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长笛的问题(外国的)
笛子种类很多的,就西洋乐器来说,长笛就分为C调长笛,G调中音长笛,低音长笛和短笛。
风笛起源于古罗马,17至18世纪成为苏格兰很重要的演奏乐器,听说很难吹得,是有个皮制的风袋向里面吹气,还装有两种发音簧管,分有按音孔的曲调管和无按音孔的持续音管两种、前者是单簧或双簧,1~2支;后者1~3 支,书上说的拿来大家分享。我是吹竹笛的,呵呵,还是喜欢中国古老的东西。
2. Sicilienne (faure) 长笛部分的 乐谱
1•西西里舞曲 (弗瑞) sicilienne (faure)
本曲为法国作曲家弗瑞 (gabriel-urnfaure,1845-1924)作于1893年3月,大提琴曲,后改编为长笛曲,据说原为戏剧 配乐《贵人迷》的片段,后曾用于其所作戏剧配乐《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乐曲为三部曲式,g小调,小行板,6/8拍子。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衬托下,长笛轻轻地奏出了第一部分主题。这一主题具有典型的 西西里舞曲的体裁特点和浓郁的田园风格。中间部转至降e大调,乐队在高音区柔和地奏出中间部主题,同时长笛采用对位旋律与主题形 成浑然一体的交织。乐曲继续保持西西里舞曲特有的特点和抒情性,但旋律更为委婉流畅,也更具有歌唱性。随后音乐再现第一部分并结 束。
http://bbs.megajoy.com/lion_do_only/up_file/2005/3/8/lion_20 05389173313038148_3.mp3
2•《黛依丝》冥想曲 (马斯内)thais'meditation (massenet)
这首曲子有时也译为《沉思》,法国作曲家马斯内 (julesmassenet,1842-1912)作,小提琴曲,原为所作三幕歌剧《黛依丝》第二幕中第一与第二场之间的间奏 曲,后来经常单独演出。歌剧取材于法国作家法朗士(18牡-1924)的同名小说,于1894年在巴黎首次演出。剧情为:亚历山 大城容貌艳丽的名妓贷依丝整日寻欢作乐,过着奢华的生活。青年修道士阿塔纳尔决心拯救其灵魂。在他的布道和劝说下,黛依丝终于斩 断情缘,扳依上帝,随阿塔纳尔跋涉荒野,迸人修道院。阿塔纳尔与黛依丝分别时,发现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她,痛苦而不能自拔。数年 后,阿塔纳尔突闻贷依丝病危,急往探视,向她表白了炽热的爱情,并劝她重寻人间欢乐,但为时已晚,黛依丝面对其其中的天使,瞌然 长逝。阿塔纳尔陷入悲痛与绝望之中。这首幕间曲主要表现黛依丝在阿塔纳尔的劝说下,产生了寻求安宁的愿望。
http://bbs.megajoy.com/lion_do_only/up_file/2005/3/8/lion_20 0538924174381964_4.mp3
3•圣母颂 (古诺)ave-maria (gounod)
法国作曲家古话 (charlesfrancoisgounod,1818-1893)作于1859年,原为声乐曲 (女高音、管弦乐队与管风琴),后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器乐曲。圣母颂系天主教颂歌,歌词较固定。十九世纪后出现的《圣母颂》歌词大 都由后人创作,但古诺仍沿用教会原来歌词,但在曲名上注有"附在巴赫第一首前奏曲上的宗教歌曲",即以巴赫这首世俗乐曲作为伴奏 部分,这说明本曲已不再是纯粹的宗教作品。乐曲优美动听的主旋律与伴奏声部——巴赫的前奏曲相辅相成,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才华。
乐曲采用行板,4/4拍子。一开始轻轻奏出巴赫c大调前奏曲开头四小节的分解和弦式音型,形成整个乐曲恬静的基调。随后呈现主旋 律,这一旋律悠长宽广,犹如缕缕退思,充满了对本来的懂惧。崇高的情绪,纯净的气氛,随着乐声的流动而深化。乐曲反复一遍之后, 在充实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http://bbs.megajoy.com/lion_do_only/up_file/2005/3/8/lion_20 05389455371508020_1.mp3
4•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肖邦)antaisie-lmpromptuincsharpminorop.66(chopin)
本曲为波兰作曲家肖邦 (fredericfrancoischopin,1810-1849)创作于1834年,原为着名的钢琴曲。但在肖邦生前并没 有发表。音乐研究家们认为:肖邦之所以没有发表它,是因为他感到这首曲子的第一主题和作曲家莫舍列斯的《降e大调即兴曲》的第一 主题有些相像的缘故。但是肖邦的主题比莫舍列斯的主题要丰富得多。肖邦是因为不想给人以谈论他袭用别人的主题的话柄,才没有发表 这首幻想即兴曲的。
