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苏联解体俄罗斯采用什么经济政策

苏联解体俄罗斯采用什么经济政策

发布时间:2022-06-12 02:35:58

A. 苏联解体28年,哪些国坚持“苏联模式”,那么特点是什么

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

其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出现于斯大林时期,但在50年代后逐渐得到巩固,这也成了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

(1)苏联解体俄罗斯采用什么经济政策扩展阅读:

苏联模式的历史意义:

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

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目的是要消灭剥削制度,建设以无产阶级专政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

3、十月革命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

4、使人类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B. 苏联解体后,俄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国有资产是怎样私有化的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邦国联合体
苏联宣布解体之前,叶利钦已经是俄罗斯联邦的总统,也是在俄罗斯等几个邦国宣布脱离苏联之后,戈尔巴乔夫才宣布苏联解体的。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建立了总统制议会制国家制度,俄罗斯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俄联邦议会由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两院组成,前者称为上院,后者称为下院。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分别举行会议,为听取总统咨文、宪法法院咨文和外国领导人的讲话,两院可举行联席会议。俄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经国家杜马同意后任命,政府由总统和总理领导。
俄国家资产的私有化是多样的,也是小型经济体先私有化,逐步推进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等大型经济单位,先把小型企业,特别是商业、服务行业、饮食业等,通过转让、出售等途径变为私有;大型企业主要通过股份制的形式把股权出卖给私人

C.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政策

俄罗斯从1993年后开始调整外交政策,实行东西方平衡外交。全方位、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叶利钦于1997年12月签署《俄罗斯联邦安全构想》,初步确立了跨世纪的国家战略构想。普京政府推行全方位外交,提升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当今俄罗斯全方位外交的两根主线是反恐与经济。俄罗斯在努力改善与西方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间,俄罗斯联邦依然挣扎着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以及实现较强的经济增长。俄罗斯联邦的行政和立法机构也意识到,国家的工业基础以及进一步的改革面临了严重的问题,并使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在苏联解体后连续5年下滑。尽管如此,俄罗斯的经济还是相对快速的从世界最大的中央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2006年底,俄罗斯完成了持续八年的增长,从199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年均6.7%的增长率,尽管其间人口呈高负增长。

D. 苏联解体后,俄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和经济改

政治改革很简单,就是仿照美国实行多党制、议会制和三权分立,这种形式化的东西立杆见影,速见成效。但因积重难返,经济改革就复杂多了。
1991年8月政变后,叶利钦终于掌权,他批评戈氏的渐进改革,指出苏联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结果断送了苏联的前程。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1991年秋,在经济学家盖达尔的协助下,叶利钦提出一系列“休克疗法”对经济进行改革,他要求到年底放开一切价格,把工厂和土地私有化,大量削减政府支出,实行强硬的货币政策,强调了尽快采取这些措施的必要性。叶利钦认为,这些大胆的新政策很快就能见效。
所谓“休克辽法”,就是政府完全不干预经济,让市场按照经济规律自发建立 起来,这是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法宝。但是在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后,市场机制几乎完全失灵,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市场自发建立和完善,无异于缘木求鱼。结果导致通货膨胀居高不上,财富人才大量流失,人民群众饥寒交迫,俄罗斯彻底沦为三流国家,叶利钦也因 此由民族英雄沦为民族罪人。

E.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等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为什么使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主要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同步,造成了苏联解体,而俄罗斯的政治改革被西方忽悠一步到位经济改革采用西方的\“休克疗法"使得政治改革不成功,经济改革国有资产私有化使老百姓的生活急剧下降失业率大幅上升。大大削弱了俄罗斯的国力。

