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尔瑙尔的简介
巴尔瑙尔建于1730年。十九世纪初是阿尔泰边疆区的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中心,后为商业中心。铁路枢纽,河港,航空要站。工业以机械制造(发动机、锅炉、机床、压力机、铁路车辆、农机等)、纺织、化工(化纤、轮胎、橡胶)及食品工业为主。有工、医、农等多所高等学校。对岸的新阿尔泰斯克为铁路枢纽,建有大型车辆厂。 十九世纪初是阿尔泰边疆区的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中心,后为商业中心。
巴尔瑙尔市兴建于1930年,是边疆区的首府,也是鄂毕河上的码头。该市有6所高等学府(包括阿勒泰大学)、4个剧院和2个博物馆,人口59.6万。市内规划整齐,道路宽畅笔直,大小公园遍布全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
巴尔瑙尔市是西西伯利亚的一个铁路枢纽,西西伯利亚铁路直通新西伯利亚市,与新库兹涅茨克市一间巴坎市一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一卡缅市一科克切塔夫市一库斯塔奈市-巴浦洛达尔市一埃基巴斯图兹市一阿克莫拉—坎利诺格勒市一塞米巴拉金斯克一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一列宁诺戈尔斯克一济良诺夫斯克市一阿亚古兹一阿拉木图一德鲁日巴(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连接。巴尔瑙市与新西伯利亚市相距213公里(铁路)。
② 请问在俄罗斯巴尔瑙尔留学怎么样那里安全吗消费高吗
我觉得挺安全的,之前在阿尔泰国立大学留学过。民风淳朴,人都很好。在莫斯科的同学在广场会被警察无缘无故查护照,如果落地签没带的直接扣2w卢布,巴尔瑙尔就不会
③ barnhub是什么
barnhub是汉堡;是现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
barnhub这个名字起源于德国西北城市汉堡,今日的汉堡是德国最为繁忙的港口,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喜欢把牛排捣碎成一定形状,这种吃法可能被当时的大量德国移民传到了美洲。
最早的汉堡包主要由两片小圆面包夹一块牛肉饼组成,现代汉堡中除夹传统的牛肉饼外,再夹入番茄片、洋葱、蔬菜、酸黄瓜等食物,就可以同时吃到主副食。这种食物食用方便、风味可口、营养全面,现在已经成为畅销世界的方便主食之一。
(3)俄罗斯巴尔瑙尔市农业如何扩展阅读:
汉堡作为德国最为繁忙的港口,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喜欢把牛排捣碎成一定形状,这种吃法可能被当时的大量德国移民传到了美洲。1836年,一道以“汉堡牛排”命名的菜出现在美国人的菜单上;
当时Hamburg steak的做法与今天的概念已经很接近了,就是用碎牛肉和洋葱与胡椒粉拌在一起。到了20世纪晚期,美国人对Hamburg steak的做法进行了改良,然后开车把它送进了快餐店,这就是今天招人喜爱的hamburger的起源。
④ 阿尔泰边疆区的主要经济
建筑工业
在阿尔泰边疆区有1432个建筑单位,有2.2万人从事建筑工作。当地的原料储备可满足工业需求。有建筑用的石头、沙石、用来制硅酸盐的沙子、混凝土和建筑溶液、粘土和制砖和石膏的土壤的产地;有生产水泥、混凝土、浴盆、玻璃、漆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厂家;也有大理石采石场。 还有数家金属冶炼工厂。
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
阿尔泰边疆区的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30%。机械制造综合部门是阿尔泰主要的工业生产部门,这里云集了专业水平高、技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在此工作的专业人员占边疆区工业生产部门工作的专业人员的四分之一。俄罗斯是一个农业大国,阿尔泰边疆区是生产农业机械的中心。
机械制造的范围广而且产品多种多样:耕地式、拖拽式、履带式拖拉机、拖拉机、康拜因的发动机、各种功率的锅炉(液态的、固态的、燃烧燃气式的)、货运式铁路车皮、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铸造压力机、车床、钻井机器、汽车和拖拉机的发电机、耕地犁、农业机械以及用于工业加工的机械等等。在铸造方面有大型的生产生铁、钢、铝企业,生产的各种工具供给本边疆区和其他国家、地区使用。
阿尔泰边疆区生产的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在质量与性能方面居世界先进水平。
此类厂家及设备有:阿尔泰拖拉车有限责任厂——生产T—402、T—404拖拉机;巴尔瑙尔机械压力有限责任厂——生产CK—2.1割草机;比斯克能源机械有限责任厂——生产谷物干燥机、喷雾器;巴甫洛夫斯克汽车修配有限责任厂——生产中耕机等等。
在阿尔泰有两个生产能源设备的先进企业“西伯利亚能源机械有限责任厂”和“比斯克能源机械有限责任厂”。
阿尔泰边疆区的石油化工工业
阿尔泰边疆区的石油化工工业产值约占总工业产值的12%。在此有生产用于各种型号汽车、飞机、农用机械的轮胎的企业,以及生产化学纤维、布料、酸、碱、化学反应堆、溶液、颜料、树脂、漂白剂、洗涤剂、灭草剂、药剂等厂家。 阿尔泰边疆区土地资源丰富,它不仅是西伯利亚地区,而且也是全俄重要农业生产地区之一。阿尔泰边疆区还是西伯利亚地区独一无二的生产油料葵花籽、甜菜和甜菜籽地区,这些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比较高。
种植业
种植业是阿尔泰边疆区主要的农业部门。主要农作物有:谷物、甜菜、葵花籽、亚麻、马铃薯和饲料作物。这里生产的优质小麦堪称俄罗斯最优品种之一。
畜牧业
