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奥运会俄罗斯的旗手是谁
北京2008年奥运会俄罗斯代表团旗手:基里连科
基里连科是俄罗斯着名的篮球运动员。他出生于俄联邦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首府伊热夫斯克,在圣彼德堡长大,开始学习职业篮球。不满16岁就代表当地球队圣彼德堡斯巴达队参加俄罗斯联赛,成为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球员。两年后离开彼德堡,进入莫斯科CSKA队。第一年帮助球队夺得联赛冠军,并且入选了当年俄联赛的全明星阵容。1999年首轮第二十四位被尤它爵士队选中,当时只有18岁4个月,成为NBA选秀有史以来选中的最年轻的外籍球员。基里连科在莫斯科CSKA队又效力了两年,参加了欧洲联赛,并且成为欧洲联赛中第一个拿下三双的球员,13分,11板,10次抢断。2001年加入尤它爵士,2001-2002赛季NBA新秀第一队,04年入选LA全明星赛,2003-2004赛季 2004-2005赛季入选NBA防守第二队,2004-2005赛季NBA盖帽王,在2003-2004赛季中,基里连科的抢断列全联盟第四位,盖帽列第五位,成为NBA有史以来第一位在这两项技术统计中都进入前五名的球员。
个人资料
姓名:基里连科
英文名:Andrei Kirilenko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02.18
身高:206cm
体重:95.3kg
国籍:俄罗斯
位置:前锋
俱乐部:犹他爵士
俱乐部号码:47
B. 2008年奥运会俄罗斯的旗手是不是NBA球员基里连科
是的~~这届奥运会有很多NBA球星当旗手的~~如德国的诺维斯基,中国的姚明,阿根廷的吉若比利等~~
C. 20世纪欧洲军官的职位名称和大小
不是的,欧洲中世纪的军队体系是模仿基督神职体系建立的。
军事等级分为--圣殿骑士,圣约翰骑士,条顿骑士。
之后不同的剑带与靴刺又再次区分“圣殿骑士,圣约翰骑士,条顿骑士”中的阶级。
中世纪没有你说的那种军衔,军衔最早出现在 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
我帮你转点网上的资料你看慢慢研究吧 哈哈
PS:
军衔产生于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军衔一词最早出现于1578年的法文当中,意为“等级的台阶,不同头衔的阶梯或职衔的等级”。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称号,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中国古代军队的武官阶品体制,与西欧军衔体制职能一致,但形式不同,各自独立,两者没有承袭关系。1894年,清朝==决定依照西欧国家军队编练新军。到1904年建立了新军的阶位、品级,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5实行军衔制,1966年被取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恢复实行军衔制。1988年7月1曰,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断了23年之后,我军又开始实行新的军衔制度。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行军衔制。各国对军衔等级的设置,大都采用西欧式军衔体制。
大元帅 大元帅源于拉丁文“最大的”、“最主要的”。最早大元帅是作为荣誉称号授予本国或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 1569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将大元帅称号授予其弟昂茹公爵。以后,世界各国被授予大元帅军衔的共约30人。1719年俄国陆军条令正式规定:大元帅为俄军最高军衔。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1945年6月22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设苏联大元帅军衔,次曰将这一军衔授予斯大林。
元帅 元帅一词源自上古德意志文“马”和“仆人”。据说,最早的时候,元帅是宫廷里管理皇帝马厩的官。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国家,它是职务名称,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的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到16世纪,元帅一词在法国表示最高军衔,在16世纪下半叶先后授于立有卓着战功的18名将领以元帅军衔。现在,元帅衔仍是一些国家的最高军衔。
将军 将军源于拉丁文“总的”、“主要的”。将军作为军衔,最先出现在 16世纪的法国。在德国,15世纪人们就用该词称呼骑士集团的首领,到16世纪才作为军衔使用。随着战争规模和军队编制的扩大,将军遂分为若干等,以指挥不同规模的军队。准将一般指挥旅,少将指挥师,中将指挥军,上将指挥集团军。现在,除少、中、上将衔为世界多数国家所设以外,西方国家一般还设有准将衔。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还设有大将衔。美国在战时还设有五星上将衔。此衔前苏联认为相当于大将,而西方国家则将其同别国的元帅划为一级。
大校 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级衔称,始设于朝鲜==义人民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军衔制时亦设此衔。还有的国家称上校为大校,如现在越南和旧曰军的校官,均分为3等,第一等称大校,实际是上校。现在世界上设大校衔的只有朝鲜==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
