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有几种隐形飞机
远不止这些,服过役的都是美国的,有F117、F22、F35、SR71、FA12.
未服役的有TR-1试验机、A12。
俄罗斯的米格144、S37(苏47)、T50.
隐形无人机:美国“奴隶”无人机、"暗星"隐身信息无人机、“鸬鹚”潜艇发射隐身无人机,俄罗斯“无风”垂直起降喷气式隐形无人机
B. 问题:美国,俄罗斯,中国最大的运输机各是什么
美国:
美国现役最大的运输机是C-5“银河”(英文:C-5 Galaxy),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生产。
最大起飞重量:379吨
最大燃油重量:150吨
最大载重:129,274公斤(C-5M)
空 重:169吨
俄罗斯:
俄罗斯现役最大的运输机是安-124“鲁斯兰(Ruslan)”北约叫“秃鹰”(Condor),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运输机。由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星SP厂和乌克兰基辅飞机厂分别生产。
最大起飞重量:405吨
最大燃油重量:230吨
最大载重:150吨
空 重:175吨
(注:前苏联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是安-225运输机,但目前唯一的一架属乌克兰所有)
中国:
中国现役最大运输机是伊尔76,北约叫Candid“耿直”,由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下属伊留申航空集团生产。
最大起飞重量:210吨
最大燃油重量:110吨
最大载重:60吨
空 重:100吨
(未来很短的时间内,全新国产大飞机运20列装后,将代替成为现役最大的运输机)
C. 请教高人无人机种类
21世纪前十年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各种用途的无人飞行器,目前,世界上32个国家已研制出了50多种无人机,有55个国家装备了无人机。无人机成为本世纪武器装备发展中的最大亮点。
据报道,1993-2005年间,北约国家无人战斗兵器总数增加了1.7倍,2006年前,这一数量将达到11万架。美国、北约其他国家、以色列、南非都非常重视无人侦察机和多用途无人机的研制和生产。
无人机可装配制导系统、机载雷达系统、传感器、摄像机等设备,用途广泛。2006年前,北约驻欧洲联合部队将大量装备各型无人机,仅中欧战区无人机数量就可达到6万架,其中约60%将是小型无人机。
美国和北约正在前景计划框架内研制多用途无人机,根据机载设备装配情况的不同,分别执行空中侦察、无线电电子战、打击敌军纵深配置重要目标等任务。在新型无人机的研制中,特别重视造价相对廉价的小型多用途无人机的研制,如美国的“阿奎拉"、意大利的“奎宿九星”等,这些无人机能在执行侦察任务的同时,完成攻击任务,自动攻击被发现的目标。
在北约联合部队装备用于压制敌方防空系统的前景无人机后,可解放20%的有人驾驶飞机,能在中欧战区空中战役实施过程中遂行压制和火力摧毁地面目标的任务。
下面,简单介绍无人机主要研制和生产国代表性机型的发展状况。
美国
美军使用“无人飞行器”(UAV)这一术语指称由自动驾驶仪控制的无人机。美国正在实现无人飞行器25年科研和试验设计计划,并在近年来的武装冲突中大量试验使用,取得了显着的效果。美军应用无人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7年的N-9无人机,越南战争期间开始大量使用,共出动3435架次,自1986年美军成功使用以色列研制的“先锋”无人机后(该机将服役至2007年,之后被可垂直起降的无人机“探火”取代),美军在两次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广泛使用各型无人机。研制费用也大幅增加,仅2001年一年,美国在无人机研制和生产方面的科研和试验设计投入就高达120亿美元。
美军最现代化的无人侦察机“影子-200”,最大起飞重量149.1千克,飞行速度123公里/小时,留空时间5-6小时,最大飞行高度4200米,装配图像电视摄像机、红外摄像机等侦察设备。
