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罗斯军队编制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被划分为3个军种和3个独立的兵种: 陆军、海军、空军、战略火箭兵,空天防御兵、以及空降兵。在各军种下,有许多独立兵种,如隶属海军的海军步兵和海军航空兵等等。
2008年时俄罗斯政府对军队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革,俄罗斯原来的6个军区被改为4个:南部军区、北部军区、中央军区、西部军区。在2008年的改革前,俄罗斯的军区体制作为以陆军为主体,在这种体制下,军区只管得了陆军,对海军、空军的约束很少,但是在改革后的体制下,军区对军区内海军、空军部队的控制得以加强。
陆军
经过2008年的改革,俄罗斯陆军由过去的“军区—集团军—师—团”指挥模式改为“军区—集团军—旅—营”的指挥模式。俄罗斯陆军主要编为10个集团军,另外还有若干直接由军区指挥的旅。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不复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接管了苏联武装力量的大部分,1992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发布命令,组建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在1993年的宪政危机中,俄罗斯陆军出动了坦克炮击了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白宫,迫使最高苏维埃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俄罗斯副总统亚历山大·鲁茨科伊等人向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投降。俄罗斯陆军在1994年—1996年参与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在1999年—2009年参与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为镇压分裂势力做出了贡献。
1997年—2001年伊戈尔·德米特里耶维奇·谢尔盖耶夫元帅担任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长期间对俄罗斯陆军进行了改革。弗拉基米尔·普京在他第一次担任总统时也对俄罗斯陆军进行了改革。2008年俄罗斯政府对军队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革,将“师”改为“旅”。俄罗斯陆军将由过去的“军区—集团军—师—团”指挥模式改为“军区—集团军—旅—营”的模式。
海军
俄罗斯海军被划分为四大舰队和一支区舰队;
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位于被他国领土包围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的波罗的斯克。
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北方舰队:司令部位于北莫尔斯克。
黑海舰队:司令部位于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
里海区舰队:司令部位于阿斯特拉罕。
另外,俄罗斯海军之下亦辖有俄罗斯海军步兵,相当于各国的海军陆战队。
空军
截至2010年,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估计,俄罗斯空军现役人员160,000人,在未来几年内,这个数字将减少到148,000。此外,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估计,俄罗斯空军现役飞机有4,000架以上。
俄罗斯空军现有指挥体制为“战役司令部-空军基地(旅)-大队(团)”。俄罗斯空军目前有7个战役司令部,其中第1空防司令部归西部军区指挥,第2空防司令部归中央军区指挥,第3空防司令部归东部军区指挥,第4空防司令部归南部军区指挥。
核力量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库。 俄罗斯的陆基核弹头隶属战略火箭兵,潜射弹道导弹则隶属海军,以及空军负责以战略轰炸机空投核弹。 俄罗斯的核弹以下列四种方式部署:
俄罗斯军事理论认为战略核力量是最有效的手段对应大国或者军事组织的大规模进攻(如北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俄罗斯的核力量获得了足够的军费保证。俄罗斯拥有约16,000枚核弹头,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俄罗斯处于战略值班状态下的核弹头正在持续被削减。 但是在削减的基础上,俄罗斯部署了新式的弹道导弹,比如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 这个型号的导弹可能会突破世界上现有的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此型导弹可从白杨-M运载工具上机动发射或从潜艇上发射,俄罗斯政府认为俄罗斯核力量可于遭受核攻击后进行有效的反击。
国际上普遍担心前苏联或者俄罗斯核技术有可能因为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落入恐怖分子或激进军官手中,被使用或威胁其他国家。美国国防部和其他西方国家曾于1990年代初期向俄罗斯提供提供经济和技术,帮助俄罗斯维护和管理核技术。不少对俄罗斯友好的国家也提供了大量资金,去保持俄罗斯的军事和安全情报系统的工作能力,以便能监控国际市场上的俄罗斯军火交易。这些资金还被用于有效的退役和销毁一些核弹头,及训练俄罗斯的核技术人员和核安全人员。
