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俄罗斯主义的一个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帝国
在苏修“二十五大”上,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回避国内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严酷现实,睁眼说瞎话,大吹大擂什么“各族人民的兄弟友谊”“更加牢固了”,什么“对所有大小民族来说”,民族问题都得到“圆满的解决”,什么“各族人民团结成积极的共产主义建设者的统一大家庭”,等等。简直吹得天花乱坠。但是,正如鲁迅指出的,“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兼并和镇压非俄罗斯民族。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了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强迫同化各非俄罗斯民族,大张旗鼓地宣传什么“民族问题”已经“彻底和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民族’、‘部族’的概念,逐渐让位于‘苏联人民’的概念”,一句话,阶级对立消失了,民族压迫没有了,民族日益“融合”了。这完全是欺骗和诡辩。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差别和国家差别“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以后,也还要保持很久很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第246页)今天,在苏联国内还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存在着民族压迫,哪里具备民族差别消失和民族融合的条件!勃列日涅夫上台十一年来,在苏联民族问题上所干的那些反革命勾当,就是自封为“优等民族”的俄罗斯族对其他民族的强制同化,就是“民族一体化”,就是大俄罗斯化。 对国内非俄罗斯民族在政治上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勃列日涅夫承袭他前辈的反革命事业,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否定苏联国内非俄罗斯民族的民族地位,实行压迫政策,强制同化非俄罗斯民族,并强行把它们并入俄罗斯族籍。使苏联国内民族数目逐渐减少。根据他们自己公布的官方材料,在一九五九年,国内民族共有一百二十六个,而到一九七○年,只剩下一百一十九个民族了。在苏修“二十五大”上,只有六十个民族派代表参加,其他民族都被剥夺了权利。这哪里还有一点“各族人民团结”的“统一大家庭”的影子呢?伟大导师列宁曾指出:“任何民族都不应该有任何特权,各民族完全平等”。(《关于民族政策问题》,《列宁全集》第20卷第217页)而苏修叛徒集团对待非俄罗斯民族的做法完全是地道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
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为了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把人口密度本来就很低的俄罗斯联邦的俄罗斯民族的数以万计的干部、工人迁入非俄罗斯共和国和地区,同时又强行把这些加盟共和国和地区的非俄罗斯人以“垦荒”、“筑路”为理由迁出,造成这些加盟共和国非俄罗斯民族人口比重相对下降。例如,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年,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共迁进一百○二万六千人,迁出一百○四万八千人,使该共和国境内原来的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人口总数的比例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二点六,而俄罗斯人却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二点四之多。勃列日涅夫之流的险恶用心是极其明显的,他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手段,使各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内的主体民族的人口下降到少数民族的地位,消灭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特性,最终达到把苏联变为一个单一的大俄罗斯化的帝国。 为了加强镇压非俄罗斯民族人民的反抗,苏修统治集团对各加盟共和国的专政机构和思想控制部门不断更换人马。例如,哈萨克、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亚美尼亚和拉脱维亚等的内务部长全部换掉;乌兹别克、土库曼和亚美尼亚撤换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克格勃”)主席;阿塞拜疆撤换了司法部长。今日的苏联,在全国一千多个集中营中,就关押着一百七十多万政治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被苏修当局扣上“民族主义分子”的帽子。勃列日涅夫之流在苏修“二十五大”上已经直言不讳地发出信息: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视那些“借口保持自己的所谓‘独特性’和民族特点”的人。这就预示着对非俄罗斯民族的镇压还将继续加强。重重枷锁紧箍着非俄罗斯民族的经济 。
