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核潜艇有什么特点

俄罗斯核潜艇有什么特点

发布时间:2022-06-10 09:41:33

㈠ 俄罗斯维克托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性能是怎样的

1959年,美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开始服役,迫使苏联重新考虑海上战略。以前忽视了反潜战,重新将其摆到重要位置。在开始发展反潜水面舰艇的同时,开始建造主要担负反潜使命的“维克托”级攻击型核潜艇。

该级艇是俄罗斯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是多用途核潜艇,首要任务是反潜,对付敌人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攻击敌方水面舰艇,侦察、布雷,为本国弹道导弹核潜艇护航,以及使用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敌方陆上各种目标。

该级艇由俄罗斯孔雀石设计局设计,由圣彼得堡市海军部造船厂建造;还有共青城造船厂参加建造V-Ⅲ型艇。

该级艇从1959年开始发展至1992年间共发展了三型艇:V-I型艇建造了16艘,V-Ⅱ型艇建造了7艘,V-Ⅲ艇建造了26艘,共建造49艘艇。目前,V-I型艇、V-Ⅱ型艇已全部退役,V-Ⅲ艇已退役19艘,还有7艘在役。

总体性能与装备

总体布置

该级艇分为V-I、V-Ⅱ和V-Ⅲ型艇。现以在役的V-Ⅲ型艇为主,介绍其总体布置与结构。该级艇采用了轴对称的水滴线型,双壳体结构。长宽比为10,与第一代核潜艇相比,对快速性较为有利。指挥台和上层建筑很低,光滑、突出部分很小,顺应了流体的光顺性,流经艇表面时保持层流,并设有控制边界层的辅助推进器。保持层流可减小阻力,降低噪声。主压载水舱都采用通海阀形式。采用了十字形尾稳定翼,尾升降舵中设有大舵和小舵,小舵供高速时使用。

在V-Ⅲ型艇的尾部垂直稳定翼上安装了一个纺锤形的导流罩,收藏拖曳阵声呐的收放俄罗斯“维克托”-Ⅲ型攻击型核潜艇装置。指挥台围壳和部分非耐压壳体采用了铝合金。该级艇后两型艇的长度逐步增大,在指挥台围壳和首部之间都增加了一段壳体,用于布置新型武器和射击指挥系统。

艇内部分成8个舱室:鱼雷舱,生活舱,指挥舱,反应堆舱,主机舱,前辅机舱,后辅机舱和尾舱。

动力装置

该级艇采用2台V米4型紧凑布置型压水堆装置,热功率150兆瓦;2台蒸汽轮机齿轮减速机组,轴功率为22.79兆瓦,单轴。该级艇是苏联潜艇首次采用单一推进轴。V-Ⅲ型艇采用的螺旋桨由两个同轴串行双反转7叶螺旋桨组成,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31节。艇上还设置了两个小辅助螺旋桨供机动使用。

武器系统

该级艇装备了4具533毫米和2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53型鱼雷,航速45节,航程20千米,潜深300米;65型鱼雷,航速60节,航程40千米,潜深1000米;SS-N-15反潜导弹,射程50千米,战斗部为200kt当量核深弹,或40型主被动声自导鱼雷;$S-N-16反潜导弹,射程120千米,战斗部为200兆吨核弹头或40型主被动声自导鱼雷。

该级艇携带SS-N-21远程巡航导弹,战斗部为200兆吨当量的核弹头,也可换装500千克烈性炸药的常规弹头,射程3000千米,巡航高度为25~200米,采用等高线地形匹配与惯导系统导航,可对陆上战略目标实施攻击。

该级艇不装鱼雷时还可携带自航式沉底水雷,反潜水雷,反潜火箭锚雷,火箭上浮水雷等36枚水雷。该级艇的武器装载量为24枚。

电子设备

该级艇装备了综合声呐系统,包括首部“鲨鱼鳃”型低中频艇壳声呐,以被动方式进行搜索警戒;“鼠鸣”型主动高频攻击用艇壳声呐;“鲨鱼肋”型被动低频舷侧阵声呐;“散射”-3型被动甚低频拖曳线列阵声呐,探测距离100千米以上。艇上还装有声速梯度仪、噪声监测仪和测冰声呐,测深仪等。该级艇装备了综合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静电陀螺仪,卫星导航及无线电定位仪等项设备。

雷达和电子对抗设备包括“窥探盘”I波段搜索雷达,“砖群”侦察雷达,“场灯”测向仪,“棒砖”、“团砖”电子对抗设备,以及“克里姆”-2型敌我识别器。

该级艇装备了常规的中波、短波、超短波通信设备,装备了甚低频拖曳浮标天线,可接收本土20多个长波发射台的信号。艇上还装有极低频拖曳浮力天线,可在水下90米接收信号,但只能在低速航行时使用。艇上装有“活动弹簧”型卫星通信设备,以保证潜艇与水面舰艇和飞机的通信。

