赴南洋筹饷加快讨袁的压力,执意决定发行以充实国库,但颇具戏剧性的是,“伍圆”银币只发行了50000万枚,便停发了。因为忧愤成疾的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死于北京,混乱的时局下他的继任者处于种种因素的考虑,最终停止“伍圆”银币的发行。
❸ 我有一个银质的圆银币,但上面的英文字我不认识,谁帮我解释解释啊
美国近代银元中,除了收藏者比较熟悉的“摩根银元” 常见的大多为1924年发行 之外,还有“美属菲律宾比索银元”,其中包括发行于1903年至1906年的“大比索” 重26.95克,含银90% ,发行于1907年至1912年的“小比索”(图1) 重20克,含银80% ,此外,还有发行于1944年的“小小比索”(图2)。
发行于1903年至1906年的“大比索”,主图为一菲律宾妇女,左手握有一束橄榄枝,右手持一柄铁锤,展示了劳动者的形象。上刻英文“ONE PESO” 1比索 ,下面的英文是:“FILIPINAS” 菲律宾妇女 ,该银币因此又被称为“美属菲律宾妇女银币”。这样的设计,显然意在取得菲律宾人民的民心。该银币背面主图为一只展翅欲飞的老鹰站在一枚盾徽上,盾牌上排列着两排五角星,共13颗;下面竖直排列着的阴阳直条也有13条,象征着美国当时的13个州;老鹰的左右爪分别抓着橄榄枝和利箭,再清楚不过地显示着新殖民主义者的政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而呈弧形排列着的“UNITED STATES OF AMERECA” 美利坚合众国 显示了美国对新领地菲律宾的管辖权。“小比索”和“小小比索”的重量和尺寸与“大比索”相比,依次递减;前两者的面值均为l比索,后者的面值为40分,作为比索的辅币。由于“大比索”的用银量高,造成白银紧张,从1907年开始,开始大量铸造用银量较少的“小比索” 20克 ,因而,如今市场上“大比索”的价格高出“小比索”一倍以上,约180元上下,而且经常是有价无市,成为比较紧俏的品种。这三种比索银币,其正面主图都是相同的。 美国近代银元中,除了收藏者比较熟悉的“摩根银元” 常见的大多为1924年发行 之外,还有“美属菲律宾比索银元”,其中包括发行于1903年至1906年的“大比索” 重26.95克,含银90% ,发行于1907年至1912年的“小比索”(图1) 重20克,含银80% ,此外,还有发行于1944年的“小小比索”(图2)。
发行于1903年至1906年的“大比索”,主图为一菲律宾妇女,左手握有一束橄榄枝,右手持一柄铁锤,展示了劳动者的形象。上刻英文“ONE PESO” 1比索 ,下面的英文是:“FILIPINAS” 菲律宾妇女 ,该银币因此又被称为“美属菲律宾妇女银币”。这样的设计,显然意在取得菲律宾人民的民心。该银币背面主图为一只展翅欲飞的老鹰站在一枚盾徽上,盾牌上排列着两排五角星,共13颗;下面竖直排列着的阴阳直条也有13条,象征着美国当时的13个州;老鹰的左右爪分别抓着橄榄枝和利箭,再清楚不过地显示着新殖民主义者的政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而呈弧形排列着的“UNITED STATES OF AMERECA” 美利坚合众国 显示了美国对新领地菲律宾的管辖权。“小比索”和“小小比索”的重量和尺寸与“大比索”相比,依次递减;前两者的面值均为l比索,后者的面值为40分,作为比索的辅币。由于“大比索”的用银量高,造成白银紧张,从1907年开始,开始大量铸造用银量较少的“小比索” 20克 ,因而,如今市场上“大比索”的价格高出“小比索”一倍以上,约180元上下,而且经常是有价无市,成为比较紧俏的品种。这三种比索银币,其正面主图都是相同的。
点下面的网页可见图.
