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看菲律宾 > 为什么菲律宾不能戴手套

为什么菲律宾不能戴手套

发布时间:2022-06-07 10:13:32

1. 为什么不能戴手套操作车床

一.这样的案例很多,二.根据(JB-7741—95金属切削加工安全要求)7.1上有明确规定,“在切削加工车间工作的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有关劳动保护用品。机床运行时不得带手套操作。工作眼应定期清洗。

2. 不能带手套进行的活动有哪些

摘要 么场合不能戴防护手套: 1、在使用砂轮机时,应该戴手套。但双手要一直紧握砂轮机的手柄! 2、在使用车床打磨材料时,不能佩戴手套。车床会将手套卷入缠绕! 3、在操作钻床时,不能佩戴手套。手套会被卡在旋转的卡盘中! 4、在台式磨床上打磨金属时,不能佩戴手套。即使是紧身的手套也会有卷入机器的风险!

3. 冲床为什么不能戴手套

冲床外号老虎机,会吃人的。你带手套的话,万一手套挂在了件上冲床就咬掉你手指。很恐怖的,我以前的工厂里每年都会有2-3次老虎机吃人的现象,希望工友们按照安全守则工作,安全第一。

4. 常见的五种秩序

基本礼节习俗知识

一、语言问候礼节常识

1.什么是语言问候礼节

语言问候礼节是指接待客人时所用的亲切、热情而又有分寸的关切、恭候、致意的问候语。

例如,初次见到客人,你热情迎上去亲切地问一声:“您好,见到您很高兴。”主动打招呼问候,就是向客人示意:我乐意为您服务或者我们欢迎您的到来,在这一瞬间,你与客人之间就建立了感情联系。

若客人远道而来,初次见面还可以说:“欢迎您到我们酒店来,先生(夫人)”;对于曾在酒店下榻过或在酒店用过餐的客人则可以说:“欢迎您回来,先生(夫人)”,“重新见到您十分愉快。”

当客人到你工作处时要问:“早晨好!”,“晚上好”,然后问:“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办吗?”

分别时说:“再见”、“祝您一路顺风”、“欢迎您再来”、“谢谢您来我们这里住,请您以后再来”等等。

2.不同情况的问候语

问候语除了要注意用语得体之外,还要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来使用相应的问候礼节。如运动员参加比赛可以说:“祝你们比赛取得胜利。”对演员可以说:“祝你们演出成功。”如果是节日可问候:“祝您圣诞节快乐”、“祝您新年快乐”。如知道客人住宿本酒店,也可说:“祝您在这儿过得愉快,”当客人因长途旅行而显得疲劳可说声:“祝您睡好”等等。

如果酒店员工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而致以亲切的问候,客人就会感到十分愉快。

3.不同国籍的问候语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惯问候语。

例如,欢迎问候语,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一般见到客人后的问候语是:“您路上辛苦了”之类的话;若对外宾用这种欢迎用语,外国人就不习惯,他觉得我一路的旅行都非常愉快,没有一点儿的辛苦,到底为什么事你这样说呢?会觉得奇怪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你一路很愉快吧?欢迎您到广州来。”

又例如,当我们看见朋友面色苍白时,就会关心地问:“你是否病了?”而西方人则往往会说:“你脸色有些苍白,你挺好吗?”由此可见,我们是从担心朋友健康的角度表示关心,而西方人则从祝愿朋友健康的角度表示关心,言殊意同。如果对方表明身体不太舒服或感冒,我们就会关心地说:“多喝些开水,穿暖和点,不要再着凉”等,但若你对西方人士这样说,他们会认为你带着父母腔讲话或以监护人高高在上的语气教训人。这对于有强烈独立意识的西方人士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可以说:“听到你病了我很难过。我真诚希望你很快会好起来。”如果对方否认自己身体有任何不适,就不宜继续谈这个话题,免得使对方不愉快。

4.问候语要切合情境

切合情境是指问候语运用要与所处的语言环境和空间相切合、相适应,还需作文化背景的思考,要注意不同文化所带来的语言运用、理解方面的明显差异性。

在远古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极其粗糙简单,无法抵御毒蛇猛兽的侵袭和吞噬,因此人们相遇的问候语是“无它乎?”古时候“蛇”与“它”相通,“它”象征毒蛇猛兽,这在当时是最大的关心,“无它”则对彼此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具更新,已相对能抵御毒蛇和猛兽了,“恙”即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又上升到主要地位,人们的问候语遂以“无恙乎”取代“无它乎”,直到解放前在民间仍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穷人无病就是福”。又过了若干年,医学医药发展了,人们对疾病的防治能力大大加强了,温饱又成了主要的问题,于是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又变成了“吃过饭了吗?”

