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那种牛排好
吃牛排今天已经成为很普通的事情,但什么是真正的好牛排、怎么吃才好吃,又是另一回事。
在网上看过许多莫名其妙的牛排文章,不难发现其中多数作者并不怎么吃牛排。今天为各位观众老爷推荐一篇靠谱的文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好牛排,以及如何在家煎出好吃的牛排。
首先,在上海滩,现如今要吃上一顿像模像样的牛排,人均千把块的消费是跑不了的。不是大佬,不可能常年在外吃牛排。
我几乎每周吃1-2次牛排,鉴于频率如此之高,所以必然是动脑筋在家自己做牛排,一方面口味更容易控制,另外一方面,可以弥补我“穷”的不足之处。更何况我的祖传座右铭之一(从我这辈开始传起的)就是——没有牛排的人生是灰色的。
在说怎么在家煎牛排之前,先谈谈牛排。当然我不是供应商,只是个普通消费者,所以尽量说点简单和有用的。至于怎么参与牛肉评级,我也不知道,我们要做的是:看懂评级标准即可。
M9出锅锁汁后切开
关于熟度,1分05秒的小火对于2厘米厚的西冷来说就是三分熟,每加10秒钟变一个层级,例如1分15秒就是五分熟,1分25秒就是七分熟,2分钟以上就是立丰牛肉干。我个人推荐3分,但也可以从5分吃起,再熟我觉得就没必要吃牛排了,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例如咖喱牛腩这种菜或者五香牛肉这种。
以上,是关于澳洲和牛西冷牛排在家怎么吃的全部内容了,当然不可能囊括吃牛肉的全部,甚至无法包括吃牛排的全部,各位有兴趣可以尝试一下,享受不灰色的人生。所有内容均为亲测亲做亲吃,从吃280天谷饲一路吃到M9的个人经验。
② 牛排怎么烹调会更好吃
牛排可以用黑胡椒进行煎制,常见做法如下:
准备材料:牛排1块、生菜叶2张、海盐少许、黑胡椒碎少许、黑胡椒酱少许
了解南昌欧米奇
一、冷冻牛排自然解冻,用厨房抄纸巾吸干血水;
③ 调理牛肉和不调理牛肉有什么区别
随着饮食文化的多元化,牛排走下了高逼格西餐的神坛,不仅有自助牛排、外卖牛排,超市还有腌制好的牛排,让普通收入的人群也能享受煎牛排、吃牛排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上档次的西餐厅一例牛排动辄一百多,贵的要好几百,而超市卖的仅要三十左右(某宝上,还有十几一片的)?
差别就在牛排上。西餐厅选用的牛排是原切牛排,而自助餐厅、外卖或者超市卖的牛排是重组牛排。
什么是原切牛排?什么是重组牛排?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别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呢?
原切牛排
原切牛排是指未经任何预处理、直接切割包装的整块牛外脊、牛里脊,属于生鲜肉。
重组牛排
重组牛排也可以叫拼接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调理肉制品。
重组牛排用的什么肉?
重组牛排,用的是肉分割或修整过程中产生的碎肉,这些肉不一定是牛肉,也有猪肉和鸭肉等。值得注意的是——碎肉≠劣质肉!
重组牛排一般都经过腌制调理,因此也被叫做调理牛排。
碎肉是通过什么组合到一起的?
粘合碎肉的,是一种叫做卡拉胶的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剂,是从海洋红藻等天然植物中提取而成的,是一种良好的食品级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
国家食品药监局表示,卡拉胶不得用于生鲜肉中,但可用于调理类肉制品生产加工,在标准限量内使用,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再说一句,果冻的主要成分里就有卡拉胶。
重组牛排和原切牛排有什么区别?
【外形】重组牛排的外形大小一致,大部分是圆的,没有血水析出,看不见牛肉应有的纹理和色泽;原切牛排根据部位不同形状不同。
原切牛排
重组牛排
【口感】由于重组过程中,筋被打断,重组牛排口感比原切牛排嫩,当然,由于是不同的肉组成的,重组牛排没有牛肉的自然清香。
【烹饪】通常情况下,原切牛排内部细菌总数不高,不必加热到熟透,五至八分熟也可食用。重组牛排由于经预先腌制,或由碎肉及小块肉重组而成,内部易滋生细菌,可能导致产品细菌总数偏高,因此重组牛排在食用时需全熟。
如何区别重组牛排和原切牛排?
