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时期苏联有多少人为什么会死几千万人呢
二战前夕,苏联约有一亿九千万人,这点是有关苏德战争的《东线41-45》书籍作者朱世巍先生通过多方资料考证过的。
在二战中,苏联共死伤军民月2700万,绝大多数是死于对德作战的。
从战略角度来说,斯大林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就已经知道了希特勒准备入侵苏联的想法。但其疏于准备。举一个反证,按马列们的想法是一战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二战诞生社会主义阵营,三战就全世界都是社会主义了,斯大林自己的规划是德国不打苏联,而苏联按部就班的进行战备的话,就在1943年攻打整个西欧。但这是建立在直到1942年德国都不会入侵苏联的前提下。
苏联的大清洗导致很多有经验有思想的指战员无辜死亡,导致整个苏军的作战能效滑坡。
从战术上说,苏联的很多战术的确很落后。
如斯大林本人就不愿意丢弃基辅,强令苏军防守,结果导致德军在基辅战役中围歼了苏军西南方面军。即使到了1944年,苏联的高级将领的指挥艺术也不怎么样,诸多兵种合成作战能力依旧不如德军。美国曾讥讽苏军是压路机(火炮和人海优势)。
空军还采用老旧的三机编队战术。
而红海军则沦为陆军的附庸
从装备上讲,苏联的不少装备确实不怎么样
陆军的T-34/76坦克,虽然机动力、防御力不错,但火力不足,而且炮塔空间狭小,车长兼职炮长,战斗效率低下。另外,T-34普遍没有装备电台,作战时完全靠长车车长摇旗指挥,一旦长车被击毁,其他坦克往往呈鸟兽散。
空军的I-15、I-16等战斗机已经老旧,而雅克-1等新进战机数量不多,且没有电台,加上战斗机驾驶员技术生疏,战术老旧,损失很大。
苏联的红海军可以说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最悲哀的军种,不但是陆军的附庸,而且装备极为落后,三艘一战的老旧战列舰就是最大的家当了,被迫用鱼雷艇充当驱逐舰(而德国好歹也是用大型雷击舰充作驱逐舰使用)。
从士兵素养上说,苏联也不能和德国相比。
德国士兵虽然在吃苦方面不是苏军士兵的对手,但作战经验丰富,战术灵活。
举个例子,如果德军一个步兵连和苏军一个步兵连对战,德军的军官一旦阵亡,那么他下一级的军官就会自觉顶替其指挥岗位,而苏军往往因为军官阵亡而全盘崩溃。
这就导致双方交战的伤亡比很不成比例,如双方坦克对战时的交换比,德军豹式坦克对苏军T-34就在1比5以上。
战时,饿死的苏联人有多少我不清楚,但有些事是很明确的
首先,苏联的内务部队会在自己人发起进攻时,在战友身后架上机枪,随时准备打死溃退下来的战友(《兵临城下》里的情节绝不是杜撰出来的);
其次,当德军进攻一个苏联村庄时,先用火力覆盖一遍,等苏军反击或反攻时,也要火力覆盖一遍,来来回回,最倒霉的就是老百姓了。(列宁格勒保卫战时,有些苏联村庄反复被苏德双方共同炮击覆盖了5、6次);
第三,斯大林的命令里,凡是通敌的人,不管是被俘的、投降的、逃兵一律视作叛国者,本人会被军事法庭审判(绝大多数是死刑),亲属被流放。少数躲过死刑的人也不好受,直接送入惩戒营,等苏军进攻前,就成排的往德军雷区里冲(趟地雷的)。二战里,被斯大林枪决的名人里包括赫鲁晓夫的儿子(战斗机驾驶员,升空作战时,驾机叛逃德军,后被苏联特工绑架回国,被枪决)。
第四,苏联一切为了前线,不管是自己生产的粮食还是美国援助的斯帕姆罐头,都优先送往部队,后方的百姓吃着加入了木屑的黑列巴。但整体情况上来说,饿死的不多。其实,1921年由于长期战乱和布尔什维克政策失误以及气候异常,苏联爆发了异常可怕的饥荒,连盛产粮食的乌克兰都到处是饿殍,一共饿死了500万人。所以,活下来的估计是比较能忍受饥饿的(不过这个说法很不人性,纯粹是按照达尔文主义的臆测)。
关于这段历史,还是推荐你看下朱世巍先生编写的《东线:41-45》一书。
⑵ 苏联在二战中有多少兵力
二战爆发后,苏联总共动员了约3440万人参战,被俘虏580万,至二战结束时,苏军总兵力为1280万。
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飞机13.41万架、坦克10.28万辆、火炮和迫击炮82.52万门。
另外,二战期间,各条战线的苏军共计损失:步兵武器1547万件,坦克和自行火炮96500辆,火炮和迫击炮31万7500门,飞机88300架,载重汽车35万1800辆。
⑶ 苏联在二战时最多有多少部队
上个世纪30 年代初,苏联红军是一支靠征募入伍的步兵军队。
1930 年它拥有 56.2 万 名现役军人和 84.2 万名地方预备役军人。
1934 年现役军人数量已增至 94 万 人。
1936 年 2/3 的地方预备役部队被改编成现役军,用应征新兵补充他们, 并把征兵年限从 21 岁降低到 19 岁,致使红军总数猛增到 130 万人。
二战前夕,新建部队数量戏剧般地增加,因此对军官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
1939 年秋~1941 年春,步兵师的数量从 100 个增加到 198 个,几乎增长 了一倍,另外至少又组建了 50 个新的装甲机械化师。
1941 年 6 月红军共有303 个师,苏联 武装部队连同另外组建的海军和空军几乎扩编到 500 万人。