现在,在我们的同事、朋友或邻居间问“一早到哪儿呀?”、“饭吃过了吗?”我们习以为常地认为这是问候打招呼,会使人感觉到亲切友好,甚至能起到联络感情的作用。但如果你见到一些外国友人,你也问他们:“一早到哪儿呀?”、“饭吃过了吗?”外国友人听起来却会引起误解和不快。问他(她)吃过饭没有?会认为你要请他们做客吃饭,可是我国仅作问候,并无下文,问他一早上哪里去,他会认为你干预他的私事。

另外,我们中国人送客的时候,主人说“慢走”,客人说请主人“留步”,这些话你如果直翻过去,也会使外国人感到困惑,心想,我就要走了,怎么还叫我慢走,是不是叫我不要走呀?这样就会感到有疑问。

同样,英国人、美国人习惯说“so Long”(到此为止),也就是再见的意思,如果我们想so long就这么长?也会感到困惑,所以我们在跟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最好是用国际上习惯的打招呼用语,与世界潮流“接轨”,否则就难以适应世界各国的交流。

5.国际上习惯用的见面招呼用语

早上:Good morning!(早上好)

中午以后:Good afternoon!(下午好)

晚上:Good evening!(晚上好)

晚上分别的时候:Good night/Goodbye!(晚安/再见)

6.各国习惯用的招呼用语

(1)阿富汗。阿富汗人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亲友、熟人相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愿真主保佑你!”

(2)日本。日本人平时见面以“您早”、“您好”、“请多多关照”、“拜托您了”、“失陪了”等短语互相招呼,但不能问“您吃饭了吗?”

(3)蒙古。蒙古人主客相见是互相询问:“牲畜好吧?”同辈相遇说声“您好”。

(4)老挝。老挝人相见常用的祝词有:“愿您像鹿的角、野猪的颚骨和象的牙一样强壮”、“愿你活到千岁,象、马、粮食,应有尽有,金玉满堂”、“倘若你得了寒热病,愿它消失!”、“愿你在世上万能”、“愿你长寿、健康、幸福而有力量!”等等。

(5)土耳其。土耳其每当亲戚朋友相会时,双方必须互道平安,然后说一句尊敬的客套话“托您的福”,否则对方会不高兴。当客人离去的时候,主人必定要说一句:“请下次再来玩。”一个初到土耳其的异邦人士,只要你会一些土耳其语,即使只会说一句话,主人对你就会显得格外亲热。

(6)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阿拉伯国家,客人和朋友相见时总喜欢说一句“真主保佑你”。

(7)突尼斯。突尼斯人的问候语也是“真主保佑您”。

(8)美国人。美国是极其重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国家,人们连使用日常用语也注意节约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见面打招呼说:“How do you do?”四个音节,后来变成一个单词“Hello”,只有两个音节,现在就干脆简单地说一声“Hi(嗨)”。

如用英语问候,切忌用“Hello”或“Hi”,因为这只是熟人之间随便的问候语,如用于服务人员问候客人,就显得不够尊重。

二、动作问候礼节应知

握手礼在交际场合也是最常见的。握手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它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礼节,现在它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礼节,有代表性的问候动作。

1.握手的渊源

握手礼在今天已经是最平常的礼节,它起源于很久的古代。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人们用以防身和狩猎的主要武器就是棍棒和石头。传说当人们在路上遭遇陌生人时,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掌心,以示亲善。这种表示友好的习惯沿袭下来就成为今天的握手礼。

另一种说法认为,握手源于中世纪,当时打仗的骑兵都披挂盔甲,全身除了两只眼睛外都包裹在盔甲中,如果想表示友好,互相接近时就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消除对方的戒心,互相握一下右手,即为和平的象征。沿袭下来到今天,它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

