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有哪些介绍
和平号是苏联/俄罗斯的第3代空间站,亦为世界上第一个长久性空间站(设计成在轨多模块组装,站上长期有人工作)。
世界上第一个非长久性空间站是苏联于1969年1月弗拉基米尔·沙塔洛夫驾驶的“联盟4号”飞船同“联盟5号”飞船实行了接近和对接。“联盟5号”上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叶利谢耶夫和叶夫根尼·赫鲁诺夫穿上宇宙服进入了“联盟4号”。苏联人把对接后的组合飞船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的轨道倾角为51.6度,轨道高度300~400千米。自发射后除3次短期无人外,站上一直有航天员生活和工作。
和平号核心舱于1986年2月20日发射,它提供基本的服务、航天员居住、生保、电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联盟-TM载人飞船为和平号接送航天员,进步-M货运飞船则为和平号运货。航天飞机和平号核心舱共有6个对接口,可同时与多个舱段对接。
到1990年,苏联只为和平号核心舱增加了3个对接舱:即1987年与核心舱对接的量子-1(载有望远镜和姿态控制及生命保障设备)、1989年对接的量子-2(载有用于舱外活动的气闸舱、2个太阳电池翼、科学和生命保障设备等)、1990年对接的晶体舱(载有2个太阳电池翼、科学技术设备和一个特别的对接装置,它可与美国航天飞机对接)。
俄罗斯自1995年起发射了3个舱,先后与和平号对接,这3个舱是:1995年发射的光谱号(载有太阳电池翼和科学设备)和一个对接舱(停靠在晶体号特别对接口上,用于与航天飞机对接)以及1996年4月26日发射的和平号的最后一个舱体--自然号(载有对地观测和微重力研究设备)。自此和平号在轨组装完毕。全部装成的和平号空间站全长87米,质量达175吨(如与航天飞机对接则达223吨),有效容积470立方米。
作为美俄国际空间站合作计划的一部分,美国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实施了交会和对接,在轨对接期间,进行了设备和航天员的交换。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
㈡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工作了多久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设计工作始于1976年,1986年2月20日发射升空。2001年3月23日坠入地球大气层,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在太空中呆了十五年。
㈢ 俄罗斯为什么能加入国际空间站而中国不能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实施,第一阶段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神六”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第一阶段圆满完成。第二阶段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第三阶段为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计划
据了解,今年即将发射的“神七”,作为第二阶段的第一项实验,将实现航天员的出舱行走。随后的“神八”、“神九”飞船将不再载人,旨在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无人对接。而之后的“神十”将再次载人上天并实现有人对接。这些飞船都是为了在太空建设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而服务的。
中国空间站大致模样
关于我国最终将建的空间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描述了空间站的大致模样:它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不过,只有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此外空间站在运行期间也需要大运载能力的货运飞船来回运输大量物资,而目前我国的火箭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中国正在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其运载能力将超过20吨。
上海航天局载人航天部部长叶勋指出,我国载人航天仍面临诸多挑战,许多技术瓶颈有待突破,例如舱内再生式环境控制技术和生命保障技术、空间站在轨飞行技术等。 ( 2008年8月15日 ) 来源:上海政府网
相关新闻
据人民网9日消息 神舟七号之后的“神八”将发射无人目标飞行器,为我国的空间站对接做准备。“长二F”火箭副总指挥齐春堂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神八”将采用“长二F”的改进型火箭———“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预计在2010年左右首飞。来源:重庆晨报
相关新闻:神八到神十有望连续发射 神十将实现载人对接
发射间隔以月计,神八神九不载人,神十带人进“站”
6年半能制造25吨运载力火箭,“神八”“神九”“神十”发射间隔缩短
南方网讯 “一旦国家立项发展大推力火箭,我们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制造,并进行首次试射,把火箭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昨天(2日),在“北京宇航学会青年航天论坛”上,记者专访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2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他透露了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进展情况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计划。
揭秘火箭“力士”
25吨运力能“驮”空间站
25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在低轨道发射空间站,也可以在高轨道为月球探测、其他深空探测服务。
登月需要火箭“力士”
记者:新一代大型火箭会用在什么地方?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2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以下简称刘竹生):我国的空间计划在载人航天之后,还有发射空间实验室的计划。在发射空间实验室时,现有的用于“神六”的长征2F运载火箭适应不了大推力的要求,所以必须搞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另外,我国的探月计划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由于后两个阶段要登到月球上再回来,同样需要很多的能量作为支撑。25吨的运载火箭可以在低轨道发射空间站,也可以在高轨道为月球探测、其他深空探测服务。
记者:绕月卫星会用什么火箭?