苏修对非俄罗斯民族在经济上进行掠夺和剥削,是它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一个重要手段。勃列日涅夫公开宣称,苏联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经济机体”。这实质上,就是一种“超共和国经济区”,把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要害部门置于勃列日涅夫之流的直接控制之下,用重重枷锁紧箍着各非俄罗斯共和国的经济发展。
它们以“经济专业化”、“区域分工”为名,限制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发展,以便于他们剥削和掠夺。例如,在乌兹别克籽棉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七点四,但是加工的有关工业部门却得不到发展,他们的棉布产量只占全国的百分之三,而俄罗斯联邦不生产棉花,却垄断着加工工业,棉布的产量竟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三点五。它们就是这样把各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变为俄罗斯联邦的经济附庸和原料、农副产品的供应地。这种“经济专业化”和“区域分工”导致了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丧失独立性,经济畸形发展。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在老沙皇统治时代是一个葡萄、蔬菜和烟草的种植园,而今天它仍然是全苏工业发展水平最落后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苏修统治集团剥削非俄罗斯民族的手段之一就是压低少数民族地区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有时甚至低于生产成本;而非俄罗斯族工人的工资也低于俄罗斯族工人。因此,非俄罗斯民族劳动人民的生活更为贫困,他们受的剥削尤其深重。扼杀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勃列日涅夫集团为了达到大俄罗斯化的目的,百般歧视和贬低非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和语言。它们肆意篡改历史,夸大俄罗斯民族在历史上的作用,把俄罗斯帝国的历史当作苏联各族人民的历史在学校讲授,使非俄罗斯民族的青年一代不知道有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民族传统。它们把非俄罗斯民族文化当作落后的“次等”货看待,认为只有俄罗斯文化才是什么“灿烂的文化之光”。
勃列日涅夫之流近年来在各非俄罗斯民族中加紧强制推广俄语,借此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教导说,“各个其他少数民族根据平等的原则,有权要求无条件地保护自己语言的权利……”。(《关于民族平等和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草案》,《列宁全集》第20卷第278—279页)勃列日涅夫之流公然背叛列宁的教导,到处兜售什么俄语“是革命的语言”、“是现时代最先进思想的体现者”等谬论。在勃列日涅夫之流眼里,非俄罗斯民族语言是次等语言,是落后的,妄图消灭非俄罗斯民族语言,扼杀他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勃列日涅夫之流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给苏联各民族(包括俄罗斯民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指出:“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苏联国内民族矛盾激化,是阶级斗争空前尖锐的反映,是他们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勃列日涅夫掩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阴谋决不能得逞。苏联各族人民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新沙皇的反抗。老沙皇和他的殖民扩张政策被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炮火摧毁了,新沙皇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帝国,也必将被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苏联各族人民所埋葬!
*选自《人民日报》1976年5月27日*
㈡ 俄罗斯缺少什么
俄罗斯缺少真正的航空母舰已经限制了其海军的作战能力并影响了其海军的地位。俄罗斯目前只有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该航母始建于前苏联时期,已缺少了实用价值。从技术角度上讲,该航母只是充当了一艘“重型载机巡洋舰”的角色,与可装备90架战斗机的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相比,该舰仅可容纳17架固定翼飞机。
—航母作战部队. 2008年4月4日,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海军上将确认了俄罗斯将建造5至6艘新型航母的计划。自去年起,俄罗斯海军已经就建立强大的作战部队进行了商讨,直至近期的声明才给出了具体的细节,而这在早些时候只是一些观察家的一个空想。
