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空间站用什么操作系统

俄罗斯空间站用什么操作系统

发布时间:2022-06-23 03:43:22

⑴ 什么是史无前例的“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的构型很有意思,也非常特别,它与目前已发射到太空的卫星、飞船、空间站的样子都不一样,它由用高科技材料制成的各种杆子组合搭建而成,也有人称它为双龙骨结构。建造完成后,整个空间站由12个舱组成,容积达1200立方米,总重量在450吨左右。在这个庞大的桁架上装有各种舱段和设备。其中包括了由美国负责制造的1个居住舱、1个试验舱、桁架本体、气闸舱、资源舱以及电源发动机等设备,另外还提供1个极轨平台。美国作为国际空间站的发起人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充当领导者的角色,为空间站提供的设备最多。

由于俄罗斯人的加盟,国际空间站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计划的“自由”号空间站,而另一部分是俄罗斯计划发展的“和平2”号空间站。两者之间用多功能舱进行连接,组成一个整体,这就使国际空间站的构型从桁架式变成了桁架加模块式结构。俄罗斯人作为空间站技术的先驱者,其加盟无疑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俄罗斯负责提供1个服务舱、1个对接舱、1个存储舱、1个生命保障舱,另外还有3个研究舱等。

下面对国际空间站的内部构造进行简单的介绍:

居住舱。居住舱是宇航员生活和休息的地方,包括厨房、会议室、卫生间、卧室、医疗设备、锻炼设备等。厨房里烤炉、电冰箱、垃圾处理机、洗手池一应俱全。居住舱由美国承担研制并发射到太空。

服务舱。它内含科学仪器设备等服务设施,也包含部分居住功能,由俄罗斯研制并已由俄罗斯“质子”号运载火箭于2000年7月12日发射升空。

功能货舱。它内设有宇航员生命保障设施,具有一部分居住功能,以及电源、燃料暂存地等,舱体外部设有多向对接口,由俄罗斯研制并由俄罗斯于1998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

多个试验舱。试验舱是进行各种科学试验的场所,它是指挥和控制空间站的中心。试验舱是世界上最高的试验室。在这里,可以进行生物、化学、物理、生态学和药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美国1个、欧空局1个、日本1个、俄罗斯3个。美国、日本和欧空局的3个试验舱将提供总计为33个国际标准的有效载荷机柜;俄罗斯试验舱中也有20个试验机柜。另外,日本的试验舱还连有站外暴露平台,用于对空间环境直接接触试验。据目前所知,由欧空局研制的“哥伦布”实验舱已由“亚特兰蒂斯”号于2008年2月11日发射升空;而由日本研制的一个实验舱已于2008年5月11日由“发现”号运载火箭将之发射升空。

节点舱。它们由美国和欧空局研制,是连接各舱段的通道和宇航员进行舱外活动的出口。节点舱比较小,在空间站组建时期,它是宇航员进行舱外活动的出入口。空间站建成后,除用于连接各舱外,节点舱可以用做存储仓库,或安装电力调节机柜,提供电能。此外,“节点1”号舱还可作为仓库,用于存储;“节点2”号舱内有电路调节机柜,用于转换电能,供国际合作者使用;“节点3”号舱为空间站的扩展留有余地。由美国研制的“团结”号节点舱已由“奋进”号航天飞机于1998年12月4日发射升空。而由意大利太空总署研制的“和谐”号节点舱已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2007年10月23日发射升空。

服务系统。空间站的服务系统包括俄罗斯功能货舱、加拿大移动服务系统和俄罗斯服务舱。加拿大移动服务系统的遥控机臂长16.8米,能运125吨货物,可沿主桁架移动,进行空间站硬件的装配、维修和更换。俄罗斯服务舱拥有生命保障系统、推力器和居住功能(含洗手间和卫生设施),重20吨。空间站的运输系统包括“联盟”号载人飞船和“奋进”号货运飞船等,其中后者每年为空间站运送4次推进剂。空间站的指令和控制由美、俄双方分担,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主要负责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航天中心主要负责载人飞船和运货飞船飞向空间站,以及飞船飞离空间站,它也是空间站运行的后备控制中心。

能源系统和太阳能电池帆板。它们由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提供,均已发射升空。

最终的国际空间站由6个试验舱(美国1个、欧空局1个、日本1个、俄罗斯3个)、1个美国居住舱(有洗手间、卧室、厨房和医务设备)、2个节点舱和服务系统及运输系统所组成。

在美、日、欧的试验舱中,共有33个国际空间站有效载荷标准机架,其中美国试验舱内有13个,日本舱内有10个,欧空局舱内有10个。空间站在约350千米高的轨道上组装完成后,将慢慢推移到约460千米的轨道上。

国际空间站是由十几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它又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航天工程,可以想象它的建设需要人们的长期努力与合作,各个参与国都在积极研究建设。国际空间站近年发展步履维艰,用“好事多磨”这句话来形容国际空间站的进展一点也不夸张。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使得国际空间站的方案改动了几次,它的几次改名也说明了这一点,最早想采用全部桁架式,但经分析技术太复杂,耗费经费太高,而且风险也大,再加上当时美国的经济不太景气,有人反对这个计划,认为研制这个庞然大物的价值远远抵不上它所需的费用,因此几乎被取消。美国人不得不重新考虑简化方案,减少研制经费。但就是这样总研制经费也得500多亿美元,可见它的规模。另外是吸收了俄罗斯人参加。不可否认,俄罗斯人在航天技术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航天技术领域好几个第一都是俄罗斯人创造的,但怎奈俄罗斯人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不景气,没钱研制空间站,因此不能按时交货,使得整个计划不得不推迟了一年多。