刘竹生:发射绕月卫星会采用长3甲火箭,因为登月的第一步绕月,比较省能量,不需要太大推力的火箭。而“落”和“回”阶段,则必须用新一代大推力的火箭了。
新火箭采用环保推进剂
记者:新一代火箭的外形是否有改动?
刘竹生:外形与现在的火箭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直径会由长2F的3.35米提高到5米,运载能力也将由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
记者:推进剂是否有所改动?
刘竹生:过去的火箭用的是单发动机,未来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将采用双发动机技术。双发动机分别用不同的推进剂,一种发动机烧液氢液氧,一种烧液氧煤油。现在的火箭用的推进剂是有毒的四氧化二氮。新一代火箭用的推进剂是环保材料——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液氢液氧产生的化合物只有水,所以它是清洁、环保的能源。液氢液氧推进剂在我国火箭上早已开始应用了,技术上也很成熟;而液氧煤油只在小发动机上使用过,目前国外使用这样的推进剂。
25吨达到国际顶级水平
记者:如果我国能建造25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与国际上领先水平是否还有差距?
刘竹生:如果达到25吨,也基本上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了。其实别说25吨,就是再往上也能实现。不过,在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再发展更大推力的火箭,因为火箭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卫星和航天器的发展,而卫星也不能无止境地“变大”。但是,如果不研制大推力的火箭,稍微大一些的卫星你就打不了,相当于自动从这个发射市场退出了。
记者:新一代大型火箭对航天材料是否有新的要求?
刘竹生:是的,比如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都要装在低温储箱里,低温储箱需要保温,但不能做得很厚。现在有一种方案是使用复合材料,外边用碳纤维,里边用很薄的金属层,现在小的能做出来,但是要做直径5米的储箱,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可以发射外国商用卫星
记者:研制新一代大型火箭技术有困难吗?
刘竹生:现在方案设计基本已经完成,在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就等国家立项之后,进行初步设计、地面大型实验等。目前,图像测量功能还需要改进,现阶段图像测量的主要功能是为拍摄火箭分离的图像,下一步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还要增加使用范围,除了对火箭分离图像进行监控外,还对一些温度场进行测量。
记者:该项目立项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刘竹生:具体时间还不知道,但都列在“十一五”规划中了。
记者:大推力火箭是否准备发射外国的卫星?
刘竹生:当然可以为国外商用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其实现在所有的火箭都可以提供发射服务。我们过去光是火箭比较强,卫星寿命达不到那么高,就只能发射别人的卫星,现在我们打算采取捆绑的方式,你来买我的卫星,我用我的火箭给你发射上去。
揭秘神舟系列
神舟“三兄弟”一月一发
从“神八”开始,“神九”、“神十”都很快,一个多月都算长的,一个目标上去了,需要马上发射下一个上去进行对接,所以会非常快地连续发射。
“神八”“神九”:只探路不载人
记者:“神七”是否会用这种大推力火箭送上去?“神七”会有几个航天员?
刘竹生:按现在的计划,两年之后发射“神七”,还用不上大推力运载火箭,依旧会使用长征2F火箭。“神七”计划上3个人,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3个人协同完成。
记者:未来的“神八”、“神九”一直有载人计划吗?
