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俄罗斯离中国哪里最近
帕米尔高原。白俄罗斯不与中国相邻,地理位置在中国西边,所以与中国最西端最近。
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语:Рэспубліка Беларусь,英语:Republic of Belarus),简称白俄罗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东及北部与俄罗斯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
国土面积达207,600平方公里,人口达950万(2017年) ,大部分居住在首都明斯克等大城市附近,将近80%人口为白俄罗斯人,主要少数民族依次是俄罗斯人、波兰人和乌克兰人。
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同整个欧洲面积相当。中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最南端在立地暗沙,为中国南海南沙群岛区域的一座暗沙,是实际上的中国领土的最南端(非位于其东北约15海里的曾母暗沙)。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立地暗沙属于海南省三沙市管辖。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33′N,124°20′E)中国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相差5个时区。
(1)中国哪里有白俄罗斯族人扩展阅读: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中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渤海和琼州海峡为中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2. 白俄罗斯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哪个方向属于草原地形还是山地丘岭
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东及北部与俄罗斯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国土面积达207,600平方公里,人口达950万(2017年)[1],大部分居住在首都明斯克等大城市附近,将近80%人口为白俄罗斯人,主要少数民族依次是俄罗斯人、波兰人和乌克兰人。1995年后,白俄罗斯语和俄罗斯语被设为官方语言,白俄罗斯人大多信仰东正教,复活节等被设为国定假日。[2]
白俄罗斯人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白俄罗斯(“白色罗斯”)一词始见于1135年编年史[2]。9世纪末归属基辅罗斯,后属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3]18世纪末被俄国吞并。1919年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俄语简称:Белоруссия,英语简称:Byelorussia[4],旧译“别洛露西亚”,通译“白俄罗斯”[5])。1922年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8月25日独立,同年12月19日改称Republic of Belarus,简称Belarus(仍译为“白俄罗斯”),现为独联体、俄白联盟、欧亚经济联盟[2]成员国。[3]
白俄罗斯工业基础较好,机械制造业、冶金加工业、机床及激光技术、IT业较发达;农业和畜牧业亦很发达。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共同建立了欧亚经济联盟[2],与俄罗斯和哈萨克的经济、军事等一体化趋势正逐渐加强。[3]
3. 中国有白俄罗斯族吗
有俄罗斯族,但是白俄罗斯是苏联解体分出来的国家,应该没有。
4. 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在东北的白俄人都去哪儿了
当时的宣传是希望各自回国。所以建国后很多原来的白俄都寻找旧亲友回当时的苏联了。
再有些顽固反共的,由于既不愿回祖国,也不愿继续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就向英美和其他欧洲国家申请避难了。也有间接从其他国家中转的。
最后,有部分旧俄人选择居住在中国,取得中国国籍。
5. 中国的俄罗斯族主要在哪里
中国的俄罗斯族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下辖额尔古纳市等地。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俄罗斯族总人口数为15393人。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末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中国新疆北部地区。盛世才于1934年召开新疆第一次民众代表大会,已加入中国国籍的俄罗斯人以“归化族”的名义出席了会议。
1935年,新疆召开了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会议对新疆各少数民族的划分和称谓做了具体规定,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案。其中,加入了中国国籍的俄罗斯人和其他欧洲人被冠以“归化族”的名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
(5)中国哪里有白俄罗斯族人扩展阅读:
俄罗斯族传统服饰,男子多穿斜领麻布衬衫和呢子上衣,系腰带,下穿细腿长裤、长筒皮靴。妇女多穿领口带褶的粗麻布衬衫,外罩无袖长袍“萨拉凡”,或穿一种家织的毛织裙。
夏季多穿连衣裙。农村居民多在皮靴上套穿橡胶浅帮套鞋,冬季则穿毡靴和用自纺毛线织成的袜子。现在,平日里人们多着西装革履。
俄罗斯族能歌善舞,主要乐器有手风琴及曼陀林、小提琴、钢琴、三角琴、班吉拉等。其中弹拨乐器三角琴(琴身主体呈三角形而得名)和班吉拉很有特色。俄罗斯族歌曲婉转悠扬,其中如《山楂树》《红莓花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也深受其他民族喜爱。
俄罗斯族舞蹈形式多样,有独舞、双人舞和集体舞等,传统舞蹈踢踏舞、头巾舞极有特色。新疆的俄罗斯族几乎每家都备有手风琴,手风琴既用来独奏、合奏,又用来伴奏,成为人民娱乐的必需品。
6. 上海的白俄人还在吗
1949年后,一些白俄人士也跟国民政府逃到台湾来,但是随着台湾情势不稳定,他们又移民到美国去。台北的明星咖啡馆原本是白俄人所有,后来为了移民才转手卖给台湾人。 其实中国或台湾都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许多在西方国家有亲友的白俄人都早想办法移民过去了。留在上海的应该都是最没办法的一群人。
7. 中国境内的白俄罗斯族是怎么来到中国的
中国境内没有白俄罗斯族,您看到的所谓''白俄‘’指的是十月革命期间来到中国的俄罗斯政治难民。十月革命期间反对红军的俄罗斯人或者不愿生活在苏联的俄罗斯人都称作白俄。白在这是跟红相对,并不是一个种族。
8. 白俄罗斯族(中国的民族!),的资料,如人数,民族英雄,生活习俗等等···谢谢了,最好多点!