而另一方面就是技术的原因,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由这么多国家参与,从组织到技术是何等的复杂!只要有一个国家拖了后腿,整个工程就受影响。在技术方面,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采用桁架式的模块太空组装结构,这在世界航天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它的系统多,要求高。我们前面介绍的只是国际空间站本体的、在第一期工程里的主要的结构和设备,而组成空间站的系统、设备、构件则更多。

除了空间站本体外,还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和保障设施。比如空间站的发射场、运载火箭、跟踪测轨、后勤保障及空间站的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得跟上。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空间站及轨道平台上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样品,在正常的情况下至少每半年就要更换一次,宇航员要进入这些飞行器中,把试验完成的装置或者样品取出来,然后送回地面;再把从地面带上去的装置或样品安放好。再比如,空间站上的消耗品如各种气体、各种液体以及备件都需要定期输送,尤其上面宇航员所需的生活用品更是如此。据介绍,每年要从地面为一个宇航员送去650多千克的食品、200多千克的衣服以及其他的生活用品,如果包括发射费用,算起来1年的维持费要高达10多亿美元。

另外一个技术问题就是,这么庞大的空间站的组装问题,也是极其复杂、前所未有的。

尽管工作步履艰难,好事多磨,可还是向前推进着。在前几年,有关国家的一些飞行试验工作就是在为国际空间站的发射、组装、维护以及管理做准备,训练宇航员的工作实践能力。例如目前世界上的两个航天大国俄罗斯和美国,1994~1998年,美国的航天飞机与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就进行了9次对接,直到1998年6月才结束工作,大大训练了宇航员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了他们在故障情况下空间作业、排除故障的能力,这些在国际空间站上是极其有用的。据报道,1998年11月20日,由俄罗斯用“质子-K”号运载火箭发射一个名为“曙光”号的多功能货舱,它能够提供关于控制、燃料的存储以及供电服务;1998年12月3日,由美国用航天飞机发射一个名为“团结”号的节点舱和一个对接器,1998年12月6日宇航员乘坐“奋进”号航天飞机经过两天追赶,成功地捕捉到“曙光”号功能货物舱,并在同一天把国际空间站的头两个组件——“曙光”号货物舱和“团结”号节点舱对接起来。目前,国际空间站正在紧张有序的组建中。

⑵ 俄罗斯人的电脑用的是什么系统

windows俄文版。

系统特点:

集中备份:通过使用Single Instance Store技术允许备份多达10台PC,可以防止对同一文件的多份拷贝,即使该文件存放在多台PC上。

电脑健康监察:可以集中跟踪网络中所有个人电脑的健康状况,包括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状态。

(2)俄罗斯空间站用什么操作系统扩展阅读:

停止开发:

在公开的Windows Server 2012说明文件中证实,微软将不再开发Windows Home Server的新版本。

Windows Home Server为微软在2008年发布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针对家庭网络的服务器应用,可连接家中多台个人计算机、游戏主机,或其他数码设备,并可集中管理文件,支持实时备份与复原等功能,该产品主要与硬件搭售,现阶段最新的版本为Windows Home Server 2011。

微软在文件中表示,Windows Home Server不会再有新版本,它曾于SOHO环境与热爱技术的社群取得认同。

因此将会把Windows Home Server中对DLNA设备的支持以及流媒体等功能整合到Windows Server 2012Essentials中,并让Windows Server 2012 Essentials成为家庭及小型企业首选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⑶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情况

五大航天机构承诺:空间站竣工时间锁定2010年 本报多伦多1月26日电(记者 王心见) 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等五大航天机构的主管今天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商讨后承诺,他们将在2010年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 由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2003年2月1日发生爆炸,美国停止了所有的航天飞机飞行任务,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也受到严重影响,人们甚至担心它能不能最终建成。 主持今天活动的美国宇航局局长肖恩.奥基夫表示,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将继续进行。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美国宇航局将让航天飞机重新飞行,在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后再令其退役。奥基夫表示,为了让航天飞机重新飞行,美国宇航局已经花费了15亿美元。该局将在今年春天和夏天进行两次航天飞机的试飞,如果一切顺利,将在今天秋天进行正式的飞行任务,重新开始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为了安全起见,美国宇航局将减少航天飞机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和建设部件的次数。 欧空局总裁多丹表示,国际空间站在2010年建成后,将至少有5年的使用寿命。欧洲国家已经准备好在国际空间站的基础上,同美国继续合作,进行月球、火星及更远太空的探索。 两名宇航员成功给空间站安上了机械臂 本报华盛顿1月26日电(记者 张孟军) 国际空间站上的2名宇航员今天成功地进行了近5个半小时的太空行走,在空间站外面安装了1个德国制造的机械臂,以及3个用于盛放各种菌类的盒子,并检查了3个通风口。 美国华裔宇航员焦中立和俄罗斯宇航员沙里波夫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6日14■43分走出空间站,于20■13分完成太空行走。曾进行过4次太空行走的焦中立走出空间站后首先幽默地和苍天打招呼:“哈罗太空,我的老朋友。”接着沙里波夫也走出空间站。在太空行走期间,两名宇航员来到俄“星辰”号服务舱,在该服务舱的外面安装了1个德国制造的机械臂。这个机械臂长约50厘米,具有两个关节、一个金属手指和两个内置照相机。按照设计,德国的地面控制中心和空间“星辰”号服务舱内的电脑,可以近乎实时地操纵机械臂,让其在空间站进行了一些危险、繁重的安装和维修,以减轻宇航员的部分工作负担。 此外,焦中立和沙里波夫还检查了由站上氧发生器、空气清洁器和颗粒过滤器使用的三个通风口。沙里波夫在通风口周围的绝缘层上发现了油状白色残留物,并将有关情况拍了照片,这些照片将传送至地面工程师。在这之后,两名宇航员返回“码头”号对接舱外面,安装了3个盛有各种真菌和多种杆菌的试验用盒子,这些菌类微生物在普通温度条件下,能够分解金属和聚合物等各种化合材料。实验盒子里面还有各种航天材料。安装这些实验盒子的目的是进行名为“生物风险”的试验,该实验将持续1年半。研究人员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这些菌类在零下100摄氏度与零上10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里,对航天材料分解的情况,以开发能够在星际飞行中防止菌类破坏的航天材料,为未来的星际飞行做准备。 按照原计划,在太空行走之前,国际空间站上一个美国制造的Ku波段电视天线应该提前展开,以向地面发送太空行走的电视转播信号,供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专家观看。但在太空行走开始之前的1个半小时,电视天线处于背对太阳的阴影之中,因温度过低而未能全部展开,因而太空行走最初在没有电视转播画面的状态下进行。在太空行走约进行一半时,该天线完全展开,地面飞行控制中心才收到空间站发来的电视信号。据悉,两名宇航员今年3月份还将进行一次太空行走。

