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中国和俄罗斯减持美国国债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持有量世界第二的国家,一再减持的行为虽然惹人注意,但仍被普遍认为是"合理且可以理解的"。
"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加速下跌,美元贬值成为定势,减持美元资产是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理所当然的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但他同时指出,相对于我国1.5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350亿"只是很小一部分,不会对美国造成影响"。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月度数据显示,中国从去年3月份的4211亿元开始减持,连续6个月平均减持额在50亿美元以上,10月份的减持量达到了8个月以来的最高点,为86亿美元,而11月份在10月份的基础上只减少了2亿美元。
这种渐进且相对温和的减持方式更容易让市场接受。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易宪容认为:"中国提出外汇储备投资要走多元化道路,就要优化资产结构,调整投资策略,运用组合投资工具。"
而这种思路已经被中国的外储投资管理人灵活运用。美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从2007年1月份开始大量买入美国市政债券,总买入量达到1464亿美元,且月均买入量超过130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国债买入量。
"发达国家的债券都有合理健全的信用评级。市政债券的收益率比国债高,风险比公司债低,比较适合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对资产保值的要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研究部专家张瀛说。
中国和俄罗斯都受到美国的打压,使得中,俄的战略合谋。中国和俄罗斯减持美国国债要从各个方面来看,一旦美元大幅贬值我们全国人民辛苦好几年的钱都打水漂了!
2. 中国还俄罗斯借款是怎么回事
苏联吧,中国没欠俄国债.
经过一轮谈判后,作为贷款的附加条件,苏联要求“将中国不再使用的全部剩余的钨、锑、铅、锡提供给苏联政府”,期限为14年,前4年以易货方式提供,从1955年开始作为偿还贷款的供货。苏方要求的数量令周恩来颇感为难:“钨第一个两年每年8000吨,第二个两年每年9000吨,最后10年每年10000吨;锑第一个两年每年6000吨,第二个两年每年7000吨,最后10年每年8000吨;锡第一个两年每年7000吨,第二个两年每年8000吨,最后10年每年10000吨;铅第一个两年每年5000吨,第二个两年每年6000吨,最后10年每年8000吨”。[55]上述战略物资中国确有一定储藏量,但开采和生产极为落后。解放前钨砂最高年产11458.3吨,而1949年仅2766.58吨,1936-1948年平均年出口约7386.6吨;锑矿年产分别为22401吨和1204.77吨,1937-1947年平均年出口约4512.7吨;锡年产分别为11710吨和3500吨,1939-1948年平均年出口3787.1吨;铅最高年产约10000吨,自给略有剩余。[56]所以,苏联提出的条件显然是中国力所不及的。
据此,周恩来在谈判中提出免除铅、减少锡和锑的供货。[57]经过反复谈判,苏方最后接受了中国的请求,不过,苏联提出的这个附加条件使毛泽东感到莫斯科处事多少有些盛气凌人的味道。针对这种情况,中方在起草关于贷款的议定书时,特意首先提到:“鉴于苏联缺乏战略原料(钨、锑、铅、锡)的困难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帮助苏联政府,同意将中国不再使用的全部剩余的钨、锑、铅、锡提供给苏联政府”。[58]当这个文件发回北京让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后,刘少奇给毛泽东去电汇报说,政治局会议认为贷款议定书前言中帮助苏联政府数句似可删去。但毛泽东坚持这种说法,他在复电中称:“借款议定书前言数句,意即为中国对苏联之报酬,不宜删去。”[59]显然,因为这种条件表明中国得到苏联贷款并非是单方面的求援,而同时也为苏联提供了帮助。
在经济贷款中,还有一项更能说明上述问题,这就是橡胶贷款。橡胶是苏联本身无法生产而在冷战的环境中又很难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战略物资,因而希望通过中国的途径搞到。早在与毛泽东的第一次会面时,斯大林就询问中国南方是否能够种植橡胶。[60]1950年11月斯大林要求中国为苏联代购橡胶5000吨,周恩来为此致信毛泽东等人,告以莫斯科来电内容,并建议不管中国如何困难,都应转卖苏联5000吨。后经毛泽东同意,并与陈云商定:多给苏联3000吨,共8000吨橡胶,并可代订5-7万吨。[61]但随后美国开始实行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政策,中国要进口橡胶也非常困难了。尽管如此,中国政府还是在1951年上半年利用在天津和广州的两家英国公司进口了4800吨橡胶。[62]
