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俄罗斯可能会采取什么措施
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俄罗斯可能会采取向边境地区增派兵力,以及在能源出口等方面,向两国施加压力等反制措施。
据媒体报道, 5月17日,瑞典首相安德松和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瑞典首相安德松说:“芬兰和瑞典一致认为我们正在携手前进。明天,我们将共同提交加入北约的申请。”芬兰总统尼尼斯托表示,芬兰议会已批准芬兰的加入北约申请。94%的议员支持这项申请。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曾表示,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的申请将“受到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6日说,俄罗斯与芬兰和瑞典之间“不存在问题”,因此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不对俄构成直接威胁。但是北约军事基础设施在两国领土上的扩张必然会引起俄罗斯的回应。
总之,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俄罗斯可能会采取向边境地区增派兵力,以及在能源出口方面,向两国施加压力等反制措施。我认为,如果各方对抗加剧,以及对俄的制裁进一步升级,还可能会引发全球经贸、金融、能源等严重危机,使本已困难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对立对抗,会加剧局势紧张,而对话协商,有助于使各方达成共识。
⑵ 为什么连美、俄都惧惮欧洲小国瑞典的军事实力
瑞典是世界上着名的工业强国,拥有非常完备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军事工业,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很多武器连德国人和美国人都垂涎三尺,比如瑞典着名的博福斯系列火炮。博福斯系列火炮曾出口到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是当时和德国克虏伯齐名的一流火炮。二战时,博福斯系列火炮曾是美国航母和战列舰的标配。直到现在,瑞典的博福斯火炮仍然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当时瑞典的战斗机、潜艇、战舰、坦克等重武器装备,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水平。
瑞典有着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瑞典对于工业体系发展非常重视,每年都会拨大量的经费用于科研。瑞典在机械、电子,冶金等领域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为拥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支撑起军事的发展。瑞典的鹰狮战斗机威名响遍全球,博福斯生产的火炮受到多国军队的采购。瑞丹曾经还研制过核武器,后期由于资金和其它原因,便放弃了研制计划。虽然核武器没有了,但是却拥有了研制核武器的能力。如果瑞典需要,甚至可能鼓捣出航母。?
瑞典是永久中立国,并未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因此国内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传承,军事工业也得以延续发展。尤其是中立国的便利优势,瑞典可以没有倾向性的像其他国家出售武器,这为瑞典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也为武器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使得瑞典的武器制造业得以良性发展。虽然,瑞典军队的绝对人数并不多,但是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发达的军事技术让世界各国为之垂涎。
⑶ 为什么俄罗斯不吞并瑞典
17~18世纪时,瑞典是北欧强国,基本控制了波罗的海地区。
俄国当时为了获得出海口,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与之进行了8次战争,瑞典最后战败,割让了波罗的海东岸(包括现在的彼得堡、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以及北部的芬兰。
⑷ 1721年俄国和瑞典双方签订和约解决了什么问题
1721年,双方签订和约,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得了芬兰湾、里加湾沿岸的土地,从而解决了北方出海口问题。获胜后的彼得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岛上修建要塞卡朗施塔特,在叶尼萨利岛上建立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要塞地处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的汇合点,控制着通向波罗的海的水路。彼得选中这块地方作为未来的首都,使它成为真正的通向欧洲的商口。
⑸ 距俄罗斯那么近,瑞典为何是中立国
瑞典知道自己不够强大,不能站在任何一方,所以它保持中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瑞典和挪威宣布中立,没有冒犯对方。但双方都有被冒犯的风险,无论是英国和俄罗斯,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都希望瑞典站在自己一边,把瑞典变成攻击另一方的前线。幸运的是,瑞典有一定的军事自卫能力,谁想与瑞典作战,都要付出代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基本上重复了其中立立场。当然,瑞典的所谓中立,或偏向德国。瑞典口头上支持中立,是德国的铁矿石基地,出口大量木材。瑞典不敢加入北约,因为害怕冒犯苏联。但不加入北约意味着瑞典将独自面对来自苏联的威胁。如果苏联进攻瑞典,北约就不会参加战争。瑞典太小,经不起北极熊的袭击。