通过商品名区分,有的重组牛排在商品名中有“调理”“风味”字样。
通过配料表来区分。原切牛排的配料只有牛肉,配料表里出现调味料以及各种食品添加剂(如卡拉胶),则为重组牛排。
通过价格区分。原切牛排的价格较高,重组牛排的价格则相对较低。也就是说,我们在购买或食用牛排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大概的心理预期。二三十一片的,肯定是调理牛排。
重组牛排的谣言
有些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喜欢哗众取宠,危言耸听,说什么重组牛排是胶水牛排,用的全是是劣质肉、变质肉。
专家表示,重组肉并不是什么“无良商家的黑心内幕”,而是正常的加工工艺。在屠宰分割加工过程中,碎肉的产生不可避免,借助重组技术将其重组、二次成型,冷冻后出售,不仅可以提高碎肉的利用率,还丰富了肉制品的产品种类。重组肉的技术早就运用于火腿肠、骨肉相连、丸子等。
④ 澳洲进口牛排多少钱一斤澳洲进口牛排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宽泛,部位不同,价格也不同,还有饲养方式的区别,级别不同,价格也相差很多。
首先按产地分:首选澳洲、美国、加拿大
按牛排种类分,一等:里脊(牛柳)、上脑
二等:肉眼牛排、西冷牛排 ,
三等:小米龙、大米龙、和尚头等 ,
当然还有兼里脊与外脊一身的T骨牛排
当然还有按照牛的种类分,延展开来,那更复杂了。
澳格芬牛排是真实按照牛排部位来出售的,不求销量,只求原切!
⑤ 酣畅牛排会是疯牛肉吗
据我所知,酣畅、联豪、绝世、大希地、尚品尚等等店家卖的都是滚揉的肉饼,实际上这个不能在意义上称之为牛排。
真正能成为牛排的部分不多,在国外,只有菲力(牛里脊/牛柳)、眼肉、西冷(外脊)三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牛排,最多加上可以勉强做牛排的上脑和嫩肩,但是这些都是原切的,非滚揉的,非腌制的。
所谓的黑椒牛排、红酒牛排、雪花牛排等等,都是商家的自造品类。尤其是腌制的品种,大家觉得省事,回来就直接下锅,但是你也要知道,腌制料可以掩盖很多味道哦,不新鲜货其他肉味哦。
肉饼还有个好处,就是长的一样还煎不老,要是牛都长的一样,那就是奇迹了,哈哈~~还有就是肉饼煎的时间长点也可以保持嫩的口感,大家没做过饭的也知道没有煎不老的肉吧,那要多少嫩肉粉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大家自己体会吧。
滚揉是一种加工手段,用机器把碎肉用食用胶粘合在一起,然后弄成圆柱,逐一切片,这样最大的好处是没什么损耗,标准化加工,每片肉饼长的都一样,在加工过程中用了什么胶,混了什么肉也不好鉴定,所以在价格上才会出现特别大的差异。
比如大希地的套餐139元10片1.3KG,还送刀叉、黄油、酱包;再算上包装和免邮费;这还没算他们的广告推广成本,这样还有的赚。实际上肉的成本根本达不到30元1斤,大家自己算市场上最便宜的牛肉多少钱一斤,这个价格能吃到牛排就搞笑了。
至于你说的疯牛,真心不敢乱说,但是滚揉的肉我是不吃,谁知道里面有什么肉,加了什么添加剂,添了多少嫩肉粉。
⑥ 第一个做出牛排是谁
当年,王宏亮开始做牛排时,温州只有一家同行,但人家已经做了十几年,规模在几百万元,网络也非常齐全,几乎是垄断。如何存活下来分得一杯羹呢?
王宏亮介绍,起初自己规模太小了,“人家连灭你的力气都不想花”,正是对手这种不在意的态度,多味坊得以存活下来。而真正打了翻身仗,则是从他找业务员跑市场开始的。
16年前的温州调味品市场,基本都是“守株待兔”式的坐商。王宏亮觉得这是个机会,决定主动出击。但基础薄弱是硬伤,比如他们没日没夜地跑业务,客户终于下订单了,需要10个产品,多味坊顶多只有5个,怎么办?