⑷ 国际空间站的结构功能

国际空间站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即以桁架为基本结构,增压舱和其它各种服务实施挂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挂舱式空间站。其总体布局如图所示。大体上看,国际空间站可视为由两大部分立体交叉组合而成:一部分是以俄罗斯的多功能舱为基础,通过对接舱段及节点舱,与俄罗斯服务舱、实验舱、生命保障舱、美国实验舱、日本实验舱、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
等对接,形成空间站的核心部分;另一部分是在美国的桁架结构上,装有加拿大的遥操作机械臂服务系统和空间站舱外设备,在桁架的两端安装四对大型太阳能电池帆板。这两大部分垂直交叉构成“龙骨架”,不仅加强了空间站的刚度,而且有利于各分系统和科学实验设备、仪器工作性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宇航员出舱装配与维修等。国际空间站的各种部件是由合作各国家分别研制,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提供的部件最多,其次是欧空局、日本、加拿大和意大利。这些部件中核心的部件包括多功能舱、服务舱、实验舱和遥操作机械臂等。俄罗斯研制的多功能舱(FGB)具有推进、导航、通信、发电、防热、居住、贮存燃料和对接等多种功能,在国际空间站的初期装配过程中提供电力、轨道高度控制及计算机指令;在国际空间站运行期间,可提供轨道机动能力和贮存推进剂。俄罗斯服务舱作为国际空间站组装期间的控制中心,用于整个国际空间站的姿态控制和再推进;它带有卫生间、睡袋、冰箱等生保设施,可容纳3名宇航员居住;它还带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可向俄罗斯部件提供电源。实验舱是国际空间站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包括美国的实验舱和离心机舱、俄罗斯的研究舱、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和日本实验舱。舱内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大部分都是放在国际标准机柜内,以便于维护和更换。加拿大研制的遥操作机械臂长17.6米,能搬动重量为20吨左右、尺寸为18.3米×4.6米的有效载荷,可用于空间站的装配与维修、轨道器的对接与分离、有效载荷操作以及协助出舱活动等,在国际空间站的装配和维护中将发挥关键作用。 国际空间站由下列部分组成:俄罗斯进步-M45、联盟-TM23、进步-M-C01飞船,俄罗斯的晨星号服务舱、曙光号工作舱,美国的团结号连接舱和女神号实验舱、俄黎明号小型实验舱等。
空间站共有俄罗斯、美国、欧盟和日本发射的13个舱,重量400吨。
曙光号工作舱
曙光工作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空间中心和美国波音公司共同研制而成。根据1995年8月签订的合同,赫鲁尼切夫中心负责货运舱的设计、生产和试验。赫鲁尼切夫中心于1996年11月27日,即比预定发射时间提前一年完成曙光号工作舱的组装工作。但由于国际空间站的其他一些部件没有完工,曙光号被两度推迟发射。
曙光号重量为24.2吨(其中包括4.5吨燃料),长13米,内部容积约72立方米(可用面积为40平方米)。它可以在不补充燃料的情况下连续飞行430昼夜。
曙光号一个与和平号空间站类似的大型舱体,用作空间站的基础,能提供电源、推进、导航、通信、姿控、温控、充压的小气候环境等多种功能。它由和平号空间站上的晶体舱演变而来,设计寿命13年,电源最大功率为6千瓦,装有可接4个航天器的对接件。
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质子-K号火箭把曙光号送入预定轨道。
团结号节点舱 (unity node mole)
团结号节点舱是美国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第一个组件,也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组件。
团结号节点舱耗资3亿美元,直径5米、长6米,设有6个舱门。它的作用是充当对接口,连接未来升空的其它舱。
1998年12月4日,团结号随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12月6日,团结号与曙光号对接。
星辰号服务舱 (zvezda (star) service mole)
星辰号服务舱由俄罗斯承建,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舱。星辰号长13米,宽30米,重19吨,造价为3.2亿美元。
服务舱由过度舱、生活舱和工作舱等3个密封舱和一个用来放置燃料桶、发动机和通信天线的非密封舱组成。生活舱中设有供宇航员洗澡和睡眠的单独房间,舱内有带冰箱的厨房、餐桌、供宇航员锻炼身体的运动器械。舱体上设计的14个舷窗,可供宇航员眺望浩瀚的星空。
星辰号配有定位和电视联系系统,可保障服务舱与俄罗斯科罗廖夫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和美国休斯敦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的直接联系。
星辰号共有4个对接口,可用于接待载人飞船或货运飞船。
2000年7月12日,星辰号由质子-K火箭送入太空;26日,星辰号服务舱与国际空间站联合体对接。
命运号实验舱 (destiny laboratory mole)
2001年2月7日,命运号实验舱随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空。命运号实验舱价值14亿美元,是国际空间站中最昂贵的组件。它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形似圆筒,长9.3米、直径4.3米,重13.6吨,上有41.5万个零件。它不仅是未来空间站成员在接近零重力的状态下执行科学研究任务的基地,也将作为国际空间站的指挥和控制中心,是国际空间站6个实验室中最重要的实验舱之一。
莱奥纳尔多号多功能后勤舱 (leonardo multipurpose logistics mole)
莱奥纳尔多号多功能后勤舱由意大利研制,价值1.6亿美元。它是一个由金属铝制成,长21英尺(约为6.4米)、直径为15英尺(约4.6米)的圆筒,分为16个货箱,能携带9.1吨货物。后勤舱可重复使用,其功能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必需的物资,再将空间站上的废弃物带回地面。