上校 上校一词源于意大利“(军队之)纵队”。在法国古代的步兵部队中,上校是团长的代名词,18世纪末法国人往往把团长和上校混为一谈。在俄国,上校一词首先见于16世纪,当时人们称呼指挥团队的军官为上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中一般均设有上校衔。除朝鲜和中国外,上校是校官中最高的一级衔称,一般是团长的编制军衔。
中校 在17世纪的俄国,中校最初为副团长的职称,后来成为副团长的衔称。1713年开始,彼得一世在俄国海军中设海军中校衔,对应的职务为二级军舰舰长。1935年前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两级,到1939年才补充设置中校衔。现在世界各国的军衔中多数均设此衔,一般为副团长或营长的编制军衔。
少校 少校一词源于拉丁文“职位较高的”、“年长的”。400年以前,西班牙军队最先把少校作为军衔使用。16世纪少校这一术语传入德国,开始只作为一定职务的称呼。德国在建立常备军时,少校便用于军衔称谓。18世纪至19世纪,俄国军队一度将少校分为一级少校和二级少校两个衔级。现在各国军衔中均设有少校衔,一般为营长的编制军衔。
大尉 大尉源于拉丁文“首领”一词派生出的“军事长官”。这个称号最早出现于中世纪的法国,是独立军区长官的头衔,当时一度高于元帅。后来,大尉一词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从1558年起,连长开始称为大尉,军区长官则称总大尉。目前世界上设有大尉军衔的有10来个国家。旧曰军尉官中的最高一级衔亦称大尉,但它不设上尉,故作为上尉看待。现在西方国家亦将前苏联等国的大尉译为上尉,在军衔对照表里,同西方的上尉列入一格。
上尉 上尉一词源于拉丁文“首领”。早期的连由一个上尉指挥,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连长是同一词。该词由“头”和“人”两词组成,即表示一个地位显赫的人。这在过去一般是首领和司令官的称呼。现在世界各国军衔中均有此衔,一般作为连长的编制军衔。
中尉 中尉一词源于法文“代理人”、“副职”。中尉作为军队的职务名称,最早出现在法国。1444年,法军将担任副队长的人称为中尉。到15世纪末,中尉成为副连长的代称。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中尉成为法国等国的陆海空军军衔。现在世界各国军衔中均设有此衔,一般与副连长职务相对应,也有的国家将中尉规定为排长的编制军衔。
少尉 在古代,法国称步兵和骑兵部队中掌权的军官为少尉。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起,少尉被定为法军最低一级军官的军衔。在德国,少尉一词是1500年前后由法语“代表”一词演变而来。开始,人们用该词称呼某军事长官的代表和其他公务人员,约18世纪以后,则称军队中最低一级的军官为少尉。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少尉这一衔级,但也有少数国家例外。如波兰尉官的最低军衔是中尉;罗马尼亚的少尉衔是专为女军官所设,男军官的尉官最低一级军衔为中尉。
准尉 准尉源自古斯拉夫文“旗”。1649年,俄军首次将“旗手”称为准尉。旗手通常是从最勇敢、健壮,并经过战斗考验的军人中任命。彼得一世建立正规军时,于1712年正式设准尉军衔。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军队都设有准尉军衔,多数作为军士与军官之间的过渡,但也有少数国家将准尉列入军官或军士范围。中国于1909年在清军中设置此衔,时称“额外军官”。现在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准尉的作用,将其分为若干等,最多的达6等,以解决他们合理报酬和待遇问题。
军士 军士一词源自拉丁语“职员”,常用于军事人员。法国首先于15世纪把军士作为军衔,授于业务熟练的有经验的士兵。后来这一衔称传入德国。1716 年彼得一世将其移植到俄军,其地位介于班长和司务长之间,使用70多年后,于 1789年废除。
上士 上士是由德文“野战”和“差役”两词组合而成。“差役”一词是由动词“不停地运动”演变而来,表示那些为主人跑腿的人。在雇佣军中,差役是中队最高长官上尉和士兵的中间人,负责沟通上下联系。差役分为野战差役和普通差役两种。野战差役由上级指定,而普通差役每月从士兵中推选。
中士 中士源于拉丁语“服务者”。它作为军衔称谓,最初于15世纪在法军中设置,后来在德国和英国军队中出现。1716年俄国正规军中开始增设此衔。以后中士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采用,成为军队初级指挥人员的一级衔称。
下士 下士来源于意大利语“班长”。在俄国1647年的军队条令《步兵习武概则与谋略》中,首次提到下士这个称号,1722年列入《官级表》的第17级。下士在德文中由“旗帜”和“贵族子弟”两词组合而成。过去贵族为把自己的子弟培养为军官,从小就将他们送入军队。由于他们出生豪门,在军队中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权利,即掌旗,因此被称为“掌旗的贵族子弟”。1806年普军被拿破仑打败后废除了这一称呼。1899年威廉二世重新把它定为军衔中的一级称号。
上等兵 上等兵一词源于法语。法军曾规定,骑士如在战斗中失去马匹,则暂归步兵指挥,执行步兵勤务,但仍保留他们的骑士称号和薪饷,并免于干粗活。后来把这些免于干粗活的骑士叫上等兵。17世纪初,德国将上等兵作为一级军衔设置于连队。上等兵从有经验而可靠的士兵中选出,负责执行哨兵派班、押解俘虏等较重的任务,有时班长缺勤时,还可代理班长。
二等兵 二等兵一词是由德语“自由”和“解脱”两词演变而来,即“被解脱者”之意。在17世纪的雇佣军中,一些年纪较大的可靠士兵被免除低级、繁重的勤务,二等兵便是对这些略享优待的士兵的称呼。1859年,在普鲁士炮兵中还曾出现过一等兵的衔称,位于上等兵与二等兵之间。在二战中,德国士兵的服役年限长达12年之久,因此,士兵中便需要增加等级层次,于是又增设了三等兵衔,使士兵的军衔增加到了4等。