http://www.ssrb.com.cn/gb/content/2005-12/21/content_150091.htm
❹ 西班牙的贸易银圆与金币是什么样的
在西班牙参观了多个博物馆,常见的是昔日这些装贵金属币的箱子,这在其他地区几乎不曾见。这个特色展品让人自然联想起当年西班牙殖民者进行大规模海上贸易时的重要商品:专为贸易制作的金银币。
西班牙在中南美洲获得大片殖民地,因距离欧洲太遥远,限制了一般贸易交往,除少量香料·宝石外,殖民地出产的贵金属便成了重要的大宗商品。
为便于交易,西班牙人将采集到的贵金属制成钱币,经太平洋·菲律宾运到中国采购丝绸、茶叶、瓷器,再贩往欧洲····日积月累,这条大洋商道的海底就一路留下许多沉船。这在当今世界还催生出一项专业:海底寻宝!
圣荷塞号是1708年6月在哥伦比亚海岸边的加勒比海上被英国舰队击沉的,留在了240米下大洋深处。限于技术原因,300年来无人能确定其在海底的位置,2015年哥伦比亚宣布,找到沉船!西班牙马上声明“圣何塞号是西班牙的遗产,该船是执行官方命令任务的战舰。按国际法,该船属西班牙!”
如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实如此。但哥伦比亚不是《海洋法公约》签约国,不受约束!此外美洲各国也提出:沉船上金银财宝,是当年从我们这里搜刮的…… 现推测,圣何塞号上财产价值50至11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这金银财宝的实际价值。如已过去300年,其文物价值远大于此!
西班牙将殖民时期所获黄金留存作为国家储备的达700多吨!但1936年内战中这些黄金储备(注:一般国家黄金储备多为金锭,而西班牙则多为最金币)被左翼政府外运法国(50吨·史称‘巴黎黄金’)和前苏联(560吨·史称‘莫斯科黄金’)。其中目前苏联的这560多吨黄金多为金币,装了7900多箱,运往苏联奥德萨港。除小部分黄金购买武器外,大部则进了苏联金库。
圣荷塞号是1708年6月在哥伦比亚海岸边的加勒比海上被英国舰队击沉的,留在了240米下大洋深处。限于技术原因,300年来无人能确定其在海底的位置,2015年哥伦比亚宣布,找到沉船!西班牙马上声明“圣何塞号是西班牙的遗产,该船是执行官方命令任务的战舰。按国际法,该船属西班牙!”
如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实如此。但哥伦比亚不是《海洋法公约》签约国,不受约束!此外美洲各国也提出:沉船上金银财宝,是当年从我们这里搜刮的…… 现推测,圣何塞号上财产价值50至11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这金银财宝的实际价值。如已过去300年,其文物价值远大于此!
西班牙将殖民时期所获黄金留存作为国家储备的达700多吨!但1936年内战中这些黄金储备(注:一般国家黄金储备多为金锭,而西班牙则多为最金币)被左翼政府外运法国(50吨·史称‘巴黎黄金’)和前苏联(560吨·史称‘莫斯科黄金’)。其中目前苏联的这560多吨黄金多为金币,装了7900多箱,运往苏联奥德萨港。除小部分黄金购买武器外,大部则进了苏联金库。
圣荷塞号是1708年6月在哥伦比亚海岸边的加勒比海上被英国舰队击沉的,留在了240米下大洋深处。限于技术原因,300年来无人能确定其在海底的位置,2015年哥伦比亚宣布,找到沉船!西班牙马上声明“圣何塞号是西班牙的遗产,该船是执行官方命令任务的战舰。按国际法,该船属西班牙!”
如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实如此。但哥伦比亚不是《海洋法公约》签约国,不受约束!此外美洲各国也提出:沉船上金银财宝,是当年从我们这里搜刮的…… 现推测,圣何塞号上财产价值50至11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这金银财宝的实际价值。如已过去300年,其文物价值远大于此!