F. 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各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

苏联的改革分为列林、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列夫、戈尔巴乔夫五个阶段;
1、列宁时期:此时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俄国在一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激化了社会矛盾爆发了革命,所以为了保证军事上的胜利,此时并没有实际改善农民阶级的现状,实行余粮收集制度,排斥商品交换和市场 在后期1921年爆发了水兵起义,列宁看到了如果不改变政策,政权必然被倾覆,所以制定并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开始用商品和市场来发展经济.结果;苏联红军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成功的驱逐和打败了外国干涉军,成功的镇压了本国反对势力.同时在初期由于列宁的正确抉择,避免了德国的打击,赢得了时间.在此期间内俄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后期用商品交换和市场来发展经济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经济开始复苏并迅速增长,余粮收集制度随着战争的结束也随之被取消,农民可以用自己剩余的粮食到市场上去交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同时也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提高.客观上为斯大林实行五年计划准备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最重要还是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斯大林时期:此时斯大林时期:此时经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俄国无论从农业产值还是生产力上都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所以政府开始有计划的实行几个五年计划,正巧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1929-193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客观上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次经济危机(虽然在列宁时期帝国主义以武力扼杀苏维埃政权遭到失败,但他们还是对苏联采取经济封锁,妄图摧毁它)列宁和斯大林都在重用资本家,他们用高薪从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挖掘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工程师,熟练工人等,用他们迅速得建立起苏联第一批工业,并且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一些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都放松了对进出口货物的检查力度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苏联得到了一批非常重要且先进的机器设备,同时,国内也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悬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再加上斯大林经过大清洗运动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直接影响,苏联在1929年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巨大成就,在短期内迅速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一个工业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实力大幅增加,为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当时形结果:苏联顺林度过最危难的时刻,突破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在短期内迅速的将苏联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应看到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在以后将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制度强制的将整村整村的农奴化为人民公社社民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3、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在斯大林执政后期通过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迅速恢复了经济,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原地打转并没有解决苏联所面临的问题,一上台就全面否定斯大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盲目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并没有实际的行动.对苏联的现状没有任何帮助.
附:赫鲁晓夫
内容:1农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施收购制,增加农民收入;开垦荒地,开展的规模种植玉米运动.2工业: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影响 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消极:1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2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3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4、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领域)
内容:1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注重发展重工业.2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场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影响:工业利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又提高,国民收入有增加.70年代下半期,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到八十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改革全面失败.
5、戈尔巴乔夫
内容;1经济: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加快发展战略重点:重点放在重工业上.3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影响:经济滑坡,苏联解体.

G.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货币政策是怎样的。

原本苏联的经济、军事是一体化的,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以及叶利钦时代采取的亲美策略,俄罗斯
在经纪上,俄罗斯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重工业为基础,轻工业发展不足。当时粮食和石油、天然气的价格还很低廉,自然俄罗斯进出口比自然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在当时看来俄罗斯已经不再具备和美国对抗的实力。
但是随着普京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军队建设、经济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加之前两年在石油贸易中储备了不菲的外汇,所以在金融危机前,俄罗斯敢于和美国对抗。
来自网络知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什么那么虚弱”

H.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状况发展如何

俄罗斯是苏联解体后存在的最大国家实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也无疑遭到了重创。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经历短暂的资本重组之后,苏联经济发展逐步复苏,但是长远来看想要维持超级大国的发展地位堪忧。

政治上仍然承袭者苏联的强大军事实力加上核武器的加持,虽然在国际舞台上仍占据着较高的地位,但是军事力量的发展毕竟还是要以经济实力为支撑,全方位发展经济才是基础。

I.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和国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苏联解体之后,尽管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国力的四分之三,但俄罗斯的经济和国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基本上都是不好的变化。当时的俄罗斯经济停滞之余,陷入衰退,国民的生活水平严重倒退,国力迅速下降,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当时的俄罗斯真的非常凄惨,最艰难的几年,国际社会称俄罗斯为“国际乞丐”。

直到今天,普京大帝都在收拾叶利钦当时搞出来的烂摊子。普京为此已经奋斗了20年,离婚后连老婆都没有时间去找。相对而言,普京还是不错的,现在的俄罗斯已经比叶利钦时代好了很多,在国际上,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某些区域还敢跟美国对着干。

J. 苏联解体后,经济状况如何实行了哪些政策效果如何

苏联解体后经济一团糟,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萎缩
然后领导人全盘接受了西方和美国的私有制经济体制
公转私
结果大量的共有财产被高官以各种形式私吞了
也就造就了如今的俄罗斯的几个举足轻重的大富翁
这些政策对当时轻工业萎缩,食品衣物等严重缺乏的畸形体制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
但在此过程中造成的共有财产流失,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人民出现信仰危机,这却是实实在在的弊

至于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没权定论,因为各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争论了几十年都没有争出个结果来

回答完毕

出自原创

绝无抄袭

阅读全文

与苏联解体俄罗斯采用什么经济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