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决胜制高点俄罗斯能否突破北约的围堵
在加里宁格勒俄军有大量的战术核武器,白杨m和亚尔斯核弹,在斯诺登事件后西欧与美国有裂痕,在能源上,西欧国家也有求于俄罗斯,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争中美国失信,在欧盟经济发展不乐观,和俄军不断更新核武和常规武器的背景下也有希望,但极小.大概30%
㈡ 急需留学俄罗斯音乐学院读研的回答,请了解情况的好心人帮忙解答~~谢谢
俄罗斯正在崛起
美国人很形象地戏称:“俄罗斯前兜装着大量石油,后兜装着核弹,可以很轻松地走进新世纪高级俱乐部”
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基础基本奠定,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战略决策不出现重大失误、国家不严重分裂、外部环境不严重恶化,俄罗斯完全可能再次崛起为“世界强国”
受多种负面因素的制约,俄罗斯崛起道路可能曲折漫长。几年内俄罗斯就会成为“世界强国”的看法过于乐观
2006年,俄罗斯留给人们最突出的印象是其重新崛起的势头强劲。不少国际问题专家断言“俄罗斯正在崛起为世界强国”。事实上,俄罗斯崛起前景究竟如何,不能仅看数字、看表象,还要看到深层次问题的存在。
已经走出了“后苏联时代”
首先,俄罗斯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GDP已经连续6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增幅达到6.3%,不仅重新成为世界十大经济体,而且可望很快进入人均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此外, 6月俄外汇黄金储备达到2440亿美元,8月稳定基金达到645亿美元,并且提前还清了借欠巴黎俱乐部的巨额债务。
其次,军事实力有较大恢复。2004年至2006年,俄每年军费增长高达16%—30 %。武器装备更新逐年加快,军事训练基本恢复正常,各种规模的演习接连不断。战略核潜艇恢复在各大洋巡航,海军编队重返地中海。总体看,俄军事实力已接近苏联解体时的70%。
其三,国际影响迅速扩大。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日趋活跃,在维护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多了几分强硬。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俄在防范“颜色革命”、恢复中亚势力范围问题上转守为攻,在运用“能源武器”制裁背俄西靠的“小兄弟”问题上果断出手,在伊朗、哈马斯、黎以冲突等问题上展现大国外交的独立性,在“民主”、“人权”问题上也越来越敢于同西方叫板。俄还借担任“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的机会强化其大国地位。如今的俄罗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得不给予更多重视的重要力量。
各种情况表明,俄罗斯正在踌躇满志地沿着重新崛起为“世界强国”的道路加速前进。可以说,俄罗斯已经走出“后苏联时代”,“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基本恢复”。
重新崛起的潜力巨大
从国土面积和自然资源看,俄罗斯是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数倍于欧盟25国的总面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已探明资源储量占世界资源总储量的21%,总价值高达30万亿美元,为美国的3倍、中国的6倍、西欧的12倍。特别是丰富的能源资源,“在客观上决定了俄罗斯作为能源超级大国的新地位”。美国人很形象地戏称:“俄罗斯前兜装着大量石油,后兜装着核弹,可以很轻松地走进新世纪高级俱乐部。”
从科技潜力看,10年动荡虽然导致科研实力急剧下降,但尚未伤筋动骨,主要领域的科研项目仍在继续,特别是国防、航天等领域仍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人才资源雄厚,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多达37人,教育指数高于八国集团的所有伙伴,可为重新崛起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
从军事力量看,俄罗斯军队已经渡过困难时期,今后几年军队建设投入有望持续大幅增长。2007年国防预算将比今年增加20%。俄罗斯有独立、完整、发达的军事工业体系,有大量军事科技储备,一旦资金到位,完全有能力在较短时间里给部队换装先进武器。俄罗斯军队有着进行大规模战略性战役的丰富经验,以保卫本土安全为目标的“接触战争”理论研究远比美国发达。俄有希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恢复世界军事强国的地位。