西班牙将殖民时期所获黄金留存作为国家储备的达700多吨!但1936年内战中这些黄金储备(注:一般国家黄金储备多为金锭,而西班牙则多为最金币)被左翼政府外运法国(50吨·史称‘巴黎黄金’)和前苏联(560吨·史称‘莫斯科黄金’)。其中目前苏联的这560多吨黄金多为金币,装了7900多箱,运往苏联奥德萨港。除小部分黄金购买武器外,大部则进了苏联金库。
❺ 这值多少
中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二十一条共分五大项: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2月2日开始。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诱于前,以武力威胁于后,企图使袁世凯政府全盘接受。5月 9日 袁世凯屈服日本,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在日本的支持下,11月12日 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 全国激愤,蔡锷、唐继尧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并建立护国军。 陈其美领导肇和舰起义。面对风起云涌的反帝运动,袁世凯感叹道:“说'完了,完了,龙、虎、狗都反了(指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琪瑞联合五省督军通电全国要求取消帝制,惩办祸首--编者注)。”当时恰逢大灾—— 珠江上游堤围崩决,造成广州空前大水灾。避水商民,因午炊失慎,又造成特大火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袁克定,杨度等人提议发行面值更大的“伍圆”银币,并将铸造年份定为“中华民国四年”(即袁世凯称帝之年)以区别于先前所发之币。
“中华民国四年”版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上方为“中华民国四年”,背面图案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伍圆”字样。由天津造币厂(原“直隶户部造币厂”)铸造。但该币在发行之初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在上海成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陈光甫就坚决反对。然而此时的袁世凯迫于孙中山派胡汉民等赴菲律宾,许崇智等赴南洋筹饷加快讨袁的压力,执意决定发行以充实国库,但颇具戏剧性的是,“伍圆”银币只发行了50000万枚,便停发了。因为忧愤成疾的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死于北京,混乱的时局下他的继任者处于种种因素的考虑,最终停止“伍圆”银币的发行。取而代之的是之后的民国8、9、10年版大洋。
❻ 银币鉴定
西班牙双柱洋(币有很多戳记,350~400RMB)
自明代中叶起,随着东西方海上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通商贸易渐趋发达,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1570年西班牙侵入吕宋(菲律宾),于次年占领马尼拉并辟为商端口,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开始以其银元换取中国丝绸等物,这种银元大多是在152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铸造的,成为最早流入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外国银元。清代以降,顺治至干隆年间(1644~1795年),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币,主要是西班牙在墨西哥生产的机制银元。
