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有什么
陇西行(陈陶)
②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
1、俄罗斯人是非常注重礼仪的,比如:见面他们通常是用握手来表达的,但是如果带了手套的话,在握手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先把手套脱下,这一点是非常重要。
俄罗斯的礼仪习俗中从很多方面都能看出对女性的尊重,比如:如果到俄罗斯当地的居民家中做客的时候,应先向女主人问好,然后才是向男主人及其他人问好。而且,男士如果要想吸烟的话,也要先征求女士的意见。
2、俄罗斯人对自己的仪表以及服饰也是非常注重的。在俄罗斯的民间,结过婚的妇女必须要戴以白色为主的头巾,而没有结婚的姑娘大都喜欢戴一顶漂亮的帽子。
在城市中生活的俄罗斯人都是穿西装、套裙。但要去拜访俄罗斯人的时候,进门后为了表达礼貌我们应该自觉的摘下墨镜,脱下帽子、手套以及外套。
3、到俄罗斯游玩的人们一定要记住俄罗斯人对“13”这个数字非常的忌讳,因为他们认为“13”象征着凶险和死亡。反而,他们十分喜欢“7”这个数字,因为在俄罗斯人的严重数字“7”所代表的是幸福和成功。
俄罗斯人认为黑猫会带来不好的事情,所以他们很不喜欢。镜子在俄罗斯是神圣的物品,打碎它象征着灵魂的破碎。同样是破碎,但对于杯盘的破碎所带来的寓意却是富贵与幸福。
4、俄罗斯人对饮食也是非常讲究的,他们有许多品种的菜肴,在世界上“俄式大餐”都是非常有名的。到俄罗斯游玩的朋友们,一定要去品尝一下俄餐里最为美味的鱼子酱,再搭配上正宗的罗宋汤,还有俄罗斯传统的小煎饼,在体验美味的同时也体会了当地美食的民族特色。
在俄罗斯餐桌上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肉类食品,对于爱吃肉的朋友们俄罗斯是你们不得不去的好地方,因为像牛肉、羊肉、牛排、香肠等几乎每餐都会有。
(2)俄罗斯风情是什么扩展阅读: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8.19”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③ 俄罗斯的民俗风情
俄罗斯族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境内,1986年前称为华俄后裔。他们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此采金、修筑中东铁路的中国内地汉族单身男子和居住在俄方一侧俄罗斯少女结合的后代。
俄罗斯族一般从父姓,名字多半中俄双重姓名。他们的住房一般是具有明显俄罗斯风格的“木核楞”或欧式建筑。饮食特点是以俄罗斯风味餐饮为主,也经常食用中餐。俄罗斯族同当地其它民族一样也过元旦、五一、三八、十一及民间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庆祝方式与当地汉族相同。但是,俄罗斯族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当数“复活节”,也称之为“巴斯克”节。节日期间,亲友间互相祝贺,长者向儿童赠送礼品。青年人向长者请安祝福,并有俄罗斯歌舞表演、撞彩蛋、荡秋千等活动,同时全家人一同品尝精心制作的各式俄罗斯风味美食。
俄罗斯族是我国各民族中的一个成员,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成为呼伦贝尔旅游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④ 俄罗斯的民族风情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俄国是个多神教的国家,988年罗斯受洗,基督教取代多神教,而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东正教在俄罗斯则是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宗教,俄罗斯人主要信奉东正教。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东正教徒一亿五千万人,仅前苏联就有八千多万人,占前苏联人口的30%以上。因此,在多神教,东正教及古罗斯人的神话传说的共同影响下,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各种征兆和俗信,这些都具体反映在俄罗斯人的言语、行为和习惯方面。