从民族精神看,俄罗斯民族的“强国意识”根深蒂固,为实现强国之梦可以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俄罗斯民族虽然不甚勤奋,但是极富创造精神,历史上是产生世界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最多的国家之一。俄罗斯民族具有爆发力,完全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前进。
从政局走势看,俄罗斯已经度过“转轨动荡期”。普京所确立的“可控民主(主权民主)”和“可控市场经济”模式得到民众和精英层的广泛赞同,俄罗斯的发展道路基本成型。稳定与发展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民众和多数政治力量的共同诉求,2008年权力更替不大可能引发局势动荡。总之,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基础基本奠定,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战略决策不出现重大失误、国家不严重分裂、外部环境不严重恶化,俄罗斯完全可能再次崛起为“世界强国”。
受多种负面因素的制约
俄罗斯崛起的势头强劲、前景良好;但是受多种负面因素的制约,崛起的道路可能曲折漫长。总体看来,主要有8个方面的问题:
多年动荡造成严重破坏。俄罗斯经济在叶利钦时代多年动荡中遭受的破坏远远超过二次大战。用普京的话讲,这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和民族灾难”。尽管俄罗斯经济近年连续快速增长,但2005年GDP仍约为美国的1/20,今年才能恢复到苏联解体时的水平。
市场经济意识普遍淡薄。俄罗斯历史上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又经历70余年僵化的计划经济,虽然进行了十几年的经济改革,但从上到下市场经济意识普遍淡薄。很多俄罗斯人对全球化大潮很不适应,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美国化”。俄罗斯是主要油气资源国,但对出售油气有着强烈的“被掠夺感”。对加入“世贸”,可以说“上热下冷”。相当一部分人把国家间的正常经贸往来和外资进入视为“经济扩张”。在市场经济意识真正形成之前,俄恐怕很难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及邻国快速发展所提供的历史机遇。
投资问题依然存在。恐怖袭击偶有发生,光头党、黑社会活动猖獗。一些民众存在排外情绪,海关、警察的贪腐敲诈更是公害。官僚体制未见明显改观,几乎所有机关都不会加班工作。部分人缺少“共赢意识”,履约水平低。吸引外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稳定,市场秩序不规范。这种情况使得投资者疑虑重重,不敢贸然挺进俄罗斯,其结果是世界投资总额中只有1%直接投向俄罗斯,这远远不能满足俄罗斯较高发展速度的要求。
产业结构严重畸形。苏联时期形成的重工业畸重、轻工业畸轻、农业发展滞后、原材料产业膨胀的产业结构,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不但未见改善,反而更加畸形。特别是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近年越来越严重。在高技术经济具有重大优势的新时代,不改变这种畸形产业结构,经济难以长期快速发展,更不可能占据世界经济的制高点。而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不仅需要正确的经济政策、大幅更新观念,还需要大量投资、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固定资产破损严重。俄许多企业的设备几十年未能更新,磨损率高达54.5—65.3%,不仅导致事故频发,而且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成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力的主要原因。要大规模更新设备,仅靠本国力量还不够,而要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又存在诸多瓶径问题。
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大多是苏联时代修建的,多数已破败不堪,新建基础设施少得可怜。全俄高等级公路为数不多,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至今未能建起高速公路。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就连大把赚取外汇的能源产业,基础设施也问题很多。基础设施的老化是俄罗斯经济腾飞的又一突出瓶径。
人口危机不断加深。俄罗斯立国近13年来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1120万人。鼓励生育措施见不到明显成效,对外来移民又极力排斥。普京总统指出,俄人口形势面临危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到本世纪末总人口将减少50%。人口危机必然导致劳动力匮乏、兵员不足,更是难以支撑“世界强国”地位。
