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17年俄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下午5时,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2万名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10辆装甲车的配合下,包围了沙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敌人拒绝投降。
晚上9时45分,已经起义获得成功的“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革命士兵开炮轰击,炮弹直泻冬宫,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前一天,列宁领导的赤卫队、革命士兵和水兵突击队早已经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大部分重要据点——车站、电话局、邮电局、发电站、政治机关、银行和重要桥梁等。
克伦斯基见大势已去,早化装偷偷溜了,但是在他临走前,还企图作垂死挣扎,从前线调回了部队,并命令士官生、“乔治奖章军人营”和“妇女营”等顽固力量集中冬宫,作困兽之斗。
这是场革命和反革命力量的决战,在枪林弹雨中,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冲进了冬宫大门,一层楼一层楼地,一间屋一间屋地跟敌人拼杀,战斗延续到次日清晨2时,守军被歼,躲在这里的16名部长被俘,冬宫的屋顶上升了鲜艳的红旗。
就在冬宫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11月7日夜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了。
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正式宣布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全世界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
(1)1818年俄罗斯发生过什么大事扩展阅读: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十月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17年11月7日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❷ 俄国十二月党人革命
十二月党人Decembrist
1825年发动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武装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起义发生在俄历12月,领导这次起义的贵族革命家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党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日趋瓦解。在1812年反对拿破仑战争中,一些俄国贵族军官参加了国外的远征,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国内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回国后,他们成立秘密的革命组织,企图按照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国家。1816年,第一个秘密革命团体——救国协会(后改称祖国忠诚子弟协会)成立,会员约30名。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但由于人数少、力量单薄、缺乏明确的斗争方法,不久即自行解散。1818年,成立了新的秘密团体——幸福协会。该会主张实行共和制,探索了采取军事手段推翻专制制度的问题。1821年,在图利钦成立了以P.I.佩斯捷利上校为首的南方协会,在彼得堡成立了以N.M.穆拉维约夫上校为首的北方协会。这两个组织都拟定了自己的纲领。南方协会通过了佩斯捷利起草的《俄罗斯法典》,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公民应拥有一块不能买卖的土地以保证生活,同时允许拥有私有土地以使生活富裕;年满20岁男子按财产资格有选举权;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为人民议会,最高行政权归五人组成的最高杜马,国家监察机关为最高会议等。这是一个相当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北方协会有穆拉维约夫草拟的《宪法》,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国家;联邦的最高政权机关为两院制的人民议会,行政权归皇帝。《宪法》比《俄罗斯法典》保守得多,但仍有一定进步意义。
十二月党人试图只依靠军队的力量发动政变。1825年11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十二月党人决定提前在尼古拉一世继位之日,由S.P.特鲁别茨科伊公爵领导起义。12月26日(俄历14日),起义军官率领3000多名士兵到达彼得堡参政院广场,但特鲁别茨科伊临阵脱逃。尼古拉一世立即调动军队,用大炮轰击广场,血腥镇压起义,并杀害了不少聚集在广场周围的群众。彼得堡起义的消息传到南方后,南方协会会员于1826年1月10日发动驻乌克兰的契尔尼哥夫兵团起义,不久也告失败。沙皇政府对十二月党人进行残酷的迫害,着名领袖佩斯捷利、S.I.穆拉维约夫-阿波斯托尔、M.P.别斯图热夫-留明、P.G.卡霍夫斯基和K.F.雷列耶夫被判处绞刑,穆拉维约夫、特鲁别茨科伊等百余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或定居,大批士兵被判处夹鞭刑。
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12月14日是俄国最早的革命者在彼得堡枢密院广场上举事的日子。人们根据起义的月份,称这些革命者为十二月党人。
十二月党人原本是俄罗斯帝国农奴制的受益者。他们是年轻的贵族,是沙皇制度的支柱,担任着沙皇政府各个行政机关和军队的领导职务,有着大好的前程。但是,他们认为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的农奴制度是可耻的,自己所享有的种种特权是一种罪孽。于是,他们挺身而出,为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而斗争。
在十二月党人之前,“人们不相信可能爆发政治起义,不相信有人能手执武器,就在彼得堡的中心袭击庞然大物:皇帝的君主专制。过去人们知道的只是宫中发生的时而打死彼得时而打死保罗别人取而代之的事件”。但是这一回,这些英勇的十二月党人就在首都的广场上用鲜血对专制制度表示了庄严的抗议。
尽管沙皇尼古拉一世用霰弹镇压了起义,但是就在他得意洋洋之时,“却感到了令人寒颤的内心恐惧”,以致他在这样一句审讯记录下面打了12个惊叹号。
沙皇的报复是疯狂的。先是亲手御批的圣旨:上脚镣手铐,严加管制,与兇手等同。继而5位十二月党人被列为“特等”罪,判处绞刑。然后便是120多位十二月党人戴着沉重的镣铐,被流放遥远的西伯利亚服苦役。
在西伯利亚冰冷荒凉的大片土地上,野兽比人还要多。仅有的二三户人家,夜晚睡觉前总是用大石头将门抵上,否则便会有大狗熊之类的食肉动物悄然光顾。十二月党人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或是服苦役或是服流刑,直到1856年。