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在二战时苏联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按照苏德战场苏联的损失来看,苏联军队人数最多时应在3000--4000万人。
苏德战场方面:
1941年: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915.3万人。
⑷ 二战时苏联人口有多少人总兵力有多少人,有有信任的数据来源。
1917年苏联成立之时人口约1.7亿,到1991年解体时苏联人口达到了2.8亿,苏联参战前人口约
为1.94亿。战后人口约1.67亿
二战中德国动员兵力1420万,兵力峰值为780万,苏联动员兵力为3460万,兵力峰值为1280
万
二战后苏联成立了海陆空三军,到1991年截至,苏联总兵力约为370万人。
⑸ 二战时苏军的一个方面军有多少兵力
苏联在二战期间,方面军的编成是不固定的。苏联的方面军与西方国家的集团军群最大的区别是编有隶属于方面军的战术空军。
1、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时,苏军总兵力只有537万人。这时的方面军基本由苏联的各大军区组建而成,一个军区的军队组建一个方面军。
苏军编制:西方方面军,负责抵抗中央集团军群
西北方面军,负责抵抗北方集团军群
西南方面军,负责抵抗南方集团军群
开战一个月到两个月内,又组建如下方面军:
北方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和芬兰方向的防务
预备队方面军,负责加强莫斯科西方方向的防务
开战大约三个月内,又组建如下方面军:
北方方面军撤消,划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
布良斯克方面军,负责加强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防务
以上在战争初期,苏联共组建了七个方面军(不包括远东地区的三个军区部队),另有少数由大本营直接掌握的独立集团军。
如:西南方面军:1941年6月22日由原基辅特别军区组建,1942年7月12日撤消;1942年10月22日重新组建。1943年10月20日改名为乌克兰第3方面军。
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21、第63、第6、第12、第46、第57、第62集团军,第5、第3坦克集团军和空军第17、第2集团军。
驻守在乌克兰的是苏联西南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一部及南方方面军的右翼部队,统帅是西南方向总司令布琼尼元帅。共有86个师一百多万人,其中包括3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共有各类坦克5000多辆。
西方面军(卫国战争时期): 苏德战争时期西部战略方向上的苏军战役战略军团。1941年6月22日由西方特别军区(见白俄罗斯军区)改编而成,最初辖有第3、第4、第10和第13集团军。尔后陆续编入第5、第11、第16、第19、第20、第21、第22、第28、第29、第30、第31、第32、第33、第39、第43、第50、第61、第68、突击第1集团军,近卫第10、11集团军,坦克第3、第4集团军,空军第1、第4集团军。
2、由于战争持续,卫国战争前期的巨大牺牲,苏联军队的数量大量减少,1941年10月-1942年4月‘台风’行动和苏军反击期间,苏联新建了以下方面军:
加里宁方面军,负责莫斯科西北方向的防御
南方方面军,负责罗斯托夫附近的防御
沃耳霍夫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南方的反击
克里木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负责克里木的防御
1942年夏季到1943年夏季
苏联新建了如下方面军:
沃罗涅日方面军,负责顿河中上游的防御
北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北部的防御
外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南部的防御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负责伏尔加河下游的防御
东南方面军,负责斯大林格勒及以南地区的防御
期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改名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中央方面军,负责对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
预备队方面军被撤消
克里木方面军被全歼
以上共计十五个方面军,及大本营直接掌握的独立集团军。