即兴曲是十九世纪初,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它是指一种形式简洁自由、结构完整、具有即兴性质的中小型器乐独 奏曲,常常是用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写成,乐曲往往能把作者的感情直接体现出来。幻想曲也是一种用复调手法写成的即 兴独奏曲。它的主题多采用民歌、舞曲或浪漫曲,结构较自由。肖邦一生共写过四首即兴曲,都是在他创作成熟时期创作的。这四首曲子 都没有明显的体裁特征。《升 c小调幻想即兴曲》是其中创作最早的一首,写于1834年,编为作品六十六号。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第一段,是激动的快板。从织体上讲,它是一种钢琴指法练习曲,在左 手弹出一个四拍八度长音之后,主要是弹分解和弦。有手从第五小节进人,全是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十分轻巧,表现如同行 云流水般的思绪。这里用长笛的连音和吐音来表达,别有风味。
中段转为降d大调。它是如歌的小广板,旋律流畅,温柔迷人,韵味深长,好似对幸福的回忆和幻想。它被人们认为是肖邦最优秀的抒情 音诗之一。这个优美的旋律反复一遍之后,又进行了发展。最后,它又回到升。小调上,引出再现部。这时,在情绪上比第一段更加激动 ,直到后半部,感情才慢慢平静下来。尾声再次出现中段优美如歌、温柔安详的主题。
http://bbs.megajoy.com/lion_do_only/up_file/2005/3/8/lion_20 053895327624038_2.mp3
5•明月之光 (德彪西)clairdeellmne(debussy)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 (claudedebussy,1862-1q18)作于18q0年,1905年修订,钢琴曲,为其早期代表作《贝加摩组曲》中 的第三首。本曲为作者流传最广的钢琴作品,意大利评论家加蒂指出:"那上行琶音是如此轻盈,犹如向天空喷涌的清泉,然后在主属音 的交替中恢复平静,主题在这一背景中延伸扩展,宽广而富有表情。"
本曲改编为长笛演奏后,突出了长笛飘逸的音色和旋律感。乐曲一开始在行板速度上呈现的乐思温和而幽静,这一委婉的旋律,轻轻波动 、缓缓起伏,描绘了月夜特有的诗情画意。接着,在和弦的晃动下,高音区轻轻奏出富有歌唱性的 "月光曲"。随后,速度稍稍加快,流动的琶音,如同月光荡漾,流畅而舒展。在琶音衬托下,上声部也越来越明朗,着意描绘了溶溶的 月色。最后,再现开头的乐思,以分解和弦织成的柔美结尾终曲。
http://bbs.megajoy.com/lion_do_only/up_file/2005/3/8/lion_20 0538101312727761_3.mp3
6•幽默曲op.l01-7(德沃夏克) humoreske(dvorak)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antonindvorak,1841-1904)作于1884年8月,为其钢琴曲集《八首幽默曲》中的第 七首。幽默曲是一种具有幽默恢谐感的器乐曲,流行于十九世纪,规模一般不大,格调高雅,表情变化较大。
本曲是德沃夏克着名的器乐小品,曾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器乐曲。全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旋律流畅优美,穿插于音符之间的短时值 的休止符,使乐曲充满了活泼幽默的色彩。中间部转人同名小调,旋律纯朴动人,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随后音乐再现第一部分结束。
http://bbs.megajoy.com/lion_do_only/up_file/2005/3/8/lion_20 05381083647393952_4.mp3
7.爱的忧伤 (克莱斯勒) liebesleid(kreisler)
作者为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fritz研eisler,1875-1962)。本曲为其小提琴曲集《古典手稿》中的第十一首,也是其中名为《古老的维也纳 歌舞》的三首小提琴小品的第一首。由于克莱斯勒本人就是一位技巧出众的小提琴演奏大师,所以他的作品极富浪漫情调和技巧性。
