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罗斯的防空体系究竟怎么样
俄罗斯是一个非常重视防空的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冷战时期,再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始终把防空体系的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俄罗斯认为,国家没有可靠的防空体系,就不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也不可能有效地使用进攻性武器。一个国家必须建立有效的防空体系,应当把发展歼击机航空兵和地面防空部队作为武装力量建设的优先方向。尤其是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和美军空袭作战理论的发展,给俄罗斯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于是,俄罗斯对自身的防空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俄军事战略。本文主要介绍俄罗斯防空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从“国土防空军”到“空防集团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空军对前苏联的城市实施狂轰乱炸,使前苏联的不少城市夷为平地。面对严重的空中威胁,为了解决莫斯科等重要城市的防空问题,斯大林提出莫斯科防空要高炮部队和歼击机部队统一使用,实施一体化的防空。由斯大林签署命令,于1941年11月9日成立了苏联国家防空委员会,抽调40个歼击航空兵团与高射炮兵部队、探照灯部队、地面对空监视哨部队、通讯部队等,组成了专门用于国土防空的军和师,担负起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以及其它重要目标的防空作战任务,这样大大提高了防空作战的效率。战争实践表明,德国空军没有给莫斯科造成太大威胁,很少有德国飞机能飞进莫斯科市区。根据战争的需要,苏军还组建了多个防空战略战役军团——防空方面军,负责广大区域的防空作战,为其它军种的作战行动和国家重要目标的空中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掩护。到战争后期,国土防空部队采取了积极的进攻作战行动,对地面部队提供了伴随方式的对空掩护。1948年,在前苏联着名军事将领朱可夫的直接组织下,国土防空部队从苏联武装力量炮兵司令员的领导下分离出来,成立了专门负责国家防空的独立军种——国土防空军。 国土防空军主要装备歼击机、高射炮、雷达、探照灯等防空武器。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1952年起,苏联国土防空军开始装备各种射程和用途的地空导弹。地空导弹兵开始登上了战争舞台,并迅速发展,逐步取代了高射炮兵,成为地面防空的主战兵种。此外,大量新型雷达装备部队,1955年,苏联国土防空军将大量装备各种雷达的地面对空监视部队,定名为无线电技术(雷达)兵。由于各种电子战装备的大量使用,苏联国土防空军又成立了重要的战斗保障兵种——电子对抗兵。为防御来自太空的威胁,1967年,苏联国土防空军中又组建了导弹-太空防御兵。 苏联解体后,由于经济困难,俄罗斯提出了防御性军事学说。1998年原隶属于国土防空军的太空防御部队与战略火箭军合并,国土防空军所属的防空集团军与战区所属的前线航空兵合并为空防集团军,行使对战区内陆军的航空火力支援和战区防空的双重职能。经过精简,原有的11个防空集团军改编调整为5个空防集团军,担负俄罗斯各战区的防空任务。 二、俄罗斯防空体系的基本现状 从要素上分析,俄罗斯防空体系由侦察系统、歼击航空兵掩护系统、地空导弹掩护系统、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电子战系统和保障系统六大部分组成。其中歼击航空兵和地空导弹兵是防空作战体系的两大支柱。从层次上分析,将防空体系构成要素根据作战使命、任务组合起来,可以分成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 (一)防空指挥体系 目前,俄空军共有5个空防集团军,包括第4、5、6、11、14空防集团军,分别部署在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列宁格勒、远东、西伯利亚五个军区防空地域。此外,第1防空军部署在单独的莫斯科军区。部署在各军区的空防集团军,由总参谋部通过军区进行指挥。 平时,各军区以空防集团军为基础组建防空地幅,防空地幅是武装力量各军种防空部队的一种作战编组,由空防集团军司令指挥。它不仅可以指挥防空地幅内的空防集团军所属部队,还可以指挥在该地幅内展开的其他军兵种的防空部队。防空地幅在地理范围上尽量与军区、舰队(区舰队)的作战地域相近,并考虑到战略导弹兵集团军的展开地域。防空地幅由防空地域构成,防空地域以空防集团军编成内的防空军、防空师为基础组建。 (二)空防集团军的编成及主要装备 空防集团军是空军战役军团,是战区内实施空中进攻、对地面军队支援和各种类型的防空战役的主体和主要力量。其编成根据战略方向和重要程度及所担负的任务而有较大差别,一般编有数个防空师或一个防空军,1~2个混合航空兵师或数个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前线歼击机航空兵师。