斯大林对中国能够向苏联提供橡胶表示满意,但又感数量不足,希望中国大量种植橡胶,以保证这种战略物资的供应。[63]20世纪初中国从马来亚半岛引进橡胶树,但只有海南岛地区适宜种植。解放初期,种植面积29332亩,年产橡胶约7500担,尚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64]1952年3月,斯大林提出以创办中苏股份公司的形式在中国开发橡胶生产。斯大林没有想到,股份公司的方式更为中国领导人所反感。毛泽东同意在中国南方种植橡胶,但认为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在中国目前政治情况下不太合适”,建议由苏联提供贷款和技术设备,而中国以生产的橡胶偿还贷款,并答应按低于世界市场的优惠价格向苏联提供年产橡胶量的50%以上。[65]
1952年9月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时双方签订了橡胶贷款协定。斯大林在会谈中直率地说:“我们想从你方每年得到1.5-2万吨橡胶。你们说有困难,好像不同意。问题是我们需要橡胶,因为制造汽车和卡车需要大量橡胶,而这些车都是供给你们的。”周恩来回答,中国将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如数供应,但考虑到“敌人的封锁和其他反华措施”,担心无法完成义务而被视为违反协定。斯大林对此表示理解,但又不客气地指出,中方应千方百计地按规定数量完成供货,至于协定的写法可以缓和些。如果中国不能按商定的数量提供橡胶,苏联只好减少中国的卡车订货。同时,对于周恩来提出的1亿卢布的贷款数额,斯大林也表示有困难。[66]9月15日双方签订了关于在中国种植橡胶的技术合作协定。协定规定,苏联向中国贷款7000万卢布,在出产橡胶之前,中国每年需从第三国为苏联尽可能购得1.5-2万吨橡胶,不足部分以钨、钼、锡、铝、锑等原料顶替;出产橡胶后,每年产量的70%提供给苏联,1963年以前按国际市场价格计算,以后则按低于国际市场8%的价格售与苏联。[67]
显然,签订这个橡胶贷款协定使中国成为了苏联的橡胶生产基地,这是中方所不情愿的,所以斯大林去世和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如前所述,中国就提出中止这一协定。作为替代,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签订的协定规定,在1954年至1959年间,中方向苏方提供钨砂16万吨、铜11万吨、锑3万吨、橡胶9万吨等战略物资,作为对苏联援建项目补偿的一部分。[68]
到1964年,中国提前一年还清了50年代苏联的全部贷款和利息,1965年10月以前又还清了蔗糖贷款和贸易欠款。至此,中国还清了所欠苏联的全部债务。[69]同年12月3日,外交部长陈毅接见日本记者时宣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外债的国家。[70]中国人民当时的骄傲和喜悦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同时也表明,对于如何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利用外资,“借鸡下蛋”的道理,中国领导人当时尚未参悟。至于传闻中所说的苏联在与中国关系恶化后曾追逼还债,笔者没有看到任何历史文献的记载。
3. 美国制裁俄罗斯,为什么还要借钱给俄罗斯花买俄罗斯国债
十五六年以前,你还记得中国经常被制裁吗?美国、欧洲、日本甚至韩国都经常叫嚣经济制裁中国,现在呢?只要中国减持美国的国债,美国立刻就会陷入麻烦,所以十几年没听说过美国制裁中国了。
你明白了?
4. 中国如何投资俄罗斯债券
可以少买,不会大量买的。
买外债是储存外汇的重要方式,所以一定要买信用高的硬通债券,世界上唯一符合这标准的只有美债,所以我国购买大量美债。至于俄罗斯国债,没有大量购买的可能性,少买一些是可以的。
中国有投资俄罗斯股票市场的基金,目前有几只QDII基金产品涉及俄国股票市场。信诚金砖四国基金,招商标普金砖四国指数基金就是其中的QDII基金。
5. 中国对俄罗斯有何投资
1、中国有投资俄罗斯股票市场的基金,目前有几只QDII基金产品涉及俄国股票市场。 信诚金砖四国基金,招商标普金砖四国指数基金就是其中的QDII基金。
2、QDII基金是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和QFII一样,它也是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安排。
3、QDII意味着将允许内地居民外汇投资境外资本市场,就目前而言,即指投资于香港资本市场。QDII可以为我国有序开放资本市场积累经验,将为培育内地机构投资者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对香港资本市场,虽然从资金状况看,对市值已近34000亿港元的香港市场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车薪,据有关专家预测如果允许施行QDII,先期进入香港市场的资金不会超过五十亿美元。
6. 为什么中国增美债,而日本俄罗斯美债
周末已经悄悄发生了两件大事,而这两件大事,几乎很少人关注到,为了避免危机的到来,而采取的这两项政策,本身就很敏感,也注定了必须要低调而悄悄进行。一是对黄金进口加强了管制,二是对外汇取现、汇款等进行核查。这两件事情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外汇管制!