列兵 1722午1月24曰彼得一世颁布的《官级表》在俄军中首次设置此衔。前苏联红军1935年实行军衔制时,始设“红军战士”衔,1940年11月2曰改设列兵军衔,为士兵衔中的最低一等。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队实行军衔制时亦设有此衔。
D. 欧洲中世纪军队的官职是什么
不是的,欧洲中世纪的军队体系是模仿基督神职体系建立的。
军事等级分为--圣殿骑士,圣约翰骑士,条顿骑士。
之后不同的剑带与靴刺又再次区分“圣殿骑士,圣约翰骑士,条顿骑士”中的阶级。
中世纪没有你说的那种军衔,军衔最早出现在 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
我帮你转点网上的资料你看慢慢研究吧 哈哈
PS:
军衔产生于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军衔一词最早出现于1578年的法文当中,意为“等级的台阶,不同头衔的阶梯或职衔的等级”。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称号,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中国古代军队的武官阶品体制,与西欧军衔体制职能一致,但形式不同,各自独立,两者没有承袭关系。1894年,清朝==决定依照西欧国家军队编练新军。到1904年建立了新军的阶位、品级,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5实行军衔制,1966年被取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恢复实行军衔制。1988年7月1曰,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断了23年之后,我军又开始实行新的军衔制度。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行军衔制。各国对军衔等级的设置,大都采用西欧式军衔体制。
大元帅 大元帅源于拉丁文“最大的”、“最主要的”。最早大元帅是作为荣誉称号授予本国或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 1569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将大元帅称号授予其弟昂茹公爵。以后,世界各国被授予大元帅军衔的共约30人。1719年俄国陆军条令正式规定:大元帅为俄军最高军衔。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1945年6月22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设苏联大元帅军衔,次曰将这一军衔授予斯大林。
元帅 元帅一词源自上古德意志文“马”和“仆人”。据说,最早的时候,元帅是宫廷里管理皇帝马厩的官。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国家,它是职务名称,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的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到16世纪,元帅一词在法国表示最高军衔,在16世纪下半叶先后授于立有卓着战功的18名将领以元帅军衔。现在,元帅衔仍是一些国家的最高军衔。
将军 将军源于拉丁文“总的”、“主要的”。将军作为军衔,最先出现在 16世纪的法国。在德国,15世纪人们就用该词称呼骑士集团的首领,到16世纪才作为军衔使用。随着战争规模和军队编制的扩大,将军遂分为若干等,以指挥不同规模的军队。准将一般指挥旅,少将指挥师,中将指挥军,上将指挥集团军。现在,除少、中、上将衔为世界多数国家所设以外,西方国家一般还设有准将衔。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还设有大将衔。美国在战时还设有五星上将衔。此衔前苏联认为相当于大将,而西方国家则将其同别国的元帅划为一级。
大校 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级衔称,始设于朝鲜==义人民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军衔制时亦设此衔。还有的国家称上校为大校,如现在越南和旧曰军的校官,均分为3等,第一等称大校,实际是上校。现在世界上设大校衔的只有朝鲜==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
上校 上校一词源于意大利“(军队之)纵队”。在法国古代的步兵部队中,上校是团长的代名词,18世纪末法国人往往把团长和上校混为一谈。在俄国,上校一词首先见于16世纪,当时人们称呼指挥团队的军官为上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中一般均设有上校衔。除朝鲜和中国外,上校是校官中最高的一级衔称,一般是团长的编制军衔。
中校 在17世纪的俄国,中校最初为副团长的职称,后来成为副团长的衔称。1713年开始,彼得一世在俄国海军中设海军中校衔,对应的职务为二级军舰舰长。1935年前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两级,到1939年才补充设置中校衔。现在世界各国的军衔中多数均设此衔,一般为副团长或营长的编制军衔。
少校 少校一词源于拉丁文“职位较高的”、“年长的”。400年以前,西班牙军队最先把少校作为军衔使用。16世纪少校这一术语传入德国,开始只作为一定职务的称呼。德国在建立常备军时,少校便用于军衔称谓。18世纪至19世纪,俄国军队一度将少校分为一级少校和二级少校两个衔级。现在各国军衔中均设有少校衔,一般为营长的编制军衔。
大尉 大尉源于拉丁文“首领”一词派生出的“军事长官”。这个称号最早出现于中世纪的法国,是独立军区长官的头衔,当时一度高于元帅。后来,大尉一词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从1558年起,连长开始称为大尉,军区长官则称总大尉。目前世界上设有大尉军衔的有10来个国家。旧曰军尉官中的最高一级衔亦称大尉,但它不设上尉,故作为上尉看待。现在西方国家亦将前苏联等国的大尉译为上尉,在军衔对照表里,同西方的上尉列入一格。
