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冷战中的俄国,做一个时间线。什么时期发生什么事情,只写俄国就好,详细一点。跪求
冷战时期91946---1991),俄国属于苏联时代.
1953年,斯大林去世。
1956年,苏共20大,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
1962年,古巴导弹事件。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
1991年 ,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
⑵ 俄国在冷战中处于什么地位
一 处于美国的骗局当中。星球大战计划对美国来说只是一些动画,对苏联来说却是真实的,庞大的军费开支严重拖累了经济。
二主导改革,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他在访问中国之后,宣布苏联改革,要用100天时间走完中国10年的路,于是经济开始混乱,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三 思想处于主动状态,戈尔巴乔夫的思想改革。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把经济混乱的责任全部推卸给苏联的旧制度,让人民出现了两派分化,矛盾四起。
四 政治上谋求新出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开始当总统,实施多党制,这让苏联人认为苏联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所以没必要保留苏联,国外势力乘机渗透,反对派迅速崛起。
五最后处于下风。,政治动荡以,来苏联从头到尾没有对平民动过一枪一弹,倒是给俄罗斯带来民主自由的叶利钦,是用坦克炮与国会对话的,最后,大炮下的”民主“赢了。
⑶ 苏联在冷战时期面对的国际形势
冷战时期北约和华约军事对立,界限分明。相互军事力量博弈,暗杀、策反、间谍渗透等实行的是不开火的战争,所以称之为冷战。在冷战的大部分时间,苏联为首的华约对北约一直处于攻势状态,直至苏联解体,华约解散。
⑷ 冷战后俄罗斯对外战略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冷战后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1992年)实行向西方“一边倒”政策,尚未提出明确的亚太战略目标。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为了争取西方经济援助,努力“融进西方文明社会”。这一阶段的对外战略和政策特点:
其一、完全向西方国家倾斜的“一边倒”政策。
其二、以寻求西方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作为推动国内激进经济改革的动力源,把西方的援助看作是解决国内经济困难的灵丹妙药,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与西方国际社会保持一致,在涉及俄罗斯切身利益问题上唯唯诺诺。
其三、1992年初期,俄罗斯外交部制定的外交政策虽然提出不但要偏重于欧美,而且要侧重于亚洲,但并未付诸具体行动,在目标和政策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第二阶段(1992-1993年)积极推行稳定东部安全环境,扩大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影响,确立以“亚太大国”地位为主要目标的亚太战略。
俄罗斯在推行经济改革过程中付出重大代价,但仍未获得大规模援助和西方社会的信任,这大大伤害了俄罗斯人敏感的自尊心。俄罗斯不得不重新调整它的外交战略,把目光投向经济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亚太战略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其一、以经济合作为中心,发挥俄罗斯远东的经济潜力和地缘经济优势,争取融入亚太多边经济合作机制,成为亚太经济合作伙伴。
其二、以安全对话为重点,积极推动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体系。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全力推行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保持亚太力量均衡格局,借助亚太制衡欧美,实现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大国复兴”战略。
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变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前一时期推行的亲西方外交造成的俄在亚洲格局中的不利局面,积极参与亚太地区所有的重要政治、经济事务。在亚太地区推行以保障经济利益为重点的安全战略,强化和重视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以显示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
在这一阶段俄罗斯亚太战略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其一、俄罗斯的亚太战略目标已不仅仅局限在谋求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的层面上,而是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国际合作,谋求尽快融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并把亚太地区营造成俄同西方抗衡的战略大后方和政治筹码。
其二、在亚太地区实现以经济利益为重点的安全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地位。
其三、这一时期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矛盾日益暴露,它逐步意识到,作为世界大国的俄罗斯在世界大家庭中并没有占据应有的位置,它追求的“俄罗斯大国复兴战略”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种种限制和阻挠。俄罗斯与欧美的关系此时是合作与对抗并存,在对抗和妥协中寻求发展空间。