隔着门槛不握手
当我们去俄罗斯人家里做客时,主人一开房门,我们会很自然地伸出手去握手以示问好,而俄罗斯人站在门口从来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进门后才握手。一些上了年纪的主人会解释说:"隔着门槛不握手,这是我们的规矩。"古时,斯拉夫人把夭折的孩子、亡故的长辈埋在自家门槛下,认为死者的灵魂会保佑全家平安无事。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门槛是极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门槛上,不能坐在门槛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门槛。由此而产生了新郎在婚礼迎接新娘时必须把新娘抱进家门的习俗,假如新娘自己跨过婆家的门槛,会惹得祖宗的灵魂发怒的。迷信虽然已成过去,但这一习俗在许多地方保留了下来。
在俄罗斯,关于"门槛"有很多不祥的说法:在自己的家门口绊了一脚,家里准遭不幸、出门时绊了一脚,办事不会顺利、不能隔着门槛送东西否则会不幸临头、隔着门槛问好,是不祥之兆:要么会和人吵架,要么孩子将是哑巴、必须迈右脚跨门槛,假如迈左脚过门槛,则办事不顺等等。
呸,呸,呸,消灾驱邪求吉利
在与俄罗斯人交往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夸对方"气色不错"或者"诸事如意"等,对方会发出二三声 (呸,呸!)。假如我们不了解这其中缘由,会流露出疑惑的神情。在俄罗斯按旧时的说法,眼睛集中了一个人的力量,因此歹毒的人只要看人一眼,就能毁坏他的生活。换句话,用毒眼看人,就会使其遭遇不幸,在俄语中有 (毒眼)这个说法。古时的人担心被这种眼睛看过之后会遭不幸,就吐三次唾沫以达到驱邪的目的。后来,意思引伸到姻听到夸奖、赞美等好话而担心引起不吉利的后果,人们担心魔鬼听到这些好话以后,会伤害人。比如,古时候,俄罗斯人常常给孩子起一些难听的名字,如: (麻子), (斜眼)等,认为魔鬼是不会对有这些名字的孩子感兴趣的,从而可以使他们免遭不幸。
见人打喷嚏,要祝身体好
与俄罗斯人交往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有人打了一个喷嚏,这时俄罗斯朋友肯定会说一句祝你(您)身体好!,这已经成了一条人人遵循的惯例了。这是因为,古时的罗斯人认为喷嚏有特别的魔力,民间中有许多关于打喷嚏的预兆如: (星期一、空着肚子打喷嚏"有人送礼来;星期二打喷嚏"有外人来;星期三打喷嚏。有消息到;星期四打喷嚏,有人夸;星期五打喷嚏:有约会;星期六打喷嚏,心想事成;星期日打喷嚏"有客人上门。的传说有关:上帝造了人,往人的脸上吹了口气。于是人就有了生命。由此就有了一个说法:吸气时,气给人生命,出气时。气就会跑出去。人就有大病临头(俄语成语表示"死,咽气").而人在打喷嚏时,先吸气,后喷气,通常是张大嘴巴,魔鬼会乘虚而人。就是死期临近。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必须运用语言保护的方式,在熟悉的同龄人中间(通常是年轻人),当女人打喷嚏时。可能听到一种不带恶意的、开玩笑的问候:祝你身体好。就这样,俄罗斯人一代接着一代,遵循这个传统的惯例向打喷嚏的人问好,尽管许多人并不信教或者不知道上面提到的说法。
无端发笑是傻瓜
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如上班时或公交车中很少微笑。他们认为笑必须是真诚的。出自内心的,而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的笑是不可取的。俄语谚语云; (无端发笑是傻瓜。)我们的学生有时在课堂上突然笑声一片,俄罗斯教师很不埋解,称之为 (傻笑),使我们的学生常常感到委屈。在俄罗斯的餐厅、公交。剧院等公共场合。我们的同胞常常会爆发出一阵朗朗的笑声。招来俄罗斯人的异样目光。 ...
