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歌曲常用什么音阶

俄罗斯歌曲常用什么音阶

发布时间:2022-06-12 17:53:53

① 什么是大音阶,什么是小音阶

音阶分为“大音阶”和“小音阶”,即“大调式”和“小调式”。大音阶由7个音组成,其中第3、4音之间和第7、8音之间是半音程,其他音之间是全音程。小音阶第2、3音之间和5、6音之间为半音程。

一、大音阶

大音阶为西方传统调式之一,由七个音组成,共有三种。

(1)自然大调式。音阶结构为1 2 3 4 5 6 7 1(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各音级间的关系为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

(2)和声大调式。和声大调式的结构是在自然大调的基础上6级降半音,即1 2 3 4 5 b6 7 1,各音级间的关系为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增二度、小二度。

(3)旋律大调式。旋律大调式是在自然大调的基础上6、7级降半音,即1 2 3 4 5 b6 b7 1,各音级间的关系为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旋律大调式通常采用下行的形式,上行时其音阶结构与自然大调式相同。

二、小音阶

小音阶一般分自然小调(natural minor),和声小调(harmonic minor),旋律小调(melodic minor)。

(1)自然小调

自然小调音阶色彩给人一种 暗淡 忧伤 柔和的感觉,自然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运用的十分广泛,主要是用于在一些伤感的情歌中。

(2)和声小调

和声小调音阶:6 7 1 2 3 4 #5 (一个八度以内,其中一,二级音为低音,“#”是升号,表示把七级音升高半音)

音阶排列关系为:全 半 全 全 半 增二度 。

和声小调音阶色彩给人一种 古老 神秘 的感觉,和声小调在欧洲的古典音乐中和中国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中运用的十分广泛。

(3)旋律小调

旋律小调音阶:上行 6 7 1 2 3 #4 #5 (一个八度以内,其中一,二级音为低音,“#”是升号,表示把六、七级音升高半音),下行 6 5 4 3 2 1 7(下行把已升高的六、七级音还原,与自然小调相同)

音阶排列关系为:上行 全 半 全 全 全全。

旋律小调音阶色彩给人一种 古典 柔和 的感觉,旋律小调在巴洛克时期的欧洲音乐和俄罗斯的民族音乐中被广泛的运用。

(1)俄罗斯歌曲常用什么音阶扩展阅读

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7种不同的七声自然调式。

凡是具有趋向平均性质的音阶,在同一音阶中选取不同的音当主音时所形成的调式都相似,内部不能再区分为不同的调式,只是主音的音高可以有所不同而已。

音阶自然大调基本为:“全全半全全全半”,自然小调为:“全半全全半全全"。

自然七声音阶是应用最广的七声音阶,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5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和3个一串,两串之间以半音隔开。

② 俄罗斯调式音阶排列是什么

6 (b7) 7 1 2 3 4 (#4) 5 (#5)
光知道这个用处不大

③ 苏联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它是什么音阶

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作者: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创作于1956年,1956年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反映苏联全运会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电影厂邀请着名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为影片配乐。索洛维约夫与诗人马都索夫斯基合作,为影片写了4首插曲,其中之一就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既有俄罗斯民歌朴实无华的特色,又有俄罗斯城市浪漫曲的风韵。歌曲的内涵在传唱过程中被大大延伸了,已不是单纯的爱情歌曲,也不仅仅是歌唱莫斯科近郊夜晚的景色,已融入了苏联人民对祖国、对亲友、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

④ 请高人提供一些有关各个国家的特色音阶

本人才疏学浅,先提供几个吧。
中国音阶:1 2 3 5 6
日本音阶:1 3 4 6 7
印度音阶: 1 2 3 4 5 b6 b7
吉普赛音阶:1 b3 #4 5 b6 b7
匈牙利音阶:1 #2 3 #4 5 6 b7
俄罗斯音阶:6 (b7) 7 1 2 3 4 (#4) 5 (#5)
阿拉伯音阶:1 b2 3 4 5 b6 b7

⑤ 世界各国音乐的特点

你说的传统音乐?
基本上每个民族的音乐使用的音阶就都不一样,这个才是最本质的区别。至于滑音装饰音什么的有没有都无所谓

一下的音阶分别对应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这就是音乐的特点。比如周杰伦的菊花台就是使用宫调音阶,所以就让人感觉很中国风

你要是能弄明白这些音阶代表什么意思(十二平均律的知识)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各地音乐有明显区别了,换句话说,用的音压根就不一样

我国常用的五声音阶:

宫调五声音阶: 1 2 3 5 6

羽调五声音阶: 6 1 2 3 5
b. 和声小调音阶: 6 7 1 2 3 4 #5

c. 大佛里吉亚音阶: 1 b2 3 4 5 b6 b7 (Phrygian-Dominant)也有人把它叫做;弗拉门戈音阶!

d. 自然音阶的各种不同的模式:

伊奥尼亚模式: 1 2 3 4 5 6 7 (Ionian)也就是大调自然音阶!