⑸ 冷战后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分为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简述俄罗斯的对外关系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
呵呵。。。
⑹ 冷战时期的苏联经济怎么样人民生活幸福吗
高中历史老师回答您
冷战时期苏联在军事上有过强大时段,有过超越美国、威胁美国的时段,但是由于苏联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分强调积累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和份量,而忽视消费,以及军工比例过大等等原因,经济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处于困难境地。由于重积累忽视消费,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人民生活一直处于低下的水平。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如此脆弱的经济和困苦的人民生活水平面对境外的和平演变政策,一触即溃般爆发剧变,迅速解体和发生政权变色。不但解体,共产党政权垮台,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权。
⑺ 冷战时期苏联的全球打击军力多强大
苏联可以说在冷战时期十分强大,可以与美国抗衡,20世纪中后期,苏联发展到了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苏联在很多领域都超越美国。
苏联的战略火箭军编制14.6万人,陆基核力量拥有洲际弹道导弹1388枚,携带超过7000枚核弹头,足以对美国形成切实的核威慑。苏联在冷战结束,1991年解体这段时间,一直是拥有世界第一陆军,世界第二空军和世界第二海军的强大国家。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种种特殊原因,苏联15个成员国先后以独立国家身份加入到联合国大家庭。苏联在国外的所有财产、外交机构、军事设施,基本都由俄罗斯接收。
⑻ 冷战时期的苏联强大到什么程度,踏平欧洲只是时间问题
冷战期间,五角大楼的基本常识是,苏联能轻轻松松踏平整个欧洲,让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都觉得心慌………
一个说法是,当初驻东德的红军士兵在酒馆里对一迷路的西德官员说:“我们能在3天之内,可以轻松碾碎整个日耳曼民族,至于法国、英国、意大利、北欧诸国等等,一周内也能搞定……”
从苏联拥有的核潜艇数量来看:
弹道导弹潜艇
G级弹道导弹柴电潜艇23艘
H级8艘,Y级34艘,D级43艘台风级6艘
北风之神1+2艘
飞航导弹核潜艇:
J级12艘,E1级5艘,675型E2级16艘,661型P级1艘
670/670M型C级17艘,949/949A型O级13艘(其中包括着名的库尔斯克号)
攻击型核潜艇:
627型N级13艘,645型1艘,V级48艘,705/705K型A级7艘,945/945A型S级4艘
971型阿库拉16艘,亚森级在建。
是的,苏联曾装备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潜艇群,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其它所有国家的核潜艇数量,简直疯狂!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苏联奉行了一套和美国截然不同的海军战略,美国信奉以航母为中心的空优战略,苏联则信奉以导弹为宗旨的饱和攻击。并且苏联认为真正的战争爆发时,航母就是一座移动棺材,所以青睐于隐蔽性更好的潜艇。到赫鲁晓夫时,这个善于挥动核大棒的狂人更是将导弹战略发展到了顶点。
仅数量优势显然不是苏联人愿意看到的,他们还造出了很多世界第一的核潜艇。除了无所不知的台风级,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实在是太令人瞩目了。台风级共建造了六艘,目前几艘在役不得而知。但其中一艘于08年在北德文斯克被拆解,值得一提的是拆解的资金来源于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
主要说一下鲜为人知的阿尔法级,阿尔法级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第一艘全钛合金艇壳核潜艇,下潜深度最大(1200米,苏联解体后解密为750米,现在仍然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要知道目前主流仍然是300-500米),水下航速最快(38节,目前主流的核潜艇仍然是20节左右)。p级虽然航速可以达到42节,但只有一艘实验艇,不做讨论。阿尔法级除了一艘沉没外,其余已全部退役。
虽然现在这些核潜艇大多数都因为俄罗斯没钱维护只能在在港口腐朽,但在当时的苏联。拥有它们的红色巨人足以实现任何野心。
⑼ 俄罗斯四十年前是什么样的
1980年的俄罗斯正处于前苏联时期,当时苏联正与美国处于冷战对峙时期,国防军事力量强大,但是国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就业、物价等民生领域存在较大短板,为以后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⑽ 苏联在冷战时最辉煌的时候
我觉得啊,苏联最辉煌时期应该算是从1955年华约成立开始到60年代初爆发古巴导弹危机解决算是结束了!
这段时期,苏联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同时国内经济稳定而且有所发展,军事上完全可以和美国及其北约抗衡。过了这个时期,越到后来,苏联经济的不平衡表现就越是明显了,直接导致军事上预算减少,内部矛盾加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随之降低。
苏联海军的航母一直都无法和美国抗衡,苏联海军主要是依靠潜艇和其它水面舰只和美国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