上尉 上尉一词源于拉丁文“首领”。早期的连由一个上尉指挥,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连长是同一词。该词由“头”和“人”两词组成,即表示一个地位显赫的人。这在过去一般是首领和司令官的称呼。现在世界各国军衔中均有此衔,一般作为连长的编制军衔。
中尉 中尉一词源于法文“代理人”、“副职”。中尉作为军队的职务名称,最早出现在法国。1444年,法军将担任副队长的人称为中尉。到15世纪末,中尉成为副连长的代称。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中尉成为法国等国的陆海空军军衔。现在世界各国军衔中均设有此衔,一般与副连长职务相对应,也有的国家将中尉规定为排长的编制军衔。
少尉 在古代,法国称步兵和骑兵部队中掌权的军官为少尉。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起,少尉被定为法军最低一级军官的军衔。在德国,少尉一词是1500年前后由法语“代表”一词演变而来。开始,人们用该词称呼某军事长官的代表和其他公务人员,约18世纪以后,则称军队中最低一级的军官为少尉。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少尉这一衔级,但也有少数国家例外。如波兰尉官的最低军衔是中尉;罗马尼亚的少尉衔是专为女军官所设,男军官的尉官最低一级军衔为中尉。
准尉 准尉源自古斯拉夫文“旗”。1649年,俄军首次将“旗手”称为准尉。旗手通常是从最勇敢、健壮,并经过战斗考验的军人中任命。彼得一世建立正规军时,于1712年正式设准尉军衔。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军队都设有准尉军衔,多数作为军士与军官之间的过渡,但也有少数国家将准尉列入军官或军士范围。中国于1909年在清军中设置此衔,时称“额外军官”。现在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准尉的作用,将其分为若干等,最多的达6等,以解决他们合理报酬和待遇问题。
军士 军士一词源自拉丁语“职员”,常用于军事人员。法国首先于15世纪把军士作为军衔,授于业务熟练的有经验的士兵。后来这一衔称传入德国。1716 年彼得一世将其移植到俄军,其地位介于班长和司务长之间,使用70多年后,于 1789年废除。
上士 上士是由德文“野战”和“差役”两词组合而成。“差役”一词是由动词“不停地运动”演变而来,表示那些为主人跑腿的人。在雇佣军中,差役是中队最高长官上尉和士兵的中间人,负责沟通上下联系。差役分为野战差役和普通差役两种。野战差役由上级指定,而普通差役每月从士兵中推选。
中士 中士源于拉丁语“服务者”。它作为军衔称谓,最初于15世纪在法军中设置,后来在德国和英国军队中出现。1716年俄国正规军中开始增设此衔。以后中士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采用,成为军队初级指挥人员的一级衔称。
下士 下士来源于意大利语“班长”。在俄国1647年的军队条令《步兵习武概则与谋略》中,首次提到下士这个称号,1722年列入《官级表》的第17级。下士在德文中由“旗帜”和“贵族子弟”两词组合而成。过去贵族为把自己的子弟培养为军官,从小就将他们送入军队。由于他们出生豪门,在军队中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权利,即掌旗,因此被称为“掌旗的贵族子弟”。1806年普军被拿破仑打败后废除了这一称呼。1899年威廉二世重新把它定为军衔中的一级称号。
上等兵 上等兵一词源于法语。法军曾规定,骑士如在战斗中失去马匹,则暂归步兵指挥,执行步兵勤务,但仍保留他们的骑士称号和薪饷,并免于干粗活。后来把这些免于干粗活的骑士叫上等兵。17世纪初,德国将上等兵作为一级军衔设置于连队。上等兵从有经验而可靠的士兵中选出,负责执行哨兵派班、押解俘虏等较重的任务,有时班长缺勤时,还可代理班长。
二等兵 二等兵一词是由德语“自由”和“解脱”两词演变而来,即“被解脱者”之意。在17世纪的雇佣军中,一些年纪较大的可靠士兵被免除低级、繁重的勤务,二等兵便是对这些略享优待的士兵的称呼。1859年,在普鲁士炮兵中还曾出现过一等兵的衔称,位于上等兵与二等兵之间。在二战中,德国士兵的服役年限长达12年之久,因此,士兵中便需要增加等级层次,于是又增设了三等兵衔,使士兵的军衔增加到了4等。
列兵 1722午1月24曰彼得一世颁布的《官级表》在俄军中首次设置此衔。前苏联红军1935年实行军衔制时,始设“红军战士”衔,1940年11月2曰改设列兵军衔,为士兵衔中的最低一等。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队实行军衔制时亦设有此衔。
E. 升旗手一般有几名,各自的职责是什么
升旗手一般有3名。一名旗手,两名护旗手。旗手的主要任务是升国旗,护旗手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国旗。
各自职责:
(1)擎旗手做到擎旗,撒旗,收旗动作优美。
(2)护旗手需要做到扶旗动作匀称有力度,精神饱满。
(3)旗手:国歌演奏一遍标准时间为46秒-47秒,在这恒定的时间内,要确保国旗匀速与国歌同步升起。
全体升旗手的职责
1、要按时到场。
2、升旗队队员要服从学校的一切安排,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在学校起模范带头作用。
3、周一升旗,周五收旗。
4、升旗时升旗手要穿校服。
5、升旗时避免拉绳缠绕。
6、固定旗帜要迅速、牢固。
7、升旗速度要用力均匀,避免急快急慢,音乐停止国旗升到顶。
8、遇到下雨天,要及时降下国旗并保存好,直到雨停再把国旗升起。
9、有事要及早请假。
(5)俄罗斯旗手是什么职位扩展阅读:
擎旗动作(擎旗俗称扛旗,是旗手的基本功。)
要领: 上体正直,头要正,两肩放平。右手把旗杆抓紧在食指和中指间,右手小臂自然伸直,把国旗扛于右肩。右手抓握在国旗捆接处,旗杆与身体成45°,行进时旗杆不得左右、上下晃动。
