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俗的社交习俗
白俄罗斯社交习俗
白俄罗斯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白俄罗斯人直率, 喜欢开诚不藏埋;
乐于相互搞交往, 通情达理不见外;
民族传统有特色, 对于白色很崇拜;
忌讳黄色蔷薇花, 绝交才用其相待;
“十三”之数受厌恶, 黑色沮丧没人爱。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白俄罗斯人性格豪迈,心地实在,通情达理,善于同外界礼尚往来,并且非常重视礼貌待客,文明用语时常“挂在嘴边”。他们表示高兴时,往往爱开怀大笑,而表示轻蔑时,又总习惯微微地一笑。因此,中国人的礼貌微笑,对他们来说,往往会使他们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有“女士优先”的良好传统,习惯在各种场合照顾优待妇女。他们对“7”数倍加喜欢。认为“7”是个吉祥的数字。因此,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总乐于同“7”数打交道。白俄罗斯民族崇尚偏爱白色,认为白色纯真、洁净;也喜欢红色,认为红色象征着勇敢,并会给人以鼓舞。
2.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
1、俄罗斯人是非常注重礼仪的,比如:见面他们通常是用握手来表达的,但是如果带了手套的话,在握手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先把手套脱下,这一点是非常重要。
俄罗斯的礼仪习俗中从很多方面都能看出对女性的尊重,比如:如果到俄罗斯当地的居民家中做客的时候,应先向女主人问好,然后才是向男主人及其他人问好。而且,男士如果要想吸烟的话,也要先征求女士的意见。
2、俄罗斯人对自己的仪表以及服饰也是非常注重的。在俄罗斯的民间,结过婚的妇女必须要戴以白色为主的头巾,而没有结婚的姑娘大都喜欢戴一顶漂亮的帽子。
在城市中生活的俄罗斯人都是穿西装、套裙。但要去拜访俄罗斯人的时候,进门后为了表达礼貌我们应该自觉的摘下墨镜,脱下帽子、手套以及外套。
3、到俄罗斯游玩的人们一定要记住俄罗斯人对“13”这个数字非常的忌讳,因为他们认为“13”象征着凶险和死亡。反而,他们十分喜欢“7”这个数字,因为在俄罗斯人的严重数字“7”所代表的是幸福和成功。
俄罗斯人认为黑猫会带来不好的事情,所以他们很不喜欢。镜子在俄罗斯是神圣的物品,打碎它象征着灵魂的破碎。同样是破碎,但对于杯盘的破碎所带来的寓意却是富贵与幸福。
4、俄罗斯人对饮食也是非常讲究的,他们有许多品种的菜肴,在世界上“俄式大餐”都是非常有名的。到俄罗斯游玩的朋友们,一定要去品尝一下俄餐里最为美味的鱼子酱,再搭配上正宗的罗宋汤,还有俄罗斯传统的小煎饼,在体验美味的同时也体会了当地美食的民族特色。
在俄罗斯餐桌上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肉类食品,对于爱吃肉的朋友们俄罗斯是你们不得不去的好地方,因为像牛肉、羊肉、牛排、香肠等几乎每餐都会有。
(2)白俄罗斯有什么习俗扩展阅读: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8.19”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3. 俄罗斯风俗有什么
(1)他们好喝甜茶,即在茶里放糖、果酱或蜂蜜,还要吃一些甜食,如自制的蛋糕、甜点心、饼干糖果等。
(2)喜欢用茶炊煮茶。茶炊是俄罗斯特有的烧开水用的水壶,传统的由铜制成,现在常见的则是不锈钢的,结构类似于中国北方烧木炭的铜火锅。
(3)喜欢喝浓茶,现代人还常在茶中放些罗姆酒。
(4)俄罗斯人是比较注重礼貌的。“您好”、“你好”、“早安”、“日安”、“晚安”、“万事如意”、“谢谢”、“请原谅”、“再见”、“请”等等礼貌语言,人们不但在外面经常挂在嘴上,就是在家里亲人间也离不开口。
扩展资料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988年开始,东正教(基督教的东部分支)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
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莫斯科公国等多个国家,白俄罗斯、乌克兰受波兰立陶宛王国统治。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都自称是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4. 谁了解白俄罗斯的风土人情
“白俄罗斯”意为“纯的罗斯人”。因其喜穿白色服装和用白布绑腿,族名故称“白俄罗斯”。主要居民为白俄罗斯人,有部分俄罗斯人和波兰人等。白俄罗斯下设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民族区。首都明斯克。货币为“卢布”。官方语言为俄语,通用白俄罗斯语。
白俄罗斯的风土人情:
白俄罗斯人直率,喜欢开诚不藏埋;
