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伟大的俄罗斯人”排行榜,斯大林能排第几位
《三国演义》电视剧结束曲的歌词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担当了身前事,何计身后评。这一点可能对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是如此,尤其是英雄人物,生前的时候谁能够畅所欲言的评论他们呢?所以中国人讲“盖棺定论”,只有人去世了之后,甚至是许多年之后,人们对他的评价才是公正的。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担起了俄罗斯的重任,可谓是临危受命了。此时的莫斯科公国既面临着强大的蒙古帝国分支——金帐汗国,同时也面临着瑞典、德意志的威胁。但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一方面通过怀柔手段对付蒙古帝国,一方面通过武力打败瑞典、德意志,保住了俄罗斯。所以他当之无愧地排在了第一名,是俄罗斯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⑵ 谁能介绍一下苏联1942斯大林执政到现在有多少为领导人
苏联领导人(按时序排列)
苏联共产党 领导人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列宁 1917年 10月6日 - 1922年 4月3日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 斯大林 1922年 4月3日 - 1953年 3月5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53年 9月7日 - 1964年 10月14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64年 10月14日 - 1982年 11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 安德罗波夫 1982年 11月12日 - 1984年 2月9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 2月13日 - 1985年 3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戈尔巴乔夫 1985年 3月11日 - 1991年 12月25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17年 11月7日 十月革命 后, 布尔什维克 党人在 俄罗斯 取得了政权,随即与 德国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随后的几年里,由 托洛茨基 指挥的 红军 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 乌克兰 、 白俄罗斯 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苏联的缔造者 列宁 于 1924年 逝世。约瑟夫· 斯大林 获得政权。他通过残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对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同时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了大清洗。
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和一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个屠杀各民族人民的暴君,但是他成功地把苏联改成了一个 工业 和 军事 强国。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苏联军事也比以前强出好几倍。 1939年 苏联与 纳粹德国 签订了 莫洛托夫 -里宾特洛甫条约,双方结成貌合神离的同盟,同时秘密划分了双方在 波兰 、 波罗的海国家 、 芬兰 和 罗马尼亚 的势力范围。苏联采取亲德政策,敌视 英国 、 法国 和其他盟国,并努力破坏他们抵抗德国的战争。 1941年 6月22日,阿道夫· 希特勒 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在同盟国的大力援助下,苏联红军和盟军在 1945年 攻占了 纳粹德国 全境,赢得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斯大林与其他社会主义盟国建立了华沙公约,同 美国 和 北约 相抗衡, 冷战 时期开始。
1953年 斯大林逝世。 苏联共产党 高层领导人之间进行了几年的政治斗争。随后 赫鲁晓夫 掌握了政权。他在1956年苏共二十一大上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 个人崇拜 的严重后果,苏联的政治斗争从此向更加人道的方式转变。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从1959年开始,苏共与 中国共产党 进行了一系列的辩论和争吵。1964年, 赫鲁晓夫 下台, 勃列日涅夫 获得政权。 文化大革命 期间,中苏关系处于低谷,只存在名义上的外交关系,并发生过诸如珍宝岛事件和铁列克提事件的边境冲突。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苏联入侵 阿富汗 。这两次行动都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除了东欧集团和蒙古之外,又把 越南 、南也门、 古巴 、 安哥拉 、 埃塞俄比亚 等国纳入苏联阵营,或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他提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为了剥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将别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国。1980年莫斯科 奥运会 被视为苏联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的橱窗,但是由于入侵阿富汗,却变成了有史以来抵制国家最多的一次奥运会。
1985年,共产党改革派人物 戈尔巴乔夫 接掌政权。他改变了许多陈腐的旧观念。戈尔巴乔夫试图改进 政治 和 经济 方面的治国方法,在国内实行改革和公开化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他试图在苏联建设“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公开化”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导致其失去民心。尤其是在 1989年 , 共产主义 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积累的错误发生了总爆发,共产党及其政治目标在东欧国家日益不得人心,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政权纷纷倒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
1991年 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 俄罗斯 总统 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同 白俄罗斯 及 乌克兰 的 总统 在 白俄罗斯 的 首府 明斯克签约,成立 独立国家联合体 ,从建立一个类似 英联邦 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
⑶ 该怎么评价斯大林对苏联的所作所为
斯是二十世纪杀人最多的三大暴君第二名,排第一的是中国的猫,第三是希特勒,这三个人在国际上臭名昭着,连普京都说了斯大林时期苏联是人间地狱,被斯杀害清洗的俄国人至少在1200万人以上
⑷ 斯大林在苏联杀了几个人
1937-1938年的大清洗,目前可信的保守数字是,有不少于157万人被判刑,约69万人被枪决,约70万人被关进劳改营,在监狱、劳改营中死亡的人数不详
⑸ 斯大林大清洗的人数,抵得上二战苏联人死亡总数
大约两千万人,抵得上二战死亡人数。斯大林执政时期,他开始创办各类军校紧急培养军官,朱可夫等人就是这个时候培养出来的,当这些合格军官培养出来后,斯大林用他们替下了原来那些文盲,这就是大清洗。即从二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的“大清洗、大镇压”时期,死了多少苏联人?