乐曲运用了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三拍子节奏和速度。全曲始终贯穿着略微伤感的情绪,旋律的起伏好似情感的波动,悠思绵绵。 主题a是一个具有维也纳古风格的圆舞曲旋律,朴实柔和十分动人。主题b仿佛是对往日的无限追忆,恬美而略带伤感。音乐再现主题a 、b后进人尾声。
http://bbs.megajoy.com/lion_do_only/up_file/2005/3/8/lion_20 05381014831612282_5.mp3
8•练声曲(拉耪玛尼诺夫) vocalise(rachmaninov)
本曲由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 (sergeirahmaninov,1873-1943)作于1912年,•原为独唱曲,为同年所作《浪漫曲十四 首》中的最后一首,题献给苏联女歌唱家涅日达诺娃。本曲在1915年9月21日修订,后被改编为各种器乐曲。
练声曲原指专供练习歌唱的歌曲,无歌词,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后来也指以相同形式写成的艺术歌曲,本曲属于后一种。乐曲采用 各自反复的二部曲式,主题旋律委婉舒缓,犹如轻轻拂动水面的秋风,温和而略带愁思,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色彩。第二部分起伏较大 ,奏出了叹息般的抒情旋律。结尾时,伴奏声部再现开头的主题,最后在高音区连绵不断的长昔中徐徐终曲。
http://bbs.megajoy.com/lion_do_only/up_file/2005/3/8/lion_20 05381105829533051_1.mp3
9•野蜂飞舞 (里拇斯基-科萨科夫)themghtofbumblebee(rimsky-korsakov)
本曲为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nikolairimsky-kors酞ov,1844-1908)作于 1900年,原为管弦乐曲,是其所作《沙皇萨尔丹的故事》中的幕间曲。歌剧脚本取材于俄国诗人普希金(1@7qq_1837 )的同名童话诗,剧情为:萨尔丹沙皇出征时,皇后米莉特里生下了王子萨顿。皇后的两个姐姐出于嫉妒,写信向沙皇诬告皇后生了个怪 物。萨尔丹沙皇听信谗言,下令将皇后与"怪物"装进木桶,投人大海。皇后与王子漂至一个荒岛后,王子从鹰掌爪下救下了公主变成的 天鹅。公主为答谢王子,帮助他化身野蜂去报仇。野蜂无情地蟹刺妒妇和昏庸的沙皇,后来沙皇终于醒悟,找回了皇后和王子,王子和公 主结为夫妻。这首幕间曲以野蜂飞舞的音乐形象,为即将开始的野蜂复仇的情节作铺垫与道染,常常单独演奏。
乐曲具有"无穷动"的体裁特点,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组成的半音上下级进的"滑行音阶",模仿野蜂飞舞的嗡嗡声,曲调忽强忽弱,类 比盘旋上下的野蜂时近时远的动态。接着另一主题由跳进的音程构成,强而有力,似乎带有怒气冲冲的人格化色彩。最后乐曲茬千脆利落 的尾声中结束。
http://bbs.megajoy.com/lion_do_only/up_file/2005/3/8/lion_20 05381151554909696_1.mp3
l0.梦幻曲(舒曼) taumerei(schumann)
本曲为德国作曲家舒曼(robe“nschumann,1810-1856)作于1838年,为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 。作者曾在写给未婚妻、钢琴家克拉拉的信中写道:"由于回忆起你的重午时代,我写下了这部作品。"作者对这部套曲十分满意,他还 在信中说:"我非常喜欢它。看来,它在演奏时会给人们以极好的印象。至少,首先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梦幻曲》是这部套曲中 最着名的一首,也是作者所有乐曲中最着名的作品,常单独演奏,也被广泛改编为各种器乐曲。这首乐曲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懂慢,它如 梦境般的诗情,使人联想到幸福生活的种种情景。
乐曲为f大调,4/4拍子,由四小节上行后逐渐下行的旋律构成,速度缓慢,节奏平稳,整个旋律起伏匀称;渗透着宁静的某想色彩。
后面的音乐只是这一段美妙如歌的旋律的变化重复。这段音乐素材,总共出现了八次,每一次起旬的末尾都有些变化,使音乐表情细腻动 人。衬托旋律的和声丰满而并不复杂,使乐曲增添了一缕温和的情绪。与这支旋律相呼应并有时交织在一起的对位声部,既自然又表情丰 富。精练的音乐语言,鲜明的音乐形象,引人人胜的表现力,使这首给人们以美好希望的抒情诗长久流传。
http://bbs.megajoy.com/lion_do_only/up_file/2005/3/8/lion_20 0538122055923293_2.mp3
