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在的德国还打得过俄罗斯吗
现在的德国打不过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国家限制德国的发展,压制德国的海军空军,德国的陆军虽然装备不错,但规模太小,俄罗斯虽然军费一直不足,但俄罗斯的人员和装备是对德国压倒性的,现在俄罗斯的军队实力还是可以横扫欧洲国家的军队
⑵ 德国军队为何没有打败苏军呢
一、德国并非败给了苏联,而是败给了盟国。二战并非苏德的战争,而是德国为首轴心国和英美苏中等几十个盟国的较量。作为轴心国的老大,德国一个国家硬扛美国、英国、苏联三大世界顶级强国的围攻,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美国出钱出武器,英国出矿出资源,苏联出兵出人力,三打一还花了四年才把德国打趴下,德国之强大可见一斑。
二战中,虽然苏联顶着德国大部分陆军,但德国真正输在了英美的战略轰炸和海量的资源供给,英美的轰炸摧毁了德国70%以上的工业产能和矿场,英美牵制了德国40%的陆军、60%的空军、100%的海军。苏联能扛住德国也离不开美英的支援,没有美英的武器和物资,苏联连1942年的冬天都撑不过。
二、苏联拥有庞大的战略纵深,辽阔的国土面积让德国的闪电战效果大打折扣。漫长的战线和泥泞的道路造成德国后勤补给困难,辽阔的国土让德国不得不分兵驻守分散了战斗兵员。苏联利用国土纵深将德国拖入了战争的泥潭。
事实上,想打赢苏联这样的庞然大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欧洲、亚洲、中亚、西亚全线作战,让苏联首尾不能相顾,日本没有参加对苏作战是一个遗憾。
三、苏联拥有强大的工业和有效的动员体制。作为欧洲第一工业国,苏联强大的工业是苏联能扛住德国进攻的重要因素,而苏联的集权体制又将苏联的人力资源优势全部压榨出来,喝伏特加的俄国人本就彪悍,加上机枪的逼迫,个个悍不畏死,连女人都上了战场,德国想赢苏联真不容易。
四、苏联恶劣的天气和糟糕的地形。苏联的严寒和泥泞的道路可以说是德军最大的敌人。由于意大利拖了后腿,致使德国进攻苏联推迟了一个月,直接导致德国遭遇了苏联的严寒,严寒使得德军后勤跟不上、伤亡惨重、战斗力锐减,最终输掉了莫斯科战争,让苏联获得了喘息之机。
五、德国低估了苏联,德国又出现了战略失误。由于德国低估了苏联的抵抗能力和抵抗决心,也没有料到美国的插足,所以非常草率的就进攻了苏联。1942年德国和苏联打的白热化时,德国仍然在实行悠闲的八小时工作制,有的军人还在休假,直到两年后才进行了战争的总动员。假如德国开始就出全力,苏联恐怕会被一波推。
⑶ 德军为什么没有攻下莫斯科
二战时期的莫斯科保卫战离现在时间是越来越久了,但是该战无论从战略战术思想到规模都是空前的.我是个军事爱好者,也是个二战谜.我查找了很多的相关资料。找到了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失败的原因:
1.在战争初期的1941年8月的战役结束之后,德军大本营在进攻莫斯科还是乌克兰上面徘徊,最后希特勒不顾前方将领的反对决定先进攻乌克兰.他的理由是乌克兰的原料和农产品对德军战时的重要以及乌克兰的苏联空军严重威胁罗马尼亚油田.而古德里安的理由是如果像乌克兰的基辅方面进攻就无异于将前方的军队往德国方面打,若是以后再进攻莫斯科再调回来回几百公里不仅浪费时间还要造成装甲部队的损耗.而且要浪费很多时间就不可能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而莫斯科是苏联的心脏和政治中心也是苏联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基地.拿下莫斯科不管从哪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而且不及时发动向莫斯科方面的进攻苏联会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新的防线.而希特勒觉得先占领乌克兰再进攻莫斯科一样可以在冬季之前结束战争.最后希特勒决定了先进攻乌克兰.
2.苏联着名特工理乍得·佐尔格在这场战争中的重要那是苏联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原因.他不但在战前提供了德国将在6.22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而且在日本决定了东进还是南进的战略问题后的几小时后这个绝密情报就放在了斯大林的办公桌上面,而斯大林立即做出了决定。从远东火速抽调几十个师的生力军到莫斯科.这几十个师的力量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3.苏联的政治宣传鼓动以及着名的红场阅兵等举措加强了苏联人民的战胜信心.
4.战争初期的T-34坦克危机,这种坦克无论在各个方面都优与德国的坦克。直到德国研发出了虎式重型坦克和豹式轻型坦克才拿回了坦克技术上的优势.