在漫长的30年里,不断有人劳累而死,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们中无人会往后退”。服苦役者,有人密谋把狱吏关进牢房、放火烧毁监狱;有人通过给家里写信进行反政府宣传,咒骂专制制度、揭露其罪行。那时候,狱中十二月党人的书信在俄国各地被人们争相传抄。服流刑者,打猎、耕种,在偏僻荒凉、毫无生气的大草原上建起新的村庄。他们还兴办学校、开设图书馆、给当地人治病。在那里,“贱民们”和昔日的贵族老爷平起平坐,人人能吃饱,年年获丰收,到了年底,还可以为心爱的妻子置办上一件带着貂皮领的节日外套。
提起妻子,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她们没有听从尼古拉一世允许改嫁的谕令,也没有被用来拦阻她们的种种恫吓吓倒。她们宁愿放弃堆积如山的黄金,宁可在拿着武器的哥萨克卫兵的押送下被铁链捆锁着行走,也要到那苦寒的野兽出没的地方去,守在自己的丈夫身旁。义无反顾的妻子令铁石心肠的阻拦者也不由得泪雨滂沱。
30年中,她们虽然日渐憔悴,但始终是丈夫眼前那“眼睛里含着天使般温情的绝妙的美女”,是“神的安琪也许,“那仁爱的妇女心灵”真的起了作用,曾经是达官显贵不谙劳作的娇小姐,在进入了该当祖母的年龄时,却成了西伯利亚土地上的一等劳力。她们可以持久地把握耕犁,还可以用锥子和麻绳在厚皮子上飞针走线。当然,还有不少人正当盛年便长眠在西伯利亚。她们虽然不一定都能理解丈夫的政治理想,但她们对爱的执着,对苦难的超越,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感人肺腑的篇章之一。
30年以后,当十二月党人得到大赦,从西伯利亚的冰雪中回来时,他们再一次站在开明地主的营垒一边,而且,甚至“比迎接他们的在原地受到摧残和蹂躏的年轻人更富有朝气”。
❸ 俄国从1861年到1991年发生的大事(带时间)
1861年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改革
1876年 俄国策动中亚的阿柏古反华,侵犯新疆地区,并趁机抢占伊犁
1878年 在伊朗北部划分势力范围
1881年 《中俄改订条约》,俄国交还伊犁,但侵占新疆边界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83年 俄国文豪屠格涅夫逝世
1892年 为对抗德国,俄法结盟
1895年 俄国干预日本占领辽东半岛,趁机划东北为势力范围
1896年 修建满东大铁路
1900年 制造海兰泡屠杀事件
1901年 高尔基《海燕》发表;
1904年2月 日本挑起争夺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俄国战败
1905年2月 莫斯科工人起义与兵变
1908年 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
1913年 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
1914年8月 参加一战,并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
1917年 俄国人民进军冬宫,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1918-1920年 苏维埃政权保卫战
1921年 社会主义苏俄发生圣彼得堡兵变,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10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4年 列宁逝世,斯大林接班
1925-1929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1936年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1937-1939年 大清洗运动
1939年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40年 苏联西进,吞并波兰和芬兰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
1945年5月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纳粹战败,欧洲战争结束;8月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清剿日本关东军
1948年 柏林危机
1949年 苏联试爆原子弹成功,与中国建交
1955年 华约组织成立
1956年 首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1957年10月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1年 载人宇宙飞船成功试航,加加林成为首位太空人;试爆当量在9000万吨的超级氢弹,震惊了全世界;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柏林墙的修建,美苏冷战的缩影
1964年 勃列日涅夫上台,提出建立宇宙空间站
1968年 出兵干预捷克斯诺伐克的“布拉格之春”
1979-1988年 出兵阿富汗
1987年 美苏达成削减常规战略进攻性和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数量的协议
1989年 八一九事件
1991年 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成立
❹ 俄罗斯1840-1919发生过哪些大事
1848-1849年 欧洲革命
1853-1856年 俄英法克里木战争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十九世纪60-80年代 沙俄侵占我国西北地区40万平方公里
1892年 俄法签定军事协定
1903年 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形成
1905年 俄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07年 英法俄协约最后形成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 十月革命胜利
1918-1920年 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19年3月 共产国际成立
亲 我所知道的就只有这些了 希望 可以帮助到你
❺ 俄罗斯进行了几次车臣战争
车臣 (Chechen) 是俄罗斯联邦南部的一个共和国,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 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首府格罗兹尼 (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罗兹尼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血腥残酷的战争。19世纪,沙俄经过40多年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车臣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许多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和9.1万多印古什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 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1991年9月6日,即在苏联发生“8·19”事件不久,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借机在选举中当上车臣总统,他炮制的车臣宪法宣布车臣是“主权国家”。从此,车臣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俄罗斯当局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两度出兵车臣。1994年12月俄罗斯第一次出兵车臣。 1996年底,车臣非法武装在俄境内先后制造两起严重劫持人质事件,俄军被迫撤出车臣。 为了彻底解决车臣问题,1999年6月,俄政府在普京主持下再次出动10万大军,对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展开封锁和军事打击。2002年10月23日,数十名车臣武装分子在莫斯科杜布罗夫卡剧院将800多名正在观看演出的观众和演职人员劫为人质。3天后,俄特种部队向剧院内施放催眠气体后,成功地解救了大多数人质,但仍有130名人质不幸丧生。俄军随即在车臣展开了大规模清剿行动。