多里安模式: 2 3 4 5 6 7 1 ( Dorian )

佛里吉亚模式: 3 4 5 6 7 1 2 (Phrygian)

利底亚模式: 4 5 6 7 1 2 3 (Lydian)

混合利底亚模式: 5 6 7 1 2 3 4 (Mixolydian)

洛克里亚模式: 7 1 2 3 4 5 6 (Locrian)

以上自然音阶以不同的音作为开始,向下顺次排列的方式,叫做: 旋法调 !

e. 减音阶: 1 2 b3 4 b5 b6 bb7(6) 7

f. 半-全减音阶: 1 b2 b3 3 b5 5 6 b7

g. 全音音阶: 1 2 3 #4 #5 #6

h. 布鲁斯音阶: 1 b3 4 b5 5 b7 ( Blues )

i. 混合布鲁斯音阶: 1 b3 3 4 b5 5 b7

j. 大利底亚音阶: 1 2 3 #4 5 6 b7 ( Lydian-Dominant )

k. 超级洛克里亚音阶: 1 b2 b3 b4 b5 b6 b7 (Super-Locrian)

l. 印度音阶: 1 2 3 4 5 b6 b7 (Hin)

m. 吉普赛音阶: 1 b3 #4 5 b6 b7 (Gypsy)

n. 匈牙利音阶: 1 #2 3 #4 5 6 b7 (Hungarian)

o. 匈牙利小调音阶: 1 2 b3 #4 5 b6 7 (Hungarian Minor)

p. 旋律大调音阶: 1 2 3 4 5 b6 7 1 b7 b6 5 4 3 2 1

q. 旋律小调音阶: 6 7 1 2 3 #4 #5 6 5 4 3 2 1 7 6

r. 日本音阶: 6 7 1 3 4

s. 俄罗斯音阶: 1 2 3 4 #4 5 #5 6 b7 7

⑥ 俄罗斯进行曲是几拍子的曲子

是4/4拍子的歌曲。
俄罗斯音乐在十八世纪前主要为宗教音乐,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
曲子是词的最初的名称。1898年在敦煌发现的以盛,中唐为主要创作年代的词集便叫做《云瑶集杂曲子》,这个曲子不是乐谱的记录,而是歌词的编集,可见曲子乃是座位次的名称二使用的。

⑦ 请问俄罗斯风格音乐有哪些特性音或者音阶有什么特点

俄罗斯音乐壮阔宽广,带有颂歌风格。许多俄罗斯音乐作品,同一个主题音调由开始的沉静、略带忧郁的旋律,逐渐发展为壮阔、颂歌式具有英雄气质的旋律,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既热情奔放又浪漫抒情的双重性格;而开阔宽广、气宇轩昂、热烈奔放,则突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豪放性格。

俄罗斯音阶: 6 (b7) 7 1 2 3 4 (#4) 5 (#5)