刘竹生:从“神八”开始,就发射无人的目标飞行器了,也就是空间实验室,不搭载航天员,只是送到天上完成实验室的对接。“神八”是有好多接口的小的空间实验室,包括“神八”在内,现在搞的空间实验室都是为未来的空间站做准备的,我们要考察到底人上去以后长期工作、生活行不行,到底上面会遇到些什么问题,这些都需要摸索,因为有好多你根本想不到的问题会发生。
“神九”也没有航天员,只是发射目标飞行器。
“神十”:航天员要进空间实验室
记者:什么时候重新开始载人计划呢?
刘竹生:其实“神八”、“神九”都是上去探探路,看对接技术是否成熟,到了“神十”才重新带航天员上去进行空间实验室的工作。
“三兄弟”发射间隔一个月
记者:“神八”、“神九”、“神十”的发射时间间隔是否也需要两年时间?
刘竹生:要不了那么久!从“神八”开始,“神九”、“神十”都很快,一个多月都算长的,因为一个目标上去了,需要马上发射下一个上去进行对接,所以会非常快地连续发射。(注:2010年左右)
最新进展
六年半造出火箭“大力士”
“一旦国家立项发展大推力火箭,我们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制造。”昨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吴燕生院长透露了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究情况。他说,这将使我国运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
他说,运载火箭是太空探索的基础系统。“可以说,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太空探索的舞台就有多大。”
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是承担了“神六”发射任务的长征二F,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9.5吨,而世界上运载火箭的近轨运载能力最大已达25吨。
“在大推力运载火箭上,我国与世界最先进水平有6年时间的差距。”吴燕生说,目前我国已在大推力运载火箭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且进入了型号研究阶段,国家立项后便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第一次试射。这也意味着,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他同时透露说,项目总体科研经费大约需要十几亿元人民币。
两大重点技术需要突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6号副总设计师杨宏在做主题演讲时介绍,2004年,中央批准了载人航天第二阶段正式启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阶段的第二期工程。
该工程将重点突破两大技术,一是完成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要为之设计适应舱外活动的舱外航天服,第二项技术是完成两个太空飞船在太空中交互对接,其中航天员出舱行走是“神七”时的计划。
杨宏说,这两项技术完成后,将进一步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继而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
㈣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有哪些介绍
和平号是苏联/俄罗斯的第3代空间站,亦为世界上第一个长久性空间站(设计成在轨多模块组装,站上长期有人工作)。
世界上第一个非长久性空间站是苏联于1969年1月弗拉基米尔·沙塔洛夫驾驶的“联盟4号”飞船同“联盟5号”飞船实行了接近和对接。“联盟5号”上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叶利谢耶夫和叶夫根尼·赫鲁诺夫穿上宇宙服进入了“联盟4号”。苏联人把对接后的组合飞船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的轨道倾角为51.6度,轨道高度300~400千米。自发射后除3次短期无人外,站上一直有航天员生活和工作。
㈤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2001年3月24日 中新社
中新网北京3月23日消息:空间站是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适于人类长期工作、生活的大型航天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是历史上的第9座空间站,也是迄今为止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设施最完善、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6年2月,由工作舱、过渡舱、服务舱组成的“和平号”空间站基础构件进入太空。此后,基础构件先后与5个太空舱成功对接。1987年,“和平”号空间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和平”号体积约400立方米,重约137吨,其中科研仪器重11.5吨。