据五角大楼公布的数据,美军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已经进行了RQ-1“捕食者”无人机导弹战斗试验,此前该型无人机仅用于侦察和目标指示。在2003年春伊拉克战争“解放伊拉克”行动中,“捕食者”无人机表现优异,在“无人区域”巡逻时借助机载激光目标指示仪,照亮目标,引导导弹攻击目标(最初,导弹是从其他飞机上发射的),RQ-1“捕食者”无人机共攻击并摧毁了12个地面目标,有防空导弹连、导弹发射装置、伊拉克电视台雷达和卫星设施。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动用了约50架无人机,主要是RQ-1“捕食者”、RQ-4A“全球鹰”和RQ-5“猎手”。
与“捕食者”无人机通常在5000米高空飞行不同,“全球鹰”一般在20000多米的高空飞行,是伊军地面防空设备根本无法攻击的高空飞行器。任何一架“全球鹰”无人机都可留空36小时,使用红外和雷达传感器监视约60公里距离内的目标。每套系统由3个地面指挥站和8架无人机组成,1997年首飞,长13.3米,翼展34.9米,作战半径5550公里,有效载荷885千克。“全球鹰”无人机能在6小时之内从德国飞到阿富汗,装备有自动化着陆系统,由地面指挥站计算机控制。2000年6月完成了先期概念技术演示和军事应用评估,2001年4月完成了从加利福尼亚到澳大利亚的全航程连续自动飞行。
美国《2004-2009年国防计划指南》五年计划规定,到2012年前,美军应组建由12架无人战斗机组成的空军中队,参与对敌方的轰炸任务,使美军飞行员摆脱生命危险。
2003年初,美国国家安全部部长里奇宣布,从2003年底开始,无人侦察机开始巡逻美国边界,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广泛战斗使用的无人机,也能遂行打击非法移民、提高边防局工作效率、保护国家陆、海、空边界等任务。
根据美国25年无人航空设备发展计划,美军计划研制一种能在数公里距离内搜索、发现行人的无人机,它应能保障无噪声地飞行,续航时间长达数周。美军还将制造超音速远航程无人机。波音公司已经把无人机的研制定为公司优先发展方向。
美国联邦航空局准备制定标准,协调无人机在环境监测、交通控制、货物运送、森林火灾扑救、参与各种救援行动等方面的使用规则。据预测,10年后,美国类似无人机使用量将达到8000多架。
早在2000年,美国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建议到2010年,无人机的数量应占美军远程航空兵机库的1/3。美国专家认为,到2025年,美军90%的战机将是无人机,甚至有人预言,到2050年,美军将不再装备有人驾驶飞机。
英国
英国前景无人侦察机由军事研究和评估局(DERA)、克兰菲尔德航宇公司(CA)和目标与监视无人机航宇合成工程公司(TASUMA)联合研制。1998年11月,军事研究和评估局开始对首批5架CA3型“观察家”无人侦察机中的第一架进行有效载荷飞行试验,目的是确定作战半径为30公里的无人侦察机的战术技术要求,装备英国陆军使用。机身由克兰菲尔德航宇公司研制,由目标和监视无人机航宇合成工程公司使用合成材料制成,长1.6米,翼展2.4米,重2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5千克,动力装置为6.4马力二冲程发动机,续航时间2小时,巡航速度110公里/小时,巡航高度300-400米,通过弹射起飞,由降落伞、着陆减震气囊协助着陆,1999年进行了系统演示。
军事研究和评估局制订的“观察家”构想是先前“战术无人机”计划的延续,规定无人机使用微型组合传感器和完善型算法,保障有效载荷不大的情况下具备较高的侦察性能。目前使用的无人机稳定侦察设备一般重30千克,“观察家”构想要求仅从倾斜角固定观测线,侦察设备装配在无人机的头部,由一组4个微型固体电视摄像机构成,3个摄像机具有定影视角,在30、60、90度俯角下的输出信号可联合在一起,从而得到无人机下方和前方至地平线的连续地表图像资料,第4个电视摄像机具有变量焦距,可得到选定目标的详细资料。
克兰菲尔德航宇公司发明的飞行轨迹自动控制算法,可借助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发出的信号实时确定无人机的方位,从而保障重要地面目标始终处于电视摄像机观察视野之内。英国信号处理公司研制的地面指挥站,装配数字信息基础上的组合式显示器,感应式荧光屏,具备制图能力和几乎从地球任何地区获取必要数据的能力,操纵员可通过接触无人机在地面指挥站显示器荧光屏上相应位置的方法,确定自动化搜索模式,或者向无人机下达进行详细侦察的指令。
