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激光武器能有多大射程
按照美国空基激光武器的射程貌似不到200公里
2. 世界上有哪几个国家能造微波武器
美国、俄罗斯、中国。
1、美国一直在研究利用微波技术摧毁敌方的作战能力,主要进行宽频带、高功率微波武器和窄频带、定向微波武器的研发。1987年,美国国防部把高功率微波武器列为五大关键技术之一。美国的一些重要的发展计划都列入了微波发展项目。
2、俄罗斯于2001年10月在马来西亚Lankagwi国际海洋及航天展期间推出“Ranets-E”武器系统,这是世界第一套公开的微波(射频)武器系统。
该系统可造成来袭战机与导弹的电子设备失效,又称为电子零件的“超级杀手”。这种微波武器系统杀伤距离为1-10千米,其规格为:峰值功率0.1~1GW,脉冲频率为10-100Hz。
3、中国在以激光武器、微波武器为代表的定向能武器和电磁脉冲武器的研制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与航空和军用发动机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不同,中国微波武器让美俄害怕。
(2)目前俄罗斯的激光武器射程是多少扩展阅读
种类
1、微波波束武器。这种武器主要是利用定向辐射的高功率微波波束杀伤破坏目标。它能全天候作战,有效距离较远,可同时杀伤几个目标。它还完全有可能与雷达形成一体化系统,集探测、跟踪、杀伤功能于一体。但这种武器研制技术难度较大,不少问题还待解决。
2、微波弹。一般是在炸弹或导弹战斗部上加装电磁脉冲发生器和辐射天线,利用炸药爆炸压缩磁通量的方法产生高功率电磁脉冲,从而在目标的电子线路中产生感应电压与电流,以击穿或烧毁其中的敏感元件。
尤其是当目标的缝隙大于微波的波长时,微波弹爆炸产生的微波脉冲可以从目标缝隙钻进去,令敌方防不胜防。比较成熟的是投掷式微波弹,正在进一步实用化。
3. 激光武器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激光武器[新概念武器]
激光武器是直接利用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或核能等外部能量来激励物质(如光照加热、放电、化学反应或核反应),使其产生受激辐射,形成强大的方向集中、单色性好的光束辐射能量来摧毁目标、杀伤人员的一种束能武器,因此也有射束武器。激光武器利用其产生的强激光束,在目标表面产生极高的功率密度,使其受热、燃烧、熔融、雾化或汽化,并产生爆震波,以杀伤人员或毁坏目标。
1960年6月,美国科学家西奥多诺曼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随后,各国尤其是技术发达的国家迅速在激光武器领域内展开了角逐,各种激光器如雨后春笋。现在装备这类武器的国家有英国、美国、俄罗斯等,而且还能在机载、车载、舰载等多种平台上使用。
1997年10月17日,美国陆军空间和导弹防御司令部对离地400千米的在轨气象卫星MSTI-3号(即将报废)进行了激光打卫星试验,用地面“中红外高能化学激光器”对该卫星照射了两次,第一次照射不足1秒,第2次照射10秒,两次均击中,该卫星随即失效,成为太空垃圾。此举一经曝光,立即在全球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1月上旬通过热线电话与克林顿总统通话,抗议美国此类反卫星武器试验。其实,叶利钦多少有些“司马昭之心”,因为俄罗斯激光反导技术不仅起步比美国早,技术也毫不逊色。早在1975年1l月,苏联就用安装在萨雷沙甘的地基激光器“关照”并一时“弄瞎”了美国两颗低轨道通信卫星。美国开始不知所以然,弄清真相以后,“心照不宣”,并未声张,而是加紧了激光武器的研制步伐,并后来居上。
激光武器的特点
反应迅速、瞬发即中,以光速直线攻击目标 激光能以每秒30万千米的高速传输,打击目标无需考虑射击提前量,也无需测定、调整提前量和瞄准角,因而几乎是在发现目标的瞬间,光束“弹药”即发即中。激光武器杀伤目标所需时间为0.1~1秒。作战使用时,激光器本身及武器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反射镜系统处于运动状态,瞄准和跟踪目标。说得形象一点,激光武器是一种远距离“焊枪”,它通过在目标表面的一个点聚焦热能来摧毁目标,就像用“焊枪”熔融金属。它既可杀伤目标群中的某一个目标,也可对来袭目标的某一部位实施“点穴”打击,其杀伤效果根据激光武器的能量特性和作战需求可以是干扰、失效或摧毁。
射击频度高,容易改变方向,能在短时间内袭击多个目标 激光可360°全方位连续射击,实射平射、仰射、俯射,而瞄准时间短,命中率高,几乎可同时拦截多个目标。