该级艇装有“公共汽车”型作战情报指挥系统,通过计算机统一搜集和处理各种传感器发出的信息,解算多批目标运动要素,显示战场态势,提出作战建议,控制武器发射等。

主要技术特点

技术特点

该级艇从1959年开始发展,先后建造了49艘,至今已40余年仍在服役。这是俄罗斯建造持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一级核潜艇。它所起到的作用与美国“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相同。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第一,武器齐备,攻击力强。该级艇装备53型、65型先进鱼雷,SS-N-15/16反潜导弹和SS-N-21远程巡航导弹,总装载量24枚,可执行反潜反舰和对陆攻击等多种任务。

第二,采用大功率反应堆和最佳艇型,航速高。该级艇采用了改进型Vm4型压水堆,单堆功率大,较第一代性能有很大改进,采用了具有近于最佳长宽比的水滴型艇体,流水孔较少,以及保持层流的边界层控制,因而水下航速达33节,比同期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航速还高,因而机动能力强。

第三,采取多种降噪措施,噪声低。该级艇采用各种先进降噪措施,浮筏减振,首次采用单一推进轴和7叶螺旋桨,艇体表面装设了消声瓦,下潜深度达400米,因而辐射噪声逐步减低,安静性好。

第四,探测能力强。该级艇装备了综合声呐系统,首次装备甚低频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探测距离可达100节以上,在艇尾的垂直稳定翼上安装了一个仿锤状收放装置,当时曾引起西方轰动,十分引入注目。

第五,自动化程度高。该级艇较多的系统与设备采用了遥控和自动化技术,动力装置控制系统、鱼雷装载、操舵等都是自动控制,因而减轻艇员劳动强度,艇员人数少。

第六,注意改善居住性,自持力长。该级艇采用小分舱,艇员居住、生活、医疗有专门的舱室,居住性不断改进,艇的自持力可达80天,因而在航率高。

技术改进

该级艇服役后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和现代化改装,Ⅲ型艇尺寸逐步加大,主要改进为采取多种降噪措施,改进推进器,改进武器性能,改装了大量先进电子设备,使艇的性能逐步提高。

发展前景

该级艇已不再建造。根据该级艇的使用经验发展了“鲨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㈡ 俄罗斯第五代核潜艇有何特点

一、发展背景

近年来,俄政府提出了“加强远洋舰队建设,在世界各大洋体现俄罗斯存在”的主张,以支撑俄罗斯政治利益的拓展。海基战略力量由于在机动性、隐蔽性、突袭效能、快速反应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等方面占有优势,已成为支撑俄罗斯大国地位、确保国家安全和维持国家战略威慑的重要保障。俄海军新世纪以来主要进行水下核力量的更新,但主要开展的是苏联时期延续的项目,如1970年代开展研究的“亚森”级和1987年开始设计的“北风”级等第四代核潜艇,截止目前“亚森”级仅服役1艘,“北风”级仅服役3艘。相较而言,美国同时期的“俄亥俄”级核潜艇现役14艘,“弗吉尼亚”级已服役13艘,并且美国还在陆续研制、建造新艇。俄核潜艇发展已落后美国几乎一代。因此,为提升俄水下作战能力,维持和升级海基战略威慑力量,形成对美国的水下战优势,俄罗斯开始积极开展第五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北风”级战略核潜艇

二、技术特征简析

根据俄罗斯海军、工业部门近期公布的信息和俄海军高层官员的言论,并结合其技术水平,综合来看,俄罗斯第五代核潜艇可能的技术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采用战略核潜艇与战术核潜艇兼顾的设计方案

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2016年4月表示,第五代核潜艇将最大程度上符合未来战略核潜艇的要求,同时兼具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核潜艇特性。俄罗斯目前正在开展新一代核潜艇和新一代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有条件在研究过程中对艇体设计、导弹尺寸和性能上进行权衡,降低艇体和发射装置尺寸不匹配带来的设计难度,以实现兼容。考虑到俄罗斯近年军备预算的持续紧张,只开发一种新一代核潜艇来兼顾战略型和攻击型核潜艇的任务要求,将能降低其研发和建造成本,符合其财政形势。

2. 反应堆与艇同寿,减少潜艇维修周期

与艇同寿的反应堆堆芯,无需换料即可在整个服役期内为潜艇提供动力,将大幅减少潜艇中期维修时间。在既定部署下,可缩减在役核潜艇规模,从而降低建造成本。与艇同寿已是未来核潜艇反应堆的发展趋势。俄“亚森”和“北风”级核潜艇采用的OK650B型压水反应堆1995年研制成功,堆芯寿命可达25~30年,故五代艇反应堆有较好的技术基础来实现与艇同寿。