㈡ 俄罗斯SSO特种部队非常厉害,他们都干过哪些出名的事
俄罗斯SSO特种部队非常厉害,他们干过的出名的事情有:01.保障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02.SSO在叙利亚战事中的精彩表现。03.SSO协助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
俄罗斯的特战员都非常强,有些人来自于克格勃,有的来自于各大院校的佼佼者。特种部队当中最厉害的又叫做SSO特种部队。这个部队管理更加西方化,作战模式和武器装备都非常的强,并且用的武器是捷克造的V-AR步枪或者AWP狙击步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武器装备。
03.SSO协助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俄罗斯总统普京,趁乱收了克里米亚,导致后来的俄乌成了死敌,当中少不了SSO的推波助澜。不管过程结果,当时的乌克兰反正是打不过俄罗斯军队。
㈢ 俄罗斯维和部队将前往纳卡,维和部队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
联合国维和部队不能主动攻击,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总司令是联合国秘书长。
部队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维持和平部队是由武装部队的分遣队组成,士兵可以配备轻型防御性武器。联合国规定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各国的军队着本国军队的制服,佩戴本国的军衔标志,左臂佩戴本国的国旗,右臂佩戴联合国旗。为了方便识别维和部队,各国部队均头戴蓝色的头盔,因为蓝色代表和平,头盔上有联合国标志和英文的UN。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性地称维和部队为“蓝盔部队”。
派遣军事观察团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另一种形式。
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观察组,需由安理会或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观察组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提供,由非武装的军官组成。它的使命是维持和平行动。在执行任务时,观察员不能携带武器,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的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的内政。
㈣ 俄罗斯都有哪些着名的特种部队
"SPETSNAZ"即前苏联克格勃特种部队,现已归属俄罗斯。在199l年莫斯科八月政变中,这支部队是叶利钦的忠实军队。这支武装力量具有以下特点:(1)执行特种任务。(2)具有独持的组织结构;(3)政治上具有绝对可靠的信赖性:(4)经过特别挑选, 训练和专业技术教育;(5)直接隶属于最高行政当局:(6)参与任何级别的冲突和战争 。这支在克格勃领导下的特种部队与国家安全和军事情报密切相关.在情报、侦察、监视以及对实际的或潜在的敌人的资料收集和处理方面,特种部队是一个无缝的网。 特种部队能实施直接攻击.执行破坏任务,在政变中夺取重要设施(如电台、机 场政府首脑机关),取代被推翻者的政治车事权力,处理敌人后方驻地部队投降之事以及执行其他特种任务。 克格勃特种部队由一个几百人的小型专业核心部队组成,其中包括秘密谍报员。 在S管理局(此部门不公开)第一主管局八处领导下,克格勃特种部队执行经过精选的 、较少的,极其安全的任务,其中包括战略破坏和干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领导人关键人物的行动。 入选特种部队的"精锐"战斗人员要有两年的服役期限(海军服役期限为三年) 并 要在政治可靠性,年龄、智力,体质、耐力、敏捷,技术才能以及敢于在敌后活动等 方面符合条件。对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佼佼者采用最好的、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广泛的 准军事训练(如射击和自由跳伞)。这种训练一般要达3个月之久。准军事训练合格者 再进行语言学习和技术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大量的特种部队训练项目.在提 高 作战能力方面,则注重基础训练。 特种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通常携带防弹背心以及独特的武器装备包括7.62mmAKM 无声突击步枪(多数配备100发弹鼓,夜视或望远用的瞄准镜)、无声手枪、榴弹发射 器、RPG-18轻型反坦克武器、战刀、脉冲式收发机等。脉冲式收发机主要用来测试驻地处和设伏在路线上活动的小型物体。 克格勃特种部队原则上是为进行小规模特种作战而组成的,适合在没有掩护,没有隐蔽、没有当地支持的情况下作战。 1968年在夺取布拉格(捷)机场的战斗中,特种部队充当了第103近卫空降师的先 头部队.1979年9月在突袭阿富汗暗杀阿明总统和夺取喀布尔机场的战斗,克格勃的特种部队同样起到关键性作用。在1991年苏联解体中,克格勃的特种部队更是出尽风头. 据说,二十多年来,克格勃特种部队还为外国恐怖集团培训了一批骨干力量。 当前,特种部队的任务是根据预定目标的优选顺序收集,缴获或抑制对方设备.设施俘获或抑制对实施诱骗。进行地区侦察,包括通信(SIGINF)定点侦察;运送特 种武器;反劫机事件;为空降兵介入大规模常规部队进行空降提供导航服务;为空中 攻击或导弹攻击提供终端导航。