英国Meggitt安全系统公司研制出了“幻影”三角翼无人机和Spektre无人机。“幻影”无人机翼展2.5米,最大起飞重量35千克,侦察设备重8千克,作战半径60公里,留空时间3小时。Spektre无人机最大速度240公里/小时,留空时间3小时。英国GEK马可尼公司还在为英国国防部研制“不死鸟”无人侦察机。
法国
法国无人侦察机主要有“红隼”、“斯佩威尔”、“图坎95”、“狐”、“赫利奥特”、“轻骑兵2”及“警戒F2000М”无人直升机。
法国SAGEM公司在“红隼”无人机基础上研制的空中侦察系统,采用ASR-4 Spektre机场对空监视无人机的设计,机长2.7米,翼展3.3米,最大起飞重量110千克(包括37千克有效载荷),侦察设备使用SAGEM公司研制的“独眼巨人IR 2000”机载侦察系统线式红外扫描器,在300米空中实施侦察时扫描器分辨率高达45厘米,使用可视电磁波频谱模式在300米和2000米空中侦察时,分辨率分别高达15、20厘米。另外还有一部前视电视摄像机。
法国陆军已采购两套“红隼”无人侦察系统,每套系统由12架无人机组成。这些系统只是临时装备使用,直到欧洲无人机公司研制的“布雷维尔”无人机装备部队为止。根据法国陆军司令部的计划,该系统将至少使用到2005年。SAGEM公司还在研制“红隼”变型无人机“斯佩威尔”,采用更大尺寸的机身设计。
CAC系统公司研制的“狐-MLCS”空中侦察系统运输车辆,能载运“狐AT1”、“狐AT2”无人机及“狐TX”无线电电子战无人机,具有较高的机动性能,一次可运送4架无人机、相应地面设备及3名班组人员。“狐AT1”无人侦察机最大起飞重量90千克,有效载荷15千克,续航时间1小时30分。“狐AT2”型无人侦察机和“狐TX”无人电子战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40千克,有效载荷25千克,留空时间5小时,巡航速度144公里/小时,最大作战半径300公里。“狐TX”各种有效载荷都是由达索电子公司研制的,包括“袋貂”拦截和定位系统、“屏障”通信设备干扰装置、“鳐鱼”反辐射导弹。CAC系统公司研制的其他无人侦察系统,如“赫利奥特”和垂直起降型“狐”式无人机,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狐-MLCS”系统组合使用。
为确定旅级空中侦察系统在坦克部队行动情报保障方面的战术技术性能要求,法国陆军司令部还在对航空空间导弹公司研制的“轻骑兵2”无人机和汤姆森无线电公司研制的“警惕-F2000M”小型无人直升机进行评估。
“轻骑兵2”双发无人侦察机长2.6米,翼展3.5米,重30千克,使用变焦距彩色电视摄像机,摄像机方位角和高低角可根据无人机飞行方向变化而变化,可由地面指挥站使用无线电或光纤线路控制无人机的飞行,使用光纤线路的优势在于频带较宽,抗干扰性能较强,飞行时间1小时,最大作战半径8公里(由机载光纤光缆长度而定),巡航速度130公里/小时,需要4055米长的起飞助跑距离。“警惕-F2000М”小型无人直升机长2.3米,最大起飞重量30千克,有效载荷10千克,作战半径20公里。
德国
道尼尔公司研制的“小遥控飞机”小型无人机,主要用作无人电子战飞机和靶机,遂行电子光学侦察、目标截获、射击指挥、反雷达、反坦克、攻击点目标等任务。
RT900“巨嘴鸟”微型无人机由德国航宇公司研制,可携载不同设备执行空中侦察、目标定位等不同任务,可使用助推发动机弹射起飞,借助降落伞和充气囊回收系统自主降落。主要装配电视或前视红外摄像机、红外线扫描器、低亮度电视和其他探测设备。
KZO是在“巨嘴鸟”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校靶无人机。KZO和无人侦察机“布雷维尔”最大起飞重量150千克,飞行速度150公里/小时,升限4000米,续航时间3.5小时,主要装备红外摄像机和日视电视摄像机。
1998年,德国武器装备采购局对EMT公司和一些以色列工业企业研制的无人机进行了评估,联邦军司令部计划采购25-50套“月神”空中侦察系统,总计200-400架无人机,已于2002-2003年开始装备部队。
意大利
意大利米梯尔公司研制的“奎宿九星”系列微型多用途无人机主要用于情报信息的自动化搜集、处理和分配,是军级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