如:在1943年着名的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时,参战的两个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将军,弗罗兹尼方面军——司令员戈利科夫将军。两个方面军总兵力共约60万人。
3、1944年至1945年战争结束期间,苏军的实力逐渐恢复,1945年初,仅在苏德战场上,苏联军队(包括约34万人的波﹑罗﹑保﹑捷的军队和法国空军团)总兵力670万人(西线除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外编为8个方面军),拥有10.73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21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这时苏军的编成内有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2、3方面军,乌克兰第1、2、3、4方面军,以及超过60个师的大本营预备队。
为在远东对日本关东军作战,组建了远东第一、第二方面军。
如:1)、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1个近卫集团军、6个集团军、1个突击集团军、2个近卫坦克集团军和1个空军集团军。
乌克兰第1方面军:2个近卫集团军、3个集团军、2个近卫坦克集团军、1个空军集团军和波兰第2集团军。
上述两个方面军在战争结束时兵力都达到一百万人以上。
2)、柏林会战时,苏军调集3个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的强大兵力,共计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约250万人,42000门火炮和迫击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⑹ 二战时苏联有多少兵
30 年代初,苏联红军是一支靠征募入伍的步兵军队。1930 年它拥有 56.2 万 名现役军人和 84.2 万名地方预备役军人。1934 年现役军人数量已增至 94 万 人。1936 年 2/3 的地方预备役部队被改编成现役军,用应征新兵补充他们, 并把征兵年限从 21 岁降低到 19 岁,致使红军总数猛增到 130 万人。
⑺ 二战中各个国家军力如何兵力例如:苏联 1200万
苏联:1100多万。拥有当时最出色的T-34坦克,产量6万多。
德国:900多万。欧洲最强大的空军,以及和T-34一起闻名的豹式,产量5500。
陆地上的霸王,虎王坦克,是所有坦克中炮火真猛装甲最厚的, 但是速度慢,产量500辆。
日本:700多万。亚洲第一的海军,日本的海军消灭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和英国的远东Z舰队,让巨炮主义的战列舰开始淘汰,是海军新时代的开始。
英国:100万。在法国失败,在挪威失败,在亚洲失败。在北非成功反击德国。
美国:400多万。最聪明的盟国,依靠苏联和中国,抵御了轴心国1500万的军队,然后在欧洲登陆。
中国:500万。成功在本国和缅甸打击日军。
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之流:不超过50万。
巴西:5000。。。着名的眼镜蛇部队。
⑻ 二战苏联西伯利亚方面军有多少人
应该是远东特别集团军吧。
远东方面军编有第1、第2集团军和哈巴罗夫斯克军队集群。
1938年,方面军部队(步兵第39军和航空兵)在哈桑湖地域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军队入侵苏联领土的战斗中,取得了战斗经验。哈桑湖地域战斗结束后,根据工农红军总军事委员会1938年8月31日决定,远东方面军领率机关被撤销。在方面军基础上组建了红旗独立第1和第2集团军。由于日本加紧战争准备和日军在苏联边境地区进行挑衅。
1940年7月,远东方面军领率机关在赤塔方面军军队集群领率机关(辖红旗独立第1和第2集团军、第15集团军和北方集团军群)基础上重新组建。
1941年7月,远东方面军增编诸兵种合成第25和第35集团军。
1942年8月,又编入由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方面军航空兵组建的空军第9和第10集团军。
1943年7月起,诸兵种合成第16集团军亦属该方面军建制。
1941—1945年,远东方面军所属部队和太平洋舰队经常处于战备状态,进行军政训练,并根据国境掩护计划构筑了防御地区。在日本发动战争的威胁最严重的时刻(1941—1942),方面军第1梯队各兵团占领防御,准备抗击日军入侵。卫国战争年代,远东方面军向苏德战场抽调23个师(其中步兵师16个,骑兵师2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1个)、19个旅(其中:步兵旅3个,空降兵旅3个,炮兵旅13个)和航空兵部队,总兵力约2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300门、坦克约2000辆和其他技术装备。此外,开赴前线的补充兵员有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