⑧ 关于乐理方面的问题

大调自然音阶: 1 2 3 4 5 6 7
小调自然音阶: 6 7 1 2 3 4 5 3.
大调五声音阶: 1 2 3 5 6
小调五声音阶: 6 1 2 3 5
和声小调音阶: 6 7 1 2 3 4 #5
大佛里吉亚音阶: 1 b2 3 4 5 b6 b7 (Phrygian-Dominant)也有人把它叫做;弗拉门戈音阶!
伊奥尼亚模式: 1 2 3 4 5 6 7 (Ionian)也就是大调自然音阶!
多里安模式: 2 3 4 5 6 7 1 ( Dorian )
佛里吉亚模式: 3 4 5 6 7 1 2 (Phrygian)
利底亚模式: 4 5 6 7 1 2 3 (Lydian
混合利底亚模式: 5 6 7 1 2 3 4 (Mixolydian)
爱奥尼亚模式: 6 7 1 2 3 4 5 (Aonian)也就是小调自然音阶!
洛克里亚模式: 7 1 2 3 4 5 6 (Locrian) 以上自然音阶以不同的音作为开始,向下顺次排列的方式,叫做: 旋法调 !
减音阶: 1 2 b3 4 b5 b6 bb7(6) 7
半-全减音阶: 1 b2 b3 3 b5 5 6 b7
全音音阶: 1 2 3 #4 #5 #6
布鲁斯音阶: 1 b3 4 b5 5 b7 ( Blues )
混合布鲁斯音阶: 1 b3 3 4 b5 5 b7
大利底亚音阶: 1 2 3 #4 5 6 b7 ( Lydian-Dominant )
超级洛克里亚音阶: 1 b2 b3 b4 b5 b6 b7 (Super-Locrian)
印度音阶: 1 2 3 4 5 b6 b7 (Hin)
吉普赛音阶: 1 b3 #4 5 b6 b7 (Gypsy)
匈牙利音阶: 1 #2 3 #4 5 6 b7 (Hungarian)
匈牙利小调音阶: 1 2 b3 #4 5 b6 7 (Hungarian Minor)
旋律大调音阶: 1 2 3 4 5 b6 7 1 b7 b6 5 4 3 2 1 q. 旋律小调音阶: 6 7 1 2 3 #4 #5 6 5 4 3 2 1 7 6 r. 日本音阶: 1 3 4 6 7
俄罗斯音阶: 6 (b7) 7 1 2 3 4 (#4) 5 (#5)
爵士小调音阶: 1 2 b3 4 5 6 7
阿拉伯音阶: 1 b2 3 4 5 b6 b7
拿波里大音阶: 1 b2 b3 4 5 6 7
拿波里小音阶: 1 b2 b3 4 5 b6 7
东方音阶: 1 b2 3 4 b5 6 b7

⑨ 俄罗斯族音乐的音乐分类

拥有深厚音乐文化传统的俄罗斯人视音乐、舞蹈为生命,无论是宗教仪式还是日常喜庆娱乐场合都有歌舞和乐器相伴。我国流传的俄罗斯族音乐可分为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以风格、体裁多样的民间音乐为主体;其音乐属典型的欧洲乐系,调式音阶采用欧洲大小调式,织体以多声为主,带有纵向的、和声的音乐思维特点,在56个民族中独树一帜。流传在俄罗斯族中的民间音乐有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器乐曲3类。

⑩ 俄罗斯的音乐

俄罗斯音乐的发展过程

6~9世纪
俄罗斯音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6~9世纪东斯拉夫部落生活时代。原始氏族公社制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当时出现的偶象崇拜的仪式歌曲”就是这种文化之一其中包括崇拜太阳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年历仪式歌曲”和崇拜氏族祖先的“家族仪式歌曲”。前者与农业劳动密切关连,属于一种劳动歌曲;后者与婚丧礼仪紧密相关,或为欢乐的歌舞,或为哀伤的哭腔。这些歌曲由于与一定的祭祀仪式结合在一起,带有戏剧表演的性质,其旋律音域较窄(以三度音程为主,偶而上下扩充一度),以自然音列为基础,带有五声音阶特征。以后又产生了不依赖于任何仪式的“抒情民歌”,其旋律较为开阔,更具有歌唱性。同时,在古代斯拉夫人中,器乐也开始传播。当时采用的乐器有:古斯里(多弦弹拨乐器)、古多克(弓弦乐器)、杜德卡(竖笛)、索别尔(横笛)、罗格(号角)以及一些打击乐器等。