西班牙在墨西哥生产的机制双柱双球银元始于1732年,在此之前,西班牙制作的银币正面有皇冠等,背面无双柱。双柱双球银元正面是王冠、盾徽,周围镌刻译意为“蒙天主之恩菲利浦五世荣任西班牙(印度)国王”的西班牙文“PHILIP.V.D.G.HISPAN.ETIND.REX”。背面是直布罗陀海峡最着名的“海格立斯”(大力神)双柱图,双柱上各缠一卷带,卷带上镌有公然鼓励开拓万里海疆的拉丁文海盗宣传口号“海外有天地”;中间是王冠覆盖下的东西半球、陆地和海洋。1732~1771年主要有菲利浦五世银币、菲利浦三世和卡洛斯三世银币(中国嘉德2007春拍编号为5392号的一枚1763年西班牙双柱双球银元以2800元成交)。从1772年开始取消双球图案,把双柱移到盾牌两边并增加了西班牙国王头像。以后遂成惯例,新国王登基,即开铸有其头像和称号的双柱银元。这类银元早期因为对华贸易流入中国很多,其中1789~1791年铸造的卜洛斯三世头像、配卡洛斯四世纪年(1111或IV)的过渡版为少见品种,较为珍贵。
在明、清的经济史上,西班牙双柱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曾一度被称之为“本洋”而独霸中国的经济市场。从17世纪起,西班牙的本洋、荷兰的马剑银元开始流入我国,葡萄牙的十字银币,后来墨西哥鹰洋、美国的贸易洋、日本的番龙洋等等陆续流入中国市场。初期,由于西班牙本洋的含银量高、数量大,铸造精、重量适中等优势,一举夺得市场交易的主币位置,获得了交易商家的青睐,被誉称为“本洋”,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期间,连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与中国交易大部分也使用西班牙双柱银元;直至1823年前后,墨西哥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不再大量铸造供应双柱本洋,而代之以墨西哥自铸的鹰洋,“本洋”的断源和鹰洋的源源不断,成为鹰洋取代双柱的根本原因,西班牙双柱自十九世纪初开始衰落,并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西班牙8R(REAL,里亚尔,币值)银元,我国俗称"双柱"。它有两种:一种,币面铸两个半球,左右各列一柱,俗称"双球双柱";另一种,正面是人物胸像,背面中间为盾形国徽,徽上皇冠。国徽的两侧各列一柱,柱上卷轴挠裹。俗称"人像双柱"。它是最早在中国流通的洋钱。统称"本洋"。双柱银元,在清代干隆年间开始流入中国。在亚洲也流通到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及日本等。双柱银元,名义上为西班牙银元,实际都不是西班牙本土所铸。西班牙国内使用的另有本土银币。
人像双柱银元。正面,国王胸像,边缘书写西班牙文"查里(卡罗列斯)三世和铸造年份等字样。背面中间为盾徽,盾中央椭圆内三朵百合花,另分4栏,斜角对称相同图案:一为张口直立雄狮(代表亚拉冈王国),一为古城堡(代表卡斯提王国)道:下方近似三角形中一个带叶石榴(国花是),盾上皇冠。盾的两侧则各列一海格力斯柱,也称大力神住。柱上卷轴挠裹,卷上书"海外有大陆"。边缘书有西班牙文、“8R”和“M上0”(铸地墨西哥)等字样。直径39毫米,重量27.07克,含银90%。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大力宣传“大地是圆球形的理论”;还推理说:“至西航行,从欧洲横渡大西洋,也许能更近,更迅速到达印度、中国。”哥伦布的设想,被西班牙伊萨伯拉和费迪南五世国王赏识。议定由哥伦布率领包括“圣玛丽亚号(100吨)”在内的三条小船,并委到交给他一封致中国皇帝的信件。1492年8月3日,一切就绪,哥伦布带领87名船员启航了。同年10月12日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又有三世西行,到过中、南美洲等地。当时哥伦布误认为所到之地就是印度。这一偶然发现了新大陆,即给西班牙带来了大片的殖民地(古巴、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拿马、巴拉圭及乌拉圭等)和无可估量的财富。