乐于相互搞交往,通情达理不见外;
民族传统有特色,对于白色很崇拜;
忌讳蔷薇花,绝交才用其相待;
“十三”之数受厌恶,黑色沮丧没人爱。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白俄罗斯人性格豪迈,心地实在,通情达理,善于同外界礼尚往来,并且非常重视礼貌待客,文明用语时常“挂在嘴边”。他们表示高兴时,往往爱开怀大笑,而表示轻蔑时,又总习惯微微地一笑。因此,中国人的礼貌微笑,对他们来说,往往会使他们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有“女士优先”的良好传统,习惯在各种场合照顾优待妇女。他们对“7”数倍加喜欢。认为“7”是个吉祥的数字。因此,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总乐于同“7”数打交道。白俄罗斯民族崇尚偏爱白色,认为白色纯真、洁净;也喜欢红色,认为红色象征着勇敢,并会给人以鼓舞。
礼节礼仪
白俄罗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大多惯以握手为礼;也习惯以拥抱礼会见客人。
白俄罗斯人对亲朋好友问的相见,一般惯施亲吻礼:长辈对晚辈,一般以吻额为最亲切;朋友之间,一般都吻面颊;男子对尊敬的妇女,多施吻手礼;夫妇或情侣之间施吻唇礼。
信仰忌讳
白俄罗斯人多信俄罗斯正教,西北地区的人则多信天主教。他们对盐十分崇拜,认为盐能驱邪除灾,故又对把盐碰撒比较忌讳,认为其为不祥的预兆。他们忌讳以**的蔷薇花为赠礼。认为这是断绝友谊的象征,是一种令人沮丧的花。他们对“13”数字很讨厌。认为“13”是个凶数,会给人以大祸临头的印象或给人带来灾难。他们对以左手搞社交活动的人很反感。认为使用左手为不礼貌的举止。他们忌讳黑色。尤其见到黑猫,更会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一般不爱吃蘑菇和茄子;
饮食习惯
白俄罗斯人爱吃黑麦糊和用面粉、薯仔做成的薄饼;喜欢酸奶、奶渣、干酪;特别爱喝汤类;象凉杂拌甜汤、白菜汤每天都离不开。他们平时以俄式西餐为主,爱吃黑面包,惯于用刀叉作餐具。他们对中国的饭菜倍加喜欢,认为中国的菜肴独具特色、味美适口。
尊重女子是俄罗斯人的社会风尚。
问候时,男子应先向女子问候;年轻者应先向长者问候;进屋的人应先向主人和其他的人问好。当妇女走进客厅时,男子应站起来表宗众挽,而男子走进客时,妇女可以不站起来,但必须面向来人,以示礼貌。
在介绍人们相识时,总是把妇女先介绍给男子,妇女在回答时应主动伸出手去握手并说出自己的姓名。非因公结识时,青年男女要说出自己的名字,成年男女则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和父名。要向妇女介绍某个人时,应先征求她同意后再介绍。上公共汽车、进房间、上楼梯时,男子一般都让女子先行,并为其开门,即使对不认识的女子也需这样做。出门时男子帮助同行女子穿大衣、拉大门;在影剧院里,男子应先找座位让女子坐下后,自己再坐。请女子跳舞后,应送她回原来位置,致谢后再离去。照像时,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如果女子站着,男子不应坐着照。跟女子在一起时,吸烟前一定要征得对方的同意。
谢肉节 (Масленица) :
在每年的二月末三月初,是俄罗斯一个古老的节日。在十四世纪之前,俄罗斯人的祖先们是在三月份庆祝新年,在二月末庆祝谢肉节-送冬去,辞旧岁。过谢肉节的风俗一直保留至今。
谢肉节一般持续一周,每一天都有一个名字。星期一称作“迎接”,因为在这一天开始迎接节日,妇女们一早即开始烤制象征春天的面饼。成年人走上街头,唱着歌,跳起舞,用铜铃和彩带将树木装饰起来,然后欢送象征冬天的草人,给草人穿上女人的裙子,用十匹或更多的马拉着涂彩的雪橇,载着草人远去。每匹马上都骑着一位骑士,骑士手举一把扫帚,以示驱除寒冷。星期二称作“游戏”,因为这一天开始谢肉节的游戏。星期三称作“美食者”,星期四称作“狂欢”,在这些天,孩子们筑起雪城堡,玩“打仗”的游戏。人们还在坡道上滑雪橇,与冬日告别。星期五和星期六是出门做客,探亲访友的日子,在每家的餐桌上都会有面饼。星期日称作“告别”,在这一天,人们与谢肉节告别,与冬天告别,然后将草人点燃,期望旧的一切都将随冬日而去。
5. 俄罗斯民族的特点是什么,俄罗斯人有哪些爱好和习俗。
俄罗斯共有民族130多个。其中俄罗斯人占82.95%
。主要少数民族有德意志、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蒙古、印古什、图瓦等。
谢肉节又名“狂欢节”,是俄罗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举办谢肉节的时间在复活节过后的第八周,一共有七天,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名称:第一天为迎节日,第二天为始欢日,第三天为大宴狂欢日,第四天为拳赛日,第五天为岳母晚会日,第六天为小姑子聚会日,第七天为送别日.人们会在谢肉节期间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比如举办化装晚会,跳假面舞等等.