9~17世纪
9世纪末,由于生产力发展,氏族公社制瓦解。随着斯拉夫人最早的国家──基辅罗斯的形成,以英雄史诗和传说为内容的“壮士歌”逐渐繁荣。它是一种朗诵性质的叙事歌曲,词曲紧密结合,旋律从容庄重,由民间弹唱艺人演唱,常用古斯里伴奏。自古俄罗斯封建国家建立以来,为宫廷和国事服务的音乐获得了很大发展,如在王公贵族的登基典礼、出征归来和庄严集会时,常唱奏“光荣颂”;在军队的行进和国家仪式上,用长型的直管号和纳克雷鼓等乐器的演奏来助威。与此同时,民间音乐也在不断发展。世俗音乐的体现者──民间杂耍艺人尽管遭受教会和上层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但是他们的艺术生机勃勃,与社会广大阶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到普遍的欢迎。大多数民间杂耍艺人过的是漂泊流浪的生活,也有少数受到上层统治者的青睐,被列入贵族行列。15~16世纪,新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莫斯科罗斯形成。作为俄罗斯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体现的俄罗斯民歌逐渐完善和定型,具备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格。在众多的民歌体裁中,最典型的是抒情的“悠长歌”。其主要特征是:旋律自由宽广,调式交替变更,节拍节奏灵活,单声多声结合(常见的是支声复调)。俄罗斯民歌是俄罗斯人民的集体创作,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自10世纪末基督教由拜占廷传入并成为国教起,宗教音乐开始发展。教会歌曲是古俄罗斯的以书面记录方式留传下来的专业音乐的唯一品种记录的符号称为涅夫梅”它们只代表旋律运动的总方向和节奏的长短,而不能标明每个音的准确高度。这种标记称为“旗标”或弯钩”记谱法,用这种记谱法书写的教会歌曲称为“旗标歌曲”或“旗标歌调”。这种来源于拜占廷的曲调和记谱体系,由于长期受到本地民歌的影响,逐渐具备了新的特征。原来充满朗诵的音调,如今音域扩充,旋律变得悠长,增强了歌唱性。到16世纪,旗标歌调最终形成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风格。17世纪,这种歌调及其记谱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随着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变革,单声部的旗标歌调逐渐被多声部的“帕尔捷斯歌曲”所取代这种风格的更替伴随了尖锐的论争,新风格的支持者们发表了许多论文批驳了把音乐看成是“宗教的奴仆”的中世纪保守观点,论证了新风格的合理性,使多声部的帕尔捷斯歌曲获得了推广。帕尔捷斯歌曲属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采用未列入敬神仪式的词,有时甚至直接用非宗教的世俗词。它的华丽的多声部风格与当时建筑和造型艺术中的巴罗克风格相呼应。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写作帕尔捷斯歌曲的作曲家有季托夫、H.卡拉什尼科夫、H.巴维金、.列德里科夫等17世纪下半叶还产生了另一种多声部歌曲康特,它起初用宗教情节自由发挥,以后用爱情、幽默讽刺的世俗歌词。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庄严颂歌性质的康特获得了流传。 18世纪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俄国剧院里,音乐成为重要的艺术手段。在王宫和贵族庭院里组织了由欧洲类型乐器构成的管弦乐队。到18世纪,音乐艺术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娱乐和消遣:建立了歌剧院,举办了公众音乐会,家庭音乐活动开展了。在18世纪30年代成立了附属宫廷的意大利歌剧院。50年代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开设了私营歌剧院。在俄国工作的意大利作曲家有:B.加鲁皮、F.特拉埃塔、G.帕伊谢洛、G.萨尔蒂、D.奇玛罗萨等。80年代在莫斯科开办了彼得罗夫斯基剧院(今莫斯科大剧院的前身),既演话剧,也演歌剧和舞剧。圣彼得堡的石头剧院以及一些省城的剧院都上演歌剧,甚至在一些贵族地主庄园的农奴剧院也上演了歌剧。

18世纪末
18世纪末在俄国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俄国作曲家学派形成。代表人物有:M.C.别列佐夫斯基、博包尔特尼扬斯基、B.A.帕什克维奇、福明、汉多什金等。他们的创作共性是对俄国民间生活题材的关注,采用俄罗斯民歌素材,音乐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歌剧最集中地反映出他们的创作面貌。代表作品有:M.M.索科洛夫斯基的《磨工-巫师、骗子和媒人》(1779),M马京斯基和帕什克维奇的《善有善报》(又名《圣彼得堡商场》,1782),福明的《马车夫》(1787)等。在室内器乐创作方面,最着名的是汉多什金的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和俄罗斯主题变奏曲此外,杜比扬斯基和O.A.科兹洛夫斯基的抒情浪漫曲类型的俄罗斯歌曲享有盛名。

