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解释并比较儒略历,格里高利历,俄历,太阳历、公历、罗马历
《儒略历》是现今国际通用的公历的前身。西方国家16世纪大多采用它。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在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的,并在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执行实行,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历法称为《儒略历》。
《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它将全年分设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设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儒略历》编制好后,儒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上8月(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
《儒略历》比回归年365.2422日长0.0078日,400年要多出3.12日。从公元325年定春分为3月21日提早到了3月11日。1500年后由于误差较大,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进行改善与修订,变为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即沿用至今的世界通用的公历。
[编辑本段]
创立的动机
在儒略历发明之前,罗马人的纪年方法是将一年分成12月,每月30或31天,全年355天,另有包含27个日的“闰月”(Mercedonius intercalaris)有时会夹在二月和三月之间,这样闰年里就会有377或378天。在这样一个历法系统里,平均下来每年有366又1/4天。本来这个历法是为了切合太阳的运行规律的,但是由于闰月的添加是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的,所以在战争时代或者其他一些宗教活动荒废的时候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宣布一年为闰年,这样一来历法就会大大偏离太阳规律。同时由于消息传播的方式并不发达,远离城邦居住的居民甚至有时并不能了解到神官发布的闰年通告,经常会导致许多人对这天的日期一无所知。
这个情况在凯撒当政时期变得颇为严重,因此凯撒决定进行历法改革以永久的让历法和太阳运行规律结合起来,不受宗教活动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
[编辑本段]
儒略历各月名称
一月 Januar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神雅努斯。
二月 Februar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三月 Mart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四月 Aprilis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五月 Ma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花神玛亚。
六月 Jun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共和国的创始人Junius。
七月 原名Quintilis,后改Julius。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 原名Sextilis 后改Augustus。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独裁者屋大维是生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原来应排为小月,从二月中抽出一天补上,变为大月,将后面的月份重新排大小月。
九月 September 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十月 October 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 Novembris 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十二月 December 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1582年10月4日之前,应用的是儒略历。
格里高利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设立了改革历法的专门委员会,比较了各种方案后, 决定采用意大利医生利里奥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历多出的三个闰年。
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颁发了改历命令,内容是:
一、1582年10月4日后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号仍然连续计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这样,就把从公元325年以来积累的老账一笔勾销了。
二、为避免以后再发生春分飘离的现象,改闰年方法为: 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