5.严寒的冬季,德军最高决策层根本没有想到战争会进行到冬季.没有在8月时听取古德里安等将领的建议准备冬季作战所需要的皮大衣等等设备.结果造成了德军前线官兵80%以上都是单衣,造成严重的伤亡.具古德里安回忆录里面的话秒说因冬季恶劣天气伤亡的人员比跟苏军作战伤亡的人员还要多.而德军装甲部队在恶劣天气下丧失了机动作战能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德国主要是在战略上执行错误,没有在8月就开始进攻莫斯科.没有继续执行闪击战理论而速战速决.从而导致了苏联能够及时的进行布防和从远东抽调生力军而赢得了时间.最后在苏联生力军和和恶劣天气的帮助下对德军的疲惫之师进行反击而取得了决定性质的胜利.假如德军在8月就开始进攻莫斯科的话,以莫斯科当时的情形是根本挡不住士气高昂的德军的进攻的.可能当然二战的胜负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可是历史恰恰是没有如果.
⑷ 二战时为什么德国人打不过俄罗斯人
并不是德国人打不过俄罗斯人,德国的经验方面远超过苏联军队,苏联军队经过“大清洗”已经严重被削弱了!
苏联之所以能力挽狂澜,并最终取得战争胜利,主要有以下因素:
雄厚的人力物力。1941年,苏联人口约为1.8亿。战争爆发后,苏联共动员了3450万人。二战结束时,苏联红军总兵力达1280万人。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飞机13.41万架、坦克10.28万辆、火炮和迫击炮82.52万门。
广阔的疆域为苏联抵抗德军侵略提供了战略纵深。苏联陆地面积为2227.4万平方公里,地跨11个时区。二战初期,虽然德军很快占领了欧洲各国,但却无法一口吞下庞大的苏联。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苏联政府仍控制着2/3以上的国土。此外,严寒的天气也帮助了苏联。莫斯科的严寒,让德军和1812年入侵沙俄的拿破仑军队一样,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2]
美英等国的大力援助。苏德战争期间,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英两国给苏联以大量的援助,包括枪械、弹药、坦克、飞机、车辆等军用物资。如果没有这些盟友的援助,苏联要从1941年的大崩溃中恢复过来甚至击败德国,都将会更加的困难。
(战争现实又严肃,胜败更多是现实原因。苏联的人力物力、国土纵深与美英援助同等重要,苏联是唯一在二战中以千万规模全力对抗法西斯的国家,军民付出巨大牺牲才换来胜利。但是战略战术指挥水平自始至终不及德军,高层战略失误众多,部队大规模被围歼的情况自战争开始持续到库尔斯克德军丧失发起战略攻击的能力,实在不能称赞其高层。)
拥有先进的作战理论。苏联红军军事理论家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早就提出了大纵深作战理论。战争期间,苏联红军成功解决了组织与实施宽正面、大纵深的战略进攻等一系列军事问题,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此外,苏联红军还涌现出了以朱可夫元帅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统帅和将领。
1941年6月30日,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国防委员会,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口号。为理顺指挥关系,8月8日设立了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为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苏共向前线派去了150万名党员和350万名共青团员。战争期间,苏共吸收了531.9万名党员。
苏联人民的战斗精神。为祖国而战,每个苏联人都英勇杀敌,涌现了以彼得罗夫斯基中将、马特洛索夫、卓娅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据统计,战争期间,苏联军民共有1.16万余人成为“苏联英雄”,700万苏联军人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
⑸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没有击败苏联
德国不可能最终打败苏联。其一是苏联有非常广大的战略纵深,德国是无法占领苏联全境的,而且德国的战线拉得越长,兵力就越分散,顾此失彼,有利于苏军各个击破。其二是武器装备从质量上讲德国并不占优,而数量上苏联占优。其三是兵力和兵源上苏联占优。就算德国在进攻莫斯科时不下大雪,德军要想攻下莫斯科兵力也会拼光。只是给苏联多造成点损失而已。而苏联的远东军和其他部队主力毫无损伤,一旦集结部署完毕,战局仍然会朝着有利于苏军的方向发展。
就算日军不打东南亚,不偷袭珍珠港,美国仍然继续为日军提供战略物资,只要老蒋不投降,日本也不可能打败中国。日本同样也面临占领区越大,战线就会拉得越长,兵力分散不足问题。打退国军容易,要想长期占领就困难了。国共两军集中兵力偷袭,今天给拔掉几个据点,消灭部分日军,明天拔掉几个据点,消灭部分日军,慢慢也会把日军蚕食掉,日军最后也只能退守东北和华北。当然,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美国就不会参战,苏联打败德国的时间就会拖得长一些,苏军腾出手来打日军也会推迟一些,那么最终打败日军也会推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