该地区的畜牧业主要以饲养牛、羊、猪为主。
阿尔泰边疆区的畜牧业仍然在西伯利亚乃至俄罗斯占有重要地位,大牲畜存栏头数高于西伯利亚地区其他联邦主体,牛奶和肉制品的产量分别列全俄第三位和第九位。
该地区的养鹿、养蜂和毛皮动物饲养也是传统的经济活动,相关产品不仅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而且还能销往其他地区。
⑤ 俄罗斯巴尔瑙尔市平均海拔多少米
根据英文资料,巴尔瑙尔(Barnaul)市区的平均海拔在620英尺(188米)左右
⑥ 对俄罗斯人口城市的评价
俄罗斯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的欧洲部分。原因:1.西部为平原,较东部地势低,气候温暖。2.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铁路沿线,交通便利。3.西部农业基础好,农业带有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4.发展历史早,工业基础好.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人口从50万到100万的城市共有25个。其中较大的是彼尔姆市,99.15万人(2002年人口普查时为100.1万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97.39万人,沃罗涅日89万人,萨拉托夫83.78万人,克拉斯诺达尔74.49万人,陶里亚蒂71.95万人,伊热夫斯克62.81万人,乌里扬诺夫斯克61.38万人,巴尔瑙尔61.21万人。其余16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在50-60万人之间。
⑦ 俄罗斯的巴尔瑙尔,那里是平原吗
俄罗斯的巴尔瑙尔位于山地丘陵地带。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巴尔瑙尔是阿尔泰边疆区首府,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0'和北纬57°40',距莫斯科3419公里,它位于鄂毕河沿岸高地的东北部、巴尔瑙尔卡河汇入鄂毕河的地方。
⑧ 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巴尔瑙尔市冬天从几月开始到几月结束最冷多少度平均多少度
阿尔泰边疆区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降雪量不大,1月份平均气温为—19~C。夏季短,气温较高,7月份平均温度为19℃。农作物生长期为160—170天。降水量适中,全年平均为250—350毫米。该地区不仅有利于发展农业,也适合发展旅游业。
⑨ 鄂毕河流域的哪些产业得到了发展
在鄂毕河流域,工、农业均已得到了大力发展。诸如流域上游的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和加拉干达一类的城市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工业和制造业中心。南部的于草原带也已成为俄罗斯春小麦的主要产地。而坐落在鄂毕河中下游泰加林带和苔原带的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在俄罗斯也至为重要,生产原油和天然气约占全国的2/3。
⑩ 阿尔泰边疆区的近年发展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曾有100多个苏联西部工厂被搬迁到此,其中24个工厂属全国性的大型企业。同时该地区也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粮食、肉类、奶油、蜂蜜、皮毛等农产品生产基地。
2005年边疆区工农业生产全面下降。2006年该区共投资10亿多美元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投资额较上年增长14.2%。2006年除化工和冶金行业外,该区工业生产都取得了较大幅度增长。消费市场发展加快,流通领域消费信贷和商业网络迅速普及,基础设施建设、互助合作型商业服务和各种其他社会服务领域也得到全面发展。当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25.4%,商品零售额增长19.6%。
2006年边疆区企业组织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亏损面和亏损额有较大幅度减少,拖欠工资款减少了42%。但电、气、水的生产和送配企业及加工企业的亏损情况仍较为严重,企业债务负担比较沉重,欠税现象普遍。 阿尔泰边疆区是俄最大的农业区之一,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农业生产占全俄的3%,占西伯利亚联邦区的21%,主要农产品人均产量高于全俄一倍以上。
边疆区土地面积1580万公顷,农业用地1250万公顷,耕地面积670万公顷,占边疆区总面积的40%多,有10万公顷水浇地,撂荒耕地12.5万公顷。土壤以黑钙土、灰色森林土和栗钙土为主,含较多腐殖质。
边疆区农业企业819个,家庭经济单位6000个。草场牧场面积370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360万公顷,春小麦播种面积250万公顷。燕麦和大麦及其他豆类作物也是该区重要产品。向日葵种植面积30至50万公顷,占整个西伯利亚联邦区的87%。饲料种植面积100万公顷,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2%。2006年该区粮食作物总产量350万吨,增长19.1%。小麦年产量320万吨,甜菜29.8万吨,葵花籽21万吨,薯仔114万吨。