防空师(军)编有1~2个无线电技术兵团(旅)、3~4个地空导弹兵团(旅)和2~3个歼击航空兵团、一个电子对抗营。 空防集团军所属歼击航空兵团主要装备苏-27、米格-29和米格-31等歼击-截击机,强击航空兵团装备苏-25强击机,轰炸航空兵团装备苏-24战术轰炸机,混成航空兵团分为歼击-轰炸机团和歼击-强击机团;地空导弹部队主要装备C-300系列、C-400地空导弹系统;无线电技术兵主要装备各种固定和机动式警戒雷达,包括米波、分米波和厘米波雷达,多数为先进的三坐标雷达;电子对抗兵主要装备各种专门的电子对抗设备,用来压制和干扰敌机载雷达,降低敌机探测和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对敌航空兵超短波通信进行干扰,对敌机近距无线导航设备进行干扰。 (三)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 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俄防空体系的核心要素和神经中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到现在,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三代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以高速并行计算机和智能化作战软件为核心,能在有线、无线和卫星等通信系统的支持下,实时收集、分析、传递大量情报信息,自动进行辅助决策,对作战兵器实施人工干预指挥和自动控制,实现了防空体系与空中进攻体系的体系对抗和网络对抗,在提高防空体系作战效能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极大地提高了防空体系的生存能力。此外,指挥自动化系统还有训练功能。 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与防空作战指挥体制和兵器装备相对应,可分为战略级、战略-战役级、战术级和兵种战术级四个级别。目前,俄兵种战术级指挥自动化系统与武器系统融为一体,成为武器系统的指挥控制单元。战略-战术级和战术级指挥自动化系统也实现了其它军种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兼容和联网。实现了空中指挥和地面指挥的融合与相互替代。 空防集团军装备“棱堡一ЗЭ”系统、防空师装备“多面手”系统、C -300地空导弹团装备83M6Е系统、歼击机团装备“国界”系统、雷达团装备“基座”系统等。 棱堡系列是俄军新研制装备的第三代指挥自动化系统,其信息和指挥功能都更加强大,是对战术级的扩展和粗化,可以掌握各个战术级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所有信息和指挥情况,但更注重从全局上掌握情况,更关注重点。 “多面手”系统是俄军大量在用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它能同时处理300批空中目标,信息处理空间为半径3200千米,高度100千米,目标最大速度6000千米/小时,因此可以处理中短程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的情报信息。可同时接收3个雷达旅(团)的情报,可与6个友邻单位(防空师、歼击航空兵师陆军防空指挥所、民航管制中心等)交换信息,并可指挥4个歼击航空兵团、12个地空导弹旅。 地空导弹团装备的83M6 E系统用于指挥C -300ПМУ地空导弹系统。该系统采用雷达指挥控制、通信一体化设计,由于加装了一部高性能三坐标雷达,解决了以往地空导弹过分依赖无线电技术(雷达)兵的问题。特殊情况下没有其他信息源也可以独立作战。 歼击航空兵团装备“国界”5К54指挥自动化系统,用于指挥半径900千米内的歼击机。该系统能接收来自上级、友邻、A-50预警机的情报,能实现自动引导(即由“国界”系统向苏-27歼击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发送加密引导信息),也可实施有驾驶员控制的半自动引导。通常歼击航空兵截击线在地空导弹火力圈外,但引导系统能保证歼击机在地空导弹火力圈内作战。“国界”系统能与地空导弹部队协同作战,避免误伤。 无线电技术兵装备“基座”系列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挥容量大,实现了全军联网通用,采用无线(微波)两套通讯方式。全机动配置,与雷达系统分开部署,生存性能强。 电子对抗兵自动化指挥系统代号АКУП-1,是防空师所属电子对抗营用于指挥电子对抗连和干扰站的基本装备。该系统能干扰敌机上的侧视雷达、对地攻击火控雷达、低空飞行导航保障雷达,并能掩护100×100千米范围内的地面目标(如指挥所、导弹阵地、机场、交通枢纽等)。一个电子对抗营可以同时干扰50批空中目标。 三、俄罗斯防空体系的发展趋势 2003年10月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首次公布了新的《俄联邦军事学说》框架构想。根据新的《俄联邦军事学说》框架构想,俄空军将在作战思想、编制体制和武器装备方面加快建设的步伐以期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赢得胜利。 (一)不断丰富和完善“空天一体”作战理论 俄前总统叶利钦于1993年颁布实施了俄军第一部“空天一体”建设的法规性文件,即《关于建立俄联邦防空组织》,首次提出了建立“俄空天一体防御”的构想。