不会产生后坐力和放射性污染,抗干扰能力强 激光武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目标传递聚焦能量,它发射的激光束几乎没有质量。没有质量的武器是一种无惯性武器,所以激光器发射“弹丸”不存在常规弹丸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载体结构的要求。由于激光武器用光束毁伤目标,因此对地面、海洋、空中和外层空间不会造成像核武器那样的放射性污染。更值得一提的是,激光传输不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它可在电子战环境中作战,被攻击的目标难以用电磁干扰手段避开激光武器的攻击。
使用范围广 既可制成高能激光武器应用于战略范围,摧毁敌方用于通信、指挥、侦察、预警、导航等卫星和来袭的弹道导弹;又可制成低能激光武器应用于战术范围,毁伤敌方武器装备和人员。
作战使用效费比高 激光武器具有一个“大弹仓”,在激光器的能源(例如化学能、电能)耗尽之前(必须补充或重新装载)可以拦截大量目标,而所消耗的“弹药”(即光子)比较便宜,昂贵的激光武器系统本身可以继续使用,因而效费比高。例如百万瓦级的氟化氘激光武器每次发射费用约1000~2000美元(“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每枚2万美元,“爱国者”防空导弹每枚30万~50万美元)。
激光武器的分类型
按功率大小可分为低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按作战用途可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按位置和作战使用方式又可分为天基、地基、机载、车载和舰载激光武器。
低能激光武器 又称激光干扰和致盲武器,是一种光电对抗设备,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有的已装备部队。当用于反卫星时,能干扰、破坏卫星上的电子器件。目前技术成熟并成功应用的至少有两种:一种是俄罗斯的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二是英国在军舰上装备的舰载激光致盲武器。早在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时,英军就使用激光眩目致盲武器使阿飞行员因眩目而放弃攻击。美国已研制成功但尚未投入使用有两种:一是低能激光步枪,它由电源提供激光能源,有效射程1.6千米,可使人致盲;二是激光榴弹,通过高爆振荡和加热惰性气体产生激光,使敌人轻则晕头转向,重则致盲,并能使坦克、车辆、舰船等武器平台内的光学瞄准镜、激光测距器、目标探测器等装置不能正常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式低能激光武器将会出现在未来战场上。
高能激光武器 一般按用途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前者以地面(水面)为基地,射程一般在20千米以内,对付战术导弹、飞机、坦克k舰艇等目标。战略激光武器是以外层空间(距地面1000千米以上)为基地,射程近则数百千米,远则数千千米,主要任务一是破坏或摧毁敌方卫星,二是反洲际弹道导弹。
天基激光武器 装在卫星、宇宙飞船(如有人飞船)、宇宙空间站上,实施空间防御或进攻,用以摧毁敌方的各种军用卫星、洲际弹道导弹等。20多年来,美国一直十分重视阿尔法化学激光武器的研制工作,它将激光器与跟踪瞄准装置集成到一个太空卫星上,主要用于全球范围内摧毁在大气层飞行的助推段弹道导弹(此时导弹头体未分离,对多弹头导弹而言,“许多鸡蛋还在一个笼子里”,飞行速度低,目标又大,易于被攻击)。美国设想将卫星(激光武器)部署在1300千米高空轨道上运行,其有效射程4000~5000千米,可摧毁9~11千米高空弹道导弹,单颗卫星可覆盖10%的地球表面。第一步部署12颗卫星,可覆盖如中东、东北亚等战区,对付第三世界国家的攻击;第二步再部署6颗,可覆盖敏感和感到威胁的战区(含中国);第三步,在空间部署共24颗卫星提供全球覆盖(含俄罗斯)。由此不难看出,美国一刻也没有忘记全球的战略目标,美国所要对付的不仅是“反恐”、“无赖国家”,还包括中国、俄罗斯这样的“长远威胁”。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不仅在天基激光武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车载、机载激光武器方面也十分“惹眼”。
激光武器的未来
展望激光武器的发展,有如下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低能战术激光武器将向小型多样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阔的需求,低能激光武器,尤其是针对人员的多种激光武器将更加小型、实用、智能。具有令人眩晕、失忆、致盲等功能的单兵激光武器将会像普通兵器一样装备部队,甚至有人预见会装备激光手枪乃至微型钢笔式激光武器。这类干扰与致盲激光武器另一发展重点是跟踪、干扰甚至损毁包括飞机、坦克、火炮的瞄准测距设备、末段制导设备等内部的光电设备。