11•旋律(格鲁克) melody(gluck)
本曲为德国作曲家格鲁克 (christophwillibaldgiuck,1714-1787)作于1762午,原为管弦乐曲,为其歌剧《奥菲欧与尤 丽狄克》第二幕第二场中的舞曲音乐,由小提琴和长笛主奏。剧情取自希腊神话:奥菲欧因爱妻尤丽狄克不幸逝世,痛不欲生。爱神阿莫 尔为:其真情所动,允许奥菲欧迸人地府将妻子带回人间,并嘱咐渡过某河之前不得回视其妻。;奥非欧来到地府,引亢悲歌,凄楚枪侧 ,众女鬼感而生伶,准许奥非欧将妻子领回。在奥"菲欧带领妻子返回的路上,尤丽狄克苦苦哀求丈夫回首一顾,奥菲欧执意不从,尤丽 狄克以为丈夫变心,心灰意冷,不想复生。奥菲欧忘了爱神的禁令,回头一顾,尤丽狄克即又死去。奥菲欧痛悔不已,悲伤至极。爱神伶 其苦难深重,使尤丽狄克再度复活,一对爱侣终于重返人间。此剧第二幕第二场,描写奥菲欧迸人复仇女神把守的地狱之门,来到尤丽狄 克所在的幸福之谷。这时,音乐奏出这一优雅而咯带伤感的舞曲。
乐曲采用d小调,慢板,3/4拍子。一开始的主题旋律缠绵幽婉,徐缓如歌,带有明显的咏叹调特点,而不时出现的小二度音程使柔和 的旋律蒙上了淡淡的哀愁。在乐曲发展中,略带激动的曲调,起伏不安,仿佛在倾诉无尽的思念和痛苦。最后,经过反复和发展,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缓缓结束。
http://bbs.megajoy.com/lion_do_only/up_file/2005/3/8/lion_20 05381294440667945_3.mp3
12.天鹅(圣-桑) lecygne(saint-saens)
法国作曲家圣-桑 (saint-saens,1835-1921)所作,是其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第13首,原为大提琴所作,经常单独 演奏。
乐曲一开始,钢琴奏出恬静的波浪式琶昔,使人联想到水波激艳的湖面。接着在小行板上出现温婉舒展的旋律,端庄而高雅,表现了天鹅 在荡漾的碧波上浮游的神态,也把人引人一种纯净崇高的境界。
http://song3.wo99.com/userdir/201428/1110256253190681.mp3
13•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主题 (洛培)lovethemefrom"romeoandjuliet"(rota)
为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主题,电影公映后其旋律不烃而走,家喻户晓。其结构简单,旋律流畅优美,质朴感人。
http://song3.wo99.com/userdir/201428/1110257652942114.mp3
3. 这是什么笛子
那个叫长笛
长笛
乐器名称:长笛(Flute)
乐器本调:C 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小字一组C-小字四组C。
结构组成:管身(含吹节, 主节和尾节)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普通型:无缝镍银管,专业型:硬质真银。
乐器特色:清新、透彻,色调是冷的。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
长笛(Flute)为吹孔气鸣乐器,广泛用于现代管弦乐队,有时用于军乐,也常用于独奏、重奏。它的家族有短笛、高音长笛、中音长笛、低音长笛等,而以伯姆式C调标准笛为其代表。长笛为管弦乐队木管组中的高音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一般交响乐队至少用3只,第3兼短笛,规模较大者再加中音长笛。作为独奏乐器,长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 小调奏鸣曲》等。用钢琴、竖琴、吉他或乐队伴奏之独奏曲、协奏曲等曲目也极多。在室内乐中,长笛加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成为管四重奏;再加圆号,即成管乐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种组合,如W.A.莫扎特写了3 首长笛四重奏,用长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组成。长笛本家族也有多种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长笛等搭配成长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长笛的流传已有好几个世纪,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当时它还只是竖吹的上面开孔的 粘土管。到了海顿所在的年代(1732-1809),长笛已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19世纪初, 随着特奥巴尔德·波姆发明的按键装置(后来亦被用于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等),长笛完成了定型。