该文件规定,俄防空军总司令将全权负责“俄空天一体防御”的组建工作,未来的“空天一体防御”,将由俄防空军总司令直接指挥。俄军空防合并后,建立“空天一体防御”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空军总司令的肩上。在不断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次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及借鉴美国等军队“空天一体”作战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俄军不断开拓、创新和发展,赋予“空天一体”作战理论新的内涵。 转变了作战思想。战争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以大规模的空袭开始的作战行动演变为以大规模的空天袭击为一体的作战行动。俄空军及时对其作战思想进行了调整,把同时准备打赢两场反恐战争或同时准备打赢以“空天一体防御”展开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作为俄空军今后一个时期的作战重点。 明确了新的作战任务。俄军认为,未来局部战争将是以敌首先使用密集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展开的空天进攻作战,因此,俄军将抗击敌空天武器装备进攻的重任交给了俄空军。明确了“以俄空军为主体抗击敌发动的首次空天进攻”的新作战任务。 确立了作战原则。适应未来作战的需求,俄空军确立了“积极防御、纵深打击、主动进攻、协同作战”的作战原则。“积极防御”就是积极调动一切力量,主动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抗击全天精确制导武器的进攻。“纵深打击’就是一旦遭受敌空天武器装备攻击后,俄空军将首先使用战略核突击力量,对敌纵深战略目标实施核突击,从精神上给敌方以震慑,以期实现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战略企图。“主动进攻”就是俄空军将派出“米格一31”防空歼击机和“图-22M3”,战略轰炸机对敌空天武器装备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以夺取空间制信息权。“协同作战”就是在空间导弹防御部队等军兵种的积极配合下,俄空军C-300和C-400防空导弹系统将与“米格-31”和“苏-27”防空歼击机积极协同,共同完成空天防御作战任务。 创立了新的作战样式。鉴于未来局部战争将首先从空天进攻开始,俄军创立了“在实施空天防御和空天进攻中,作战重心应由空中向空间转移,夺取制空权和制空间权”的崭新作战样式。 (二)积极建立适应空天一体作战的编制体制 实现“合理够用”的目标。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形势,落实空军建设方针,增强空军的作战与战备能力,俄罗斯空军将继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进行相应的组织编制调整,加强常备力量建设,实现“合理够用”的目标。俄罗斯空军为实现这一目标,从2005年开始裁减3.6万人,包括将解散13个航空兵团和一些大队。未来十年,俄空军的调整重点将是直升机部队,而在战略火箭兵部队划归空军建制后,也将对其进行调整。同时,俄将通过增加重点装备的数量、改进现有装备和装备新型装备的方法,来提高空军的总体作战能力,特别是将加强进攻作战能力。 提高“攻防兼备”的能力。空防合并后,俄空军将原防空集团军与前线航空兵合并为空防集团军,使空防集团军在原有防空基础上具备了进攻能力。俄军认为,空防集团军由于拥有进攻性力量,可以使用前线航空兵达成攻势防空。当然,前线航空兵目前主要装备的苏-24歼击轰炸机和苏-25强击机等作战机种,还不具备对敌纵深进行攻击的能力,但是随着对原有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或是装备苏-34和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战斗轰炸机和远距离对地攻击武器后,攻势防空作战的能力将大幅度提高。 进一步优化指挥体系。从2005年开始,俄军开始进行军种合成转变的试点工作。当年年底,已完成在列宁格勒军区建立西北战略空军及防空军司令部第一阶段的试点。2006年3月,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表示,成立地区战略空军及防空军司令部是战略的需要,而且新机构将更有效地指挥作战。试点工作将于2007年结束,按照新的改革计划,俄将撤销军区,空军总司令部也将被解散,并在2008年成立空天防御司令部。 继续整合全军空防力量。空防合并后,俄空军近期开始接收各军区的陆军防空部队,将它们列入空军序列。俄军认为:“只有在对所有担负作战任务的旅、营实施统一指挥的情况下,这些防空力量的使用才会获得最大效益,综合作战能力才会得以增强,指挥能力才会得到改善”。俄军陆军防空兵与空军防空军的合并,将使俄军的空防系统与天防系统走向统一,加速落实其“空天一体防御的构想。 (三)加强武器装备的改进与研制,不断提升空天一体作战能力 俄空军改进和研制武器装备的总体构想是:集中有限资金,全面采用先进的探测、精确制导、信息、隐身、自动控制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重点改进和研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新一代作战飞机、机载武器系统、防空导弹系统、雷达和电子战装备等,进一步提高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含量。