空气阻隔舱 (airlock)
空气阻隔舱又称压力舱,由金属铝制造,重约6吨,造价1.64亿美元。空气阻隔舱共有两个舱室,一个供宇航员执行太空行走任务之前更换宇航服,另一个为宇航员减压和漂浮到太空的接口。舱内有4个气罐,各重540千克,用于给空气阻隔舱加压。
2001年7月15日,空气阻隔舱由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联合安装到空间站。空气阻隔舱是国际空间站与太空间的通道,是航天器有压空间与太空真空环境间的缓冲地带,它的安装使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不必再等航天飞机的到来就可以进行太空行走。
加拿大第二臂 (Canadarm2)
加拿大第二臂又被称为大臂,由高强度的金属铝、不锈钢和环氧石墨制成,长19米,重量为1.63吨。
这只长约17米的巨型机械臂的设计概念是1984年美国前总统里根提议建设自由空间站时产生的,其最初研制目的是,在航天飞机不能自行与空间站对接时依靠机械臂将航天飞机拉到空间站旁。加拿大第二臂由加拿大研制,并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于2001年4月19日携带升空,22日被安装到国际空间站上。与多次随航天飞机升空执行任务的小机械臂相比,它不仅比多次随航天飞机升空执行任务的小臂更长,也更结实、更灵活。
码头多功能对接舱 (mooring compartment mole)
码头多功能对接舱由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研制,重约4吨,体积为13立方米。对接舱一端与星辰号服务舱连接,另一端的对接装置能与进步系列货运飞船和联盟系列载人飞船对接。对接舱的一侧还有一个隔舱,当宇航员穿上宇航服,调节好隔舱中的气压后,就可以打开隔舱门进行太空行走。多功能舱对接舱有助于增加国际空间站与地面间的货物、人员运输。
码头多功能对接舱于2001年9月17日安装到国际空间站。
黎明号小型实验舱
俄黎明号小型实验舱在2010年5月由美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运送至国际空间站。黎明号实验舱长约7米,重约7.8吨,主要用于科学实验。 整个空间站由众多组件构成: 组件 航次 运载者 发射时间 长度
(m) 直径
(m) 质量
(kg) 曙光号功能货舱 1 AR 质子号 1998年11月20日 12.56 4.11 (加注燃料)19,323(空)7983 团结号节点舱(1号节点舱) 2A - STS-88 奋进号 1998年12月4日 5.49(含2个PAM)10.4 4.57 11,612 星辰号服务舱 1R 质子号 2000年7月12日 13.1 4.15 19,050 国际空间站Z1 衍架 3A - STS-92 发现号 2000年10月11日 4.9 4.2 9,978 国际空间站P6 衍架及太阳能电池板 4A - STS-97 奋进号 2000年11月30日 73.2 11.6 15,815 命运号实验舱 5A - STS-98 亚特兰蒂斯号 2001年2月7日 8.53(含通用对接机构)9.2 4.27 (空)13,547(满载)24,023 外部装载平台1(ESP-1) 5A.1 - STS-102 亚特兰蒂斯号 2001年3月13日 2.44 0.46 未知 移动维修系统- 空间站遥控机械臂(加拿大臂2) 6A - STS-100 奋进号 2001年4月19日 17.6 0.35 1,796 寻求号气闸舱(联合气闸舱) 7A - STS-104 亚特兰蒂斯号 2001年7月12日 5.64 4 6,064 码头号对接舱- 码头号气密及对接舱 4R - 进步-M-SO1 进步号 2001年9月14日 4.91 2.56 (发射时)4,350(轨道中)3,580 国际空间站 S0衍架 8A - STS-110 亚特兰蒂斯号 2002年4月8日 13.4 4.6 12,623 移动维修系统- 机械臂移动平台 UF-2 - STS-111 奋进号 2002年6月5日 5.7 2.9 1,450 国际空间站S1衍架 9A - STS-112 亚特兰蒂斯号 2002年10月7日 (与P1组合)13.7 4.6 12,554 国际空间站 P1衍架 11A - STS-113 奋进号 2002年11月23日 (与S1组合)13.7 4.6 14,003 外部装载平台2(ESP-2) LF1 - STS-114 发现号 2005年7月26日 4.00 2.4 未知 国际空间站 P3、P4衍架及太阳能电池板 12A - STS-115 亚特兰蒂斯号 2006年9月9日 13.8 4.9 15,824 国际空间站 P5衍架 12A.1 - STS-116 发现号 2006年12月9日 3.4 4.5 1,864 国际空间站 S3、S4衍架及太阳能电池板 13A - STS-117 亚特兰蒂斯号 2007年6月8日 13.66 4.96 16,183 国际空间站 S5衍架 13A.1 - STS-118 奋进号 2007年8月8日 3.4 4.5 1,818 外部装载平台3(ESP-3) 13A.1 - STS-118 奋进号 2007年8月8日 4.9 3.65 3,400 和谐号节点舱(2号节点舱) 10A - STS-120 亚特兰蒂斯号 2007年10月23日 7.2 4.4 14,288 哥伦布实验舱 1E - STS-122 亚特兰蒂斯号 2008年2月7日 6.9 4.5 (空)10,300(发射)12,077 希望号日本实验舱- 实验储藏舱 1J/A - STS-123 奋进号 2008年3月11日 4.2 4.4 4,200 移动维修系统- 特殊微动作机械手 1J/A - STS-123 奋进号 2008年3月11日 3.67 2.30 1,560 希望号日本实验舱 1J - STS-124 发现号 2008年5月31日 11.19 4.39 14,787 希望号日本实验舱- 日本机械臂 1J - STS-124 发现号 2008年5月31日 10.0 0.35 780 国际空间站 S6衍架及太阳能电池板 15A - STS-119 发现号 2009年3月15日 13.84 4.97 14,089 希望号日本实验舱- 暴露实验平台 2J/A - STS-127 奋进号 2009年7月15日 5.20 5.00 4,082 迷你研究舱2 (探索号迷你研究舱) 5R - 进步-M-MIM2 进步号 2009年11月10日 4,00 2.6 3,670 宁静号节点舱(3号节点舱) 20A - STS-130 奋进号 2010年2月8日 6.706 4.480 19,000 穹顶舱 20A - STS-130 奋进号 2010年2月8日 1.500 2.955 1,880 微型研究舱1 (晨曦号微型研究舱) ULF4 - STS-132 亚特兰蒂斯号 2010年5月14日 6.00 2.35 (发射时)8,056