3. 应用复合材料,提高综合隐身能力

目前世界各国核潜艇采用的先进材料主要是高强度合金钢和复合材料。高强度合金钢强度高、韧性好、温度适应性好、易加工,被广泛应用在现役及在建潜艇的主承力结构上,且未来长一段时间内很难被替代。而复合材料具有耐腐蚀、质轻、可设计性强、无磁性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潜艇装备的关键材料及各国新一代潜艇发展关注的核心技术领域。俄罗斯目前正积极开展复合材料研究,克雷洛夫国家研究中心正在为俄第五代核潜艇研究一种新型声隐复合材料,并已进行了相关试验,预计首个复合材料的螺旋桨将于2018年进行海试。该材料主要优势在于:其含有内部损耗因子,可有效吸收声信号,实现减振降噪,提高隐身性;同时该材料还能降低潜艇结构重量,提高结构可靠性;此外该材料耐腐蚀性高,无需二次涂层,减少维护成本,简化制造工艺。

4. 升级武器装备,增强作战打击能力

俄海军计划对第五代核潜艇的武器系统进行大幅升级,部分武器系统及关键技术已经开展研究,有些甚至已完成相关性能测试。

新型弹道导弹。俄国家导弹中心已经获得第五代核潜艇新型弹道导弹研制合同,新导弹将取代专为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研制的“布拉瓦”导弹。与以往几型潜射弹道导弹相比新一代弹道导弹或将尺寸更小、重量更轻的同时,更具威力和精度。

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俄海军已经完成了“锆石”新型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首次试射。试射主要利用陆基发射装置完成,另将有新的测试型号配装于第五代核潜艇。该型导弹飞行速度估计在马赫数5-6,射程预计约400千米。

㈢ 俄罗斯“亚森”级核潜艇性能如何与“弗吉尼亚”级相比谁厉害

俄罗斯海军“亚森”级核潜艇(北约代号“格兰尼”级)是俄海军自苏联解体后研制并装备的第一型攻击核潜艇。这种核潜艇用以来替代“奥斯卡”巡航导弹核潜艇和“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的新一代多功能静音核潜艇。
亚森级核潜艇可以携带包括潜射巡航导弹、超音速反舰导弹、重型鱼雷、超重型鱼雷、超空泡鱼雷、水雷等俄海军潜艇武器库中几乎所有的武器。与以往的俄国核潜艇具有更加强大的火力、更强大的机动性和更高的隐蔽性,被西方军事专家指为是世界最先进攻击核潜艇。首舰“北德文斯克”号(885型)于2011年2月18日下水,二号舰“喀山”号(885M型)于2009年7月14日开工建造。
“亚森”级是苏俄核潜艇技术集大成者,代表苏俄核潜艇技术水平的最高标准。
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英文:Virginia-class submarine) ,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核动力快速攻击潜艇(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从美国攻击型核潜艇发展时间和级别来看,它是第七代攻击核潜艇;但从发展研制的技术特征和用途来看,它属于第四代攻击核潜艇。
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以多功能和多用途为主要任务研制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以替换大量在役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逐渐成为21世纪近海作战的主要力量,同时也保留了远洋反潜能力。
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计划建造30艘,首艇于1998年开工建造,2004年正式服役,截至2018年SSN789印第安纳号服役,已经服役了16艘。

㈣ 俄罗斯研发的“新西伯利亚”号核潜艇,其性能如何

苏联在解体之后,虽然整体的实力有所下降,但是俄罗斯至少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继承了70%左右的苏联科研实力和军事装备,所以目前仍然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特别是在核潜艇方面,俄罗斯的实力一直都是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目前新西伯利亚号核潜艇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声纳无法监测,位置无法确定

新西伯利亚号在北方造船厂下水之后,俄罗斯的核潜艇更新换代便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有部分美国媒体认为这艘核潜艇将是全世界最为先进的水下杀器,也可能会成为美国海军有史以来最为可怕的对手。

新西伯利亚号同样采用了无法被声纳检测到的新技术,所以在作战时攻击敌方水面军舰以及战略核潜艇,在无法确定具体位置的情况下,是对对方极大的威胁,因此这艘核潜艇强大的作战能力,便是俄罗斯海军重要的砝码。俄罗斯近20年来持续不断的研究并扩大核潜艇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有着如此强大的核潜艇,俄罗斯的安全和利益势必得到保障

㈤ 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的性能怎么样

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为俄罗斯寄予厚望的最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于2006年下水。

955型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技术指标如下:水面排水量14720吨,水下排水量17000吨,艇体尺寸长为171.5米,宽13米,吃水10.5米,水面最大航速12~16节,水下最大航速26~27节,最大潜深450米,安全工作深度400米,人员编制130人。