地缘战略环境严峻。俄罗斯是西方营造的国际秩序的融入者,现有国际秩序不利于俄罗斯的崛起。美国 “遏俄弱俄”、挤压俄战略空间的战略不可能改变,俄罗斯在整个崛起过程中必然处处遇到美国制造的麻烦。俄罗斯确保传统势力范围的任务极为艰巨,支撑大国的地位的周边战略缓冲带可能进一步丢失。北高加索地区短时间内结束动荡的希望不大,团结2500万穆斯林居民的任务十分艰巨。此种地缘战略环境对俄罗斯奔向世界强国的努力势必形成掣肘。
以上分析表明,俄可以在短时间里恢复“世界大国”的地位,但要成为“世界强国”尚需数十年艰苦努力。那种认为几年内俄罗斯就会成为“世界强国”的看法过于乐观
㈢ 我国与俄罗斯的国界线是怎样划分出来的
我国与俄罗斯的国界线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确定的。
缔约双方同意,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国界西段边界线走向如下:
中俄国界西段第一界点是中俄蒙国界西端交界点。该界点在阿尔泰山脉(原苏联地图为南阿尔泰山岭)的奎屯山山顶4104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塔万博格多乌拉4082.0米高地)上。
位于中国境内3608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3608.0米高地)北偏东北约4.8公里,俄罗斯境内3513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3511.5米高地)西偏西南约9.4公里。
从第一界点起,中俄国界西段边界线沿阿尔泰山脉(原苏联地图为南阿尔泰山岭)的分水岭大体向西行,经过3129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3131.1米高地)、3452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卡那斯山3440.7米高地),至第二界点。
该界点在上述山脉的分水岭上,位于中国境内卡拉迪尔3318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3318.0米高地)北偏西北约4.4公里,中国境内2956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2993.0米高地)东北约9.6公里,俄罗斯境内2534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2547.0米高地)以南约10.2公里。
(3)俄罗斯制高点在哪里扩展阅读:
为了实地确定本补充协定第一条所述中俄国界线,缔约双方决定根据对等的原则成立联合勘界委员会并责成该委员会实施勘界工作。
确定界河主航道中心线、河流中心线或主流中心线的确切位置,根据本补充协定第三条确定国界河流中岛屿的归属,竖立界标,起草勘界文件,绘制详细的勘界地图,以及解决与完成上述任务有关的各项具体问题。
缔约双方同意,本补充协定第一条所述中俄国界线,通航河流沿主航道中心线行,非通航河流沿河流中心线或主流中心线行。主航道和作为国界线的主航道中心线、河流中心线或主流中心线的确切位置和据此划分河流的岛屿归属,待中俄勘界时具体确定。
确定主航道的主要根据是航道水深,并结合航道宽度和曲度半径加以综合考虑。主航道中心线是标示主航道的两条相应的等深线之间的水面中心线。
㈣ 俄罗斯为什么空袭叙利亚
俄罗斯空袭的是ISIS,伊斯兰国,而不是“叙利亚”
俄罗斯为什么要打IS?
几点原因:
1、IS中的战斗力最强的武装分子,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原车臣、格鲁吉亚等地区败退逃散的,这些人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战斗力比较强悍,而且对俄罗斯抱有“国仇家恨”,对俄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2、虽然和苏联时期比,如今的俄罗斯早已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从来没有放弃恢复往日荣光、与美国(当然,可能还有中国)共同主导世界的想法,借此机会进入叙利亚,在中东地区形成军事存在,有效遏制了美国一统中东地区的企图,又站在了反恐的道德制高点,一举打破了美国单方面孤立俄罗斯的局面,可以说是俄罗斯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近两年来因为受美国打压,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日子已经很不好过了。然而,占领了大量产油区的IS毫无顾忌地在国际市场低价贱卖石油,给本来就处于低位运行的国际油价再次降温,这无疑挡了俄罗斯的财路,大毛熊还能忍?当然要大打出手了。
综上,毛熊出兵叙利亚是理所当然的。
㈤ 俄罗斯历史上的战争没输过吗
1904年日俄海战
甲午战争结束后,俄国为遏制日本势力在华蔓延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向中国归还辽东半岛,为了对俄国的“义举”表示感谢,中国允许俄国修建横穿东北的铁路,并将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后来日俄战争中中国又表示‘中立’,在你的国土上打仗,你能中立吗!)