握手是当前社交场合最常用的一种礼节,如何握手,这里面有许多学问,尤其在国际交往场合,更要注意握手的技巧和礼仪。

2.怎样握手

(1)伸手。

握手一般要用右手来与别人握手,不能用左手,伸左手一般不礼貌,因为一些国家认为左手是不洁的,是脏的。握手用右手,左手可加握,也就是双手握对方右手,以示恭敬和热情,但男子对女子一般不用此种握法。握手还可右手握其右手,左手抓住对方的右前臂或右肩膀,这种握法更表示亲密的关系,但英美等国最忌拍肩搭臂,认为是失礼的。

(2)站立。

握手时一般要站着握,除因重病或其他原因不能站立者外,不要坐着与他人握手。

如果你坐在办公桌后面,不要隔着办公桌与客人握手。

(3)握法。

正确的握法是伸出右手,五指齐用,四指并拢,拇指张开,稍微一握。握手时,如果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此时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平等而自然的正确握手姿势是两人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最稳妥的方式。

(4)轻重。

握手时轻重要适度,正确的握手是在相当于手掌高处结实地握一下。有力,表示诚意、决心和感激之情,握得愈紧愈能表现出握者的热情和信任,但不可握痛对方的手。握手时需要上下轻微地摇手,不要一握不动,也不要抓住对方的手使劲摇动。握手不宜太紧,尤其是和戴着戒指的女性握手时,把人家的骨头几乎握碎的握手法与其说是粗野,不如说是不关心人的行动。

握手轻重要适宜,要有度但又不能太重、太紧,同时又不能太轻、无力。有些不懂交际礼仪的人在握手时只伸几个指头,漫不经心,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力度,这不仅对别人是一种轻蔑,而且也表现了自己缺乏教养。行握手礼是双方的事,不管谁先伸手,只要握上去,就是代表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态度。因此,与人握手时不能有气无力,显得过分柔弱,不可手指轻轻地触碰一下对方的手掌算作握手,这样有可能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是虚伪地敷衍,或者感到你是一个拘谨或者傲慢无礼的人。

(5)时间。

握手时间太短,表达不出热烈的情绪,彼此两手一接触随即松开,表明双方没有交往或进一步加深关系的欲望,纯粹是一种客套或应付。但如果时间过长,会使人感到局促不安。

礼节性的握手时间大约有两、三秒钟就足够了。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如果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两人双手可以长时间地握在一起。但如果在路边,男子握着女子的手,只顾热情地说话,长时间不放,那是很令人讨厌的。

(6)身体的弯度。

在外交场合,握手一般身体要稍稍向前欠一下,以示恭敬。与地位相等的人握手,除非需要特别表示谢意,一般不必弯腰,要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切忌那种又点头又哈腰的握手动作,如果这样,别人会以为你太卑贱,有失身份。对长者或身份高的人,要求弯腰握手,以表尊敬。有些人跟人握手时腰板笔挺,像块铁板,昂首挺胸凸肚,给人造成傲慢无礼的印象,认为你架子大,旁若无人,难以接近。

(7)表情。

握手本是亲热、友好和感激的表示,除了手上的动作与身段的配合以外,还应以脸上的表情给以辅助。

首先,态度要自然,面带微笑。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激情,喜形于色会使人望之可亲,假若面无表情、冷若冰霜,那会令人望而生畏,感到不安。其次,握手时精神要集中,注视对方的眼睛。但不能过久地不停地打量对方,盯着对方眼睛,一动不动,特别是对女子,尤其不可盯着不放,贯注太强烈的感情。最后,不要一边握手,一边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者和第三者说话,或手拿香烟,这些都是不礼貌的。

3.握手的常识

(1)同一天多次见面不必握手。

如果在同一天不同的场合,人们多次见面,就不一定要再握手了,可以点头致意,可以打个招呼,也可以微微一笑或者说句客套话:“喂,我们又见面了。”

(2)戴手套时应摘下右手手套。

握手时如果戴着手套,男子应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如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应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例如欧美的传统礼仪,穿大礼服、戴羊皮手套者,因不易脱下,按习惯可以不脱手套握手,但须请求对方原谅。