—新型航母. 俄新型航母的设计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新型航母很可能将采用直通式甲板与核动力推进,并将装备30到40架舰载机以及反舰导弹。据报道,首艘俄新型航母的将于2012年或2013年开始建造,但不包括在俄罗斯2007至2015年“国家武器项目”计划中。与此同时供海军飞行员训练的设施也即将开始建造,预计将在2010年投入使用。
—作战群. 当2050年至2060年俄罗斯新型航母建成时,该航母将成为联合作战群的中坚力量。联合作战群将包括潜艇和水面作战舰艇单元,完整的舰载机编队和无人机系统,以及小型的海军陆战突击队。
—“远海”方针. 通过对俄罗斯海军方针的广泛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编队不仅仅用于俄罗斯海军的海上防御。该方针更加强调对国外海域的主动支配权以及将航母作战群作为向全球范围内表明其军事和政治力量的手段。
—地中海部署. 尽管俄罗斯舰队可以定期进入地中海领域,但在过去俄罗斯并未实现在该海域的永久部署。
然而在2006年,俄罗斯开始恢复叙利亚海岸的两个军事设施,其中包括对叙利亚的塔尔图斯(Tartus)港(俄罗斯的第720个后勤保障点曾于1991年在此搁置)进行扩建,以及在拉塔基亚(LATAKIA)港建造新的码头。
2007年,“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作为大型任务舰队的一员,参加了地中海的军事演习,时任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马索林曾表示俄罗斯需要在该地区进行永久部署。
—印度洋演习. 俄罗斯于2003年开始与印度加强军事合作,作为近十年来俄罗斯最大的一次海外舰队部署,俄罗斯曾派出了6艘战舰在印度洋参加了代号为“INDRA-2003”的军事演习。此后,俄罗斯定期派遣舰队参加了印度洋的军事演习。
—对北冰洋海域的控制. 在开发海洋资源方面,北约组织与欧盟日益担心与俄罗斯海军的对峙。挪威与俄罗斯曾就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Spitsbergen)的油气资源开采问题产生过矛盾。
—未来前景. 地中海、印度洋及北冰洋的部署只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军事用意。其真正的目的是想将其舰队作为一个政治手段,来巩固与盟国的关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重申其军事复兴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宣言。
这正是俄总统普京在今年2月举行的军事首脑会议上所强调的,而俄罗斯海军则成为执行该方针的最佳角色。因此,今年1月俄罗斯在北冰洋北部进行的后苏联时期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也是俄方面向北约组织反对俄罗斯的进一步警告。
㈢ 俄罗斯是农业大国吗
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不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质差量少,大量依赖进口,但也早就告别了90年代物资匮乏的状况
因为地域大部分处于高纬度地区 土地贫瘠 日照时间短 气候寒冷 因此植物的生长周期短
㈣ 俄罗斯为什么生产不出毛巾
俄罗斯(包括前苏联)的重工业一向比较发达,即当初他们只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像纺织工业和轻工业等一直不为他们重视,也就成了弱项,因此,了解了这个原因,对于俄罗斯生产不出毛巾就不足为奇了。
㈤ 世界上主要产棉花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怎样的自然条件适合生产棉花
世界主要棉花产区
中国、美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埃及等。其中中国的单产量最大,乌兹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之称。
种 植
抓好播种,确保一播全苗,是确保高产的第一个环节。播种保苗环节的栽培主攻方向是实现“五苗”,即“早、全、齐、匀、壮”。“早”就是适期播种、早出苗;“全”就是不缺苗断垄、保证计划密度;“齐”就是棉籽萌发出苗整齐一致;“匀”就是棉苗分布均匀一致;“壮”就是棉苗生长稳健、根系生长迅速、最终实现棉花早现蕾开花、早结铃吐絮。播种要在搞好施肥整地造墒、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抓好种子处理、足墒播种、适期播种、适量播种、适深播种、抗旱播种,同时大力推广脱绒包衣种子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
一、施肥整地造墒
农谚说“土是本、肥是劲、水是命”,这说明棉花播种前搞好整地施肥造墒的重要性。一般要求棉花播种前15天左右及时进行整地施肥造墒。每亩施有机肥6000—8000斤,三元复合肥100斤,锌肥2—4斤,硼肥2斤,黄萎病发生地块要增施钾肥每亩硫酸钾20—30斤。生产实践证明,增施钾肥,黄萎病发病株率明显低于不施钾肥的。施肥后,及时耕翻整地,要把地整的无明暗坷垃上暄下实、平整无洼地,能在大雨后及时排水。一般低洼地块形成积水,容易引发黄萎病发生,严重时,造成棉花萎蔫死亡;平整地块发病较轻。整地后,有水浇条件的,要及时浇水造墒,为播种打好基础。