“我派不同的人去对面那家大店拿货。”王宏亮笑着说,“人家开门做生意,不可能不卖,但一看就知道这是过来调货的,所以原本10元的货,卖给我就是15元,我必须得买,然后再10元给我的客户,只能靠另外几个产品的利润来填补亏损。”
就这样,2001年5月开业的多味坊,半年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圣诞节是西餐调料销售高峰,当时温州新开业10家西餐厅,有9家成了我们的客户。”王宏亮感慨地说,“等过了元旦,对手意识到危机,我们已经活下来了。”
许多年后,温州商界流传着一个笑话:“亏本的生意你也做?只有宏亮会做。”正是凭着这样的魄力和坚持,到2005年,多味坊垄断了温州90%的西餐配料配送,并开出6家分店。
02
轰炸机式推广,家庭牛排一炮走红
瓯剧是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年少时学瓯剧的王宏亮虽然最终没有走上艺术的道路,但瓯剧朴素、细腻、明快的神韵却被他很好地运用于对商机的捕捉和发掘中,比如创建全国首家家庭牛排专卖品牌。
在做调味品的同时,王宏亮也做冷冻牛排原料,用他的话来讲,“东家进货,卖给西家”。厨师出身的他发现,牛排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于是决定自己尝试着做。2005年,他花1000多元买回一台二手真空机,在自家的小作坊里做出了第一批牛排产品,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家庭牛排。
起初,王宏亮并没想到卖,而是送给亲朋好友品尝,得到的反馈是“不比西餐厅吃到的差”。温州并不大,这款自家制作的牛排很快受到欢迎,许多人到多味坊不是买调味品,而是牛排。最初一天卖出5片、10片,到2006年初,日销量可达几百片,利润也比调味品要好。
王宏亮决定,做有品牌的家庭牛排。至于如何做,他有着清晰的规划。
首先,他将店名“多味坊”命名为牛排产品的名字,并去做了商标。2006年,温州市多味坊食品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获得QS认证的家庭牛排企业。换句话说,做中国家庭牛排,王宏亮是实至名归的第一人。
第二,开家庭牛排专卖店。生产步入规范化的同时,王宏亮将调味品搬到隔壁,原先的地方腾出来,重新装修后作为牛排专卖店。这样调整后,效果非常好,开业第一天就卖出了几千片牛排,一炮走红。
第三,轰炸机式推广。比如拿二三十万元做广告,可能许多人会分半年慢慢消化,王宏亮则在一个月就花光了。“一个月里,可能你一出门,出租车广播里就有多味坊的广告;到了单位坐电梯,屏幕上、墙纸上也有;晚上看电视,也有硬性软性的采访。”他表示,温州地方不大,这种集中轰炸式很适合。
这家仅十几平米的店,开业几年间,每天营业额达几万元。除了温州直营店,在周边还有许多加盟店。多味坊家庭牛排,很快成了温州食品界一颗闪亮的新星。
如今,家庭牛排已经壮大成一个细分行业,王宏亮对牛排的感情更加深厚。他说:“我就是做牛排的,可能一辈子就做这么一件事。”
03
走出温州,一波三折布局全国
2006~2009年,是王宏亮比较辉煌的时期,用他的话讲:“小名小利都有了,公司发展很平稳,我每天到办公室随便签几个字就行。”但他想在牛排上有一番作为,走出温州。
走出温州,让全中国人都吃到家庭牛排,有了这个想法后王宏亮很快就付诸实践了。
2010年,王宏亮将生产基地和营销总部迁至上海,占地8亩、位于上海青浦的自动化牛排加工基地正式投产,上海瑞轩食品有限公司至此创建。同年,“鸿亮”、“追牛族”品牌创立。
让家庭牛排品牌化,王宏亮是信心满满的,但现实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2010~2012年,是他到目前为止最困难最波折的阶段。首先,专卖店受网络冲击非常大。其次,作为最早做家庭牛排的企业,随着竞争对手增多,企业在商超进展并不顺利。雪上加霜的是,温州金融危机也波及到了他,因为互保的两个朋友跑路,留下1000多万元的债务由他代为偿还。