按国际惯例,身穿军服的男军人是可以戴着手套与女子握手的;另外,女子戴着礼服手套,穿着晚礼服的时候,可戴着手套握手,这些是例外。一般来说,戴着手套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

在大多数国家内,戴着手套与人相握既不礼貌也是对对方的侮辱,应注意避免戴着手套同他人握手。

(3)人多时握手。

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经常都只有两个人在握手,而是常常会碰到很多人在一起握手。比如说,碰到什么大的宴会,晚会等等,开场或结束时会有很多朋友,那么大家同时在握手,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了,遇到若干人在一起要握手致意时,握手的顺序应是:先贵宾、老人、后同事、晚辈,先女后男。在众多的下级面前,可以只与主人及熟识的人握手,而其余的人则点头示意。

还须注意的是,不要几个人竞相交叉握手,即越过另一双握着的手与另一个人握手。每逢热烈兴奋的气氛中,有些人容易忽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自己伸出手的时候,如果看到别人已经伸出手或者已经握住的时候,就要马上把自己的手缩回来,说一声对不起,然后等别人握完后,自己再伸出手去。俄罗斯人最忌讳形成四手交叉,这样会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事。

另外,也不要在跨门槛甚至隔着门槛时握手。

(4)戴帽子时握手。

男子在户外,如果当时戴着帽子,如果是擦肩而过,把帽子轻轻地抬一抬就可以了。如果要停下来谈话的时候,就要把帽子摘下来,拿在手里,然后再跟别人握手,等谈完了话,告别了,再戴上帽子离开。

军人戴军帽与人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5)在公共场所或者马路上握手。

在公共场所或者马路上,熟人相见,彼此距离比较远,就不一定要跑过去握手,可以点点头,笑一笑,或者举起手来,打个招呼就可以了。

(6)注意手的干净。

在社交活动中,除了应注意自己仪容的整洁之外,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持双手的卫生,以不干净或弄湿的手与人相握,是欠礼貌的。

如果老人或者贵宾来到面前,并主动向你伸出手来,而你又恰巧正在干活,比如洗涤东西,擦弄油污之物等,你可以一面点头致意,一面亮出双手,简单说明一下情况,并表示歉意,以取得对方的谅解,同时赶快洗好手,热情招待。另外,如右手有皮肤病,包扎等不便,可以说明,点头致意。

4.不同国家(地区)握手的差异

(1)美国。现在美国人比较不拘礼节。他们之间第一次见面不一定与人握手,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并不正正经经地握手。

(2)日本。日本男子往往一边握手,一边鞠躬,而日本女子一般不与人握手,只行鞠躬礼,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触及女性身体是失礼的。

(3)菲律宾。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人,他们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是真诚的握手。

(4)非洲。中非黑人彼此见面,不是和对方握手,而是用自己左手握右手,挥动几下,就代替了握手。有些非洲地区的人握手之后,还将手指弄出清脆的响声,以示自由。握手可以说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打招呼方式,一般都是习惯轻轻地握。在非洲不同,握手时如果握得有气无力,被认为是“礼貌不周”,他们会生气的,尤其在阿尔及利亚,握手愈用力愈受尊敬,他们认为用力的程度跟对方友好的程度是成正比例的,最好握得他们手都感到麻痛。尼日尔爾利亚人在握手前要用大拇指先在手上轻轻地弹几下,然后再握手。坦桑尼亚人,见面时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再互相握手。