⑹ 为什么瑞典被沙俄打败了却没有亡国
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后的俄罗斯实力远强于瑞典,但是俄罗斯并不具备吞并瑞典的条件。
如果俄国要武力吞并的话,只有北上走陆路和波罗的海两条路。
由于俄罗斯属于新兴的波罗的海国家,之前并没有出海口,因此在海上的经营不足,俄国并没有制海权,难以在海上威胁瑞典。而北上走陆路的话,由于俄国没有制海权,靠陆路补给十分困难,俄国贸然进攻难有成效。因此俄国很难吞并瑞典。
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时候的俄罗斯还要面临西面的波兰、南面的奥斯曼帝国、东面的一群草原帝国,这些战略方向上还有更有价值的东西需要俄罗斯去争取,这时候的瑞典已经不值得俄罗斯去消耗自身宝贵的国力了。
⑺ 1714年后,俄国所有盟国为什么先后同瑞典议和
1714年汉科角海战后,俄舰队占领芬兰与瑞典之间的海上跳板阿兰群岛,并以此为依托,在瑞典本土登陆。此时,各盟国由于顾虑俄国在波罗的海势力的庞大,因而打乱了俄在瑞典南部登陆的计划。加之英国开始施加压力,俄国所有盟国先后同瑞典议和。1718年,俄、瑞也开始议和,但查十二世在挪威前线中弹身亡,瑞典新女王在英国影响下拒绝和谈。谈判中断,战事又起。
⑻ 瑞典的国际关系
意大利 去年在欧盟罗马首脑峰会上,意大利与瑞典关于中国纺织品是否提高关税问题不和
俄罗斯 作为波罗的海上两大海军强国,瑞典和俄罗斯还是以维护该海域和周边地区的稳定为主,关系很好
伊朗 瑞典有北海和波罗的海油田,对外需求没有法国或德国那么迫切,瑞典对人权看得很重,因此在核问题上,伊朗是支持德国的
美国 这个很明显,全世界的非"流氓国家"都想与美国多多合作,中国尚如此,瑞典也一样
葡萄牙 这个不清楚,但在欧盟,中等国家一般都很友好
沙特阿拉伯 关系不错,瑞典在沙特就有很多油田开发项目
荷兰 比利时 (同葡萄牙)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同沙特
赞比亚 欧洲人都不喜欢这个国家
中国 非常好,在欧盟中一直帮中国说话
加拿大 与美国差不多,在森林和水资源保护,国际性环境研究课题上交流广泛
摩洛哥 欧洲人都爱去这个渡假胜地
哥斯达黎加 不清楚,外交关系肯定有,但和这种小国家基本上是没有经济往来的
英国 不怎样,在欧盟伦敦峰会上,瑞典首相佩尔松喝了苏格兰的特产威士忌后大吐特吐
吉尔吉斯斯坦 有羊毛生意
巴基斯坦 就有个大使馆,其他一律没有
捷克 沃尔沃汽车的大部分零件在捷克产
德国 亲兄弟一样,北欧民族在德国人看来是血统非常高贵的民族,二战时,希特勒对北欧三国王室秋毫不犯,可见一斑
缅甸 不知道,好象还没建交
日本 关系很好,毕竟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嘛
匈牙利 同捷克
法国 不错,两国都在对华问题上坚持开放态度
墨西哥 不知道,也就和哥斯达黎加差不多
印度 钢铁生意很热闹
希腊 有些紧张,因为希腊扣了一艘瑞典货船
韩国 不清楚
阿根廷 农产品贸易量很大,尤其是肉类
⑼ 瑞俄两国激战波尔塔瓦,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如何一举击败瑞典呢
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自中世纪以来,这里就拥有"北欧地中海"之名,是当时俄罗斯到西欧各国最短的海上通道,因此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就成了俄国历代沙皇锲而不舍的征战目标。1583年沙皇伊凡四世九层发动立窝尼亚战争,但败于强大的瑞典军队之手。一个多世纪后,沙皇彼得一世登基,再次确立了俄国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对外政策。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俄国首先遇到的强大对手是瑞典。
瑞典在"三十年战争"后由于得到了波罗的梅及北海沿岸重要港口,遂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之一。而反观当时的俄国,军事力十分弱小,所以单靠本身很难战胜强大的对手。为此,彼得一世在确定对瑞典作战的方针后,便利用瑞典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组成同盟来共同对付瑞典。经过多次磋商,1699年,俄国、萨克森、丹麦三国反瑞典的"北方同盟"正式形成。
一、大战前的平静
1700年,瑞典进攻丹麦,战败的丹麦与瑞典在荷尔斯泰因签订和约,并被迫脱离"北方同盟"。就在瑞典、丹麦签订和约的前一天,俄国对瑞典宣战。1708年,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率领重兵进攻俄国。但是由于决策失误,行动遇到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查理十二被迫改变计划,转为向乌克兰进攻。1709年5月11日,瑞典军队到达乌克兰小镇波尔塔瓦,包围了城内的俄军。由于波尔塔瓦事先做好了周密的防备,瑞典军队连续围攻了5个星期却毫无所获。彼得为了扭转被动的战争局势,遂开始支援波尔塔瓦守军,并派突击队限制敌人的后勤补给。
⑽ 瑞典是不是真的准备好和俄罗斯开战了
瑞典以前通常保持中立,自冷战结束以来,瑞典军队主要在为国外的军事任务提供援助。瑞典未被卷入一战和二战,瑞典军方高层在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在几年内爆发,并提醒军队做好准备。自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后,瑞典与俄罗斯间的摩擦不断增加。由于与俄之间紧张局势升级,瑞典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加入北约,以加强与欧洲关系。但是瑞典也不会听西方指挥充当反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