日本对此极为不满,利用从中国获得的巨额赔款疯狂扩充军备,并与英国缔结军事联盟,准备在远东联合抗衡俄国。在军事实力高速膨胀又得到英国支持的情况下,日本向俄国发出挑衅,要求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占优势利益”。
此时的俄国政府正面临资本主义革命的压力,日本的做法正好用于分散人民的注意力,于是沙皇拒绝了日本的要求。于1904年2月6日两国断交;日本2月8日对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发动偷袭,日俄战争爆发。这里要说的是:日本人一贯认为背信弃义的偷袭就是智谋,这次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以下是摘录的陆军战况:8日夜日舰偷袭了旅顺港内毫无准备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后,9日,日舰队袭击仁川迫俄舰自沉,日军获得制海权。3月21日,日军在朝鲜镇南浦登陆,4月进至鸭绿江,30日夜突破俄军防线,5月初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5月底占领金州和大连,开始攻打旅顺。俄军用堑壕、地雷、电网加强了旅顺外围防线。8月7日,日军发动攻击,10日,俄舰队试图突围,很快被日舰队击溃。8月19日,日军发动强攻,至24日,仍未突破,开始进行围困。6月俄军企图增援旅顺被击退,在鞍山、辽阳一线组织防御,8月24日,日军发起进攻,9月3日俄军撤退。9月19日,日军对旅顺发动第二次进攻,遭俄军顽强阻击损失惨重。10月30日,日军发动第三次进攻,12月7日日军占领城外制高点,用重榴弹炮轰击俄舰队,9日,俄舰队基本被歼。1905年1月1日,俄军投降。俄军从辽阳撤退后,在奉天组织防御,2月18日夜日军发起攻击,3月9日,日军突破俄军阵地,3月10日转入追击,奉天会战中俄军损失7万人。
下面是偶的记述:战争开始后,俄国太平洋舰队因实力不足连连失利,躲入旅顺港。日本人用沉船将旅顺口军港的主航道封死,使得俄军舰队不能出海作战。纠缠中,俄国海军指挥官,马卡洛夫在旅顺口海战中阵亡。为了扭转在远东的不利局势、沙皇决定在波罗的海舰队内组建出一支特混舰队,前往远东。
这支费时4个月,由7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及一些辅助舰船组成的舰队,被命名为太平洋第2舰队,由沙皇宠臣罗哲斯特文斯基中将统帅前往中国。
俄国海军在当时世界海军排行榜上列第3位,太平洋第二舰队是一支非常强大的舰队。这支由太平洋第2舰队和中途加入的太平洋第3舰队组成的特混编队,共有多达38艘战列舰。
当时陆地战况吃紧,俄军使用了新式的马克辛重机枪,日军对此事先毫不知情,战争中才发现,对此束手无策。日军唯一的对应方法就是组织敢死队,顶着重机枪的弹雨硬往上冲。阵亡者数以千计。这件事最大的功效就是提醒海军真正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指挥陆地战争的乃木大将,此人后来竟被日本人命名为仅有的两个‘军神’之一。这是一个很滑稽的事情,因为不知用计,死了那么多人还当‘军神’实在是一个国际玩笑,当时评定的标准有几个:最终的胜利是一个(此前日本从未战胜过欧洲列强);另一个就是他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放进敢死队,而且全都阵亡了。乃木在国内也面临着极大的批评,所以战后他便自杀身亡。
马克辛重机枪事件使日本海军警觉起来,开始按照真正的战争准备进行动员,在情报、后勤和训练上马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是情报方面的。日本人从这时开始重金收买情报,结果在欧洲的间谍在巴黎的一次舞会上发现俄国人已经组成了强大的第二太平洋舰队。
接着日本人又发现这支舰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新旧舰只不一,编队航速相当低;由于俄国舰队是从波罗的海出发前往远东,途中经过北海、大西洋、印度洋、中国海,航行220多天,航程近18000海里(几乎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在航行过程中舰队得不到可以加煤的港口,只得把军舰上一切能装东西的地方都装上了煤,结果造成整个舰队的航速更慢、舰员的生活环境变得异常恶劣。
俄国军舰表面强大,但火炮射速远远落后于日本、炮弹质量也差(前主炮俄国炮弹平均装药15磅,而日本是105磅),海战中经常出现炮弹不爆炸的情况……
训练方面日本海军经历了甲午战争和旅顺战役,联合舰队的士气异常旺盛,而且舰队中的官兵大都有战斗经验(甲午海战的经验)、训练有素;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海战,日本海军进行了近似疯狂的训练,实弹练习几乎用掉国内炮弹储备的一半,日本军舰在总吨位、航速、火炮射速、先进程度等方面也占明显优势。