“和平”号空间站采用积木式构造,由多舱段空间交会对接后组成。其核心舱有6个对接口,用来与实验舱和“联盟”号飞船及“进步”号货舱对接。它是一个舱段式结构,总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总重20.4吨,由4个基本部分组成:球形增压转移舱,直径2.2米,上面装5个直均为0.8米的对接窗口,径向1个,侧部对称安装;增压工作舱,这是空间站的主体总米,长为7.67米,两个柱形段的直径分别为2.9和4.2米;不增压服务动力舱,位于空间站尾部,长2.26米,直径4.2米,除装有主动机(推力2乘2940牛)和推进剂外,还装有对接天线、探照灯、无线电通信天线等;增压转移对接器,它长1.67米,直径2米,位于服务动力舱中央,提供第6个对接通道。
15年来,“和平”号先后接待了包括阿富汗、奥地利、保加利亚、法国、德国、日本、叙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十几个国家24个乘务组的62位科学家,取得了一大批空间科研成果。特别是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波利雅科夫博士从1994年1月8日至1995年3月在“和平”号上从事研究,一举创造了在宇宙空间连续停留14个月的世界航天纪录。
“和平号”空间站大事记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5日23:21 新浪科技
1996年2月20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升空10周年。10年来,空间站绕地球飞行57157圈,行程近25亿公里,先后接待了各种飞船78艘。进入空间站的有59人次,其中,航天员波利亚科夫累计在太空飞行679天,最长的一次是438天。
2月21日,俄罗斯联盟TM23号飞船载着奥努夫连科和乌萨切夫飞往和平号,以接替在那里的吉真科、阿夫杰耶夫和赖特。5名航天员在站上工作一周后,原在站上的3名航天员于2
9日乘联盟TM22号飞船返回地面。
3月22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6人升空,6人中有2名是女性,其中一名为53岁的香农·露西德。23日实现了与和平号的第三次对接。对接后,露西德前往和平号,成为美国第一位进驻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另外,航天飞机将1吨重的水、科学设备运进和平号,美国、俄罗斯航天员还交换了纪念品。3月29日,航天飞机与和平号脱离,31日返回地面。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76次飞行。
4月23日,俄罗斯用质子号火箭将和平号空间站最后一个舱段-自然舱发射入轨。26日与和平号对接成功,从而完成了和平号的全部建造工作,该舱主要任务是对地观测。至此,和平号上已对接了量子1号、量子2号、晶体号、光谱号、自然号等舱段,另有联盟TM23号飞船与之对接,总重量为120多吨,可用空间近400立方米。
8月17日,俄罗斯首次用联盟Y火箭发射联盟TM24号载人飞船成功。19日飞船与和平号对接,俄罗斯航天员科尔尊、卡列里及法国女航天员安德烈-德埃进入和平号,与奥努夫连科、乌萨切夫和露西德会合。9月2日,奥、乌和安乘联盟TM23号返回。
9月16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6人上天。18日实现了与和平号第四次对接,把美国的布莱赫送往和平号,同时,把女航天员露西德接回。23日航天飞机同和平号脱离对接。26日,航天飞机返回地面。露西德在太空生活了188天,打破了俄罗斯康达科娃创造的女性在太空飞行的最高记录。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79次飞行。
1997年1月12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6人升空。其中一人为布来赫的替换者利宁格尔。15日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实现第五次对接,19日航天飞机脱离和平号返回,同时接回在太空飞行了128天的布莱赫。22日航天飞机返回。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1次飞行。
2月10日,俄罗斯联盟TM25号飞船载两名俄罗斯航天员齐布列耶夫和拉佐特金及一名美国航天员利宁格尔升空。12日因自动对接系统出现故障,航天员采用手动方式与和平号对接。
2月23日,和平号上的两台基本电解生氧装置连续出现故障,站上的3名航天员改为使用高氯酸锂装置来生产氧。航天员拉佐特金在量子1号舱内制氧时,制氧设备突然破裂,引起火灾,明火燃烧了90秒,烟雾弥漫到整个空间站,航天员们都带上了防毒面具,浓烟持续了5-7分钟。幸好站上的空气过滤系统性能良好,没有给航天员造成更大危害。