遇难的俄联邦车臣总统卡德罗夫
根据形势的发展,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必须加快车臣立宪进程。2002年12月11日,车臣人民代表大会举行,讨论车臣新宪法和选举法草案。次日,普京发布关于车臣全民公决的总统令。2003年3月23日,车臣就是否赞成新的共和国宪法草案、总统选举法草案、议会选举法草案举行车臣历史上第一次全民公决。全民公决通过的车臣新宪法规定,车臣是俄联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从法律上确定车臣作为俄联邦一个主体的地位,进而保证俄联邦主权和领土完整。2003年10月5日举行全民选举,车臣共和国行政长官卡德罗夫当选俄联邦车臣共和国总统,任期4年,这是根据新选举法选举的第一位车臣总统。
2004年5月9日,俄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市狄纳莫体育场发生爆炸,造成至少10人死亡,上百人受伤,死者包括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和高加索联合集群司令巴拉罗夫。
❻ 俄罗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检举|2009-12-29 21:26 提问者采纳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大、演变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现代一般认为俄罗斯的历史应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国的建立为始。但是在俄罗斯境内,自远古就有人类居住。
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蒙古军队入侵,建立钦察汗国。
莫斯科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俄罗斯1000多年的历史上,除了240年的鞑靼统治以外,只有两个王朝。第一个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纪。上述基辅罗斯时期,就是留利克王朝开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儿子费多尔去世后,留利克王朝绝嗣,统治俄国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从此覆灭。
罗曼诺夫王朝
1605年,戈杜诺夫突然死亡,俄罗斯天下大乱,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18个沙皇的统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俄罗斯帝国
彼得大帝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
俄国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后,由克伦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人控制,组成了俄罗斯临时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和支持列宁、里昂·托洛茨基的共产党的两面攻击,政府对两种反对势力均采取严厉镇压政策。该政府统治期间行政腐败,经济崩溃,仍参加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不得人心,最后在1917年俄历十月被十月革命推翻,克伦斯基出走国外,一些领导人被捕或出逃,有一部分成为反苏维埃武装叛乱的领袖。俄国内战之后,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
苏联时期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共产党取得了政权,实行共产主义政策,吸收其他小国家成为加盟国,定国名为苏联。建政初期发生了红军与白军之间的内战,红军胜利。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苏联在1940年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社会主义强大工农业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1941至1945年苏联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法西斯德国。苏联的历届领导人还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卡年科、戈尔巴乔夫等。苏联在50-70年代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全面的对峙史称“冷战”。90年代,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苏联政权于1991年解体。
现代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同为国名,实行资本主义和总统制。叶利钦为首任总统,普京为第二任(也是现任)总统。
沙皇:最杰出--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或称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富传奇色彩的沙皇之一。他曾化名为一个高个子士兵,到西欧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在回国后,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俄国走上富过强兵之路,并迁都圣彼得堡。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也是最着名的沙皇之一。不同于彼得大帝的英明,伊凡大地可是因为其残暴血腥的统治而文明于世的。其实伊凡大帝也是很有作为的一代明君,战功赫赫。这就是矛盾的伊凡。
作为与彼得大帝齐名的一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同样是俄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非同一般的铁腕,出众的美貌,辉煌的战功,复杂漫长的情史......她的一生是俄罗斯人争议的。
最正本--亚历山大二世
载入初中世界史课本正文的唯一一位俄国沙皇,不是彼得一世,不是伊凡四世,也不是......而是你可能不是很熟的--亚历山大二世。可是他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略的。他实施的"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最后的--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也是俄国历史上的着名沙皇,却也是最后一位沙皇,他的退位标志着俄国沙皇时代的结束。一直觉得尼古拉二世多少和溥仪有点相似,他们都不再拥有皇帝应有的荣耀,有的只是无尽的凄苦和耻辱......