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婉约如冰澈的月光; 而且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在交响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独奏乐器。
长笛的种类很多,除常见的普通C调长笛外,还有降D、降E调长笛,G调次中音长笛,C调低音长笛等,不过应用较少。
它的家族横吹笛最早于12世纪从亚洲传入欧洲,形似中国笛子(无膜的闷笛),约600余年不断改进,始成现代长笛。中世纪期间,早期的无键长笛主要用于军乐。至17世纪中叶始作为重要乐器,用于歌剧和宫廷乐队。长笛的首次重大改进,在17世纪后期,由法国人木管乐器制造家J.奥特泰尔及其家族完成。而更重要的根本改革,则是在19世纪30年代初,由慕尼黑的T.伯姆作出。
构造与发音原理 长笛为木质或金属管状体,全长62厘米,笛头闭塞,塞头距管端约5厘米,笛尾开放。为便于携带与调音,由2或3段插接组成。笛身为圆柱体,内径1.9厘米,从与笛身插接处起,其内径至塞头渐缩细为1.71厘米。以离塞头1.7厘为中心,开椭圆吹孔,上覆吹孔盖,开同样椭圆孔,与吹孔相连,使盖面与孔壁形成锐角,气流即冲击此边棱,激棱发音,管壁开指键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键启闭,以变换开管长度,产生不同音高。
音域 古六孔横笛的音域仅有两个八度多。后屡经改进,19世纪初为d1~a3,有完全的半音阶。伯姆长笛扩展为c1~d4。现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长笛制作日精,指法屡有创新,专业型笛尾加长,可下行至b音,此与吹奏#f4等泛音有关。因此目前音域扩展为b~#f4,共44个半音。
低音区b~#c2音色丰美醇厚,惟穿透力较为逊色;中音区d2~#c3音色清澈朗润;高音区d3~b3音色光辉明亮,穿透力强;超高音区c4~#f4,音色尖锐刺激,穿透力极强。近代作品有时用断音强奏,以显示特殊效果。
演奏 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锐角发音。其特殊技巧有:①泛音:用放松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产生类似弦乐器的清音效果;②滑音:手指在键孔上逐渐滑闭,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③同时哼唱:在演奏长笛的同时哼唱;④模拟打击乐:快速拍打音键,同时口中发出咂舌的“嗒”声,可发出模拟打击乐的声音效果;⑤呼啸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气,同时按乐谱快速移动手指,造成啸声效果;⑥模拟铜管乐器:两唇紧贴吹口,开小孔吹气,发音如同小号。上述各种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锋派音乐中常大量应用。
应用与曲目 长笛为管弦乐队中木管组中的高音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一般交响乐队至少用3只,第3兼短笛,规模较大者再加中音长笛。作为独奏乐器,长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小调奏鸣曲》等。用钢琴、竖琴、吉他或乐队伴奏之独奏曲、协奏曲等,曲目也极多。在室内乐中,长笛加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成为管乐四重奏;再加圆号,即成管乐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种组合,如W.A.莫扎特写了3首长笛四重奏,用
长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组成。长笛本家族也有多种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长笛等搭配成长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历代大作曲家都有长笛曲目创作,如巴赫的 6首奏鸣曲,3首《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组曲》;L.van贝多芬的《B大调奏鸣曲》;莫扎特的3首协奏曲;A.维瓦尔迪的13首协奏曲;G.P.泰勒曼的12首幻想曲;G.F.德尔的7首奏鸣曲;J.海顿的协奏曲与3首奏鸣曲。