使俄空军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始终与世界先进武器水平同步,并在关键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改进现有装备,延长使用寿命。俄空军认为,对现役装备进行现代化升级改进具有费用低、时间短、效果显着等优点,在目前资金仍较为短缺、难以购买新装备的情况下,是提升装备水平、延长装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也是今后俄空军装备发展一个方向。 加强新装备研制,保持装备水平的领先地位。为保持空军长久的作战能力,俄空军在对现役装备进行改进的同时,也在研制新型的航空装备。俄空军组建不久就确定了“减少航空装备型号,装备多用途飞机”的空军装备发展战略,把主要精力、财力集中在先进技术与装备的研制上。在“宁可减少数量,也要提高质量,宁可暂时少装备或不装备,也要保持必要的研发水平”的思想指导下,这些年来,在一些关键航空技术装备的研制上已取得了进步,其中第五代战机便是典型体现。据介绍,俄罗斯正在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预计2007年首飞,2010年前完成飞行试验并开始成批生产,2011年开始装备部队。第五代战斗机发展项目已被列入俄罗斯2006年至2015年期间的国家武器计划。该机分单发和双发两种,装备相同的航电系统,从而组成俄空军全新的高、低搭配机型。此外,俄军在战略轰炸机、运输机、无人机、侦察机、防空导弹、巡航导弹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划。不过,俄罗斯空军的未来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其中最大的限制因素便是资金。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俄空军的未来发展计划也只能停留在规划上。
‘贰’ 歼20性能如何
歼20设计指标蔑视T-50,,正面F-22。。。。。。。。
一、个人对四代看法
1、 四代不是抄谁的,基本是宋老的那篇论文中布局的实践和提升
为什么还提“抄”这个说法,是因为在论坛上有人说说歼十是抄LAVI的,另外还有人似乎影射四代抄I.44。目前的四代很显然没有脱离宋老当时的论文,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有所提升,最明显的就是DSI进气道方面的提升。
2、 四代值得骄傲,可以正面面对F-22,但正如快速成长的青年一样存在不足,还没有到蔑视T-50的地步
四代的确值得骄傲,无论说有哪些方面的不足,但已经可以正面面对F-22了,这点还是值得骄傲的。我们也不能由此就认为我们自己完全已经超越俄罗斯,虽然俄罗斯这些年发展步伐缓慢,但我们还是没有全面超越,目前只是做到与他们相比互有所长而已。换句话说,正如我们国家巨大的发展不均衡一样(卫星可以上天,一些农民还在利用1000多年的牲畜犁地方式种田),在航空领域里也存在这种不均衡(只是差距没有那么大)。打个比方,好比正在快速成长的青年一样,虽然外观上已经与成年人相差不大,但仍然有很多不足。
3、 四代还处于原型或者型号验证阶段,离完全状态还很远
四代还没飞,即便飞了,要验证和完成的东西很多,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工作比例的话,那么可以说只完成了30%左右(个人瞎猜),换句话说,当前还是个壳子,里面的东西填充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当然相当多工作并是611或者132的以外的事。
二、对比F-22和T-50:
1、设计思想比较
(1)、F-22:为了达到4S的稳妥设计,是开创和融合多家航空精英的结果。
毫无疑问,F-22是四代机的元老,确立了4代机4S的标准。一些人说F-22是秉承F-15的设计思路,但实际看F-22的研制过程,几乎与F-15(F-15是麦道产品,麦道的作品是YF-23)没有任何关系。当然F-22也不能脱离当时的工业背景,推出的是常规构型结构,没有全动垂尾。实际上,站在老美当时的立场,四代机的4S要求下,没有在鸭式布局上积累足够的经验情况下,常规布局也没有明显缺点,为什么不选择更稳妥的常规构型。至于后来说鸭翼最好长在别的飞机上,这个说法实在有点偏激。同理,在F-22设计的那个时代,全动垂尾虽然也有(譬如F-117),但F-22已经决定采用矢量推力,加上发动机推力足够,采用风险更大的全动垂尾实在没有必要。换个思路看,F-22设计时是没有参照目标的,其4S要求在当时已经远远超越三代机,根本没有需要超越的对象,只要能够满足4S要求,就远远超越当时的所有对手。要说什么是F-22的设计思想,那就是达到4S要求就是其设计思想。
据说猛禽研制阶段设计人员数量是数千人,所以只能说是在众多构型中优化再优化的结果,是平衡多种矛盾的结果,也是美国精英的航空企业大融合的结果。
(2)、T-50:力图超越,但限于实力和投资而妥协。
如果说原苏联没有想超越F-22推出自己的战斗机,那一定是从火星来的。即便是到后来的俄罗斯,至少也心存此念。不过,想归想,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俄罗斯人也不是傻子,也很清楚全面超越是不可能的,所以也有我们国内一些人提出的“超限战”的想法,即在某些方面强一些,从而最终能够打平或稍微超越。