格里高利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比回归年长26秒。虽然照此计算,过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误差,但这样的精确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由于格里高利历的内容比较简洁,便于记忆,而且精度较高,与天时符合较好,因此它逐步为各国政府所采用。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根据临时政府通电,从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历的。
人们将这一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俄历
俄国历法 (Pycckий kaπeHдapb) 俄国古代采用“创世纪年”。最初记载历法的《编年史》将公元前5508年定为“创世纪年”的元年,新年从3月1日开始。公元1492年以后改为从9月1日开始。1699年12月15日彼得一世下令采用儒略历(旧历),将“创世纪年”7208年12月31日之次日改为1700年1月1日。儒略历每年平均为365.25日,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这一微小误差导致每128年节气日期提前1天。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实行历法改革,将当年春分由旧历3月11日,将日期后移10天。并规定新历除能用400整除的世纪年(如1600年,2000年)置闺外,其他世纪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不置闺。从而使新历每400年较旧历少3天。历法改革造成了旧历和新历在日期上的差距。18世纪旧历日期比新历日期早11天,19世纪早12天,20世纪早13天。1918年1月26日,苏俄政府宣布停止使用旧历,采用新历(即公历)。
太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现行公历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目前世界通行的公历,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阳历。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是古罗马人向埃及人学得,并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兴起而传播于世界各地。
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个月,另加5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
这种以365天为一年的历年,是由于观测天狼星定出来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归年相差约0.25天,因而在日历上每年的开始时间越来越早,经过1461个历年,各个日期再次与原来的季节吻合,以后又逐渐脱离。看起来,天狼星年好像在回归年周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为徘徊年、游移年,1461年的循环周期被称为天狼周期。
后来,埃及人通过天文观测,发现年的真正周期是365.25日,但僧侣们为了使埃及的节日能与祭神会同时举行,以维护宗教的“神圣”地位,宁愿保持游移年。后来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有用埃及文和希腊文所写的碑文,记载了欧吉德皇帝在公元前238年发布的一道命令:
每经过四年,在第四年的年末五天祭祀日之后、下一年元旦之前,再加一天,并在这天举行欧吉德皇帝的节日庆祝会,以便让大家记住。欧吉德皇帝校正了以前历法的缺陷,这增加一天的年叫定年,其它年叫不定年。
古罗马人使用的历法经历了从太阴历到阴阳历、阳历的发展过程。罗马古时是意大利的一个小村,罗马人先是统一了意大利,而后又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最早,古罗马历全年10个月,有的历月30天,有的历月29天(这十分类似太阴历),还有70几天是年末休息日。罗马城第一个国王罗慕洛时期,各月有了名称,还排了次序。全年10个月,有的月30天,有的月31天,共304天,另外60几天是年末休息日。以罗马城建立的那一年,即公元前753年作为元年,这就是罗马纪元。某些欧洲历史学家直到17世纪末还使用这个纪年来记载历史事件。
第二个国王努马,参照希腊历法进行了改革,增加了第十一月和第十二月,同时调整各月的天数,改为1、3、5、8四个月每月31天,2、4、6、7、9、10、11七个月每月29天,
12月最短,只有28天。根据那时罗马的习惯,双数不吉祥,于是就在这个月里处决一年中所有的死刑犯。这样,历年为355天,比回归年少10多天。
为了纠正日期与季节逐年脱离的偏差,就在每四年中增加两个补充月,第一个补充月22天,加在第二年里,另一个23天加在第四年里,所增加的天数放在第十二月的24日与25日之间。这实际上就是阴阳历了,历年平均长度为366.25天,同时用增加或减少补充月的办法来补救历法与天时不和的缺点。但这样却更增加了混乱:月份随意流转。比如,掌管历法的大祭司长在自己的朋友执政的年份,就硬插进一个月,而当是仇人执政,就减少补充月,来缩短其任期。民间契约的执行也受到影响,祭祀节与斋戒日都在逐渐移动,本该夏天的收获节竟跑到了冬天举行。
当儒略•凯撒第三次任执政官时,指定以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为首的一批天文学家制定新历,这就是儒略历。
儒略历的主要内容是:每隔三年设一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以原先的第十一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这样,罗马执政官上任时就恰值元旦。