❼ 1812年的国外大事记
由匈牙利、普鲁士、俄罗斯、瑞典、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及莱茵联邦的某些邦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
在加地斯的西班牙国会通过第一部宪法草案。
6月18日——大英帝国国王乔治三世与美国矛盾激化,想重新将美国变为殖民地。以此侵略美国。
6月24日——拿破仑65万大军入侵俄国,俄法战争爆发。
8月17日——斯摩棱斯克战役 (1812年),法军战胜俄军,但未完全摧毁其战斗力。
9月7日——博罗金诺战役,法军获胜俄军。
9月14日——法军占领空城莫斯科。
10月19日——拿破仑撤离莫斯科。
11月26日——别列津纳河战役,拿破仑的军队从莫斯科撤退到斯摩棱斯克后,抢渡别列津纳河时与俄罗斯军队交战。
11月29日——拿破仑的军队成功渡过别列津纳河,但是遭受了灾难性的损失,别列津纳河战役结束,法军全线从俄罗斯撤出。 俄法1812年战争(Russian- French War in 1812)于1812年6月24日——1812年12月12日在俄罗斯发生,起因是因为拿破仑欲争夺欧洲霸权,俄军主帅库图佐夫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迪诺战役(法军共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之后,才进入莫斯科。1812年12月18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回到了巴黎。1812年是恐怖的一年,由于野心和狂妄,年初,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他足足调动了57万大军,然而这位有着“欧洲第一名将”称号的天才军事家,却在俄国犯下一连串战略和战术错误,最终入侵失败,军队锐减为不到3万人。结果俄国获得了胜利。
1812年战争爆发后,美国第7任总统杰克逊由于其政治上的名望而在1814年被任命为志愿军少将。
1812年,巴格拉季昂就担任这个第2西部军的司令,其下4.8万人。
1812年初,美国陆军部就拟定了夺取加拿大的战略计划。
哈里森堡垒战役是为一个美国于1812年战争中的决定性胜利,在这战役里,15个美国人独自对抗600名印地安人。堡垒因哈里森将军的荣誉而重新命名。不久,1812战争爆发,赞崔利·泰勒上尉成了这哈里森堡垒的军官。
第六次反法同盟(1812年—1814年),由匈牙利、普鲁士、俄罗斯、瑞典、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及莱茵联邦的某些邦国组成的同盟,打败了法国,拿破仑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
1812年战争,又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
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第安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
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复原状。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写的《1812》序曲,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
1812年奥地利宫廷戏剧秘书约瑟夫·V· 松来特纳尔(Joseph V Sonnleitner)在维也纳建立了维也纳音乐艺术学院的前身——奥地利王国音乐之友协会。
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都曾为《欢乐颂》的音乐起过稿。在1812年写的《欢乐颂》主题,后来用于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调命名日节庆序曲》。贝多芬在 1810到1812年,只写出了几部并不成功的作品,数量寥寥无几。从1812年开始,这头“音乐雄狮”开始复苏了!而复苏的标志则正是他的第七部交响曲!A大调第七交响曲(1811~1812),Op.92。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KinderundHausmärchen),亦即《格林童话》,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
1812年,雷慕沙在格勒诺布尔对古董柜上汉、满铭文的解读,使他得以进入当地的学院。他还在定期论集里,发表了两、三篇有关中国的论文,其中一篇是用拉丁文写的,研究的是中医。
1812年梅耶去世之前,他的犹太人区的希望和抱负已经通过他的儿子们实现了,他们在通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有银行的路上走得很稳健。 斯宾塞·珀西瓦尔(Spencer Perceval,1762年11月1日—1812年5月11日)英国政治家,于1809年至1812年出任英国首相,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刺杀身亡的英国首相。
生于1812年的豪兹尔是德国巴登省的太子,有人把他和一个生命垂危的婴儿调换并将他藏匿起来。