4月6日,俄罗斯进步M34号货船升空。8日与和平号对接,为和平号送去了3个灭火器、电解生氧备件、燃料和生活用品。6月25日,进行了进步M34号例行的重新对接试验,俄航天员齐布利耶夫用遥控方式引导飞船与和平号对接时,飞船与和平号光谱舱发生了碰撞事故,把舱体靠近散热器处撞了一个300平方毫米的孔,并使两块太阳能帆板偏转了角度,造成空间站电力减少一半。
4月29日,俄罗斯的齐布利耶夫和美国的利宁格尔进行了首次俄、美航天员联合太空行走,两人在和平号舱外工作了4小时57分,进行空间站组装与操作演练。
5月15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7人升空。16日与和平号实现第六次对接,把美国航天员福尔勒送上和平号替换利宁格尔,并为和平号带去了1.8吨补给,包括一台氧气发生器和修理工具。21日与和平号分离,24日利宁格尔随机返回地面。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4次飞行。
7月18日,俄罗斯和平号上的一航天员意外地损坏了和平号上的制导系统,致使太阳帆板偏离太阳,再次造成断电事故。为此,地面人员决定停止此次的出舱修复光谱舱的工作,这项工作改由下一批航天员完成。
8月5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一台供氧电子系统又发生故障。和平号上共有两个供氧电子系统,其中的一个早已因电能不够而关闭。
同日,俄罗斯发射联盟TM26号载人飞船升空。7日,以手动方式与和平号对接,进站的索洛维约夫和维诺格拉多夫同站上的3名航天员会合,他们将替换齐布利耶夫和拉佐特金。9月6日,索洛维约夫和福尔勒进入太空工作了6个小时,他们发现被进步号货船撞过的光谱舱虽表面撞击严重,但整个光谱舱壳体完好无损。为确保光谱舱的能源,他们还调整了太阳帆板的朝向。此次是世界第200次载人航天飞行。
9月26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7人升空,将美国航天员沃尔夫送上和平号,替换在和平号上的福尔勒。27日与和平号实现第七次对接,并送去一台计算机和4吨用于修补和平号的材料。10月3日,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分离,在和平号上工作了4个半月的福尔勒也同机返回。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7次飞行。
11月6日,俄罗斯索洛维约夫和维格拉多夫再次到和平号舱外行走,安装一块新的太阳能帆板,以代替被进步号货船撞坏的帆板,他们在太空先后用去了6小时17分钟。入舱时,又发现量子2号过渡舱漏气。
12月20日,俄罗斯进步M37号货运飞船升空,22日与和平号空间上对接,为和平号运去给养、9条蝾螈和120只蜗牛,用来做太空失重试验。
1998年1月23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7人升空,执行第八次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对接任务。同机到达的托马斯进站替换了沃尔夫,沃尔夫随奋进号返回。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89次飞行。
3月14日,俄罗斯进步M38号货运飞船升空,17日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除送去给养外,还有一台新的外置发动机,以替换已超期服役的旧发动机。
5月15日,俄罗斯进步M39号货运飞船升空,17日与和平号对接。
6月2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载6人升空,其中一名为俄罗斯航天员柳明。4日与和平号对接,这是美国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的第九次对接。主要任务是接回在和平号上工作的美国航天员托马斯,同时还试验阿尔法空间站新燃料箱,施放有中国人参加的阿尔法频谱仪,在太空第一次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91次飞行。
8月13日,俄罗斯联盟TM28号飞船载3人升空,15日飞船与和平号对接。航天员为巴塔卡尔,阿夫杰耶夫和巴图林,巴图林是俄罗斯首位进入太空的政府官员,他曾担任过叶利钦总统的国防助理。25日巴图林同已在站上的马萨巴耶夫、布林达一同乘TM28号飞船返回。
10月25日,俄罗斯进步M40号货运飞船升空。
1999年2月22日,“和平”号空间站27号机组人员成功接驳“和平”号空间站。此前,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27号机组人员成功地发射了“联盟”TM-29号宇宙飞船并抵达“和平”号空间站。27号机组人员计划在空间站上停留六个月,机组人员包括俄罗斯的阿凡纳西耶夫(Afannassiyev)、法国的海格纳(Haignere)以及贝拉和帕达卡,后两人将于3月初返回地面。