㈤ 如何评价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你有何见解
俄罗斯是一个相当偏科的国家,明明经济水平相当一般,但军事实力却不容小觑。
根据全球火力指数给出的最新数据显示,俄罗斯当前的军事力量规模非常庞大。比如在兵力人数方面,俄罗斯当前各武装力量的总兵力达到了135万人,其中包括现役正规部队约85万人,预备役部队约25万人,以及其他准军事武装力量约25万人。
众所周知,分析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不能只看纸面上的这点军事力量,更要观察其战争潜力。苏联当初之所以能够压服欧罗巴,硬钢美利坚,凭借的就是这深厚的战争潜力。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头号继承者,在苏联解体时,分到了大部分的家产,自然也就继承到了苏联那大部分的战争潜力。其除了苏联那规模庞大的军事力量以外,还有着大量的军工企业以及丰富的战略资源。这些东西,同样算上俄罗斯军事实力的一部分。
当然,最后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俄罗斯的核武力量。俄罗斯乃是当今世界上顶尖的核大国,其不仅拥有规模庞大的核武库,更具备了“核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打击能力。
所谓“核三位一体”,就是指能够在空中、陆地以及海里面三个方位,对全球范围内的任何目标,进行战略核打击。简单来讲就是空中得有远程战略轰炸机、陆地上有洲际导弹、海洋中则是要有战略核潜艇。就目前而言,“三位一体”乃是最强大的攻击手段,基本无解。而具备这一能力的国家并不多,全球仅两个而已,俄罗斯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这是俄罗斯的杀手锏,是其屹立于列国之巅最大的底牌。不夸张地讲,只要有着这张底牌在,谁想要对付俄罗斯就得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承受得起蘑菇洗地的后果。
所以,客观来讲,俄罗斯当前的军事力量缩水严重,远不如苏联时代那般强大,但仍旧是当今世界的顶尖存在,不可小觑。不夸张地讲,当今世界除了咱们和老美,其他过来都只能被吊打。
不过俄罗斯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经济。相对孱弱的经济实力,使得俄罗斯在面对战争时处处受制。或许在正面战斗中,俄罗斯能够做到所向披靡。但人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对其进行打击。比如断绝贸易往来,冻结海外资产,阻断资源通道等等。
众所周知,俄罗斯的经济是“加油站”经济,以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出口为主,国内市场并不繁华。一旦遭受以上这些手段,国内经济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于趋于崩溃。而一个国家如果经济垮了,军事上再强大那也无济于事。毕竟连饭都快吃不起了,哪还有力气打架。届时可能无需别人动手,俄罗斯自己就先垮了,如同昔日的苏联那般。
所以,经济这东西真的很重要。一个国家想要强大,不仅拳头要硬,钱包也得要鼓。否则在面对经济制裁时,就会被别人“温水煮青蛙”,毫无还手之力啊。
㈥ 俄罗斯内卫部队的基本情况
俄罗斯内卫部队创建于前苏联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当时,负责在全苏境内肃清反革命的“契卡们”组建了第一支内卫部队,与各种各样敌对势力展开英勇斗争。在前苏联国内战争和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这支部队又担负起保卫领导机关、铁路、重要工业目标以及红军后方基地安全的重任。在卫国战争后期和卫国战争结束以后,他们又被要求负责镇压西部的地下资产阶级民族分子的反抗。一系列的战斗,铸造了内卫部队的声名,使其成为仅次于苏联红军的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苏联解体后,这支在世界武装警察和宪兵部队中享有很高声誉的部队也被独联体国家分割。俄罗斯联邦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接管了这支部队的大部分兵力,并让其在联邦中继续发挥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作用。内卫部队先后被派到外高加索、中亚等17个不同地区执行作战、戒严、制止武装冲突的任务,取得了显赫的战绩,被公认是处置暴乱、骚乱事件的排头兵。 俄罗斯武装防卫部队不同于现役军队,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内公共秩序、保障法律的顺利执行。另外,作为一支重要的国家力量,它还必须负责国内安全,承担一些重要目标的保卫任务。俄罗斯在帝国时期的传统武装防卫部队包括以下几部分:警察,独立宪兵部队,独立内卫部队和武装护卫部队。
在必要的时候,俄罗斯陆军也会参与法律的强制执行。后来俄罗斯联邦政府对内卫部队和护卫部队进行了整合,组建了联邦内卫部队。
㈦ 俄罗斯的空降部队在俄国军队里有什么样的地位 是被定义用来执行什么任务的
俄国海军不靠谱啊,潜艇还行,水面舰艇就没啥远洋打击能力了,而且它陆上国境线长,所以把空降部队作为快速反应部队,就是要打仗的这部分军队可以快速投入战斗,在前面顶着打开局面,然后后面的陆军再慢慢集结,压上去,这样打突然性很强。
㈧ 俄罗斯都有什么兵种