第二,激光武器将与现有各种武器系统配合使用,组成综合系统,充分发挥综合效能。正如导弹等尖端武器的出现并没有取代飞机、坦克、火炮等武器一样,激光武器也将与现有武器配合使用,弥补现有武器性能上的不完善和火力配置空缺,组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位一体的高效能防御、进攻武器系统。这种分工明确、重叠的多层防空火力网,可使防空、反导总的理论拦截率达到99%。
第三,反激光武器研制和装备方兴未艾。激光武器的迅速发展刺激了反激光武器和防护对抗措施的加速研究和发展。如同为对付雷达,许多国家和军队装备了反辐射导弹一样,不久用于对付激光武器、激光测距仪、激光指示器和其它激光装置的反激光导弹也将问世。反激光武器的方法和装备有许多。当目标被敌激光束击中时,可以用后向反射法将激光束反射回发射处,或目标本身能旋转运动使激光光束能量不能聚焦损毁自标。采用适当类型的烟雾保护目标也能有效衰减激光束能量,例如,可在飞机、装甲车上装备小型、高效激光告警系统,精确探测和确定入射激光束方向,识别敌激光器,然后迅速自动发射烟幕弹(当然,发射烟幕弹也可对付来袭导弹、巡航导弹、飞机等的进攻)。在保护战斗人员方面,可以在人眼前配戴能衰减激光能、阻挡激光束的滤光片、黑色挡眼片等。例如美国部分陆军和海军已装备由聚碳酸塑料滤光片制成的激光护自镜,能保护眼睛免受当今战场上最有可能碰到的低能激光器的伤害。
激光武器的软肋
如同其它武器系统都有缺点和不足一样,激光武器也不是万能的,激光武器至少有三点不足。
其一,在大气中传输容易衰减,其射程受大气的影响,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一旦遇到雷电雪霾、浓云雨雾等恶劣天气,就难以发挥应有的威力。
其二,跟踪瞄准难度大。摧毁目标首先必须及时准确地跟踪瞄准目标,而在作战中如遇视线有阻挡或高速运动的目标,其跟踪瞄准还未达到理想的精确,是一个尚在解决的课题。
其三,难以击毁装甲目标和旋转运动的目标,尤其是随着射程的增加,光束在目标上形成的光斑也增大,激光的功率密度随之降低,杀伤力减弱。也就是说,落在目标上的这一聚焦光斑,只有达到相当的功率密度才能毁伤目标,而要烧穿装甲目标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装甲目标(或采取了加厚金属保护层)在不断进行曲线运动,那么激光武器即使击中目标,光斑也不能定点烧融,那么激光武器也只有无可奈何了。俄罗斯“白杨”-M导弹正是采取了最先进的加大保护层和使弹体旋转等措施,以避免在助推阶段受到激光武器的攻击。
4. 现有激光武器中射程最远的是哪种
美国太张扬,中国太谦虚。如果说在传统的导弹技术方面中国落后于美国不可否认,因为中国的起步较晚,基础工业较差,加之西方国家对中国军事工业的严格限制。但是在新兴激光的军事技术方面,由于我们与美国起步点相差不大,所以我们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量子点激光器方面的理论研究中,中国早就处于世界最领先的地位,中国的超强功率的固态激光器是世界一流,用它发射的激光束可在3千公里的距离获得每平方厘米35 K焦耳能量密度,此能量密度比攻击导弹所必需的破坏阈高出近1个数量级以上。以次粗略推算,中国的攻击激光雷达有效杀伤力超过3万公里。
5. 激光武器有哪些类别
激光武器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激光致盲武器,主要是破坏人的视觉。不需要能量很大的激光,就可以起到作用。现在已经研制出来的激光手枪,很轻便,只有0.5千克,射程达到30~50米。激光步枪射程达到800~1500米,重量约6千克。这些激光轻武器,可以使人致死,也可以使人的眼睛烧伤,还可以放火把一些材料点燃。激光致盲武器已经在部队里使用了。当士兵使用各种夜视仪、侦察相机、瞄准镜、潜望镜、望远镜时,如果激光对准这些仪器打过来,对使用者眼睛的伤害就会更大,因为这些仪器往往都有镜头,镜头本身就有放大作用。因此,使用这类仪器时,要特别注意防备敌人使用激光武器。必须载上防激光眼镜。第二类是激光武器是防空激光武器,主要对付飞机或导弹等,但是它也可以攻击象坦克这样的地面目标,尤其对巡航导弹,它的防御意义是非常大的,因为巡航导弹是低空飞行,用激光拦截比较容易做到。第三种类是反卫星激光武器,在外层空间使用的一种高能激光武器,它一般都在1000千米以上的高空运行,攻击的目标是卫星和战略导弹。这种反卫星的激光武器使用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它安置在太空,但是由于它的体积比较大,比较笨重,安置在太空上面目前还有一定的困难。最好是把激光武器放到地面上,由地面发射激光。在空间发射一颗卫星,卫星上带一个反光镜,地面发出激光后经过卫星的反射镜反射,然后再攻击目标。这样空间卫星的体积就不用很大,也不需要大的电源。激光武器可以击毁卫星,也可以破坏卫星上的一些设备。1975年,前苏联曾用陆地上的激光武器使两颗美国侦察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致盲”。总之,激光武器是破坏卫星的主要武器。