艇体采用水滴型的流线造型,与971型阿库拉级相似。这种外型结构能够在保证水下高航速的同时,减少艇体与水流之间的摩擦,降低航行时的噪音。

北风之神的主动力装置为1座OK-650型压水反应堆和2座汽轮机,双轴推进。其中OK-650型压水反应堆也是台风级的主动力装置,最大功率为380兆瓦,汽轮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74570千瓦,强劲的主动力装置使得该级艇的最大水下航速达到27节,水下机动性能超过美国的俄亥俄级。另外还装有两个低噪音推进电动机,用于水下低航速时的安静航行。

水下安静性能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核潜艇的诟病,也直接影响着俄核潜艇的水下生存和对抗能力。俄罗斯的技术人员一直以来都在为此孜孜不倦的努力着。在阿库拉和奥斯卡等上一代核潜艇降噪成就的基础上,设计人员花了很大力气,将北风之神的水下静音性能又提升了一大截。

首先北风之神的艇体表面贴敷了厚度超过150毫米的高效消声瓦,同时主机等主要噪声源安装了整体浮筏式双层减振基座及隔音罩,艇内机械装置也进行了降噪设计,设计人员还在消除红外特征、磁性特征、尾流特征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独到的隐形措施。

在国际上大多数下一代新型核潜艇均采用新式的泵喷式推进器的时候,俄罗斯却丝毫没有理会国际潮流的变化,在其最新型的885型北德文斯克级攻击核潜艇上依旧采用传统的7叶大侧斜螺旋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同期建造的955型北风之神应该也不会采用泵喷式推进器,而沿用传统的螺旋桨推进装置。

但可以肯定地是其航行时噪音要小于上一代潜艇,北风之神的水下航行噪音仅为108分贝,比一向以静音闻名的美国俄亥俄级的110分贝还要小,而俄罗斯上一代的台风级水下航行噪音为115~135分贝。

潜艇水下噪音每减小6分贝就可使敌人被动声纳的探测距离缩短一半,一旦潜艇自身噪音降到90分贝,那么海洋背景噪音就可以完全掩盖潜艇行踪。美国海军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声纳系统无法在远距离上及时准确地发现北风之神。

作战性能

在主要作战性能指标上,北风之神级比台风级要有很大提高,有些方面甚至要优于美国俄亥俄级,主要表现在:

战略导弹方面。北风之神级首艇上装有16个导弹发射筒、12枚“圆锤”洲际导弹,射程1.1万公里以上,导弹舱设在指挥台围壳之后

。而后服役的同型潜艇将完整配备16枚“圆锤”M战略导弹。而美国的俄亥俄级所配备的“三叉戟-II”型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只有1.12万公里,且每枚只载8个弹头,小于“圆锤”M的10个弹头数量。因此战略导弹作战能力上北风之神略胜一筹。

常规自卫武器方面。北风之神装备了4至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16枚鱼雷和SS-N-15型反潜导弹,同时还配备了SA-N-8型近程舰空导弹,自身防卫作战能力相当强悍。

俄海军还在考虑将来装备速度达200节的“暴风”高速鱼雷,这种鱼雷不仅能有效地反潜,而且也能反鱼雷,一旦真正装备,那无疑将会是对手的梦魇。

电子系统方面。由于历史原因,苏联在电子工业方面始终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差距较大,电子系统落后严重制约着苏/俄核潜艇的发展。但是俄罗斯设计人员在北风之神潜艇的电子作战系统上下了很大功夫,大大缩小了与西方先进水平的差距。

艇上安装了一套“公共马车”型作战控制指挥系统和一套“斯卡特”型综合声纳系统,后者包括艇艏声纳、舷侧声纳和拖曳线列阵声呐。同时整艘艇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艇员人数比台风级的163人大幅减少,与俄亥俄级的134人接近。

从整体战术技术指标上看,955型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达到了俄海军的基本作战要求,赶上并略领先于美国俄亥俄级潜艇,能够替代体积庞大、效费比不高的台风级承担战略核反击的重任。

研制历程

在北风之神研制之初,苏/俄海军高层就下达了配套的潜射弹道导弹研制计划,研制工作在原有的PCM-52“鲟鱼”基础上进行,计划代号“小帆船”,研制单位是着名的马克耶夫设计局。苏/俄海军认为:己方在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多以液体燃料推进剂为主,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固体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由于结构简单、重量轻和便于储备保管等因素已经成为世界强国海军潜射弹道导弹发展的方向。

装备台风级的SS-N-20虽然是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但是其高达100吨的重量要比美国“三叉戟”导弹多了近40吨,推力却要小30%,最大射程仅为9000公里,突防能力也要低于“三叉戟”导弹。