儒略历每年分12个月,第1、3、5、7、9、11月是大月,大月每月31天。第4、6、8、10、12月为小月,小月每月30天。第二月(即原先的第十二月)在平年是29天,闰年30天,虽然月序不同于改历前,可是仍然保留着原来的特点,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
儒略历从罗马纪元709年,即公元前45年1月1日开始实行。
这一年,为了弥补罗马历与太阳年的年差,除了355天的历年和一个23天的附加月外,
又插进两个月,其中一个月为33天,另一个月为34天。这样,这一年就有355+23+33+34=445天。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乱年”。
西方历法从儒略历实施开始,终于走上正轨。滑稽的是,那些颁发历书的祭司们,有本事从乌鸦的争斗预卜吉凶,却把改历命令中的“每隔三年设一闰年”误解为“每三年设一闰年”。这个错误直到公元前9年才由奥古斯都下令改正过来。
“奥古斯都”是神圣、庄严、崇高的意思。在古罗马,这个尊号过去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上才授予的。在公元前27年,元老院把它授给了屋大维。他是儒略•凯撒姐姐的儿子,是凯撒遗嘱的第一继承人。
想当年,伟大的凯撒大帝南征北战,东讨西伐,雄才大略,不可一世,后来更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树大招风,遭到许多人嫉妒。公元前44年,当凯撒意图公开称帝时,却在元老院的议事厅遭到刺杀。此时屋大维还不满20岁,但他却颇具智力和手腕,逐渐积蓄力量,到公元前30年,击败所有对手,成了罗马“第一公民”。屋大维实际上就是唯一具有无限权力的统治者,他结束了罗马共和时期。因此,历史上把从公元前27年开始的罗马,称为罗马帝国。
当奥古斯都准备改正闰年错误时,已经多闰了三次,于是他下令从公元前8年到公元4年停止闰年,即公元前5年、公元前1年和公元4年仍是平年,以后又恢复为每四年一闰了。
为了纪念他的这一功绩,罗马元老院通过决议,把儒略历的第八月改称为“Augustus”,即奥古斯都月,因为他在这个月里曾取得过巨大的军事胜利。但这个月是小月,未免有点逊色,何况罗马人以单数为吉,而30天却是个双数,于是就从2月份拿出一天,加到奥古斯都月里,8月就31天了,可怜的2月在平年只有28天,碰上四年一次的闰年也不过29天。7、8、9月连续三个月都是大月,看起来很不顺眼,使用也不方便,
就把9月改为30天,10月为31天,11月为30天,12月为31天。这样,大小月相间的规律破坏了,一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还受到影响。
奥古斯都修改过的历法格式与现行公历一模一样了,但它的纪元,即计算年代的起算点还不是公元元年,它的闰年方法与现行公历还不完全一致。这两点差别与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基督”一词是古希腊语的译音,意为“救世主”。传说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作为救世主,许诺穷人死后升入天堂,而富人要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由于拨动了社会下层人民的心弦,基督教逐渐传播开来,引起罗马统治者不安,在提庇留皇帝时代,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第三天,耶稣从坟墓中复活过来,并升了天,他将来还要对所有的死人、活人施行末日审判。后来,基督教徒把这些传说和耶稣言行记录下来,编写了《新约圣经》。
早期的基督教,因为打破了罗马帝国的神权统治,而多次遭到镇压。后来,罗马帝国日渐衰落,奴隶制日趋瓦解,原来的社会上层分子在彷徨中纷纷加入基督教,并逐步控制了它,努力寻求统治者对教会的支持。统治者对教会转而采取怀柔政策,到四世纪末,罗马帝国终于宣布基督教为其国教。
公历的纪元,就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基督教的兴盛密切相关。
此后,儒略历被认为是准确无误的历法,
于是人们把3月21日固定为春分日,却带来了未曾料想到的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觉,真正的春分不再与当时的日历一致,这个昼夜相等的日期越来越早,到16世纪末已提前到3月11日了。
春分逐渐提前,是由于儒略历并非最精确的历法,它的历年平均长度等于365.25日,还是比回归年长了11分14秒,这个差数虽然不大,但累积下去,128年就差一天,400年就差三天多。
为了不违背宗教会议的规定,满足教会对历法的要求,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设立了改革历法的专门委员会,比较了各种方案后,决定采用意大利医生利里奥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历多出的三个闰年。
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颁发了改历命令,内容是:
一、1582年10月4日后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号仍然连续计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这样,就把从公元325年以来积累的老账一笔勾销了。
二、为避免以后再发生春分飘离的现象,改闰年方法为:
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