5,075 莱昂纳多永久补给舱 ULF5 - STS-133 发现号 2011年2月24日 6.4 4.6 (发射时)12,816(空)9,896 组装成功后的国际空间站将作为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资源的手段,为人类提供一个长期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的机会。
在对地观测方面,国际空间站比遥感卫星要优越。首先它是有人参与到遥感任务之中,因而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在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当遥感器等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又可随时维修到正常工作状态;它还可以通过航天飞机或飞船更换遥感仪器设备,使新技术及时得到应用而又节省经费。用它对地球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可长期预报气候变化。在陆地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也都会从中受益。国际空间站在天文观测上要比其他航天器优越得多,是了解宇宙天体位置、分布、运动结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及其演变规律的重要手段。因为有人参于观测,再加上空间站在太空的活动位置和多方向性,以及机动的观察测定方法,因而可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通过国际空间站,天文学家不仅能获得宇宙射线,亚原子粒子等重要信息,了解宇宙奥秘,而且还能对影响地球环境的天文事件(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等)作出快速反应,及时保护地球,保护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器及其成员。
国际空间站上的生命科学研究,可分为人体生命与重力生物学两方面: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促进航天医学的发展,例如,通过多种参数来判断重力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可提高对人的大脑、神经和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重力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有广阔的前景,而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要比和平号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优越得多,特别是在材料发展上可能起到一次革命性的进展。
仅就太空微重力这一特殊因素来说,国际空间站就能给研究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航天医学、材料科学、流体物理、燃烧科学等提供比地球上好得多、甚至在地球无法提供的优越条件,直接促进这些科学的进步。同时,国际空间站的建成和应用,也是向着建造太空工厂、太空发电站,进行太空旅游,建立永久性居住区(太空城堡)向太空其他星球移民等载人航天的远期目标接近了一步, 2014年从5月开始,国际空间站就开始了种植蔬菜的实验,如果成功了,那么美国宇航局可能创造历史,因为宇航员从来没吃过自己的太空种植的蔬菜,那些太空转基因的蔬果只提供给地面的科研机构。
空间站上的宇航员饮食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仍然需要地面发射飞船进行补给,俄罗斯的货运飞船定期给空间站输送补给品,如果货运飞船没能进入轨道,那么宇航员的餐饮就要拮据了。现在,宇航员尝试自己在空间站上种植蔬菜,甚至可发展出自制的太空沙拉。
目前宇航员种植的蔬菜包括了西红柿、草莓等,但他们还将拓展自己的种植范围,可以种植各种各样的蔬果,之所以要在空间站上种植蔬菜,一来是因为这样可以解决自己的饮食问题,同时也可以研究太空种植蔬菜的方法,这可以不是单纯的科研产品,种植出来后需要自己消化掉。但是在微重力环境下种植蔬果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空间辐射可造成蔬菜变异,而且种植出来的蔬菜可能使其中的微生物变异,对人体构成危害。
通过此前的空间站蔬菜实验结果,美国宇航局禁止该机构的宇航员吃生菜,那些从空间站返回地面的蔬果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可食用特征,最主要的还是空间辐射的问题,微重力环境使得蔬果长得不同地面种植。但是到今年年底,科学家开始测试新的空间站蔬果,目前宇航员已经开始了种植蔬菜行为。
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免疫力会出现下降,因此需要蔬菜来补充营养物质,如果不新鲜的蔬菜无法起到类似的效果。种植蔬菜时也会改善空间站的二氧化碳水平,可以帮助空气净化器过滤空间站上的异味,如果现在开始着手种植,那么等到生菜实验完全成功并制作成沙拉,可能还需要等上好几年的时间,这项实验也可以为未来登陆火星提供帮助。 2014年6月17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一张国际空间站内的照片,两名来自美国的宇航员与一名德国宇航员通过笔记本观看巴西世界杯的比赛。而美国与德国将在小组赛中遭遇。
巴西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全世界的球迷都在关注着这项4年一度的足坛盛事。其实在距离地面250英里的太空中,宇航员们也在关心着世界杯,三名“来自星星的球迷”还在国际空间站里观看了比赛直播。NASA在社交网络上晒出了一张照片,图片中三名宇航员观看了10分钟的世界杯直播。不过在这三名球迷之间有一个小小的尴尬,他们来自两个国家,分别是德国和美国,而这两支球队又被分在了同一小组,将为小组出线而展开争夺。