(5)法国。法国人处处勿忘握手,多握几次更好。

(6)德国。德国人与法国人正好相反,他们一天之内一般只握一次,如果和德国人频频握手,他们会感到惶恐不安。

(7)英国。英国人平时很少跟人握手,一般只是在至爱亲朋,初次相识,朋友间久别重逢或长途旅行告别前才握手。

5. 为什么车床工人不能带手套

车床属于特种职业。带手套会导致在加工零件时手套缠绕到零件上,出现危险,车铸铁大零件时转速慢,可以,还有的穿紧袖的布衣服,不允许穿尼龙材质的,女的必须带帽子

6. 菲律宾安全吗

首先,说说菲律宾,菲律宾有些地方的确很乱,但是不代表所有的地方乱,其首都马尼拉,也是中国人最集中的一个地方,如今在菲工作的中国人,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三十万人,治安虽稍逊于国内,但是也是得挑地方的。菲律宾是个贫富差距很大的地方,分平民区,富人区的,就拿马尼拉最为着名的富人区阿拉棒来说,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正在执法的当地JC,你在某处逗留超过半小时,就会前来盘问你,所以在治安这一块,还是不错的。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那种人烟稀少的小巷子,或者是当地的一些贫民区,最好不要走,容易发生被抢劫的事件,晚上太晚出门的话,最好结伴同行。总得来说,只要你不要脱离安全的地方,就不会遇到危险。
中国人在这边工作,都会选择安全性高,治安好的地点,简单直白点来说,老板过来开设公司是为了赚钱的,也不会把自己置身于危险的环境当中。所以来这边工作,只要自己不到处瞎跑,安全各方面是有保障的。
再补充一下,菲律宾虽然是可以持枪的国家,但是要注意一点,是需要合法持枪,这边持枪人员,需要拥有相关的证件,持枪证,这个证件也不是轻易就能拿到的,需要经过包括心理测试,素质测试等很多的测试,才能持有。

那么在菲律宾要注意什么呢
一、不管是在哪里,记得,不要一个人走人烟稀少的地方,晚上尽量早点回家,在菲律宾打车,特别是晚上,不要打出租车,不要打出租车,不要打出租车,重要的事说三次,这边的出租车管理制度比较混乱,坑乘客钱的比比皆是,特别是中国人,如果你需要打车的话,用手机下载一个打车软件(常用的是Grab),类似于国内的滴滴,相比于出租车安全更有保障。
二、不要漏财,菲律宾穷人多,而在这边的中国人都有钱,所以不要像在中国那么张扬,低调点,就算再有钱,也尽量看着普通点,你说这些穷人盯着谁,还不是盯着有钱的人。
三、如果你是女生,平时不要穿得太性感,到处跑,特别是喝醉了,万一遇到国内的滴滴司机这样的人那就惨了,你懂的。
四、菲律宾是分富人区,跟贫民区,这个区分一看就知道,贫民区的治安肯定要差。但是平民区也不是完全不能去,贫民区购买东西,还是要便宜很多的,但是晚上就不要一个人溜达了,特别是不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溜达。

最后,提醒下,如果你是过来这边工作的,你要知道,你毕竟是出来工作的,能安安稳稳好好赚钱,这才是最重要的。菲律宾工作还是很辛苦的,工作时间都比较长,休息比较少,有时候也会说去轻松一下,但是一定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这边工作的人很多都比较堕落的,一不小心就是每天纸醉金迷,辛苦工作的钱,都吃喝玩乐花掉了,希望你尽量把握好自己,多赚点钱。

7. 机械加工为什么不能戴手套

不是所有的机械加工都不能戴手套
不能戴手套的主要是对于高速旋转的机械加工方式
比如钻床、车床、铣床等,因为这些告诉旋转的机床会在你不注意时将手套缠上,直至将你整个身体卷入、搅碎。
当然,如果你的机床有防护罩、防护门,并且是开门断电的
那么你还是可以戴手套的。