⑤ 传统的俄罗斯民族风情有哪些
风俗:俄罗斯人交际时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你”:1、对16岁以下的儿童;2、近亲之间与同事之间(年轻人之间);3、年轻人对年轻人。对老年人、陌生人(儿童除外)和领导人则称“您”。对儿童可直呼其名,而对老年人、陌生人和领导人则应呼其名字加父称。目前在俄罗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种称呼并存。一般在商业机构、新闻媒体和官方机构中人们习惯相互称“先生”;以前在苏联时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现在仍然在国营企业、军队、公安部门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比如:火车站、商店等。在公开发言时,一般在发言人的姓后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应职称“教授”、“工程师”等,比如:“现在请扎罗夫教授讲话”。在写公函时,一般写收件人名字加父称;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应加上“先生”或其相应职称。大部分俄罗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时间才去餐馆。遇有喜庆或举办婚礼时,俄罗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馆举行,由邀请人付费。朋友聚会一般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客人通常都带给主人小礼品(蛋糕、酒)和鲜花。 面包和盐:铺着绣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盘上放上大圆面包和面包上面放一小纸包盐。捧出“面包和盐”来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 亲吻: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 忌讳:俄罗斯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相反,认为“7”意味着幸福和成功。俄罗斯人不喜欢黑猫,认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俄罗斯人认为镜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盘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寿筵和其它隆重的场合,他们还特意打碎一些碟盘表示庆贺。俄罗斯人通常认为马能驱邪,会给人带来好运气,尤其相信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体,认为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不要用左手抽考签等等。 洗礼节:俄罗斯东正教节日,在公历1月19日。这一天往往是基督教的入教仪式,新生儿在命名日受洗。在洗礼节那天人们除去教堂祈祷外,还要到河里破冰取“圣水”。1月18日晚是占卜日,特别是女孩子,在这一天晚上要占卜自己的终身大事。 谢肉节:又名“狂欢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时间在复活节的第8周,过7天,每一天都有不同名称,第1天为迎节日,第2天为始欢日,3第天为大宴狂欢日,第4天为拳赛日,第5天为岳母晚会日,第6天为小姑子聚会日,第7天为送别日。节后第7周内是斋期,不杀生,不吃荤。人们在谢肉节期间举行各种欢宴娱乐,跳假面舞,做群众游戏等。
⑥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
俄罗斯独特的民俗风情
俄罗斯人对酒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女士们一般喜欢喝香槟酒和果酒,而伏特加则是男士们的至爱。俄罗斯人喜欢喝纯粹的白酒,并喜欢大杯大杯地豪饮下去。这是他们豪爽浪漫、不拘小节性格的反映。
俄罗斯有用面包和盐迎接贵客的习惯。一进酒店,就见两个象从童话里走出来的盛装俄罗斯姑娘款款走上前,她们亲切地行礼,然后递给你一块圆面包,面包上边放着一个小盐缸。您撕下一小块面包,沾上盐吃了。用面包和盐接待客人,是因为盐在历史上是很昂贵的,沿袭至今,表示对贵客的友好和尊重。
套偶或套娃是俄罗斯最典型、最普及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套偶是用彩色油漆加以描绘,大多穿传统的俄罗斯民间服饰,包着头巾,提着小花篮,煞是鲜艳可爱。套娃的价格随着木头的质量和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不同,便宜的有1至3美元。
俄罗斯的人名常常令中国人头痛,俄罗斯的姓名全部由名字,父称和姓三部分组成,又有小名,爱称和呢称,名字相当于中国人的大名,即正式名字。大名与小名,爱称是相互对应的。在实际交流中,直呼大名是非常必要的。苏联时期,最常用的称呼是同志和公民,而如今,男士和女士则是常用的,“母申娜”即男人,男士的读音,“接物什嘎”则是女士,姑娘、小姐的称呼。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都可以用,对上了年纪的女性,千万别叫人家老奶奶“巴布什嘎”,那是极不礼貌的,俄罗斯怕别人说她老。对小伙子,可直呼“年轻人”。
礼仪方面,送鲜花是最佳的礼物,可一定要记住,送花一定要送单数。巧克力则是万能的礼物,价值不必太高,正应了“礼轻情义重”。中国人若给亲戚朋友带礼物,木套娃娃是首选。木套娃娃也叫“玛特辽什卡”,是由小到大一层一层套起来的。大披肩、木雕制品,军服、军用水壶、纪念章、水晶制品,以及望远镜,夜视仪、工艺手表、怀表等。大个的还有俄式茶饮。俄制的伏特加酒也是上好的礼物。