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Mikhail Bogdanovich Barclay de TOlly,1761—1818年),1810——1812年任俄国陆军大臣时,他主持撰写了《大型作战军队的指挥要点》,这本册子对改进俄军指挥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后,他兼任西线第一集团军司令,由于法军气势凶猛、尽占优势,所以他采取了避其锋芒的后撤战略,不过此举使拿破仑得以向俄国腹地挺进,巴克莱遭到俄国军政界的群殴,亚历山大一世也对他大为不满,他被迫辞职,由库图佐夫接任全军指挥。
约翰·杰佛·普拉特,第二代康登伯爵 (1807年3月26日—1812年4月8日)
亨利·阿丁顿,第一代西德默斯子爵 (1812年4月8日—1812年6月11日)
杜德里·赖德尔,第一代哈洛比伯爵 (1812年6月11日—1827年8月17日)
梅耶·罗斯柴尔德。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使这个古老的家庭开始兴旺发达的,是梅耶·罗斯柴尔德(1744~1812年)。
西奥多·卢梭,(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1812年——1867年),法国画家。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清朝大臣,着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着名小说家,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并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陈凤翔(1751年~1812年)[清]字竹香,江西崇化人,一作崇仁人。一章子。官江南河督。山水、人物,能继父艺。《墨香居画识》、《画传编韵》。 1810—1812年,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成立,玻利瓦尔因积极革命而成为领导人之一。1812年第一共和国失败后,他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斗争,投效新格兰纳达(即哥伦比亚)解放事业。
1812年巨港苏丹将邦加岛割让英国。 1812年将木杠改为铁制的,后又改为钢制,杠的弹性和承受力增大。
关于八卦掌的起源,据考证为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约1812年~1882年)。 19世纪初期化学分析技术进步非常迅速,当时以电解法分离出碱金属及碱土金属而名噪一时的英国化学家戴维(H. Davy,1778~1829)收到来自法国安培(A.J.Ampere1775~1836)的信函,这封1812年8月25日的函件指出:氢氟酸中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化学元素,正如盐酸中含有氯元素的关系一样,并建议把它命名为“Fluor”,词源来自拉丁文及法文,原意为“流动 (flow,fluere)”之意。
1812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最先提出了光与电磁之间联系的思想。
庞士·布鲁克斯彗星在1812年7月12日首先被珍·路易斯·庞士发现。稍后文森特·维纽斯基在8月1日、亚力克西斯·布瓦尔在8月2日都独立发现这颗彗星。
1812年戴维又完成了《农业化学基础》一书。这本书后来竟再版4次。这一年,他获得了美国最高奖赏。1812年4月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的广场上,停满了一排排轿式马车。整个美国上流社会的名流显贵都汇集在前厅的拱门前。风琴奏起了庄严的乐章,人们在为汉弗莱·戴维举行获得贵族称号的仪式。
❽ 1804——1814年发生了什么历史大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师东进,10月12日法军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联盟投降。随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又于12月2日,即拿破仑加冕称帝一周年纪念日,以7万人马的弱势兵力击败了俄奥联军9万人马的优势兵力,夺取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联盟再度瓦解,并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的各诸侯国组成了“莱茵邦联”,把它置于在了自己的保护之下。
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罗斯。俄军坚决抵抗拿破仑侵略,虽然法军一路取得胜利,但是伤亡极其惨重。9月16日,拿破仑率军进军莫斯科,此时亚历山大一世和库图佐夫带着俄国高级将领和大部分莫斯科居民已经撤出了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即将到来的寒冬季节,与俄罗斯人民坚决不投降,还有此时在国内的马莱将军策划的一场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俄罗斯的寒冬,是拿破仑的最大阻力,法军不是战死就是冻死,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拿破仑希望让他的儿子罗马王以拿破仑二世的名义继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绝。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