畜牧业是该区重要的生产部门,占农业总值的30-50%。全区养殖奶牛45万头,数量居全俄第三位。牛奶年产量130万吨,居全国第四位。牲畜屠宰及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 边疆区共有2000多个工业企业,其中400个企业为大中型企业,企业职工人数17.3万人。工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40%。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占全区工业产值的20%,主要是农机制造)和金属加工,化学和石化,电力,轻工纺织,食品和加工工业。
2006年该区工业产值41亿美元,同比增长5.4%,采掘业增长66.2%,加工业增长6.2%,食品工业增长24.4%,机械制造业增长2.6%。“Алтай-кокс” 是俄最大的焦化企业之一,年产焦炭500万吨,产量占全国10%。“Алтайвагон”是俄重要的铁路车厢制造企业。 2006年边疆区外贸额为8.99亿美元,较上年下降5.1%。出口5.95亿美元,下降20.1%,进口3.03亿美元,增长了50%,贸易顺差2.92亿美元。
当年与独联体国家贸易额6.53亿美元,占边区外贸总额的72.7%,同比增长2.3%。出口减少了12%,进口增加了40%。主要贸易伙伴仍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与非独联体国家的贸易占边区外贸总额的27.3%,出口下降了46.6%,进口增加了28.7%。主要贸易伙伴有中国、德国、日本、蒙古等国。
自2003年以来该区与中国的贸易额逐年增长,2006年达到3866万美元,中国是该区最大的非独联体国家贸易伙伴。日本和德国以2356万美元和2057万美元分列二、三位。2006年,由边疆区政府、工商会和部分企业组成的阿尔泰边疆区代表团参加了第99届广交会,与众多中国厂商建立了联系并参观了一些中国企业。2006年6月19-20日,边疆区政府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中俄边地贸合作协调委员会第八届工作会议,就双方边地贸合作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磋商。阿尔泰边疆区提出的关于在喀纳斯山口建设公路过境通道以及在俄西伯利亚联邦区和中国西部互设领事机构的两项建议被写入了此次会议纪要。2007年5月30日至6月1日,阿尔泰边疆区作为俄方轮值方在别洛库里哈市成功主办了第九届会议。
作为中国“俄罗斯年”活动的一部分,阿尔泰边疆区于2006年8月28日至9月5日分别在北京和乌鲁木齐市举办了边疆区推介会。边疆区众多企业还参加了第15届乌洽会。展会期间巴尔瑙尔市与新疆东甘自治州政府签订了缔结姊妹关系意向书。2006年11月4日至11日,阿尔泰边区代表团访问了乌鲁木齐,就农作物种植,农产品生产、存储和加工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访问了新疆农大和有关企业。双方初步达成了农业合作意向。 2006年边疆区人均消费支出170美元,同比增长29.4%。1至11月实际工资增长15%,职工月均工资达到230美元。储蓄额占居民收入的4.7%。工资收入差距较大,金融机构平均工资675美元,是农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的6.6倍(103美元)。
2006年登记未就业人数8.15万人,其中7.63万人得到失救济,失业率为5.8%。就业岗位供不应求,供求比例为1:12。 近年来该区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法律和发展规划,旨在全面促进各经济部门的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在行政、财政、信贷、税收、保险、价格、信息、技术、市场销售、人才培养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投入支持资金,扶持工农业的发展。边疆区陆续颁布了《投资活动法》,《创新活动法》,《关于对投资活动的国家鼓励措施》,《阿尔泰边疆区2006至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优先方向》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符合优先投资方向的投资项目予以税收和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和政策扶持。
2006年该区新增铅锌矿产能1.8万吨,焦炭产能114万吨,电、热、水、气、通信、道路、住宅、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当年共实施18个用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邦专项规划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
2006年边疆区引进外资300万美元。外资主要来自德国(占61%)和美国(39%)。40%的外资集中在加工业,60%为金融投资。60%外资投在了德意志民族区。2006年边疆区向俄经贸部提交了有关设立Бирюзовая Катунь旅游休闲特区的申请,项目规划投资4亿美元。 边疆区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到2010年要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2年的1.1倍,为此需要保持10%以上的增速;居民实际收入翻一番,工资增长90%以上,名义工资达到350美元;到2008年食品消费水平达到全俄平均水平;加快找矿、采矿、木材深加工、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扶持小企业、改善企业生存条件的措施机制,使2010年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经济领域就业人数的35-40%,产值不低于区内总产值的25-27%,税收不少于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