据说有两千万死于这次清洗,这个数据不知道是后人的夸张还是就是当时的背景确实是如此的令人毛骨悚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猜疑和不解很快就会有明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能相对确定的事实是三十年代的苏联“肃反”运动。
而大清洗中幸存下来的布琼尼、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等人,他们一直是打败战,人员素质不统一应该是他们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吧,如果斯大林不是搞大清洗用军校生替下了原来的文盲,苏德之战一定是德国胜利。
⑹ 斯大林在大清洗运动中杀了几百万人
长时期来,关于斯大林时代、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大清洗”运动中究竟抓了多少人、杀了多少人,一直是争论不清的问题。由于西方和俄罗斯学者的观点在我国学界流传及影响甚广,直到2001年我国有影响的学者还认为斯大林“大开杀戒”,被“镇压的人在2000万左右”。
其实俄文中的镇压是一种惩罚措施,其目的在于对某些人或事实行压制,没有中文直接等同于“枪毙”的意思。其次,统计“大清洗”的人数,主要应指那些因政治原因受迫害的人(即根据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58条判处反革命罪的人)。至于因抢劫、盗窃、贪污、贿赂等刑事犯罪被判刑的人则不在统计之列。苏联解体后,1992年8月3日,俄联邦安全部公布了1917—1990年“由于犯刑事罪以及根据刑法典犯类似罪”的总人数,共3853900人,其中在1937—1938年“大清洗”中被判刑的大约为130—150万人。这个数字只有现在广为流传数据的十分之一至十五分之一。按照1937年全国人口普查,苏联共有1.62亿人口,就是说,甚至在“大清洗”高潮时期被判刑的政治犯不到全国人口的1%。另外,需要强调指出的是,1992年俄联邦安全部公布的整个苏联时期(1917—1990年)被处以死刑的政治犯为827995人,过去广为流传的数字比这至少夸大了10倍以上。
⑺ 苏联二战共损失多少人分别都是被谁干掉的
2005年5月7日,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向媒体公布了苏联二战中人员伤亡的具体数据,这是迄今俄方公布的最为精确的相关数据。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5月7日报道,伊万诺夫在莫斯科近郊的一所疗养院里与二战老兵聚会时说,根据俄罗斯目前的官方统计,共有2660万苏联公民在二战中丧生;在二次大战的各大战场上,共有866.84万名苏联官兵为国捐躯;二战期间,苏联受伤人员为15205592人;患上各种疾病的人员为3047675人;而被冻伤的人员为90881人。此外,二战中苏联失踪人员为505.9万人,455.9万名苏联官兵被俘。苏军在二战中的巨大人员伤亡主要是与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的战争造成的,大部分死于德军之手,与日本交战则伤亡很少(大约有两万人左右)。
另外“斯大林二战搞死了小1000w人”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毕竟当时国难当头,再搞肃反运动明显不合时宜。很多苏军军官都是在肃反运动中被判了死刑,在战争爆发以后又被放了出来,重返前线,立下汗马功劳的,比如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相反,斯大林为了赢得战争,团结人心,还赦免了很多人。
⑻ 二战时期苏联有多少人为什么会死几千万人呢
二战前夕,苏联约有一亿九千万人,这点是有关苏德战争的《东线41-45》书籍作者朱世巍先生通过多方资料考证过的。