中国作曲家的长笛曲目,主要有贺绿汀的《幽思》、田保罗的小奏鸣曲《清晨》和黄虎威的《天山之歌》等。
长笛族系 短笛,一种较常用的小型长笛。管长仅为长笛之半,在交响乐队中多由第3长笛手兼用。短笛为
C调,音域d2~c5。记谱与长笛相同,而实际发音高八度,为所有吹管乐器中的最高音乐器。音色尖锐,光辉明亮,穿透力极强。在配器上,无论规模多大的乐队中,用一只已足可扩展音域,增大纵深能力。对于铜管乐队尤其重要。常用于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终乐章的胜利进行曲中,用它来增加巍然屹立、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的《第六交响曲》第4乐章中,用短笛来描绘雷电轰鸣的场景。□.П.穆索尔斯基在交响诗《荒山之夜》中,用它来描绘群魔乱舞时阴森凄厉的哭声。
为短笛写的独奏曲有维瓦尔迪的4首协奏曲等。
中音长笛,1854年为伯姆所创制的G调笛。基本形制是将C调长笛放大加长,指位指法不变。G调长笛长82.75厘米,内径为2.6厘米,音域g~c3。发音丰厚甘醇,洪亮有力,从pp到ff始终如一,听起来颇似圆号。在室内乐、重奏及交响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低音长笛,C调,较标准长笛低一个八度,笛头下端的管,拐两个弯而直下。在近代作品中,它的地位日趋重要,尤其是在长笛合奏中,能使音色浑然一体,可与弦乐重奏媲美。
4. 为什么长笛又叫波姆式长笛
因为波姆是长笛的改革者
5. 长笛分几类,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分为2类。
一、中音长笛
1854年为伯姆所创制的G调笛。基本形制是将C调长笛放大加长,指位指法不变。G调长笛长82.75厘米,内径为2.6厘米,音域g~c3。发音丰厚甘醇,洪亮有力,从pp到ff始终如一,听起来颇似圆号。
二、低音长笛
C调,较标准长笛低一个八度,笛头下端的管,拐两个弯而直下。
(5)俄罗斯的民间长笛叫什么扩展阅读
长笛属于管弦乐的木管组。
木管又分:“无簧乐器”,有短笛、横笛(也称长笛);“单簧管”有竖笛、低音单簧管以及黑管。“双簧管”有高音双簧管、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虽都是木管双簧的乐器,实际上它们是高音、中音、低音的排列。
其中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管、低音巴松管,在18世纪的器乐中经常出现。到了19世纪则成为增强戏剧性气氛的主角。
6. 长笛,横笛,竖笛,竹笛哪些是西方的,哪些是中国的还有哪些笛什么地方的
中国笛有很多
“笛”是统称
横着吹的是“竹笛”
小小口哨型的是“口笛”
三人合作演奏的叫“巨笛”日本德笛箫叫“尺八”
长笛是西洋管乐中的木管乐器
同一木管组的有
短笛、
长笛、双簧管、单簧管、排萧和低音管
木管乐器的得名是由于它们起初都是木制的,但是现在许多木管乐器也用金属和塑料制造。
竖笛也是西方乐器中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
7. 长笛作曲家柯勒的资料
埃内斯托.柯勒(ERNESTO KOEHLER)是意大利着名的长笛演奏家与作曲家。1849年12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莫德那,父亲是莫德那宫廷乐队的首席长笛,是柯勒的启蒙老师。从少年时代起,柯勒就开始显露出长笛方面的才华。在1869年后的两年间,他担任了维也纳卡尔剧院的首席长笛。1871年,他来到俄罗斯的圣.彼德堡,在帝国芭蕾剧院担任长笛演奏员,此时他才22岁。1900年起,他开始在帝国歌剧院担任首席长笛,并成为全俄罗斯最富有名望的长笛演奏家。1907年5月17日,他在圣.彼德堡逝世。
柯勒不仅是以为出色的长笛演奏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长笛作曲家、教育家。他为学生们谱写了中级程度的独奏曲、二重奏、四重奏曲,为演奏家谱写了难度较大的、华丽的音乐会独奏曲、幻想曲等,还以教育为目的编写了优秀的长笛初级教程、长笛中级、高练习曲。所有这些乐曲与练习曲在现代长笛的发展与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产生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