“奎宿九星20”陆军型无人机名为“秃鹰”,海军型名为“塘鹅”,用于空中侦察和目标搜索、定位,由助推火箭弹射起飞,使用降落伞回收,利用无线电指令或预装程序控制飞行。装配雷达、摄像机、前视红外装置、目标定位计算机、数据转换装置等机载设备。
其他在“奎宿九星”基础上改进的无人侦察机有“奎宿九星70”、“奎宿九星100”、“奎宿九星100ER”、“奎宿九星300”、“奎宿九星600”等。
西班牙
西班牙国家航空装备学院正在为武装力量研制SIVA短程无人侦察机,已经研制成功的ALO轻型多用途无人机主要用作空中情报侦察。ALO无人侦察系统主要由装配了倾斜发射装置的梅塞德斯轻型通用汽车、地面指挥站和3架无人机组成,无人机长1.75米,翼展3米,最大起飞重量29千克,留空时间2小时,活动半径50公里,最大速度200公里/小时,使用可控电视摄像机或重量不足6千克的电视摄像机进行空中侦察。
捷克
捷克空军和防空军技术学院为师级部队研制的SojkaIII型无人侦察机,1997年开始装备部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长3.78米,翼展4.12米,最大起飞重量145千克,有效载荷30千克,活动半径60-100公里,巡航速度180公里/小时,飞行时间2小时,侦察设备为黑白电视摄像机。
瑞典、荷兰、瑞士、芬兰、奥地利
瑞典和荷兰军队从法国SAGEM公司采购“斯佩威尔”无人机,装备部队使用,瑞典装备后更名为Ugglan战术无人机。瑞典国防科研中心与一所大学合作,研制出APID系列小型无人直升机,由斯堪的纳维亚飞机系统公司生产,可遂行空中侦察和无线电电子战任务。无人直升机旋翼直径3米,有效载荷25千克,速度100公里/小时,机载完善型自动驾驶仪可保障其完全自动飞行。
瑞士军队装备了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和瑞士厄利孔-康垂斯公司联合生产的“巡逻兵”无人侦察机
芬兰在竞标基础上采购无人侦察机,“斯佩威尔”(法国)、“图坎95”、“巡逻兵”(以色列)、 “骑马侍从”(美国)等无人机参加了竞标,结果尚不清楚。
一些欧洲国家军队主要装备廉价轻型(最大起飞重量30千克)多用途无人机,以保障部署在可能战斗地区附近的部队指挥官的情报侦察需求。奥地利Schiebel公司研制的Camcopter小型无人直升机,不仅能进行空中情报侦察,还能搜雷排雷。美国军事专家已从遂行地区排雷和其他系列任务的角度出发,对这种无人直升机进行了评估。
以色列
以色列无人侦察机主要生产商是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马拉特子公司和“银箭”公司。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研制了“先锋”(1986年起在美国陆军中使用)、“侦察兵”(从1986年开始装备以国防军)、“巡逻兵”、“搜索者”、“视眼”等无人机。“搜索者”无人机已在以军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斯里兰卡、泰国、台湾等)部队中使用,到1998年7月,装备量已达到100多架无人机,20个地面指挥站。1998年7月,马拉特子公司向以军前沿部队提供了第一套移动式地面指挥站,“搜索者”无人机发射升空后,能在后方固定指挥站和移动指挥站控制下飞抵空中侦察区域,首次保障低级部队全体人员实现了对无人机所获取情报的直接控制,对实时高效搜集情报保障战斗需要及时评估敌方遭受打击后的损失情况等非常重要。
建立在“视眼”近距无人机基础上的空中侦察系统,由3架无人机、 M113型战车或HMMWV型多用途高机动轮式车、车载控制站、战斗班组(4人)组成,无人机作战半径50公里,续航时间4小时,能向前沿梯队部队提供全天24小时实时视频情报保障。
“银箭”公司研制的基于“微小-V”型近距无人机的空中侦察系统,由运输车、地面指挥站、地面数据处理终端、辅助设备、弹簧式发射装置、战斗班组(2人)组成,无人机长2.75米,翼展3.65米,最大起飞重量45千克,有效载荷8.2千克,动力装置为两台发动机,作战半径50公里,留空时间5小时,可完全自动飞行。
南非
南非无人机研制工作主要由肯特隆公司和高级技术工程公司负责。肯特隆公司研制的“探求者”无人机在1986年安哥拉战争时得到首次战斗使用,之后经过了不断的完善。1998年初,公司与阿尔及利亚空军签署合同,出口一套基于“探求者”无人机的空中侦察系统,价值2000万美元。