1、限制黄金进口,实质上就是减少外汇的消耗量,因为中国是黄金的需求大国,而且很多中国大妈,更是将黄金作为货币的替代品。一旦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的话,那么更会引发普通百姓对黄金的抢购热潮,这在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发生过。任何发生货币的危机的国家,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而且黄金进口是最能消耗一个国家外汇的。
2、对于外汇的取现和转账的核查,这明显宣告了外汇管制的极大加强。这背后说明,现在中国大量资金在外流,对于外汇需求量非常大。这项政策和限制黄金进口同时推出,大家可以想象,实际上中国的外汇流出,很大程度和黄金相关,而且非常严重。
3、中国连续六个月减持美国国债。说明中国的外汇需求吃紧,必须抛售美国国债来应对,满足对购汇的需求。中国过去一直是美债的第一持有国,因为连续减持,已经被日本超过。减持的原因,实际上是被动的,就是为了应对国内对美元的需求。
4、人民币突然暴涨。人民币突然暴涨,除了拯救中国楼市和亚投行,同时为了降低人民币贬值预期,减少抛售人民币的浪潮。大量的抛售人民币,购入美元,会使得人民币贬值预期更强烈。
5、我一直强调并建议,为了避免发生像俄罗斯那样的货币危机,中国在目前阶段必须加强外汇管制。今年是美元大走强的一年,而且这种走强会持续很长时间,将会导致大量新兴国家的货币发生危机,而为了避免危机,提前加强外汇管制是必须、必要的,不能等到像俄罗斯那样,最后才采取外汇管制,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卢布崩溃的命运。如今,我的建议逐渐在被采纳。
现在的一个现实情况时,人民币已经很难长时间维持强势,而美元又在走一个超级长的大牛市,资金不可避免的在想尽一切办法流出中国,大面积流出的后果,很可能导致人民币发生货币危机。而采取外汇管制,至少在当前可以为延缓或解决危机赢得时间和条件。现在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对于人民币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7. 俄罗斯欠中国多少钱,怎么欠下来的,以前中国也欠过俄罗斯的钱,俄罗斯逼债狠着呢
截至今年10月1日,俄罗斯国家外债总额为405.448亿美元。
俄罗斯外债有两部分
第一,苏联债务。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外债增长较快,到1991年解体的时候,外债已达到969亿美元的规模,债务水平世界第二。外债急剧增加的主要背景是8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出现资金不足、投资不振和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
第二,俄罗斯在困局中发生的新债务。独立后的俄罗斯由于经济困难又举借了大笔新债。俄罗斯在推行激进经济转轨过程中,国内生产全面下降,经济长期处于衰退之中。为克服国内经济危机,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则必须要有相应规模的投资。而当时俄罗斯的现实情况是国内储蓄严重不足,国内储蓄率仅为25%,实际存款数额仅相当于居民收入的8%~10%,可转化为投资的储蓄数量非常有限,投资缺口较大。本来可以期待外国直接投资来弥补投资缺口,但当时的俄罗斯不仅外国直接投资量较小,而且国内资本外逃严重,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越发严重。俄罗斯开始期待通过国际金融援助完成经 济转轨。
其中最大宗的是欧洲债券,国内外币国债券,巴黎债权人俱乐部贷款。中国持有的债务数目非常小。
8. 中国持有俄罗斯多少国债
应该没有持有俄国国债
卢布不算是一种国际重要储备货币 俄国经济远没有到那个地步
我同学是莫斯科留学 他说那边的很多人是用美金结算的
9. 中国以前是不是还了很多铁给俄罗斯
嗯,对于楼主的这个问题,我要做出一下阐述,首先还了很多不单单很多铁还有其它的并且实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用落井下石一点不为过,但是债主不是俄罗斯,而是叫苏联,后来解体后才有了俄罗斯。确切说那时候落井下石的是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