而且日军还进行了一个特别的训练,根据俄舰侧影判断这是什么舰,这个训练后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俄国人因为没有进行过类似训练,观察哨发现远处的日本军舰时却以为是俄军的驱逐舰,结果损失了至少两艘主力舰。
日本联合舰队指挥官东乡中将还发明了一种新的战术,即以横队代替纵队进行作战。这种战术的具体做法是当面对敌方舰队时,一改英国的战法以纵队相向,用前主炮和部分侧炮迎战;而是改为舰队成侧面对敌,用前后主炮和一侧全部侧炮应敌,这样的战术虽然参战的炮火增加了(毕竟增加有限),但是自己暴露的面也变得非常大。评论褒贬都有。这个战术后来没有人继续采用,但是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战术随后很少有人批评,当然也很少有人评论。
关于敌军行动路线的分析在‘大树谈兵之综合分析’一文中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多嘴。
大约在1905年5月21日,南太平洋的渔民最先发现了驰援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过路的浓烟,划船24小时后找到电报局发电通知日本海军。27日清晨4时45分,严阵以待的日本辅助巡洋舰“信浓丸”发现了俄国舰队,5时5分,东乡下令全舰队出击,中午11时30分,俄国舰队司令罗哲斯特文斯基下令改变阵形,以利战斗。
以下是摘录别人的帖子,主要是描述当时的战况:
‘下午1时30分,日、俄双方接近至10海里,而俄国舰队尚未把混乱的阵形恢复。1时55分,东乡平八郎模仿特拉法尔加海战时的纳尔逊,发出“皇国兴亡在此一战、各员奋励努力”信号,下午2时5分,为获得有利攻击阵位,东乡毅然下令敌前大转向,即着名的“U”型转弯。2时8分,俄国舰队旗舰“苏沃罗夫公爵”向日本舰队开火,2时11分,完成转向的日本舰队旗舰“三笠舰”发炮还击,双方主力舰在6000米距离内开始炮战,对马海战正式开始
日本舰队利用16分钟时间完成“U”型转向后,渐次采用抢占T字横头的战术穿过俄国舰队,向俄国先头战舰攻击。在日本舰队的转向过程中,俄国舰队曾打伤了日本两艘装甲巡洋舰“出云”、“浅间”,但在转向完成后,日本舰队利用其较高的航速和射速、以及火炮弹药威力方面的优势,渐渐夺取了战场主动权,俄国舰队旗舰“苏沃罗夫公爵”号遭到日方炮火的集中猛烈射击,下午2时20分,船舵被打坏,军舰失去控制,舰队司令罗哲斯特文斯基也身受重伤,全部上层建筑都被打烂的“苏沃罗夫公爵”被迫退出战列在海面上漂浮,俄国舰队陷入没有指挥的混乱局面。
在战列舰进行交战的同时,双方的巡洋舰也在激烈交锋。巡洋舰交火约从下午2时45分开始,主要是在日本第三、四战队和俄国巡洋舰分队之间展开。战斗中,日本3艘巡洋舰被重创,俄国数艘辅助船发生火灾。至下午4时左右,俄国舰队败局已定,前往海参崴的航道也已被封锁,由于双方舰队在烟雾中经常失去接触,航线混乱,双方开始了混战。4时45分,日本第五、六战队投入战斗,不久,俄国巡洋舰“斯维特拉娜”号被击沉,另一艘旧式巡洋舰“顿斯科伊”顽强地抵抗了6艘日本巡洋舰的围攻,并击伤了其中的两艘(“浪速”、“音羽”),后为避免被俘而由船员自行凿沉。“奥列格”、“阿芙乐尔”、“珍珠”及其他几艘驱逐舰、辅助船,向北突围不成,便一直南下达菲律宾。
双方的主力舰在4时45分、5时30分曾两次相遇,但俄国战舰都受了重创,无法发起有力的攻击,结果3艘战列舰相继被击沉。晚7时,被打得千疮百孔的“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沉没,舰员全部遇难,10分钟后,“博罗季诺”号弹药库被日本“富士”号击中,弹药库被摧毁,并引起了锅炉爆炸,当即下沉,全舰官兵仅1人获救。在海上漂浮的旗舰“苏沃罗夫公爵”依然遭到日方炮击,俄国驱逐舰“狂暴”号冒险靠近旗舰,接走舰上伤员,其中包括舰队司令罗日捷斯特文斯基。7时20分,日本驱逐舰发射鱼雷将“苏沃罗夫公爵”号最终击沉,全舰幸存20人。
晚7时30分,日本所有重型舰只撤出战场,准备用鱼雷艇和驱逐舰发起夜间攻击,白天战斗告一段落。晚7时30分至次日凌晨5时,日方21艘驱逐舰、37艘鱼雷艇向残余的俄国舰只发起鱼雷攻击,俄国第三分队因接受过反鱼雷进攻训练,因而大都幸存下来(由此可见训练的重要性,大树注)。而第二分队的舰只大部被击沉,“西索伊-维利基”、“海军上将纳西莫夫”、“纳瓦林”先后被鱼雷击沉,旧式装甲巡洋舰“莫诺马赫”在舰艏被鱼雷炸掉的情况下,仍顽强的击沉了向它发射鱼雷的日本鱼雷艇,后因伤势严重,于凌晨5时由舰员自行凿沉。
28日清晨5时过后,残余的俄国舰队缓缓地朝海参崴方向行驶,但在上午9时,再次被日本舰队包围,遭到日舰猛烈的炮击,担任俄国舰队司令的涅鲍加托夫海军少将决定投降。10时53分,“尼古拉一世”、“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谢尼亚文”、“鹰”等4艘战列舰投降,而日本舰队在看到俄方投降信号后,依然进行不人道的炮击,直到俄国军舰挂出日本旗为止。载有舰队司令罗哲斯特文斯基的“鲁莽”号也向日方投降。但其余的舰艇或进行了抵抗后被击沉,或成功逃走。