19世纪
19世纪初的俄国音乐显示出浪漫主义的倾向。歌剧题材偏好童话和民间传说,追求豪华的舞台效果,音乐充满多愁善感的情调。作品有达维多夫的《列斯塔,第聂伯河的水仙女》(1805)、K.A.卡沃斯的《伊利亚勇士》(1806)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韦尔'、韦尔斯托夫斯基的《阿斯科尔德的坟墓》(1835)。在阿'、阿利亚比耶夫、A.E.瓦尔拉莫夫和古里廖夫的室内声乐曲中,孤独忧愁、不满现实、幻想美好未来的浪漫主义思想情感与朴素的城市抒情歌曲风格结合在一起。19世纪30~40年代,格林卡、格林卡的创作标志了俄国音乐古典主义传统的确立。格林卡吸取了欧洲古典和浪漫乐派的成果,钻研了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将专业的音乐技巧与质朴的俄国民间音乐结合,使俄国音乐文化提高到欧洲先进水平,奠定了俄国民族乐派的坚实基础。他的爱国主义的歌剧《伊万?苏萨宁》(原名《为沙皇献身》)和神话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以及用A.C.普希金诗谱写的声乐浪漫曲《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夜晚的和风》等成为俄国音乐典范之作。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达尔戈梅日斯基'、达尔戈梅日斯基的歌剧《水仙女》和若干声乐浪漫曲突出了揭露和讽刺黑暗的倾向,注意了人物心理刻划,探求了言语音调与音乐的紧密结合。 19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随着社会运动和进步思潮的高涨,俄国音乐文化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在音乐演出活动和专业音乐教育方面,鲁宾斯坦兄弟作出了卓越贡献。1859年在圣彼得堡,鲁宾斯坦'、鲁宾斯坦创建了俄罗斯音乐协会。鲁宾斯坦次年在莫斯科成立了分会。他们广泛举行交响音乐和室内乐音乐会,开办音乐训练班。后来在此基础上先后成立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1862、1866)。此外,在圣彼得堡还办了免费音乐学校,演出、宣传欧洲和俄国名家的作品,进行了大量普及音乐教育的工作在创作方面出现了以巴拉基'、巴拉基列夫为首的“新俄罗斯乐派”(即“强力集团”,又称“巴拉基列夫小组”或“五人团”),参加的成员有:.'、鲍罗丁'、.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居伊'、居伊。他们接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提倡艺术的现实主义和人民性,强调继承和发扬以格林卡为代表的俄国音乐文化优秀传统,主张深入研究俄罗斯及其他民族的民间音乐,努力掌握欧洲先进作曲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歌剧是他们创作的中心。其中,最突出的是反映俄国历史斗争,塑造人民群众形象,歌颂民族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歌剧,如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都诺夫》和《霍万斯基乱党》,鲍罗丁的《伊戈尔王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普斯科夫的姑娘》和《隐城基捷日与费芙罗尼亚姑娘的传奇》等。其次是取材于俄罗斯童话和民间传说的歌剧:有的表现了古代俄罗斯人民的风俗、伦理和志向,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雪姑娘》和《萨德科》等;有的以寓言方式揭露黑暗社会现实,影射沙皇专制,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不死的卡谢》和《金鸡》等。再就是描写风土人情充满民间生活气息的喜歌剧,如穆索尔斯基的《索罗钦斯克集市》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五月之夜》等。此外,还有注重刻划人物内心的抒情戏剧性的歌剧,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沙皇的新娘》等。在交响乐创作方面,强力集团作曲家重视标题性原则,分别以史诗、童话、民歌和自然风光为题,创作了民族色彩浓郁、艺术形象鲜明的作品,如鲍罗丁的第 2交响曲《勇士》和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穆索尔斯基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巴拉基列夫的《三首俄罗斯民歌主题序曲》和交响诗《塔玛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安塔尔》、《山鲁佐德》和《西班牙随想曲》等。在室内器乐领域,鲍罗丁的两部弦乐四重奏,巴拉基列夫的钢琴独奏曲《伊斯拉美》,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居伊的小提琴曲等,以由衷地抒情和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引人入胜。在声乐浪漫曲方面,以内容深刻、体裁多样、语言新颖为特征的穆索尔斯基和鲍罗丁的作品最为出众。 处在同一时期的柴科夫斯基在重视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民族传统方面,他和强力集团并无多少差异,但是在创作实践上却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80~90年代在沙皇专制高压政策下的俄国知识分子阶层的苦闷心理;作品的音调更多来源于城市歌曲;创作领域扩大,涉及了几乎全部音乐体裁和形式;作曲技术更加全面和完善。他的作品交织着戏剧性冲突、抒情性表白和风俗生活的描写,委婉的旋律,真挚的感情和生动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感染。他最着名的作品有:《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悼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以及声乐浪漫曲《祝福你们,森林》、《是白日笼罩吗?》等。 在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音乐评论起了重要的作用先后在这个领域作出贡献的有奥多耶夫斯基、斯塔索夫谢罗夫、谢罗夫、拉罗什、居伊等。他们积极倡导音乐艺术的民主进步的创作原则和美学思想,热情推荐和宣传格林卡、强力集团和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有力地促进了俄国民族音乐的传播。