仍然从研发看,早期的米格I.44就是力图在气动方面超越传统布局来获得优势,后来苏霍伊搞的S-37金雕,试图解决前掠翼难题来获得优势。众多这些探索后,面临真正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现有的工业基础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由于经济和工业基础的相对没落(这些年他们也在发展,只是放慢了脚步而已),也就不能采用更多激进思路,发现还是回归自己的优势领域更有可能实现非对称优势,所以回归到了常规布局升力体布局,因为这个布局经验丰富,积累不少,把握更大,风险更小。苏霍伊的这个设计思想的回归,俄罗斯人看不看得惯不知道,中国的军迷首先看不过眼了,要么是su-27大改,要么是猛禽斯基。随着T-50的大量图片出现,说是猛禽斯基的人不多了,还有人维持SU-27大改的说法。其实,除了隐身性能外,T-50的飞行性能一定不错,这点不用怀疑。如果怀疑这一点,不如怀疑自己是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在看一家有几十年设计历史和几十种产品和数千人设计人员(俺没有查出苏霍伊设计局人数)的努力。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俄罗斯人都不可能接受一个只会被动挨打的战斗机来面对F-22和我们的四代,从这个最基本要求来看,我们没有理由轻视T-50以及其后的改进。
(3)、四代:追赶策略,力图能够抗衡F-22的威胁
中国人从来没有放弃去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但过去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和现实的落后使得许多人并没有那么大的自信,很多领域都是如此,航空业不例外。别的不说,论坛上所谓BKC和HKC的提法,多少说明了在追赶过程中的过渡自信和不自信的交织纠结。
在三代机歼十完成后,在美国在海湾展示空战威力后,在美国轰炸南联盟大使馆后,在南海撞机后,中国人尤其是军方和国家领导人,多么渴望我们有能够抗衡的军事技术力量。所以我们看到了大投资,也看到了进步。
不过,还是那句话,渴望归渴望,现实归现实,科技领域来不得一点虚的,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实力发展犹如年轻人的成长一样,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的发展结果下要追赶上他人,多少要采取点非常规措施,也要照顾到自己的基础。那么,在四代领域,采用常规布局结构来追赶到能够抗衡F-22,那几乎是沿着别人的路子超越别人,除非在各个方面都超越对方,否则结果只是落后。我们在鸭式布局上积累了几十年,也比较熟悉这个布局的优势,实现所谓非对称优势,从而在整体上基本能够抗衡,这就成为现实可选的途径。
要抗衡F-22,那么就得考虑F-22带来的威胁是什么,显然F-22的隐形和超音速巡航是最大的威胁,机动性反而不是最大的,那种打了就跑战术对于我们经济中心位于沿海的布局威胁相当大,4S中的超音速性能,必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追都追不上人家,何谈打掉对方,解除威胁。故在宋老的文章中,超音速性能是个反复提及的重要点,我们也就看到四代为什么比较长,背部比较平,机身为什么窄,为什么比F-22薄,都是为了超音速性能。隐身也是个重要点,机动性也不能放弃,所以有了不少对于国内甚至国外都没有采用过的技术,譬如边条翼与鸭式布局的融合,鸭翼差动,甚至垂尾差动;也需要采用不少心技术,矢量推力、DSI进气道等,整体技术跨度不小。这么多跨度较大的技术带来了很多风险,所以就需要验证来降低风险,正好手头有机会来验证,FC-1就成为试验品,验证边条翼和DSI进气道,DSI在歼十上也验证验证来获得经验。或许为了降低风险,在主翼结构上采用了更类似歼十的主翼翼形(2001号是这个主翼,不排除2002或许是许多人期望的W翼)。总之,在这种要求和种种努力下,推出了众望所归的四代问世。
四代问世似乎给军迷打了鸡血,包括鄙人也不例外,但冷静下来思考,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万里长征仍然还在前期阶段,尤其是研制者不能就此兴奋过度,忘记后面该做的事情。
‘叁’ 飞机上有加座的吗
您好!根据安全检测的标准,为确保飞机内部通道符合逃生要求,飞机上不能擅自增加座位。
但有些航司为了多卖机票,会通过减少座位间距来增加载客量。例如哥伦比亚廉航vivacolombia,和俄罗斯廉航“胜利航空”,已经着手订购“站立式”的新座椅,当然前提是“站位”取得安全检测证书,保证客机安全。
意大利航空内饰公司Aviointeriors已经研制出了飞机站位的雏形。这种椅子只能倚靠,不能坐。将座椅固定在垂直立柱上,在大腿部位加装软垫,以缓解站立的不适。此外还配有两个扶手。制造商表示,这类座椅的重量是飞机标准座椅的一半,可使飞机载客量提高20%。
综上,为了您的乘机安全和舒适考虑,建议在购买机票前,先了解执飞飞机的内部座位情况。
‘肆’ 跪求:中国与俄罗斯发展史~``
总结中国历史,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历史上举凡曾经强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国民族,如古罗马、拜占庭、西夏、辽、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国等,莫不是不知进退而衰竭枯涸。否则,这种把握如何称得上艺术境界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学”者,绝非浪得虚名。