1999年2月27日,一半的“和平”号空间站26号机组人员与贝拉一起乘“联盟TM-28”号飞船脱离空间站,并于1999年2月28日在哈萨克斯坦着陆。阿维代耶夫与“和平”号的27号机组人员阿凡纳西耶夫和海格奈尔一起仍留在空间站。
1999年8月27日,“和平”号27号机组的阿凡纳西耶夫、阿维代耶夫和法国人海格奈尔乘“联盟TM-29”号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脱离,并于8月28日格林尼治时间0时35分在哈萨克斯坦的Baikonur市60公里远的Chapayenka附近着陆。“进步M-42”号货运飞船仍与“和平”号空间站前端轴向对接。2000年2月2日,“进步M-42”号飞船脱离空间站,重返大气层自毁。
2000年2月1日,俄罗斯发射了“进步M1-1”号货运飞船为“和平”号机组人员提供支援,这些宇航员将在“联盟TM”号上执行一次为期45至72天的任务。“进步”号于2月3日与“和平”号对接。这艘送货飞船的装载的主要物资是氮/氧和燃料供应。俄罗斯将“和平”号重新推进到350公里的高空轨道上。已经与“和平”号进行轴向对接的“进步M-42”号飞船于2月2日与空间站脱开,然后重返大气层自毁。
2000年4月6日,“联盟”TM-30号宇宙飞船将“和平”号空间站28组组员送至空间站,并与“和平”号空间站手动对接。
2000年4月25日,“进步”M1-2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对“和平”号空间站28组组员进行支援,该组人员将在空间站上生活45-72天。“进步”M1-2号货运飞船于4月28日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它主要提供油料、氮气/氧气补给和食物。此前,“进步”M1-1号货运飞船已经于4月26日与“和平”号空间站脱离,并于三小时后重返大气层自毁。
2000年4月28日,“进步”M1-2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并于10月15日脱离空间站,在新西兰上空重返大气层自毁,该船主要负责为“进步”M-43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作准备。
2000年6月16日,“和平”号空间站28组组员安全降落在哈萨克斯坦阿卡利克东南四十五公里处。
2000年10月16日,“进步”M-43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准备提升“和平”号空间站的轨道高度;10月21日,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尾端接驳端口相接。
2001年1月24日,“进步”M1-5号油船发射升空,并于1月27日从尾端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该船将在3月初协助“和平”号空间站坠落。
2001年1月25日,“进步”M-43号货运飞船从尾端与“和平”号空间站脱离,并于1月29日重返大气层自毁。
㈥ 俄罗斯有空间站吗
俄罗斯有空间站。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是前苏联建造的一个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采用积木式构造,由多舱段空间交会对接后组成。其核心舱有6个对接口,用来与实验舱和“联盟”号飞船及“进步”号货舱对接。它是一个舱段式结构,总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总重20.4吨。
㈦ 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当时还能使用,为何让它坠入大气层
人类并不满足于在太空作短暂的旅游,为了开发太空,需要建立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基地。于是,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在太空建立新居所的条件成熟了。 和平号空间站计划正式制定是在1976年。 和平号空间站是前苏联建造的一个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经过数年由多个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
2000年底,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因和平号部件老化且缺乏维修经费,决定将其坠毁。和平号最终于2001年3月23日坠入地球大气层,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和平号的研究任务今后由国际空间站所取代。
㈧ 如何去国际空间站
太空飞船,具体有美国的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载人飞船,但前者已经终止了,目前航天员都是通过乘坐后者前往空间站。
㈨ 制裁俄罗斯,空间站怎么办
制裁的内容并不涉及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