升旗仪式展旗
要领: 当听到国歌响起时,护旗手手动升旗,当国旗升至适当高度时,旗手抓住旗角向斜上方将国旗展开,手臂略停后,迅速恢复成立正姿势。
F. 中国仪仗队女兵惊艳俄罗斯旗手是谁
中国仪仗队女兵惊艳俄罗斯旗手并不是一个女兵,二是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女兵方队集体。
2015年9月5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盛大活动,庆祝建城868周年,其中一年一度的“斯帕斯卡亚塔楼”国际军乐节是最大的亮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与女子仪仗队方阵应邀参加本届城市日开幕式表演,这是三军仪仗队女兵首次海外亮相,女兵们训练有素,英姿飒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演出中,仪仗队女兵手持1.2米长(连刺刀)礼宾用枪表演的枪操更是引爆全场,掌声和尖叫持续整个表演过程。
G. 俄罗斯历届奥运开幕式旗手是谁有霍尔金娜或涅莫夫吗
他俩已经退役啦恩。。。。。旗手是篮球明星。。基里连科。。
H. 俄罗斯代表队的旗手是谁啊谢谢了
俄国家男篮队长、绰号“AK47”的NBA球星基里连科担任。
I. 北京奥运会公布的各国旗手
以下是20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旗手一览:
顺序 国家(和地区) 旗手 旗手参与项目
1 希腊 伊利亚迪斯 柔道
2 几内亚 佛范纳赫 田径
3 几内亚比绍 米丹纳 摔跤
4 土耳其 奥扎尔 摔跤
5 土库曼斯坦 努尔姆汉梅多夫 柔道
6 也门 阿尔-亚费 田径
7 马尔代夫 罗亚-侯赛因 游泳
8 马耳他 贝兹纳 柔道
9 马达加斯加 拉赞纳德拉科托 拳击
10 马来西亚 阿旺 自行车
11 马里 巴巴-莫迪博-凯塔 跆拳道
12 马拉维 恩伊伦达 游泳
13 马其顿 尼科洛夫斯基 皮划艇
14 马绍尔群岛 韦隆-穆勒 官员
15 开曼群岛 福贝斯 田径
16 不丹 佩尔约尔 射箭
17 厄瓜多爾尔尔 埃斯科巴尔 举重
18 厄立特里亚 苏尔坦-赫布雷米歇尔 田径
19 牙买加 坎贝尔-布朗 田径
20 比利时 戈德弗罗伊德 帆船
21 瓦努阿图 托米 乒乓球
22 以色列 科尔冈诺夫 皮划艇
23 日本 福原爱 乒乓球
24 中华台北 赖圣蓉 垒球
25 中非 德雷博纳 田径
26 中国香港 黄金宝 自行车
27 冈比亚 杰克 拳击
28 贝宁 费拉伊斯 田径
29 毛里求斯 巴克兰 田径
30 毛里塔尼亚 莫克塔尔 田径
31 丹麦 乔基姆-奥尔森 田径
32 乌干达 塞鲁戈 拳击
33 乌克兰 克洛奇科娃 游泳
34 乌拉圭 佛格利亚 帆船
35 乌兹别克斯坦 马克姆多夫 拳击
36 巴巴多斯 亚利 游泳
37 巴布亚新几内亚 皮尼 游泳
38 巴西 舍伊德 帆船
39 巴拉圭 法特查 田径
40 巴林 阿尔-加斯拉 田径
41 巴哈马 黛比-弗格森 田径
42 巴拿马 萨拉迪诺 田径
43 巴基斯坦 阿什拉夫 曲棍球
44 巴勒斯坦 阿尔马斯里 田径
45 古巴 米贾尔-洛佩斯 摔跤
46 布基纳法索 苏拉马 田径
47 布隆迪 尼约尼兹吉耶 田径
48 东帝汶 希梅内斯 田径
49 卡塔尔 阿尔-亚蒂亚 射击
50 卢旺达 鲁加比拉 游泳
51 卢森堡 斯塔克奇奥蒂 游泳
52 乍得 恩迪克特 田径
53 白俄罗斯 罗曼科夫 击剑
54 印度 辛格-拉索雷 射击
55 印度尼西亚 苏拉克桑纳 帆船
56 立陶宛 贾斯科维休斯 篮球
57 尼日尔爾尔 阿尔侯塞尼 游泳
58 尼日尔爾利亚 卡佛 乒乓球
59 尼加拉瓜 阿古埃罗 拳击
60 尼泊尔 比斯塔 跆拳道
61 加纳 阿尼姆 田径
62 加拿大 范科埃韦登 皮划艇
63 加蓬 恩戈昂 柔道
64 圣马力诺 德尔汀 射击
65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亚历山大 田径
66 圣卢西亚 斯彭塞 田径
67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邦菲姆 田径
68 圣基茨和尼维斯 霍奇 田径
69 圭亚那 罗伯茨 游泳
70 吉布提 艾哈迈德 马拉松
71 吉尔吉斯斯坦 德扎纳古洛夫 柔道
72 老挝 汤萨克瑟瓦 田径
73 亚美尼亚 阿扎扬 体操(教练)
74 西班牙 菲戈罗亚 皮划艇
75 百慕大 特尔塞拉 马术
76 列支敦士登 特绍普 田径
77 刚果(布) 姆布西 田径
78 民主刚果 马加利 田径
79 伊拉克 阿尔-希尔费 赛艇
80 伊朗 霍马-侯赛因 赛艇
81 危地马拉 布埃佐 羽毛球
82 匈牙利 卡梅雷尔 皮划艇
83 多米尼加共和国 菲利克斯-桑切斯 田径
84 多米尼加国 罗曼因 田径
85 多哥 布克佩蒂 皮划艇
86 冰岛 阿纳森 游泳
87 关岛 里卡多-布拉斯 柔道
88 安哥拉 恩蒂亚姆巴 田径
89 安提瓜和巴布达 格罗伊蒙 田径
90 安道尔 里贝雷瓜 皮划艇
91 汤加 波尤希拉 田径
92 约旦 沙班 乒乓球
93 赤道几内亚 昂多 田径
94 芬兰 西尔维 射击
95 克罗地亚 巴里奇 手球
96 苏丹 卡基 田径
97 苏里南 内斯蒂 游泳
98 利比亚 本-萨莱赫 柔道
99 利比里亚 阿迪 田径
100 伯利兹 乔纳森-威廉姆斯 田径
101 佛得角 蒙泰罗 体操
102 库克群岛 山姆-佩拉 举重
103 沙特阿拉伯 阿尔-库瓦伊尔迪 田径
104 阿尔及利亚 伊莱斯 游泳
105 阿尔巴尼亚 普里兹伦尼 摔跤
106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马克图姆 跆拳道
107 阿根廷 吉诺比利 篮球
108 阿曼 阿尔-巴卢什 射击
109 阿鲁巴 韦斯 柔道
110 阿富汗 巴哈维 跆拳道
111 阿塞拜疆 曼苏洛夫 摔跤
112 纳米比亚 海曼斯 自行车
113 坦桑尼亚 纳阿西 田径
114 拉脱维亚 瓦西莱夫斯基斯 田径
115 英国 马克-福斯特 游泳
116 英属维尔京群岛 哈利根 田径
117 肯尼亚 邦哥 田径
118 罗马尼亚 贝塞 手球
119 帕劳 埃尔瓦伊斯 摔跤
120 图瓦卢 厄撒乌 举重
121 委内瑞拉 索托 垒球