还是让我们具体看看中国民族“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历史吧。
中国民族第一次的生存大危机发生在春秋中期。周王室东迁洛阳后百余年间,王权的衰落与诸侯国内部的争斗,对外夷的防范早已经形同虚设。野蛮部族如汪洋大海般从四面进逼中原。那时侯,岭南、江南、东海、陇西、高原、草原,无处不敌。南苗、东夷、西戎、北胡,四方皆夷。大约数以百计的野蛮部族从各个方向向中原蚕食。华夏民族危在旦夕!这时候,却恰恰正是中原世界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前夜,各种形式的新旧较量都正在激烈进行。然而,就在内部革命如此激烈的时候(请注意,“革命”是中国上古话语——汤武革命),华夏民族的新一代贵族精英却深明大义,表现出了族群生存至上的伟大情怀。当时绝对有争霸天下之实力的齐桓公姜小白与丞相管仲,毅然放弃中原争霸的革命,利用齐国巨大的号召力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全力倡导天下诸侯以东周王权为中心,坚决反击夷祸。这个主张的实际含义是,齐国牺牲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拥戴王室,从而“九合诸侯”,凝聚华夏民族抗击外患。九次联合反击,各种野蛮部族全数被驱逐出中原地区。值得深思的是,中原诸侯在胜利后并没有无限度出击,将那些小部族赶尽杀绝,而是北到阴山、南到吴越、东止海滨、西止陈仓(今日陕西宝鸡),所有的诸侯都适可而止的停止了反击追杀。这场大反击保证了华夏民族近二百年平安,直到战国末期北方匈奴卷土重来。诚实的孔子曾经感慨,若非桓公 管仲,中原人都成夷胡了(吾将为左衽矣)!这一次,强力反弹之后的有限扩张,主要是边缘诸侯夺取了野蛮部族向中原进犯的部分根据地,如楚国向岭南的有限伸展、秦国向陇西的有限伸展、晋国燕国向河套草原的有限伸展等。倒是起核心作用的齐国鲁国等老牌诸侯国的土地没有什么伸展第二次危机是北方林胡、东胡、匈奴兴起后对中原华夏民族构成的巨大威胁。这次危机虽然不是全面大危机,但却是一场长达百年的长期危机。战国中期开始,中国南部“苗蛮”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但北方草原与西部草原的游牧部族却形成了很大的势力。他们举族为兵,逐水草而居,倚仗马背民族特有的剽悍灵动,不断从广袤的沙漠戈壁向南推进,占据了水草丰茂的阴山与敕勒川为根据,向中原燕赵秦三国的北部频繁的攻击掠夺与骚扰。西部则沿着河西走廊东进,占据今日甘南草原与临洮河谷地带,不断对秦国边陲袭扰。从这时开始,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民族进入了长达百年左右的反匈奴战争。
沙俄是沙皇俄国的简称,1547-1917年。苏俄是苏维埃俄国的简称1917-1922年。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1922-1992年。
1547年之前,俄国只是蒙古帝国统治下的一个公国,成莫斯科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称沙皇,从此俄国进入沙俄时代。
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很快又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苏维埃政权,简称苏俄。
1922年,苏俄与周围的其他共和国联合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简称苏联。
1989年苏联政局动荡,不就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2年苏联正式解体。原俄罗斯成为俄罗斯联邦。为了便于合作,前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又成立了独立联合体,简称独联体,俄罗斯联邦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独联体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国家间的联盟。
所谓的俄国就是俄罗斯国家的统称,只是我们汉语为了便于表达将俄罗斯简称为俄国。
‘伍’ 现在俄罗斯的海军航空兵的力量如何有实力教训一下米帝以及小日本吗可不可以详细给我解答一下,谢了
哎!!!懒得理你,是什么让你萌生让俄罗斯教训日本人和美国人的想法的?你有能力让别国部队为我们服务吗?如果说让俄罗斯选择的我想他们最想教训的恐怕不是日本人和美国人,而恰恰我们可能是他们的首选目标。
原因有三;一,俄罗斯是侵占我们领土最多的国家 ,没有之一,并且俄罗斯地广人稀远东边境一直是俄罗斯最担忧的,而且面对军事发展实力每况愈下和中国军事实力慢慢的追赶这种担忧只会越来越凸显,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强硬语录更是直白的表明了他们的立场;
1、领土争端没有谈判,只有战争。
2、俄罗斯国土虽大,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3、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
4、丛林规则长期有效。
5、有本事来抢!