公历新年:1月1日;东正教圣诞节:1月7日;俄历新年:1月13日;祖国保卫者日:2月23日(原苏联建军节);国际妇女节:3月8日;劳动者团结日:5月1日(原国际劳动节);胜利日:5月9日(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国家主权宣言通过日(国庆日):6月12日;人民团结日:11月4日,系2004年新设立。
6. 白俄罗斯庆祝“城市日”举办穿高跟鞋赛跑活动,这跟当地风俗习惯有多大关系
在当地时间2019年9月14日,白俄罗斯为庆祝“城市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跑步比赛——穿高跟鞋赛跑活动。这是一项独特又很具有挑战性的赛跑运动,这与白俄罗斯的风俗习惯有着很大的联系。
对于白俄罗斯人的高跟鞋赛跑活动,直接表现出白俄罗斯人的特立独行,追寻挑战感,对于这背后的当地风俗你有什么看法呢?
7. 各国的圣诞节习俗有哪些
美国:圣诞派对、圣诞大餐(圣诞节火鸡是例牌主菜)、圣诞帽、圣诞袜、圣诞卡、报佳音(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叫作“报佳音”,意思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
其他各国大同小异,把一些特殊的介绍一下:
奥地利:12月4日那天,在装满清水的瓶中插一根樱花枝,如果樱花枝在平安夜前绽放花朵,意味着好运气和好姻缘就要来了。
葡萄牙:圣诞节早上吃丰盛大餐,会在桌旁多摆一张空椅子,这样逝去亲人的灵魂也可以来共享佳节。
白俄罗斯:在未婚女子脚下各摆一堆玉米粒,然后放了公鸡去啄。公鸡先吃谁脚下的,那么那个姑娘将最先出嫁。
瑞典:谁要是吃到大米布丁里的杏仁,谁就将在一年内结婚。
芬兰:新年第一天,人们会把熔化的锡液倒入一桶冷水中,锡液在水中凝固成的形状能够预测未来。
墨西哥:12月23日,家家户户都会聚到一起用小萝卜雕出耶稣降生的雕像,雕刻得最好的将被放在市镇广场上展览。
波兰:在准备圣诞前夜的晚餐时,人们会把稻草放在桌布下面,象征着耶稣诞生于马槽中。用餐时,人们会挨个从桌布下抽出一根稻草,如果抽到绿色稻草象征着好运或婚事将近,如果抽到黄色稻草象征着又将单身一年。
8. 白俄罗斯族(中国的民族!),的资料,如人数,民族英雄,生活习俗等等···谢谢了,最好多点!
