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飞机发动机为什么一直受限于俄罗斯
自己不能生产出替代的发动机所以才受制于人。
不过现在中国的航发生产能力也没你想的那么差了,自己的太行发动机不是已经装备空军了吗,据说工作稳定性,寿命等方面不必俄罗斯的发动机差。
2. 为什么俄罗斯能制造战机,却做不好民航客机
你这个做不好有待商榷,但是这个问题非常非常有价值。俄罗斯的飞机特点 傻大黑粗 从苏良妻到金雕,从安22到安225,无一不透露着粗犷的特点。
反观客机领导者波音空客,与安东诺夫 伊留申等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俄制飞机都集中了工业化的诟病,同样被市场所淘汰的还有美国的麦道,在一定程度上讲,和军机一样高新技术的贯彻比现有技术的优化要重要不少。
而科研技术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投入,对于某些国家而言,政治则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资本主义式的竞标或国家经济的支持,民航科技又能如何发展?
3. 俄罗斯造飞机发动机历害为何造不出汽车发动机呢
冷战时期苏联为了与美国争霸,大力发展军工业,使之军工科技能与美国抗衡,忽视了民用领域,80年代苏联生产的电视机还是电子管的,开机前要预热,还容易爆炸.小汽车也是耗油大,故障多,基本上没有什么拿得出的产品。后来的俄罗斯也继承了苏联的强军工,弱民用。所以俄罗斯能造出飞机发动机,却造不出汽车发动机。
4. 俄罗斯航空强国,为什么造不出好的大客机
一方面是投入不大;另一方面,也不能说它没有好的大客机,只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一些客观因素、让别人不太能接受他们设计的客机。首先,俄罗斯不缺能源(现在他们国内的98号汽油折合人民币也就是4-4.5元左右一升),所以他们造的汽车和飞机都不太考虑油耗的问题,这也正是很多其它国家不能接受的一点。再有,他们的思维上,认为人的智慧和操作能力与机器相比、是绝对权威而且可靠的,所以他们设计的飞机不太智能、更多的相信人的控制;他们早期飞机上的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仅限于减轻人的操作压力、而不像欧美飞机一样考虑让智能系统来辅助人、给驾驶员提供操作建议甚至在必要时“逾越”驾驶员的操作权来防止事故的发生。这也导致俄罗斯客机上人员配备比欧美飞机多、人的操作压力大、犯错率也就高,图154发生那么多事故、其实有90%以上都是飞机不存在任何严重故障、单纯是人为失误造成的。再有一方面,他们过多的依赖前苏联内部的生产能力、国际合作意识差,导致他们的飞机产能也上不去,而且他们飞机在全球占有率低,也势必导致维护成本的提高、各航空公司就更不愿意使用。
不过俄罗斯人已经在慢慢地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大飞机制造方面开始吸纳欧美先进的经验并开始全球化合作,比如跟波音联合研制的苏霍伊SSJ100客机在油耗、驾驶舱智能、航电方面有很大改善,现在这种客机不仅在俄罗斯国内主流航空公司里越来越常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在不断提高。包括SSJ100和MS-21客机在内、他们也都在寻求跟中国以及其它国家在联合生产方面的合作。
5. 为什么俄罗斯制造得出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却没
俄罗斯并没有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与安124是由前苏联研制生产的,而且安225与安124是由乌克兰的安东诺失设计局研制。俄罗斯也可以生产大型客机,但是俄罗斯并没有自主研制过大型客机,俄罗斯的客机还是继承自前苏联的老底子,比如图204、图154、伊尔96等客机。自从苏联解体后,苏系客机由于油耗、舒适性、安全性等各方面原因被各国航空公司抛弃使用,连俄罗斯的航空公司也不愿意使用俄罗斯生产的飞机。
民航客机领域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以空客公司的技术实力与背景,在整个欧盟的支持下也用了十余年才能收支平衡。俄罗斯的市场与资金决定了不能自主支撑起民航客机的发展,只有与我国合作才是正途。
6. 民航为什么淘汰俄罗斯客机
主要还是运行成本太高,特别是发动机,俄罗斯的发动机几乎每个长途航班就要维修,且运行1、2000小时就要报废,但是其他的飞机,修理时间间隔在30、50小时,全寿命运营时间大概可以到4、5000小时,故障模型就低很多;
而且,从事实来说,欧美的飞机故障率还是低一些,油耗也低一些,这样一来,欧美飞机的成本就比俄罗斯的要低很多,而且质量也好一些,所以选择是理所当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