“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号上的俄国官兵看到日本的劝降信号后,毅然用炮火做了回答,最后为了不让这艘用俄国着名海军将领命名的战舰落入敌手,舰长下令自行凿沉,巡洋舰“绿宝石”号在逃往海参崴的途中触礁,被舰员炸沉,余下几艘分别逃往上海、马尼拉、马达加斯加等中立国港口,最终到达海参崴的只有巡洋舰“金刚石”号和另2艘驱逐舰。对马海战至此结束。’
战后海战指挥东乡平八郎也被命名为‘军神’。他没有自杀,但是从此隐居不出。
其他如对后面的局势的影响等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偶只想用这个帖子说明:军备、训练和综合分析的重要性。打仗只是很短的时间,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一般都在军备、训练和综合分析上面了。一个重要的战役还没有打,胜负也许已经出来了。
㈥ 当苏联解体后,为什么俄罗斯已经再难重返世界之巅
俄罗斯在美国等西方势力的压制和打击下发展经济谈和容易,发展经济普京明白,美国更明白,一个经济强劲的俄罗斯好比猛虎长翅膀更加生猛,压制您的经济就好比猛虎少粮再猛也只有嚎叫的份了。
所谓超级大国是指某个国家凭借比其他国家强大的济和军事实力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其特点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并以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对别国有针对性进行侵略、干涉、控制、颠覆和掠夺,谋求世界霸权。苏联时代是俄罗斯民族第一次站在世界的制高点,而这辉煌也恰似天空中的流星璀璨又短暂。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历届领导人都试图光复苏联时代的辉煌,但这个民族已经遗憾的划过了自己的顶点。
1.冷战的失败是必然
苏联时代是让整个俄罗斯民族骄傲的时代,这个民族顶着红色的光环第一次站在世界舞台的制高点。然而苏联只是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一闪而过,明亮而短暂。它留给俄罗斯的难以抹去的伤疤、留给世人无限的沉思。
苏联的崩盘毫无疑问“归功”于冷战,从四十年代中期开始的美攻苏守到七十年代的苏攻美守,再到八十年代美国的反攻直至苏联崩盘。看似苏联还算是与美国势均力敌,可这一切都是假象,事实上苏联在战略上始终处于被动,甚至从开始就掉入了美国的战略陷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米格公司近些年来经营状况比较惨淡,这不仅仅是公司本身的问题,它折射的是苏联航空工业本身巨大的战略失误。米格系列战机以截击机为主,这是一种专门用于截击入侵领空的敌方轰炸机、侦察机的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保卫重点机场、城镇、战略要地不被空袭。这一系列战机就像是机场警察,机动性能不强而且航程不够。就像米格—25是针对U-2及B-52那样,苏联战机的研发从来都是后发制人,针对对手的特点而设计,这样长此以往航空工业的发展十分被动,最后完全偏离了空军的大发展趋势。当苏联将一种接近完美的截击机米格-31量产时发现它已无任何用途,因为当今隐形战斗机已经成为空战先锋,想靠高空高速截击机去刺杀敌方轰炸机的想法去赢得未来空战早已经写进历史。这只是苏联冷战的一个缩影,我不清楚美国是不是有意地设计全套,诱使苏联上当让苏联将大笔的科研经费和精力付诸东流,可现实就是苏联在这一环节的较量中彻底败北。
可以这样讲军备竞赛是美国人的阴谋,苏联在美国的诱导下把钱都变成了黑乎乎的核武器,使得苏联强大的军工科技没能应用到民用上从而增强经济的持久力,消退了经济活力的苏联国民经济陷入停滞,再配合文化攻势动摇基层民众思想,自上而下地使得领导人政治迷茫,最终引发国内的全面动乱导致解体。美国这一套组合拳打得精妙,从内部将苏联爆破,杀人于无形,冷战的结局其实就在自苏联钻入美国圈套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
2.战斗民族的两面性