19世纪末
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俄国革命歌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这些歌曲继承和发扬了十二月党人和平民知识分子创作的革命歌曲的优良传统,具有反对沙皇专制的政治倾向和感人的艺术力量。除少数是专门创作外,绝大多数是采用广为流传的旧歌(民歌、城市歌曲、外国歌曲等)重新填词加工改造而成。其中影响最大的歌曲是:《同志们,勇敢地前进》、《你们牺牲了》、《华沙革命歌》、《红旗》、《工人马赛曲》、《木棒》和《国际歌》等。这些歌曲一经流传,就成为无产阶级的强大精神武器,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团结群众、鼓舞斗志、揭露黑暗、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19世纪末以来,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本国的传统和外来的影响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多样的创作风格和个性。格拉祖诺夫'、格拉祖诺夫创作了8部交响曲。3部舞剧,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和大量室内乐作品。他的音乐浑厚饱满,近似鲍罗丁的史诗风格。利亚多夫主要写作器乐小品,作有钢琴前奏曲、练习曲和采用民间题材的管弦乐曲《巫婆》、《魔湖》、《女妖》和《八首俄罗斯民歌》等。他承袭了强力集团的传统,同时也借鉴了法国印象派的手法,音乐精巧清新。塔涅耶夫'、塔涅耶夫嗜好复调技术,他的创作带有明显的哲理倾向,代表性作品有:康塔塔《大马士革的约翰》、《读圣诗有感》,歌剧《奥瑞斯忒亚》和《c小调交响曲》等拉赫玛'、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明显地继承了柴科夫斯基的传统,浸透了对俄罗斯故土的深情。他最着名的作品有:《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二交响曲》、《钢琴前奏曲》、《音画练习曲》等。斯克里亚宾'、斯克里亚宾早期的作品受到了F.F.肖邦的影响,他成熟时期的作品充满了狂热的幻想和感情,反映了处于革命风暴前夕的俄国旧知识分子的神秘、空想的精神状态。其代表作品有:《第三交响曲》(《神圣之诗》),交响诗《狂喜之诗》《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钢琴协奏曲,10首钢琴奏鸣曲,若干钢琴前奏曲、练习曲等。梅特涅尔'、梅特涅尔的创作集中在钢琴和室内声乐方面,他写了 3部钢琴协奏曲,16首钢琴奏鸣曲和 100余首声乐浪漫曲等。他的作品思想深沉,感情真挚。I.F.斯特拉文斯基醉心于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流派,创作逐渐脱离俄罗斯民族传统。他的音乐作品对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其他一些作曲家,如阿连斯基'、阿连斯基、卡林尼科夫'、卡林尼科夫、里亚普诺夫等继续遵循俄国民族乐派传统,在创作、教学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世纪以来,俄国音乐表演艺术蓬勃发展,建立了俄国学派,涌现许多着名的人物。其中有歌唱家O.A.彼得罗夫斯特拉文斯夏里亚宾'、夏里亚宾、涅日丹诺娃、索比诺夫、叶尔绍夫,钢琴家 鲁宾斯坦、拉赫玛尼诺夫,小提琴家格尔日马利,大提琴家达维多夫,指挥家S.库谢维茨基等。

20世纪初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俄罗斯音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多民族的苏联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1948年成立作曲家协会,1979年有会员2100多名。协会经常在各地举行音乐节和音乐会演。1958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一届国际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会,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在1978年的第六届柴可夫斯基音乐会上,苏联歌唱家舍姆丘克,小提琴手格鲁别尔特和钢琴演奏家普列特涅夫分别获得一等奖。1969年起每四年在莫斯科举行一届芭蕾舞国际比赛。苏联演员不只一次获得第一名。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歌曲常用什么音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