格里高利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比回归年长26秒。虽然照此计算,过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误差,但这样的精确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由于格里高利历的内容比较简洁,便于记忆,而且精度较高,与天时符合较好,因此它逐步为各国政府所采用。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根据临时政府通电,从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历的
公历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公元前身是儒略历,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全面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每隔400年则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
因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故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谓之“岁差”。 此三种年之时间不同,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故取回归年为制历之年。
对于回归年之时间,有记住之必要,为便于记忆,编一歌诀如下:
地球绕日一周年,要知时间有多少?三六五日加五小,四十八分四六秒。
由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谓之一年,年长本应与岁实相等,然而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奇零之时数计入,故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每年余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至四年约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
无闰日这年,谓之“平年”,平年三百六十五日,闰年三百六十六日。 但四年之闰余,仅二十三时十五分四秒,今闰一日,未免过多,超过之四十四分五十六秒,积至二十五闰,为十七时五十八分二十四秒,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满百年废一闰,至第四百年又不废。如是每四年置一闰,每四百年减三闰,计超过二小时五十三分二十秒,须八个四百年后,即三千二百年后,始补足此一日之差。
古罗马历3、5、7、10每月中的第15日以及其他各月中的第13日
㈡ 俄罗斯有阴阳历之分吗
俄罗斯在历史上采用继承自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儒略历,也称东正教历法或者俄历,旧历等。之所以爆发于1917年11月7日的革命被称之为十月革命,就是因为按照俄历,是10月。而俄罗斯所过的东正教的圣诞节则是1月7日,因为按照俄历,那才是12月25日。
而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公历,是西罗马帝国的格利高里历法。苏俄在1918年废除了俄历,改而采用公历。
所以在俄罗斯只有旧历(或俄历)和公历之分。没有阴阳历之分。
中国传统的24节气的农历,是以月亮的朔望周期来划分月份,为了和以太阳周期来划分的公历(或者阳历)想区分,所以也被称为阴历。
㈢ 俄罗斯怎么过春节
俄罗斯像中国一样,除公历外,还有古老的民间历法。根据东正教的历法,圣诞节和新年要比欧洲的节日晚两个星期。也就是说,1月7日是俄历圣诞节;1月14日是俄历新年。
提及俄罗斯庆祝的公历新年,还有一段长长的历史。最初其实俄罗斯民族的新年是每年初春时分的3月1日。因为俄罗斯大地靠近北极地区,春季到来的时间要比其它地区来的晚。那时候,每年的3月1日当天都会举行祭祀太阳的隆重仪式。15世纪末期,受到拜占庭的影响,俄罗斯又将新年改至每年的9月1日,并一直持续到1699年才由彼得大帝依照西欧各国的传统习惯改为今天的1月1日。
俄罗斯新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俄罗斯传统节日。每一年的1月初,是俄罗斯人狂欢的日子,新年、圣诞汇聚于此,长达3个星期的狂欢日,除了在餐桌上度过,长久以来,俄罗斯人习惯于购买新年礼物,添置欢乐饰物,举办家庭派对,或者出国旅游。直到1月19日的耶稣受洗节,人们仍然保持着高涨的情绪,继续制作美味的菜肴,继续到亲朋好友家串门。
㈣ 俄罗斯废除儒略历该用公历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儒略历,是格里历的前身,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英语:Sosigenes of Alexandria)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于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因为1月1日是罗马执政官上任的日期,故其被订为一年的开始日。由于累积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年后由教宗额我略十三世改良,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但大英帝国、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从儒略历改用格里历。如今包括俄罗斯正教会在内的东欧各东方基督教社群在计算宗教节日时均仍依据传统的儒略历,除此之外现今只有苏格兰昔德兰群岛之富拉岛、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历法上的差异在与欧洲的关系中造成了不便,这是通过该法令的原因"为了在俄罗斯与几乎所有文化人民建立相同的时间计算"。