122 所罗门群岛 霍尔 举重
123 法国 埃斯坦盖 皮划艇
124 波兰 特瓦尔多夫斯基 皮划艇
125 波多黎各 阿罗约 柔道
126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梅基奇 柔道
127 孟加拉国 拉纳 游泳
128 玻利维亚 塞萨尔 射击
129 挪威 卡西尔耶 举重
130 南非共和国 杜托伊特 游泳
131 柬埔寨 邦汀 田径
132 哈萨克斯坦 阿克梅托夫 举重
133 科威特 阿尔拉西迪 射击
134 科特迪瓦 阿卢 田径
135 科摩罗 费塔 田径
136 保加利亚 斯托伊切夫 游泳
137 俄罗斯 安德烈-基利连科 篮球
138 叙利亚 柔戈西利 举重
139 美国 洛佩兹-朗蒙 田径
140 美属维尔京群岛 拉班 游泳
141 美属萨摩亚 亚耶托努 柔道
142 洪都拉斯 米盖尔-费雷拉 跆拳道
143 津巴布韦 德津加伊 田径
144 突尼斯 乍得利 柔道
145 泰国 布恩尤姆侬 拳击
146 埃及 加贝尔 柔道
147 埃塞俄比亚 耶弗特 教练
148 莱索托 梅因 田径
149 莫桑比克 库托 田径
150 荷兰 德尔梅 曲棍球
151 荷属安的列斯 马蒂娜 田径
152 格林纳达 弗朗奇克 田径
153 格鲁吉亚 诺扎德泽 摔跤
154 索马里 法拉赫 赛艇
155 哥伦比亚 路易萨-卡列 自行车
156 哥斯达黎加 塞古拉 田径
157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伯维尔-利 游泳
158 秘鲁 巴雷拉 摔跤
159 爱尔兰 佩耶洛 帆船
160 爱沙尼亚 帕达尔 柔道
161 海地 布卢图斯 柔道
162 捷克 西尔格托娃 皮划艇
163 基里巴斯 卡托亚塔乌 举重
164 菲律宾 帕克奎奥 拳击
165 萨尔瓦多 迪马斯 举重
166 萨摩亚 奥佩洛格 举重
167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明津费尔 举重
168 塔吉克斯坦斯坦 纳扎罗夫 田径
169 越南 阮廷强 田径
170 博茨瓦纳 帕克辛诺斯 游泳
171 斯里兰卡 贾雅辛格 田径
172 斯威士兰 德拉米尼 田径
173 斯洛文尼亚 佐尔尼尔 柔道
174 斯洛伐克 卡利斯卡 皮划艇
175 葡萄牙 埃沃拉 田径
176 韩国 张盛皓 柔道
177 斐济 布利基奥博 田径
178 喀麦隆 姆西马 柔道
179 黑山 尤斯科科维奇 水球
180 朝鲜 彭文日 田径
181 智利 冈萨雷斯 网球
182 奥地利 斯泰因纳切尔 帆船
183 缅甸 泰扎尔 皮划艇
184 瑞士 费德勒 网球
185 瑞典 奥尔松 田径
186 瑙鲁 德滕纳默 举重
187 蒙古 巴亚尔贾韦赫兰 柔道
188 新加坡 李佳薇 乒乓球
189 新西兰 德里斯戴尔 赛艇
190 意大利 安东尼奥-罗西 皮划艇
191 塞内加尔 迭德西奥 跆拳道
192 塞尔维亚 赛卡里奇 射击
193 塞舌尔 库比登 羽毛球
194 塞拉利昂 巴约赫 田径
195 塞浦路斯 阿奇莱奥斯 射击
196 墨西哥 埃斯皮诺萨 跳水
197 黎巴嫩 里查 射击
198 德国 诺维茨基 篮球
199 摩尔多瓦 塞班 摔跤
200 摩纳哥 雷蒙 赛艇
201 摩洛哥 卡达 田径
202 澳大利亚 汤姆金斯 赛艇
203 赞比亚 布瓦尔亚 拳击
204 中国 姚明 篮球
J. 军队、军衔之最都有哪些
最早使用军旗的国家
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军旗的是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国家。西方最早使用军旗的是古希腊和罗马军队。军旗最初比较简单,在一块方布上绘制猫头鹰、狮身人面像、狼等动物图案,以区分不同的部队单位。15世纪,法军正式规定军旗为部队的荣誉象征,在队列中有固定的位置。后来,其他国家的军队也都作了类似的规定。
西欧国家的军旗,多以国旗加镶丝穗,旗杆顶端挂有注明部队番号的彩色绸带制成。如英、法、意大利等国的军旗基本上就是这样。
最早的三军建制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常备军,分“左、中、右”三营屯驻,这是后世三军的起源。
最早出现兵种的军队
世界上最早出现兵种的军队是位于两河流域的古代亚述帝国,公元前727年前就编有:轻装步兵、重装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以及辅助部队,还有运输奴隶等。
最早的海军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舟师,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海军。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吴国、齐国、越国都具有一支颇具规模的舟师。吴国东靠大海,“不可一日而废舟楫之用”,其舟的战舰有大翼、小翼、突昌、楼船和桥船等种类,堪称“混合舰队”。越国拥有一支由300艘战舰组成的海上舰队,齐国更拥有一支强大的舟师。吴国和齐国之间、越国和吴国之间曾进行过几次大的海战、水战。当时中国古代海军使用的是风帆战舰,只能在近海范围内进行较大规模的海战,但它是近代开始使用动力机械和钢铁护甲的“新式海军”的先驱。
最早的空军
1793年,法国首次组织了一支空军,飞行装备是系绳气球,气球中充入燃木炭产生的烟和热空气,依赖热空气的浮力上升到空中,控制和返回地面都依赖绳索牵引。大气球下吊着一只大箩筐,空军士兵蹲于其中进行观察。这支部队称为气球兵团,是世界上最早的空军。
第一支正式的航空部队
世界上第一支正式的航空部队,是1912年4月13日成立的英国皇家飞行队。
第一个重型轰炸机部队
1914年12月,俄国由“伊里亚·穆罗梅茨”号飞机编成了重型飞机大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重型轰炸机部队。作为重型轰炸机的“伊里亚·穆罗梅茨”号飞机,在载弹量武器装备和航程方面,多年内均未有任何飞机与之相匹敌。武器装备多达8挺机枪,载弹量达400千克(超载时可达700~800千克)。机身内能挂航空炸弹,并且首次采用了电动投弹器。
第一支坦克部队