南非国防军司令部为军队选择的是高级技术工程公司研制的“秃鹰”无人机,1994年与该公司签署了基于“秃鹰”无人机的UAOS空中侦察系统采购合同,主要为155毫米G5型牵引式榴弹炮、155毫米G6型自行榴弹炮及127毫米多管火箭炮提供目标指示。UAOS系统是南非陆军炮兵部队ATES目标截获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分基础型BAOS和完善型EAOS两种,可与炮兵观察系统相互配合,在2000米空中为炮兵部队提供斜距3公里内坦克大小的目标方位。
俄罗斯
俄罗斯雷宾斯克“光线”设计局研制的“远东洋茅”新型无人侦察系统正在进行国家试验,有望于近期开始批量生产。新型无人侦察系统由9М62型无人机、运输发射车、技术服务车、操纵员运输车和接收装置车组成。9М62型无人机装备德国研制的活塞式发动机,功率13马力,最大起飞重量50千克,飞行高度200-3000米,速度90-200公里/小时,有效载荷14.5千克,使用电视、红外双光谱宽带摄像机。借助气动弹射器发射升空,由降落伞协助降落,运输发射车一次可运载6架无人机。
俄罗斯喀山市“雄鹰”设计局与茹科夫斯基市“库仑-2”公司联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移动式无人摄像观测和情报实时传递系统,主要执行航空观测、情报侦察任务,由3架无人侦察机、无线电通信线路、地形测量连测系统、地面控制站、发射装置、装配有零配件和其它维护设备的运输车辆、战斗班组(3人)组成,从行进状态转入战斗准备状态不超过30分钟。新型无人机起飞重量30千克,翼展3.7米,长1.7米,高0.67米,续航时间5小时,作战半径50公里。
巴西、印度、伊朗、叙利亚、韩国等国家也在积极研制各种无人机系统。(
D. 安124巨型运输机降落机场条件
4F级机场。
4F级机场指在标准条件下,可用跑道长度≥1800米,可用最大飞机的翼展65——<80米和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距14——<16米。
而安-124的翼展是73.30米,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安-124需要4F级机场来进行起降。
E. 前苏联安-124“秃鹰”运输机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
安-124运输机是前苏联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一种4发重型远程运输机。该机大量采用复合材料,除主受力结构、主控制面外,大部采用了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总用量达5500千克,是使用复合材料最多的一种运输机。
安-124运输机于1982年开始研制,1988年装备部队。由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制造。机载乘员6人。动力装置为4台D-18T涡轮风扇发动机,每台额定推力229,3千牛。
安-124机长69.10米,机高20.78米。机翼面积628米,最大载重量为150000千克。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巡航速度86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16500千米。起飞、降落滑行距离较短,起飞滑跑距离为1200米,降落滑跑距离为800米,可从压实的冻土地面起飞。起落架可在地面升降,使飞机倾斜一定角度,便于装卸货物。
作为俄罗斯的主力运输机,安-124在俄军的两次车臣战争中都运送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人员,保证了俄罗斯在北高加索地区军事行动顺利进行。
F. 俄罗斯现役军用运输机