⑸ 看了电影《Gravity》,天宫空间站真的会采用中文操作系统吗

如果不想让外国人进来当然有个中文系统就好了。不过考虑到再过十几年国际空间站无人维护中国空间站变成独一份之后,还是得留点余地
记得采纳啊

⑹ 中国和俄罗斯的电脑操作系统是什么

目前有多种操作系统共存与市场,每种操作系统都有各国语言版本(中国大多为简体中文版,俄罗斯的当然是俄文版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莫过于微软的windows了,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几种操作系统:

  1. DOS操作系统:DOS似乎只有现在的老鸟有过接触,新学电脑的人对DOS只是一知半解。它曾经占领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大部分,全球绝大多数电脑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由于DOS系统并不需要十分强劲的硬件系统来支持,所以从商业用户到家庭用户都能使用。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它不是出色的操作系统,但微软软件向下兼容的特点,决定了Windows出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在DOS下才能得到解决,因此了解与学习DOS还是很有必要的。为支持中文,还衍生出了UCDOS、CCDOS等。

  2. Windows 操作系统:从微软1985年推出Windows 1.0以来,Windows系统经历了三十年风风雨雨。从最初运行在DOS下的Windows 3.x,到曾经风靡全球的Windows 9x、Windows 2000,及至当下的windows7、windows8、windows10,Windows已经完全代替了DOS曾经担当的位子,成为了新一带的操作系统大亨。其市场占有率最高。

  3. Linux操作系统 :Linux是目前十分火爆的操作系统。它是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个大学生Linus B. Torvolds在1991年首次编写的。标志性图标是一个可爱的小企鹅。由于其源代码的免费开放,使其在很多高级应用中占有很大市场。这也被业界视为打破微软Windows垄断的希望。

  4. FreeBSD操作系统:FreeBSD是一种运行在x86平台下的类Unix系统。它以一个神话中的小精灵作为标志,由BSD Unix系统发展而来,加州伯克利学校(Berkeley)编写,第一个版本由1993年正式推出。BSD Unix和Unix System V是Unix操作系统的两大主流,以后的Unix系统都是这两种系统的衍生产品。这款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网络服务器端,不太适合个人用户。

  5. BeOS 操作系统:如果说Windows是现代办公软件的世界,Unix是网络的天下,那BeOS就称得上是多媒体大师的天堂了。BeOS以其出色的多媒体功能而闻名,它在多媒体制作、编辑、播放方面都得心应手,因此吸引了不少多媒体爱好者加入到BeOS阵营。由于BeOS的设计十分适合进行多媒体开发,所以不少制作人都采用BeOS作为他们的操作平台。

⑺ 请问俄罗斯国际空间站使用什么操作系统

这绝对不是普通咱们用的PC机或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是专门为管理空间站开发的一种系统就像你大型企业管理他的人事你说那个系统是什么?就是专门的软件公司量身定做的

⑻ 俄罗斯有空间站吗

俄罗斯有空间站。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是前苏联建造的一个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采用积木式构造,由多舱段空间交会对接后组成。其核心舱有6个对接口,用来与实验舱和“联盟”号飞船及“进步”号货舱对接。它是一个舱段式结构,总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总重20.4吨。

⑼ 国际空间站是干什么的

国际空间站是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

国际空间站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为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载荷和资源,支持人在地球轨道长期驻留。

国际空间站项目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空间站的研究领域:

1、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微重力环境下,细胞核组织生长方式与形状可能与地面不同。该领域的实验重点研究空间飞行状态下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生物组织破坏过程,器官和组织再生特性,细胞间相互作用,生物技术产品试验性开发,获取关于生命科学基本问题的新认识。

2、地球与空间科学

国际空间站运行的近地轨道为收集地球空间科学数据提供了独特优势。该领域的实验旨在研究地球表面、大气层和电离层的物理过程。收集地球冰川、农田、城市和珊瑚礁等信息,并与轨道卫星数据互补,获得全面的地球信息。

⑽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2001年3月24日 中新社
中新网北京3月23日消息:空间站是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适于人类长期工作、生活的大型航天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是历史上的第9座空间站,也是迄今为止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设施最完善、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6年2月,由工作舱、过渡舱、服务舱组成的“和平号”空间站基础构件进入太空。此后,基础构件先后与5个太空舱成功对接。1987年,“和平”号空间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和平”号体积约400立方米,重约137吨,其中科研仪器重11.5吨。