中国的56个民族中,没有白俄罗斯族
请查认一下,只有俄罗斯族
中国的俄罗斯族早在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来中国,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东北各地和内蒙古东北地区。俄国十月革命后,又有一些人为躲避战争,进入中国。那时他们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罗斯族,被确认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我国俄罗斯族的生活习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相同。 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国家还有自己的亲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因此,中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多了。
解放后,俄罗斯族与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在全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俄罗斯族代表。俄罗斯族人民积极参加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城镇居民通过劳动就业,大多成为工交、财贸、卫生各条战线上的职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一些俄罗斯族群众参加了当地的国营农场,成为农业职工。
俄罗斯族多信仰东正教,与国外的俄罗斯人的一样
俄罗斯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其中书面文学主要有诗歌、小说等,如加入中国籍的俄罗斯移民伊万写了一部名叫《逃亡记》的小说,主要描述了他们从俄罗斯逃到中国的经历,俄罗斯族女教师曾写过《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一诗,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洽和团结。另外俄罗斯族还有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格言、谚语、谜语、说唱等多种形式,其内容大多是歌颂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善良,富于创造,勇于克服困难的高贵品质。
拥有深厚音乐文化传统的俄罗斯人视音乐、舞蹈为生命,无论是宗教仪式还是日常喜庆娱乐场合都有歌舞和乐器相伴。 我国流传的俄罗斯族音乐可分为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以风格、体裁多样的民间音乐为主体;其音乐属典型的欧洲乐系,调式音阶采用欧洲大小调式,织体以多声为主,带有纵向的、和声的音乐思维特点,在56个民族中独树一帜。
俄罗斯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经常举行各种家庭宴会、晚会,跳交谊舞、俄罗斯舞、天鹅湖舞、乌克兰舞、俄罗斯的集体舞,以及踢踏舞、头巾舞、马车舞等,舞姿优美,参加的人多,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俄罗斯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元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 。纪念耶稣降生。这一天俄罗斯人到教堂祈祷后,家人们聚在一起庆贺。每年3月21日是东正教徒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的复活节。复活节前40天,教徒们要斋戒、素 食。复活节那天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每年复活节后50天为降灵节。降灵节亦称圣灵降临节 ,是东正教纪念耶稣门徒领受圣灵的节日。主要有“复活节”、“圣诞节”、“旧历年”、“清明节”、“主领洗节”等。
杰出人物
柯尔波娃·娜佳
(?—1985),女,全国人大代表,新疆伊犁地区红旗农业机械厂医生。
李莎
(1914—),女,生于苏联萨拉托夫州,1964年加入中国籍,教授,俄语语言学家。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法语系,曾任莫斯科地质勘探出版社、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技术编辑。1945年被授予“卫国战争期间英勇劳动奖章”。1946年随其夫李立三来到中国,任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教员。新中国成立后,李莎即在北京外语学院任教授,并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俄语编辑部顾问。
戈沙
(1931—),黑龙江人,高级编辑、画家。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画报社创作室主任,《长春画报》编辑,吉林日报社美术组主任、高级编辑。主要从事报刊插图、油画、版画的创作。曾有许多作品获奖。如版画《古老的歌》获日中艺术交流金奖,《山村女教师》获全国少数民族美术展览佳作奖,《布达拉官》获全国第十届版画展铜牌奖。戈沙还出版有《戈沙版画选》、《戈沙丝绸之路版画选》、《苏联藏书票选》等。
9. 白俄罗斯有什么习俗
白俄罗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大多惯以握手为礼,握手时要脱下手套,禁忌隔着门槛握手。
也习惯以拥抱礼会见客人。特别好的朋友久别重逢,会用拥抱和亲吻。一般是拥抱后互相亲吻脸颊三次,先右再左再右。
白俄罗斯人对亲朋好友问的相见,一般惯施亲吻礼:长辈对晚辈,一般以吻额为最亲切;朋友之间,一般都吻面颊;男子对尊敬的妇女,多施吻手礼;夫妇或情侣之间施吻唇礼。
与陌生女士相见,不要主动握手,更不能过分亲热。除非对方主动跟你握手,可以说两句赞美女士年轻漂亮的话,一定会得到对方的好感。
他们对盐十分崇拜,认为盐能驱邪除灾,故又对把盐碰撒比较忌讳,认为其为不祥的预兆。按古老习俗,就是喜欢用面包和盐招待客人。因为在古俄罗斯盐很珍贵,只有款待贵宾时才能在宴席上见到,而面包在当时则是富裕和地位的象征。通常,主人手捧面包,客人躬身接过面包,先对面包示以亲吻,然后掰一小块,撒上一点盐,品尝一下,表示感谢。流传至今,俄罗斯人用面包和盐招待客人以示善意和友好,已成为俄罗斯人与人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应邀做客,进屋后应脱衣帽,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问好。迎接客人的仪式有一定之规,重要的客人由主人在过道屋迎接,一般的客人由主人在房间里等待。此外,在家门口迎客的是家里地位最低的人,在门廊迎宾的则是一家之主。
会客时宾主坐次也有讲究,最尊贵的座位是家里圣像的下面,主人坐在贵宾的右手。告别时,客人要先向圣像祈祷,然后与主人行吻礼,视客人的尊贵程度,主人决定将客人送至房间门口或送至屋门槛。
10. 白俄罗斯人的长相、性格和习俗
白俄罗斯人从起源上说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白种人,长相/头发的颜色和眼睛各有不同,和俄罗斯人相近
性格比较温和,绝大多数温文尔雅
习俗也和俄罗斯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