伊尔-76:伊尔—76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发动机中远程重型运输机。该型作为军事运输机研制项目于60年代末提出并开始设计。由于安—12作为苏联军事空运主力已经显得载重小和航程不足,苏联为了提高其军事空运能力,急需一种航程更远、载重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式军用运输机,于是决定研制这种在外形和载重能力都类似于美国C—141重型运输机的伊尔—76,以弥补苏联军事空运能力的不足和使其现代化。第一架原型机于1971年3月25日在莫斯科中央机场首次试飞,同年5月27日在第29届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公开展出。1974年由苏联空军航空司令部对伊尔—76进行验收鉴定,认为飞机性能良好,达到要求。试飞持续到1975年结束,尔后投入成批生产并开始交付苏联空军航空运输部队和民航使用。到1992年初,共生产700多架,年产量在50架以上。除俄罗斯空军共使用500多架伊尔—76/76M/76MD和民航使用120多架之外,还向阿尔及利亚、伊朗、英国、叙利亚、印度、捷克和斯洛伐克、波兰、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古巴和中国等国大量出口
安-124:安—124“秃鹰”系列军事运输机安-124由苏联安东诺夫设计集团设计,在80年代是世界最大的战略重型运输机。安-124替代了1974年停产的安-22重型运输机,在性能上优于目前美国最大的C-5运输机。安-124绰号“鲁斯兰”,是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一个英雄的名字。由于苏联瓦解,目前安东诺夫设计集团已经变成了乌克兰共和国安东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
82年12月安-124首飞,86年第五架原型机参加了英国范登堡国际航展,引起国际轰动。86年1月安-124交付使用,87年全面投产,至95年1月已生产了51架,年均生产5架。1985年,安-124创下了载重171,219千克物资,飞行高度10750米的记录,打破了由C-5创造的载重高度原世界记录。此外安-124还拥有过20多项国际航空联合会FIA承认的世界飞行记录。
安-124粗大的机身呈梨形截面,主翼为后掠下反式上单翼,翼展达73.30米。翼下4个短舱内,装有推力为23400千克的D-18T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由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设计局研制,带有反推力装置。机头机尾均设有全尺寸货舱门,分别向上和向左右打开,货物能从贯穿货舱中自由出入。安-124机腹贴近地面,方便装卸工作。起落架为前三点式,采用24个机轮。 其货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舱室较狭小,6名机组人员和1名货物装卸员组成的机组的座位均在此,另外上层舱室还可载88名乘客。下层主货舱尺寸为36×6.4(宽)×4.4(高)米,容积1013.76立方米,载重可达150吨,起飞重量达405吨。这一指标约为美国C-17的2倍,C-5的1.25倍,安-22的1.875倍。货舱前后舱门采用液压装置开闭,分别可在7分钟和3分钟内打开。货舱顶部装有2个起重能力为10吨的吊车,地板上还另外有2部牵引力为3吨的绞盘车。由于货舱空间很大,安-124能够运载普通飞机机身、化工厂塔件等大型货物。
安-22:安-22是前苏联安东诺夫(Antonov)设计局(现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主要用于运载重型军事装备,是世界上最大的螺旋桨推进的飞机,北约组织命名为“雄鸡”(Cock)。
1962年开始研制,1965年2月首次试飞,1966年投入批生产,1967年开始交付使用,1974年停产,共生产了85架,交付空军50架,民航35架,主要用来空运部队和大尺寸、大重量的军事装备,能在简易机场起落。安-22货舱容积640立方米,可运载地空导弹、火箭发射年、导弹运输车、坦克、汽车等。驾驶舱内乘员5-6人,驾驶舱后面有一个与主货舱隔开的可容纳28~29名乘客的机舱。
安-12:安-12(北约代号“幼狐”,CUB)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军用运输机,是从安-10旅客机发展来的,但重新设计了后机身和机尾。该机1956年首次试飞,1958年投入批生产并交付使用,1973年停产,总共生产约850架,其中民用型约200架。安-12曾是苏联运输航空兵的主力,从1974年起逐渐被伊尔-76取代。安-12除供苏联本国军用和民用外,还向波兰、印度、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十多个国家出口100多架,其中大部分供军用,少量民用。安-12БП是标准军用型,也是出口的主要型别,此外还有电子情报搜集型、电子对抗型、客货混合运输型、北极运输型等。我国以此为原型,仿制并生产了运-8,成为空军主力运输机。