6. 世界上最先进激光武器能打击多远的目标
激光武器分为多种,不同种类的武器有效射程不同,而且差别比较大。对于战略激光武器,大家比较熟悉的,感觉也比较神秘的,就是激光打卫星了。激光打卫星,可分为激光致盲,和直接摧毁。目前,中美俄这些激光大国,均已做过激光致盲卫星的试验,我国甚至还经常被指责“又”用激光致盲了美方的卫星。可见,激光致盲卫星已经相对普遍了。激光直接摧毁的话,目前还没公开相关消息。
中美也在准备在战机平台上搭载战术激光武器,要求功率达到100KW以上,能够拦截对方发射的空空导弹。美国计划在2021年开始测试,在2025年左右完成试验。我国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以吊舱方式挂载的方案,已经做过测试。
7. 不新鲜,普京公开的六大霸气武器到底什么来头
大致来说,普京这次提及的霸气武器主要包括:“萨尔玛特”洲际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机载高超音速导弹、“前锋”高超音速滑翔器(弹头)、水下潜航器以及激光武器。虽说目前对这些武器的公开资料还较少,但我们可以说,这几款“霸气武器”其实并不新鲜。
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部分显然也是有些蒙圈的军事观察人士就提出质疑,现场视频中包括不少“电脑动画”,这作何解释?还有美国官员也评论说,其中一些武器“还需要进一步测试,并未部署”。很快,普京在接受NBC记者采访时表示:“它们全部顺利接受了测试。这些武器处于不同的准备阶段,有些还需完善,有些已经交付军队并将投入使用。”这就是说,这些部分武器只是在测试,尚未正式研发完毕,并未正式服役,更别说形成实际战斗力了。可以基本确定的是,核动力巡航导弹就属于这种情况。
总而言之,这次“普京大帝”的超级武器秀,几乎不是核导弹就是核弹头,不是核动力就是核装置,从国情咨文现场听众激动的表情和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来看,实现了震慑敌手、团结国内的良好效果。
为何这次如此高调秀武器,如此高调喊“核”,我们认为主要还是被美国逼得。无论是特朗普政府的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还是《美国国防战略报告》,都明确显示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已从反恐转向大国战略竞争,“世界重回大国竞争状态”。而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更是提出美国要扩大核力量,研发新型低强度小型核武器,提升对中俄威慑,改进部分潜射弹道导弹,搭载低当量核武器,还将发展一种可携带核弹头的舰载巡航导弹,未来还要逐渐更换陆基、海基、空基核弹头和设施,报告还暗示,美国将扩大核武器使用条件,不排除在未受到核打击时率先使用核武器。
8. 激光炮的最大射程是多远
这个和激光发射器的功率有关。如果只能维持0.00001秒的大功率照射,那“有效射程”不到2米,和民用激光一样。如果能持续好几秒的硬烧穿大功率照射,那射程就在几百公里了。比如中国美国都用激光打过卫星。美国的比较早,在30年前就完成试验了,中国的是在2007年。不过这个平台很大。美方那次试验平台是波音客机改装的,中国的则是陆基平台。战时要么很笨重容易被毁,要么无法机动。
虽然民用激光有的试验能持续很长时间切钢板,但是他的功率不是很大,“有效射程”也就几米,没有军事意义。
能击落大气层内飞行器的激光器有效射程也就几公里。比如美国这次持续击落4架靶机。俄罗斯上世纪八十年代用空载激光平台击毁靶机,美国以色列1999年拦截喀秋莎火箭炮的试验,都只有几公里到10来公里。阿三号称他们的激光武器有效射程7公里。不过没人信。中国除了那次打卫星外,还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9. 激光武器可以分为哪几类
激光武器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激光致盲武器,主要是破坏人的视觉。不需要能量很大的激光,就可以起到作用。现在已经研制出来的激光手枪,很轻便,只有0.5千克,射程达到30~50米。激光步枪射程达到800~1500米,重量约6千克。这些激光轻武器,可以使人致死,也可以使人的眼睛烧伤,还可以放火把一些材料点燃。激光致盲武器已经在部队里使用了。当士兵使用各种夜视仪、侦察相机、瞄准镜、潜望镜、望远镜时,如果激光对准这些仪器打过来,对使用者眼睛的伤害就会更大,因为这些仪器往往都有镜头,镜头本身就有放大作用。因此,使用这类仪器时,要特别注意防备敌人使用激光武器。必须载上防激光眼镜。