俄罗斯民族的铁血使高卢人、日耳曼人汗颜,但这个民族只是块铁而非一块钢,只刚强而无韧性。就像斯大林是“铁打的人”但可不是“钢打的人”,只能伸不能屈,是它的命门。美国人正是抓准了俄国人这一软肋从而在战略上对苏联展开攻势,通过复兴欧洲使得苏联将精力放在大陆从而忽视海洋;俄国人不屈服的性格使得它在军事上不肯屈于美国之下将自己卷入军备竞赛的浩劫,国民经济从而丢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美国人的这招实在精妙,孙子的“上交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被应用得淋漓尽致。可俄国人不懂得什么是韬光养晦,也不会这样做。苏联纵使在最巅峰的七十年代也无法在各个方面都与美国抗衡,但为了保住自己超级大国的地位,非要“打脸充胖”。苏联高层不会不清楚这点,只能说是急功近利的思想毁了这个国家。国力不济,不首先考虑如何增强自身实力而盲目与他国对抗,就像两个武士决斗,首先考虑的也应该是实力而不是精神。
强硬、孤傲是不少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对俄罗斯人的评价,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于俄罗斯民族所具有的大民族沙文主义。俄罗斯普遍有自许高贵的特点,而且习惯性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从二战结束,东西方阵营确立之后的好多事都可以看出。
二战后美国、苏联都针对欧洲采用了不同方式的援助,从这可以明显地看出苏联对自己盟国的干涉。从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再到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再到1980年对波兰的镇压,苏联这种大国沙文主义最终使它众叛亲离。这也包括苏联同中国的关系,不懂得尊重盟国只是一味地对别国加以自己的意志,东欧剧变的悲剧也在所难免。对待本国民族问题也是这样,车臣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以上的一切都与美国自由平等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的强大得益于它的海纳百川,泰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大,河海不抗细流故能就其深,俄罗斯民族的唯我独尊的沙文主义、以及强烈排外的本位主义体现的是这个民族心胸狭隘,通过这也可以断定它难以达到今天美国的高度。
但这些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自尊、自信与自强,正是因为这些,俄罗斯总会涌现各界精英。这个民族是个有生机的民族,这一点俄罗斯人和德国人很像,两者都有着不屈的民族斗志和自信,即使排他性严重但向前发展动力仍十分强劲。德国在一战之后的十几年间以“闪电”之势重新振作,核心工业迅速复苏,俄罗斯民族也同样有这样的潜质。冷战结束25年,俄罗斯正在一步步挣脱美国的枷锁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绝地反击,这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可以说这也是俄罗斯未来崛起的资本。
可以这样讲强大的民族主义让俄罗斯未来仍然有傲视群雄的资本,俄罗斯未来仍然会以一个世界强国,举足轻重的强国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但日后,俄罗斯想重新返回世界之巅的可能性很小,苏联可以说是俄罗斯民族的顶峰时期,这个高度俄罗斯日后难以逾越。
㈦ 美俄博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两国博弈存在于方方面面。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政治上俄罗斯奉行连中抗美的战略,外交上尽力维护前苏联时期的势力范围,显然这是个没落的,缺乏正义制高点的无奈之举。经济上俄罗斯以石油天然气,及矿产资源等出口为主要收入,美国是石油天然气的最大消费国,平抑石油天然气价格是俄罗斯与美国的生死之博弈。武器装备出口也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博弈主要战场,美国武器装备的先进性使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出口市场日渐萎缩。军事上美国对俄罗斯极尽围堵,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包围俄罗斯。俄罗斯在政治上 不能占领制高点;在经济上不能摆脱较为单一的发展状态,;在军事上缺乏教育,科技的发展支撑,美俄博弈,俄罗斯是极其被动的。
㈧ 为什么俄罗斯不主动攻击乌克兰是怕它还是主动示弱