中国的56个民族中,没有白俄罗斯族
请查认一下,只有俄罗斯族
中国的俄罗斯族早在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来中国,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东北各地和内蒙古东北地区。俄国十月革命后,又有一些人为躲避战争,进入中国。那时他们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罗斯族,被确认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我国俄罗斯族的生活习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相同。 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国家还有自己的亲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因此,中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多了。
解放后,俄罗斯族与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在全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俄罗斯族代表。俄罗斯族人民积极参加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城镇居民通过劳动就业,大多成为工交、财贸、卫生各条战线上的职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一些俄罗斯族群众参加了当地的国营农场,成为农业职工。
俄罗斯族多信仰东正教,与国外的俄罗斯人的一样
俄罗斯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其中书面文学主要有诗歌、小说等,如加入中国籍的俄罗斯移民伊万写了一部名叫《逃亡记》的小说,主要描述了他们从俄罗斯逃到中国的经历,俄罗斯族女教师曾写过《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一诗,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洽和团结。另外俄罗斯族还有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格言、谚语、谜语、说唱等多种形式,其内容大多是歌颂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善良,富于创造,勇于克服困难的高贵品质。
拥有深厚音乐文化传统的俄罗斯人视音乐、舞蹈为生命,无论是宗教仪式还是日常喜庆娱乐场合都有歌舞和乐器相伴。 我国流传的俄罗斯族音乐可分为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以风格、体裁多样的民间音乐为主体;其音乐属典型的欧洲乐系,调式音阶采用欧洲大小调式,织体以多声为主,带有纵向的、和声的音乐思维特点,在56个民族中独树一帜。
俄罗斯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经常举行各种家庭宴会、晚会,跳交谊舞、俄罗斯舞、天鹅湖舞、乌克兰舞、俄罗斯的集体舞,以及踢踏舞、头巾舞、马车舞等,舞姿优美,参加的人多,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俄罗斯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元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 。纪念耶稣降生。这一天俄罗斯人到教堂祈祷后,家人们聚在一起庆贺。每年3月21日是东正教徒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的复活节。复活节前40天,教徒们要斋戒、素 食。复活节那天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每年复活节后50天为降灵节。降灵节亦称圣灵降临节 ,是东正教纪念耶稣门徒领受圣灵的节日。主要有“复活节”、“圣诞节”、“旧历年”、“清明节”、“主领洗节”等。
杰出人物
柯尔波娃·娜佳
(?—1985),女,全国人大代表,新疆伊犁地区红旗农业机械厂医生。
李莎
(1914—),女,生于苏联萨拉托夫州,1964年加入中国籍,教授,俄语语言学家。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法语系,曾任莫斯科地质勘探出版社、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技术编辑。1945年被授予“卫国战争期间英勇劳动奖章”。1946年随其夫李立三来到中国,任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教员。新中国成立后,李莎即在北京外语学院任教授,并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俄语编辑部顾问。
戈沙
(1931—),黑龙江人,高级编辑、画家。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画报社创作室主任,《长春画报》编辑,吉林日报社美术组主任、高级编辑。主要从事报刊插图、油画、版画的创作。曾有许多作品获奖。如版画《古老的歌》获日中艺术交流金奖,《山村女教师》获全国少数民族美术展览佳作奖,《布达拉官》获全国第十届版画展铜牌奖。戈沙还出版有《戈沙版画选》、《戈沙丝绸之路版画选》、《苏联藏书票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