还有更有趣的,请看:http://www.9skyru.com/Html/bzgg/200855763.htm
⑦ 俄罗斯风情,比如风俗饮食建筑。
俄罗斯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俄罗斯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大量出版图书和报刊,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俱乐部等群众性文化设施。俄还重视对博物馆珍品和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扩建和新建了许多博物馆。俄罗斯的博物馆按专业可分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各专业博物馆以及其他博物馆等。着名的大型革命历史博物馆有俄罗斯中央革命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中央海军博物馆等。较大的艺术馆有莫斯科科列季亚克夫国家绘画陈列馆。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作家。俄罗斯的美术源远流长,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着名的艺术大师有列维坦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罗斯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歌剧、交响乐和室内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奔放豪迈。俄罗斯的戏剧艺术体裁和形式多样,最早出现在宫廷里,19世纪进入繁荣时期,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社会戏剧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大师。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俄罗斯文坛众多的戏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俄罗斯戏剧之父”。俄罗斯的马戏团在俄罗斯也很受人们的欢迎,马戏团团员训练有素,技艺精湛。俄罗斯人有卓越的民间艺术。实用装饰艺术有金属、兽骨和石头的艺术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画、刺绣、带花纹的纺织品、花边编织等。最有名的工艺品有木制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盘等木制品。
风俗:
俄罗斯人交际时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你”:
1、对16岁以下的儿童;
2、近亲之间与同事之间(年轻人之间);
3、年轻人对年轻人。对老年人、陌生人(儿童除外)和领导人则称“您”。对儿童可直呼其名,而对老年人、陌生人和领导
人则应呼其名字加父称。目前在俄罗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种称呼并存。一般在商业机构、新闻媒体和官方机构中人们习惯相互称“先生”;以前在苏联时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现在仍然在国营企业、军队、公安部门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比如:火车站、商店等。在公开发言时,一般在发言人的姓后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应职称“教授”、“工程师”等,比如:“现在请扎罗夫教授讲话”。在写公函时,一般写收件人名字加父称;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应加上“先生”或其相应职称。大部分俄罗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时间才去餐馆。遇有喜庆或举办婚礼时,俄罗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馆举行,由邀请人付费。朋友聚会一般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客人通常都带给主人小礼品(蛋糕、酒)和鲜花。
望采纳
⑧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有哪些
礼仪习俗
俄罗斯人一般的见面礼是握手,但要注意握手时要脱下手套。久别的亲朋好友常用亲吻拥抱礼,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在隆重的场合,俄罗斯人用“面包加盐”的方式迎接贵宾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应邀到俄罗斯人家做客,进屋后应脱衣帽,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问好。男士吸烟,要先征得女士们的同意。
东正教复活节庆祝活动
对于数字,俄罗斯人忌讳13,而喜欢7,认为7象征幸福和成功。送礼也喜爱用单数,认为双数不吉利。
民族服饰