整体看来,苏/俄固体潜射弹道导弹要比美国落后5年左右。这对于誓与美国一较高下的红色帝国是难以忍受的,因此高层下达的SS-N-28的性能指标要求相当苛刻:发射重量不能超过100吨,要尽量达到“三叉戟”导弹的标准,能够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射程要达到10000公里,并且须具备较强的末端突防能力和较高的命中精度。

为了配合试验,俄海军将一艘台风级核潜艇(“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改装为试验艇,计划一旦完成试验,就对其余5艘台风级进行改装并把导弹安装在研制之中的北风之神上

参与竞标的有两家机构:马克耶夫设计局和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其中后者为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研制了赫赫有名的“白杨”及“白杨-M”陆基战略导弹。

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的设计方案,即在陆基“白杨-M”导弹的基础上,研发可与“白杨-M”通用70%零部件、并能满足俄军技术指标要求的新型导弹。

考虑到“白杨”及“白杨-M”导弹有非常高的试射成功率,同时新导弹可与陆基导弹通用大部分零部件,能够节约研制成本、缩短研制时间、减轻日后维护负担。

唯一让人担心的是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没有研发过潜射弹道导弹,经验不足。经过慎重仔细研究,俄国防部仍然决定将新导弹的研制计划交予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项目代号为“圆锤”,总设计师为着名的“白杨-M”之父尤里?索洛莫诺夫。

需要指出的是,圆锤与“白杨-M”虽然有着技术联系,但前者不是后者的简单复制,由于潜射和陆基的不同技术要求,它们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武器系统。

在新导弹研制计划下达的同时,俄海军司令库洛耶多夫大将在1998年9月指示“红宝石”中央设计局按照圆锤导弹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指标对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重新设计。

虽然获得了圆锤导弹的研制合同,但是由于经费过于紧张,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一直没有获得任何研制经费,因此进展十分缓慢。圆锤导弹的研制资金全部足额发放,研制进入加速轨道。经过索洛莫诺夫率领的设计小组的艰苦努力,圆锤导弹设计草案在2000年通过验证后很快就于2004年进入原型弹模拟试验阶段。

2004年底,TK-208潜艇在白海进行了圆锤导弹模型的水面及水下发射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功。2005年9月27日21时22分,这艘潜艇在白海海域水面,试射圆锤导弹,导弹飞行了6000公里后准确命中了位于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上的靶标。

同年12月21日,TK-208潜艇在同一地点水下发射了一枚圆锤导弹,成功命中目标。前几次的成功试验让俄海军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但好景不长,2006年9月7日、10月25日、12月24日在白海海域进行的连续三次水下发射试验均未能成功,导弹在发射数分钟后均偏离轨道坠入大海。试验失败后,反对声浪四起:一方面导弹试射的花费过高,俄罗斯不能再往一个没有希望的项目上投入资金了;

另一方面导弹的陆海通用性是最有争议的,目前几乎所有核大国的潜射弹道导弹都是专门研制,原黑海舰队司令巴尔金上将就公开指出:“导弹弹头以及设备舱确实可以统一,但其他系统就不同了。

虽然外界非议颇多,但俄高层还是选择了支持圆锤项目,主要是因为北风之神很快就要服役并承担作战任务,不能到最后出现有艇无弹的尴尬局面,圆锤无论如何也要研制成功。

2007年将成为圆锤导弹关键的一年,俄高层已经给海军和设计局下达了死命令: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而俄国防部已决定将该导弹的发射试验次数增加至15次,确保导弹日后服役的可靠性。

圆锤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借鉴了白杨-M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经验,具有突防能力强和圆概率误差较小等特点。该导弹与白杨外形相似,只是射程略微降低,为10000公里。

圆锤洲际弹道导弹仍然采用三级火箭助推,使用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与液体燃料火箭导弹相比,圆锤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更长的待命时间,在接到发射命令后数分钟之内便可以发射。新导弹的发射重量可能略低于白杨,白杨导弹的发射重量为47吨,估计圆锤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重量接近40吨。

新导弹的载荷为一枚5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为了能够突破美国的BMD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在设计弹头时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装防辐射及电磁干扰的防护罩,增加诱饵装置等。

另外,俄罗斯还为圆锤洲际弹道导弹研制了分导式弹头,一般可携带6枚,如果减少诱饵数量的话,携带分导式弹头的数量可以超过6枚。圆锤洲际弹道导弹弹头段安装有PBV助推系统,由它负责控制投放弹头,这些弹头通过自带的惯性导航系统和“格罗纳斯”(类似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定位。弹头的命中精度达到350米,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一精度要低于俄罗斯其他先进导弹的精度,如“白杨”的命中精度为21.9米。

关于白杨M陆基弹道导弹:该导弹长22.7米,直径1.95米,导弹发射重量47.2吨,投掷重1200千克,飞行距离超过10000千米,核装药的准确当量虽未公布,但根据某些信息可以确定,弹头爆炸当量约为55万吨。