1916年6月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坦克部队——乘车机枪部队。它编有6个连,每连25辆坦克,由斯文顿上校指挥。1916年9月以2个连,共49辆坦克到法国前线支援英军在松姆河对德军的进攻。
最早的炮兵团
中国明朝的神机营是世界上第一支炮兵团部队,它由皇帝亲自统御。神机营装备的火炮有“神机”、“火龙”、“威远”、“无敌”等各种名称和型号的火炮。到了明代中期,又配备有红衣大炮,该炮“长二十余丈,重三千斤,发之洞裂石城,震数十里”。到了清代,清军又利用缴获的明君大批火炮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炮兵部队。
最早的空降兵
空降兵是依靠飞机输送,以空降(伞降、机降)方式投入战斗的特殊兵种。20世纪30年代,随着运输和跳伞运动的发展,欧洲一些国家开始组建空降兵。1930年苏联组建了摩托化空降支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空降兵的国家,1932年组成了独立空降旅,1939年发展到6个旅。
最早的喷火兵
1448年,在匈牙利与土耳其的战争中,出现了一种专门纵火的兵器叫管状容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又相继出现了背囊式、战壕式和堡垒式纵火武器。与此同时,喷火兵就出现了。首先,德军中出现了由48人组成的喷火分队。1915年2月在凡尔赛战线上,德军使用这支喷火分队对英法联军进行突然袭击,使联军的800米阵地顿时变成一片火海,许多国家都为此而震惊。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喷火器的使用已很普遍,喷火坦克也出现了。世界各国军队大都编制了喷火兵。
最早建立装甲部队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建立装甲部队的国家是德国。德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建立了由坦克摩托化步兵和工兵等组成的装甲师。
最早有师编制的国家
师表示正规军的一个编制,1873年法国军队即有师的编制,并明确规定每个师下属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和两个炮兵连,后来被俄国和其他各国军队所沿用至今了。
最早实行军衔制的国家
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行了军衔制度。各个国家对军衔等级的设置,大都采用西欧式均线体制。
其实,世界上最早实行军衔制的国家是中国。据史料记载,中国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等称号。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实行了军衔制度,所用体制大体与世界通行的均线体制相同。
最早的元帅军衔
法文元帅一词源自上古德意志文“马”和“仆人”。据说,最早的时候,元帅是宫廷里管理皇帝马厩的官儿。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国家它是职务名称,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的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到16世纪,元帅一词在法国表示最高军衔,在16世纪下半叶先后授予立有卓着战功的18名将领以元帅军衔。16世纪设元帅衔的还有德国。17世纪以后在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国也相继设立此衔。现在,元帅衔仍是一些国家的最高军衔。在苏联,元帅分为苏联元帅,苏联海军元帅,军兵种元帅;军兵种元帅同合成军队的大将衔相当。
最早的将军军衔
将军源于拉丁文“总的”、“主要的”。将军开始是一种显贵的职务,元首有时授权将军在战场上代替自己行使指挥军队的职责。将军作为军衔,最先出现在16世纪的法国。在德国,15世纪人们就用该词称呼骑士集团的首领,到16世纪才作为军衔使用。1657年俄国开始采用此衔,随着战争规模和军队编制的扩大,将军分为若干等,以指挥不等规模的军队。准将一般指挥旅,少将指挥师,中将一般指挥军,上将一般指挥集团军。现在,除少、中、上将衔为世界多数国家所设以外,西方国家一般还设有准将衔。苏联和东欧等国家还设有大将衔。美国在战时还设有五星上将衔,此衔苏联认为相当于大将,而西方国家则将其同别国的元帅划为一格。
最早的大校军衔
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级衔称,始设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军衔制时亦设此衔。还有的国家称上校为大校,如现在越南和旧日军的校官,均区分为三等,第一等称大校,实际是上校。现在世界设大校衔的只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其对应职务是副师长。
最早的上校军衔
上校一词源于意大利“(军队之)纵队”。在法国古代均步兵部队中,上校是团长的代名词,18世纪末法国人往往把团长和上校混为一谈。在俄国,上校一词首先见于16世纪,当时人们称呼指挥团队的军官为上校。1631年,上校代替了“督军”和“团首领”的称号,把担任团长职务的雇佣军官叫做上校。从1632年起,上校作为军衔开始授予所有。新制团指挥员。1681年射击衙门改为团制后,其团长亦称上校,乌克兰哥萨克军队和“扎波罗热切”的团长也称上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中一般均设有上校衔。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外,上校是校官中最高的一级衔称,一般是团长的编制军衔。
最早的中校军衔
