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罗斯的火星神童预言了什么
“火星神童”预言了地球灾难:
“火星神童”Boriska说:大约在2009或2012年,地球会有巨大的洪水,那将会为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是全球性的,我并不害怕,会有一些人活下来,我?应该可以活下来吧!妈妈呢,我就不知道了。
2. 俄罗斯最好的三个盟友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不仅强在综合国力上,还强在国际影响力上。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因此拉拢了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盟友。相比于北约,华约只是一个组织松散的社会主义联盟,全靠苏联的援助和武力镇压维系,随着苏联的衰落,华约也随之分崩离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但不包括国际关系。东欧剧变后,大部分前苏联国家都改头换面,投入北约和欧盟阵营中,波兰、巴尔干半岛等国甚至与俄罗斯反目成仇,充当美国反俄的急先锋。随着北约势力范围向东扩张,俄罗斯的盟友也所剩无几,目前只有白俄罗斯、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朝鲜等小国、弱国,完全无法与美国的盟友国相提并论。
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并不是靠武力维系的,而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荣辱与共,一损俱损,比如英国和以色列。英国在二战后实力衰减,靠美国的经济援助才有所恢复,如今英国仍处在不断衰落中,只有抱紧美国大腿,才能维持大国地位。以色列在美国高层有利益代言人,犹太复国主义渗透到美国政府、军队、媒体、金融、意识形态和教育体系等,与美国本是一体。
相反,俄罗斯与其盟友的关系是建立在美国对外关系之上,谁与美国为敌,谁就是俄罗斯的朋友,与美国关系越恶劣,与俄罗斯关系就越铁。反之,一旦美国在该国建立起亲美政权,与俄罗斯的关系就会分崩离析。因此,俄罗斯与其盟友的关系并不稳定,没有休戚与共的关系,也就不存在铁一般的同盟关系。
俄罗斯没有像美国一样的经济影响力,对国际关系看得也很清楚。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领导人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兄弟反目、盟友貌似神离、欧洲心怀鬼胎,种种变故让俄罗斯看清了西方国家的嘴脸。普京上台后彻底放弃了与西方国家修好的想法,转而专心整顿经济、平定叛乱、发展军备,继续保持苏联时期对欧洲的威慑力。在一次访谈中,普京公开讲道:“只有俄罗斯的海军、陆军和空军是永远的盟友”,引起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局势的发展果如普京所料,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国家集体翻脸,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到今天仍然没有解除。另一方面,强大的俄罗斯也让欧洲看到了崛起的希望,随着英国脱欧,欧洲正在考虑重新接纳俄罗斯,目前正在与俄罗斯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
3. 苏联不解体世界会怎样
苏联不解体,中国改革开放不会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苏联和美国、西欧都不希望再崛起一级,影响战略平衡。
如果苏联继续存在并且与西方对立,特别是民用科技方面,将会被西方拉开非常大的距离。
西方世界进入个人电脑、Windows操作体系、智能手机、互联网、智能手机时代。而苏联集团国家这些东西都不会出现在民生中。所有的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西方技术。
4. 人怀鬼胎、结果会如何
胎死腹中。这样的人害人害己~~~
5. 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家驱除俄罗斯外交官
政治需要,大家各怀鬼胎:
首先,英国跟俄罗斯互怼。
作为带头大哥的美国,出手力道最大,一口气宣布驱逐60名俄外交官,其中还有12名是俄罗斯驻联合国使团人员,俄罗斯驻西雅图的领事馆也被关闭。今天的特朗普再也不是商人特朗普啦,而是身处漩涡之中的总统特朗普。试问,目前美国政界最热的话题是什么?——通俄门。早前,美国国会就因为质疑特朗普通俄,史无前例地通过了《敌国法案》,剥夺了他在外交上的全面自主权。如今,在中期选举的压力下,特朗普自然得服从政治需要。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基本接近极限,只剩断交宣战了。
法、德两国明确表示支持英国。看起来是很暖人心。不过,考虑到脱欧谈判即将迎来最艰难的第二阶段,届时自由贸易、北爱尔兰边界等棘手问题就要浮出水面,那么在这件事情上,法、德两国有没有动其他心思?