俄罗斯大都讲究仪表,注重服饰。在俄罗斯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 但常戴帽子。在城市里,俄罗斯目前多穿西装或套裙,俄罗斯妇女往往还要穿一条连衣裙。前去拜访俄罗斯人时,进门之后务请立即自觉地脱下外套、手套和帽子,并且摘下墨镜。这是一种礼貌。 典型的俄罗斯民族服装是:男子是斜襟长袖衬衣,通常在领口和下摆有绣花,穿时在衬衣外面系一根腰带。衬衣一般是用麻纱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鲜艳的花布做成。裤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
忌讳
俄罗斯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相反,认为“7”意味着幸福和成功。俄罗斯人不喜欢黑猫,认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俄罗斯人认为镜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盘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寿筵和其它隆重的场合,他们还特意打碎一些碟盘表示庆贺。俄罗斯人通常认为马能驱邪,会给人带来好运气,尤其相信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体,认为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不要用左手抽考签等等。
⑨ 俄罗斯民族风情
俄罗斯人在与自然环境、外敌和自己的命运的抗争中,在与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历史景观中,尤其是在与斯拉夫其他部族、东欧、北欧和日耳曼人、蒙古人等相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到了近代,透过历史的棱镜,我们所看到的俄罗斯人除上面谈到的一些不能令人称道的特征外,既有坚韧、发达的直感和不受约束的狄奥尼索斯精神,以及与此相关的神秘主义灵感和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又具有闪闪发光的理性、发达的科学思维和批判精神,作为一个举世无双的天才而奇特的民族吸引着世界人民。
这里要特别说一说俄罗斯人的酒神崇拜的狂欢文化。希腊的酒神崇拜具有鲜明的狂欢性,是希腊人强有力生命的一种自然释放。同希腊人相似,俄罗斯人也有狂欢文化,并且在这种狂欢文化中有更多的非理性、蛮夷的因素。俄罗斯人的这种狂欢文化不仅表现在各种节日(包括一些宗教节日)和庆典之中,而且表现在日常生活的饮酒文化中。俄罗斯人酷爱饮酒举世皆知,他们不仅是为了享受酒的美味,而且是为了追求饮酒后心灵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感,以求进入酒神状态、获取酒神狂欢的激情,并自由地释放出东正教教堂金顶压抑下的这种激情。这可以说是俄罗斯人生命理想的一种象征。“这其中有原始生命冲动,也有神秘的心灵感应”,“人的粗野、原欲和竞争都在这种文明许可的形式下……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并且,俄罗斯人的狂欢行为远远超越了庆典框架的约束,他们经常在朋友间举办的宴饮、聚会上边饮酒边载歌载舞,尽情地表现酒神带来的灵感和迷醉,以及蕴藏在生命中的潜在热情和冲动。当然,对于苦难深重的社会底层的俄罗斯人,饮酒后民族狂欢性格的充分抒展,也是灵魂的暂时解脱。
对于这一充满心理和性格矛盾的民族,一位西方学者作了不乏尖刻的精彩概括:“俄罗斯文明显示出一种奇妙的混合特性,既有违抗不得的纪律,又充满着冷酷无情的压迫,虔诚中夹带着暴力,祈祷神祗而又亵渎它们,充满着音乐但也非常粗俗,忠诚而又残忍,一副奴隶似的卑微却时而表现出不屈不挠的英勇。这一民族无从发展出和平的美德,因为面对着漫长的冬天和待不到黎明的冬夜,他们必须要战斗,而这是一场苦斗,他们要战胜横扫冰封大地的凛烈极风。”
⑩ 什么是俄罗斯风格
俄罗斯风格设计多以简练的色彩和冷静的基调为主,在强调理性冷静的同时又加入少许的出奇的创意加以配置,用《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来形容它的风格最适宜不过。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俄罗斯风格设计以浅米黄色系作基调,地面与大块量体分割采用深胡桃色与深色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选用深色麂皮沙发与胡桃木系家具突显质感,装饰品搭配自然系的后现代自然家饰来衬托空间的人文雅致气氛,整体空间感觉冷静、淡雅。
由于身处北国,木材资源丰富,俄罗斯人对木材是情有独钟的,连餐厅都不例外,桦木的地板,实木的餐厅桌椅,一切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亲近温和。整体感觉简练之余还有一丝温馨,虽说看起来和中式的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感觉这就是俄罗斯风情。
俄国从基辅罗斯开始已拥有众多的城市。基辅、诺夫哥罗德、普斯柯夫、契尔尼戈夫、波洛茨克、斯摩棱斯克、弗拉基米尔等,都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它们在10—11世纪时已达相当规模。当时,基辅有8个市场,很多教堂;诺夫哥罗德有用木头铺的街道和木制自来水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与拜占庭交往的增多,俄罗斯建筑、主要是大型建筑,用石头建的越来越多。基辅罗斯奥丽加女公为自己建了一座两层楼的庞大石头宫殿,内外饰有大理石、彩色石板和绘画,至今废墟犹存。弗拉基米尔城近郊建于12世纪的一座官邸(安德烈·博戈柳夫斯基公爵所有),内部也有白石和大理石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