安-26:安-26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双发涡轮螺桨支线运输机。类似于安-24货运型,只是后机身重新设计,发动机功率加大,采用新式装货平台,平台向上收起时成为机身下壁板,放下时可直接用于装货,飞行中平台可打开以空投货物。安-26第一架原型机于1968年首次试飞,1969年开始交付使用,到1981年基本型共生产700多架,后又生产100余架改进型。
G. gta5秃鹰直升机怎么开
H. 秃鹰战车的简介
这种可靠的秃鹰级悬浮车主要是用来侦察和巡逻的,它们可以以每小时200到300英里的速度行进。它们的标准武器装备是一个单兵枪榴弹发射器,但是新型的秃鹰战车模型里还携带了一个蜘蛛雷布雷系统,可以对基地周边进行防御。
秃鹰战车可以造成20点的冲击型伤害(对中型部队伤害为50%,对大型部队的伤害为25%,对小型部队可以造成100%的伤害)。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在对付小型部队的时候最有效,特别是敌人的资源采集工人,机枪兵,狂热者(要足够数量的秃鹰战车才可以)和小狗。
秃鹰战车的速度使它们可以绕着敌人打转。
你可以在敌人前来的机枪兵,火焰兵,狂热者,小狗,口水龙之类的部队前面布雷,然后再跑掉。你可以用打了就跑的战术来对付敌人的狂热者。你可以用一辆秃鹰战车来吸引狂热者,然后用别的秃鹰战车从远处进行攻击。打一下敌人然后就撤退。通过这种方法,你就可以在消耗同样夺得资源情况下赢得与狂热者之间的战斗。如果你升级了离子推进器,这种战术就更有效了,不过如果敌人的狂热者升级了腿部力量增强(狂热者移动速度加快),它的作用就小一些。你可以结合蜘蛛雷来攻击敌人的狂热者。如果能够修理你的秃鹰战车就更好了。
升级了离子推进器之后,你的秃鹰战车移动速度就得到了增加,如果用它们来侦察,就可以获得极佳的效果。你可以命令秃鹰战车按照指定的路线快速侦察地图上的资源位置,确保敌人还没有进行扩张。秃鹰战车的极快速度式的它们可以在任何区域迅速集中力量攻击敌人。
秃鹰战车很便宜,只需要消耗75个水晶。如果你的气矿很缺乏的话,就可以用秃鹰战车来弥补这一缺憾。不过,秃鹰战车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们的蜘蛛雷。
秃鹰战车不能攻击空中目标。这是它们最大的弱点,要用它们去攻击敌人,就一定要有防空部队的掩护。
I. 俄罗斯现役最大的运输机是什么型号
最大的肯定是安225运输机不过只生产了一架且现在归乌克兰所有,现在俄罗斯在役最大的是安124,不过运输机这东西不是越大越好,飞机越大表示你起飞和降落的要求也就越严苛,像安225和安124这种超大型运输机必须要是4F级机场才能起降,这种级别的机场遍数中国全国也就十五个,像美国最大的运输机是C5银河运输机,但装备最多的却是c17环球霸王,为什么?就是因为效费比高,C17作为一款战略运输机其不仅能在3C级跑道上起飞还能在临时铺就的长度在一千两百米左右的临时野战机场上降落,这才是一款战略运输机的真正价值所在。
J. 求二战结束至今苏联/俄罗斯所有飞机的型号以及北约代号。
轰炸机 (首字母为“B”) Tu-160 Blackjack(海盗旗)Tu-22 Blinder(眼罩)Tu-22M Backfire(逆火)战斗机 (首字母为“F”) MiG-21 Fishbed(鱼床)MiG-23 Flogger(鞭笞者)MiG-29 Fulcrum(支点)Su-25 Frogfoot(蛙足)Su-27 Flanker(侧卫)直升机 (首字母为“H”) Mi-8 Hip(臀部)Mi-24 Hind(雌鹿)Mi-28 Havoc(破坏)Ka-25 Hormone(贺尔蒙)Ka-27 Helix(螺旋)Ka-50 Hokum(黑鲨)运输机 (首字母为“C”) An-12 Cub(幼狐)An-124 Condor(秃鹰)An-225 Cossack(哥萨克)Il-76 Candid(公正)其它飞机 (首字母为“M”) A-50 Mainstay(主桅索)(预警机)Il-78 Midas(大富豪)(空中加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