俄军有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战略火箭军五个军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地地战略导弹部队)。越军有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四个军种。俄军有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战略火箭军五个军种。蒙军有陆军和空军两个军种。随着军事技术兵器的不断发展,战争空间规模的增大,还将出现新的军种。如: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将出现航天军。美国已成立了航天司令部和航天兵,为航天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有陆军、海军、空军、陆战队(和海军是分开的独立的一个军种)、海岸警卫队、国民警卫队、航天兵。
㈨ 俄罗斯武装力量由哪几部分组成
俄罗斯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天军组成。相关介绍具体如下:
1、陆军:陆军为俄军中规模最大的军种,其前身为解体后的苏联陆军驻俄部队。主要任务是歼灭敌方作战集团,夺占敌方占据的领土、某一区域或防线,火力打击敌方防御纵深,击退敌方纵深发展的进攻及实施的大规模空降。
2、海军:成立于1696年7月1日,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其背景可上溯至彼得大帝时代,现有部队建立于前苏联海军的基础之上,其主力装备包括一艘1143.5-6型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1144型巡洋舰(基洛夫级巡洋舰);
1155型反潜舰(无畏级驱逐舰)、956型驱逐舰(现代级驱逐舰)、20380型护卫舰(守护级护卫舰)、955型战略核潜艇(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苏-33战斗机、卡-28直升机等。其兵种除海军之外,还辖有俄罗斯联邦海军步兵部队(海军陆战队)、俄罗斯海军航空兵。
3、空天军:俄罗斯联邦空天军由空军、空天防御部队和太空军三大部分组成,兵力约为430000人(2015年数据),主力装备包括:苏-35战斗机、苏-27战斗机、苏-34战斗轰炸机、图-95轰炸机、图-160轰炸机等。
(9)俄罗斯军队主要干什么扩展阅读:
俄罗斯武装力量军区构成:
俄军共有4大军区,并与此相适应地设有4大联合战略司令部。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9月21日签署《关于俄罗斯联邦军事行政划分》的指令,要求俄武装力量在2010年12月1日前组建4大军区,以替代原先的6大军区。
9月1日起,在列宁格勒军区和莫斯科军区的基础上组建西部军区,北高加索军区基础上组建南部军区,在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西部基础上组建中央军区,在西伯利亚军区东部和远东军区基础上组建东部军区。
同时,将精减军队指挥层级和采用新型指挥系统,原先的“军区—集团军—师—团”四级指挥层次被减到了三级,即“联合战略司令部—战役司令部和旅”。
㈩ 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的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
在目前的俄罗斯,俄联邦安全局是战斗力最强和最精锐的反间谍与情报侦察机构,在其属下,有一支闻名遐迩的特种反恐突击队,这就是战功显赫的“阿尔法小组”。“阿尔法小组”的每一名战士都身怀绝技,是狙击手、爆破手和通信专家,擅长秘密作战和执行侦察任务,在强大的压力下能够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思路。他们肩负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打击恐怖主义。
精兵强将
早在20世纪70年代,恐怖分子就已登陆苏联境内从事恐怖活动。1973年,一架雅克-40型客机在莫斯科弗努科沃机场遭到4名武装歹徒劫持,机上旅客全部被绑架而沦为人质。虽然在克格勃(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部队的联合努力下人质获得了解救,但这一事件在苏联国内造成了不小的震动,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1974年7月14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签署命令,在克格勃系统内组建一支专门的特种小分队,其主要任务是打击恐怖主义。这支反恐突击队最初被定名为“A小组”,1991年以后又被称为“阿尔法小组”。
起初,“A小组”挑选成员的条件近乎苛刻,服役的只能是通过考试的国家安全机关军官。现在入选特种部队的人员标准稍稍放宽:但凡身体健康、年龄在22~27岁之间、服过兵役的男子均可申请加入特种部队。如果候选人符合所有候选要求,他就有机会参加专门的考试。
入选“A小组”只是第一步,随后每一位入选者。都必须接受极其严酷的训练。经过训练,“A小组”才算真正成为苏联的第一支反恐“拳头”。其组织严密、行动极为敏捷,曾一度是苏联的骄傲。在20余年的成长历程中,“A小组”也就是后来的“阿尔法小组”参与了数十次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世人瞩目的一支“反恐利剑”。
打击恐怖屡建战功