“和平”号空间站采用积木式构造,由多舱段空间交会对接后组成。其核心舱有6个对接口,用来与实验舱和“联盟”号飞船及“进步”号货舱对接。它是一个舱段式结构,总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总重20.4吨,由4个基本部分组成:球形增压转移舱,直径2.2米,上面装5个直均为0.8米的对接窗口,径向1个,侧部对称安装;增压工作舱,这是空间站的主体总米,长为7.67米,两个柱形段的直径分别为2.9和4.2米;不增压服务动力舱,位于空间站尾部,长2.26米,直径4.2米,除装有主动机(推力2乘2940牛)和推进剂外,还装有对接天线、探照灯、无线电通信天线等;增压转移对接器,它长1.67米,直径2米,位于服务动力舱中央,提供第6个对接通道。

15年来,“和平”号先后接待了包括阿富汗、奥地利、保加利亚、法国、德国、日本、叙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十几个国家24个乘务组的62位科学家,取得了一大批空间科研成果。特别是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波利雅科夫博士从1994年1月8日至1995年3月在“和平”号上从事研究,一举创造了在宇宙空间连续停留14个月的世界航天纪录。

“和平号”空间站大事记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5日23:21 新浪科技

1996年2月20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升空10周年。10年来,空间站绕地球飞行57157圈,行程近25亿公里,先后接待了各种飞船78艘。进入空间站的有59人次,其中,航天员波利亚科夫累计在太空飞行679天,最长的一次是438天。

2月21日,俄罗斯联盟TM23号飞船载着奥努夫连科和乌萨切夫飞往和平号,以接替在那里的吉真科、阿夫杰耶夫和赖特。5名航天员在站上工作一周后,原在站上的3名航天员于2
9日乘联盟TM22号飞船返回地面。

3月22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6人升空,6人中有2名是女性,其中一名为53岁的香农·露西德。23日实现了与和平号的第三次对接。对接后,露西德前往和平号,成为美国第一位进驻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另外,航天飞机将1吨重的水、科学设备运进和平号,美国、俄罗斯航天员还交换了纪念品。3月29日,航天飞机与和平号脱离,31日返回地面。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76次飞行。

4月23日,俄罗斯用质子号火箭将和平号空间站最后一个舱段-自然舱发射入轨。26日与和平号对接成功,从而完成了和平号的全部建造工作,该舱主要任务是对地观测。至此,和平号上已对接了量子1号、量子2号、晶体号、光谱号、自然号等舱段,另有联盟TM23号飞船与之对接,总重量为120多吨,可用空间近400立方米。

8月17日,俄罗斯首次用联盟Y火箭发射联盟TM24号载人飞船成功。19日飞船与和平号对接,俄罗斯航天员科尔尊、卡列里及法国女航天员安德烈-德埃进入和平号,与奥努夫连科、乌萨切夫和露西德会合。9月2日,奥、乌和安乘联盟TM23号返回。

9月16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6人上天。18日实现了与和平号第四次对接,把美国的布莱赫送往和平号,同时,把女航天员露西德接回。23日航天飞机同和平号脱离对接。26日,航天飞机返回地面。露西德在太空生活了188天,打破了俄罗斯康达科娃创造的女性在太空飞行的最高记录。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79次飞行。

1997年1月12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6人升空。其中一人为布来赫的替换者利宁格尔。15日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实现第五次对接,19日航天飞机脱离和平号返回,同时接回在太空飞行了128天的布莱赫。22日航天飞机返回。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1次飞行。

2月10日,俄罗斯联盟TM25号飞船载两名俄罗斯航天员齐布列耶夫和拉佐特金及一名美国航天员利宁格尔升空。12日因自动对接系统出现故障,航天员采用手动方式与和平号对接。

2月23日,和平号上的两台基本电解生氧装置连续出现故障,站上的3名航天员改为使用高氯酸锂装置来生产氧。航天员拉佐特金在量子1号舱内制氧时,制氧设备突然破裂,引起火灾,明火燃烧了90秒,烟雾弥漫到整个空间站,航天员们都带上了防毒面具,浓烟持续了5-7分钟。幸好站上的空气过滤系统性能良好,没有给航天员造成更大危害。

4月6日,俄罗斯进步M34号货船升空。8日与和平号对接,为和平号送去了3个灭火器、电解生氧备件、燃料和生活用品。6月25日,进行了进步M34号例行的重新对接试验,俄航天员齐布利耶夫用遥控方式引导飞船与和平号对接时,飞船与和平号光谱舱发生了碰撞事故,把舱体靠近散热器处撞了一个300平方毫米的孔,并使两块太阳能帆板偏转了角度,造成空间站电力减少一半。

4月29日,俄罗斯的齐布利耶夫和美国的利宁格尔进行了首次俄、美航天员联合太空行走,两人在和平号舱外工作了4小时57分,进行空间站组装与操作演练。

5月15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7人升空。16日与和平号实现第六次对接,把美国航天员福尔勒送上和平号替换利宁格尔,并为和平号带去了1.8吨补给,包括一台氧气发生器和修理工具。21日与和平号分离,24日利宁格尔随机返回地面。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4次飞行。

7月18日,俄罗斯和平号上的一航天员意外地损坏了和平号上的制导系统,致使太阳帆板偏离太阳,再次造成断电事故。为此,地面人员决定停止此次的出舱修复光谱舱的工作,这项工作改由下一批航天员完成。