有限海基核力量

对于俄罗斯而言,北风之神的服役象征意义要更大于现实意义。毫无疑问,它是俄罗斯在经历十余年低谷之后,重筑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里程碑。但北风之神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俄罗斯的海基核威慑力量。

首艇虽然已经开始海试,但圆锤导弹是不可能在今年装艇使用的。莫斯科热学技术研究院首席导弹设计师尤里?所罗莫诺夫就公开宣称“照原计划在2007年将这种导弹部署到一线部队,这种可能性已经变得微乎其微”。

根据俄海军的时间表,第二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最快也要等到2008年才能交付俄海军,而第三艘则要等到2012年才能完工。

虽然俄罗斯计划在2017年前建造8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但是原子能科学家公报的专家们却不相信这一点。罗伯特?诺里斯和汉斯?克里斯滕森认为,如果建设仍按现有速度进行,那么最后一艘北风之神要等到2026年才能服役,与第一艘北风之神潜艇安放龙骨的时间相差30年之久。

他们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支北风之神核潜艇舰队在规模上将与英国或法国的战略核潜艇编队相似——大约由4艘战略核潜艇组成。而且即使8艘北风之神全部顺利服役,比不上美国现有的14艘的规模,俄罗斯的海基核力量将是一支规模有限威慑力量。

这与俄罗斯未来追求非对称的有限威慑的武装力量发展战略是相吻合的。或许,我们应该适应一个只拥有有限国家利益,追求有限战略目标的俄罗斯。圣安德烈旗指引下的俄罗斯海军不是,也不再可能是当年称雄大洋的红海军。北风之神或许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但俄罗斯已经不准备再把洲际弹道导弹对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了。

㈥ 苏联“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阿库拉”级潜艇,是由苏联着名的“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在VIII型攻击核潜艇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属于苏联第四代攻击核潜艇,其主要用途是消灭敌方各型潜艇,特别是弹道导弹核潜艇,摧毁敌方水面舰艇、陆上重要目标和布放水雷以及保交等众多任务。

总体性能和特点

“阿库拉”级采用了良好的水滴状外型,在艇体结构上为双壳体。里面一层为耐压壳体,用钛合金制造。钛合金的耐压壳能保证“阿库拉”级在深达650米左右的海底安然无恙。

当年美国海军首次发现“阿库拉”级潜艇能够下潜到650米的水下时,竟然不知所措。因为即使在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反潜武器的打击深度和核潜艇的下潜深度均不超过500米。

“阿库拉”级潜艇从艇艏至艇艉共分有7个耐压舱:武器舱、指挥舱、前辅机舱、反应堆、后辅机舱、主电机舱和尾舱。它们严格按照不沉性标准设计,加强了全艇的抗沉性。通常一个舱进水,其照样能执行战斗任务,两至三个舱进水,潜艇还能在海上漂浮数小时,以供艇员逃生。

“阿库拉”级潜艇是俄罗斯排水量最大的攻击核潜艇。西方核潜艇的排水量,除了美国最新型的攻击核潜艇“海狼”9137吨的水下排水量外,其余都不及“阿库拉”级。它之所以要有这样大的排水量,是因为大的排水量可使舱室的容积得以扩大,艇上便可以装载更多的武器,更多的电子设备,采用功率更大的核动力装置,拥有更大的自给力等好处。

其特点是:航速较高,水下机动性好;采用新型压水堆,水下噪声低;采用耐压结构和材料,潜深大。

性能数据

水上排水量13900吨,水下排水量18300吨;长154米,宽18.2米,吃水9米。

动力装置:核动力,两座VM-5型压水堆,380兆瓦;两台GT3A型汽轮机,60兆瓦;双轴,双桨。

航速:水下28节,水上15节;潜深:300~600米;人员编制:107人。

导弹:现携带24枚SS-N-19导弹;适当时候可能装备SS-N-27飞航式导弹;SS-N-15反潜导弹,从533mm鱼雷管中发射;SS-N-16反潜导弹,从650mm鱼雷管中发射。

鱼雷:4具533mm和2具650mm鱼雷发射管,总共28枚管射武器;水雷:能携32枚。

电子战:“有沿帽”电子战设备,电子拦截设备。

雷达:“窥控半”或“窥控双”对海搜索雷达,I波段,“击球”火控雷达

声纳:“鲨鱼鳃”舰壳声纳,被/主动搜索与攻击,低/中频;“鲨鱼肋”舷侧阵列声纳,被动,低频;“鼠声”舰壳声纳,主动攻击,高频;“鲨鱼尾”拖曳线列阵声纳,被动搜索,甚低频。