改革问题是在1917年秋季提出的。 其中一个正在审议的项目提议从儒略历逐步过渡到公历,每年下降一天。 但由于当时的日历之间的差异是13天,过渡将需要13年。 因此,列宁支持一步过渡到新风格的选项。 教会拒绝改用新的风格。
㈤ 俄国日历为什么与咱们平常的日历不同
俄国也有自己传统的历法,就像咱们的农历一样,只不过现在全球统一用公历(格里高利历)了。世界上并不只有这两种历法吖。
下面是俄历的简介:
俄国历法 (Pycckий kaπeHдapb) 俄国古代采用“创世纪年”。最初记载历法的《编年史》将公元前5508年定为“创世纪年”的元年,新年从3月1日开始。公元1492年以后改为从9月1日开始。1699年12月15日彼得一世下令采用儒略历(旧历),将“创世纪年”7208年12月31日之次日改为1700年1月1日。儒略历每年平均为365.25日,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这一微小误差导致每128年节气日期提前1天。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实行历法改革,将当年春分由旧历3月11日,将日期后移10天。并规定新历除能用400整除的世纪年(如1600年,2000年)置闰外,其他世纪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不置闰。从而使新历每400年较旧历少3天。历法改革造成了旧历和新历在日期上的差距。18世纪旧历日期比新历日期早11天,19世纪早12天,20世纪早13天。1918年1月26日,苏俄政府宣布停止使用旧历,采用新历(即公历)。
㈥ 儒略历和俄历的区别
儒略历
Julian calender
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的前身,16世纪以前西方采用的一种历法。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采纳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意见制定儒略历。公元前8年其侄奥古斯都又作了调整。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历法基本单位,实质上是一种阳历。把一年分为12个月,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日;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日;2月平年为28日,闰年为29日。历年长度在平年为365日,在闰年为366日。凡公元年份数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即每4年置一闰,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比回归年要长0.0078日,到16世纪后期,累差已约10天;春分由3月21日提早到3月11日。后经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命人修订而成现今通行的公历。俄历
起源:
俄国历法 (Pycckий kaπeHдapb) 俄国古代采用“创世纪年”。最初记载历法的《编年史》将公元前5508年定为“创世纪年”的元年。
918年1月26日停止使用。
修订:
1699年12月15日彼得一世下令采用儒略历(旧历)。将“创世纪年”7208年12月31日之次日改为1700年1月1日。
规则:
新年从3月1日开始。公元1492年以后改为从9月1日开始。1699年12月15日彼得一世下令采用儒略历(旧历)。儒略历每年平均为365.25日,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这一微小误差导致每128年节气日期提前1天。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实行历法改革,将当年春分由旧历3月11日,将日期后移10天。并规定新历除能用400整除的世纪年(如1600年,2000年)置闺外,其他世纪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不置闺。从而使新历每400年较旧历少3天。历法改革造成了旧历和新历在日期上的差距。18世纪旧历日期比新历日期早11天,19世纪早12天,20世纪早13天。
㈦ 俄罗斯是怎样记时间的
公元1492年以后改为从9月1日开始。1699年12月15日彼得一世下令采用儒略历(旧历),将“创世纪年”7208年12月31日之次日改为1700年1月1日。儒略历每年平均为365.25日,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这一微小误差导致每128年节气日期提前1天,使用范围为全俄境内(但波罗的省份和芬兰除外)。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实行历法改革,将当年春分由旧历3月11日,将日期后移10天。并规定新历除能用400整除的世纪年(如1600年,2000年)置闰外,其他世纪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不置闰。从而使新历每400年较旧历少3天。历法改革造成了旧历和新历在日期上的差距。18世纪旧历日期比新历日期早11天,19世纪早12天,20世纪早13天。1918年1月26日,苏俄政府宣布停止使用旧历,采用新历(即公历)。
㈧ 俄罗斯是按照什么纪年法计算时间呢和我们的有什么差别呢
十月革命以前用俄历,是东正教使用的历法,与公历(现行格里高利历)不同。“十月革命”是俄历十月,其实是公历1917年11月7日。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使用公历。
㈨ 谁知道俄罗斯的农历月份的名字及来历啊