在新大陆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好多地方盛产白银。这正是西班牙王国发展国际通商所需的世界性流通货币的最佳币财。因此,西班牙殖民者为了掠夺更大的利益,就在盛产白银所属殖民地,大量铸造双柱银元。据统计,铸过这种货币的有:墨西哥、智利、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和秘鲁等。人像双柱有查里(卡洛尔斯)三世、四世和费迪南七世三种。不同的地区所铸的双柱,除正面人像不同外,背面图案基本一致,面值完全相同。不同铸地的区别,则在背面边缘字母中各作记号。
人像双柱银元在西班牙部分殖民地铸造的时间从1772年至1825年,它不但铸地广,铸量多,而且流通区域很大,不仅多位铸造地国影响极大,以后对流通过的国家、地区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于墨西哥产白银最多,因此他铸的双柱银元也最多,流入中国的双柱银元中也是墨西哥铸的最多。一般流入我国的双柱银元,在进入各商号和银号时,都会被打上各种验收标记。墨西哥独立后,停铸双柱银元,墨西哥自铸鹰洋,其面值、直径、重量和成色完全一脉相承。1823年起墨西哥自铸的鹰洋,不但制作的成色均称上乘,而且铸造数量很大,不久就代替了双柱。后来日本、美国、安南、中国及英国等也陆续铸造银元,大都受鹰洋的影响,直径、重量、成色都相似。虽说这些国家和地区所铸的银元受鹰洋的影响,只因鹰洋是继承双柱而来的,所以归根结蒂为双柱一脉。
西班牙双柱占领中国市场的时间前后不过几十年,但是给当时的中国政府以极大的冲击,给后来中国银元的制作和使用极大的刺激,确实是在中国经济史册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种货币。究其西班牙双柱直接占领中国市场,并由盛而衰的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条值得注意:
当时中国流通货币为铜钱和元宝,铜钱价值太低,交易量太大;元宝形状各异,还需要称重,所以携带和交易存在诸多不便,而双柱银洋含银量固定、重量统一、形状扁平等,具备携带和交易方便的优势。
有墨西哥殖民地丰富的银资源作后盾,可以有足够的双柱银洋支撑中国市场,实际上当时西班牙双柱的主要流向地就是中国市场,换回丝绸、陶瓷、茶叶、工艺品等商品,在当时各国银洋一拥而入的初期,取得了更多的信任度。
墨西哥鹰洋接踵而至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可以说是顺理成章,西班牙双柱虽然是西班牙钱币,众所周知绝大部分在墨西哥铸造,墨西哥的独立结束了西班牙双柱的铸造历史,也自然而然地结束了西班牙双柱在中国的占领史,于是更大量的墨西哥鹰洋涌入了中国。
先期的西班牙双柱刺激着中国货币的改革,提醒着当时的政府不得不引进西洋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意识,以锻压取代铸造,以银元取代元宝,尽快适应市场的需要,所以自光绪后期始才逐步试制银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银币历史。
综上所述,西班牙双柱实在是中国经济史、中国银元史的重要见证,对于收藏者而言,当致力于历史银币收藏时,绝对不能忘记西班牙双柱这一品种。
尽管历史已经久远,很难寻觅美品的双柱,但是这恰恰证明了一个道理:其中的沧桑和轮回是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
❼ 帮鉴定墨西哥双柱银元,高手进
纠正一下美人鱼的,双柱银元和鹰洋是不一样的。1821年墨西哥独立,1825年停铸“双柱”,改铸“鹰洋”。早在明朝中期,西班牙就已在它的殖民地墨西哥制造“本洋”银币,因“本洋”背面图案有两条立柱,故俗称“双柱”。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制造“双柱”银元,流通时间较早,几乎遍布全世界,明万历年间流入中国。据英国东印度公司记录,1681年至1833年,输入中国的白银达6800万两以上,合银元l亿枚,绝大部分是双柱银元。但是,由于清王朝向外赔款等原因,现存无几。“双柱”有“双球”和“人头像’两种。1732年开铸前者,1772年开铸后者。你那个应该是后者。在收藏市场上,“双柱”币一般按品相分,价格在100-1000元之间。