在二战中,苏联共死伤军民月2700万,绝大多数是死于对德作战的。
从战略角度来说,斯大林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就已经知道了希特勒准备入侵苏联的想法。但其疏于准备。举一个反证,按马列们的想法是一战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二战诞生社会主义阵营,三战就全世界都是社会主义了,斯大林自己的规划是德国不打苏联,而苏联按部就班的进行战备的话,就在1943年攻打整个西欧。但这是建立在直到1942年德国都不会入侵苏联的前提下。
苏联的大清洗导致很多有经验有思想的指战员无辜死亡,导致整个苏军的作战能效滑坡。
从战术上说,苏联的很多战术的确很落后。
如斯大林本人就不愿意丢弃基辅,强令苏军防守,结果导致德军在基辅战役中围歼了苏军西南方面军。即使到了1944年,苏联的高级将领的指挥艺术也不怎么样,诸多兵种合成作战能力依旧不如德军。美国曾讥讽苏军是压路机(火炮和人海优势)。
空军还采用老旧的三机编队战术。
而红海军则沦为陆军的附庸
从装备上讲,苏联的不少装备确实不怎么样
陆军的T-34/76坦克,虽然机动力、防御力不错,但火力不足,而且炮塔空间狭小,车长兼职炮长,战斗效率低下。另外,T-34普遍没有装备电台,作战时完全靠长车车长摇旗指挥,一旦长车被击毁,其他坦克往往呈鸟兽散。
空军的I-15、I-16等战斗机已经老旧,而雅克-1等新进战机数量不多,且没有电台,加上战斗机驾驶员技术生疏,战术老旧,损失很大。
苏联的红海军可以说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最悲哀的军种,不但是陆军的附庸,而且装备极为落后,三艘一战的老旧战列舰就是最大的家当了,被迫用鱼雷艇充当驱逐舰(而德国好歹也是用大型雷击舰充作驱逐舰使用)。
从士兵素养上说,苏联也不能和德国相比。
德国士兵虽然在吃苦方面不是苏军士兵的对手,但作战经验丰富,战术灵活。
举个例子,如果德军一个步兵连和苏军一个步兵连对战,德军的军官一旦阵亡,那么他下一级的军官就会自觉顶替其指挥岗位,而苏军往往因为军官阵亡而全盘崩溃。
这就导致双方交战的伤亡比很不成比例,如双方坦克对战时的交换比,德军豹式坦克对苏军T-34就在1比5以上。
战时,饿死的苏联人有多少我不清楚,但有些事是很明确的
首先,苏联的内务部队会在自己人发起进攻时,在战友身后架上机枪,随时准备打死溃退下来的战友(《兵临城下》里的情节绝不是杜撰出来的);
其次,当德军进攻一个苏联村庄时,先用火力覆盖一遍,等苏军反击或反攻时,也要火力覆盖一遍,来来回回,最倒霉的就是老百姓了。(列宁格勒保卫战时,有些苏联村庄反复被苏德双方共同炮击覆盖了5、6次);
第三,斯大林的命令里,凡是通敌的人,不管是被俘的、投降的、逃兵一律视作叛国者,本人会被军事法庭审判(绝大多数是死刑),亲属被流放。少数躲过死刑的人也不好受,直接送入惩戒营,等苏军进攻前,就成排的往德军雷区里冲(趟地雷的)。二战里,被斯大林枪决的名人里包括赫鲁晓夫的儿子(战斗机驾驶员,升空作战时,驾机叛逃德军,后被苏联特工绑架回国,被枪决)。
第四,苏联一切为了前线,不管是自己生产的粮食还是美国援助的斯帕姆罐头,都优先送往部队,后方的百姓吃着加入了木屑的黑列巴。但整体情况上来说,饿死的不多。其实,1921年由于长期战乱和布尔什维克政策失误以及气候异常,苏联爆发了异常可怕的饥荒,连盛产粮食的乌克兰都到处是饿殍,一共饿死了500万人。所以,活下来的估计是比较能忍受饥饿的(不过这个说法很不人性,纯粹是按照达尔文主义的臆测)。
关于这段历史,还是推荐你看下朱世巍先生编写的《东线:41-45》一书。
⑼ 斯大林逝世后有多少人参加了追悼会
根据《俄罗斯真理报》上说,大概是苏联有近五十万人参加了追悼会。
⑽ 斯大林是俄罗斯人吗
斯大林的父亲是格鲁吉亚人(修鞋匠),母亲是奥塞梯人 (家庭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