“自己的衬衣总是更贴身;人总是先想到自己的利益。”
俄将提升军事能力,坚决不允许‘伸着湿乎乎鼻子’的外部势力干涉内政。
很多中国人都在热血沸腾盲目崇拜普京的同时你们有没想过,在将来可能会和他们有直接领土争议的国家只有我们吗?他们会无条件的帮一个潜在的真实的有野心的邻居嘛?如果有可能他们会放过彻底解决后患的机会吗?而且还是一个曾经“背叛”过他们的国家?(从他们一直不予余力的支持印度河越南军事武器已经很明显在制衡我们)
二,俄罗斯没有和日本以及美国人开战的理由,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俄罗斯都没动机和理由驱使让他们这么做。
三,如果我们和日本美国闹掰了,我敢肯定第一个口头支持我们的一定是俄罗斯,但是如果我们在军事一旦陷入被动我估计第一个背后捅刀子的也一定是俄罗斯,原因无他,但就军事力量来说我们和日本美国相差太多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所以以俄罗斯人的聪明岂会不知道“永远站在胜利者的那一面的道理”?
‘陆’ 200分 求所有空难日系列记录片!
探索--070711.解码天灾人祸:飞机失事
神奇的地球--070318.空中撞击意外
探索--0112.联航175航班——全球焦点
探索--0114.韩航007号航班——历史谜团
07.01.20.传奇-客机爆炸疑案
07.01.21.神奇的地球-胜利航空185号航班
07.01.16.传奇-失控航班
07.11.25.神奇的地球-空难调查:没有燃料的飞行629.6MB
07.12.26.神奇的地球-空难调查:揭开灾难的秘密
‘柒’ 美国与俄罗斯谁的军事实力更强
美国更强。军事实力的强弱,有三个主导因素,一是科技,二是金融,三是战争意识。目前的军事实力,靠的是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武器,冷战争会发生,例如教育,经济,贸易等等,热战争因为其毁灭性太大,而不会轻易发生,例如原子弹,核弹等等。而对于军事力量的武装,却需要不断地研发新型武器,不仅要有致敌于无力还手的武器,还要能方便操作,而不再象古代人一样肉搏,因为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冷武器时,也不可能停留在热武器时间,而是要走向智能型新型武器时代。
美国是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科技首先应用在军事上,此后才会应用于民事上。对军事武器的研发,科技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核导弹的智能系统可能是在你的手机里面,或者是在你的电脑上,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你触手可及的地方,如果发生战争,只需要一个智能命令,而不是扛着大炮,拿着长枪,去跟敌人叫阵。就像你平时玩手机一样,操作电脑一样,一切都可以提前做到智能设定,轻轻一按,或者是声控的咸一声,或者是虹膜的只是看一眼,战争就在发生的同时结束了。
这些科技都不可能假手他人,而必须是自己研发的,别人破译不了的,要不,武器出发时,很可能一米八十度的转弯,直接把自己给灭掉了,那可不是军事科技想要的结果。美国既然有强大的科技,不用逻辑分析,就可以知道美国具备军事上的碾压俄罗斯的实力。这不是拥有多少武器决定的,而是谁的科技强大决定的,而如何按武器的拥有量来说,俄罗斯也同样被称为军事武器储备量与出口量第二大国,美国是军事武器储备量与出口量第一大国。从联合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是军事第一强国,军事实力大于俄罗斯。
美国也是金融第一强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金融决定了美国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决定了美国的军事费用的充足,对整体的军事力量强化,都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包括俄罗斯。虽然前苏联在二战之前与二战期间,确实有不错的军事力量体现,武器出口量也是第二大国,但是,金融方面与美国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再经过前苏联的解体之后,经济更是一落千丈,金融发展也没有了着落。
金融跟不上,军费开支就会受现实经济条件的制约,虽然底子强大,也耐不住止步不前,暂时的停顿对未来的军事实力影响,却是巨大的,也是难以迅速挽回的。美国军事实力得益于金融的强大,同样的,俄罗斯金融落后于美国,也直接影响军事实力的发展,因为仅仅是军费开支方面就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巧夫难为无米之炊,基本的军费开支不充足时,是无法让新型智能武器,自己研发制造出来的。
就像不能让你饿着肚子干活一样,那是无法长期保持的状态,也无法持续地行得通,短暂的一段时间内或者是可以的,就像你现在看到的一样,俄罗斯即使不再继续开发新型武器,库存的武器也可以满足一段时间的应用,还可以销往印度去武器库存,以换得更多的玛尼,开始投入新型武器的研发。
美国是一直有强烈的战争意识的,这方面跟国家是否强大没有关系,就是一种战争意识。或许是跟美国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有关,国土都是从印弟安人手里得到的,捏卫自己生存的国土,离不开战争,成为世界老大,更离不开战争,要当全世界的义务警察,更离不开战争。这种战争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出生时就在战争之中,在别人的地盘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没有战争意识是活不下去的。强烈战争意识,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支撑,这是美国军事实力强大的主观原因。