17世纪在俄国,中校最初为副团长的职称,后来成为副团长的衔称。1713年开始,彼得一世在俄国海军中设海军中校衔,对应的职务为二级军舰舰长。在1722年的《官级表》中,中校成为校官的第二级衔称固定下来。193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两级,到1939年才补充设置中校衔。现在世界各国的军衔中多数均设此衔,一般为副团长或营长的编制军衔。
最早的少校军衔
少校,该词源于拉丁文“职位较高的”、“年长的”。400年以前,西班牙军队最先把少校作为军衔使用。16世纪少校这一术语传入德国,开始只作为一定职务的称呼。德国在建立常备军时,少校便用于军衔称谓。1698年,俄国为“新制”团的指挥人员和在俄军服役的外国人设置了少校军衔,13世纪后在彼得一世建立的正规军中开始设此衔。18世纪至19世纪,俄国军队一度将少校分为一级少校和二级少校两个官级。在军衔外,还设有专门的少校职务,如“基地少校”、“门卫少校”,集团军司令部里的“旅少校”等。现在各国军衔中均设有少校衔,一般为营长的编制军衔。
最早的大尉军衔
大尉,源于拉丁文“首领”一词派生出的“军事长官”。大尉称号首先出现于中世纪的法国,是独立军区长官的头衔,当时大尉衔一度高于元帅。后来大尉一词逐渐地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从1558年起,开始称连长为大尉,军区长官则称总大尉。在俄国,大尉称号最早出现在16世纪鲍里斯·戈杜诺夫时期,人们称外国雇佣军的队长为大尉,从1647年起,大尉作为一级军衔授予“新制”团的连长,到18世纪初,则所有正规军的连长都享有大尉称号。目前世界上设有大尉军衔的有苏联和东欧等十来个国家。旧日军尉官中的最高一级衔亦称大尉,但它不设上尉,故作为上尉看待。现在西方国家亦将苏联等国的大尉译为上尉,在军衔对照表里,同西方的上尉列入一格。
最早的上尉军衔
上尉,该词源于拉丁文“首领”。“连”是西方最古老的陆军组织形式,早期的连由一个上尉指挥。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连长是同一词,该词由“头”和“人”二词组成,即表示一个位置显赫的人,过去一般是首领和司令官的称呼。现在世界各军衔中均有此衔,一般作为连长的编制军衔。上尉在西方国家和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军队中是尉官中的最高一级衔称;而在东方某些设有大尉军衔的国家,上尉则是尉官中的第二级衔称,往往被译为“上级中尉”,视同西方中尉的地位。
最早的中尉军衔
中尉,该词源自法文“代理人”、“副职”。中尉作为军队的职务名称,最早出现在法国。1444年,法军将担任副队长的首长称为中尉,到15世纪末中尉成为副连长的代称。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中尉成为法国等国的陆海空军军衔。俄军在17世纪中叶设中尉衔于“新制”团,起初通常授给步兵连和骑兵连的副连长,后来中尉被任命担任连长。现在世界各国军衔中均设有此衔,一般与副连长职务相对应,也有的国家将中尉规定为排长的编制军衔。
最早的少尉军衔
法国古代称步兵和骑兵部队中掌权的军官为少尉。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起,少尉被定为法军最低一级军官的军衔。在德国,少尉一词是1500年前后由法语“代表”一词演变而来。开始,人们用该词称呼某军事长官的代表或其他公务人员,约18世纪后,称军队中最低一级的军官为少尉。在俄军,少尉军衔设于1703年彼得一世期间。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少尉这一衔级,但也有少数国家例外。如波兰尉官的最低军衔是中尉,罗马尼亚的少尉衔是专为女军官所设,男军官的尉官最低一级军衔亦为中尉。
最早的准尉军衔
准尉源自古斯拉夫文“旗”。1649年,俄军首次将“旗手”称为准尉,旗手通常是从最勇敢、健壮,并经过战斗考验的军人中任命。彼得一世建立正规军时,于1712年正式设准尉军衔,作为步兵和骑兵最低官衔。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军队都没有准尉军衔。多数作为军官与军士之间的一等,但也有少数国家将准尉列入军官或军士范围。中国1909年在清朝陆军中设置此衔,时称“额外军官”。现在许多国家很重视准尉在军队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为了鼓励他们长期服役,将尉区分为若干等,最多的已达六等,以解决准尉们合理报酬和待遇问题。
最早的军士军衔
军士,该词源自拉丁语“职员”,常用于军事人员。法国首先于15世纪将军士作为军衔,授于业务熟练的有经验的兵。后来这一衔称传入德国。1716年彼得一世将其移植到了俄军,其地位于班长和司务长之间,使用60多年后,于1789年废除,由班长级(下士)士官所取代。
最早的上士军衔
上士是德文“野战”和“差役”二词组合而成的。“差役”一次是由动词“不停地运动”演变而来,表示那些为主人跑腿儿的人。在雇佣军中,差役是中队最高长官上尉和士兵中间的人,负责沟通上下联系。差役分为野战差役和普通差役两种。野战差役由官兵制定,而普通差役每月从士兵中推选。随着时间的推移,野战差役又负担了中队中的文字工作,还负责管理士兵,并兼任中队的教官,这样,上士就逐渐成为中队里的重要人物。
最早的中士军衔
中士源于拉丁语“服务者”。中士作为军衔称谓,最初于15世纪的法军中设置的,尔后出现于德国和英国的军队里。17世纪30年代在俄国“新制”团设此衔,1716年开始在俄国正规军中亦增设此衔。以后中士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采用,成为军队初级指挥人员的一级衔称。
最早的下士军衔
下士来源于意大利语“班长”。在俄国,1647年的军队条令《步兵习武概则与谋略》中,首次提到下士这个称号,1722年列入《官级表》的第十七级。下士在德文中由“旗帜”和“贵族子弟”二词组合而成。过去贵族为把自己的子弟培养为军官,从小就将他们送入军队。由于他们出生豪门,在军队中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权利,即掌旗,因此称为“掌旗的贵族子弟”。1806年普军被拿破仑打败后,废除了这一称呼,1899年威廉二世重新把它定为军衔中的一级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