你那个是斐迪南七世银币,铸造期为1808年至1825年,币正面为斐七世国王侧面肖像,左侧为拉丁文FERDIN<FERDI-NANDUS的缩写>.VII(意为斐迪南七世)。
这三种双柱银币正面右侧均为拉丁文DEIGRATLA(意为蒙天主之恩),下部是铸造年度阿拉伯数字。背面环周是拉丁文HISPAN.ET.IND.REX.M.8R.HJ意为西班牙和西印度国王、M表示墨西哥造、8R示面值为8瑞第纳尔,后两位字母HJ为铸币检验师姓名首写字母。
最为有趣的是,卡列罗四世1808年驾崩斐迪南七世即位时,由于西班牙和墨西哥相隔路途遥远,当时通讯和传输工具又不发达,墨西哥造币厂接到新国王即位要铸新币以示庆贺时,却不知新国王模样,只好用卡列罗四世头像配新赶制的斐迪南七世模具铸造了一批币,但流用无多,后多有收回溶毁,所以收藏甚为不易,但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收藏趣味版别。在斐迪南七世即位后,老国王卡列罗四世的币模并没有立即销毁,一直铸造到1809年才退出历史舞台。
初涉外国商贸银元收藏圈的人,应该多阅读一些银币收藏和鉴赏类书籍,在鉴别银币真伪时进行比较参考。有条件的话可去结交一些钱币收藏专家,经常向专家讨教,如能有机会亲眼目睹高档银元实物的话,对提高自己鉴赏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因市场上高档银币赝品实在太多,依笔者经验,较保险的买进渠道有三种:一是朋友介绍,俗话说“朋友的朋友是朋友”,除非虚伪奸诈之辈,绝大部分钱币收藏家是不会用赝品充作精品银币,来欺诈自己朋友的;二是去正宗的文物商店淘货,例如设在一些大城市的国有文物商店,不仅货源多,而且品质有保证,但唯一不足的是售价过高,普通集币爱好者难以承受;三是参加各类钱币拍卖会,在拍卖会上举牌参拍自己喜爱的银币珍品,但在参拍时头脑要清醒,千万不要被当时激烈竞争的气氛所左右,以免高价买进超出其价值的品种。
集币爱好者在收藏外国商贸银元时可由浅渐深、由易到难,先从价格便宜、存世量较多的“鹰洋”、“坐洋”等一些低档银元入门,在收藏时还应掌握以下四个要素:
1、选品:由于目前“鹰洋”、“坐洋”等低档银元的存世量还较多,价格相对较便宜,集币爱好者在挑选低档银元时一定要掌握这样一个原则:即情愿多花几元钱也要挑品相最好的购进,对量多价低的低档银元而言,品相太差也就失去了收藏意义,除非是存世量极少的稀世珍品可例外,品相的好坏是收藏品能否稳定增值的关键。
2、防伪:目前许多珍稀外国商贸银元几乎都有赝品,令钱币收藏者防不胜防,而现在已发展到一些低档银元中也有造假现象出现。集币爱好者在挑选时尽可能去固定摊位上购买,不要贪图便宜去流动钱币摊贩那儿购买(流动钱币摊贩手里赝品特别多,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同时还应多看一些钱币参考书籍,向那些有经验的钱币收藏家学习,多揣摩多了解各种真伪银币的特征区别。
3、比价:外国商贸银元与现代金银纪念币最大的区别在于:现代币由于发行时间很短,一般在各种收藏类报刊上都有统一的参考价;而外国商贸银元由于传世日久,品相参差不齐,价格差异很大。集币爱好者在挑选银元时应多跑几个摊位,多掌握一些银币市价行情,防止盲目被斩一刀,尽可能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较好的品种。
4、保存:购进外国商贸银元币后,对币面上的原样(俗称“包浆”)千万不可随意擦去,保留完好的银元包浆将更有价值,对个别污迹锈蚀十分严重的银元可放在醋或明矾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用橡皮擦拭除污,并放在清水中漂洗揩干后,装入硬币册或塑料袋内。这样不仅便于保存和收藏,还便于集币爱好者之间相互交流观赏。
这里面的道道多着呢,强烈建议你在没完全弄懂得情况下不要购入,否则买贵了是小,万一是假的就哭死了..