俄罗斯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建立的国家,虽然历史上也有扩张的记载,那并不是非得去做不可的事情,即使仅仅守着自己的国土,也仍然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一大国。并不需要非得去发动战争,来捍卫和增加自己的国土,阻拦一下侵犯者还是应该的,而战争的意愿,就不会那么地强烈,况且现在科技条件不具备,经济条件不具备,武器库存暂时也用不完,卖给印度消掉武器库存也还得跟美国竞争,慢了都可能被美国抢先消除过气的武器库存了。
主观加客观的各种条件,就形成了俄罗斯与美国军事实力的差距。当然,如果真的发动战争,谁胜谁负却是未知数,并不是谁的武器先进,谁的武器多,就一定是赢家。战争瞬息万变,影响最终结果的原因很多,即使地球没有被核武器被毁灭掉,也不一定扔核武器最多的就是赢家,还要看其他的战争因素与条件。总之,俄罗斯与美国的军事实力都挺强大的,美国军事实力是大于俄罗斯的。
‘捌’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有什么意义为了赢得这场胜利苏联军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激烈交战持续了3个多月。全世界人民都在屏住呼吸注视着顿河、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大会战。苏军的胜利、苏军与敌人的英勇斗争鼓舞了全体进步人类,并增强了他们战胜法西斯的信心。斯大林格勒会战对苏军来说是一次十分严峻的考验。指挥人员和参谋人员取得了组织步兵、坦克、炮兵、航空员协同动作的重大实践经验。部队学会了在城市实施坚守防御,并将防御与机动结合起来。苏军士气大为高涨。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为苏军转入反攻准备了有利条件。
这是保卫斯大林格勒的一个小小的苏军单位1942年11月中旬,以斯大林格勒地域和北高加索的防御交战,结束了在苏联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卫国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对苏联人民及其武装力量来说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沉重的,尤其是散布死亡和破坏的德寇进到列宁格勒、莫斯科附近和占领了乌克兰后,更是这样。
至1942年11月,敌军占领了苏联的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战前,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约8000万人。遭受战祸的数百万苏联人被迫背井离乡,撤往苏联东部地区。在当时的军事形势下,苏军不得不退往苏联腹地,撤退时人力和物力都遭受了重大损失。但是,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苏联军民也从未丧失粉碎敌寇的信心。生死存亡的危急使苏联军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苏联共产党的周围,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在所有作战方向上阻挡住了凶猛的敌人。
‘玖’ 航空母舰飞机如何起飞
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以分三种。
1,蒸汽弹射起飞
使用一个平的甲板作为飞机跑道。起飞时一个蒸汽驱动的弹射装置带动飞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目前只有美国具备生产这种蒸气弹射器的成熟技术。蒸汽弹射有两种弹射方式,一种是前轮弹射,由美国海军于1964年试验成功,弹射时由滑块直接拉着飞机前轮起飞。这样不用8~10人来为飞机挂拖索和减拖索了,弹射时间减短,飞机安全性好。美国现役航母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顾名思义,就是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这种弹射方式比较老,各方面都不如前者好,目前只有法国的“克莱蒙梭”级航母使用。
2,斜板滑跳起飞
有些航空母舰在其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帮助飞机起飞。飞机在起飞的时候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但是飞机起飞时的重量以及起飞的效率不如弹射。英国、意大利、印度和俄罗斯的一些航空母舰便采用这种技术。 在两种情况下航空母舰都必须以20节(36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逆风航行,来帮助飞机起飞。
3,垂直起降
垂直起降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飞机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飞和着陆的技术。它是从5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的一项航空技术。英国、美国、俄罗斯的一些航空母舰采用这种技术。 除此以外,电磁弹射器是正在研究中的下一代飞机弹射装置,与传统的蒸汽式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具有容积小、对舰上辅助系统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轻、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廉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