8月5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一台供氧电子系统又发生故障。和平号上共有两个供氧电子系统,其中的一个早已因电能不够而关闭。

同日,俄罗斯发射联盟TM26号载人飞船升空。7日,以手动方式与和平号对接,进站的索洛维约夫和维诺格拉多夫同站上的3名航天员会合,他们将替换齐布利耶夫和拉佐特金。9月6日,索洛维约夫和福尔勒进入太空工作了6个小时,他们发现被进步号货船撞过的光谱舱虽表面撞击严重,但整个光谱舱壳体完好无损。为确保光谱舱的能源,他们还调整了太阳帆板的朝向。此次是世界第200次载人航天飞行。

9月26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7人升空,将美国航天员沃尔夫送上和平号,替换在和平号上的福尔勒。27日与和平号实现第七次对接,并送去一台计算机和4吨用于修补和平号的材料。10月3日,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分离,在和平号上工作了4个半月的福尔勒也同机返回。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7次飞行。

11月6日,俄罗斯索洛维约夫和维格拉多夫再次到和平号舱外行走,安装一块新的太阳能帆板,以代替被进步号货船撞坏的帆板,他们在太空先后用去了6小时17分钟。入舱时,又发现量子2号过渡舱漏气。

12月20日,俄罗斯进步M37号货运飞船升空,22日与和平号空间上对接,为和平号运去给养、9条蝾螈和120只蜗牛,用来做太空失重试验。

1998年1月23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7人升空,执行第八次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对接任务。同机到达的托马斯进站替换了沃尔夫,沃尔夫随奋进号返回。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9次飞行。

3月14日,俄罗斯进步M38号货运飞船升空,17日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除送去给养外,还有一台新的外置发动机,以替换已超期服役的旧发动机。

5月15日,俄罗斯进步M39号货运飞船升空,17日与和平号对接。

6月2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载6人升空,其中一名为俄罗斯航天员柳明。4日与和平号对接,这是美国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的第九次对接。主要任务是接回在和平号上工作的美国航天员托马斯,同时还试验阿尔法空间站新燃料箱,施放有中国人参加的阿尔法频谱仪,在太空第一次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91次飞行。

8月13日,俄罗斯联盟TM28号飞船载3人升空,15日飞船与和平号对接。航天员为巴塔卡尔,阿夫杰耶夫和巴图林,巴图林是俄罗斯首位进入太空的政府官员,他曾担任过叶利钦总统的国防助理。25日巴图林同已在站上的马萨巴耶夫、布林达一同乘TM28号飞船返回。

10月25日,俄罗斯进步M40号货运飞船升空。

1999年2月22日,“和平”号空间站27号机组人员成功接驳“和平”号空间站。此前,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27号机组人员成功地发射了“联盟”TM-29号宇宙飞船并抵达“和平”号空间站。27号机组人员计划在空间站上停留六个月,机组人员包括俄罗斯的阿凡纳西耶夫(Afannassiyev)、法国的海格纳(Haignere)以及贝拉和帕达卡,后两人将于3月初返回地面。

1999年2月27日,一半的“和平”号空间站26号机组人员与贝拉一起乘“联盟TM-28”号飞船脱离空间站,并于1999年2月28日在哈萨克斯坦着陆。阿维代耶夫与“和平”号的27号机组人员阿凡纳西耶夫和海格奈尔一起仍留在空间站。

1999年8月27日,“和平”号27号机组的阿凡纳西耶夫、阿维代耶夫和法国人海格奈尔乘“联盟TM-29”号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脱离,并于8月28日格林尼治时间0时35分在哈萨克斯坦的Baikonur市60公里远的Chapayenka附近着陆。“进步M-42”号货运飞船仍与“和平”号空间站前端轴向对接。2000年2月2日,“进步M-42”号飞船脱离空间站,重返大气层自毁。

2000年2月1日,俄罗斯发射了“进步M1-1”号货运飞船为“和平”号机组人员提供支援,这些宇航员将在“联盟TM”号上执行一次为期45至72天的任务。“进步”号于2月3日与“和平”号对接。这艘送货飞船的装载的主要物资是氮/氧和燃料供应。俄罗斯将“和平”号重新推进到350公里的高空轨道上。已经与“和平”号进行轴向对接的“进步M-42”号飞船于2月2日与空间站脱开,然后重返大气层自毁。

2000年4月6日,“联盟”TM-30号宇宙飞船将“和平”号空间站28组组员送至空间站,并与“和平”号空间站手动对接。

2000年4月25日,“进步”M1-2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对“和平”号空间站28组组员进行支援,该组人员将在空间站上生活45-72天。“进步”M1-2号货运飞船于4月28日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它主要提供油料、氮气/氧气补给和食物。此前,“进步”M1-1号货运飞船已经于4月26日与“和平”号空间站脱离,并于三小时后重返大气层自毁。

2000年4月28日,“进步”M1-2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并于10月15日脱离空间站,在新西兰上空重返大气层自毁,该船主要负责为“进步”M-43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作准备。

2000年6月16日,“和平”号空间站28组组员安全降落在哈萨克斯坦阿卡利克东南四十五公里处。

2000年10月16日,“进步”M-43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准备提升“和平”号空间站的轨道高度;10月21日,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尾端接驳端口相接。

2001年1月24日,“进步”M1-5号油船发射升空,并于1月27日从尾端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该船将在3月初协助“和平”号空间站坠落。

2001年1月25日,“进步”M-43号货运飞船从尾端与“和平”号空间站脱离,并于1月29日重返大气层自毁。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空间站用什么操作系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