当时,留守温州的总经理董立峰来到上海,与他一起想办法解决。在董立峰的建议下,企业开始为西餐厅供应半成品牛排。“以前西餐厅自己买原料回去加工、腌制,现在用工业化产品。”王宏亮说,做餐饮,让企业活下来了,2012年下半年开始盈利。
这几年是瑞轩食品发展比较平稳的时期,王宏亮介绍:“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经历非常刺激,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财富。”
04
“把牛排往光明的地方带”
在他看来,所谓“把牛排往光明的地方带”,就是做高品质、更营养更健康更便捷的牛排,“往沟里带”就是拼价格,东西越做越差。如今瑞轩食品的牛排主要分4类,其中“多味坊”做专卖店,“追牛族”做餐饮,“鸿亮”做商超,其他则由“萨味思”运作。近来瑞轩食品又增加了一个新品牌——莎么,定位高端,做原味牛排。
王宏亮表示,牛排在中国还属于朝阳行业。前10年是基础阶段,老百姓从西餐厅转移到家中吃,而做中国式原味牛排,是他对行业第二个10年发展趋势的判断。在他看来,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完全西式的牛排并不“服水土”,“我们不能做纯原味的,要做一点调味,但又不能过多,这就是中国式原味牛排,这种牛排品质更好,绝不可能是十来块钱一片的。作为牛排从业者,我们有责任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健康产品”。
除了要坚守品质,王宏亮认为,不断创新也是牛排企业的重要使命。
现有牛排产品之外,瑞轩食品还做了不少储备产品,比如微波牛排。几年前一次坐国际航班,王宏亮在商务舱看到一份微波牛排,回来后他就带领团队开始做研发,从肉到包装、刀叉等,前后花了两年多才研发出来。
当时正是他初到上海后最艰难的几年,但在这个产品上投入的研发费用就达几十万元,而且拿到专利后并没有立即投产。王宏亮介绍,因为厂房不够用,那条流水线只好当废铁卖掉了,但他相信这个产品早晚会大放异彩。据了解,近期就有一家做高铁餐的企业专门找到他想做微波牛排。
⑦ 澳洲安格斯肉眼牛排多少钱一斤
澳洲本地超市里,按照级别,牛种和饲养环境等不同等级,从50人民币到200人民币不等,差别巨大。
⑧ 小牛凯西牛排多少钱一箱
据我所知,小牛凯西家卖的都是滚揉的肉饼,实际上这个不能在意义上称之为牛排。
真正能成为牛排的部分不多,在国外,只有菲力(牛里脊/牛柳)、眼肉、西冷(外脊)三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牛排,最多加上可以勉强做牛排的上脑和嫩肩,但是这些都是原切的,非滚揉的,非腌制的。
所谓的黑椒牛排、红酒牛排、雪花牛排等等,都是商家的自造品类。尤其是腌制的品种,大家觉得省事,回来就直接下锅,但是你也要知道,腌制料可以掩盖很多味道哦,不新鲜货其他肉味哦。
肉饼还有个好处,就是长的一样还煎不老,要是牛都长的一样,那就是奇迹了,哈哈~~还有就是肉饼煎的时间长点也可以保持嫩的口感,大家没做过饭的也知道没有煎不老的肉吧,那要多少嫩肉粉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大家自己体会吧。
滚揉是一种加工手段,用机器把碎肉用食用胶粘合在一起,然后弄成圆柱,逐一切片,这样最大的好处是没什么损耗,标准化加工,每片肉饼长的都一样,在加工过程中用了什么胶,混了什么肉也不好鉴定,所以在价格上才会出现特别大的差异。
比如大希地的套餐146元10片1.5KG,还送刀叉、黄油、酱包;再算上包装和免邮费;这还没算他们的广告推广成本,这样还有的赚。实际上肉的成本根本达不到30元1斤,大家自己算市场上最便宜的牛肉多少钱一斤,这个价格能吃到牛排就搞笑了。
滚揉的肉我是不吃,谁知道里面有什么肉,加了什么添加剂,添了多少嫩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