通信与导航:极低频/甚低频通信浮标;“活泼泉”卫星通信系统。

㈦ 俄罗斯DⅣ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具有什么特点

该级艇1975年12月10日开工。首艇1984年2月下水,并于次年服役。全部在北德文斯克船厂建造,并以每年1艘的速度下水。该计划在1990年底完成。迄今为止已有两艘艇分别命名为“卡雷利亚”和“新莫斯科夫斯克”。

该级艇在后水平舵上有1个细长舾装件,类似20世纪80年代初的“十一月”级中1艘的管子,这可能是散布拖曳阵的声呐细线用的。

其他特征,除了比DⅢ级艇大外,在导弹发射舱之后有1个耐压密封件,它可能是用作监控通信浮标和线缆回收操作的电视摄像机。但不是所有的艇都装了该种设备。艇上有“砖雨”光电桅杆。下潜深度300米。艇表面有连续的消声瓦,通海孔也比DⅢ级潜艇少。

该级艇装有两部VLF/ELF通信浮标。导航系统有卫星导航和惯导系统。还有“活泼泉”、“鳕鱼眼”卫星通信系统。1988年进行了改装,在海上试验了精度更高的SS-N-23导弹,圆概率误差从900米降到了500米。导弹是在龙骨深度55米、航速6节的状态下发射的。全部部署在北海舰队,基地在赛伊达·库巴。K51号艇在1994年完成了为期5年的大修,K84与K64从1994年开始大修。K407在1998年7月7日从巴伦支海为德国发射了1枚商业卫星。

该级艇总长166米,水线长158米,艇宽12米,吃水8.7米;排水量水面10800吨,水下13500吨;航速水下24节,水面14节;人员编制135人。

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VM-4压水堆,功率180兆瓦;2台GT3A-365汽轮机,功率27.5兆瓦;2台应急电动机,功率450千瓦,双轴。

导弹:16枚马卡耶夫设计局SS-N-23“轻舟”(“无风”)弹道导弹,导弹采用三级液体燃料火箭推进,星体惯性制导,射程8300千米,具有4~10个分导弹头,每个弹头当量为100千吨,圆概率误差500米。这种型号导弹的直径与SS-N-18相同,但其射程更远。装有SS-N-15“星鱼”反潜导弹,惯性制导,射程45千米,可载200千米当量的核弹头或40型鱼雷。

鱼雷: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采用530毫米鱼雷,总共携带18枚。对抗措施:“砖浆”或“砖堆”电子战设备,“公园灯”D或F雷达警戒设备。

雷达:“魔盘”对海搜索雷达,I波段。

声呐:“鲨鱼鳃”主被动、低中频搜索与攻击舰壳声呐。“鲨鱼皮”低频被动舷侧基阵。“鼠叫”主动攻击高频舰壳声呐。“黑蛎蛇”甚低频被动搜索拖曳基阵。俄罗斯DⅠ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该级艇是Y级核潜艇的改进型,首艇1969年在北德文斯克船厂动工,1972年完工。该计划1974年完成。建造厂是北德文斯克船厂和共青城造船厂。

由于SS-N-8导弹射程更远,因此比SS-N-6更长,这样造成该级艇的后部艇外壳向上突出几英尺。同时,可能是为了补偿额这一突出部分的重量的需要,该级艇的导弹减少为12枚。外壳覆有连续消声瓦,下潜深度为300米。

该级艇装有ELF/VLF通信漂浮天线和浮标,UHF和SHF天线。“鳕鱼眼”辐射测量六分仪和“克莱姆尼”2敌我识别器。

与所有D级各型艇一样,该级艇冰下航行的设计能力差。该级艇的第一艘1992年退役。其后退役的:1993年3艘,1994年6艘,1995年1艘,1996年2艘,1997年1艘,1998年2艘。某些艇封存在北海和太平洋舰队的作战基地。最后这一对舰基地在太平洋的斯特列里克基。

该级艇总长140米,水线长136米,艇宽12米,吃水8.7米,排水量水面8700吨,水下10200吨;航速水下25节,19节水面;人员编制120人(其中军官38人)。

动力装置:2座155兆瓦VM-2压水堆和2台27.5兆瓦GT3A-365汽轮机双轴。

导弹:12枚SS-N-8“叶蜂”弹道导弹,二级液体燃料火箭推进,星体惯性制导,有2型:1型射程7800千米,核弹头当量800千吨,圆概率误差400米;2型射程9100千米,有2个分导弹头,各为500千吨当量,圆概率误差400米。