❽ 苏联早期银币的介绍
1922年12月底,根据列宁建议,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结成联盟,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俄文缩写CCCP)。所以十月革命后早期币实有两套,一套是俄罗斯联邦于1921-1923年发行的5枚银币,面值分别为10、15、20、50戈比和1卢布。一套是苏联自1924年陆续发行的硬币,共10种不同面值,即1/2戈比(只在1925、1927、 1928三年发行过),1、2、3、5戈比(早期为铜币),10、15、20戈比(1932年前为银币,以后改为铜镍合金)。
苏联早期的半卢布银币正面是国徽,背面图案是打铁工人,从1924至1927连续发行了4年。1卢布银币只在1924年发行过,正面图案也是国徽,背面是一个产业工人揽着另一个手持木锯的手工业工人肩膀,给他指出走向大企业的阳光大道。苏联早期的这两枚银币不只极富革命意义,而且从西方硬币图像艺术发展史上看,也是一种创新。
❾ 银硬币一问
您的藏品是一枚西班牙双柱银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❿ dei.gratia.1802.ferdin.vii 银币
西班牙双柱洋~
西班牙双柱洋(币反面有一些戳记,350~400RMB)
自明代中叶起,随着东西方海上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通商贸易渐趋发达,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1570年西班牙侵入吕宋(菲律宾),于次年占领马尼拉并辟为商端口,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开始以其银元换取中国丝绸等物,这种银元大多是在152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铸造的,成为最早流入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外国银元。清代以降,顺治至干隆年间(1644~1795年),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币,主要是西班牙在墨西哥生产的机制银元。
西班牙在墨西哥生产的机制双柱双球银元始于1732年,在此之前,西班牙制作的银币正面有皇冠等,背面无双柱。双柱双球银元正面是王冠、盾徽,周围镌刻译意为“蒙天主之恩菲利浦五世荣任西班牙(印度)国王”的西班牙文“PHILIP.V.D.G.HISPAN.ETIND.REX”。背面是直布罗陀海峡最着名的“海格立斯”(大力神)双柱图,双柱上各缠一卷带,卷带上镌有公然鼓励开拓万里海疆的拉丁文海盗宣传口号“海外有天地”;中间是王冠覆盖下的东西半球、陆地和海洋。1732~1771年主要有菲利浦五世银币、菲利浦三世和卡洛斯三世银币(中国嘉德2007春拍编号为5392号的一枚1763年西班牙双柱双球银元以2800元成交)。从1772年开始取消双球图案,把双柱移到盾牌两边并增加了西班牙国王头像。以后遂成惯例,新国王登基,即开铸有其头像和称号的双柱银元。这类银元早期因为对华贸易流入中国很多,其中1789~1791年铸造的卜洛斯三世头像、配卡洛斯四世纪年(1111或IV)的过渡版为少见品种,较为珍贵。
在明、清的经济史上,西班牙双柱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曾一度被称之为“本洋”而独霸中国的经济市场。从17世纪起,西班牙的本洋、荷兰的马剑银元开始流入我国,葡萄牙的十字银币,后来墨西哥鹰洋、美国的贸易洋、日本的番龙洋等等陆续流入中国市场。初期,由于西班牙本洋的含银量高、数量大,铸造精、重量适中等优势,一举夺得市场交易的主币位置,获得了交易商家的青睐,被誉称为“本洋”,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期间,连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与中国交易大部分也使用西班牙双柱银元;直至1823年前后,墨西哥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不再大量铸造供应双柱本洋,而代之以墨西哥自铸的鹰洋,“本洋”的断源和鹰洋的源源不断,成为鹰洋取代双柱的根本原因,西班牙双柱自十九世纪初开始衰落,并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西班牙8R(REAL,里亚尔,币值)银元,我国俗称"双柱"。它有两种:一种,币面铸两个半球,左右各列一柱,俗称"双球双柱";另一种,正面是人物胸像,背面中间为盾形国徽,徽上皇冠。国徽的两侧各列一柱,柱上卷轴挠裹。俗称"人像双柱"。它是最早在中国流通的洋钱。统称"本洋"。双柱银元,在清代干隆年间开始流入中国。在亚洲也流通到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及日本等。双柱银元,名义上为西班牙银元,实际都不是西班牙本土所铸。西班牙国内使用的另有本土银币。