俄国历法 (Pycckий kaπeHдapb) 俄国古代采用“创世纪年”。最初记载历法的《编年史》将公元前5508年定为“创世纪年”的元年,新年从3月1日开始。公元1492年以后改为从9月1日开始。1699年12月15日彼得一世下令采用儒略历(旧历),将“创世纪年”7208年12月31日之次日改为1700年1月1日。儒略历每年平均为365.25日,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这一微小误差导致每128年节气日期提前1天。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实行历法改革,将当年春分由旧历3月11日,将日期后移10天。并规定新历除能用400整除的世纪年(如1600年,2000年)置闺外,其他世纪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不置闺。从而使新历每400年较旧历少3天。历法改革造成了旧历和新历在日期上的差距。18世纪旧历日期比新历日期早11天,19世纪早12天,20世纪早13天。1918年1月26日,苏俄政府宣布停止使用旧历,采用新历(即公历)。
雾月是法国共和历的第二个月。它一般(对于某些年份有一两天的差异)对应于格里高利历的10月22日至11月20日,同时它也大致涵盖了太阳穿越黄道十二宫天蝎座的时期。
这个词(<noinclude>)的词源是“雾”(<noinclude>),根据法布尔·代格朗汀(<noinclude>)共和历2年雾月3日递交给国民公会的报告《关于制作历法的委托》的术语解释,这个词源自“十月与十一月间沁出自然的雾霭”。
有一个政变以这个月命名,即共和历8年雾月18日(1799年11月9日)的雾月政变,使拿破仑将军掌握了法国的政权。法文中<noinclude>则特指这次政变。
象Январь Февраль 等等的俄语月份是由拉丁语演化来的,我没听说有什么雨月\雾月\热月,12个月是用12个神的名字命名的,我现在在俄罗斯留学有拉丁语课
㈩ 哪些节日是俄罗斯特有历法的
1 .谢肉节 ( 送冬节)
谢肉节是传统节日里的大节。它在复活节前的第八周,为期七天。按照民间习俗,每一天都有所不同。第一天是迎春日;第二天是娱乐日;第三天是美食日;第四天是醉酒日;第五天是岳母晚会日 ( 岳母在这一天要宴请新婚的女婿 ) ;第六天是小姑子相新嫂子日 ( 这天未婚女子要拜访未婚夫的姐妹们 ) ;第七天是送冬和宽恕日 ( 人们互相串门,请求对方宽恕自己的言行 ) 。
今天,谢肉节已成为历史名词。这个节日已演变为“俄罗斯之冬狂欢节”,又称“送冬节”。陈旧落后的祭祀仪式已消失,人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欢度送冬节,欢庆春天和春耕即将到来。全国各地的节日时间也不一致,一般在 2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或 3 月的第一、第二个星期日。
节日期间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文体表演,各具特色的游艺活动,还要进行规模巨大的化装游行。这是群众性的狂欢活动,从小孩到老人都可以参加。他们戴着各种面具,穿着奇装异服,有的装扮成国王,有的装扮成贵妇,有的装扮成神父和武士……游行结束后还要评选出最佳服装奖。
除此之外,人们还喜欢乘坐用花环、彩带、铃铛装饰的三匹马拉的雪橇,奔驰在白茫茫的田野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2 .春耕节
春耕节一般在每年积雪已经融化、春耕生产即将开始时举行。
在春耕节里,古俄罗斯人习惯吃黑麦烤成的犁形和耙形面包;春耕的第一天,他们穿着干净的衣服,带着面包、盐、鸡蛋下地。当犁好三条垄沟后,便拿出面包和盐,自己吃一些,其余的喂牛,之后把鸡蛋埋在土里,以祭祀大地,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今天,俄罗斯农民不仅保留了这种仪式,而且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春耕节这一天,村民们要举行盛大的仪式,欢送拖拉机手们下地开耕。村里的姑娘们化装成春姑娘和仙女,她们乘坐的彩车行驶在春耕队伍的最前面,后面是化装的村民,再后面是拖拉机、播种机,最后的是装着巨大黑麦面包的汽车,车上站着两位盛装少女,作为护送。田地里,一位妇女头戴金冠,身穿褐色长袍装扮成大地母亲,她在四位少年的陪同下,来到春耕队伍前面。春姑娘向她献上洁白的雪球花后,少女们捧上节日的黑麦大面包。大地母亲将面包掰开,抛撒给众人。尔后乐队奏起雄壮的乐曲,最优秀的拖拉机手犁出第一条垄沟,春耕正式开始了。
3 、诗歌节
6 月 6 日是俄罗斯的诗歌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俄罗斯的伟大诗人普希金而设的,因为他诞生在 1799 年的 6 月 6 日,他不仅闻名于俄罗斯,而且也闻名全世界。他的着名作品如长篇叙事诗《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俄罗斯人认为普希金是民族规范语言的奠基者。自1880 年 6 月 6 日起,诗歌节也被称作普希金节,这天在普希金广场上竖起了普希金纪念碑,这是俄罗斯人为诗人而建的第一座纪念碑。
俄罗斯人一般在普希金生活过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庆祝普希金节。人们观看演员、学者、诗人表演普希金的作品,人们在这一天说的每一句话都与诗人和他的作品有关。
4 、桦树节
6 月 24 日是俄罗斯人的桦树节,它原名夏节。这个节日的主角是白桦树。白桦树是俄罗斯的象征,堪称俄罗斯的“国树”。
节日这天,人们用白桦树装饰家里的各个角落,购买擦澡用的“桦树枝浴帚”作为节日的纪念,商店里也用白桦树皮制作的图案和标志来装饰橱窗。人们来到公园、广场、河边和林中空地,坐在草地上、树荫下,喝着啤酒等饮料,唱歌跳舞,做游戏,一直狂欢到第二天天亮。对于终年辛劳的农民来说,在桦树节这天尽情欢乐,可以消除疲劳,以便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紧张的麦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