二、选用优良品种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棉花增产增收的第一要素。选用优良品种,主要抓好三点:一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种植的好品种,根据近几年我县种植品种的考察,比较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有新丰66、鲁棉研28、鲁棉研21、鲁棉研22、中抗12等。另外,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提倡推广种植抗虫杂交棉,我县地处鲁西南地区,光热资源能够满足杂交棉的生长需要,种植杂交棉可以实现更高的产量,适合我县种植的杂交棉有鲁棉研15、鲁棉研30等。二是选择健子率高的棉种,一般毛籽健子率要在70%以上,脱绒包衣光籽健子率要在80%以上。另外,提倡种植脱绒包衣光籽。种子脱绒包衣,就是给棉种脱去短绒包上一层种衣剂,种衣剂中含有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成分,包衣棉种播到土壤中后,就可以在种子周围(3厘米)形成保护屏障,直接杀死地下害虫和土壤中的病原菌,同时被根系吸收,将药剂传送棉苗的地上部,以杀死棉花苗期的主要病虫害,对苗期病害虫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期长达45—55天,同时可以促进早出苗,促进增产,一般可以早出苗2天左右,有利于实现一播全苗、壮苗早发,棉苗整齐度高,霜前花率高,单产平均增加7—10%,同时脱绒包衣使棉种丸粒化,可以进行机械化播种,使用播种搂播种,能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但是包衣种子播种时绝对不能进行浸种,同时播种剩余的种子要深埋地下,防止人畜中毒。三是购买种子时,到正规种子门市部购买,要看好说明,所要购种发票,以便出现问题时进行索赔。
三、种子处理
1、晒种。一般在播种前15天进行晒种。晒种,可以打破棉种的休眠状态,有效杀灭棉种表皮病菌,减轻苗期病害,促进种子后熟,增强种子吸水力和种皮透气性,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促进种子萌发出苗。毛籽种子要在强光天气条件下曝晒3—5天,每天晒5—6个小时,一般摊晒厚度不超过10厘米,每天翻动3—4次,以保证晒匀晒透。脱绒包衣种子,要在弱光天气条件下晾晒1天左右。晒种时,特别注意不要石板上、水泥地面或塑料薄膜上晒种,以避免高温灼伤棉种,影响种子发芽率。
2、浸种。温汤浸种是我国一直沿用至今的传统毛籽处理方法,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出苗,特别是在土壤墒情较差的条件下,有利于实现一播全苗。脱绒包衣种子不能进行浸种。经山东农业大学试验证明,温汤浸种一般不具备减轻苗期病害的作用,反而如果浸种时间太长,造成种子内养分外流太多,可能加重苗期病害的发生。所以,浸种的关键是掌握种子吸水不宜太多,一般以达种子本身风干重量的60%—70%、种皮发软、子叶分层为宜。浸种时间长短,以水温而定,18—20℃条件下,浸种12—16小时,捞出控干进行药剂拌种。不必强调温汤浸种。不提倡催芽。
3、药剂拌种。药剂拌种,可以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和播种后周围土壤中的病菌,以提高出苗率,防治苗期病害,配合使用杀虫剂拌种,也可以减轻苗期虫害的危害。拌种药剂,含有一定数量的杀菌剂、杀虫剂及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常用的药剂和处理方法是:按20斤干棉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克拌种;或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125克拌种。
四、足墒播种
由于棉种萌发出苗对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要求严格,尤其是水分。我县棉区冬季雨雪稀少,土壤墒情是常年影响出苗的限制因素。因此,有水浇条件的,播种前必须适时造墒,一般要求不迟于播前15天左右进行浇灌,以确保地温及时回升,不影响播种。无水浇条件的,要采用水种包包抗旱播种方式或地膜覆盖。
五、适期播种
温度是决定播期的重要依据。一般在5厘米地温5天稳定通过14℃时,就是棉花的播种时期。根据我县的气候条件,棉花适宜播种期是4月中旬。但是近几年由于受倒春寒影响,这个时期常有阴雨天气,气温低土壤湿,常造成棉花苗病发生重,死苗严重,不利于保全苗。一般从终霜期考虑,掌握“冷尾暖头”抢时播种。近几年随着温室效应加剧,无霜期加长,一般霜降期推迟到11月上旬,因此可以适当晚播几天,以有利于保全苗。
六、适量播种
应根据播种方式、发芽率高低、留苗密度及土壤墒情状况而定。条播,每亩需毛籽种子10—12斤。点播或穴播,毛籽每穴3—5粒,每亩需种子5—7斤;脱绒包衣种子每穴2—3粒,每亩需要种子3—4斤。播种量不能过大,否则,既浪费种子,出苗后又易形成高脚弱苗,病害发生重。
七、适宜播深
一般播深以3—4厘米为宜。播后及时覆土并适当镇压。
八、抗旱播种
东平县春季一般经常干旱,无造墒条件的棉田要实行抗旱播种,一般采用“水种包包”的方法。技术要点是:按行距要求开浅沟,沟深2.5—3厘米;匀溜水,水量以接到底墒为宜;水下渗后,按株距要求播种;然后覆土起脊,要湿土在下、干土在上,并适度镇压,脊高3—5厘米,脊宽10—13厘米;待70%棉籽扎根时,及时破脊去覆土,一次扒平放完。
九、地膜覆盖
春季温度回升慢、温度不稳定是限制棉花一播全苗、促壮苗早发的重要因素。地膜覆盖具有保温增温作用,同时具有保墒提墒作用,可以确保棉花一播全苗、壮苗早发。地膜覆盖棉花根据播种和覆盖的程序,可以分为先播种后覆盖和先覆盖后播种。一般采用先播种后覆盖,覆盖地膜时,地膜要与地面紧密接触,地膜边缘要尽量垂直压入沟内,入土深度不少于5厘米,同时覆膜后在膜上压土,一般每隔3—5米压一堆湿土,以防大风吹揭地膜,或地膜上下煽动伤害棉苗。
病 害
棉花红腐病
症 状 在棉苗未出土前受害。幼芽变棕褐色腐烂死亡;幼苗受害,幼茎基部和幼根肥肿变粗,最初呈黄褐色,后产生短条棕褐色病斑,或全根变褐腐烂。
棉花红腐病