人像双柱银元。正面,国王胸像,边缘书写西班牙文"查里(卡罗列斯)三世和铸造年份等字样。背面中间为盾徽,盾中央椭圆内三朵百合花,另分4栏,斜角对称相同图案:一为张口直立雄狮(代表亚拉冈王国),一为古城堡(代表卡斯提王国)道:下方近似三角形中一个带叶石榴(国花是),盾上皇冠。盾的两侧则各列一海格力斯柱,也称大力神住。柱上卷轴挠裹,卷上书"海外有大陆"。边缘书有西班牙文、“8R”和“M上0”(铸地墨西哥)等字样。直径39毫米,重量27.07克,含银90%。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大力宣传“大地是圆球形的理论”;还推理说:“至西航行,从欧洲横渡大西洋,也许能更近,更迅速到达印度、中国。”哥伦布的设想,被西班牙伊萨伯拉和费迪南五世国王赏识。议定由哥伦布率领包括“圣玛丽亚号(100吨)”在内的三条小船,并委到交给他一封致中国皇帝的信件。1492年8月3日,一切就绪,哥伦布带领87名船员启航了。同年10月12日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又有三世西行,到过中、南美洲等地。当时哥伦布误认为所到之地就是印度。这一偶然发现了新大陆,即给西班牙带来了大片的殖民地(古巴、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拿马、巴拉圭及乌拉圭等)和无可估量的财富。在新大陆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好多地方盛产白银。这正是西班牙王国发展国际通商所需的世界性流通货币的最佳币财。因此,西班牙殖民者为了掠夺更大的利益,就在盛产白银所属殖民地,大量铸造双柱银元。据统计,铸过这种货币的有:墨西哥、智利、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和秘鲁等。人像双柱有查里(卡洛尔斯)三世、四世和费迪南七世三种。不同的地区所铸的双柱,除正面人像不同外,背面图案基本一致,面值完全相同。不同铸地的区别,则在背面边缘字母中各作记号。
人像双柱银元在西班牙部分殖民地铸造的时间从1772年至1825年,它不但铸地广,铸量多,而且流通区域很大,不仅多位铸造地国影响极大,以后对流通过的国家、地区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于墨西哥产白银最多,因此他铸的双柱银元也最多,流入中国的双柱银元中也是墨西哥铸的最多。一般流入我国的双柱银元,在进入各商号和银号时,都会被打上各种验收标记。墨西哥独立后,停铸双柱银元,墨西哥自铸鹰洋,其面值、直径、重量和成色完全一脉相承。1823年起墨西哥自铸的鹰洋,不但制作的成色均称上乘,而且铸造数量很大,不久就代替了双柱。后来日本、美国、安南、中国及英国等也陆续铸造银元,大都受鹰洋的影响,直径、重量、成色都相似。虽说这些国家和地区所铸的银元受鹰洋的影响,只因鹰洋是继承双柱而来的,所以归根结蒂为双柱一脉。
西班牙双柱占领中国市场的时间前后不过几十年,但是给当时的中国政府以极大的冲击,给后来中国银元的制作和使用极大的刺激,确实是在中国经济史册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种货币。究其西班牙双柱直接占领中国市场,并由盛而衰的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条值得注意:
当时中国流通货币为铜钱和元宝,铜钱价值太低,交易量太大;元宝形状各异,还需要称重,所以携带和交易存在诸多不便,而双柱银洋含银量固定、重量统一、形状扁平等,具备携带和交易方便的优势。
有墨西哥殖民地丰富的银资源作后盾,可以有足够的双柱银洋支撑中国市场,实际上当时西班牙双柱的主要流向地就是中国市场,换回丝绸、陶瓷、茶叶、工艺品等商品,在当时各国银洋一拥而入的初期,取得了更多的信任度。
墨西哥鹰洋接踵而至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可以说是顺理成章,西班牙双柱虽然是西班牙钱币,众所周知绝大部分在墨西哥铸造,墨西哥的独立结束了西班牙双柱的铸造历史,也自然而然地结束了西班牙双柱在中国的占领史,于是更大量的墨西哥鹰洋涌入了中国。
先期的西班牙双柱刺激着中国货币的改革,提醒着当时的政府不得不引进西洋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意识,以锻压取代铸造,以银元取代元宝,尽快适应市场的需要,所以自光绪后期始才逐步试制银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银币历史。
综上所述,西班牙双柱实在是中国经济史、中国银元史的重要见证,对于收藏者而言,当致力于历史银币收藏时,绝对不能忘记西班牙双柱这一品种。
尽管历史已经久远,很难寻觅美品的双柱,但是这恰恰证明了一个道理:其中的沧桑和轮回是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