第二类是激光武器是防空激光武器,主要对付飞机或导弹等,但是它也可以攻击象坦克这样的地面目标,尤其对巡航导弹,它的防御意义是非常大的,因为巡航导弹是低空飞行,用激光拦截比较容易做到。
第三种类是反卫星激光武器,在外层空间使用的一种高能激光武器,它一般都在1000千米以上的高空运行,攻击的目标是卫星和战略导弹。这种反卫星的激光武器使用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它安置在太空,但是由于它的体积比较大,比较笨重,安置在太空上面目前还有一定的困难。最好是把激光武器放到地面上,由地面发射激光。在空间发射一颗卫星,卫星上带一个反光镜,地面发出激光后经过卫星的反射镜反射,然后再攻击目标。这样空间卫星的体积就不用很大,也不需要大的电源。激光武器可以击毁卫星,也可以破坏卫星上的一些设备。1975年,前苏联曾用陆地上的激光武器使两颗美国侦察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致盲”。总之,激光武器是破坏卫星的主要武器。
1985年,美国曾进行了一次新武器试验。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枚巨大的火箭钻上蓝天,这是美国“大力神”导弹,火箭第一级脱落,第二级点火。此时,指挥员又下令,开炮!只见一支强光,像把利箭,一下击中蓝天的“大力神”,刹那间“大力神”冒出一团烈火,轰隆一声炸成碎片,导弹就这样在高空很远的距离上被击落。到底是什么神奇的武器,既没有炮弹,而且速度如此之快,原来这就是激光炮,一种反导弹武器。战略激光武器技术很复杂,预计21世纪才可以投入使用。
10. 俄罗斯S-400系统的射程多长
“世界之最”的射程。俄罗斯S-400系统采用新型的40N6远程导弹时,射程可达400千米,为当今地空导弹射程之最,远大于俄罗斯现役防空主战兵器——S—300PMU2“骄子”系统的9M96E导弹(200千米),以及美国正在研制的射程最远的防空导弹——“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拦截弹(200千米)。俄罗斯S-400系统拦截弹道导弹的最大距离是50~60千米,比美国“爱国者”和俄罗斯“骄子”远出10~20千米,且拦截率高,可击落250千米远、飞行高度从数十米到同温层的目标,拦截“飞毛腿”之类战术弹道导弹绰绰有余。
设计独特,抗干扰能力强。俄罗斯S—400系统设计独特,其火力单元(最小作战单位)包括一辆相控阵制导雷达车和几辆导弹发射车。每辆发射车上可装载不同类型和不同数量的导弹,导弹发射车外形与s—300MPU系列相类似,配置极为灵活。指挥控制系统包括一辆搜索指示雷达车和一辆指挥控制车。S-400系统的照射制导雷达为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探测和跟踪距离远,可同时完成搜索跟踪目标、制导导弹、反电子干扰等任务。S-400系统可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尤其适合在强烈的电子干扰环境下作战。
多层次防空。俄罗斯S-400系统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可以发射低空、中空、高空,近程、中程、远程的各类导弹。这些性能迥异的导弹互相弥补,构成多层次的防空屏障。s-400可采用的导弹达8种之多,包括48N6DM、9M96E、9M96M、48N6和40N6等。但目前除了9M96E和9M96E2有部分数据外,其他型号导弹的数据尚未公开。导弹被冷发射至30米高度后,固体燃料发动机开始点火,在飞行的初始和中间阶段使用带无线电校正的惯性制导,在最终拦截目标时转为自动制导,装有气动系统以增强机动性。
在首发导弹未命中的情况下,可发射后续导弹进行补射。用户可以选择装有5V55R、48N6E、48N6E2等导弹的标准发射装置,或装新型导弹,或新、旧型导弹混装,每一种发射装置在待发射位置均可放置4枚导弹。据称S-400已经完成所有这些型号导弹的发射试验。
总之,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具有远、中、近程和高、中、低空防御作战能力。它与先进的对空侦察设施相结合,不仅可以应付对手提高空袭能力而对俄罗斯构成的威胁,并能与俄罗斯的经济实力相适应。可以预计到2020~2025年,S-400“凯旋”防空系统具备完全作战能力时,将成为俄罗斯防空系统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