8. 菲律宾的风俗民情

独立日:6月12日(1898年)
国庆日:6月12日(1898年)
自由日:2月25日
巴丹日:4月9日(纪念二战阵亡战士)
五月花节:5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家英雄日:8月27日
英雄节:12月30日(纪念民族英雄黎刹就义) 16世纪前后,菲律宾人多穿用棉纱、麻纤维制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称“康岗”,无领、短袖,下身用一条叫“巴哈”的布裹着腹部,上衣下摆略低于腰。衣服的颜色多为蓝色或黑色,只有尊长着红色的衣服。21世纪,菲律宾中上层人士多着西装,老百姓衣着则比较简单。男子上身穿衬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装裤;女子喜欢穿无领连衣裙。大部分青年着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头、麻或草做成的拖鞋。
菲律宾穆斯林男子着短外衣和宽大的长裤,围一条“沙隆”作为腰带。到麦加朝圣过的信徒头上围一条白色头巾或戴一顶白帽子。妇女穿紧身的短袖背心,钉上两层金属纽扣,穿紧脚口的宽大裤子,或穿裙子。妇女像马来人一样结发型,有时裹着颜色鲜艳的头巾,他们戴手镯、项链和耳环。
少数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围一条T形花布;女子穿着类似裙子,颜色鲜艳。丁冈人衣服极为简单,男子普遍仅在腹部围一块布,有的也穿前襟分开的上衣;女子穿短上衣,用布缠绕腹部,矮黑人的服装最为原始,男女均用布或树叶围于腰间。 菲律宾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
农民在煮饭前才舂米。米饭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饭进食。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饭,然后用香蕉叶包饭。玉米作为食物,先是晒干,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种食品。城市中上层人士大多吃西餐。
菲律宾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时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按照伊斯兰教教规,他们不吃猪肉,不喝烈性酒。和其他马来人一样喜欢吃鱼,不喝牛奶。烹调很简单,喜欢使用刺激性的调味品。进食时用手抓。咀嚼槟榔的习惯在菲律宾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 菲律宾人多是自由恋爱后结婚。在恋爱中,男子多赠女方以化妆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颜色则以白色和桃色为佳,茶色和红色乃属禁忌之色。结婚仪式均在教堂中举行。菲律宾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决定。男方须通过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并交付聘金。婚礼仪式由伊斯兰阿訇主持,并举行盛大宴会款待客人。菲律宾实行早婚制,少女十二三岁便被视为已达结婚年龄。
土着人婚俗多样。居住在北吕宋高山地区的伊戈罗特人的婚姻主要有两种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试婚。一般来说,较富裕的家庭,为了使自己家庭的财产、地位不致旁落,在儿女幼时即由双方父母作主订婚。到了十四五岁时,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后一方表示不满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随时可以分开,男女另找对象。不能生育的,也随时可以分开。巴交人允许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则禁止通婚,如具有后一种关系的人要结婚,必须作一些“预防”措施和仪式,如将一些贵重物品丢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须以弓箭射女子在远处安置的竹筒,如果没有射中,说明男子没有能力养活妻子,就难以达到求婚的目的。
另外,在菲律宾的法律规定一个男子最多可以拥有四个妻子。

9. 请问去菲律宾不能带什么

一、菲律宾海关规定,游客允许携带入境的免税物品有1.4公升的酒类、香烟200支、雪茄50支、烟丝250克。菲律宾携带入境的货币金额不得超过3000美元,否则需要提前进行申报。

二、入境注意事项:


1、旅游者需申报其携带物品的总价值,如实填写海关申报单,如有虚假申报或未申报者,一经查出,将按违反菲律宾海关条例予以处罚;在旅游期间的个人自用物品,可不申报。


2、根据菲律宾法律,严禁携带武器、爆炸品以及接收器、光盘、立体声收录机等物品入境; C、禁止携带麻醉品、化学物品、未附处方的药品等管制物品,一经查出将视为非法。


3、限制农作物、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入境,如有携带必须申报,否则,将予以没收并受到处罚。


4、携带超过10万比索的纸币、硬币、支票、汇票而未申报者,一经查出,将予以没收和处罚。


5、走私或携带毒品将被判处死刑。

(9)为什么菲律宾不能戴手套扩展阅读:

菲律宾共和国

菲律宾主要分吕宋、米沙鄢和棉兰老岛三大岛群,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种族与文化为数众多,融合了许多东西方的风俗习惯,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宾最早的居民,随后民族的迁徙陆续带来了马来文化、随着宗教与贸易发展也带来了印度文化、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菲律宾是东盟(ASEAN)主要成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24成员国之一。[2]菲为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及世界的新兴市场之一,但贫富差距很大。独立至今,菲经历数次经济快速成长,然而政局时常动荡,政府贪污腐败,社会的不安定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因素。




参考资料:菲律宾——网络

10. 中国是世界最大军用手套出口国,为何美国士兵都戴,中国很少戴

外国人戴手套一是因为他们的贵族礼仪,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汗腺发达,戴手套遮丑!而我国基本没有这个习惯和困扰!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菲律宾不能戴手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