防治方法 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棉花黄萎病
症 状 现蕾期病株症状是叶片皱缩,叶色暗绿,叶片变厚发脆,节间缩短,茎秆弯曲,病株畸形矮小,有的病株中、下部叶片呈现黄色网纹状,有的病株叶片全部脱落变成光秆。
棉花黄萎病
防治方法 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初病后和发病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棉花红粉病
棉花红粉病
症 状 整个铃壳表生松散的桔红色绒状,比红腐病的霉层厚,病铃不能开裂,僵瓣上也长有红色霉粉。
防治方法 可喷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棉花炭疽病
棉花炭疽病
症 状 棉籽和幼芽受害,变褐腐烂;棉苗受害,幼茎基部初呈红褐色斑,渐呈红褐色凹陷的梭形病斑,病重时斑包围茎基部或根部,呈黑褐色湿腐状,棉苗枯萎而死。子叶受害,叶缘产生褐色半圆形病斑,病斑边缘紫红色。
防治方法 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棉花枯萎病
症 状 病株一般不矮缩,多由下部叶片先出现病状,向上部发展,病叶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发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或紫红色的斑块。
棉花枯萎病
发生规律 发病与温湿度,枯萎病一般土温在20℃左右时开始显症,土温上升到25℃-28℃时形成发病高峰,当土温上升到33℃以上,病菌受抑,出现暂时性隐症,入秋后待土温下降到25℃左右,又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初发病后和发现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棉花立枯病
症 状 棉籽受害,造成料籽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渐扩展围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黑褐色、湿腐状,病苗倒伏枯死。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发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易破裂脱落成穿孔。
棉花立枯病
防治方法 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棉花曲霉病
棉花曲霉病
症 状 在铃壳裂缝处和虫孔处产生黄绿色或黄褐色的粉状霉层,高湿时呈绒毛状褐色霉层,棉絮也霉变,铃不开裂。
发生规律 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生,8、9月份的雨量将成为铃病发生轻重的关键因素。
防治方法 可喷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棉花角斑病
棉花角斑病
症 状 真叶发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成油渍状透明病斑,后变为黑褐色病斑扩展时因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
发生规律 苗期土壤含水量较高,7、8月份的铃期雨量较大,尤遭暴风雨侵袭时,角五病易流行。
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喷洒1:1:120-220波尔多液、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棉花黑星病
棉花黑星病
症 状 全铃受害,铃壳变黑、僵硬,不开裂。铃壳上密生小黑点。高湿下全铃满布烟煤状粉末。病铃棉絮烃黑色僵瓣。
防治方法 在烂铃病原较复杂的棉区,可喷洒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为提高防治效果,可用波尔多液或铜皂液加入上述药剂混合施用。
㈥ 俄罗斯曾经是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经济一直紧跟美国,即便是现在解体后俄罗斯依旧在国际拥有很大影
现在的俄罗斯算不上超级大国。解体前的苏联才是超级大国。现在俄罗斯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但是其在军事,尤其是在核武库方面仍然保持令世界胆颤的实力。
经济方面,苏联有先天的不足,而截止到二战后,美国的资本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经济实力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而苏联的经济条件世人有目共睹,温饱都几乎成问题,所以经济上,在二战结束初期,苏联和美国是没办法比的。
在80年代,苏联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多令世界瞩目的进步。下面是当时鼎盛时期的苏联在经济各个指标方面和美国的对比:
人口:苏联26450万人美国22260万
国民总收入:7054 亿美圆,美国:10528亿美圆,是美国的67%
人均国民收入:苏联2667美元;美国4730美元,是美国的56%
钢产量:苏联14800万吨,美国10380万吨,是美国的143%
发电量:苏联12950亿度;美国24750亿度,是美国的52%
石油产量:苏联60300万吨;美国43000万吨 ,是美国的140%
天然气产量:苏联4060亿立方米;美国6000亿立方米,是美国的 67.7%
商品煤: 苏联65300万吨;美国78400万吨,是美国的83.3%
家用轿车产量: 苏联133万辆;美国658万辆;是美国的20.2%