鱼雷:4具533毫米首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

对抗措施:“砖浆”或“砖堆”电子战设备,“公园灯”D/F雷达警戒设备。

雷达:“魔盘”对海搜索雷达,Ⅰ波段。

声呐:“鲨鱼齿”低/中频、主/被动搜索与攻击舰壳声呐。“鼠叫”高频主动攻击舰壳声呐。

㈧ 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有哪些特点

“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潜艇,首级艇于1977年开工,1980年服役,共有6艘。该级艇艇长171米,宽25米,吃水13米,水上排水量为21500吨,水下排冰量为26500吨;装有2台压水反应堆,2台蒸汽轮机,双轴,导管螺旋桨,水上航速19节,水下航速26节,下潜深度300米。编制150人,实行两班艇员轮换制。主要装备20枚SS-N-20弹道导弹(射程12000千米),每枚又带有(6~9)个威力为10万吨TNT当量的分导式多弹头,可以打击世界上任何战略目标。另外还装有SS-N-15、SS-N-16反潜导弹和6具鱼雷发射管。总装载量为36枚鱼雷和反潜导弹。电子战支援设备有“圆边帽”警戒雷达,“园林灯”测向仪、“克里姆尼”2敌我识别器。该艇还配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声呐系统,并具有在北极3米厚的冰下航行能力。1982年10月14日,该级艇首次进行了水下齐射4枚导弹的试验并获得成功。

㈨ 俄罗斯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阿尔法级核动力攻击潜艇是苏俄第二代攻击核潜艇,该级潜艇自行设计,建造到最后服役一直充满了争议。阿尔法级是苏俄迄今为止满编作战人数最少,水下航速最快的核潜艇。

设计与结构

阿尔法级正式定型后为双壳体结构。外形采用水滴流线型设计,阿尔法级的指挥围壳也是苏俄潜艇中少数使用流线型外形的潜艇。全壳体用钛合金制造,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的全级为钛合金制造并服役的军用潜艇中的一个。

由于初期制造工艺不够完善,首舰在下水后发生了壳体开裂随即改为预备役。但随后苏俄在冶金与焊接技术上的快速进步使得以后的钛合金潜艇没有再次发生壳体开裂的事故。

由于钛合金的强度要比普通造艇消磁钢大的多,这样让钛合金壳体的耐压力更大,下潜深度也随之增加。其次,钛合金的密度也小于消磁钢,也就减轻了潜艇的排水量。此外,钛合金具有无磁性的优点,从而降低了潜艇磁性物理场效应而使其更难被反潜飞机用磁探测仪发现。同时钛合金还要比其他材料更抗海水的腐蚀。但不可否认的是,钛合金造价极为昂贵。

动力系统与电器设备

动力则是由30兆瓦的汽轮机和两台100千瓦的电动论及组成,另有一台50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和锌铅电池作为备用动力。反应堆是705级和705K级的最大区别。705级采用OK-550反应堆而705K采用БM-50型反应堆。БM-50型较OK-550型稳定,OK-550型曾在K-64航行时发生了冷却剂凝固造成反应堆停工。

两种反应堆都使用铅铋液态合金作为冷却剂。尽管БM-50型的稳定型有所提高,但仍然因为铋在受到中子照射后形成活性钋-210形成的放射性污染而使得反应堆维护难度较压水反应堆要难。

在电气设备上,阿尔法级使用了400赫兹作为全艇电器电源的频率,阿尔法级也是唯一一个用400赫兹作为电源频率的苏俄潜艇。这使得阿尔法级的电器设备无法与其他潜艇的电器设备通用。但400赫兹也降低了电气设备的重量同时让潜艇内部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电网,不需要像其他潜艇为个别设备装备变频器,同时借助统一的电网结构,减小了潜艇的物理场从而增加了隐蔽性。

阿尔法级使用MBУ-III“和谐”作战情报系统以控制所有火力装备;自动导航系统为“索日”型,与德尔塔级潜艇所装备的“鲍托尔”型同属惯性制导;通讯系统为“闪电”型;声纳系统为“海洋”型。全艇还装备了“坦”型平衡调节系统,“铝土矿”型深度调节系统以及“节奏”型自动监视系统等等电子设备以降低艇员人数。

㈩ 俄罗斯“世界最大核潜艇”首次出海,这艘潜艇有哪些功能

俄罗斯的这次核潜艇功能还是很多的,它能够搭载核鱼雷。近日在俄罗斯令人非常期待的核潜艇实验开展,这其实是俄罗斯首次把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进行试验。那么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在海域进行出海测试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主要也是由于这一艘核潜艇,它实际上是世界范围之内目前体积最大的,而且这个核潜艇他还能够搭载核动力的无人潜航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鱼雷。

那么它所能够产生的动力是非常大的,不过对于他具体的信息其实目前还没有进行公布。不过有相关的专家表示,根据这个核潜艇它的动力判断的话,基本上可以攻击美国海岸线上目标。由此看来的话,这一个超大号的核潜艇的动力还是不容小觑的,不知道它的具体的数据有一天是否能够公开呢,这样的话大家就能够对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了。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核潜艇有什么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