1979年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装置,潜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要求美方外交人员护送他离境,否则就要引爆爆炸装置和大家同归于尽。“A小组”奉命采取果断行动,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同年12月27日,苏联对阿富汗采取了突然袭击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当夜,奉命调赴战场的“A小组”参加了强攻阿富汗的权力中心——阿明宫的激烈战斗。在兄弟特种部队的配合下,“A小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占了戒备森严的阿富汗总理府,生擒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阿明。这是“A小组”第一次真正地经受了一场“战斗洗礼”,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战斗能力,但也首次付出了牺牲9名队员的惨重代价。
1981年,在萨拉普尔市,两名携带冲锋枪的恐怖分子,将25名中学生扣为人质,“A小组”奉命出击,在整个解救人质的战斗中,孩子们没有一人受到伤害。
1983年,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恐怖分子扣押了一架图一154型客机上的57名旅客,“A小组”再次临危受命,适时采取行动,解救了全部人质。
3年后,在乌法市,“A小组”又采取了一次类似的战斗行动。在那里,两名恐怖分子一人被击毙,另一人被打伤,所有人质毫发未损。
1988年,几名武装歹徒在矿水城劫持了一辆大轿车,绑架了车上31名小学生和1位女教师。“A小组”迅速赶到出事地点。他们与匪徒们通过无线电台进行了一天一夜的艰苦谈判,最终说服匪徒们缴械投降,人质全部获救。
1991年1月,俄罗斯政府派遣“A小组”去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占领电视塔,“A小组”在未发一枪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遗憾的是,一名士兵在行动中牺牲。当记者试图弄清死者所属单位时,俄罗斯官方否认有伤亡者,神秘的光环不可避免地消失了,报界开始称这支特种部队为“阿尔法小组”。8月,“阿尔法小组”被命令去逮捕叶利钦,进攻克里姆林宫,但其考虑到此举会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结果拒绝了。
1993年10月,“阿尔法小组”再次被要求进入克里姆林宫,但没有发动攻击,而是与克里姆林宫保卫者进行了谈判,向他们提供了个人安全保障,最终从那里撤出了几百名议员和普通公民,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
“阿尔法小组”还参加了进攻布琼诺夫斯克医院和解放五一村的战斗。“阿尔法小组”前指挥官、阿尔法老战士联合会主席贡恰罗夫自豪地说:“阿尔法小组”自组建以来,在开展战斗行动时从未失败过。
2002年10月23日晚9时左右,在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演出厅内,一名蒙面匪徒冲上舞台,对空鸣枪数声,随即宣布文化宫被占领,所有人都被扣为人质。在俄罗斯特种部队解救人质的行动中,神奇的催眠气体成为秘密武器。军队从人质危机的第一天就开始在演出厅地下钻洞,最后通过这些小洞和文化宫大楼的通风系统把神秘气体送入大厅。
10月27日清晨6时23分,“阿尔法”特种部队官兵突破文化宫的玻璃外墙,7分钟后冲入大厅,击毙了醒着的恐怖分子。一些已经昏倒的恐怖分子也被当场处决,包括腰间绑着炸药的女劫匪。在这次行动中共有50名劫匪丧生,特种部队官兵无一伤亡。
2005年4月15日(当地时间),发生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一座9层居民楼里的激烈枪战在持续长达7个多小时之后宣告结束。在这场俄罗斯“近几个月来最为艰苦卓绝”的剿匪战中,匪首马斯哈多夫与其他5名车臣非法武装分子被当场击毙,5名“阿尔法”和“信号旗”特种部队官兵阵亡,同时有多名居民被误伤。4月14日,车臣内务部接到线报,位于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列宁区的“跑马场”小区来了一帮行踪诡秘的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他们的人数在4~7人之间,为首的是车臣非法武装臭名昭着的“野战军”司令多库·乌马罗夫,当时这一行人正盘踞在这一带人口最稠密地区的一幢9层居民楼里。得知如此重要的线索之后,车臣内务部自然不敢怠慢,连夜制订出周密的计划,准备“先发制人”,与此同时向俄联邦内务部请求火速增援。
15日黎明时分,俄联邦安全局下属的“阿尔法”和“信号旗”特种部队迅速赶到,在特种部队的谈判专家向楼内喊话无果的情况之下,特种部队对居民楼发起了猛攻,一场殊死激战由此拉开序幕。从俄罗斯电视台播出的画面可以看到,随着这座灰色的9层居民楼被特种部队炮弹命中,滚滚浓烟便从居民楼内喷薄而出。头戴钢盔、身着迷彩服的特种部队狙击手以砖堆为掩体,朝着楼内怒射。与此同时,数架俄军直升机在空中盘旋,给企图顽抗到底的武装分子以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困兽犹斗的车臣武装分子仍不甘示弱,时不时还以颜色。
借助茫茫夜色的掩护,躲藏在居民楼里的车臣武装分子顽固地与特种部队周旋。
时断时续的激战直到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多方才宣告结束。经现场勘查,发现有6名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的尸体。与此同时,“阿尔法”和“信号旗”特种部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除了4名官兵在血战中当场身亡之外,另有一名官兵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