这并不是俄罗斯怕乌克兰或者主动示弱,而是出于对两国利益的考虑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而做出的决定。如今两国看似关系并不和睦,但实际上在经济、文化、政治上都有深入的交流,一旦发生大规模冲突,对于两国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能源上,乌克兰要使用俄罗斯生产的天然气,许多军工企业也需要俄罗斯进行配套生产。在苏联时期,两国的军工企业就是一体的。而俄罗斯出口的天然气也需要借由乌克兰境内的管道运输,所以这两者一旦闹翻,对双方都不利。
同时俄罗斯在叙利亚、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利益维护也会分掉一部分精力,不易和乌克兰过度纠缠。对付乌克兰,不需要俄罗斯花费大量精力。因为相比较乌克兰,俄罗斯就是大老虎,两者国力差距较大。一旦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俄罗斯再调兵也不迟。
㈨ 制高点的纪录片《制高点》
纪录片《制高点》主要讲述一个世纪来政府和市场纠葛的故事,讲述思想进化斗争的故事,以及其中的历史风云人物传奇。
第一集《观点之争》围绕凯恩斯和海耶克的不同经济观念展开,凯恩斯经济学在大萧条时代脱颖而出,打得海耶克被边缘化并被人淡忘。直到通胀和失业同时升高的滞胀出现,海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开始受到关注。里根和撒切尔是海耶克的支持者,采用自由市场经济政策是要付出代价的。减少政府支出,并取消价格管制,高利率虽然能有效克服通货膨胀,但是失业工人大增,他们不停地游行抗议,里根和撒切尔花了2年时间才把经济扭转好。发达国家人们比中国人富裕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可以为了适应好的经济制度而做出牺牲和承受痛苦,而这些痛苦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受的。任何改革的开始,只会使痛苦的人更加痛苦,除非能够忍受两三年,否则不会成功。
第二集《改革之痛》主要是前苏联的计划经济的失败,“制高点”也是出自列宁之口,他是个天才,发现马克思经济学不能用到前苏联经济上,立刻就做出了修改。前苏联成为军事大国,让他们的人民代价巨大,用于军事的开支占到了GDP的50%,西方国家根本不能相信的,前苏联利用石油出口掩盖了经济政策的巨大失败。着名的“休克疗法”在这集里得到了完全展现,弗里德里曼和智利的“芝加哥牛仔”一起帮助智利进行休克疗法,果然刚开始,物价飞涨,失业率上升,穷人更加痛苦,他们不停地游行抗议,但是一两年后,通胀得到了抑制,市场经济得到了发展,人们开始富裕起来。以前对“休克疗法”有种误解,因为国家媒体宣传俄罗斯因为这种经济政策吃了多少苦头,其实不然。“休克疗法”经济政策很简单,就是政府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不让中央银行印钞票,放开价格,让市场来调节,较少进口关税。1985年,29岁的哈佛大学教授Jeffery Sachs在玻利维亚帮助进行了休克疗法,而当时玻利维亚通货膨胀率60000%,政府简直在抢钱。随后波兰的瓦文萨取得政权,Sachs又跑到波兰帮助政府进行休克疗法,波兰以休克疗法开始带来的游行和抗议为代价,目前成为东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前苏联解体后,Sachs又开始到俄罗斯帮助进行休克疗法,不过俄罗斯经济结构不太一样,重工业太强大,结果造就了“黑帮”资本主义(寡头),就是有权优势的人利用政府权利(腐败),通过以股份抵押或区政府贷款,从而以很便宜的价格将各种资源(矿石、石油)公司转入自己名下,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因为这些寡头根本没出任何钱,是政府和银行的贷款。叶利钦为了总统大选的胜利,和这些寡头作了交易。印度的计划经济让印度也止步不前,迷信政府是穷人们一直贫穷的根源。
第三集《游戏新规则》重点讲述亚洲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引爆,然后蔓延到马来西亚和韩国。第二波则蔓延到俄罗斯,第三波蔓延到华尔街,不过这时为例已经变小了。亚洲金融危机是全球化以后遇到的第一次危机,而今天的次贷危机则是全球化以后的第二次全球危机,但是规模和程度比前一次要大至少一个数量级。今天的金融危机,第二波和第三波还不知道会如何?当时亚洲金融危机被很多国家低估,结果第二波和第三波让很多国家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全球化类似于休克疗法,让发达国家的穷人更穷,所以抗议世纪贸易组织(WTO)的工会非常多。《资本的秘密》作者赫尔南多也为我们讲解了秘鲁的弯路,为什么拉美的资本主义不像美国那样成功。日本在本集里继续扮演一个经济失落的国家,感觉日本更需要休克疗法,日本政府花了太多地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