塑料:苏联360万吨,美国1386万吨,苏联是美国的26%
化学纤维:苏联117.6万吨,美国390万吨,是美国的30%
化肥:苏联2480万吨,美国224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11%
水泥:苏联12500万吨 美国770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62%
纺织品: 苏联71亿平米,美国40亿平米,苏联是美国的178%
联合收割机:苏联11.3万台,美国3.18万台 苏联是美国的355%
拖拉机:苏联55.7万台,美国27万台,苏联是美国206%
粮食产量:苏联18910万吨,美国2637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71.7%
肉制品产量: 苏联1500万吨,美国267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56.2%
奶制品产量: 苏联9060万吨,美国5830万吨, 苏联是美国155.4%
棉花产量:苏联332万吨,美国238万吨,苏联是美国139.5%
捕鱼量:苏联920万吨, 美国35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262.9%
商船吨位(注册吨位数):苏联2226.2万吨,美国1618.8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37.5%
财政收入:苏联4572亿美元;美国4659.4亿美元,苏联是美国的 98.1%
对外贸易额:苏联1225.4亿美元;美国3962.4亿美元,苏联是美国的30.9%
军事方面的对比:
俄罗斯比美国有全面的差距,除了核武器有能力保持相互毁灭。
武器装备比美国至少差一代以上,很多都差好几代。原因是苏联无视经济规律,严重透支国家,现在苏联一解体,除了核武器其他常规武器经费根本无法保障,很多武器都是苏联时代留下的,小修小改,没有新东西。而美国的强大经济国力做后盾,武器的研制一直领先,从未间断。
不论军队规模,武器质量和数量和性能,还有军队士气,实战经验,研发能力,组织于管理。这个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和美国抗衡,美国都在各个方面指定了现在和未来的标准,其他国家都以自己军队某一方面能达到和接近美国标准而骄傲。不要说超过了。
㈦ 棉花的原产地是
棉花为双子叶植物,属锦葵科、棉属,原产于高温、干旱、短日照的热带和亚热带的荒漠草原,是多年生的亚灌木或小乔木。经过人类长期的栽培驯化,才逐步成为栽培的一年生作物。
㈧ 分析俄罗斯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1.俄罗斯地域辽阔,有广阔的平原,如东欧平原,土地平坦便于耕作.
2.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的土壤较为肥沃,以及充沛的灌溉水源和星罗密布的灌溉工程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
3.俄罗斯西部的部分地区受到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气温变化小,常年有雨.适合一些农作物生长.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4.由于地域辽阔,可以因地制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南部地区光照充足,适合种植棉花、向日葵、胡麻的经济作物;而伏尔加河流域潮湿的很多地区较适合种植亚麻等.
5.东欧平原等地区交通便利,农业基础设施齐全,加上俄罗斯的重工业发达,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利条件:1.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年均气温低,热量不足.
2.河流的封冻时间长春夏又有凌汛.
3.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占据了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这些高原和山地大都不适合发展农业.
4.北部广大地区光照不足,气温低下,冻土深厚,积雪覆盖.
5.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气候,所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
㈨ 棉花的主要生产国有哪些
世界纤维生产主要来源于棉花、黄麻及其他麻类作物。
棉花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纤维作物,自32°S至47°N都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亚洲,2000年亚洲收获面积2121万hm2,占世界的63.9%。欧洲和大洋洲棉花分布较少,仅占世界收获面积的3.0%。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韩国、土耳其、澳大利亚和埃及是世界棉花的主要生产国。2000年中国棉花总产占世界产量的36.3%,居世界第一位;收获面积475万hm2,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棉花面积为世界第一,总产居第二。目前世界棉花总产量中,陆地棉约占90%,海岛棉约占8%,草棉和亚洲棉约占2%。
黄麻及其他麻类作物生产以亚洲为主体,收获面积和总产分别占世界的96.0%和97.2%。
㈩ 新疆棉花出口俄罗斯吗
新疆棉花出口俄罗斯,俄罗斯纬度偏高,不适合棉花生长,需要大量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