波罗的海三国和其他那些参与了的东欧国家,就更不用说了。苏东剧变之后,加入北约最积极的就是他们,之后加入欧盟最积极的也是他们。本着抱团取暖的出发点,这一行为就很容易理解了。
6. 莫斯科战争中,为何德军宁愿冻死也不去抢苏联人的衣服
二战时期的德军所向披靡,百战百胜,军备优良,军民素质极高。从开始进攻苏联时,德军使用闪电战的作战方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使得苏联无法摸清德军的进攻方向,被德军长驱直入,难以抵挡。而希特勒见状后,异常自信,他认为完全可以在三个月内打败苏联,也就是冬天来临之前。
苏联实行的焦土战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以致于德军极大地丧失了战斗力。很明显,苏联的焦土战略效果十分明显,德军的确因为没有御寒之物死伤无数,而苏联人并非没有损失,苏联人损失的是百万百姓的住所,众多苏联百姓因为家乡被摧毁只能颠沛流离,最终惨死。
7. 苏俄内战的各怀鬼胎
反过来看,白军虽然人多势众、来势汹汹,但他们面临的问题却不像红军的问题那么好解决。有些问题短时间来看也许并不是很危急,但如果放任下去,其后果无异于慢性自杀。
首先是兵员的补充,在内战的初期白军拥有技战术水平高出对手很多的高素质兵员,白军中受过良好教育训练、经验丰富的军官充裕到可以作为普通步兵使用。高素质的兵员是白军最大的优势,而补充这些高素质兵员的伤亡,则是白军面临的最大的瓶颈问题。毕竟有热情参加白军的旧军人和贵族军官在数量上远远不能与支持革命的工人士兵相比,更何况白军在占领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行政体系,也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动员体制,不要说高素质兵员,就是“壮丁”恐怕也难以补充,即使有动员和补充,量既不足,在质上更远远不能与最初的那些职业军人相比。无法克服兵员补充的瓶颈,白军就只能是一支“一次性军队”,它的每一点消耗和损失都几乎是无法恢复的,每打一仗——即使是胜仗——就削弱一分,胜利越多,损失越多,实力越弱,离最终的覆灭也就越近了。
白军在军事上另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是缺乏统一的领导与指挥。在苏维埃政权的各路敌人当中,有忠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克伦斯基,有妄图复辟诺曼洛夫王朝和沙皇专制的——高尔察克、邓尼金,有想趁着天下大乱借机恢复故国争取民族独立的——曼纳海姆、毕苏斯基,有想割据一方占地为王的——彼得留拉,有想换取自由和回家的机会的——捷克军团、有纯粹就是看不惯苏维埃政府的政策、方针和路线的——叛乱的哥萨克、甚至还有干脆就是打家劫舍过了今天不想明天的流寇——马赫诺。这些力量虽然都与苏维埃政权为敌,但他们的政治信仰和目标却千差万别,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即使是目标立场大致一致的力量,彼此之间也缺少人望、能力都足以服众的领袖人物(由此看来对俄罗斯皇族和被俘的白军主要将领的果断处置应该也有消灭白军为之团结战斗的精神支柱和偶像的考虑)。这些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军事行动上协调一致、灭切配合,也就难免被内线作战的红军各个击破了。
不仅他们,参与进苏俄内战的外国干涉军也是各怀鬼胎:德国是为了彻底解除俄国继续与其作战的能力,消除两线作战的威胁,同时以俄国的资源补充本国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不足与损失;英国是为了恢复和维护一个对本国和协约国集团既依赖又合作的俄国政权;法国是为了防止德国利用俄国的资源和协约国援助俄国的武器物资继续战斗,并企图在由沙俄统治下恢复独立的民族国家中扩展自己的影响;日本是为了攫取俄国在远东地区的领土和权益;美国纯粹是为了和其他协约国成员在行动上保持一致。
8. 美国和苏联(现在俄罗斯)为什么总是对着干他们的恩怨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美苏争霸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打败了日本,并与英法盟军一起收拾了意大利,还与苏联在易北河会使,共同打败德国。苏联单独收拾掉了德国法西斯,还歼灭了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可以说两个大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非常大。二战结束后,随着战略利益的驱使和大国沙文主义,苏联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与美国争霸。美国出于消灭共产主义的需要以及利益驱动,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对抗。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但美国还占着世界的重要一极。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衣钵,但也已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